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矿井水水质形成及演化的水动力场-水化学场-微生物场耦合作用与数值模拟
1
作者 孙亚军 熊小锋 +4 位作者 陈歌 徐智敏 张莉 赵先鸣 DMYTRO Rudakov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1-957,共17页
煤矿矿井水的水质形成与演化过程机理复杂,受水动力场、水化学场和微生物场等多场作用影响显著。深入研究并揭示煤矿矿井水水质形成机理与演化趋势、阐明采空区封闭后矿井水的多场耦合作用机制是矿井水污染防控与修复的理论基础。以鄂... 煤矿矿井水的水质形成与演化过程机理复杂,受水动力场、水化学场和微生物场等多场作用影响显著。深入研究并揭示煤矿矿井水水质形成机理与演化趋势、阐明采空区封闭后矿井水的多场耦合作用机制是矿井水污染防控与修复的理论基础。以鄂尔多斯盆地某煤矿采空区为水文地质原型,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煤矿采空区积水水位回升、蓄满后水动力-水化学-微生物场(HCB)多场耦合室内相似模拟和数值模型。采空区水动力场研究结果表明基质-裂隙双孔隙模型能有效模拟采空区水位回升过程,模拟误差为9.9%,其模拟精度远高于理论预测和单孔隙模型。水化学场模拟结果与试验较为吻合,SO_(4)^(2-)、HCO_(3)-和p H模拟相对误差分别为3.0%、21.0%和6.2%,模拟结果较为可靠。模拟结果显示采空区蓄水过程中水岩反应和微生物作用不明显;而蓄满后水动力几乎停滞,但水化学场和微生物场较为活跃,2号煤和3号煤层中黄铁矿的氧化反应使得SO_(4)^(2-)质量浓度提升约24.6%;后期采空区水环境演化为弱酸性、厌氧还原条件,微生物降解作用凸显,将SO_(4)^(2-)有一定的“自净”能力。通过调整微生物代谢速率常数,可将SO_(4)^(2-)降解比例提高到61.6%。实际工程场景中可通过补充碳源、人工建立密闭厌氧环境等强化手段实现这一目标。将多场耦合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技术拓展到煤矿采空区积水水质形成与演化规律研究,研究结论可为煤矿区矿井水污染防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 水动力场 化学 微生物 耦合
下载PDF
柔性运动侧线感知水下动态目标的耦合水动力场特性研究
2
作者 谢鸥 孙兆光 +1 位作者 沈灿 葛飞飞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7,共7页
为实现柔性运动侧线感知水下动态目标,研究了仿鱼人工侧线与水下运动目标耦合形成的水动力场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仿生机器鱼原地摆动感知目标偶极子源的耦合求解模型,仿真分析偶极子源位置、直径、振动方向和频率对耦合水... 为实现柔性运动侧线感知水下动态目标,研究了仿鱼人工侧线与水下运动目标耦合形成的水动力场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仿生机器鱼原地摆动感知目标偶极子源的耦合求解模型,仿真分析偶极子源位置、直径、振动方向和频率对耦合水动力场的影响关系。建立仿生机器鱼自主推进感知目标偶极子源的仿真模型,研究不同振动频率偶极子源的感知定位特性。结果表明:仿生机器鱼原地摆动时压力传感器阵列采集的压力值与距离成反比,与偶极子源直径、最大振幅以及振动频率成正比;仿生机器鱼自主推进时,可通过压力信号的频谱图预测偶极子源振动频率和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运动 人工侧线 偶极子源 耦合水动力场
下载PDF
煤矿矿井水水质形成及演化的水动力场驱动作用及数学模型构建
3
作者 孙亚军 赵先鸣 +11 位作者 徐智敏 张莉 陈歌 冯琳 李鑫 陈天赐 袁慧卿 刘琪 郭娟 张健 刘嘉欣 熊小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157-4170,共14页
煤矿开采过程必然引起区域地下水动力场的改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矿井水的水质形成与演化,甚至诱发煤矿区地下水环境的污染问题。研究并揭示煤矿矿井水水质形成与演化的水动力场驱动机制及其关键参数的定量计算方法,是定量刻画煤矿... 煤矿开采过程必然引起区域地下水动力场的改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矿井水的水质形成与演化,甚至诱发煤矿区地下水环境的污染问题。研究并揭示煤矿矿井水水质形成与演化的水动力场驱动机制及其关键参数的定量计算方法,是定量刻画煤矿区地下水污染问题及开展相应控制与修复工作的前提。本研究以鄂尔多斯矿区某煤矿的采空区为地质背景,阐明了其积水形成的水动力场演化过程与机制,根据水动力场流动路径的差异将其分为采空区水位回升阶段和蓄满水量交换阶段;在此基础上,揭示了采空区水质形成及演化的以水动力场为主要驱动力,水化学场、微生物场等多场协同作用的复杂过程;建立了基于顶板导水裂隙带不同垂高空隙反演的分层渗透系数定量计算模型,为开采扰动后采空区积水水位回升及蓄满后水量交换的计算奠定了理论基础;利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和室内三维箱式模拟试验的实测数据与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理论计算渗透系数K和采空区水位回升高度随时间的变化与试验实测误差分别约为13.2%和22.5%,验证了理论计算模型的可靠性;最后,在煤矿采空区水动力场以及水动力场影响下的水化学场、微生物场的控制方程的基础上,明晰了水动力场–水化学场–微生物场之间的耦合关系,构建了水动力场主导下的多场耦合作用本构模型,为进一步探究水动力场耦合驱动下的煤矿矿井水水质形成及演化规律的多场耦合数值模型构建提供启示。该研究补充和扩展了煤矿矿井水污染防治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 采空区 水动力场 渗透系数 耦合
下载PDF
论松辽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48
4
作者 楼章华 金爱民 +2 位作者 朱蓉 蔡希源 高瑞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理想的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模式可以归纳为对称型和不对称型两种,其中局部地下水动力单元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①泥岩压榨水离心流;②大气水下渗向心流;③越流、越流-蒸发泄水;④滞留。地下水动力场演化具有旋回性,每个旋回可以分为两个... 理想的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模式可以归纳为对称型和不对称型两种,其中局部地下水动力单元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①泥岩压榨水离心流;②大气水下渗向心流;③越流、越流-蒸发泄水;④滞留。地下水动力场演化具有旋回性,每个旋回可以分为两个阶段:①盆地沉降接受沉积时期的泥岩压榨水离心流阶段;②盆地抬升剥蚀阶段的大气水下渗向心流阶段。随着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水动力场也有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松辽盆地地下水动力场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盆地北部和东部大气水不对称下渗形成向心流;中央拗陷区压榨水形成离心流和越流;盆地南部以越流-蒸发浓缩为特征。在纵向上地下水动力的强度具有分带性,由浅到深,可以划分出强、弱、停滞3个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水动力场 局部动力单元 地下 沉积盆地 形成 演化
下载PDF
论陆相含油气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与油气运移、聚集 被引量:29
5
作者 楼章华 金爱民 +2 位作者 田炜卓 蔡希源 高瑞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5-318,共14页
含油气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演化是沉积盆地演化在孔隙流体中的综合反映,它直接受盆地地貌、水文网、沉积环境、构造性质及其演化史的控制。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演化与油气的运移、聚集和分布规律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含油气... 含油气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演化是沉积盆地演化在孔隙流体中的综合反映,它直接受盆地地貌、水文网、沉积环境、构造性质及其演化史的控制。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演化与油气的运移、聚集和分布规律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含油气沉积盆地通常经历了多期水文地质旋回,从而决定了在一个独立的水动力体系中油气阶段性运移和阶梯式—环带状分布的特点。油气的阶梯式—环带状分布以沉积凹陷控制的包括部分相邻三级构造单元的具有相对独立的水动力体系为基本单元。因此,作为一个具有多个沉积凹陷的盆地来说,油气的分布通常由多个环带复合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场 局部动力单元 油气运移 陆相沉积盆地
下载PDF
沁水盆地原始水动力场类型及其对煤层气排采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康永尚 姜杉钰 +2 位作者 王金 张兵 郭明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27-936,共10页
水动力场研究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讨论了基于煤层气井排采资料的水动力场研究方法,在分析沁水盆地柿庄区块原始水动力场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在盆地其他区块水动力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沁水盆地原始水动力场的类型... 水动力场研究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讨论了基于煤层气井排采资料的水动力场研究方法,在分析沁水盆地柿庄区块原始水动力场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在盆地其他区块水动力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沁水盆地原始水动力场的类型,进而探讨了水动力场类型对煤层气排采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沁水盆地自边缘向腹部依次存在重力驱动型、滞流型和压实驱动型三种类型的区域原始水动力场;重力驱动型和滞流型水动力场具备煤层气保存条件,含气量高,煤层气排采效果相对较好,而压实驱动型水动力场虽具备一定的保存条件,但因地层压力较高,煤层气井排水降压困难,产气效果较差;无论是在重力驱动型还是滞流型的区域水动力场中,局部的低势汇聚区具备煤层气保存和排采的有利条件,煤层气开发效果一般较好。在未来煤层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应将重力流驱型或滞流型水动力场所在区域中的局部低势汇聚区作为煤层气开发的甜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原始水动力场 煤层气 排采 柿庄区块 压实驱动型 重力驱动型 滞流型
下载PDF
天桥泉域岩溶水系统水动力场、水化学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曹金亮 韩颖 +1 位作者 袁新华 任建会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2-317,共6页
通过对天桥泉域岩溶水系统水动态和降雨量资料、万家寨水库水位与岸边岩溶水水位动态关系以及岩溶水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析,确定了研究区岩溶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和强径流带的分布位置;总结出了动荡型、滞后型和消耗型三种类型的岩溶水动态... 通过对天桥泉域岩溶水系统水动态和降雨量资料、万家寨水库水位与岸边岩溶水水位动态关系以及岩溶水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析,确定了研究区岩溶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和强径流带的分布位置;总结出了动荡型、滞后型和消耗型三种类型的岩溶水动态变化特征,得出黄河岸边岩溶钻孔水位与水库水位变化同步等结论。在此基础上,对黄河进行了分段渗漏量计算,渗漏量可达6.926m3/s;绘制出了反映天桥泉域岩溶水化学成分变化的水化学三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桥泉域 岩溶系统 水动力场 化学
下载PDF
川中上三叠统须四段地下水动力场演化的油气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威 徐国盛 +2 位作者 雍自权 宋焕荣 黄尚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3-640,共8页
通过对川中地区须家河组须四段各个水文地质旋回古水动力场的恢复,进而预测油气运移聚集位置。研究表明,古水文地质条件是控制油气藏形成的流体运移网络的决定性因素,古水动力场是油气成生聚散的重要媒介和驱动力。油气初次运移和二次... 通过对川中地区须家河组须四段各个水文地质旋回古水动力场的恢复,进而预测油气运移聚集位置。研究表明,古水文地质条件是控制油气藏形成的流体运移网络的决定性因素,古水动力场是油气成生聚散的重要媒介和驱动力。油气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的最终走向与归宿,均与地下水径流系统密切相关。沉积压释承压水流对川中地区油气运聚的影响最大。通过研究,在须四段储集层划分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中侏罗世—第四纪等3个水文地质旋回和相应的水文地质阶段。第1水文地质阶段,水动力场主要影响地下水运移、聚散和空间分布;第2水文地质阶段是川中地区油气运移成藏的最有利时机,地下水流作为油气载体和驱动力,携带烃类气体向低势区转移,并在适当地区分异、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场 沉积压释承压 文地质旋回 须四段 川中地区
下载PDF
山东东营凹陷前古近系水化学场、水动力场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23
9
作者 查明 陈中红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7-575,共9页
东营凹陷前古近系水化学特征对沉积环境有着良好的响应,从太古宙到早古生代的寒武纪,由于海水的侵入,使矿化度和氯离子含量出现增大的物质响应,但从奥陶纪到中生代,构造作用变强,水深总体变浅,保存环境变差,矿化度和氯离子含量总体降低... 东营凹陷前古近系水化学特征对沉积环境有着良好的响应,从太古宙到早古生代的寒武纪,由于海水的侵入,使矿化度和氯离子含量出现增大的物质响应,但从奥陶纪到中生代,构造作用变强,水深总体变浅,保存环境变差,矿化度和氯离子含量总体降低。水化学剖面具有一定的分带性,大致可以划分为3种水文环境:水文流畅带(0~1.1km)、水文阻滞过渡带(1.1~1.75 km)和水文迟缓带(〉1.75 km)。在各带矿化度、主要离子含量及离子组合系数等水化学参数具有不同的响应,其中水文阻滞过渡带和水文迟缓带对油气成藏有利。主要发育CaC l2型水和NaHCO3型水,随着矿化度的升高,NaHCO3型水逐渐被CaC l2型水取代。前古近系水动力场具有一定的对称性,从太古宙到中生代,水动力场中心和水动力场对称轴线发生变化。盆地内部发育以离心流为主的水动力场,在盆地边缘发育以向心流为主的水动力场,在离心流与向心流相接触的离心流泄水地带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 水动力场 油气成藏 前古近系 东营凹陷
下载PDF
某铀矿地浸采区的水动力场三维模拟 被引量:16
10
作者 吕俊文 周星火 +1 位作者 蔡萍莉 林琼 《铀矿冶》 CAS 2003年第4期188-192,共5页
原地浸出采铀生产期间的地下水动力场直接控制着污染物的迁移,以我国某地浸矿山为例,通过建立三维数学模型,采用Visual MODFLOW软件,对其采区内的水动力场进行计算,模拟生产期间含矿含水层的水流动态。
关键词 铀矿 地浸采区 水动力场 三维模拟 文地质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上三叠统水动力场与天然气保存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红 秦成明 王丽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9-32,共4页
下二叠统和上三叠统储集层是四川盆地油气主力产层。在对其水动力场控制因素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实测地层压力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分别建立了P_1;和T_3地层压力预测模型。地层埋深、北隙度、构造抬升率和褶皱强度等为现今水动力场的主... 下二叠统和上三叠统储集层是四川盆地油气主力产层。在对其水动力场控制因素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实测地层压力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分别建立了P_1;和T_3地层压力预测模型。地层埋深、北隙度、构造抬升率和褶皱强度等为现今水动力场的主要控制因素,其中地层埋深对地层压力的影响最大。下二叠统和上三叠统现个水动力场是经喜山村造运动强烈改造、局部被断层分割的统一水动力场,渗入水承压系统对天然气保存起破坏作用,商业性气藏只分布在沉积水承压系统内,相对低的中压一常压区是油气保存条件优越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早二叠纪 晚三叠纪 水动力场 天然气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水动力场与低压气藏的关系 被引量:10
12
作者 楼章华 卢庆梅 +2 位作者 赵庆吉 肖海燕 唐黎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21-325,共5页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在1250m以上为正常压实带,1500m以下为低压带,其间为压力过渡带,其对应的水动力场分别为自由水交替带,交替停滞带和交替阻滞带。由于交替阻滞带和交替停滞带天然气散失量大于地下水补给量,且愈下地下水...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在1250m以上为正常压实带,1500m以下为低压带,其间为压力过渡带,其对应的水动力场分别为自由水交替带,交替停滞带和交替阻滞带。由于交替阻滞带和交替停滞带天然气散失量大于地下水补给量,且愈下地下水补给量愈小,从而导致随埋深增加压力系数降低,形成低压气藏。交替阻滞带和交替停滞带中的气层才是该区的主要产气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气藏 水动力场 化学 十屋断陷
下载PDF
江汉平原震旦系储层古水动力场演化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威 胡晓凤 +1 位作者 宋焕荣 黄尚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4-28,112,共5页
根据江汉平原构造运动的多期性、沉积与剥蚀作用和水动力条件,把震旦系储层地下径流演化过程划分为加里东期(Ⅰ)、海西—早印支期(Ⅱ)、晚印支—早燕山期(Ⅲ)、晚燕山—喜马拉雅期(Ⅳ)4个水文地质旋回,恢复和重建了古水动力场。根据储... 根据江汉平原构造运动的多期性、沉积与剥蚀作用和水动力条件,把震旦系储层地下径流演化过程划分为加里东期(Ⅰ)、海西—早印支期(Ⅱ)、晚印支—早燕山期(Ⅲ)、晚燕山—喜马拉雅期(Ⅳ)4个水文地质旋回,恢复和重建了古水动力场。根据储层水动力场态势以及地下水径流汇聚特点,提出了有利于油气聚集的水动力学模式:低势圈闭型、低势半圈闭型、势梯度陡变型与台缘型和流势马鞍型。对储层古水动力场的剖析表明,震旦系储层在第Ⅰ—第Ⅱ水文地质旋回时期的地下水动力特征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在第Ⅲ水文地质旋回时期,伴随着构造运动,震旦系储层地下水动力场开始发生变化;在第Ⅳ水文地质旋回时期,反转、拉张、滑脱、褶皱等构造变动导致震旦系储层地下水动力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区域性分水岭两侧出现了有利于油气储存的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场 文地质旋回 动力学模式 震旦系 江汉平原
下载PDF
长江口水动力场、浓度场数值模拟网格生成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祖军 刘朴 +1 位作者 韦鹤平 谭显英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18,共8页
为很好地拟合研究区域长江河口的复杂边界及计算水域,本文在曲线坐标系下建立了贴体正交曲线网格生成的泊松方程变换,选择了适当的聚并函数以调节网格疏密程度。所生成网格的结果同时也与拉普拉斯方程变换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 为很好地拟合研究区域长江河口的复杂边界及计算水域,本文在曲线坐标系下建立了贴体正交曲线网格生成的泊松方程变换,选择了适当的聚并函数以调节网格疏密程度。所生成网格的结果同时也与拉普拉斯方程变换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效果良好,可用于含有小岛的长江口多连通域的网格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贴体坐标 网格生成 水动力场 浓度 泊松方程变换 海洋环境
下载PDF
孤南洼陷水动力场演化与油气运聚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腊梅 金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17-620,共4页
根据孤南洼陷的沉积、构造和水化学特征,将其水文地质作用划分为3个水文地质旋回:异常压力的中上始新统-下渐新统旋回、压力过渡状态的中上渐新统旋回和正常压力的中新统-第四系旋回。洼陷的水动力场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中油气生成... 根据孤南洼陷的沉积、构造和水化学特征,将其水文地质作用划分为3个水文地质旋回:异常压力的中上始新统-下渐新统旋回、压力过渡状态的中上渐新统旋回和正常压力的中新统-第四系旋回。洼陷的水动力场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中油气生成和聚集的主要层段沙三段和沙二段经历了5个水动力演化阶段,现今主要表现为压实流特征。洼陷的水动力场对油气运聚和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对沙河街组主力储集层在油气运移期穴馆陶组沉积末期雪古水动力场的数值模拟,发现该时期压实流促使油气向洼陷边缘的越流泄水区聚集成藏,形成了东部孤东断裂带、西北部孤南断层上升盘及西南斜坡3个油气富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场 油气运聚 孤南洼陷 演化阶段 油气生成 第四系 断裂带 成藏 异常压力 沙二段
下载PDF
西南岩溶山区复合水动力场滑坡影响模式——以关岭县大寨滑坡为例 被引量:10
16
作者 易连兴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50,共8页
岩溶地下水对我国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特大型滑坡频发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岩溶地下水的赋存规律及在其影响下的滑坡成灾模式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文章以贵州省关岭县岗乌镇大寨村大寨滑坡为例,基于野外调查,结合水动力场、水化学数... 岩溶地下水对我国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特大型滑坡频发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岩溶地下水的赋存规律及在其影响下的滑坡成灾模式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文章以贵州省关岭县岗乌镇大寨村大寨滑坡为例,基于野外调查,结合水动力场、水化学数据、暴雨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取得以下成果和认识:(1)划分出大寨滑坡区地下分水岭,圈定了影响大寨滑坡的灰岩区和碎屑岩区,面积分别为0.93,0.30 km2;(2)滑坡当日暴雨集中在6—12时,后缘区域岩溶管道水对大寨滑坡滞后暴雨2 h启动起到主要控制作用;(3)滑坡区碎屑岩以及后缘灰岩接受了百年一遇的强降水的入渗补给后,在各自内部形成高压水动力场;在基岩裂隙水、岩溶管道水两种水动力场及岩层自身重力的共同作用下,潜在软弱结构面上的岩层失稳进而发生滑坡。由此建立了基岩裂隙水和岩溶管道水复合水动力场对滑坡的影响模式,并提出一种复合水动力场耦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寨滑坡 岩溶石山 岩溶管道 复合水动力场 暴雨延迟效应
下载PDF
煤层甲烷运移聚集水动力场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骆祖江 杨锡禄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356-358,共3页
煤层甲烷运移聚集水动力场研究骆祖江杨锡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西安710054)第一作者简介骆祖江男32岁博士生工程师水工及油气地质专业已发表“煤层甲烷气藏数值模拟”等论文收稿日期19961127煤层甲烷作为一... 煤层甲烷运移聚集水动力场研究骆祖江杨锡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西安710054)第一作者简介骆祖江男32岁博士生工程师水工及油气地质专业已发表“煤层甲烷气藏数值模拟”等论文收稿日期19961127煤层甲烷作为一种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已在我国陆续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甲烷运移 甲烷聚集 水动力场
原文传递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水动力场特征及对油气运聚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朋岩 汪晓敏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09-417,共9页
在系统收集研究区及周边现今地形起伏、白垩系露头分布、地层分布、地层压力测试数据以及地层水化学分析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回剥压实恢复方法研究了滨北地区离心流水动力特征。根据隐露头分布的时代和位置判断了不同时期大气淋滤水下渗... 在系统收集研究区及周边现今地形起伏、白垩系露头分布、地层分布、地层压力测试数据以及地层水化学分析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回剥压实恢复方法研究了滨北地区离心流水动力特征。根据隐露头分布的时代和位置判断了不同时期大气淋滤水下渗的位置。采用盆地水动力模拟软件Basin 2再现了滨北地区水动力场的历史演化过程,研究了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淋滤水进入地层的强度和范围。采用流体势理论分析了滨北地区油气运聚规律,认为主体坳陷区水动力以压实水为主,油气由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运移;盆地边缘地区受淋滤水影响,局部改变油气运移方向或使已形成的油气藏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场 回剥法压实恢复 流体势 油气运聚 滨北地区 松辽盆地北部
下载PDF
海山对水动力场影响的数值实验
19
作者 江伟 袁延茂 +1 位作者 高文洋 郭婷婷 《海洋测绘》 2010年第2期46-48,54,共4页
采用普林斯顿海洋模式对海峡中过海山的流场变化进行模拟。通过数值分析不同条件下海山周围的流场分布变化特征,并讨论了其相应的形成机制。在无海山存在的平底海峡中,无论是否考虑科氏力,海流流向均不发生偏转,但水位分布有明显差异。... 采用普林斯顿海洋模式对海峡中过海山的流场变化进行模拟。通过数值分析不同条件下海山周围的流场分布变化特征,并讨论了其相应的形成机制。在无海山存在的平底海峡中,无论是否考虑科氏力,海流流向均不发生偏转,但水位分布有明显差异。海山存在的情况下,若考虑科氏力效应,则会形成环绕海山的顺时针环流,并在海山周围有泰勒柱形成。当入流速度不同时,流场特征发生明显变化,流速越小,泰勒柱越明显,在合适入流条件下,在海山后方的尾流区会有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山 水动力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负压水动力场对岩溶滑坡的作用——以威宁猴场滑坡为例
20
作者 易连兴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1-698,共8页
我国西南有世界上最大的连片裸露岩溶山区,受极端气候变化和大规模人类工程活动的持续影响,特大岩溶滑坡频发;80%以上滑坡的发生与地下水有密切关系。当前,地下水对滑坡影响作用的研究主要针对非岩溶区,对于岩溶山区则相对研究较少,岩... 我国西南有世界上最大的连片裸露岩溶山区,受极端气候变化和大规模人类工程活动的持续影响,特大岩溶滑坡频发;80%以上滑坡的发生与地下水有密切关系。当前,地下水对滑坡影响作用的研究主要针对非岩溶区,对于岩溶山区则相对研究较少,岩溶山区特大滑坡失稳机理和新型成灾模式理论研究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本文以贵州省威宁县猴场岩溶石山大型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滑坡区域岩溶发育特征、水文地质条件调查与分析,结合Google卫星图像对比,取得主要结论:(1)滑坡区灰岩与下伏碎屑岩接触带岩溶强发育,接触带上的岩溶空间以及煤层采空区是岩层下沉或滑坡基本影响因素;(2)滑坡区后缘垂直裂隙是由褶皱构造所形成经后期营造和本次扰动叠加作用后形成大型拉裂缝,这些裂缝是导致不同区域岩层失稳下沉或滑坡的另一个基本影响因素;(3)提出和建立负压水动力场对滑坡或岩层下沉的影响作用新型成灾模式,对西南岩溶石山滑坡成因研究,以及提升岩溶山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岩溶石山 负压水动力场 新型成灾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