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材料与表面活性剂的水生毒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金媛 李何荣 《广东化工》 CAS 2015年第16期117-118,116,共3页
纳米材料不仅会以干态的粉体形式排入水环境,也会以表面活性剂等分散剂辅助的悬浮液形式进入水环境。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纳米材料和表面活性剂水生毒性的研究现状及可能的毒性作用机制,指出了今后亟待加强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纳米材料 表面活性剂 水生毒性
下载PDF
台州地区电子垃圾污染典型水域水生毒性评价
2
作者 王佳燕 吴优楠 +1 位作者 应凯燕 陆胤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8年第9期106-108,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电子垃圾造成的环境尤其是水源污染问题愈趋棘手。选取浙江省电子污染高风险区台州地区椒江水系的5个典型断面水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环境的溶解氧、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氮、总磷...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电子垃圾造成的环境尤其是水源污染问题愈趋棘手。选取浙江省电子污染高风险区台州地区椒江水系的5个典型断面水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环境的溶解氧、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氮、总磷和重金属含量等理化因子;并以水生节肢动物卤虫为指示生物,考察了各断面水体卤虫急性毒性及DNA损伤影响;通过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和膜联蛋白V-FITC/PI试验,探讨了水生毒性的可能机制;从而评价了电子废弃物水域污染潜在的生态风险,以期为椒江水系水质综合评价及进一步治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台州椒江水系5个典型污染断面中,三江村和钓鱼亭相对污染程度较轻,临海大桥次之,三江口和牛头颈污染程度较高,其中又以三江口污染为最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垃圾 卤虫 水生毒性 DNA损伤
下载PDF
磺胺类药物水环境行为及水生生物毒性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霞 王晨 +3 位作者 刘利 张新怡 魏健 宋永会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1-691,共11页
磺胺类药物(SAs)在水环境中普遍存在,大部分SAs以母体分子或代谢产物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地表水、地下水、海水甚至饮用水中都能检测到低浓度的SAs。因SAs排放量大、环境假性持久性强等特点,其对水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针对SA... 磺胺类药物(SAs)在水环境中普遍存在,大部分SAs以母体分子或代谢产物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地表水、地下水、海水甚至饮用水中都能检测到低浓度的SAs。因SAs排放量大、环境假性持久性强等特点,其对水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针对SAs在水环境中的归趋问题,总结了SAs在水环境中吸附、迁移、转化、降解、生物富集等典型行为规律,进一步分析SAs对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及水生微生物产生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SAs在水环境中行为的研究多集中在环境介质表面的吸附特性与规律,而对SAs依赖水动力条件的迁移转化和生物富集规律研究较少;SAs在环境介质表面的吸附主要以阳离子交换和分子结合的形式发生,吸附质表面的电荷密度是决定吸附量的重要因素;SAs在水环境中广泛存在,虽然浓度水平较低,但对水生生物造成的负面影响会产生潜在的生态风险,主要表现为干预水生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造成水生动物的特征性畸形,干扰水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与功能,最终会对整个水环境及其循环造成宏观的影响。未来应加强SAs在水环境中衰减过程的浓度和贡献率研究以及对水生生物毒性标准化测试,以期深入研究SAs生态毒理学、解决SAs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类药物(SAs) 水环境行为 水生毒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PFOS潜在替代品全氟丁基磺酸钾对不同营养水平水生生物的毒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敏 殷浩文 +4 位作者 陈晓倩 李康 杨婧 张京佶 贾丽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4-721,共8页
全氟丁基磺酸钾(PFBSK)作为全氟辛基磺酸(PFOS)潜在的替代品,极易溶于水,主要存在于水体中,因而其水生毒性的研究十分重要。采用OECD 201、OECD 202、OECD 203和OECD 211标准试验方法,研究了PFBSK对羊角月牙藻(Pseudokirchneriella subc... 全氟丁基磺酸钾(PFBSK)作为全氟辛基磺酸(PFOS)潜在的替代品,极易溶于水,主要存在于水体中,因而其水生毒性的研究十分重要。采用OECD 201、OECD 202、OECD 203和OECD 211标准试验方法,研究了PFBSK对羊角月牙藻(Pse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大型溞(Daphnia magna)和中国本土鱼种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的急性毒性效应以及对大型溞繁殖的影响。组合多终点急慢性水生生物毒性结果:PFBSK的急性毒性终点均大于100 mg·L-1,大型溞繁殖试验的无观察效应浓度(NOEC)为571 mg·L-1,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LOEC)为981 mg·L-1。按GHS分类导则,PFBSK未表现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与之相比,PFOS则对水生生物表现出毒性,黑头软口鲦(Pimephales promelas)为最敏感物种,其96 h-LC50为4.7 mg·L-1;大型溞繁殖试验的NOEC为12 mg·L-1。按GHS分类导则,属于中等毒性物质。可见,PFBSK较PFOS水生毒性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丁基磺酸钾(PFBSK) 水生毒性 PFOS 毒性比较
下载PDF
人工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毒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杨林 许恒毅 +2 位作者 杨孟 熊勇华 黄小林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02-909,共8页
近年来纳米技术发展迅速,人工纳米材料(MNMs)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和建筑等领域中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大量MNMs不断进入水环境,人工纳米粒子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已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调研人工纳米粒子对水生生物毒性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年来纳米技术发展迅速,人工纳米材料(MNMs)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和建筑等领域中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大量MNMs不断进入水环境,人工纳米粒子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已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调研人工纳米粒子对水生生物毒性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对人工纳米粒子在5个方面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进行综述:1)对水生生物个体生长的毒性效应;2)对肝组织、鳃组织和脑组织等在组织细胞水平的毒性效应;3)在分子和基因水平上对DNA结构、mRNA和相关蛋白质表达的影响;4)对水生生物的生殖毒性效应和机制;5)对其他生理作用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毒性影响。同时还分析了MNMs对食物链的影响,进一步对MNMs在水体环境中的毒理学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结构 水生生物毒性 食物链
下载PDF
水生生物毒性试验在工业废水监测和管理上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楼霄 张哲海 王国祥 《生态科学》 CSCD 1992年第2期23-30,共8页
本文对南京市13个行业25家工厂废水,进行了水生生物(鱼、蚤、藻)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研究。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LC50(或EC50)值能反映废水的综合毒性程度。依据LC50值,急性毒性单位以及年排放效应单位,建立了工业废水毒性强度... 本文对南京市13个行业25家工厂废水,进行了水生生物(鱼、蚤、藻)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研究。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LC50(或EC50)值能反映废水的综合毒性程度。依据LC50值,急性毒性单位以及年排放效应单位,建立了工业废水毒性强度分级标准,确定了优先监测和控制的工业废水类型,根据废水处理前后LC50(或EC50)值的变化,可监控废水处理设施处理效果。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确定了A_1厂、A_5厂、B_1厂废水对大型蚤的慢性毒性阈限值分别在0.0125%~0.025%、0.032%~0.056%及0.0056%~0.032%,应用系数(AF)分别为0.0403~0.0806,0.0627~0.1099、0.0156~0.0889。本文还探讨了水生生物毒性试验在工业废水监督、管理。以及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方面的应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物毒性试验 工业废水 水质监测 应用
下载PDF
安乃近代谢产物4-乙酰氨基安替比林的水生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敏 殷浩文 +3 位作者 王绿平 王樱芝 沈璐 朱慧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8-115,共8页
在地表水中检出高浓度的安乃近代谢产物4-乙酰氨基安替比林(4-AAA),但目前缺乏对4-AAA的生态毒性研究,故无法评价其生态风险。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标准测试方法,研究4-AAA对藻、大型溞和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1500 mg&... 在地表水中检出高浓度的安乃近代谢产物4-乙酰氨基安替比林(4-AAA),但目前缺乏对4-AAA的生态毒性研究,故无法评价其生态风险。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标准测试方法,研究4-AAA对藻、大型溞和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1500 mg·L^-1(配制浓度)4-AAA的暴露条件下,近头状伪蹄形藻(Pse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的生长并没有受到明显抑制效应;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没有发现死亡现象。这表明,藻类生长量和生长率的72 h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均≥1502 mg·L^-1(实测浓度),96 h鱼类急性毒性的半致死浓度(LC50)≥1532 mg·L^-1(实测浓度)。当大型溞(Daphnia magna)暴露于一系列不同浓度4-AAA(188、375、750、1500和3000 mg·L^-1),24 h后发现750 mg·L^-1的暴露组开始出现运动抑制现象;最高浓度组中,80%大型溞的运动能力明显受到抑制。48 h后抑制效应增加,750 mg·L^-1暴露组中,40%的大型溞活动能力受到抑制;最高浓度组仅20%大型溞活动能力保持正常。这表明,高浓度4-AAA对大型溞的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4 h和48 h大型溞活动能力的抑制效应达一半的浓度(EC50)分别为1538 mg·L^-1(1217~2017 mg·L^-1)和1041 mg·L^-1(834~1304 mg·L^-1)。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分类,4-AAA的水生急性毒性不归类。尽管地表水中检出高浓度(3675 ng·L^-1)的4-AAA,但最高风险商值仅为3.53×10-3,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乙酰氨基安替比林 近头状伪蹄形藻 大型溞 稀有鮈鲫 水生急性毒性 生态风险评估
下载PDF
基于双目视觉技术的海水生物毒性监测方法研究
8
作者 马然 曹煊 +2 位作者 王小红 张天鹏 张丽 《山东科学》 CAS 2016年第5期9-16,共8页
针对现有海水生物毒性监测方法单一,不能反映全部毒性污染状况的问题,采用双目立体视觉技术,选择贻贝作为海水生物毒性传感器,利用双摄像机不间断拍摄形成三维动态信息,实时分析贻贝的开合角度及频率,最终实现海水生物毒性监测。实验结... 针对现有海水生物毒性监测方法单一,不能反映全部毒性污染状况的问题,采用双目立体视觉技术,选择贻贝作为海水生物毒性传感器,利用双摄像机不间断拍摄形成三维动态信息,实时分析贻贝的开合角度及频率,最终实现海水生物毒性监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监测方法可靠性、灵敏度高,能够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视觉技术 贻贝 水生毒性
下载PDF
水生生物急性毒性QSAR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刘羽晨 乔显亮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35,共10页
化学品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风险。但是,危害性信息缺失是进行化学品风险评价的主要挑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美国环保署都提倡用非动物实验替代方法来弥补数据缺失。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被认为是一种有应用前... 化学品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风险。但是,危害性信息缺失是进行化学品风险评价的主要挑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美国环保署都提倡用非动物实验替代方法来弥补数据缺失。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被认为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替代技术。水生生物急性毒性是化学品风险评估和优先污染物筛选中最常用的参数之一。但是,目前可获得的实验毒性数据非常有限。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发展的急性毒性预测模型,包括:(1)基于同类化合物建模;(2)基于数理统计建模;(3)基于化合物毒性作用模式建模。从模型预测能力、应用域、机理解释等角度对这3类模型进行了比较。其中,基于作用模式构建的模型一般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并有助于机理解释,将是今后水生生物急性毒性预测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 水生生物急性毒性 作用模式
下载PDF
水生生物毒性试验在环境损害司法鉴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军 李珊 +1 位作者 张雅楠 王元凤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3-264,共22页
近年来,随着环境损害案件日益增多,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日渐成熟,政府打击生态环境破坏案件的力度也在不断增大,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凸显。如何选择科学、全面的判定方法以确保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科学性和公... 近年来,随着环境损害案件日益增多,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日渐成熟,政府打击生态环境破坏案件的力度也在不断增大,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凸显。如何选择科学、全面的判定方法以确保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这逐渐成为法庭毒物学和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现有环境损害案件中,水污染案件占据重要部分。水生生物毒性评价试验对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尤其是水体污染案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生态毒理学意义。通过水生生物毒性试验可以综合、全面地分析污染物对生态环境以及生命体的影响。本文从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实践应用角度出发,对发光细菌、藻类、溞类、鱼类以及大型甲壳类等《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推荐的水生模式生物的优缺点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并对不同的水生生物毒性评价方法在生态环境常见污染物毒性试验中应用概况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我国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水生生物毒性的研究和判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物 水生生物毒性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 生态环境损害
下载PDF
国外动态:Uniqema公司推出低水生生物毒性的溶剂
11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1年第10X期7-7,共1页
关键词 Uniqema公司 水生生物毒性 芳烃溶剂 油田 环境法规 携砂液 环境影响
下载PDF
蛋白泡沫灭火剂及其组分的发光菌毒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宪忠 包志明 +1 位作者 靖立帅 胡成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7年第2期100-103,120,共5页
蛋白泡沫灭火剂是我国主要使用的一类泡沫灭火剂,其广泛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正日益受到关注,评估其水生毒性可考察其在火场使用后进入环境的生态风险。采用发光细菌法测定水解蛋白及其他蛋白泡沫灭火剂组分的相对发光强度,并计算三种... 蛋白泡沫灭火剂是我国主要使用的一类泡沫灭火剂,其广泛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正日益受到关注,评估其水生毒性可考察其在火场使用后进入环境的生态风险。采用发光细菌法测定水解蛋白及其他蛋白泡沫灭火剂组分的相对发光强度,并计算三种常用蛋白泡沫灭火剂产品对发光细菌的EC50值,通过与文献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其与文献数据存在差异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条件下,NaOH水解蛋白浓缩液的发光菌毒性要高于CaO水解蛋白浓缩液;在0.5%混合比时,苯酚和硫酸亚铁的添加不影响水解蛋白的毒性;测得3%P、3%FP、3%FFFP的EC50值分别为3 956.55mg/L、6 000.68mg/L和63.78mg/L,得到几种泡沫灭火剂的毒性从小到大的顺序为3%FP<3%P<6%AFFF/AR<6%AFFF<3%AFFF/AR<3%FFFP,其中FP和P的毒性远低于AFFF,但FFFP的毒性高于AFFF,该毒性顺序与国外测定不一致,主要与受试生物和产品组分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泡沫灭火剂 发光细菌法 水生毒性试验 环境风险
下载PDF
烃基酚类化合物对四膜虫毒性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晓丽 易忠胜 +2 位作者 刘红艳 王琳 张爱茜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7-822,共6页
在B3LYP/6-311G*水平上全优化计算了41个烃基苯酚的量子化学参数,连同取代烃基位置编码参数共同表征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应用基于预测的模型变量选择方法(VSMP)选择描述子最佳子集,建立了偶极距(μ)和分子平均极化率(α)与烃基苯酚对梨形... 在B3LYP/6-311G*水平上全优化计算了41个烃基苯酚的量子化学参数,连同取代烃基位置编码参数共同表征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应用基于预测的模型变量选择方法(VSMP)选择描述子最佳子集,建立了偶极距(μ)和分子平均极化率(α)与烃基苯酚对梨形四膜虫水生毒性pIGC50两变量线性QSAR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r为0.9434,均方根误差RMSE为0.2548,LOO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为0.9170,均方根误差RMSV为0.3066;为检验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将41个样本分作了奇数集和偶数集,分别建立了模型,并用y-Randomization方法对全部样本、奇数集和偶数集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检验;建立的奇数集和偶数集模型均满足Tropsha研究小组建议的预测能力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水生毒性 烃基苯酚 定量结构-活性相关
下载PDF
部分酯类化合物结构与毒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华志萍 蔡欣萍 李建凤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5-140,共6页
该文在化合物二维结构基础上,对48个酯类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进而建立了化合物结构与水生毒性关系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266和0.9174,标准偏差(SD)分别为0.2576和0.2558。采用留一法交互检验评价了模型的稳定性,得到模... 该文在化合物二维结构基础上,对48个酯类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进而建立了化合物结构与水生毒性关系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266和0.9174,标准偏差(SD)分别为0.2576和0.2558。采用留一法交互检验评价了模型的稳定性,得到模型交互检验的相关系数(R_(CV)^(2))分别为0.8856和0.7992,标准偏差(SDCV)分别为0.2558和0.2945。运用外部样本检验了模型的预测能力,得到外部预测的相关系数(R_(test)^(2))分别为0.9910和0.9523,标准偏差(SD_(test))分别为0.0793和0.1829。分子结构描述符能较好地表现化合物结构特征,所建模型拟合效果好、稳定性强、预测准确性高。对于环境中有毒化合物的结构-毒性关系研究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类化合物 水生毒性 结构表征 定量构效关系
原文传递
抗生素水生生态环境风险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虹 《广州化工》 CAS 2014年第14期150-153,共4页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造成其在环境中的普遍存在。水体作为抗生素的主要归趋之一,抗生素的水生生态风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阐述了抗生素水体生态风险的问题形成、潜在风险分析、目前国外评价体系及风险表征,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我国开展...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造成其在环境中的普遍存在。水体作为抗生素的主要归趋之一,抗生素的水生生态风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阐述了抗生素水体生态风险的问题形成、潜在风险分析、目前国外评价体系及风险表征,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我国开展抗生素水体生态风险评价的必要性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水生毒性 风险评价
下载PDF
实验室模拟制备环境持久性自由基及其生物毒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溪 张瑛 +3 位作者 孟甜甜 杨瑞新 司小会 周集体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095-2102,共8页
一些表面吸附有机物的颗粒物在不完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PFRs),但是目前关于这些EPFRs的水生生物毒性的报道还很有限.为了更好地了解EPFRs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采用邻苯二酚-二氧化硅(CT-SiO_2)模拟体系在限氧条件... 一些表面吸附有机物的颗粒物在不完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PFRs),但是目前关于这些EPFRs的水生生物毒性的报道还很有限.为了更好地了解EPFRs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采用邻苯二酚-二氧化硅(CT-SiO_2)模拟体系在限氧条件下制备EPFRs,考察金属离子(Fe、Cu、Ni、Zn)及其氧化物、热解温度和CT/SiO_2质量比对颗粒物表面EPFRs生成的影响,并对EPFRs悬浮液中·OH的产生以及对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进行了测定.采用电子顺磁共振(EPR)对制备的EPFRs进行表征的结果表明,金属氧化物能够促进EPFRs的生成,而金属离子则恰好相反;热解温度以及CT/SiO_2质量比是EPFRs的生成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对CT-SiO_2热解体系中EPFRs的生成浓度和类型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EPFRs的生成浓度在热解温度为400℃且CT/SiO_2质量比为0.032时,达到最高值5.04×10^(15)spins·g^(-1).本研究所制备的EPFRs在环境空气中的半衰期,能够达到18—80 d,这可能是因为其与颗粒物的结合增加了其稳定性;发光细菌(P.phosphoreum T3spp.)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含有EPFRs的颗粒物对发光细菌的发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发光抑制率与EPFRs浓度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并推测可能与EPFRs悬浮液中活性氧物种(ROS)的产生有关.该结果为研究EPFRs在环境过程中的形成因素及其生物毒性提供了基础,为研究EPFRs的潜在环境风险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持久性自由基 影响因素 半衰期 发光细菌 水生生物毒性
原文传递
洗护用品中的抗菌成分对水生态环境的危害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伟莲 孙东雷 +1 位作者 黄维 张遵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5-143,共9页
随着抗菌药物在医疗、工农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水体抗生素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促使人们对抗菌卫生用品的使用量进一步增加,大量杀菌剂随生活废水排入水体,导致水环境中各种抗菌物质浓度急... 随着抗菌药物在医疗、工农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水体抗生素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促使人们对抗菌卫生用品的使用量进一步增加,大量杀菌剂随生活废水排入水体,导致水环境中各种抗菌物质浓度急剧升高,进一步加重了水体的净化负担。洗护用品中的抗菌成分大多具有广谱杀菌作用,排入水体后势必对水中的常居微生物产生危害,增加水中微生物耐药性,同时也给水生生物带来威胁。本文系统总结了洗护用品中最常添加的酚类、含氯类和季铵盐类等杀菌剂在国内外水环境中的浓度分布和对微生物、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以期为我国科学倡导及管理洗护用品中抗菌成分的添加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成分 微生物耐药性 水生毒性 环境分布 洗护用品
下载PDF
非均相Fenton反应处理四环素污水抑菌性及环境毒性评估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汝琬 《福建建设科技》 2021年第3期96-98,共3页
为了提供水环境中抗生素降解产物的抑菌性和生物毒性的监测与评估方法,本文结合非均相Fenton技术降解四环素废水实例,对抑菌试验菌种的选取和培养、试验步骤以及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结合实例反应的中间产物气相色谱-质谱法的解析结果,采... 为了提供水环境中抗生素降解产物的抑菌性和生物毒性的监测与评估方法,本文结合非均相Fenton技术降解四环素废水实例,对抑菌试验菌种的选取和培养、试验步骤以及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结合实例反应的中间产物气相色谱-质谱法的解析结果,采用ECOSAR预测模型对降解后废水的毒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以大肠杆菌为指示菌的打孔法测定不同反应时间出水的抑菌圈大小出现明显变化,说明该抑菌试验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测试水体抑菌性试验方法,适用于环境领域中低精度的抑菌能力检验;同时利用ECOSAR软件可对抗生素中间产物的水生生物毒性计算出响应值。两种方法结合可分别评估抗生素降解产物的抑菌性和生物毒性,有利于抗生素去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菌性试验 水生生物毒性评估 四环素 非均相Fenton氧化技术
下载PDF
煤矿用环境友好难燃液认证与应用研究
19
作者 张素艳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6-140,146,共6页
为推动煤矿用环境友好难燃液产品认证与应用,结合我国煤矿用难燃液的应用与研发现状,对比分析目前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环境友好难燃液评价标准,提出牢固树立环境友好难燃液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实现源头危害预防,系统研究国际标准、持续完... 为推动煤矿用环境友好难燃液产品认证与应用,结合我国煤矿用难燃液的应用与研发现状,对比分析目前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环境友好难燃液评价标准,提出牢固树立环境友好难燃液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实现源头危害预防,系统研究国际标准、持续完善评价项目和方法体系,准确把握品质属性与环境属性关系、不断提升环保技术要求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友好难燃液 ISO 15380 ASTM D7044 2018/1702/EU 生物降解性 水生毒性
下载PDF
水资源保护评价——以杭州上塘河为例
20
作者 陈铖 陆胤 玛青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8年第6期38-40,共3页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水体污染日渐严重,污染种类也不断增多,在一定程度上,理化分析数据已经不能精确地评价日渐复杂的水质,还需结合一种生物监测技术与环境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以杭州上塘河为例,参照环保部门的检测站位,...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水体污染日渐严重,污染种类也不断增多,在一定程度上,理化分析数据已经不能精确地评价日渐复杂的水质,还需结合一种生物监测技术与环境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以杭州上塘河为例,参照环保部门的检测站位,选取了四个水样采集点,以水生节肢动物卤虫作为水环境状况的指示生物,检测上塘河水系中不同水域位点污染毒性(急性毒性和DNA损伤),然后与其理化指标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更精准地监测和评价上塘河的水质情况。结果表明,杭州上塘河4个典型污染断面中,皋城村断面水体污染毒性最小,香积寺路桥断面次之,半山桥断面第三,保障桥断面水体污染毒性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虫 水生毒性 DNA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