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河流域大清河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孟瑞芳 杨会峰 +1 位作者 白华 徐步云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3-395,共13页
地下水超采引发大清河流域范围内一系列生态环境负效应,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密切,厘清大清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对大清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尚缺乏对大清河流域地下水化学特征特别是其历史以... 地下水超采引发大清河流域范围内一系列生态环境负效应,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密切,厘清大清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对大清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尚缺乏对大清河流域地下水化学特征特别是其历史以来的演变规律作系统的分析。本文以海河流域大清河平原区地下含水系统为例,采集浅层含水层组47个水样和深层含水层组32个水样,测试了主要阴离子(Cl^(-)、SO^(2-)_(4)、NO^(-)_(3))和阳离子(K^(+)、Na^(+)、Ca^(2+)、Mg^(2+))等指标,利用水化学类型、吉布斯模型、离子比值关系等方法,研究其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测试结果显示:浅层含水层组受到气象和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浅层和深层含水层组pH值(7.35~8.92)差异不大,偏碱性;浅层含水层组由于农业活动等影响,造成局部地区的硝酸盐和硫酸盐污染。水岩相互作用分析显示:硅酸盐矿物风化是研究区主要的矿物来源,硅酸盐矿物溶解、阳离子交换为主要的水化学作用。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总体上受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由山前平原-中部平原呈规律性分布。现状地下水化学类型为沿地下水径流方向由山前的HCO_(3)-Ca·Mg(Ca)型,经HCO_(3)-Mg·Ca、HCO_(3)-Mg·Ca·Na、HCO_(3)-Na·Mg·Ca向HCO_(3)·Cl^(-)Na·Ca、HCO_(3)·Cl·SO_(4)-Na至平原中部冲湖积平原的Cl(SO_(4))-Na转变。水化学演变分析显示中部平原地下水由以Cl·HCO_(3)-Ca·Na、HCO_(3)·Cl^(-)Ca·Na型为主,转变为当前条件下以Cl·HCO_(3)-Ca·Na、SO_(4)·Cl^(-)Na·Mg型为主。总体上,研究区现状水化学类型复杂多样,且分布上虽然仍受地形与地质条件的控制,但越来越多地受到以开采为主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应重视人类活动对该区域地下水的影响,合理布置开采方案。本文利用水化学方法研究了大清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厘清了大清河流域平原的水化学特征以及水化学类型演变规律,初步分析了演变趋势造成的原因,特别是指明地下水化学演变越来越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后续将在水化学未来的演变预测上进行相关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河流域平原区 地下水水化学全分析 水化学类型 水化学演变 人类活动
下载PDF
威海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孙乃波 陈学群 +3 位作者 李倩 管清花 冯婧怡 徐征和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5-90,共6页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地下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进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的研究,能够有效的开展地下水环境的监测和保护。以威海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基于近15年的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综合运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和...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地下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进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的研究,能够有效的开展地下水环境的监测和保护。以威海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基于近15年的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综合运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和动态曲线图等手段,探究研究区内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并进一步分析水质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以Ca^(2+)、Mg^(2+)、Cl^(-)、SO_(4)^(2-)为主要优势离子,水化学类型以Ca·Mg-HCO_(3)、Ca·Mg-Cl和Ca·Mg-SO_(4)为主;而地下水以HCO_(3)^(-)和Ca^(2+)为主要优势离子,水化学类型以Ca·HCO_(3)为主,并逐步向Ca·HCO_(3)、Ca·SO_(4)型演化,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存在一定差异,是由于地表水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威海市地下水总体表现为弱碱性,是沿海地区长期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碳酸盐岩风化作用是控制该区内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的主要因素,另外海水入侵和人类活动是影响威海市地下水环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演变特征 威海市
下载PDF
大柴旦盐湖DCD03剖面的矿物学记录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何先虎 余俊清 +2 位作者 张丽莎 高春亮 成艾颖 《盐湖研究》 CSCD 2013年第4期10-15,共6页
报道了大柴旦盐湖DC1303沉积剖面硼矿层及其下伏沉积地层的矿物学、有机质烧失量(LOI)等环境指标的研究结果,首次探讨硼矿层下伏灰黄色粉砂质粘土层沉积以来大柴旦湖水水化学演变及其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关联。根据剖面的岩性、矿物组... 报道了大柴旦盐湖DC1303沉积剖面硼矿层及其下伏沉积地层的矿物学、有机质烧失量(LOI)等环境指标的研究结果,首次探讨硼矿层下伏灰黄色粉砂质粘土层沉积以来大柴旦湖水水化学演变及其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关联。根据剖面的岩性、矿物组合和有机质烧失量(LOI)将研究剖面划分为3个沉积单元:I.灰黄色粉砂质粘土层(623~423cm)、II.灰黑色淤泥夹结核层(423—407cm)、III.柱硼铁石矿层(407—395em)。研究结果表明,在湖底硼矿层形成之前的较长时期内,大柴旦湖是碎屑沉积为主的非盐湖相沉积环境,直到单元I顶层20cm沉积物中才开始出现少量石膏。此后快速进入硫酸盐型盐湖沉积阶段(II)和湖底柱硼镁石矿层形成阶段(Ⅲ)。有机烧失量在I1、I2和I3单元中呈阶段性增加预示区域气温稳步上升,由此导致山区降水量增加和湖区蒸发量增强。湖泊环境变化是区域水文气候条件改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沉积 矿物组合 有机质烧失量 盐湖水化学演变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