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0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添加剂处理对水稻秸秆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邱亚兰 王建林 张鑫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试验研究不同添加剂处理对水稻秸秆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旨在提高水稻秸秆的利用率。试验以水稻秸秆为青贮原料,各试验组分别添加1.0 g/kg酶制剂、2.0 g/kg菌制剂及1.0 g/kg酶制剂+2.0 g/kg菌制剂,对照组不添加添加剂,每组设置4个... 试验研究不同添加剂处理对水稻秸秆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旨在提高水稻秸秆的利用率。试验以水稻秸秆为青贮原料,各试验组分别添加1.0 g/kg酶制剂、2.0 g/kg菌制剂及1.0 g/kg酶制剂+2.0 g/kg菌制剂,对照组不添加添加剂,每组设置4个重复。青贮60 d后,取样检测各组水稻秸秆青贮的感官指标、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瘤胃营养物质降解率。结果表明,对照组水稻秸秆青贮感官总分为13分,为2级尚好,而酶制剂、菌制剂及菌酶制剂处理的水稻秸秆青贮感官评定均较好,达到1级优良。与对照组比较,试验2组和试验3组的水稻秸秆青贮的干物质和总可消化养分含量升高(P<0.05),试验3组水稻秸秆青贮的粗脂肪含量升高(P<0.0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水稻秸秆青贮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P<0.0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升高(P<0.05),相对饲喂价值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2组和试验3组水稻秸秆青贮的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升高(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水稻秸秆青贮的pH值降低(P<0.05),试验3组水稻秸秆青贮的氨态氮浓度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水稻秸秆青贮的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及干物质的降解率均得到提高(P<0.05)。研究表明,水稻秸秆经酶制剂、菌制剂、菌酶复合处理后,可以改善青贮饲料的感官评价,增加水稻秸秆青贮的营养成分含量,提高瘤胃营养物质的降解率,菌酶复合处理的效果优于酶制剂和菌制剂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制剂 菌制剂 水稻秸秆 营养成分 发酵品质
原文传递
水稻秸秆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不同形态硫含量的影响
2
作者 贾愿红 赵保卫 DOUANGDALANGSY Khamhak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0,共7页
以不同炭化温度下制备的水稻秸秆生物炭(BC300和BC600)为对象,通过厌氧培育实验,考察了生物炭对土壤pH、电导率(EC)、土壤有机质(SOM)含量、酶活性、总硫(TS)含量和不同形态S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土壤pH和EC... 以不同炭化温度下制备的水稻秸秆生物炭(BC300和BC600)为对象,通过厌氧培育实验,考察了生物炭对土壤pH、电导率(EC)、土壤有机质(SOM)含量、酶活性、总硫(TS)含量和不同形态S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土壤pH和EC逐渐增大;添加生物炭后,初始阶段,SOM含量均增加,培养15周后,添加BC300的土壤中SOM含量增加,添加BC600的土壤中SOM含量有所降低;生物炭对土壤中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添加生物炭后,土壤中TS含量明显提高;初始阶段,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大,土壤中水溶性S含量明显增加、吸附性S和盐酸可溶性S的含量有所降低,培养15周后,土壤中水溶性S含量明显降低,吸附性S含量略有降低,盐酸可溶性S含量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稻秸秆生物炭 理化性质
下载PDF
水稻秸秆青贮品质影响因素及青贮饲料品质评定体系介绍
3
作者 简耀威 赵静 张佩华 《中国奶牛》 2024年第3期5-9,共5页
青贮饲料是反刍动物生产中重要的粗饲料来源。它与反刍动物的生长以及牧场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随着近年来青贮饲料原料的增加,以往的青贮饲料评价略有不足,难以准确评价不同原料青贮饲料的体系。青贮原料理化性质不同,不同的发酵条件... 青贮饲料是反刍动物生产中重要的粗饲料来源。它与反刍动物的生长以及牧场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随着近年来青贮饲料原料的增加,以往的青贮饲料评价略有不足,难以准确评价不同原料青贮饲料的体系。青贮原料理化性质不同,不同的发酵条件都会对青贮品质产生不同的效果。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近年来发表的文献,以水稻秸秆为例,总结了青贮原料特性、不同青贮添加剂对水稻秸秆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以及青贮饲料的品质评价体系,以供相关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技术 青贮品质 水稻秸秆
下载PDF
水稻秸秆炭施用对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及其碳氮分布的影响
4
作者 吴嘉俊 童文彬 +5 位作者 江建锋 杨海峻 李子川 徐城建 林洲源 柴彦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7-468,共12页
[目的]水稻长期种植过程中大量化肥施用导致土壤结构变差,研究不同用量水稻秸秆生物炭和化肥配施对水稻土结构和碳、氮分布的影响,探索稻田优化施肥管理方式。[方法]水稻田间试验在浙江衢州进行,试验设不施肥对照(CK)、常规施肥处理(NPK... [目的]水稻长期种植过程中大量化肥施用导致土壤结构变差,研究不同用量水稻秸秆生物炭和化肥配施对水稻土结构和碳、氮分布的影响,探索稻田优化施肥管理方式。[方法]水稻田间试验在浙江衢州进行,试验设不施肥对照(CK)、常规施肥处理(NPK)以及常规施肥基础上添加22.5 t/hm^(2)(NPK+1%B)、45 t/hm(NPK+2%B)和90 t/hm^(2)(NPK+4%B)水稻秸秆炭处理,共5个处理。水稻收获后采集0-20 cm土层样品,测定土壤及不同粒级团聚体(>2、0.25~2、0.053~0.25和<0.053 mm)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评价团聚体的稳定性。[结果]与NPK处理相比,施用水稻秸秆炭4年后,土壤>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提高了2.43%~7.99%,<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降低了2.93%~9.63%,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6.40%~45.16%和14.67%~36.69%,各指标的变幅均以NPK+4%B处理最大。与NPK处理相比,秸秆炭处理土壤中>2 mm粒级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23.96%~70.87%和19.44%~47.56%,0.25~2 mm粒级团聚体中分别提高了21.87%~49.27%和17.18%~37.47%,增幅均以NPK+4%B处理最高,而0.053~0.25和<0.053 mm粒级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施用水稻秸秆炭4年后,增加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主要积累在>0.25 mm粒级团聚体中。与NPK处理相比,秸秆炭处理水稻土C/N值提高了2.40%~5.69%,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4个粒级团聚体的土壤C/N值均显著提升,且均以NPK+4%B处理提高效果最好。此外,施用水稻秸秆炭提高了>2和0.25~2 mm粒级团聚体的碳、氮贡献率6.54%~17.43%、3.67%~7.28%和5.16%~11.55%、0.57%~1.83%,降低了0.053~0.25和<0.053 mm粒级团聚体的碳、氮贡献率7.25%~29.27%、15.93%~33.68%和10.26%~26.80%、12.61%~30.78%(P<0.05)。[结论]施用水稻秸秆炭能够迅速显著提高水稻土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增加>0.25 mm粒级团聚体质量占比,提高>2 mm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贡献率,降低<0.25 mm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且其影响幅度与水稻秸秆炭施用量呈正比。由此可见,施用水稻秸秆炭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稻土结构,提高水稻土碳、氮固持潜力,对保证水稻土结构稳定性和维持水稻持续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稻秸秆 团聚体稳定性 有机碳 全氮 土壤碳氮比
下载PDF
镁改性水稻秸秆生物炭对酸性矿山废水中Cd(Ⅱ)和Pb(Ⅱ)的吸附研究
5
作者 张华 杨江峰 +3 位作者 李子建 许良全 周记名 卢许佳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4年第3期148-156,共9页
为提高水稻秸秆生物炭对酸性矿山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能力,采用浸渍-热解法制备镁改性水稻秸秆生物炭(MBC)。通过批量吸附试验探究浸渍比、溶液pH、吸附时间及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对MBC去除酸性矿山废水中Cd(Ⅱ)和Pb(Ⅱ)的影响,并采用表... 为提高水稻秸秆生物炭对酸性矿山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能力,采用浸渍-热解法制备镁改性水稻秸秆生物炭(MBC)。通过批量吸附试验探究浸渍比、溶液pH、吸附时间及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对MBC去除酸性矿山废水中Cd(Ⅱ)和Pb(Ⅱ)的影响,并采用表征技术对吸附前后MBC的特征进行表征分析和探究潜在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浸渍-热解法制备的MBC拥有更发达的孔隙结构。吸附试验表明,在浸渍比和溶液pH分别为2∶1和5.0时,MBC对10 mg/L的Pb(Ⅱ)和Cd(Ⅱ)的去除达到最佳值,分别为93.58%和97.95%。此外,MBC去除Cd(Ⅱ)和Pb(Ⅱ)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根据Langmuir模型,MBC对Cd(Ⅱ)和Pb(Ⅱ)最大的吸附量分别为90.45 mg/g和138.50 mg/g。FTIR和XRD分析结果表明,MBC对Cd(Ⅱ)和Pb(Ⅱ)的去除机理包含络合、共沉淀、离子交换及静电作用。五次再生后,MBC对Cd(Ⅱ)和Pb(Ⅱ)的去除率分别为75.62%和80.16%,以上结果说明,MBC在处理含Cd(Ⅱ)和Pb(Ⅱ)酸性矿山废水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改性 水稻秸秆生物炭 Cd(Ⅱ) Pb(Ⅱ) 吸附 机理
下载PDF
水稻秸秆纤维对混凝土抗压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张烜 赵瑜 +2 位作者 黄真江 张坤 陆智杰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4年第4期56-58,62,共4页
研究了水稻秸秆纤维的长度(10~30 mm、40~60 mm)和掺量(0、2、4、8 kg/m3)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了试件表面的裂缝情况,并进行了析因分析。结果表明:掺入适量水稻秸秆纤维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1、14、28 d抗压强度,改善单轴压缩作... 研究了水稻秸秆纤维的长度(10~30 mm、40~60 mm)和掺量(0、2、4、8 kg/m3)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了试件表面的裂缝情况,并进行了析因分析。结果表明:掺入适量水稻秸秆纤维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1、14、28 d抗压强度,改善单轴压缩作用下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形态及分布情况,且较长水稻秸秆纤维的提高作用相对更好;水稻秸秆纤维对混凝土1、14、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大小均为:掺量>长度与掺量共同作用>长度;考虑28 d抗压强度时,建议水稻秸秆纤维的长度为40~60 mm、掺量为2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纤维 混凝土 抗压强度 表面裂缝 析因分析
下载PDF
水稻秸秆制纤维素多孔生物膜的吸附性能研究
7
作者 任骥麟 张世江 +4 位作者 任俊鹏 王毓 杨祺祺 陈松 黎婷婷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72-74,78,共4页
通过氢氧化钠-亚氯酸钠法从水稻秸秆中提取纤维素,以水稻秸秆中的纤维素为原料,采用溶解再生-模板法制备出纤维素多孔膜,测试纤维素多孔膜的吸附能力,确保多孔生物基材料的基底,同时对制备的生物基多孔材料官能团组成(FT-IR)、形貌结构(... 通过氢氧化钠-亚氯酸钠法从水稻秸秆中提取纤维素,以水稻秸秆中的纤维素为原料,采用溶解再生-模板法制备出纤维素多孔膜,测试纤维素多孔膜的吸附能力,确保多孔生物基材料的基底,同时对制备的生物基多孔材料官能团组成(FT-IR)、形貌结构(SEM)等进行表征,并对纤维素多孔膜材料进行金属离子宏吸附量的测定。与原始水稻秸秆材料相比,其性能具有明显提高,在处理重金属污染时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因此,水稻秸秆纤维素多孔膜作为天然吸附剂,在吸附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为制备快速止血-抑菌的生物基新型止血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所制备出的纤维素多孔膜对于Cu^(2+)离子的吸附率峰值达到74.6%,相比于原始水稻秸秆高出19.3%,在温度为55℃,pH值为7~8之间,吸附效率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快速吸附 表面改性 多孔材料
下载PDF
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水体中磷酸盐的吸附特性研究
8
作者 黄志勇 李欣欣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水稻秸秆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将其制备为生物炭,在水污染控制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一系列室内实验,考察了投加量、温度、pH等因素对水稻秸秆生物炭吸附磷酸盐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等温吸附模型及吸附动... 水稻秸秆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将其制备为生物炭,在水污染控制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一系列室内实验,考察了投加量、温度、pH等因素对水稻秸秆生物炭吸附磷酸盐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等温吸附模型及吸附动力学模型,探讨了水稻秸秆生物炭对磷酸盐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投加量为1g·L^(-1)时,水稻秸秆生物炭对20 mg·L^(-1)磷酸盐(以磷计)的吸附去除率可达67.25%;温度及pH对磷酸盐的吸附效果存在显著影响,温度越高(0~30℃)吸附效果越好。此外,酸性条件下的吸附效果要好于碱性条件。通过等温吸附及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发现,磷酸盐在水稻秸秆生物炭上的吸附主要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理论最大吸附容量可以达到41.92mg·g^(-1);1h内的吸附容量可达平衡吸附容量的96%,吸附速率快,吸附过程受化学吸附控制。本研究可为水稻秸秆生物炭应用于吸附除磷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生物炭 磷酸盐 吸附 吸附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
下载PDF
甘蔗梢与水稻秸秆混合青贮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宋斌 陈志明 《今日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5-7,共3页
粗饲料短缺成为制约浙南地区反刍动物规模发展的瓶颈,为更好利用本地的秸秆资源,本研究对稻草与甘蔗梢按8:2、6:4、4:6、2:8的比例进行混合青贮,研究混合比例对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6∶4(水稻秸秆∶甘蔗梢)的混合青贮的pH值较低,碳... 粗饲料短缺成为制约浙南地区反刍动物规模发展的瓶颈,为更好利用本地的秸秆资源,本研究对稻草与甘蔗梢按8:2、6:4、4:6、2:8的比例进行混合青贮,研究混合比例对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6∶4(水稻秸秆∶甘蔗梢)的混合青贮的pH值较低,碳水化合物和乳酸含量较高,青贮品质最佳。通过饲喂试验表明,该混合青贮按30%比例替代玉米青贮对奶牛泌乳性能无影响,这一结果对水稻秸秆与甘蔗梢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梢 水稻秸秆 混合青贮 奶牛 泌乳性能
下载PDF
5种秸秆腐熟剂对伊犁州水稻秸秆的腐熟效果研究
10
作者 郝晓云 于阳 沙比尔江·沙比提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86-89,101,共5页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伊犁州推广应用的水稻秸秆腐熟剂,选取5种秸秆腐熟剂,开展了水稻秸秆腐熟效果对比试验。试验中,将各秸秆腐熟剂按照说明进行配制后,分别与水稻秸秆混合均匀装入尼龙袋中,再埋入15 cm土壤中,每隔15 d取样一次,观察水稻...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伊犁州推广应用的水稻秸秆腐熟剂,选取5种秸秆腐熟剂,开展了水稻秸秆腐熟效果对比试验。试验中,将各秸秆腐熟剂按照说明进行配制后,分别与水稻秸秆混合均匀装入尼龙袋中,再埋入15 cm土壤中,每隔15 d取样一次,观察水稻秸秆的颜色、手感变化,并测定水稻秸秆的失重率、纤维素含量以及土壤的pH值、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结果表明,农富康秸秆腐熟剂、益加益生物菌肥发酵剂、欧科拜克秸秆腐熟剂3种秸秆腐熟剂促进水稻秸秆腐熟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腐熟剂 水稻秸秆 腐熟效果 新疆伊犁
下载PDF
水稻秸秆双轴深埋还田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金峰 杨东泽 +3 位作者 王震涛 付佐栋 王金武 翁武雄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30,共10页
针对北方寒地稻田在秸秆还田作业时,传统单轴机具难以适应覆有大量秸秆的湿黏土壤条件,作业质量难以满足实际作业需求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前轴正旋、后轴反旋的新型水稻秸秆双轴深埋还田机。结合实际农艺要求及土壤运动过程确定前后刀轴... 针对北方寒地稻田在秸秆还田作业时,传统单轴机具难以适应覆有大量秸秆的湿黏土壤条件,作业质量难以满足实际作业需求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前轴正旋、后轴反旋的新型水稻秸秆双轴深埋还田机。结合实际农艺要求及土壤运动过程确定前后刀轴中心水平距离650 mm、竖直距离100 mm,并对整机进行配置。运用EDEM仿真软件模拟还田机工作过程,以前进速度、前轴转速、后轴转速为试验因素,以秸秆还田率和机具功耗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建立秸秆还田率及机具功耗回归方程。利用Design-Expert分析软件得到最优参数组合,根据仿真优化结果及实际加工需求确定最优工作参数为:前进速度1.5 km/h、前轴转速274.2 r/min、后轴转速219.4 r/min,为后续田间试验提供理论支撑。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留茬高度为15~20 cm、地表秸秆覆盖量为468~578 g/m^(2)、拖拉机前进作业速度为低速1挡(1.5 km/h)时,水稻秸秆双轴深埋还田机还田率为88.7%~91.2%、地面平整度为1.8~2.4 cm、碎土率为97.7%~98.8%、耕深为16.6~19.5 cm,各项指标均满足农艺要求;与传统单轴机具相比,水稻秸秆双轴深埋还田机提高了秸秆还田率、碎土率,同时未见机具前方壅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秸秆还田 双刀轴 离散元仿真 田间试验
下载PDF
不同发酵物对水稻秸秆饲料酸化和降解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建华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77-80,共4页
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发酵物对水稻秸秆饲料酸化和降解的影响。试验共5组:对照组(不做发酵处理)、试验组1(益生菌)、试验组2(益生菌+纤维素酶)、试验组3(益生菌+木聚糖酶)和试验组4(益生菌+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将各组水稻秸秆置于避光干... 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发酵物对水稻秸秆饲料酸化和降解的影响。试验共5组:对照组(不做发酵处理)、试验组1(益生菌)、试验组2(益生菌+纤维素酶)、试验组3(益生菌+木聚糖酶)和试验组4(益生菌+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将各组水稻秸秆置于避光干燥的条件下15℃贮存10 d。试验结果表明,益生菌+纤维素酶+木聚糖发酵组水稻秸秆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此外,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显著下降22.71%、34.54%和26.35%(P<0.05);益生菌+纤维素酶+木聚糖发酵组水稻秸秆饲料pH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同时乳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益生菌+纤维素酶+木聚糖发酵组水稻秸秆饲料中苦味氨基酸(赖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而甜味氨基酸(脯氨酸、谷氨酸和丝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对其他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益生菌 发酵 饲料 氨基酸
下载PDF
水稻秸秆和脲酶抑制剂联合使用对油菜地氨挥发、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13
作者 王宏 姚莉 +6 位作者 张奇 林超文 刘海涛 罗付香 王谢 杨璇 章淑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9-776,共8页
【目的】探讨紫色丘陵区水稻秸秆还田和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磷酰三胺[NBPT, N-(n-butyl)thiophosphrictriamide]联合使用对油菜地氨挥发通量、油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设定8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处理、... 【目的】探讨紫色丘陵区水稻秸秆还田和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磷酰三胺[NBPT, N-(n-butyl)thiophosphrictriamide]联合使用对油菜地氨挥发通量、油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设定8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处理、尿素、尿素+2000 kg/hm^(2)水稻秸秆、尿素+5000 kg/hm^(2)水稻秸秆、尿素+8000 kg/hm^(2)水稻秸秆、尿素+2000 kg/hm^(2)水稻秸秆+1%NBPT、尿素+5000 kg/hm^(2)水稻秸秆+1%NBPT和尿素+8000 kg/hm^(2)水稻秸秆+1%NBPT,尿素分两次施用,基肥期施60%,薹肥期施40%。通过通气法测定油菜地氨挥发量,并且分小区测定油菜产量。【结果】水稻秸秆用量从0增加到8000 kg/hm^(2)时,油菜地单季氨挥发损失总量由4.67 kg/hm^(2)增加到8.60 kg/hm^(2),而且随着秸秆用量的增加,氨挥发的损失也增加。添加1%NBPT后,油菜地氨挥发损失率显著下降,而且基肥期相比于薹肥期下降更明显。与传统施肥对比,秸秆用量为8000 kg/hm^(2)时才能显著提高油菜籽粒产量,但是水稻秸秆还田联合添加1%NBPT之后,水稻秸秆还田量为2000~8000 kg/hm^(2)均可显著提高油菜籽粒产量,而且秸秆用量越多产量越高。【结论】综合考虑产量和单季氨挥发损失总量,NBPT用量为1%时,水稻秸秆还田量8000 kg/hm^(2)左右时,油菜产量和环境效益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挥发 水稻秸秆 脲酶抑制剂 油菜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粗糙脉孢菌NC-3菌株对水稻秸秆降解的影响
14
作者 李银水 余常兵 +6 位作者 戴志刚 顾炽明 李越 廖星 谢立华 胡小加 秦璐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4-161,共8页
为了明确粗糙脉孢菌NC-3菌株在水稻秸秆还田上的应用潜力,采用室内培养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NC-3菌株在水稻秸秆上的定殖,对水稻秸秆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总酚酸含量以及油菜发芽率和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C-3菌... 为了明确粗糙脉孢菌NC-3菌株在水稻秸秆还田上的应用潜力,采用室内培养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NC-3菌株在水稻秸秆上的定殖,对水稻秸秆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总酚酸含量以及油菜发芽率和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C-3菌株能在灭菌的水稻秸秆上迅速定殖(72 h长满菌丝和孢子)。相比无菌水,培养7,14,21 d,NC-3菌株处理的水稻秸秆降解率分别提高2.3,7.3,3.2百分点;秸秆纤维素、木质素以及总酚酸含量分别下降2.0,10.7,10.4百分点,0.7,0.9,1.3百分点和7.6%,6.9%,6.4%。NC-3菌株对水稻秸秆、纤维素、木质素和总酚酸的降解作用主要发生在培养的前14 d(0~14 d),对半纤维素的降解作用在培养14 d后逐渐增强。添加水稻秸秆会显著降低油菜发芽率和成苗率,且随秸秆用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但接种NC-3菌株能显著提高油菜发芽率和成苗率(相比无菌水,分别提高3.3,9.7百分点)。总之,接种脉孢菌NC-3菌株能有效加快水稻秸秆降解和酚酸类物质转化,可有效提高油菜发芽率和成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脉孢菌 NC-3菌株 水稻秸秆 降解 油菜幼苗
下载PDF
沼液联合冻融预处理对水稻秸秆理化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王丽丽 张婷婷 +1 位作者 王忠江 郑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88-199,共12页
农业秸秆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氢气潜力巨大,然而受其自身结构影响,秸秆直接厌氧发酵生物质能转化率较低,需要经过前期预处理以打破秸秆木质素的复杂结构,提高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利用率。冻融预处理秸秆技术操作简单、预处理效果好,... 农业秸秆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氢气潜力巨大,然而受其自身结构影响,秸秆直接厌氧发酵生物质能转化率较低,需要经过前期预处理以打破秸秆木质素的复杂结构,提高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利用率。冻融预处理秸秆技术操作简单、预处理效果好,但目前冻融预处理过程常用的酸碱浸泡液易造成潜在环境污染风险。该研究针对中国北方冬季气温低的特点,以水稻秸秆为原料,选取富含氨氮的厌氧发酵副产物:沼液作为浸泡液,模拟北方冬季自然平均最低气温(-20℃),基于单因素、正交试验,系统研究沼液浸泡联合冻融预处理水稻秸秆的理化特性及规律。结果表明:沼液联合冻融预处理后,水稻秸秆的木质素结构及分子间氢键发生显著破坏,O-H、C-H、C=C、C=N、N=N、N=O等基团的吸收峰均呈现减弱趋势,水稻秸秆晶型结构未改变,但结晶度显著降低,最低降至29.82%,比较原秸秆结晶度减少21.38%;沼液浸泡过程可将水稻秸秆C/N显著降至30以下,而冻融过程对沼液浸泡后秸秆C/N的影响不显著,最低降至28.19;浸泡时间与冻融循环次数对木质素去除率交互影响显著,而浸泡温度与浸泡时间、液固质量比对挥发性脂肪酸(VFAs)浓度均具有显著交互影响,沼液联合冻融预处理水稻秸秆过程木质素去除率和VFAs浓度最高达到40.06%和4 140 mg/L。研究结果可为北方冬季秸秆冻融预处理的低成本广泛应用及冻融预处理的无害化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物 发酵 水稻秸秆 沼液 浸泡 冻融 预处理
下载PDF
寒地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吴玉德 张旭 +5 位作者 关法春 吴恒梅 翟登攀 李春丰 许龙 邹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8,共8页
秸秆还田是将农业废弃秸秆进行资源再利用的一种环保方式,东北地区水稻秸秆数量庞大,冬季气温较低,秸秆腐解效果不佳,且秸秆利用率不高。为此,本文从水稻秸秆还田技术,传统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秸秆还田配施低温菌剂... 秸秆还田是将农业废弃秸秆进行资源再利用的一种环保方式,东北地区水稻秸秆数量庞大,冬季气温较低,秸秆腐解效果不佳,且秸秆利用率不高。为此,本文从水稻秸秆还田技术,传统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秸秆还田配施低温菌剂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3个方面进行阐述和讨论。总体而言,水稻秸秆还田具有培肥地力、减轻化肥对土壤污染、退化的作用。由于寒地实行的秸秆还田技术和土壤条件的不同,致使还田效果不一。因此,在实际作业中对不同还田条件应用配套的治理方案,及时改良和调整技术方法,以期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为今后寒地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水稻秸秆 寒地 土壤生态环境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水稻秸秆秋季湿耙还田培肥丰产技术
17
作者 张文忠 《新农业》 2023年第19期25-26,共2页
北方地区由于气温偏低、还田机具不配套、秸秆腐解不彻底、病虫害发生较重等问题,秸秆还田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进展缓慢。秸秆还田在消除秸秆焚烧、提高土壤养分水平、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方面至关重要,也是提升耕地质量、解决秸秆资... 北方地区由于气温偏低、还田机具不配套、秸秆腐解不彻底、病虫害发生较重等问题,秸秆还田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进展缓慢。秸秆还田在消除秸秆焚烧、提高土壤养分水平、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方面至关重要,也是提升耕地质量、解决秸秆资源浪费的重要举措。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省部级项目的支持下,水稻秸秆还田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形成了“水稻秸秆秋季湿耙还田培肥丰产技术”,并制定了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3483-2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产技术 水稻秸秆 秸秆还田技术 示范应用 秸秆焚烧 秸秆资源 土壤养分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下载PDF
不同酶制剂组合对水稻秸秆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苗育 武伟成 +6 位作者 肖定福 陈东 蒋润瑶 曾沅沅 魏仲珊 彭繁昌 李付强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856-3866,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酶制剂组合对水稻秸秆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以水稻秸秆为青贮原料,添加不同酶制剂组合,共设4个组:对照组(CK组,不添加任何酶制剂)、C组(添加1.0 g/kg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复合酶制剂)...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酶制剂组合对水稻秸秆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以水稻秸秆为青贮原料,添加不同酶制剂组合,共设4个组:对照组(CK组,不添加任何酶制剂)、C组(添加1.0 g/kg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复合酶制剂)、PL组(添加0.5 g/kg果胶酶+1.0 g/kg漆酶)、CPL组(添加1.0 g/kg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复合酶制剂+0.5 g/kg果胶酶+1.0 g/kg漆酶),每组5个重复。青贮60 d后开包取样,分析其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结果表明:1)水稻秸秆青贮后,PL组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CK、C、CPL组(P<0.05);CPL组的粗脂肪含量、相对饲用价值、总可消化养分显著高于CK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2)体外发酵24 h后,C、PL、CPL组24 h累积产气量、慢速降解部分产气量和潜在产气量显著高于CK组(P<0.05),快速部分产气量显著低于CK组(P<0.05);PL、CPL组的慢速降解部分的产气速率显著高于CK、C组(P<0.05)。3)C、PL、CPL组的pH显著低于CK组(P<0.05),CPL组的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C、CK组(P<0.05)。4)C、PL、CPL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高于CK组(P<0.05),CPL组的粗蛋白质降解率显著高于CK组(P<0.05),CPL组的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显著高于CK、PL组(P<0.05)。由此可见,添加不同酶制剂组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稻秸秆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在生产实际中,建议以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复合酶制剂+漆酶+果胶酶的组合添加,有利于获得品质较佳的水稻秸秆青贮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酶制剂 体外瘤胃发酵
下载PDF
Fusarium graminearum sensu stricto和F.asiaticum在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上子囊壳形成的比较
19
作者 茹艳艳 谢淑娜 +3 位作者 刘佳中 李保叶 孙静 郝俊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161,200,共11页
为探究麦田前茬作物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上中国小麦赤霉病菌的两个优势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ensu stricto(F.graminearum)和F.asiaticum子囊壳形成和发育成熟过程的差异,分别选择3株F.graminearum菌株(SE81,3-ADON型;LcA-2,15-ADON型... 为探究麦田前茬作物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上中国小麦赤霉病菌的两个优势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ensu stricto(F.graminearum)和F.asiaticum子囊壳形成和发育成熟过程的差异,分别选择3株F.graminearum菌株(SE81,3-ADON型;LcA-2,15-ADON型;HX5-1,NIV型)和2株F.asiaticum菌株(M4A,3-ADON型;M31-2,NIV型),用其孢子悬浮液接种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放置于花泥和地表两种环境条件下,比较接种不同菌株秸秆上子囊壳的形成和发育成熟情况及5个菌株对‘郑麦366’(高感小麦赤霉病品种)的致病力。结果表明:花泥环境下产生子囊壳的速度要快于地表,以玉米秸秆为载体子囊壳产生速度比水稻秸秆快且多数密度大,3个F.graminearum菌株(SE81、LcA-2和HX5-1)在同种秸秆相同环境下比2个F.asiaticum菌株(M4A和M31-2)产生子囊壳的速度快且子囊壳密度大。5个菌株在不同环境的不同秸秆上产生的子囊壳的成熟度均无规律,接种‘郑麦366’后其病情指数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花泥和地表的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上3次调查的子囊壳密度与‘郑麦366’的病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子囊壳产生速度(AUPGC)与‘郑麦366’的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将为阐明F.graminearum和F.asiaticum在中国小麦赤霉病上表现区域性地理分布的原因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arium graminearum sensu stricto F.asiaticum 玉米秸秆 水稻秸秆 子囊壳
下载PDF
双向订单模式下水稻秸秆饲料化及基料化利用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
作者 张克红 陈虹 +8 位作者 曹黎明 程灿 周继华 牛付安 储黄伟 张安鹏 朱建华 况慧云 孙滨 《作物研究》 2023年第6期650-654,共5页
上海市水稻种植面积约为9.34万hm^(2),水稻秸秆绝大部分直接还田。为解决大量秸秆还田导致的土地自然发酵能力不足问题,上海桑磊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了水稻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建立了以水稻打捆机为核心的水稻秸秆饲料化和基料化技... 上海市水稻种植面积约为9.34万hm^(2),水稻秸秆绝大部分直接还田。为解决大量秸秆还田导致的土地自然发酵能力不足问题,上海桑磊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了水稻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建立了以水稻打捆机为核心的水稻秸秆饲料化和基料化技术体系,形成以畜禽养殖场/菌类种植基地—合作社—水稻种植农户的双向订单模式的完整产业链。日平均处理秸秆250 t,年平均与上海各相关牧场签订销售订单6 000 t,平均每年可解决667 hm^(2)水稻秸秆的饲料化和基料化利用。该模式是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水稻秸秆高效利用模式,既保护上海大城市郊区环境,合作社也有客观的经济收益,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详细介绍了双向订单模式下水稻秸秆饲料化及基料化利用新模式的系统过程及取得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饲料化 基料化 双向订单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