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阜新盆地王营水动力圈闭裂隙型气藏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明潮 王绳祖 +2 位作者 雷崇利 李玉林 杨锡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7-21,共5页
王营煤矿位于辽宁省西部阜新盆地,该煤矿巷道的辉绿岩墙旁侧裂隙带发生天然气涌出已十余年,目前仍在继续。为了查明气源和资源前景,运用构造分析、气组分同位素特征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论是:①盆地中基底断裂通过矿区,控制了王营... 王营煤矿位于辽宁省西部阜新盆地,该煤矿巷道的辉绿岩墙旁侧裂隙带发生天然气涌出已十余年,目前仍在继续。为了查明气源和资源前景,运用构造分析、气组分同位素特征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论是:①盆地中基底断裂通过矿区,控制了王营同沉积向斜的形成,进而形成负花状构造;王营负花状构造与东梁正花状构造毗邻,说明它们可以在同一构造带生成,因为形成的力学机制相同,产生差异可能是其它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②王营纯水动力圈闭裂隙型气藏规模虽小,但证据确凿,是一种新的气藏类型。③裂隙气源主要是煤层气,亦有幔源氦加入。④阜新盆地属郯庐断裂带范畴,不能排除该类断陷盆地中有幔源氦气积聚成藏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新盆地 水动力圈闭 煤成气 气藏形成
下载PDF
油气藏的水动力圈闭勘探法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建荣 焦守诠 陈家弦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90-194,共5页
在构造活动强烈、水动力条件活跃的地区,油气藏的分布位置与构造圈闭不一定完全匹配,它们之间可能有一段位移。如何利用现有的油、气、水资料预测油气藏的分布位置,Dahlberg于1982年提出了油气藏的水动力圈闭勘探法(U... 在构造活动强烈、水动力条件活跃的地区,油气藏的分布位置与构造圈闭不一定完全匹配,它们之间可能有一段位移。如何利用现有的油、气、水资料预测油气藏的分布位置,Dahlberg于1982年提出了油气藏的水动力圈闭勘探法(U-V-Z法)。本文介绍其原理和在南堡凹陷柳赞油田ES3(5)地层实际应用的情况,不仅预测了油藏的分布位置,还合理解释了所谓“水洗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水动力圈闭 南堡凹陷 勘探 油气田
下载PDF
怀俄明州BingHorn盆地SageCreek油田水动力油气圈闭分析
3
作者 郭成贤 Towl.,BF 《国外油气科技》 1993年第3期5-11,共7页
关键词 盆地 油田 水动力圈闭 油气
下载PDF
再论流体势及其与圈闭和油气藏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许浚远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64,共8页
在Hubbert(1953)关于流体势和圈闭的经典论文基础上,从流体势计算的基本原理出发,论证了气势与水势、油势计算表达式的具体形式是不同的,如等地温梯度的静水压力场中理想气体的势包含压力的对数函数与线性函数之和,而不只是包含压力的... 在Hubbert(1953)关于流体势和圈闭的经典论文基础上,从流体势计算的基本原理出发,论证了气势与水势、油势计算表达式的具体形式是不同的,如等地温梯度的静水压力场中理想气体的势包含压力的对数函数与线性函数之和,而不只是包含压力的线性函数。表述了同一求势面所对应的测势面对于不同流体是不同的;指出了圈闭的溢出点通常是等势面与非渗透层面交线的切点;应用简洁的数学分析方法,推导了地下水三维流动情形下油(气)等势面某点切平面坡度与水头、渗滤速度关系的表达式,其中坡度绝对值与渗滤速度关系的表达式为:tanθ=v2x+v2y/|vf+vz|,其中vf=K[ρw-ρ(p)]g/μ,式中:θ为切平面的倾角;vx、vy和vz分别为沿坐标轴ox、oy和oz方向的渗滤速度分量;K和μ分别为渗透率和水的动力黏度;ρw、ρ(p)分别为水和油(气)的密度。根据这些基础性的分析,对被广泛引用的Levorsen(1954)的背斜-水动力复合油藏中水头与油水界面产状的关系示意图进行了两点修改:将油水界面改为曲面、将油水界面处油藏的测势面改为高于油水界面处水的测势面的水平面;对向斜部位聚集油气的水动力条件进行了讨论,认为只有两(各)翼水流都向下流动且水流强度中等条件下才能在向斜部位聚集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势 测势面 水动力圈闭 界面 向斜-动力油气藏
下载PDF
梁庄长_2~2水动力油藏形成条件
5
作者 朱子仁 车晓峰 《断块油气田》 CAS 1995年第3期7-11,共5页
论述了一个大型平缓斜坡带上块状砂岩中一种油藏形成的地质条件。大量的钻井、试油等资料证实,下倾部位产油、上倾部位产水。研究表明,油气分布受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亚相的控制,油气富集受该相带上的鼻状构造所制约,最终形成油藏是... 论述了一个大型平缓斜坡带上块状砂岩中一种油藏形成的地质条件。大量的钻井、试油等资料证实,下倾部位产油、上倾部位产水。研究表明,油气分布受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亚相的控制,油气富集受该相带上的鼻状构造所制约,最终形成油藏是由于上倾方向水动力封闭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斜坡带 跃移 搬运 水动力圈闭 低压油气藏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升平油田葡萄花油层水动力成藏机制研究
6
作者 王永卓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154-160,共7页
升平油田位于松辽盆地东北部绥棱背斜带向中央坳陷区延伸的三肇凹陷升平鼻状构造上,葡萄花油层油水分布复杂、全油田无统一的油水界面。油层压力、原油物理性质、地层水组成等方面与常规静态油藏性质有一定区别。盆地周边活跃的大气水... 升平油田位于松辽盆地东北部绥棱背斜带向中央坳陷区延伸的三肇凹陷升平鼻状构造上,葡萄花油层油水分布复杂、全油田无统一的油水界面。油层压力、原油物理性质、地层水组成等方面与常规静态油藏性质有一定区别。盆地周边活跃的大气水下渗向心流水体是否对油藏形成与分布有所影响,成为研究的重点。通过对油藏不同方向油藏剖面、平面上油水流体性质、油藏温度压力等分布特点的分析认为,升平油田葡萄花油藏的形成,是来源于油田西南方向三肇生油凹陷的油气沿升平鼻状构造上倾方向运移,受盆地东北部隆起区大气水下渗向心流的水动力遮挡,在升平鼻状构造形成的水动力圈闭。利用该认识,重新圈定了油田分布范围,确定了有利外扩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状构造 界面 水动力圈闭 油田地质再认识
下载PDF
油气运移聚集的流体动力学机理问题 被引量:28
7
作者 陶一川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1983年第3期254-268,共15页
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迄今还在石油地质文献中流传着:地层中的油气水是从高压区向低压区运移。比较含糊的提法可以从尼格里亚(Neglia)的文章中看到,他认为“泥岩与含水层所含水的孔隙压力差是造成水从泥岩盖岩排出的原因”(原书581页)。... 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迄今还在石油地质文献中流传着:地层中的油气水是从高压区向低压区运移。比较含糊的提法可以从尼格里亚(Neglia)的文章中看到,他认为“泥岩与含水层所含水的孔隙压力差是造成水从泥岩盖岩排出的原因”(原书581页)。我国的两本石油地质学教科书则直截了当地认为:“由高压区向低压区运移,这就是油气在地下运移的总规律”(原书145页)。“在沉积盆地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聚集 低压区 高压区 流体动力 剩余压力梯度 势梯度 流体压力 油柱高度 地下流体 力场 水动力圈闭 地层流体 机理问题
下载PDF
沁水盆地向斜型水封气藏形成条件探讨 被引量:17
8
作者 陈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2-306,共5页
沁水盆地具备形成古生界向斜型水封气藏的基本条件:(1)复式向斜型盆地结构;(2)复向斜主部充足的气源(34586×108m3)及其与盆地构造的良好时空配置;(3)复向斜边缘常规储层沿下倾方向渐变为低孔渗致密储层... 沁水盆地具备形成古生界向斜型水封气藏的基本条件:(1)复式向斜型盆地结构;(2)复向斜主部充足的气源(34586×108m3)及其与盆地构造的良好时空配置;(3)复向斜边缘常规储层沿下倾方向渐变为低孔渗致密储层;(4)复向斜边翼水动力封堵与区域盖层联合构成的有效封存与圈闭条件。由此预测盆地腹部向斜轴部附近,上、下古生界当分别构成水动力圈闭条件下的两大天然气赋存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复向斜构造 水动力圈闭 气藏形成
下载PDF
优化水平井轨迹、差异化筛管完井减缓油井水淹提高产能
9
作者 谭春雷 《内江科技》 2015年第2期44-44,共1页
梁家楼油田纯56块沙三中储层为浊积岩,平均孔隙度21%,渗透率2553.9×10-3μm2,单层厚度30米,物性好,采出程度高(43.17%),特高含水(98.1%)。东部井区采出程度高,注采比高、地层压力高,西部井区采地层压力低,剩余油分布于油层顶部水... 梁家楼油田纯56块沙三中储层为浊积岩,平均孔隙度21%,渗透率2553.9×10-3μm2,单层厚度30米,物性好,采出程度高(43.17%),特高含水(98.1%)。东部井区采出程度高,注采比高、地层压力高,西部井区采地层压力低,剩余油分布于油层顶部水动力圈闭形成的滞油区。2014年利用水平井挖潜剩余油过程中优化水平井轨迹、差异化筛管完井减缓油井水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 平井 水动力圈闭 采出程度 平均孔隙度 地层压力 浊积岩 注采比 特高含 渗透率
下载PDF
川西什邡地区隐伏断层活动性及其对流体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庞河清 王多义 +6 位作者 蔡左花 程建 黄耀综 邓祖林 李幸运 唐蓉 蒋增平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8,共5页
利用遥感地质解译、土壤微量元素分析、土壤氡气测量以及野外露头观察等手段,在什邡湔氐地区识别出22条隐伏断层。它们按走向可分为北北西向、北东东向和近东西向3组。受关口断层推覆上升的影响,隐伏断层普遍具张扭性,活性较好,含水破... 利用遥感地质解译、土壤微量元素分析、土壤氡气测量以及野外露头观察等手段,在什邡湔氐地区识别出22条隐伏断层。它们按走向可分为北北西向、北东东向和近东西向3组。受关口断层推覆上升的影响,隐伏断层普遍具张扭性,活性较好,含水破碎带发育。从油气水文地球化学和地下水的活动规律来探讨该区断裂和盖层、地下水的配置关系,认为本区油气保存条件总体较差,但在单斜带局部区域寻找水动力圈闭气藏以及在云西—徐家场鼻状背斜上勘探深层气藏仍然有一定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什邡地区 关口断层 遥感地质解译 土壤地球化学 水动力圈闭 油气勘查
下载PDF
轮南天窗型古潜山油气藏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静江 毛光周 +1 位作者 阮洋 王庆东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9年第2期23-30,共8页
轮南古潜山油气藏是塔里木盆地发现的一个超大型碳酸盐岩古潜山油气藏,潜山相对高度为1000~1500m,面积为10000km2,埋深为4100m,潜山主要储集体为奥陶系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裂缝—溶洞系统;潜山周围斜坡由巨厚的上奥陶统泥岩、石炭系泥... 轮南古潜山油气藏是塔里木盆地发现的一个超大型碳酸盐岩古潜山油气藏,潜山相对高度为1000~1500m,面积为10000km2,埋深为4100m,潜山主要储集体为奥陶系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裂缝—溶洞系统;潜山周围斜坡由巨厚的上奥陶统泥岩、石炭系泥岩构成披覆盖层,但在潜山顶部有一个80km2的区域为巨厚的三叠系含水砂岩所覆盖,形成古潜山的天窗区。由于天窗的存在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类型的油气藏——天窗型古潜山油气藏。天窗型古潜山油气藏的油气主要分布在潜山斜坡部位,而潜山的高部位为水区或含油水区;天窗型古潜山油气藏油水界面是倾斜的,油气藏具有水动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轮南古潜山 天窗型古潜山油气藏 天窗 水动力圈闭 动态聚集
下载PDF
煤层气藏类型及富集高产因素 被引量:17
12
作者 袁政文 《断块油气田》 CAS 1997年第2期9-12,共4页
煤层气藏可分为静水压力圈闭煤层气藏、水动力圈闭煤层气藏和复合性煤层气藏3种类型。含煤盆地构造稳定性及水文地质与盆地沉积、构造在时空上的良好配置,是形成高产煤层气藏的重要条件。含煤盆地周缘宽缓的斜坡带或向斜,是形成高产... 煤层气藏可分为静水压力圈闭煤层气藏、水动力圈闭煤层气藏和复合性煤层气藏3种类型。含煤盆地构造稳定性及水文地质与盆地沉积、构造在时空上的良好配置,是形成高产煤层气藏的重要条件。含煤盆地周缘宽缓的斜坡带或向斜,是形成高产煤层气藏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成气 水动力圈闭 含煤盆地 煤层气藏 类型
下载PDF
酒西盆地单北油田油藏类型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志欣 张一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35,共5页
酒西盆地单北油田下第三系火烧沟组砂岩油藏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水动力圈闭油藏的范例。根据水动力圈闭油藏形 成和保存的条件以及单北油藏目的层地下水动力条件等实际资料对所谓“单北水动力油藏”进行了分析,发现:即使单北 地区火烧沟... 酒西盆地单北油田下第三系火烧沟组砂岩油藏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水动力圈闭油藏的范例。根据水动力圈闭油藏形 成和保存的条件以及单北油藏目的层地下水动力条件等实际资料对所谓“单北水动力油藏”进行了分析,发现:即使单北 地区火烧沟组砂岩储层是一个完整的挠曲构造而根本没有被断层切割的话,那么目前的水动力条件也绝不可能形成“水 动力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圈闭 界面 测势面 酒西盆地 油藏类型
下载PDF
国内外隐蔽油气藏勘探现状 被引量:39
14
作者 张运东 薛红兵 +1 位作者 朱如凯 高朝阳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5年第3期64-68,共5页
近年来的勘探实践表明,对隐蔽油气藏勘探的经济效益正在与日俱增,地位已超过构造圈闭。在参考国内外关于隐蔽圈闭分类的基础上,把隐蔽圈闭分为三类:岩性地层圈闭、水动力圈闭和复合圈闭,岩性地层圈闭又可分为沉积圈闭、成岩圈闭和界面... 近年来的勘探实践表明,对隐蔽油气藏勘探的经济效益正在与日俱增,地位已超过构造圈闭。在参考国内外关于隐蔽圈闭分类的基础上,把隐蔽圈闭分为三类:岩性地层圈闭、水动力圈闭和复合圈闭,岩性地层圈闭又可分为沉积圈闭、成岩圈闭和界面圈闭三种基本类型。同时,从地质、物探、钻井和测井四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隐蔽油气藏勘探技术的发展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油气藏 国内外 勘探现状 隐蔽 地层 油气藏勘探 水动力圈闭 经济效益 构造 复合 基本类型 成岩 勘探技术 岩性 沉积 地质 物探 测井
下载PDF
阿尔伯达省二氧化碳封存潜力
15
作者 Stefan Bachu 邵立志(翻译) 赵玉军(校对)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动态》 2008年第4期97-104,共8页
可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例如,改进技术和提高能源效率以及利用与封存二氧化碳。对于具有高纬度气候的内陆地区(如阿尔伯达省)而言,把二氧化碳注入地下深层地层,或许是最切实可行的二氧化碳封存方案。把二... 可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例如,改进技术和提高能源效率以及利用与封存二氧化碳。对于具有高纬度气候的内陆地区(如阿尔伯达省)而言,把二氧化碳注入地下深层地层,或许是最切实可行的二氧化碳封存方案。把二氧化碳保留在地层中,可提高石油采收率(EOR)。例如,把二氧化碳封存于枯竭的油气层或储层中的沥青沉淀带;封存于盐穴;注入煤层以置换甲烷;在深盐水层水动力圈闭二氧化碳。阿尔伯达省具有应用所有这些二氧化碳封存方法的潜力:厚盐层分布广泛;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沥青砂资源;地下深层水的水动力动态非常有利于在地质时间尺度上圈闭二氧化碳。经调查发现,在阿尔伯达省北部和南部深度分别为800米和1200米的位置,可把二氧化碳以气体的形式封存于煤层、盐水层和枯竭的抽气层。在阿尔伯达省西部区域,可把超临界相的二氧化碳封存于更深的枯竭碳氢化合物储层和盐水层。在能源和石油化工工业已广泛应用了二氧化碳深层注入和封存技术。目前,人们已把酸性气体(CO2和H2S)注入多种枯竭的储层和深盐水层。此外,利用二氧化碳来提高石油采收率(EOR)。化学工业的采矿作业可导致地下深部盐穴的形成。利用二氧化碳置换煤层中的甲烷仍处于测试阶段,但实验结果是振奋人心的.在阿尔伯达省,主要的二氧化碳源是火力发电厂、水泥厂、油砂与重油处理厂以及石油化工厂。从这些大规模点源捕集二氧化碳比从小规模分散的二氧化碳源捕集更加容易。因此,在阿尔伯达省地层中封存二氧化碳具有巨大潜力和直接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封存技术 潜力 石油采收率 水动力圈闭 石油化工工业 能源效率 酸性气体
下载PDF
人才旺 企业兴
16
作者 耿清智 《瞭望》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2期19-19,共1页
谁抓住了人才,谁就抓住了未来。石油物探局地调二处的领导深谙此理。 10年来,地调二处在国内外施工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水平。前不久,该处施工队又在塔里木盆地石油会战中创旬上129公里的好成绩,刷新了塔里木地震勘探10多年来的最高纪... 谁抓住了人才,谁就抓住了未来。石油物探局地调二处的领导深谙此理。 10年来,地调二处在国内外施工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水平。前不久,该处施工队又在塔里木盆地石油会战中创旬上129公里的好成绩,刷新了塔里木地震勘探10多年来的最高纪录。了解内情的人知道,这都是注重培养人才、科学使用人才的结果。 “重视人才是企业大展宏图的首要条件。”这是二处处长赵瑞平和党委书记刘明文的共同体会。 地调二处在1979年就憋足劲儿要“到世界上去争冠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石油物探 展宏图 水动力圈闭 油藏分布 赵瑞 工业油流 天然气储量 构造图 论文成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