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R儿童体部侧位水平投照床边摄影探测器固定装置及体部垫板的研制和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方佃刚 马玉佩 +5 位作者 刘劼 梁国华 孟宪磊 杨锦东 干芸根 李志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9期4-6,共3页
目的:研制DR儿童体部侧位水平投照床边摄影探测器固定装置及体部垫板,减少图像中的外来异物影。方法:根据DR影像探测器的尺寸设计并制作固定装置,使探测器在儿童体部侧位水平投照床边拍摄过程中稳定直立。使用不同材料的体部垫板,使被... 目的:研制DR儿童体部侧位水平投照床边摄影探测器固定装置及体部垫板,减少图像中的外来异物影。方法:根据DR影像探测器的尺寸设计并制作固定装置,使探测器在儿童体部侧位水平投照床边拍摄过程中稳定直立。使用不同材料的体部垫板,使被拍摄儿童的体部垫高,避免异物遮挡。选取2020年8月—2021年6月30例未使用固定装置及体部垫板的DR儿童体部侧位水平投照床边片的患儿作为对照组;使用固定装置及体部垫板拍摄的30例DR儿童体部侧位水平投照床边片患儿作为试验组。对两组病例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比较外来异物影控制效果。结果:对照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得分为(3.03±0.72),实验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得分为(4.63±0.49),两组之间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测器固定装置和体部垫板可消除DR儿童体部侧位水平投照床边X线摄影外来异物影,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水平投照 床边摄影
下载PDF
投喂水平对稻田养殖中华鳖摄食生态的影响
2
作者 吴本丽 黄龙 +4 位作者 吴仓仓 陈静 陈夏君 梅耀萍 何吉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9-938,共10页
【目的】调查不同投喂水平条件下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在稻田摄食天然饵料的种类和强度,探索稻鳖共作模式下中华鳖的摄食生态,为优化稻田综合种养投喂策略、揭示生态效益形成过程和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在大田稻鳖共作模式中设置... 【目的】调查不同投喂水平条件下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在稻田摄食天然饵料的种类和强度,探索稻鳖共作模式下中华鳖的摄食生态,为优化稻田综合种养投喂策略、揭示生态效益形成过程和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在大田稻鳖共作模式中设置0.7%、1.4%和2.1%(w)3个投喂水平,运用胃含物形态学分析以及胃含物和环境DNA高通量测序分析方法,获得各组中华鳖对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的摄食习性,分析不同饵料在不同处理组中的相对重要性指数等。【结果】中华鳖摄食率随投喂水平的提高有所上升。胃含物形态学分析中共识别出鱼类8种、虾类2种、软体动物2种、昆虫和轮虫等9种,出现率较高的物种包括棒花鱼、麦穗鱼、日本沼虾、中华圆田螺、多肢轮虫、摇蚊幼虫和水丝蚓等。随着投喂水平的上升,胃含物中饲料出现率和相对重要性指数占比(IRIP)均上升,天然饵料IRIP下降;当投喂水平为2.1%时,饲料IRIP高达91.97%,天然饵料IRIP之和仅为8.03%。环境DNA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在某一或多个样本中DNA相对丰度大于0.5%的鱼类有16种,其中,棒花鱼、麦穗鱼、中华鳑鲏、张氏䱗、泥鳅、大鳞副泥鳅、鲫和短吻银鱼与胃含物形态学分析结果吻合;共注释大型水生脊椎动物36种,胃含物中DNA相对丰度大于1.0%的物种主要包括寄蝇、秀丽白虾、中国圆田螺、摇蚊幼虫、水丝蚓、轮虫等。【结论】中华鳖在稻田摄食的天然饵料主要包括小型鱼类、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以及轮虫等。高投喂水平导致天然饵料的摄食率和IRIP更低,可能降低稻田共作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鳖共作 水平 摄食生态 胃含物 环境DNA
下载PDF
投喂策略对圆口铜鱼幼鱼生长、消化酶及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赵煜 曲焕韬 +3 位作者 陈沛 鲁雪报 郭柏福 文志豪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4,共10页
为探究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ienoti)苗种培育的适宜投喂策略,实验采用5×2双因子设计,通过8周的养殖投喂,研究投喂水平(1%、2%、3%、4%和5%)和投喂频率(2和3次/d)对圆口铜鱼幼鱼[初体重(4.91±0.11)g]生长、体成分组成、消化... 为探究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ienoti)苗种培育的适宜投喂策略,实验采用5×2双因子设计,通过8周的养殖投喂,研究投喂水平(1%、2%、3%、4%和5%)和投喂频率(2和3次/d)对圆口铜鱼幼鱼[初体重(4.91±0.11)g]生长、体成分组成、消化酶活性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投喂水平的增加,圆口铜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饲料效率随着投喂水平的增加而递增,但在投喂水平达到3%后趋于平稳。鱼体肥满度和脏体比随投喂频率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当投喂水平不超过3%时,3次/d投喂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2次/d组。全鱼的粗脂肪含量随投喂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而全鱼的水分则显著下降。投喂水平对肝脏胰蛋白酶和脂肪酶具有显著影响,当投喂水平超过3%时,投喂水平升高显著降低了肝脏胰蛋白酶的活性,而在3次/d投喂组,肝脂肪酶随投喂水平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投喂水平、投喂频率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圆口铜鱼前肠消化酶均无显著影响。随着投喂水平的增加,圆口铜鱼肝脏脂肪蓄积逐渐增多,并诱发脂肪肝,且在同一投喂水平下,3次/d组的脂肪肝症状较2次/d组的症状轻。综上所述,在本研究条件下,以3%的日投喂量每日投喂3次,最有利于圆口铜鱼的生长、消化及肝脏健康。研究结果可为圆口铜鱼苗种的养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口铜鱼 水平 喂频率 生长性能 消化酶 肝脏切片
下载PDF
投喂水平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生长、肠道消化酶活性及部分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陈云飞 彭慧珍 +4 位作者 刘庄鹏 胡毅 吕怡航 李昭林 张德洪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4-120,共7页
为探究不同投喂水平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生长、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别以初始体重为(68.85±0.44)g和(26.67±0.17)g的2种规格黄鳝为研究对象,大规格按照体重的2.8%、3.6%、4.4%和5.2%投喂;小规格按... 为探究不同投喂水平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生长、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别以初始体重为(68.85±0.44)g和(26.67±0.17)g的2种规格黄鳝为研究对象,大规格按照体重的2.8%、3.6%、4.4%和5.2%投喂;小规格按照体重的3.0%、4.0%、5.0%、6.0%和7.0%投喂;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大规格组50尾/箱,小规格组100尾/箱,实验持续56 d。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投喂水平的增加,2种规格黄鳝增重率、饲料系数、肝体比以及全鱼脂肪含量都显著升高(P<0.05),但全鱼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大规格黄鳝在投喂水平为4.4%和5.2%时增重率达到最高水平,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大规格黄鳝肠道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随投喂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大规格黄鳝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胆固醇(TC)含量先升后降,血清甘油三脂(TG)含量呈上升趋势;大规格黄鳝在投喂水平为4.4%时,SOD和溶菌酶(LZM)活性达到组间较高水平。随着投喂水平的增加,小规格黄鳝肠道胰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TG、TC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血糖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在投喂水平为6%时,小规格黄鳝的SOD和LZM活性均处在较高水平。本研究表明,当大规格黄鳝投喂水平为4.4%、小规格黄鳝投喂水平为5%–6%时,黄鳝的生长性能达到较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水平 生长 肠道消化酶 血清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投喂水平对黄鳝幼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段国庆 江河 +3 位作者 胡王 凌俊 胡玉婷 潘庭双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7期105-109,共5页
在水温为25~28℃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投喂水平对不同日龄阶段的黄鳝仔稚鱼生长、存活的影响.一期(7~15日龄)5个投喂水平分别为20、40、60、80、100%IBW/d(IBW为初始体重);二期(16~24日龄)5个投喂水平分别为20、35、50、65、80%... 在水温为25~28℃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投喂水平对不同日龄阶段的黄鳝仔稚鱼生长、存活的影响.一期(7~15日龄)5个投喂水平分别为20、40、60、80、100%IBW/d(IBW为初始体重);二期(16~24日龄)5个投喂水平分别为20、35、50、65、80%IBW/d;三期(25~33日龄)5个投喂水平分别为20、30、40、50、60%IBW/d.结果表明:(1)投喂水平显著影响黄鳝仔稚鱼的生长.7~15日龄(一期)幼鱼的特定生长率(SGR)随投喂水平的增加显著上升,以100%IBW/d投喂组最高;16~24日龄阶段(二期)幼鱼的SGR与前一阶段的变化趋势相同,以80%IBW/d投喂组最高;而25~33日龄(三期)时,SGR以20%IBW/d投喂组最低,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2)投喂水平显著影响黄鳝鱼体相对增重率(WGR)和SGR,投喂水平与WGR和SGR呈正相关性,除最低投喂组外,其余组别的投喂水平与饲料转化率(FCE)呈负相关.(3)各期仔鱼鱼体产出与饲料投入之比随着投喂水平升高差异显著.7~15日龄(一期)阶段鱼体产出与饲料投入比总体上呈降低的趋势,以40%IBW/d处理组最高;16~24日龄(二期)时各处理组差异不显著;25~33日龄(三期)时鱼体产出与饲料投入比也是呈现降低的趋势,以30%IBW/d处理组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水平 仔稚鱼 生长
下载PDF
变温条件下不同投喂水平对施氏鲟幼鱼消化酶、代谢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赵志刚 李晋南 +3 位作者 徐奇友 罗亮 王常安 王连生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7-133,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变温条件下不同投喂水平对施氏鲟幼鱼消化酶、代谢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水温设恒温[(22.0±0.1)℃]和变温[(22±2)℃]2种模式,并根据投喂水平分为6组,分别为恒温100%饱食组(HW-100组)、变温100%饱食组(BW... 本试验旨在研究变温条件下不同投喂水平对施氏鲟幼鱼消化酶、代谢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水温设恒温[(22.0±0.1)℃]和变温[(22±2)℃]2种模式,并根据投喂水平分为6组,分别为恒温100%饱食组(HW-100组)、变温100%饱食组(BW-100组)、变温90%饱食组(BW-90组)、变温80%饱食组(BW-80组)、变温70%饱食组(BW-70组)、变温60%饱食组(BW-60组)。将平均体重为(34.9±0.8)g的施氏鲟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养殖周期为42 d。结果表明:变温条件下,在60%~80%范围内,随着投喂水平的降低,胃及瓣肠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与HW-100组相比,BW-60组与BW-70组的胃和瓣肠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变温条件下,十二指肠和瓣肠淀粉酶活性及瓣肠脂肪酶活性均随投喂水平的降低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BW-80组十二指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HW-100组及BW-100组(P<0.05),BW-80组和BW-90组瓣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所有变温投喂组瓣肠脂肪酶活性均显著低于HW-100组(P<0.05)。除BW-70组外,各变温投喂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均显著高于HW-100组(P<0.05)。与HW-100组相比,BW-60组、BW-70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在变温条件下,在60%~90%范围内,鱼体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均随着投喂水平的降低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均在投喂水平为80%时降至最低值。与HW-100组相比,BW-60组、BW-70组及BW-100组血清T-AOC显著升高(P<0.05),且BW-60组和BW-90组血清XOD活性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在周期性变温条件下,施氏鲟幼鱼可通过提高蛋白酶活性,即提高对饲料蛋白质消化效率的方式来补偿其对饲料蛋白质摄入的不足。与恒温100%饱食相比,变温条件下各投喂水平均可提高施氏鲟幼鱼血清ALT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温 水平 施氏鲟幼鱼 消化酶 代谢酶 抗氧化酶
下载PDF
投喂水平对长吻仔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变枝 朱晓鸣 +3 位作者 韩冬 杨云霞 金俊琰 解绶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1-268,共8页
以长吻仔鱼为实验对象,探讨不同投喂水平对7—14日龄阶段和21—29日龄阶段的长吻仔稚鱼存活、生长以及鱼体组成的影响。7—14日龄阶段设计6个投喂水平,分别为:20、30、40、50、60和70%IBW/d(IBW:initial body weight);21—29日龄阶... 以长吻仔鱼为实验对象,探讨不同投喂水平对7—14日龄阶段和21—29日龄阶段的长吻仔稚鱼存活、生长以及鱼体组成的影响。7—14日龄阶段设计6个投喂水平,分别为:20、30、40、50、60和70%IBW/d(IBW:initial body weight);21—29日龄阶段设计6个投喂水平:10、20、30、40、50、60%IBW/d。实验结果表明:(1)投喂水平显著影响长吻仔稚鱼的存活和生长(P<0.05)。7—14日龄阶段,投喂水平为30%—60%IBW/d处理组的仔鱼存活率显著高于20%与70%IBW/d投喂组(P<0.05)。特定生长率随投喂水平的增加显著上升,以60%IBW/d投喂组最高(P<0.05)。21—29日龄期间,10%IBW/d投喂组存活率显著低于50%IBW/d投喂组(P<0.05),特定生长率(SGR)则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2)鱼体体长体重变异系数未受投喂水平的显著影响。鱼体产出与饲料投入之比、鱼体水分含量随投喂水平升高显著下降(P<0.05),粗蛋白含量则显著上升(P<0.05);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3)分别通过存活率和投喂水平做一元二次回归、特定生长率与投喂水平做折线回归得到7—14日龄阶段的仔鱼最适投喂水平为43%IBW/d;通过仔鱼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与饲料投喂水平做折线回归得到21—29日龄阶段的仔鱼最适投喂水平分别为30.62%IBW/d和28.41%IBW/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吻鮠 水平 仔稚鱼 生长
下载PDF
不同投喂水平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生长、消化酶及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王艺超 梁萌青 郑珂珂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7-92,共6页
试验研究了饥饿、次饱食、饱食和过饱食4个不同投喂水平(即2%、3%、4%和5%体重)对刺参[初始体重为(5.80±0.02)g]生长性能、体成分、消化性能以及刺参体壁与体腔液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ZM)活性的影响... 试验研究了饥饿、次饱食、饱食和过饱食4个不同投喂水平(即2%、3%、4%和5%体重)对刺参[初始体重为(5.80±0.02)g]生长性能、体成分、消化性能以及刺参体壁与体腔液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ZM)活性的影响。试验在室内静水养殖系统中进行,试验水温为19–21℃,为期60 d。结果显示,在次饱食水平下,刺参特定生长率达到最高,显著高于饥饿水平和过饱食水平(P<0.05),但与饱食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刺参肠道胰蛋白酶活性均随着投喂水平的提高而升高,在过饱食水平下达到最高,显著高于饥饿水平和次饱食水平(P<0.05),但与饱食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刺参肠道淀粉酶活性随着投喂水平的提高呈现先下降后保持稳定的趋势,在饱食水平之后达到稳定;在饱食水平下,刺参体壁和体腔液AKP、SOD及LZM活性均表现出较高水平,表明在饱食投喂水平下,刺参抗病能力最强;不同投喂水平对刺参体壁营养组成以及刺参脏壁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建议刺参养殖采用饱食水平进行投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 刺参 生长 消化酶 体成分
下载PDF
投饵水平对凡纳对虾生长、饲料利用和虾体主要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周歧存 郑石轩 +2 位作者 叶应旺 冯艺 齐雪娟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4-68,共5页
为测定投饵水平对凡纳对虾生长、饲料利用和虾体组成的影响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生长实验。实验虾平均体重为 0.09 g 左右,投喂含蛋白质 42.15 %、能量为 18.9 kJ/g 的饲料,日投饲量分别为虾体重量的 4 %, 6 %, 7 %, 8 %, 10 %。结果表... 为测定投饵水平对凡纳对虾生长、饲料利用和虾体组成的影响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生长实验。实验虾平均体重为 0.09 g 左右,投喂含蛋白质 42.15 %、能量为 18.9 kJ/g 的饲料,日投饲量分别为虾体重量的 4 %, 6 %, 7 %, 8 %, 10 %。结果表明,随着投饵水平的增加,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而饲料系数、表观消化率和蛋白质效率却显著下降。对对虾虾体组成的分析表明,投饵水平对对虾虾体灰分、脂肪含量的影响显著。根据对虾生长及饲料利用的指标,凡纳对虾幼虾的适宜投饵水平为 9.8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 生长 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幼鱼适宜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卫育良 王建学 +1 位作者 徐后国 梁萌青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55-1765,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形体指标、体成分、消化酶活性和水质的影响,以确定红鳍东方鲀幼鱼适宜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在流水养殖模式下,采用商业饲料分别进行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的摄食生长试... 本试验旨在研究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形体指标、体成分、消化酶活性和水质的影响,以确定红鳍东方鲀幼鱼适宜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在流水养殖模式下,采用商业饲料分别进行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的摄食生长试验。投喂频率试验为表观饱食投喂,设2、3和4次/d共3个投喂频率,分别记为F2、F3和F4组;投喂水平试验采用3次/d的投喂频率,设体重的2%、4%、6%、8%和10%共5个投喂水平,分别记为R2、R4、R6、R8和R10组。选择红鳍东方鲀初始体重约15 g的幼鱼,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进行28 d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投喂频率对终末体重、成活率、摄食率(FI)、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R)均无显著影响(P>0.05)。R2组FI、SGR和FER显著低于R4、R6、R8、R10组(P<0.05)。2)F3组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显著高于F2组(P<0.05)。R2组HSI显著低于R4、R6、R8、R10组(P<0.05);R2组VSI显著低于R8和R10组(P<0.05),但与R4和R6组无显著差异(P>0.05)。3)F3组肝脏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F2和F4组(P<0.05)。R2组肝脏胰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R4、R8和R10组(P<0.05);R2组肝脏糜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R4、R6、R8、R10组(P<0.05);R2组肝脏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R4组(P<0.05),但与R6、R8和R10组无显著差异(P>0.05)。4)F3组肝脏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低于F2组(P<0.05)。R2组肝脏ALT活性显著低于R4和R10组(P<0.05),但与R6和R8组无显著差异(P>0.05)。5)尽管氨态氮、亚硝态氮和磷酸盐含量在养殖水桶出水口相比进水口数值上大部分有所升高,但不同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对养殖水体中的氨态氮、亚硝态氮和磷酸盐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红鳍东方鲀幼鱼适宜的投喂频率为2~3次/d,投喂水平为体重的4%。此外,在流水养殖模式下,不同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对养殖水体氨态氮、亚硝态氮和磷酸盐含量的影响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喂频率 水平 生长 水质
下载PDF
养殖密度、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胃蛋白酶活力的协同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唐怀庆 张健东 +4 位作者 陈刚 黄建盛 王忠良 汤保贵 周晖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22-31,共10页
【目的】研究工厂化养殖条件下不同养殖密度(2、4、6 kg/m3)、投喂频率(1、2、3次/d)和投喂水平(60、80、100%饱食)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幼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转... 【目的】研究工厂化养殖条件下不同养殖密度(2、4、6 kg/m3)、投喂频率(1、2、3次/d)和投喂水平(60、80、100%饱食)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幼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胃蛋白酶活力等3生长性能参数的协同影响。【方法】采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BBD)和响应曲面(RSM)方法分析。【结果】养殖密度、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的一次、二次效应对幼鱼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胃蛋白酶活力影响显著(P﹤0.05)。养殖密度与投喂频率对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对胃蛋白酶活力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养殖密度与投喂水平对饲料转化率和特定生长率有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对胃蛋白酶活力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投喂频率与投喂水平对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胃蛋白酶活力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3响应面指标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83 0、0.943 6和0.991 0,拟合方程可信度较高。响应指标优化结果表明,在养殖密度为42尾/m3,投喂频率为2次/d,投喂水平为81.24%条件下,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胃蛋白酶活力最佳,分别为1.291%/d、1.041%和154.322 U/mg,可靠性达94.6%,可信度较高。【结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内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在养殖密度为42尾/m^3、每天2次的81.24%饱食投喂条件下,幼鱼可健康生长,生产成本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石斑鱼 棕点石斑鱼 鞍带石斑鱼 养殖密度 喂频率 水平 特定生长率 饲料转化率 胃蛋白酶活力 响应曲面
下载PDF
中心线水平投照的应用
12
作者 钟志凯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2年第12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中心线水平投照 应用 颈椎 胸椎
原文传递
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对长吻鮠幼鱼生长和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康 何金钊 《渔业现代化》 CSCD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为观察不同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对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幼鱼生长和免疫的影响,将平均体质量1. 15 g的长吻鮠饲养在水泥池(2 m×1 m×1 m)中,投喂频率分别为2次/d和3次/d,各投喂频率下投喂水平分别为鱼体质量的2%、4%... 为观察不同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对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幼鱼生长和免疫的影响,将平均体质量1. 15 g的长吻鮠饲养在水泥池(2 m×1 m×1 m)中,投喂频率分别为2次/d和3次/d,各投喂频率下投喂水平分别为鱼体质量的2%、4%、6%、8%和10%,每个处理组放鱼60尾,饲养为期42 d。结果显示:投喂频率为2次/d和3次/d时,试验鱼的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与投喂水平之间存在二次相关性,两条曲线几乎重合,表明投喂频率、投喂水平对试验鱼的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的影响是一致的;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在投喂频率为2次/d、投喂水平为4%和6%时较低;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含量在投喂频率为2次/d、投喂水平为4%和6%时较高;血清溶菌酶(LYS)含量在投喂水平为6%、投喂频率2次/d和3次/d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 05)。综合生长和免疫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投喂频率为2次/d、投喂水平为6%的投喂模式更利于长吻鮠幼鱼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吻鮠 喂频率 水平 生长 免疫
下载PDF
投喂频率和水平对长吻鮠幼鱼消化酶和肝胰脏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康 何金钊 +2 位作者 冯鹏霏 马华威 罗旭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79-784,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投喂频率(2次/d、3次/d)和水平(即每日投喂量占试验鱼体重的比例,2%、4%、6%、8%、10%)对长吻鮠幼鱼消化酶和肝胰脏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为长吻鮠的人工养殖提供更健康的养殖模式。【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双因... 【目的】研究不同投喂频率(2次/d、3次/d)和水平(即每日投喂量占试验鱼体重的比例,2%、4%、6%、8%、10%)对长吻鮠幼鱼消化酶和肝胰脏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为长吻鮠的人工养殖提供更健康的养殖模式。【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后采用Duncan多重比较检验,显著水平为0.05。【结果】(1)当每日投喂频率为3次、投喂水平为6%时,长吻鮠幼鱼消化酶中的肠道蛋白酶、肠道淀粉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最高,显著高于每日投喂频率为2次、投喂水平为10%的试验组以及每日投喂频率为3次、投喂水平为2%和10%的试验组(P<0.05)。(2)当每日喂频率为3次、投喂水平为6%时,肝胰脏脂肪代谢酶中的肉毒碱脂酰转移酶(CACT)、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蛋白酯酶(LPL)和肝脂酶(HL)的活性最高,显著高于每日投喂频率为2次、投喂水平为2%的试验组以及每日投喂频率为3次、投喂水平为8%和10%的试验组(P<0.05)。【结论】最适宜投喂频率和水平分别是3次/d和6%,更适合长吻鮠幼鱼的健康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吻鮠 喂频率 水平 消化酶 脂肪代谢酶
下载PDF
鱼类投喂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周志刚 解绶启 崔奕波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3年第5期15-17,共3页
作者介绍了鱼类投喂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研究进展 ,重点阐述了鱼类投体系 (投喂水平、投喂时间及投喂频率 )的具体内容及解决思路 ,比较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并指出利用生物能量学模型计算鱼体最适投喂水平为重点研究方向。
关键词 鱼类 喂系统 生物能量学模型 水平 喂时间 喂频率
下载PDF
我国北方少年女篮“三分球”远投技术相关因素的研究与评价
16
作者 刘月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84-91,共8页
我国女篮是国际篮坛公认的强队之一,保持和发展其优势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抓好青少年阶段三分投手的培养工作.本文采用合理的统计学方法,对影响我国少年女篮“三分球”远投技术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最终确定5点投篮、双手胸前传远、... 我国女篮是国际篮坛公认的强队之一,保持和发展其优势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抓好青少年阶段三分投手的培养工作.本文采用合理的统计学方法,对影响我国少年女篮“三分球”远投技术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最终确定5点投篮、双手胸前传远、全场运传球上篮、罚球和训练年限为少年女篮远投训练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并制定出“13~16岁少年女篮远投水平成绩预测评价表”,为远投技术训练系统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 双手胸前传远 贡献率 多因素分析 迁移作用
下载PDF
少量胸腔游离积液的摄片方法
17
作者 谭健 王劲武 陈辉武 《西藏医药》 2002年第4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胸腔游离积液 摄片方法 侧斜卧位 水平投照
下载PDF
添加碳源提高卤虫生物量和改善水质 被引量:2
18
作者 隋丽英 王娇 +1 位作者 高美荣 曾衍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8-43,51,共7页
在零换水养殖系统中,研究不同碳源及碳氮比(C/N)对高盐水体中卤虫生物量产出、营养质量和水质的影响.实验一在正常(NF,100%)、较低(LF,60%)和极低(VLF,30%)3个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投喂水平下,分别添加蔗糖和淀粉两种碳源,C/N为... 在零换水养殖系统中,研究不同碳源及碳氮比(C/N)对高盐水体中卤虫生物量产出、营养质量和水质的影响.实验一在正常(NF,100%)、较低(LF,60%)和极低(VLF,30%)3个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投喂水平下,分别添加蔗糖和淀粉两种碳源,C/N为20.实验二杜氏盐藻投喂水平为LF,分别添加蔗糖和淀粉两种碳源,C/N分别为20和40.单位养殖水体积1,000,m L,初始卤虫密度1.5,m L^(-1),养殖盐度50,温度24~25,℃,养殖周期14,d.结果表明,在相同单胞藻投喂水平下,添加碳源显著提高卤虫生物量(P<0.05);水体中总氨氮(TAN)、NO_2^-、NO_3^-和总氮(TN)水平大幅度减少,pH有所降低,黏度保持稳定;脂肪酸C16:1n7含量有所增加,而C20﹕5n3含量有所降低.碳源对卤虫生物量的促进作用与卤水中生物絮团的形成密切相关,这一点可由相同单胞藻投喂水平下,添加碳源显著提高卤虫生物量和降低水中氮浓度等得到证明.比较蔗糖与淀粉两种碳源,分子结构简单的蔗糖作用效果较好.提高C/N对卤虫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虫 单胞藻 水平 碳源 碳氮比 水质
下载PDF
医院X线的防护策略探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丽红 钟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6期176-177,共2页
目的:探讨医院X线的防护措施,以减少X线对受检患者的危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0年2月在我院行X检查的患者120例(A组),总结该组患者受检期间我院实行的X线防护策略,将其与2003年2月~2004年2月在我院行X检查的未实行有效防护... 目的:探讨医院X线的防护措施,以减少X线对受检患者的危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0年2月在我院行X检查的患者120例(A组),总结该组患者受检期间我院实行的X线防护策略,将其与2003年2月~2004年2月在我院行X检查的未实行有效防护的患者(B组)相比较,并同时取一组已实行有效防护但因各种原因马上重照的患者(C组)做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辐射剂量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的X线平均照射当量剂量显著低于B组患者,而C组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当量为最高,P<0.05。结论:医院实施X线防护策略十分必要,且要同时提高技师专业技术水平降低重照率,才有助于降低对患者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辐射 防护措施 投照水平
下载PDF
DR投照脊椎水平侧位的方法探讨
20
作者 刘博 巴特尔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6年第1期35-35,共1页
对于脊椎外伤的检查,常采用传统的脊椎(颈椎、胸椎、腰椎和骶尾椎)正侧位相的方法,让患者仰卧和侧卧于摄影床上,管球垂直床面投照。但对于脊柱外伤较重,怀疑脊髓受损伤者,尤其是颈椎、胸椎段受损者,不能翻身侧卧,致使无法使用... 对于脊椎外伤的检查,常采用传统的脊椎(颈椎、胸椎、腰椎和骶尾椎)正侧位相的方法,让患者仰卧和侧卧于摄影床上,管球垂直床面投照。但对于脊柱外伤较重,怀疑脊髓受损伤者,尤其是颈椎、胸椎段受损者,不能翻身侧卧,致使无法使用滤线器,从而水平投照时显示不清。若用有滤线器的立式胸片架水平投照,科内的投照床往往不能移动,而担架床床面较软,脊椎常与担架床边缘金属影重叠。影像质量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投照 脊椎外伤 水平侧位 DR 脊柱外伤 影像质量 滤线器 担架床 正侧位 骶尾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