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热裂解有机肥基质对平菇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孙志朋 徐春方 +5 位作者 范秋运 孙辉 陈新 李彦明 李清海 张衍国 《农技服务》 2024年第4期29-31,共3页
为在有限的菌包空间内提高平菇产量,以水热裂解有机肥作为平菇基质的原料,探究水热裂解有机肥与蛭石、珍珠岩、木屑、秸秆等其他原料的不同配比基质对平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珍珠岩∶水洗水热裂解有机肥体积比为5∶5的基质平菇生长较... 为在有限的菌包空间内提高平菇产量,以水热裂解有机肥作为平菇基质的原料,探究水热裂解有机肥与蛭石、珍珠岩、木屑、秸秆等其他原料的不同配比基质对平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珍珠岩∶水洗水热裂解有机肥体积比为5∶5的基质平菇生长较好,平菇培养共54 d,期间采摘3次,袋均产量、利润均最高,分别为130.69 g、2.35元。袋均成本为2.01元,与市售平菇基质(350元/100个)相比,每100份基质的原料成本降低约150元。平菇基质原料的最佳体积配比为珍珠岩∶水洗水热裂解有机肥=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裂解 有机肥 平菇基质 平菇产量
下载PDF
水热裂解有机肥对沙化土壤改良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范秋运 徐春方 +3 位作者 孙志朋 孙辉 陈新 张衍国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5期9-13,共5页
沙化土壤结构性差且保水保肥能力低,是限制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合理利用沙化土壤资源,提高沙化土壤质量,本研究以河流附近的沙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探究施用水热裂解工艺生产的固体有机肥量分别为10t·hm^(-2)(T1)... 沙化土壤结构性差且保水保肥能力低,是限制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合理利用沙化土壤资源,提高沙化土壤质量,本研究以河流附近的沙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探究施用水热裂解工艺生产的固体有机肥量分别为10t·hm^(-2)(T1)、20t·hm^(-2)(T2)和30t·hm^(-2)(T3)时,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苜蓿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水热裂解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苜蓿的株高和根长随肥料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苜蓿在种植30d和60d时T2处理根长最长,种植90d时T3处理根长最长,达到了12.9cm。此外,水热裂解有机肥的施用显著提高了苜蓿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相较于对照组(CK),T3处理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77.4%、50.0%和84.6%。冗余分析的结果表明,速效钾、田间持水量、有机质和饱和含水量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土壤性质,分别单独解释了植物生长和养分含量变化的37.7%、37.2%、34.3%和33.8%。本研究结果可为沙化土壤改良和水热裂解技术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裂解 有机肥 沙化土改良 土壤养分 植物生长
下载PDF
胜利稠油地下催化水热裂解改质研究及应用
3
作者 马爱青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21-122,161,共3页
针对胜利油样开展催化水热裂解改质研究,240℃-350℃范围内改质催化剂可提高水热裂解反应效率最高达52.63%、降低反应温度50℃,降粘效果30d无明显变化。初步形成改质效率表征方法。现场应用取得增油效果。
关键词 稠油 蒸汽吞吐 降粘 水热裂解 改质
下载PDF
胜利稠油水热裂解过程中沥青质结构特征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玉 初伟 +2 位作者 张龙力 曹嫣镔 王继乾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3-101,共9页
为了阐明在双亲性催化剂的条件下,在250℃和280℃下稠油水热裂解反应对稠油沥青质分子结构及稠油黏度的影响,以胜利稠油为研究对象,使用C_(12)BSNi为催化剂,通过使用FT-IR和~1HNMR等手段分析水热裂解反应前后沥青质分子结构的变化。研... 为了阐明在双亲性催化剂的条件下,在250℃和280℃下稠油水热裂解反应对稠油沥青质分子结构及稠油黏度的影响,以胜利稠油为研究对象,使用C_(12)BSNi为催化剂,通过使用FT-IR和~1HNMR等手段分析水热裂解反应前后沥青质分子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稠油在250℃下发生水热裂解反应后,黏度大幅降低,降黏率可达到60.4%,但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到280℃时,反应后的降黏率降至53.8%。随水热裂解反应温度从250℃升高到280℃,稠油沥青质分子平均侧链长度逐渐减小,然而芳香度不断增加,芳环数量增多,说明沥青质分子发生了自由基缩合反应,沥青质平均分子结构变大,导致降黏率相对减小;此外,沥青质分子在反应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断键反应,导致其空间位阻减小,且沥青质分子单元片层越小越容易发生堆积。通过SEM观察到,随温度升高,沥青质的孔道逐渐变大并且更加密集,但表面聚集颗粒变大。本文研究对稠油水热裂解反应操作条件的优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催化剂 水热裂解反应 沥青质 分子结构
下载PDF
稠油原位改质水热裂解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琳 戴咏川 +3 位作者 丁巍 么志伟 杨江 宋官龙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2-870,共9页
稠油富含胶质与沥青质,具有高黏度和高密度的特点,开采和运输均非常困难。原位改质水热裂解技术是最有前途的稠油开采技术之一,而催化剂的开发是该技术的研究重点。介绍了稠油的组成、致黏机理以及水热裂解反应机理,综述了水热裂解催化... 稠油富含胶质与沥青质,具有高黏度和高密度的特点,开采和运输均非常困难。原位改质水热裂解技术是最有前途的稠油开采技术之一,而催化剂的开发是该技术的研究重点。介绍了稠油的组成、致黏机理以及水热裂解反应机理,综述了水热裂解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对比了油溶性催化剂、水溶性催化剂、双亲性催化剂、纳米催化剂的优缺点,并阐述了水热裂解在稠油原位改质中的发展方向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降黏 原位改质 水热裂解 催化剂
下载PDF
模拟内外源协同催化稠油水热裂解研究
6
作者 张舒 马丽娃 +2 位作者 郭瑞 李永飞 陈刚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1-16,共6页
外源催化剂进入油藏后可能与原位无机矿物形成复合物,并发生协同催化水热裂解反应。制备了蒙脱土负载的柠檬酸锌复合物模拟内外源协同催化剂,考察了其对稠油的催化降黏性能,并对反应前后的稠油进行了热重(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外源催化剂进入油藏后可能与原位无机矿物形成复合物,并发生协同催化水热裂解反应。制备了蒙脱土负载的柠檬酸锌复合物模拟内外源协同催化剂,考察了其对稠油的催化降黏性能,并对反应前后的稠油进行了热重(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气相色谱(GC)和元素分析(EA)。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B@Zn(Ⅱ)L使稠油的降黏率(30℃)从55.2%升高到65.4%,说明稠油热采中存在内外源协同催化的现象;复合催化剂B@Zn(Ⅱ)L与供氢剂乙醇协同作用后,稠油的降黏率从65.4%升高到80.1%;协同作用后,稠油中的部分高烃类化合物裂解为低烃类化合物,部分重质组分分解为轻质组分。因此,稠油析蜡点降低,N、S质量分数下降,高碳烃类化合物相对含量降低,低碳烃相对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水热裂解 催化降黏 复合物
下载PDF
蒸汽驱替稠油水热裂解改质行为的室内物理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曹嫣镔 刘明 +4 位作者 汪庐山 王坤 初伟 马爱青 王飞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34-41,共8页
以胜利油田某稠油作为研究对象,将岩心作为多孔介质填充在岩心驱替仪中模拟地层条件,采用双亲性催化剂,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下稠油水热裂解改质行为。结果表明,在多孔介质条件下,采用直接驱替的方式,稠油降黏率达到20.8%;在多孔介质体系... 以胜利油田某稠油作为研究对象,将岩心作为多孔介质填充在岩心驱替仪中模拟地层条件,采用双亲性催化剂,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下稠油水热裂解改质行为。结果表明,在多孔介质条件下,采用直接驱替的方式,稠油降黏率达到20.8%;在多孔介质体系中加入双亲性催化剂后,采用先反应后驱替的方式,稠油黏度显著降低,在低温环境(65℃)下进行驱替的降黏率为57.9%,但在低温环境下驱替导致沥青质组分摩尔质量增大,沥青质摩尔质量由5244 g/mol增加到6690 g/mol。当反应完成后保持高温环境(265℃)时,直接用热水驱替的降黏效果更好,裂解程度更高,其降黏率最高达到96.0%。研究结果对稠油水热裂解反应在现场应用过程中的操作条件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水热裂解 降黏 族组成 重质组分结构
下载PDF
稠油水热裂解降黏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冯旭阳 焦勇华 丁保宏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8期1861-1864,共4页
在稠油水热裂解降黏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水溶性、油溶性、双亲型等均相催化剂和纳米金属、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等非均相催化剂的开发和应用,以及供氢体作为新技术对金属催化剂降黏性的影响;归纳了当前稠油水热裂解降黏催化剂作用的3步规律... 在稠油水热裂解降黏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水溶性、油溶性、双亲型等均相催化剂和纳米金属、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等非均相催化剂的开发和应用,以及供氢体作为新技术对金属催化剂降黏性的影响;归纳了当前稠油水热裂解降黏催化剂作用的3步规律,并以此展望了水热裂解降黏催化剂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降黏 水热裂解 均相催化剂 非均相催化剂 供氢体
下载PDF
水热裂解开采稠油技术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41
9
作者 刘永建 钟立国 +2 位作者 蒋生健 孙宪利 宫宇宁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7-122,共6页
从水热裂解反应、催化作用下的水热裂解反应、反应机理及水热裂解开采稠油现场应用实验等四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水热裂解开采稠油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此技术的研究成果及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认为水热裂解开采稠油技术具有很高的潜在价值... 从水热裂解反应、催化作用下的水热裂解反应、反应机理及水热裂解开采稠油现场应用实验等四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水热裂解开采稠油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此技术的研究成果及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认为水热裂解开采稠油技术具有很高的潜在价值,是未来经济高效开采稠油的新途径。当前水热裂解开采稠油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入研究高温水的特性及其作用;对更多稠油中可能参与水热裂解反应的不同组分,选用合适的模型化合物进行模拟实验或其它方法,建立这些组分的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模型库;然后,根据具体稠油中所含的组分,设计水热裂解反应的路线,选择合适的催化剂,促使反应向稠油改质降粘的方向进行。其中,最关键的还是针对不同稠油研制成本低、活性和选择性高、反应条件宽的催化剂,并筛选或研制协同效果好的助剂,进而研究催化剂及其助剂在油层中与稠油作用的机理,设计合理的现场实施技术和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裂解 稠油 改质 催化剂
下载PDF
国内首例井下水热裂解催化降粘开采稠油现场试验 被引量:53
10
作者 范洪富 刘永建 +1 位作者 赵晓非 钟立国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2-44,共3页
介绍了国内首次井下催化降粘开采稠油的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合适的水热裂解催化剂 ,配合适当的注入方式 ,在蒸汽吞吐的条件下 ,可以实现井下催化降粘开采稠油的目的。辽河油田稠油经处理后 ,采出稠油的粘度大大下降 ,油井产量... 介绍了国内首次井下催化降粘开采稠油的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合适的水热裂解催化剂 ,配合适当的注入方式 ,在蒸汽吞吐的条件下 ,可以实现井下催化降粘开采稠油的目的。辽河油田稠油经处理后 ,采出稠油的粘度大大下降 ,油井产量增加 ;采出油的饱和烃、芳香烃含量增加 ,胶质、沥青质含量减少。本项研究的成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粘 注蒸汽方式 水热裂解 井下 催化 蒸气吞吐 稠油开采技术 现场试验
下载PDF
超稠油供氢水热裂解改质降黏研究 被引量:59
11
作者 樊泽霞 赵福麟 +1 位作者 王杰祥 巩永刚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5-318,共4页
通过超稠油水热裂解反应前后黏度、沥青质、硫质量分数等性质的变化,研究了超稠油进行水热裂解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规律。结果表明,超稠油中含有一定量的硫是地层注蒸汽温度下进行水热裂解反应的前提。温度和时间对反应有很大影响。供氢剂... 通过超稠油水热裂解反应前后黏度、沥青质、硫质量分数等性质的变化,研究了超稠油进行水热裂解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规律。结果表明,超稠油中含有一定量的硫是地层注蒸汽温度下进行水热裂解反应的前提。温度和时间对反应有很大影响。供氢剂中四氢萘对超稠油水热裂解影响最大。四氢萘供氢剂与硫酸镍催化剂复配使用对超稠油水热裂解有协同效应。水热裂解物理模拟实验表明,胜利单家寺油田超稠油通过供氢催化水热裂解降黏率可达70%以上。胶质、沥青质、硫质量分数降低,H/C原子比提高,超稠油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供氢剂 水热裂解 改质 降黏
下载PDF
金属盐对辽河稠油水热裂解反应影响研究 被引量:56
12
作者 范洪富 刘永建 +1 位作者 赵晓非 钟立国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0-433,共4页
在 2 40℃条件下研究了多种金属离子对辽河稠油水热裂解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所选用的金属盐对辽河稠油的水热裂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其中 ,以Fe2 + 的催化效果最好。当加入的Fe2 + 浓度为 0 0 1mol L时 ,能使辽河稠油的粘度... 在 2 40℃条件下研究了多种金属离子对辽河稠油水热裂解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所选用的金属盐对辽河稠油的水热裂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其中 ,以Fe2 + 的催化效果最好。当加入的Fe2 + 浓度为 0 0 1mol L时 ,能使辽河稠油的粘度从仅用蒸汽处理后的 8935 7mPa·s降低到 2 36 5 4mPa·s ,降粘率达到 73 5 % ,达到了较好的降粘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金属盐 水热裂解反应 催化作用 热力采油
下载PDF
稠油水热裂解可行性的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赵晓非 刘永建 +1 位作者 范洪富 钟立国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1-384,共4页
A new method of heavy oil driver technology_aquathermolysis reaction was studied Effect of transistional metal nickel and iron contents on the heavy oil viscositites and stability viscositites reduced before and after... A new method of heavy oil driver technology_aquathermolysis reaction was studied Effect of transistional metal nickel and iron contents on the heavy oil viscositites and stability viscositites reduced before and after reaction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ange of metal content in aqueous before and after reaction can be neglect so that transistional metal aqueous solution or sol can be catalyst of aquthermlysis For the reason catalyst added, reaction temperature from 260?℃ was reduced to 180?℃ and under these conditions: 180?℃~280?℃, 8?MPa~15?MPa, degree of product viscosity high ( 92 4%), and within 60?d observed these viscosities were re increased no more than 5%, so we can draw this conclusion: being a new method aquthermolysis is a good way for heavy oil dr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行性 稠油 水热裂解 催化剂 降粘 过渡金属 石油
下载PDF
双亲催化剂作用超稠油水热裂解降黏机理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吴川 雷光伦 +3 位作者 姚传进 盖平原 曹嫣镔 李啸南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4-690,共7页
合成双亲催化剂,200℃与超稠油反应后,降黏率达96.26%。通过气相色谱仪、元素分析仪、分子量测定仪、红外光谱仪及核磁共振波谱仪对反应前后稠油的物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后稠油胶质与沥青质含量减小,稠油分子量下降,沥青质分... 合成双亲催化剂,200℃与超稠油反应后,降黏率达96.26%。通过气相色谱仪、元素分析仪、分子量测定仪、红外光谱仪及核磁共振波谱仪对反应前后稠油的物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后稠油胶质与沥青质含量减小,稠油分子量下降,沥青质分子量降低幅度最大;稠油及其重质组分的氢碳原子比增加,硫的含量减小。稠油发生水热裂解反应的同时,存在沥青质的聚合反应,沥青质的裂解在降黏反应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双亲催化剂促进了水热裂解反应,同时抑制了聚合反应;双亲型催化降黏剂携带的具有活性催化功能的离子协同高温水作用于分子中的C-S、C-N、C-O、C-C及C=S、C=O、C=N、C=S等键,使其发生系列链的断裂、加氢、开环、成环、脱硫等反应,促进了稠油黏度的降低,稠油及其重质组分的氢碳原子比增加,稠油的品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水热裂解 双亲催化剂 降黏机理
下载PDF
水热裂解开采稠油新技术初探 被引量:39
15
作者 刘永建 范洪富 +2 位作者 钟立国 刘喜林 孙守国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6-59,共4页
研究了辽河稠油的水热裂解反应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在所选定的条件下 ,经水热裂解反应后 ,稠油组成中的饱和烃、芳香烃含量增加 ,胶质、沥青质含量减少 ,粘度下降 80 %以上 .在辽河油田 2口井的现场实验表明 :生产 1个月后 ,2口井共... 研究了辽河稠油的水热裂解反应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在所选定的条件下 ,经水热裂解反应后 ,稠油组成中的饱和烃、芳香烃含量增加 ,胶质、沥青质含量减少 ,粘度下降 80 %以上 .在辽河油田 2口井的现场实验表明 :生产 1个月后 ,2口井共增油 977.9t,原油粘度下降超过 5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水蒸汽 胶质 沥青质 水热裂解
下载PDF
稠油的水热裂解反应及其降粘机理 被引量:64
16
作者 刘永建 钟立国 +1 位作者 范洪富 刘喜林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5-98,共4页
研究了注蒸汽开采稠油中的水热裂反应及稠油的降粘机理 ,高温下水性质的变化为稠油的水热裂解反应创造了条件 ;催化剂中的金属离子与水分子的络合 ,生成的络离子对稠油中杂原子S的进攻 ,稠油分子中C—S健的断裂 ,使稠油的分子变小 ;油... 研究了注蒸汽开采稠油中的水热裂反应及稠油的降粘机理 ,高温下水性质的变化为稠油的水热裂解反应创造了条件 ;催化剂中的金属离子与水分子的络合 ,生成的络离子对稠油中杂原子S的进攻 ,稠油分子中C—S健的断裂 ,使稠油的分子变小 ;油层矿物在高温蒸汽的作用下生成了结构类似于无定形催化剂的物质 ,有利于稠油的水热裂解 ;水热裂解反应过程中产生了H2 ,它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实现井下就地加氢 ;水热裂解中的饱和烃、芳香烃含量的增加及胶质、沥青质含量的降低 ,为稠油粘度的降低提供了条件 ;稠油及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的降低、杂原子含量的降低 ,从而降低了稠油分子间的作用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水热裂解反应 降粘机理 注蒸汽开采 粘度 催化作用
下载PDF
纳米镍催化剂对胜利超稠油水热裂解降黏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吴川 雷光伦 +3 位作者 姚传进 盖平原 曹嫣镔 李啸南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4-168,173,共6页
利用微乳液法合成纳米镍催化剂,采用透射电镜对其进行表征,在200℃时对超稠油进行水热裂解催化反应,通过气相色谱仪、元素分析仪、相对分子质量测定仪、红外光谱仪对反应前后稠油的物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热裂解催化反应后,超稠... 利用微乳液法合成纳米镍催化剂,采用透射电镜对其进行表征,在200℃时对超稠油进行水热裂解催化反应,通过气相色谱仪、元素分析仪、相对分子质量测定仪、红外光谱仪对反应前后稠油的物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热裂解催化反应后,超稠油降黏率达90.36%,稠油胶质与沥青质含量减少,稠油相对分子质量下降,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幅度最大;反应后稠油及其重质组分的氢碳原子数比增加,硫与氮含量减少,氧含量增加;稠油发生水热裂解反应的同时,存在沥青质的聚合反应,沥青质的裂解在降黏反应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纳米镍催化剂促进了水热裂解反应,同时抑制了聚合反应;纳米镍催化剂协同作用使高温水与稠油发生反应,产生具有表面活性的醇类、酚类、羧酸类等物质,导致反应后稠油含氧量增加,黏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水热裂解 纳米镍 降黏
下载PDF
单家寺稠油催化水热裂解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杰祥 樊泽霞 +2 位作者 任熵 王兰兰 闫方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5-208,共4页
实验考察了一种商品水溶性钼盐催化剂(代号A)和一种自制油溶性钼盐催化剂(代号B)对胜利单家寺稠油水热裂解的催化效能。实验稠油50℃黏度111.469Pa·s,含S0.42%,含胶质46.5%,含沥青质16.5%,H/C=1.68。在加水量10%... 实验考察了一种商品水溶性钼盐催化剂(代号A)和一种自制油溶性钼盐催化剂(代号B)对胜利单家寺稠油水热裂解的催化效能。实验稠油50℃黏度111.469Pa·s,含S0.42%,含胶质46.5%,含沥青质16.5%,H/C=1.68。在加水量10%、水热裂解温度260℃、时间24小时条件下,催化剂B在加量0.05%~0.15%范围降黏率维持高值,加量0.08%时最高,催化剂A在加量0.2%时降黏率有明显的峰值;0.08%催化剂B的催化效能明显好于0.2%催化剂A,裂解后稠油的降黏率、含硫、含胶质、含沥青质和H/C值分别为71.2%和62.3%,0.23%和0.29%,26.3%和32.6%,10.3%和11.4%,1.70和1.69;当加水量增大时(≥5%),0.2%催化剂A的催化效能增大,加水量20%时达到最佳,此时水热裂解后稠油的降黏率、含胶质、含沥青质分别为65.8%,27.2%、10.6%;催化剂B在加水量5%时催化效能差,加水量在10%~50%范围时催化效能基本不变。根据不同温度下沥青质含量和降黏率随水热裂解时间变化,在0.08%催化剂B存在下水热裂解速率和程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最后均趋于平衡,280℃、12小时的降黏率为72%左右,240℃、24小时为64%左右,180℃、24小时为20%左右。用作稠油水热裂解催化剂的钼盐,油溶性的优于水溶性的。图3表2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水热裂解 催化剂 油溶性 钼盐 井下降黏 井下改质 注蒸汽采油
下载PDF
稠油的甲酸供氢催化水热裂解改质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永建 赵法军 +2 位作者 赵国 胡绍彬 林仲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3-136,161,共5页
在0.3升高温高压反应釜中,以甲酸为供氢体、以油溶性有机镍盐为催化剂,研究了辽河稠油的水热裂解反应,考察了水热裂解前后稠油的黏度、族组成及硫含量变化。所用催化剂为绿色黏稠液体,nD(25℃)=1.4737,由环烷酸和硫酸镍制成,... 在0.3升高温高压反应釜中,以甲酸为供氢体、以油溶性有机镍盐为催化剂,研究了辽河稠油的水热裂解反应,考察了水热裂解前后稠油的黏度、族组成及硫含量变化。所用催化剂为绿色黏稠液体,nD(25℃)=1.4737,由环烷酸和硫酸镍制成,介绍了制备方法。所用稠油黏度的温敏性强.50℃、44.11/s黏度为3716mPa·s。水热裂解反应条件如下:油水质量比4:1,催化剂加量以稠油质量计为0.1%,反应温度280℃,时间24h,初始充氮压力8.1MPa。催化水热裂解的降黏率为64.69%,使饱和烃、芳香烃由24.32%、36.89%增至26.12%、38.08%,使胶质、沥青质及硫含量由30.27%、8.52%及0.5650%减至28.27%、7.53%及0.3365%;加入1%~7%甲酸使降黏率增至69.16%-87.02%,使饱和烃、芳香烃增至27、73%~31.12%、39.68%-41.26%,使胶质、沥青质及硫含量减至26.29%-24.12%、6.66%~3.50%及0.3095%~0.0742%。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稠油组分在供氢催化水热裂解中发生了脱羧反应且芳环数减少。讨论了甲酸作为供氢体在稠油催化水热裂解中的作用及其机理。图4表2参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 供氢体 稠油 水热裂解 催化 改质 有机镍盐催化剂
下载PDF
地质催化稠油水热裂解反应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永建 胡绍彬 +2 位作者 闻守斌 赵法军 张文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7年第5期84-87,共4页
将基于油藏矿物的地质催化概念引入到稠油水热裂解开采技术中,开展了地质催化稠油水热裂解室内实验。结果表明,油藏矿物的加入使油样降粘率从10.6%增加到23.4%,降粘率增加了1倍以上。通过对矿物催化机理进行分析,指出以油藏矿物为催化... 将基于油藏矿物的地质催化概念引入到稠油水热裂解开采技术中,开展了地质催化稠油水热裂解室内实验。结果表明,油藏矿物的加入使油样降粘率从10.6%增加到23.4%,降粘率增加了1倍以上。通过对矿物催化机理进行分析,指出以油藏矿物为催化剂的地质催化稠油水热裂解反应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催化 稠油 水热裂解 降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