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6篇文章
< 1 2 1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砷在水生生物中的生物累积、转化及在其他生物体内的代谢毒理学研究进展
1
作者 冉茂霞 吴迪 +7 位作者 史永富 顾润润 黄冬梅 席寅峰 汤云瑜 叶洪丽 张璇 方长玲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9-1084,共16页
砷作为全球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污染物,普遍存在于淡水和海洋环境中,具有一定的生物累积性与生物毒性.水生生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砷在全球生物化学循环的过程中通过迁移、累积、转化、富集在水生生物体内,产生毒性作用,而砷对... 砷作为全球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污染物,普遍存在于淡水和海洋环境中,具有一定的生物累积性与生物毒性.水生生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砷在全球生物化学循环的过程中通过迁移、累积、转化、富集在水生生物体内,产生毒性作用,而砷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与其在水生生物中的赋存形态有关.目前关于砷在水生生物中的生物累积、生物转化及其代谢毒理的基础科学研究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而少有对该领域内的研究进展、研究热点、趋势方向的系统整合,本文针对这一领域文献进行梳理,系统阐述了砷在水生生物中的生物累积和生物转化情况;概述了砷在水生生物、小鼠/大鼠、人体、微生物等生物中的毒性作用及代谢机制;并提出了未来有关砷研究可关注的重点及方向.本文可为进一步阐明砷在水生生物中的生物累积转化规律及砷的代谢毒性作用,为研究者进一步深入探索该领域内科学问题提供参考资料,同时对水产品安全、环境生态、医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物 生物累积 生物转化 毒理效应 代谢机制
原文传递
水生生物外泌体功能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蔡承建 蒋家超 +3 位作者 罗萍 王立章 张媛媛 谷秀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2,共6页
外泌体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分泌的30~150 nm的小囊泡,在组织细胞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皆可持续分泌,存在于多种体液当中,通过转运蛋白质、脂质、核酸等方式影响或改变受体细胞的行为,在细胞间通讯、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水生生物外... 外泌体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分泌的30~150 nm的小囊泡,在组织细胞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皆可持续分泌,存在于多种体液当中,通过转运蛋白质、脂质、核酸等方式影响或改变受体细胞的行为,在细胞间通讯、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水生生物外泌体为切入点,对外泌体的组成特征以及不同种类水生生物的外泌体功能进行综述,并对影响生物外泌体分泌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外泌体释放量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旨在为水生生物外泌体和环境保护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水生生物 功能 环境保护
下载PDF
黄河上游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若尔盖段水生生物资源现状研究
3
作者 梅燕 陈登 +6 位作者 胡杰 金利 李宇浩 赵甜梦 樊海灵 宗浩 付长坤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507-516,共10页
2021年8—9月对黄河上游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若尔盖段(核心区)的水生生物资源及其分布实地调查的结果表明,调查河段浮游植物5门29科51属68种,硅藻门(Bacillariophyta)最多,有12科19属32种,占种类总数的47.06%;浮游动物共计... 2021年8—9月对黄河上游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若尔盖段(核心区)的水生生物资源及其分布实地调查的结果表明,调查河段浮游植物5门29科51属68种,硅藻门(Bacillariophyta)最多,有12科19属32种,占种类总数的47.06%;浮游动物共计2类16种,原生动物和轮虫各占50%;底栖动物共有3门12种,其中节肢动物门种类数最多,占种类总数83.3%;鱼类共计11种,隶属于1目2科6属,其中鳅科(Cobitidae)有1属6种,占总种数的54.55%,鲤科(Cyprinidae)5属5种,占总种数的45.45%.鱼类生态类型以流水底层生态类群为主,按鱼类繁殖习性,鱼类产卵类型主要是产沉性卵和黏性卵;按食性划分,以水生无脊椎动物和藻类为食的鱼类最多;按区系划分,调查河段鱼类区系组成为中亚高山复合体,具有黄河上游区系组成特点.从渔获物组成上分析,占据数量优势有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斯氏高原鳅(Triplophysa stoliczkai)和拟硬刺高原鳅(Triplophysa pseudoscleroptera)占优势,数量占比分别23.08%、21.15%和1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水产种质保护区 水生生物 鱼类
下载PDF
水生生物毒性测试用于沉积物评价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水航 徐丽 +4 位作者 姚玲爱 赵学敏 虢清伟 裴德富 马千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51,共14页
针对沉积物污染问题的研究目前已建立了不同的评价方法与体系,目前常用的结合生物毒性测试的有效应导向分析(EDA)、沉积物毒性鉴别评价(TIE)、证据权重法(WOE)、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和沉积物质量基准(SQG)等,这些方法在河流、湖泊等... 针对沉积物污染问题的研究目前已建立了不同的评价方法与体系,目前常用的结合生物毒性测试的有效应导向分析(EDA)、沉积物毒性鉴别评价(TIE)、证据权重法(WOE)、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和沉积物质量基准(SQG)等,这些方法在河流、湖泊等水体沉积物中污染物毒性效应表征及沉积物质量评价方面有重要应用.本文指出水生生物毒性测试应用的重要性,根据不同学者的研究内容归纳了水生生物毒性测试的方法学,对沉积物进行水生生物毒性测试的基质处理包括直接采用污染沉积物、洁净沉积物加标以及人工配置沉积物,受试生物主要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鱼类,毒性试验终点包括急性毒性终点和慢性毒性终点;最后指出水生生物测试存在的问题,并对沉积物质量评价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沉积物生物毒性测试标准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毒性 生物毒性 水生生物 污染物
原文传递
鄱阳湖季节性氨氮水生生物生态风险评估
5
作者 马翔宇 闫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4,共9页
基于生态环境部颁布的《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氨氮》提供的有限离散基准值,对鄱阳湖内6个测站在2018年的氨氮水生生物生态风险(RQ)进行量化评估,进一步讨论了水温和pH值对氨氮水生生物毒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 基于生态环境部颁布的《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氨氮》提供的有限离散基准值,对鄱阳湖内6个测站在2018年的氨氮水生生物生态风险(RQ)进行量化评估,进一步讨论了水温和pH值对氨氮水生生物毒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氨氮》的运用思路,对鄱阳湖地区氨氮的治理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经验借鉴。结果表明:氨氮平均浓度最高出现在冬季,平均浓度最低出现在秋季;鄱阳湖夏季的短期水生生物水质基准(SWQC)和长期水生生物水质基准(LWQC)最低,春季的SWQC和LWQC最高;鄱阳湖夏季的长期水生生物生态风险LRQ>1,表明在夏季鄱阳湖的氨氮长期水生生物生态风险超过环境容许值;鄱阳湖夏季存在因水温和pH值的升高导致SWQC和LWQC降低,进而引发水生生物生态风险提高的问题。加强对鄱阳湖的pH值监控和预警应作为水资源管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氨氮 水生生物 水质基准 生态风险 鄱阳湖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的水生生物食物链结构特征分析
6
作者 张耀方 李添雨 +6 位作者 李卓轩 叶芝菡 薛万来 黄炳彬 李垒 张天娇 董澜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6-595,共10页
稳定碳、氮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是研究水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重要手段.应用水生生物摄食过程中碳、氮稳定同位素比率会伴随食物链传递过程中分馏作用而变化的特征,以北京地区永定河流域山区河道、永定河流域平原... 稳定碳、氮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是研究水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重要手段.应用水生生物摄食过程中碳、氮稳定同位素比率会伴随食物链传递过程中分馏作用而变化的特征,以北京地区永定河流域山区河道、永定河流域平原河道、潮白河流域山区河道、北运河流域平原河道为研究对象,共布设30个样点,探究不同流域河道水生生物食物网结构变化特征,定量反映其水生生物摄食关系、营养级、食物网的冗余程度,揭示水生生物食物网结构、物质循环特征.结果表明:①北京地区不同流域河道δ^(13)C、δ^(15)N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不同流域呈现不同上升趋势,永定河流域、潮白河流域山区河道均总体呈现“L”型阶梯上升趋势,永定河流域平原河道呈现“”型上升趋势,北运河流域呈现“│”型上升趋势.②永定河流域、潮白河流域河道鱼类δ^(15)N总体稳定在8‰~18‰之间,显著大于北运河流域δ^(15)N(5‰~15‰).③不同流域鱼类δ^(15)N、δ^(13)C形成的矩阵与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水生植物δ^(15)N、δ^(13)C形成的矩阵重叠比例呈现潮白河流域<永定河流域山区河道、永定河流域平原河道<北运河流域的特征,其中北运河流域重叠比例高达53.73%,这反映了北运河流域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水生植物的冗余程度较高.④水生生物在不同流域摄食关系上表现出显著差异性,且高营养级肉食性鱼类对小型鱼类摄食比例为60%~82%,无明显偏好性,相对营养级较低的杂食性鱼类摄食偏好上总体体现出一致性,对底栖动物摄食比例总体在50%以上.未来,采用鱼类δ^(15)N、不同流域各类生物δ^(15)N、δ^(13)C分布矩阵并与新兴技术、统计方法等结合,可进一步深层次、精细化指导水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评价、水生态系统调控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稳定同位素 水生生物 食物链结构 北京市
下载PDF
微塑料的测定方法以及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
7
作者 崔铁峰 张杰 +2 位作者 卢灿然 王宏伟 叶晔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1,共8页
综述了当前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分离和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机械过滤、化学处理、胶体共沉淀、密度梯度离心和光学/荧光/拉曼分析等方法,同时介绍了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为微塑料污染的检测、监测和评估提供了参考.概述了MP... 综述了当前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分离和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机械过滤、化学处理、胶体共沉淀、密度梯度离心和光学/荧光/拉曼分析等方法,同时介绍了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为微塑料污染的检测、监测和评估提供了参考.概述了MPs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MPs在被水生生物摄入的过程中会对生物体的消化道造成物理损伤,同时MPs的摄入会增加饱腹感,影响水生生物对食物的消化吸收;MPs的摄入还会使水生生物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发生改变;MPs暴露会引起水生生物基因的改变,还会诱发水生生物的氧化应激反应,并干扰其脂质和能量代谢.MPs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及对肠道微生物平衡的破坏可能是生物体脂质和能量代谢相关基因改变的原因之一.MPs可以吸附和富集其他物质,从而对生物产生更严重的联合毒理效应.MPs对生物体消化道的物理损伤及其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扩散可能是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和免疫反应的主要原因.不仅对水生生物,MPs对人类的健康风险也引起人们对其潜在影响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水生生物 生态毒理效应
下载PDF
牛脂胺聚氧乙烯醚对3种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
8
作者 邵苗苗 蓝帅 +2 位作者 宋伟华 袁善奎 侯玉霞 《现代农药》 CAS 2024年第2期71-74,79,共5页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牛脂胺聚氧乙烯醚(98%)对斑马鱼、大型溞和羊角月牙藻的急性毒性及对大型溞的繁殖毒性。结果表明,牛脂胺聚氧乙烯醚对供试3种水生生物均有一定的急性毒性效应,毒性等级均为中等毒;对大型溞21 d繁殖毒性NOEC为0.177 mg...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牛脂胺聚氧乙烯醚(98%)对斑马鱼、大型溞和羊角月牙藻的急性毒性及对大型溞的繁殖毒性。结果表明,牛脂胺聚氧乙烯醚对供试3种水生生物均有一定的急性毒性效应,毒性等级均为中等毒;对大型溞21 d繁殖毒性NOEC为0.177 mg/L,LOEC为0.248 mg/L。在使用牛脂胺聚氧乙烯醚加工农药制剂的过程中,应关注其对水生生物的潜在风险,以避免或减少其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脂胺聚氧乙烯醚 水生生物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下载PDF
河流健康及其水生生物评价方法研究
9
作者 王兴顺 张喜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5期149-151,155,共4页
河流健康是目前河湖管理工作中的热点之一,该文首先介绍河流健康的概念,认为河流健康不仅是基于生态完整性意义上的自然属性健康,而且需要考虑河流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并具有一定时空尺度上的差异性。针对这样的概念理解,对国内外主要... 河流健康是目前河湖管理工作中的热点之一,该文首先介绍河流健康的概念,认为河流健康不仅是基于生态完整性意义上的自然属性健康,而且需要考虑河流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并具有一定时空尺度上的差异性。针对这样的概念理解,对国内外主要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述,然后对河流健康评价的水生生物评价方法进行探讨。对于我国河流健康领域的研究现状,认为应当建立与我国流域特点和一定评价尺度相适应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方法和标准,水生生物评价和监测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应当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健康 评价方法 水生生物 RIVPACS IBI
下载PDF
商南县莲花台水库水生生物资源调查与鱼产力估算
10
作者 石建 韩亚慧 +3 位作者 周小愿 贾秋红 金卫荣 沈红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99-102,115,共5页
[目的]科学评估莲花台水库鱼产力,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保护水生生态环境。[方法]2022年3月对该水库水生生物资源及水质进行了调查和监测,并测算了鱼产力和鲢鳙鱼种放养量。[结果]该水库浮游植物分属6门21种,平均密度为27.194×10^(6)... [目的]科学评估莲花台水库鱼产力,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保护水生生态环境。[方法]2022年3月对该水库水生生物资源及水质进行了调查和监测,并测算了鱼产力和鲢鳙鱼种放养量。[结果]该水库浮游植物分属6门21种,平均密度为27.194×10^(6)个/L,平均生物量为4.803 3 mg/L;浮游动物共计14属20种,平均密度为189.5 ind./L,平均生物量为0.560 mg/L;检测到底栖生物2大类3种,平均密度为66.66 ind./m^(2),平均生物量为3.837 g/m^(2)。该水库总鱼产力为416.34 t,其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供饵的鱼产力为295.19 t,底栖生物食性鱼类的鱼产力为3.07 t,腐殖质、有机碎屑及细菌提供的鱼产力为118.08 t。根据鱼产力分析结果,鲢、鳙鱼鱼种的放养密度分别为1 067和344尾/hm^(2)。[结论]该水库拥有较大的鱼产力,将其合理开发利用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并保障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花台水库 水生生物资源 调查 鱼产力
下载PDF
长江口南支长江江豚栖息地水生生物群落结构
11
作者 吴建辉 丁玲 赵修江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3期187-193,共7页
为探究长江口长江江豚的栖息地选择偏好性,根据2022年夏季和秋季长江口南支长江江豚栖息地的水生生物调查数据,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多样性指数以及丰度/生物量曲线(ABC曲线)等方法,研究分析了该水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结... 为探究长江口长江江豚的栖息地选择偏好性,根据2022年夏季和秋季长江口南支长江江豚栖息地的水生生物调查数据,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多样性指数以及丰度/生物量曲线(ABC曲线)等方法,研究分析了该水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1)2022年夏季共采集水生生物9种,优势种为长吻鱼危(Leiocassis longirostris)、安氏白虾(Palaemon annandalei)和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秋季共采集水生生物13种,优势种为河蚬(Corbicula fluminea)、长吻鱼危和安氏白虾;(2)通过多样性指数发现,秋季该水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整体高于夏季,夏季东风西沙水域的多样性水平高于青草沙水域,秋季则相反;(3)ABC曲线结果表明,夏季水生生物群落处于未干扰状态(W=0.196),秋季水生生物群落则处于严重干扰状态(W=-0.069)。结果表明:长江口南支长江江豚栖息地水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仍较低,群落结构特征和优势种存在明显季节性差异,群落稳定性较低。水域内可供长江江豚选择的饵料种类较少且资源量较低,建议加强对该区域水生生物资源的养护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南支 长江江豚 水生生物 群落结构
下载PDF
新阶段烟台市提升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能力的思考
12
作者 许丰杰 吴红伟 +3 位作者 褚洪永 周广军 于炳礼 周晓群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多年来,烟台市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治理,深入推进海岸带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加强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建设,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稳步发展、成效显著。但受人为开发活动、社会生产力水平... 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多年来,烟台市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治理,深入推进海岸带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加强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建设,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稳步发展、成效显著。但受人为开发活动、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在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发展道路上仍有许多问题与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围绕新时代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发展目标,系统分析烟台市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制度体系、应对气候变化、开展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基础研究和开展宣传教育等意见措施,以期提升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能力,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物资源养护 生态环境保护 增殖放流 海洋牧场 烟台市
下载PDF
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 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向好
13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1期18-18,共1页
本刊讯农业农村部紧紧围绕长江十年禁渔重大政治任务,积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完善政策措施,细化落实机制,强化执法监管,深化物种保护,全面推进落实“三年强基础”各项工作。经过努力,截至目前,长江流域禁捕水域非法捕捞群众举报量同比减... 本刊讯农业农村部紧紧围绕长江十年禁渔重大政治任务,积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完善政策措施,细化落实机制,强化执法监管,深化物种保护,全面推进落实“三年强基础”各项工作。经过努力,截至目前,长江流域禁捕水域非法捕捞群众举报量同比减少20%,禁捕水域管理秩序总体平稳;23万多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实现全覆盖,渔民总体满意;长江江豚数量首次止跌回升,长江刀鱼、鳤等稀有物种分布范围和可见频率显著上升,水生生物资源呈现恢复向好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物资源 稀有物种 禁渔 物种保护 长江江豚 政策措施 水域管理 执法监管
下载PDF
清河水生生物状况监测成果分析及评价
14
作者 杨丹妮 王军红 常静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为明确以清河为典型代表的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河道水生生物健康栖息状态,本文运用资料收集、实验检测等方法,通过分析清河2022年水生生物监测数据,对清河全河段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等的种类、密度及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了研究。... 为明确以清河为典型代表的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河道水生生物健康栖息状态,本文运用资料收集、实验检测等方法,通过分析清河2022年水生生物监测数据,对清河全河段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等的种类、密度及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清河河道现状水质较好,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标准,水生生物物种较为丰富,现状生态系统结构及状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河 水生生物 水生态评价
下载PDF
长荡湖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现状及建议
15
作者 付言言 张响 徐俊华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2期54-56,共3页
增殖放流是指采取放流、底播、移植等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水库等公共水域投放亲体、苗种等活体水生生物的行为。增殖放流具有补充水生生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等作用。我国增殖放流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 增殖放流是指采取放流、底播、移植等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水库等公共水域投放亲体、苗种等活体水生生物的行为。增殖放流具有补充水生生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等作用。我国增殖放流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增殖放流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放流品种和数量也不断增加。目前,增殖放流已成为一项重要资源养护措施,放流范围覆盖我国江河、湖泊、水库、海滩等水域[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放流 水域生态环境 长荡湖 水生生物资源 人工方式 养护措施 生物多样性 底播
下载PDF
唐仁健在上海调研时强调: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 持续强化水生生物保护
16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1期5-5,共1页
本刊讯2023年11月30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在上海市调研时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慎终如始、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持续强化水生生物保护,抓好退捕渔民社... 本刊讯2023年11月30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在上海市调研时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慎终如始、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持续强化水生生物保护,抓好退捕渔民社会保障和就业帮扶,确保长江禁渔各项措施落实落细。唐仁健来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走进鱼类行为观测实验室,查看水下立体观测系统、小型化监测传感器等技术装备,听取长江水生生物保护情况汇报,对该所开展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智能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物资源 慎终如始 立体观测 社会保障和就业 智能监测 禁渔 持续强化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下载PDF
混合教学模式下《水生生物学》课程思政探索
17
作者 于姗姗 王青林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1期133-135,共3页
混合式教学作为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依托互联网平台并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单向传输的弊端。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开展“课程思政”,实现理论教学与思想教育同步进行、专业建设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以... 混合式教学作为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依托互联网平台并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单向传输的弊端。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开展“课程思政”,实现理论教学与思想教育同步进行、专业建设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以课程“水生生物学”为例,开展混合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探索,进而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课程思政 水生生物
下载PDF
环保展中的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与捕捞技术探究
18
作者 王振友 《中国会展》 2024年第7期77-79,共3页
地球瑰宝之一的水生生物资源,对维系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保障人类生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年来,过度捕捞、生态环境遭破坏、水质污染等问题,使得我国水生生物资源遭受严峻挑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与... 地球瑰宝之一的水生生物资源,对维系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保障人类生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年来,过度捕捞、生态环境遭破坏、水质污染等问题,使得我国水生生物资源遭受严峻挑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与捕捞技术创新应用力度,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物资源 过度捕捞 生态环境 生态服务 生态平衡 实现可持续发展 技术探究 技术创新应用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科学数据中心:助推大数据时代水生生物学研究新发展
19
作者 缪荣丽 魏朝军 +6 位作者 王宝强 彭新奎 陈凯 熊凡 方成池 甘小妮 曾宏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19-1724,共6页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所”)是研究内陆水体生命过程、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资源利用的综合性学术机构。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水生所科研人员率先有计划地针对全国主要水体开展了实地科学考察,产生了大量的水生生物原始...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所”)是研究内陆水体生命过程、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资源利用的综合性学术机构。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水生所科研人员率先有计划地针对全国主要水体开展了实地科学考察,产生了大量的水生生物原始生态学数据;随着显微拍照和测序技术的进步,调查还产生了各种浮游生物显微照片和大量的遗传数据。这些数据为水生态监测服务系统和数据库的构建提供了数据支持,有助于推进水生生物学研究的发展。此外,面向国家在水环境保护、渔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大战略需求,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科学数据中心(以下简称水生所科学数据中心)(http://sdb.ihb.ac.cn/)聚焦科学数据标准规范、安全可控和开放共享,对上述科学数据进行收集保存、汇交整合、分级管理和分析挖掘,以期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资源保护利用等领域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水生生物 水环境保护 渔业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
下载PDF
我国吡啶硫酮锌水生生物水质基准研究
20
作者 张成 冯兵 +4 位作者 张萌 王强 夏威 王文倩 刘足根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1-504,共14页
吡啶硫酮锌是一种广谱的真菌和细菌的抑菌剂和常用的防污剂,被广泛用于去屑剂、船舶防污涂料、农用杀菌剂等。水环境中吡啶硫酮锌的残留具有较高的风险,我国尚缺乏吡啶硫酮锌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准值。为保护我国淡水水生生物,维护水生生... 吡啶硫酮锌是一种广谱的真菌和细菌的抑菌剂和常用的防污剂,被广泛用于去屑剂、船舶防污涂料、农用杀菌剂等。水环境中吡啶硫酮锌的残留具有较高的风险,我国尚缺乏吡啶硫酮锌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准值。为保护我国淡水水生生物,维护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以及生物的多样性,本研究首次推导了我国流域水环境的吡啶硫酮锌水生生物基准。根据美国环境保护局的ECOTOX毒性数据库和我国知网数据库以及其他部分文献,收集和筛选吡啶硫酮锌对我国淡水水生生物的急慢性毒性数据,共4门10科13种急性毒性数据和2门4科4种慢性毒性数据。采用我国推荐技术指南中的物种敏感度分布法(EEC-SSD)推导吡啶硫酮锌的水生生物基准,得出吡啶硫酮锌的急性和慢性基准分别为2.347μg·L^(-1)和0.798μg·L^(-1)。本研究对物种敏感度排序法(SSR)、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SD)、评价因子法进行比较,发现SSR法与SSD法所得结果一致,均在同一数量级,评价因子法相对保守。本论文研究结果可为吡啶硫酮锌水质标准制定和流域水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硫酮锌 水生生物 水质基准 物种敏感度排序法 物种敏感度分布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