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3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钦寸水库水源涵养林植被特征与优化策略
1
作者 钱阳昕 王小德 +2 位作者 张靖莹 杨中雪 何云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9期108-111,共4页
调查水源涵养林特征,分析水源涵养林存在的问题,探寻提升水源涵养林质量的策略。通过资料收集、踏查、实测的方法,调查统计浙江钦寸水库水源涵养林的植物资源和植被类型。结果表明:钦寸水库水源涵养林共有维管植物166科578属1003种,包... 调查水源涵养林特征,分析水源涵养林存在的问题,探寻提升水源涵养林质量的策略。通过资料收集、踏查、实测的方法,调查统计浙江钦寸水库水源涵养林的植物资源和植被类型。结果表明:钦寸水库水源涵养林共有维管植物166科578属1003种,包含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丛、草甸5个植被型组,整体呈现出“山-水-林”模式水源涵养林的景观风貌。浙江钦寸水库水源涵养林存在植被类型占比不合理、森林景观利用率低等问题,并提出了定向抚育更新森林植被、依托自然属性协调景观建设等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林 特征 优化策略 钦寸水库 浙江
下载PDF
松花湖水源涵养林植被恢复模式探析
2
作者 王峰洁 廖宇翔 +3 位作者 王俊鹏 宋彩民 孙勇 刘玉波 《防护林科技》 2023年第1期81-83,共3页
根据不同造林目的与方式,利用现有林型,分析松花湖生态区地带性植被现状与特点,探寻松花湖水源涵养林的植被恢复模式。结果表明:在试验地内存在3种稳定模式,即红松+水胡林混交模式、东北红豆杉+阔叶树下更新模式、蒙古栎+毛脉卫矛混交模... 根据不同造林目的与方式,利用现有林型,分析松花湖生态区地带性植被现状与特点,探寻松花湖水源涵养林的植被恢复模式。结果表明:在试验地内存在3种稳定模式,即红松+水胡林混交模式、东北红豆杉+阔叶树下更新模式、蒙古栎+毛脉卫矛混交模式;2种过渡模式,即红松+白桦混交模式和云杉+大叶山杨混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湖 水源涵养林 恢复模式 地带性植被 稳定型 过渡型
下载PDF
青海东部典型人工水源涵养林稳定性比较
3
作者 王作枭 贾洪文 +4 位作者 麻鑫垚 李远航 林莎 张静 贺康宁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56,共10页
青海作为中国的高原水塔,区域内森林能否稳定发挥其水源涵养功能至关重要。研究其林区人工水源涵养林的稳定性,明确限制林分稳定性的主要因子,可为林分结构调控与功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于2019年5—9月在青海省大通县塔尔沟小流域选取6... 青海作为中国的高原水塔,区域内森林能否稳定发挥其水源涵养功能至关重要。研究其林区人工水源涵养林的稳定性,明确限制林分稳定性的主要因子,可为林分结构调控与功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于2019年5—9月在青海省大通县塔尔沟小流域选取6种典型林分作为研究对象,构建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物元法计算各指标组合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混交林稳定性整体大于纯林,青海云杉白桦混交林稳定性最好,青杨纯林稳定性最差。2)组合权重结果表明:林分密度、土壤水分和生物多样性是林分稳定的主要限制因子。青海云杉白桦混交林可以作为指导青海东部地区林分功能提升的理想林分。区域植被重建过程中,应通过调整林分结构和密度,增加灌木和草本层的生物多样性,营建复层异龄的针阔混交林,确立科学合理的人工林营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林 分类型 分稳定性 模糊物元法 结构调控
下载PDF
湿地公园景观型水源涵养林生态改造与景观优化
4
作者 罗成 钟杰宽 +1 位作者 邹馥蔓 杨炀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5期613-622,共10页
人工林改造是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和森林质量提升的重要措施,打造兼具水源涵养和景观特色的水源涵养林对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有重要意义。以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水源涵养林改造为例,通过分析立地和林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生态功能和景观营... 人工林改造是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和森林质量提升的重要措施,打造兼具水源涵养和景观特色的水源涵养林对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有重要意义。以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水源涵养林改造为例,通过分析立地和林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生态功能和景观营造角度,提出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水源涵养林树种选择、构建和景观优化方法;通过系统分析法对营造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本研究设计的水源涵养林改造方案可将目前树种和林相单一的人工林改造为多树种、多层次和多色彩的水源涵养林,可提升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水源涵养林的生态功能和景观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改造 景观优化 水源涵养林 湿地公园
下载PDF
渝北水源区水源涵养林构建模式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70
5
作者 赵洋毅 王玉杰 +3 位作者 王云琦 赵占军 吴云 陈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4162-4172,共11页
土壤渗透性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作用重要指标之一,其受制于许多外在和内在因素的影响,与植被类型、土壤结构、土壤种类和降雨强度等关系密切。为探讨不同构建模式水源涵养林对土壤渗透性能的影响,以裸地为对照,以土壤初渗速率,稳渗速率,... 土壤渗透性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作用重要指标之一,其受制于许多外在和内在因素的影响,与植被类型、土壤结构、土壤种类和降雨强度等关系密切。为探讨不同构建模式水源涵养林对土壤渗透性能的影响,以裸地为对照,以土壤初渗速率,稳渗速率,平均渗透速率和渗透总量表征土壤渗透性,对重庆北部水源区8种不同构建模式的水源涵养林地的土壤渗透性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式水源林地和同一模式林地不同层次土壤渗透性能存在较大差异,各林地土壤渗透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母质层土壤渗透性受林分类型和林分结构等外界条件的干扰较小,差异不显著;8种林地土壤渗透性均好于裸地,各林地土壤渗透性能大小依次为:广东山胡椒×杉木混交林>马尾松×柳杉混交林(火烧迹地)>四川大头茶×四川山矾混交林>毛竹×四川山矾×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广东山胡椒混交林>马尾松×四川大头茶混交林>广东山胡椒×四川杨桐混交林>毛竹纯林>裸地,根据土壤渗透能力可将8种模式林分类型分为4类:第1类,广东山胡椒×杉木混交林和马尾松×柳杉混交林,土壤渗透性最好;第2类,四川大头茶×四川山矾混交林,土壤渗透能力较好;第3类,毛竹×四川山矾×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广东山胡椒混交林、广东山胡椒×四川杨桐混交林、马尾松×四川大头茶混交林,土壤渗透性好;第4类,毛竹林和裸露地,土壤渗透性最差。以广东山胡椒和杉木混交的林分模式的土壤渗透性最好,毛竹纯林地最差,毛竹纯林对提高土壤渗透性作用较差,营林时适当增加毛竹林中其他树种的混交比例可增强林地土壤渗透性能。通用经验方程对各林分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效果最好,比较适用于描述本研究区域水源涵养林地土壤入渗特征的模型,Kostiakov方程拟合效果次之,Horton方程最差;结合相关分析,筛选出9个极显著或显著影响土壤渗透性能的土壤理化性质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土壤渗透性能综合参数α及与其极显著相关因子的综合参数β,并构建土壤渗透性各指标及其综合参数α与β的线性回归模型,为重庆北部的水源涵养林建设和防治水土流失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北部 水源涵养林 土壤渗透性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土壤水文特征研究 被引量:39
6
作者 党宏忠 周泽福 +1 位作者 赵雨森 杨洪学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4,共6页
通过对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的苔藓-青海云杉林、亚高山灌丛、灌木-青海云杉林、中低山灌木林和祁连圆柏以及牧草地等6种植被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与计算,比较分析了不同植被的水源涵养能力,建立了主要土壤类型的入渗模型、土壤水分消... 通过对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的苔藓-青海云杉林、亚高山灌丛、灌木-青海云杉林、中低山灌木林和祁连圆柏以及牧草地等6种植被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与计算,比较分析了不同植被的水源涵养能力,建立了主要土壤类型的入渗模型、土壤水分消退方程,评价了不同植被土壤层水文特征及其与植被间的关系。祁连山区主要森林的平均土壤密度均小于1 g·cm-3,土壤的蓄水能力很强但各植被间差异较大。各种森林植被土壤均表现出较高的入渗性能,土壤初渗率、稳渗率及蓄水能力从大到小的次序均为:苔藓-青海云杉林、亚高山灌丛、灌木-青海云杉林、中低山灌木林、祁连圆柏林和牧草地。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森林土壤(山地灰褐土)的保水能力较高,水势消退曲线呈凸形,而牧草地土壤(山地栗钙土)的保水能力相对较弱,水势消退曲线呈凹形。土壤含水量相同时,后者所持水分的有效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水源涵养林 土壤 水文
下载PDF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枯枝落叶层水文生态功能 被引量:52
7
作者 常宗强 王金叶 +2 位作者 常学向 王艺林 贾玉琴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8-13,共6页
通过对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凋落物及其分解过程以及蓄积量随时间变化的分析 ,研究了枯枝落叶层的持水、截留作用和蓄水保土效益 ,认为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枯枝落叶层的水文生态功能最终体现在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效能上 。
关键词 水源涵养林 枯枝落叶层 蓄积量 水文功能
下载PDF
基于改进PSO的洞庭湖水源涵养林空间优化模型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建军 张会儒 +4 位作者 刘帅 邝祝芳 王传立 臧颢 曹旭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4031-4040,共10页
以结构化森林经营思想为理论基础,从与水源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密切相关的林分物种组成(树种混交)、种内及种间竞争、空间分布格局、垂直结构4个方面选择混交度、竞争指数、角尺度、林层指数、空间密度指数、开阔比数作为水源林健... 以结构化森林经营思想为理论基础,从与水源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密切相关的林分物种组成(树种混交)、种内及种间竞争、空间分布格局、垂直结构4个方面选择混交度、竞争指数、角尺度、林层指数、空间密度指数、开阔比数作为水源林健康经营和林分空间结构优化的目标函数,建立洞庭湖水源林林分多目标空间优化模型,应用改进的群智能粒子群算法求解林分空间结构优化模型,并针对模型输出的目标树空间结构单元制定周密的经营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模型能准确定位林分空间关系的薄弱环节,调控措施能显著改善林分空间结构,有利于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为恢复洞庭湖水源林生态功能和健康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应用优化模型进行水源涵养林健康经营突破了传统森林经营模式,为智能信息技术在森林空间经营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水源涵养林 分空间结构 多目标优化 粒子群优化 健康经营
下载PDF
渝北不同模式水源涵养林植物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25
9
作者 赵洋毅 王玉杰 +3 位作者 王云琦 赵占军 刘楠 陈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60-2266,共7页
以重庆缙云山8种不同构建模式的水源涵养林及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用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以及用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pH值、有机... 以重庆缙云山8种不同构建模式的水源涵养林及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用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以及用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和阳离子交换量12个指标表征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养分特征,分析了8种群落的植物多样性、土壤特征及二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以广东山胡椒(Lindera kwangtungensis)×杉木(Cunninghamia anceolata)混交林最高。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广东山胡椒混交林次之,马尾松×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混交林和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纯林最低。各模式林地土壤特征差异显著,以毛竹纯林土壤质量最差。在该地区针阔混交林对提高物种多样性和改良土壤作用显著,针叶林及纯林则较差。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特征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模式水源林群落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特征因子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与土壤物理性状特征关系不显著,与养分特征关系显著。全N与全K与四个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速效P呈显著的正相关,特别是有机质和全N两因子与物种多样性关系最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北 水源涵养林 构建模式 物种多样性 土壤特征
下载PDF
密云水库水源涵养林对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35
10
作者 李文宇 余新晓 +2 位作者 马钦彦 石青 刘萍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2期80-83,共4页
为给密云水库流域的水质保护规划和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以密云县北庄镇为试验区对水源涵养林进行调查 ,对地表水进行监测 ,分析水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自 2 0 0 0年密云水库流域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 ,森林面... 为给密云水库流域的水质保护规划和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以密云县北庄镇为试验区对水源涵养林进行调查 ,对地表水进行监测 ,分析水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自 2 0 0 0年密云水库流域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 ,森林面积不断增加 ,减少了由于农田施肥造成的非点源污染 ,使地表水水质的浑浊度和氨氮指标有所下降。以油松林和板栗林为例 ,对降雨流经森林生态系统各环节的水质进行监测、分析 ,说明密云水库流域水源涵养林与降雨之间的淋溶、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云水库 水源涵养林 水质保护 控制措施
下载PDF
采伐强度对水源涵养林林分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婷婷 陈绍志 +2 位作者 吴水荣 邬可义 兰倩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108,共7页
水源涵养林一般要求具有复层、冠长率高、冠幅完满、树种混交、灌草丰富的森林结构。中村林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中村镇,其经营范围位于黄河中游一、二级支流的上游山区地带,90%以上为水源涵养林,油松为主要优势树种。为增强林分水... 水源涵养林一般要求具有复层、冠长率高、冠幅完满、树种混交、灌草丰富的森林结构。中村林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中村镇,其经营范围位于黄河中游一、二级支流的上游山区地带,90%以上为水源涵养林,油松为主要优势树种。为增强林分水源涵养能力,林场开始采取近自然经营理念与技术优化林分结构,增强生态功能,但由于生态公益林采伐限额的限制,林场在小面积范围内进行了不同采伐强度的经营试验。本研究定量分析了3种经营强度下形成的3种林分类型(包括不经营的高密度油松纯林T_0、总间伐强度47%的油松相对纯林T_1、总间伐强度62%的油松混交林T_2)的空间结构与非空间结构,包括空间混交度、大小比、多样性指数、林层结构、径阶分布、林冠层指标(冠长率、冠幅面积与冠幅)、灌草盖度等,并初步提出未来近自然经营措施。结果表明:T_2林分各林层树种丰富度、冠长率与冠幅面积最高,其次是T_1,T_0最差;在林分水平结构与林分多样性以及树种竞争力方面,亦是同样结果;由此可知,人工生态公益林其森林结构与生态功能只有通过经营才能得到提高。对于初始密度高的人工水源涵养林,只有通过不断间伐,调整林分密度与林木分布,才能促进天然更新,增加树种多样性与提高林分稳定性。本研究为全场调整林分结构和制定针对性经营措施提供数据支持与基本林分特征参数,同时,为被划分为生态公益林的高密度人工林经营提供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村 水源涵养林 分结构 近自然经营
下载PDF
不同经营模式的水源涵养林生态防护功能研究 被引量:37
12
作者 周择福 林富荣 宋吉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9-195,共7页
在山西五台山研究了不同经营技术措施的水源涵养林的生态防护功能。研究结果表明:油松纯林的林冠截留率最大,桦木纯林的林冠截留率最小;针阔混交林林地的持水量较高,其次为阔叶林、人工针叶林;阔叶林地土壤入渗率较针阔混交林高;经过封... 在山西五台山研究了不同经营技术措施的水源涵养林的生态防护功能。研究结果表明:油松纯林的林冠截留率最大,桦木纯林的林冠截留率最小;针阔混交林林地的持水量较高,其次为阔叶林、人工针叶林;阔叶林地土壤入渗率较针阔混交林高;经过封禁和封育后的灌木林改良土壤的作用明显;抚育型的林木生长量比封育和封禁型的大。不同经营技术措施的水源涵养林的生态防护功能不同,应根据具体的立地条件和林分结构以及植被类型选择不同的经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林 生态防护功能 经营技术措施
下载PDF
五台山华北落叶松水源涵养林密度结构与生长动态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光灿 周泽福 +4 位作者 刘霞 张淑勇 陈建 韩炜 李延孝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为探索华北落叶松水源涵养林的立地适应性和密度合理性,在山西省五台山水源涵养林区,利用标准木树干解析法,对10年生华北落叶松2种密度(2600和3500株.hm-2)的人工林生长过程和直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种林分树高生长量基本相同,... 为探索华北落叶松水源涵养林的立地适应性和密度合理性,在山西省五台山水源涵养林区,利用标准木树干解析法,对10年生华北落叶松2种密度(2600和3500株.hm-2)的人工林生长过程和直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种林分树高生长量基本相同,几乎不受密度变化的影响;林木直径和立木材积生长过程差别较大;低密度林分的生长状况和密度结构优于高密度林分。2)2种林分直径分布的偏度系数(Sk)差别较大;低密度林分Sk=0.01,接近正态分布,密度结构基本合理;高密度林分Sk=0.45,偏离正态分布,林木密度偏大。2种林分直径分布的峰度系数(K)相差不大(分别为-0.64和-0.74),密度因素对林木分化的作用较小。3)低密度林分的林木胸径、单株材积和干材蓄积生长量逐年增加,没有受到密度的影响;高密度林分的林木胸径、单株材积和干材蓄积生长量从6年生开始明显下降。4)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林龄为10年生时,合理密度约2600株.hm-2;若不考虑10年生之前的间伐利用,可以作为人工造林合理的初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水源涵养林 木生长量 直径分布 分密度
下载PDF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组成结构及生长状况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金叶 张学龙 +2 位作者 张虎 王艺林 金铭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4-7,共4页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受立地水热条件影响和自然、历史干扰 ,多世代演替林型共存 ,分布占祁连山三个垂直气候带 ,主要由干性灌丛林、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湿性灌丛林四种类型 ,组成简单、结构单一 ,呈现高寒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特点 ;青...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受立地水热条件影响和自然、历史干扰 ,多世代演替林型共存 ,分布占祁连山三个垂直气候带 ,主要由干性灌丛林、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湿性灌丛林四种类型 ,组成简单、结构单一 ,呈现高寒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特点 ;青海云杉林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主体 ,相对其它森林类型其组成、层次结构复杂 ,生产力较高 ;干性灌丛林分布在立地条件较差的浅山地带 ,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先锋林型 ;湿性灌丛林分布在山地森林草原带以上 ,是地带性顶极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林 组成结构 生长状况
下载PDF
丹江口库区龙口林场水源涵养林林分质量评价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晓荣 刘学全 +1 位作者 唐万鹏 庞宏东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68,共6页
在对丹江口库区龙口林场水源涵养林不同林分类型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林分结构、立地条件和演替更新潜力等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林分质量的10个指标进行了权重评价和排序,结合调查数据计算出不同林分质量等级综合数值。结果表明:... 在对丹江口库区龙口林场水源涵养林不同林分类型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林分结构、立地条件和演替更新潜力等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林分质量的10个指标进行了权重评价和排序,结合调查数据计算出不同林分质量等级综合数值。结果表明:(1)林分结构对林分质量影响最重要,郁闭度、林分密度、土壤厚度和枯落物厚度等指标成为影响林分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幼苗数量对林分质量贡献较少。(2)丹江口库区龙口林场水源涵养林不同林分质量大部分处于中等和较差质量等级,进行林分改造提升林分质量和生态防护功能的空间较大。(3)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水源涵养林林分质量评价结果与实际相吻合,可以客观地反映研究区林分质量的发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库区 水源涵养林 分质量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水源涵养林多功能经营结构优化模型初探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建军 张会儒 +2 位作者 王传立 臧颢 曹旭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28,共6页
从林分空间结构、树种结构和林木健康状况三个方面筛选7个因子,应用非线性多目标规划法确定水源涵养林多功能经营结构优化目标,定义目标函数-林分空间结构均质性指数,以林分树种多样性和空间结构等为约束条件建立水源涵养林多功能经营... 从林分空间结构、树种结构和林木健康状况三个方面筛选7个因子,应用非线性多目标规划法确定水源涵养林多功能经营结构优化目标,定义目标函数-林分空间结构均质性指数,以林分树种多样性和空间结构等为约束条件建立水源涵养林多功能经营结构优化模型。以择伐和补植为优化的经营措施,对南洞庭湖湿地区域现实次生林典型林分进行空间结构优化实践。结果表明,通过模型的空间结构优化和调整,研究林分的空间结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树种多样性和林分健康状况并未降低。说明建立的优化模型能较有效地指导水源林多功能经营和林分结构优化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且实际使用方便,可操作性强,对保护和恢复水源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林 南洞庭湖湿地 分空间结构 均质性指数 优化模型
下载PDF
水源涵养林研究综述 被引量:133
17
作者 高成德 余新晓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8-82,共5页
水源涵养林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防护林种 ,它不但有森林普遍具有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且最主要的是它具有涵养保护水源、调洪削峰、防止土壤侵蚀和净化水质的功能 .因此 ,2 0世纪 80年代起对水源涵养林的研究日渐兴盛 ,主要... 水源涵养林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防护林种 ,它不但有森林普遍具有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且最主要的是它具有涵养保护水源、调洪削峰、防止土壤侵蚀和净化水质的功能 .因此 ,2 0世纪 80年代起对水源涵养林的研究日渐兴盛 ,主要是以森林水文学方法为主 .该文从它的研究方法、效益评价方法、水源涵养机理、规划布局及理想林种的配置等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林 效益评价 经营管理措施 水文学
下载PDF
水源涵养林健康评价指标系统的结构解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建军 张会儒 +2 位作者 熊志祥 王传立 刘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9-26,共8页
针对森林健康评价指标过多、过泛、可操作性不强、含义不清的现状,在深入分析西洞庭湖区水源涵养林结构特征的基础上,从系统活力、林分结构、系统恢复力、林地环境和森林经营5个方面筛选30个指标建立林分尺度水源涵养林健康评价指标体... 针对森林健康评价指标过多、过泛、可操作性不强、含义不清的现状,在深入分析西洞庭湖区水源涵养林结构特征的基础上,从系统活力、林分结构、系统恢复力、林地环境和森林经营5个方面筛选30个指标建立林分尺度水源涵养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系统科学原理,应用改进解析结构模型法系统分析了水源涵养林健康评价指标系统的结构层次关系和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经结构解析的水源涵养林健康评价指标系统。在此基础上,应用熵修正与AHP赋权相结合的方法对指标及因子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水源涵养林健康评价指标系统是一个5级递阶系统,单位面积蓄积量、林分平均树高、林分平均胸径、年蓄积生长量等处于第1级系统的指标对水源涵养林健康影响最大,处于第5级系统指标(枯死倒立木株数)对水源涵养林健康影响最小。经过系统结构解析使建立的森林健康评价指标系统结构层次关系明晰,结构关系良好,根据递阶系统层次关系得到较合理的指标权重,可信度提高,且更符合实际情况,可望为水源涵养林健康评价和健康经营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林 解析结构 改进模型 评价指标系统 健康评价
下载PDF
北京山区水源涵养林典型森林类型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王威 郑小贤 宁杨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0-63,共4页
通过对北京山区水源涵养林区112块标准地,从林分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土壤结构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得出北京山区水源涵养林整体及18种典型森林类型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目前北京山区水源涵养林中天然林多为异龄、复层和混交结构,而人... 通过对北京山区水源涵养林区112块标准地,从林分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土壤结构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得出北京山区水源涵养林整体及18种典型森林类型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目前北京山区水源涵养林中天然林多为异龄、复层和混交结构,而人工林多数是同龄、单层和纯林结构;从林分稳定性等角度来看,北京山区水源涵养林天然林结构要优于人工林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山区 水源涵养林 结构特征
下载PDF
干扰指数在密云县侧柏水源涵养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宁金魁 郑小贤 +1 位作者 高甲荣 徐军亮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19,共5页
该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邻体干扰模型 ,并利用 2 0 0 2年在北京市密云县半城子侧柏人工水源涵养林样地中基株和邻体的实际调查数据 ,讨论干扰指数与侧柏的胸径、树高、生境利用率、高径比的关系 .结果表明 ,干扰指数与林木... 该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邻体干扰模型 ,并利用 2 0 0 2年在北京市密云县半城子侧柏人工水源涵养林样地中基株和邻体的实际调查数据 ,讨论干扰指数与侧柏的胸径、树高、生境利用率、高径比的关系 .结果表明 ,干扰指数与林木的胸径、树高、生境利用率呈负相关关系 ,而与高径比呈正相关关系 .密度大的林分 ,干扰指数随因子变化而急剧变化 ,其中大径木的干扰指数小 ,小径木的干扰指数大 ,呈两极分化 ;而密度较小的林分 ,干扰指数减小幅度小 .该研究的结果可用来指导森林的经营活动 ,为合理经营提供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体干扰模型 干扰指数 侧柏 人工 水源涵养林 种内竞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