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2篇文章
< 1 2 1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浮床对养殖池塘水质净化效果研究
1
作者 蒋阳阳 荣朝振 +7 位作者 吴明林 崔凯 周蓓蓓 汪翔 孙永旭 马仁胜 阮守云 李海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2期96-100,104,共6页
为研究水稻对养殖池塘水质净化效果及对鱼类产量的影响,设计2个处理,分别为水稻浮床组(试验组)和常规养殖组(对照组)。试验期间,定期检测2个试验池塘水质理化指标,试验结束后统计养殖鱼类产量、成活率及水稻产量。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 为研究水稻对养殖池塘水质净化效果及对鱼类产量的影响,设计2个处理,分别为水稻浮床组(试验组)和常规养殖组(对照组)。试验期间,定期检测2个试验池塘水质理化指标,试验结束后统计养殖鱼类产量、成活率及水稻产量。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水温略低于对照组,透明度(SD)高于对照组;试验初期,试验组溶解氧(DO)含量高于对照组,中后期DO含量低于对照组。水稻浮床对养殖池塘水体总磷(TP)、总氮(TN)、氨氮(NH_(4)^(+)-N)、亚硝酸盐氮(NO_(2)^(-)-N)、化学耗氧量(COD_(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0.6%、29.6%、27.9%、21.0%和15.6%。试验组不同养殖鱼类成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养殖鱼类产量22557.15 kg/hm^(2),浮床水稻产量5234.57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殖 浮床种稻 水质净化
下载PDF
深圳沙河水质净化厂及3#调蓄池工艺设计要点及特点
2
作者 黄文章 王子龙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169-178,共10页
沙河水质净化厂设计规模为旱季10万m^(3)/d,雨季额外处理10万m^(3)/d初期雨水,3#调蓄池设计规模为15.3万m^(3)。污水及初期雨水处理采用预处理+多段厌氧-好氧(AO)+二沉池+磁混凝高效沉淀池+精密过滤+紫外消毒的工艺,出水水质执行深圳市... 沙河水质净化厂设计规模为旱季10万m^(3)/d,雨季额外处理10万m^(3)/d初期雨水,3#调蓄池设计规模为15.3万m^(3)。污水及初期雨水处理采用预处理+多段厌氧-好氧(AO)+二沉池+磁混凝高效沉淀池+精密过滤+紫外消毒的工艺,出水水质执行深圳市地方标准《水质净化厂出水水质规范》(DB 4403/T 64—2020)B级标准,其中总氮(TN)≤8 mg/L。污泥处理采用离心浓缩+低温热干化工艺,处理后含水率≤40%。作为国内首个将水质净化厂与初期雨水调蓄池深度融合的全地下式水污染治理综合体,项目采用多段AO耦合“3W法”(Wet-Weather-Wastewater法),并以此为核心提出了一种实现大规模污水及初期雨水高标准协同处理的系统解决方案,且无需大幅度增加污水处理设施体量、投资和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式水质净化 3#调蓄池 水污染治理综合体 协同处理 多段AO “3W法”
下载PDF
生态塘-潜表流复合人工湿地对抚仙湖入湖河流水质净化效应及途径 被引量:1
3
作者 苏孟白 王克勤 +3 位作者 宋娅丽 胡淳 王帅兵 赵昌彬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2-585,共14页
为探明人工湿地在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和高原湖泊及临湖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效用,本研究以尖山河流域生态塘-潜表流复合人工湿地11级功能区和4种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2021年雨季6场典型降雨后各功能区污染物负荷、一个刈割周期内植... 为探明人工湿地在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和高原湖泊及临湖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效用,本研究以尖山河流域生态塘-潜表流复合人工湿地11级功能区和4种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2021年雨季6场典型降雨后各功能区污染物负荷、一个刈割周期内植物各器官及其对应土壤的氮磷含量,分析其氮磷积累量、富集系数和迁移系数的变化特点,深入探讨系统对不同面源污染物的去除效应及途径.结果表明:①生物沉砂塘对悬移质的沉积率范围为27.75%~55.00%,且逐级递减,系统对面源污染物的去除率在44.40%~78.87%之间,末端分区效果更为显著.②植物根区土壤作用(贡献率为59%~74%)是人工湿地氮去除的主要途径,植物吸收转化(贡献率为32%~42%)是磷去除的主要途径,在高污染负荷输入条件下悬移质削减率及污染物净化效应更优.③人工湿地植物营养元素的富集和株内迁移能力具有阶段性,氮、磷元素富集系数(分别为2.29~3.53、1.07~2.92)均大于1且向上迁移活跃,有利于修复环境污染.④单位面积氮磷去除速率均表现为表流湿地>潜流带状湿地,最优植物配置分别为再力花+旱伞草和香蒲+旱伞草.研究显示,合理调配土壤与植物比例及组合,高效利用不同植物配置路线对元素的敏感差异性,对入湿水体进行预处理和采用多功能、多塘系结合的人工湿地设计可稳定发挥水质净化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生态塘-潜表流串联模式 水质净化 面源污染 抚仙湖
下载PDF
两种斑节对虾养殖模式水质净化效果与细菌群落结构的比较分析
4
作者 归洋涛 刘勇新 +1 位作者 徐爱玲 宋志文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77-83,共7页
为了提高对虾养殖系统水质净化能力,改善对虾养殖水环境,利用红糖+枯草芽孢杆菌和聚氨酯填料+硝化细菌分别构建生物絮团和内循环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养殖系统,比较两个系统在对虾标苗和养殖阶段的水质净化效果和细菌群落结构,从... 为了提高对虾养殖系统水质净化能力,改善对虾养殖水环境,利用红糖+枯草芽孢杆菌和聚氨酯填料+硝化细菌分别构建生物絮团和内循环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养殖系统,比较两个系统在对虾标苗和养殖阶段的水质净化效果和细菌群落结构,从微生物学层面探究其水质净化机理。将体长(0.5±0.1)cm的5日龄仔虾养殖在1 m^(3)水体的帆布池中,标苗期密度为5 000 ind.·m^(-3),养殖期降为400 ind.·m^(-3)。标苗结束时,各帆布池底铺约3 cm厚的砂子。生物絮团系统中加活化后的枯草芽孢杆菌,每天一次性加50%日投饲量的红糖,每隔7 d加0.5 L活化后的芽孢杆菌,每隔14 d换水20%。内循环系统中悬挂已挂膜的聚氨酯填料包,其上表面浸没在水中,内部放一个气石。每个系统设2组平行,各阶段养殖周期分别为20 d和40 d。实验结束时,采集生物絮团系统水样、底砂和内循环系统生物膜、水样及底砂的细菌样品,提取DNA,利用Illumina Mi Seq平台对DNA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生物絮团系统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波动变化较大,显著高于内循环系统(P<0.05);加芽孢杆菌和换水后,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有所下降。生物絮团系统硝酸盐氮浓度显著低于内循环系统(P<0.05);化学需氧量显著高于后者(P<0.05)。两个系统总磷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细菌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在44个菌门中,有25个为所有样品所共有,5个样品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其在生物絮团系统水样、底砂和内循环系统生物膜、水样及底砂中的相对丰度之和依次为58.51%、55.44%、61.48%、73.42%及65.69%。生物絮团和内循环系统中分别存在芽孢杆菌属(Bacillus)、栖砂杆菌属(Arenibacter)、珞珈苍黄色杆菌属(Luteolibacter)等和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硝化刺菌属(Nitrospina)、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等具有有机物降解、水质净化及对虾益生作用的菌属。由此可知,生物絮团系统对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净化能力不如内循环系统;生物絮团和内循环系统门和属水平上细菌群落组成及其相对丰度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团系统 内循环系统 斑节对虾 水质净化 细菌群落结构
下载PDF
非安全通风冷却水系统水质净化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5
作者 杨兴龙 强浩 +3 位作者 王旭初 陈勇 潘升 蒋晓斌 《清洗世界》 CAS 2024年第3期46-48,共3页
通过对非安全通风系统冷却水系统水质污染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起水质透光率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系统的铁腐蚀产物在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引起;通过实验室筛选试验和现场效果验证,采用1μm+0.2μm滤元两级过滤+钠型阳树脂交换... 通过对非安全通风系统冷却水系统水质污染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起水质透光率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系统的铁腐蚀产物在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引起;通过实验室筛选试验和现场效果验证,采用1μm+0.2μm滤元两级过滤+钠型阳树脂交换器(旁路备用)的工艺,实现了净化工艺和系统出口透光率≥90%、出水回收率≥90%的目标,解决了系统透光率低的问题,达到了节约生产用水、减少废水排放、减少设备腐蚀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安全通风冷却水系统水质 透光率 水质净化装置
下载PDF
反应沉淀一体式生物反应器在水质净化厂应急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古凌艳 王维康 +1 位作者 渠艳飞 李华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0,共4页
为解决滨河水质净化厂提标扩建实施阶段服务片区内污水处理缺口,设计采用反应沉淀一体式生物反应器,将该工艺模块安装在水质净化厂的原有池体内,进行原位改造。在调试运行过程中,发现该工艺具有占地省、投资较低、改造时间较短等优点,... 为解决滨河水质净化厂提标扩建实施阶段服务片区内污水处理缺口,设计采用反应沉淀一体式生物反应器,将该工艺模块安装在水质净化厂的原有池体内,进行原位改造。在调试运行过程中,发现该工艺具有占地省、投资较低、改造时间较短等优点,同时在设计和运行中需着重考虑选用合适的气水比、停留时间和污泥负荷,以最大限度发挥该工艺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沉淀一体式 提标扩建 原位改造 水质净化 应用实例
下载PDF
基于PLUS-InVEST模型的“两湖一库”流域水质净化时空演变
7
作者 刘金环 李威 吕思思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184-10193,共10页
探讨土地利用变化所引发的水质净化演变,对于保护和改善水质,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两湖一库”流域为例,运用PLUS(patch-level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和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 探讨土地利用变化所引发的水质净化演变,对于保护和改善水质,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两湖一库”流域为例,运用PLUS(patch-level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和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模型生态系统服务水质净化模块,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模拟流域在未来自然发展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的用地类型时空格局变化以及水质净化特征。定量揭示土地利用变化与水质净化功能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两湖一库”流域土地类型以耕地为主,2030年在自然发展情景下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呈上升趋势,生态保护情景可有效保护流域耕地、林地等空间分布和面积;“两湖一库”流域TN、TP输出量以低强度输出为主,2000—2020年TN输出量先增加后减少,TP输出量逐年增加,水质净化能力呈稳中变好的趋势;2030年自然发展情境下TN输出量持续减少,TP输出量呈向上浮动,生态保护情景下TN、TP输出量较自然发展情景下减少,生态保护情景可以增加水质净化能力。生态用地类型可以有效截留N、P进入水体,生态保护情景下有效降低生态用地类型的变化速度,减少TN、TP的输出量,“两湖一库”流域未来规划中应增加生态用地的占比,增加土地类型对TN、TP的截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PLUS模型 水质净化 “两湖一库”流域
下载PDF
入湖河口区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8
作者 耿显双 李嘉荣 +3 位作者 孙天一 傅海峰 李典鹏 安树青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4期32-36,43,共6页
在入湖河口区建设人工湿地可显著削弱河湖污染负荷。本研究以安徽南淝河入湖河口十八联圩人工湿地为对象,分析一级和三级人工湿地对南淝河水质(TN、TP、COD、NH4+-N和NO_(3)--N)的净化效率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2022年人工湿地进水NH... 在入湖河口区建设人工湿地可显著削弱河湖污染负荷。本研究以安徽南淝河入湖河口十八联圩人工湿地为对象,分析一级和三级人工湿地对南淝河水质(TN、TP、COD、NH4+-N和NO_(3)--N)的净化效率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2022年人工湿地进水NH4+-N、TP显著高于2023年(P<0.05),2023年进水pH值相对较高。(2)2022年一级水稻田人工湿地对污染物无去除效果;2023年除COD外,其余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为40.8%。(3)2022年三级水稻田人工湿地对氮、磷和COD的去除率(-81.3%~50.0%)低于2023年(7.1%~93.2%)。(4)2022年和2023年三级多水塘人工湿地氮、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1.45%和74.18%,均高于一级和三级水稻田人工湿地。(5)2022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与电导率(EC)、氧化还原电位(Eh)、溶解氧(DO)显著相关,与2023年水质指标的相关性较低。入湖河口区不同级别表流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存在差异,三级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净化率高于一级人工湿地,多水塘沉水植物人工湿地高于水稻人工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联圩 人工湿地 水稻田 沉水植物 水质净化
下载PDF
臭气全流程治理技术在全地下水质净化厂的应用
9
作者 王维康 钟颖 +2 位作者 王颖 张辉平 黄海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76-183,共8页
以深圳市全地下水质净化厂——洪湖水质净化厂预处理区和生化区臭气为研究对象,文中结合地下水质净化厂的特点及不同水处理段的臭气浓度特征,采用全流程臭气治理技术,对项目臭源点全识别封闭、臭气全输送、多种处理工艺高效组合治理。... 以深圳市全地下水质净化厂——洪湖水质净化厂预处理区和生化区臭气为研究对象,文中结合地下水质净化厂的特点及不同水处理段的臭气浓度特征,采用全流程臭气治理技术,对项目臭源点全识别封闭、臭气全输送、多种处理工艺高效组合治理。总体采用生物法处理,整体除臭规模为95 000 m^(3)/h,系统运行智能简便、运营成本较低。对投产运行后2年的臭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分析,臭气监测值远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标准值,处理效果优于预期除臭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地下水质净化 全流程除臭 组合工艺 应用实践 达标排放
下载PDF
水质净化厂运行管理案例分析
10
作者 陈大双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8期238-241,共4页
水质净化厂的运行管理是一项计划性的工作,主要介绍了深圳市某水质净化厂的工艺流程,总结生产运行管理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从工艺运行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等3个方面展开讨论,阐述水质净化厂日常运行管理中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并给出... 水质净化厂的运行管理是一项计划性的工作,主要介绍了深圳市某水质净化厂的工艺流程,总结生产运行管理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从工艺运行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等3个方面展开讨论,阐述水质净化厂日常运行管理中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并给出相应的措施,以期为具有类似污水处理工艺及生产条件的水质净化厂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净化 运行管理 设备管理 安全管理
下载PDF
真空紫外线在小型水质净化器中的应用
11
作者 黄苑强 秦雄 +3 位作者 袁振 姚森 张连峰 常保延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77-82,共6页
185 nm紫外线是一种具有强大氧化能力的高级氧化技术,能够有效地分解水中微量有机物。文中利用低压汞灯发出的185 nm紫外线的氧化能力,针对水中微量有机物的去除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设计制作了单灯净水器和4灯并联的加强型净水器进行... 185 nm紫外线是一种具有强大氧化能力的高级氧化技术,能够有效地分解水中微量有机物。文中利用低压汞灯发出的185 nm紫外线的氧化能力,针对水中微量有机物的去除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设计制作了单灯净水器和4灯并联的加强型净水器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85 nm紫外线在去除抗生素等污染物方面具有潜力;大石英套管的使用显著提高了净水器的效果。此外,探究了不同流量、抗生素浓度和紫外线灯数量对净水器去除效率的影响,并探讨了流量变化对混合扰动和去除率的关系。最后,通过消毒试验验证了加强型净水器的消毒效果。研究为家庭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水质净化解决方案,并为紫外线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实证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紫外线 水质净化 微量有机物 抗生素 消毒 深度处理
下载PDF
水质净化厂极限脱氮和超深度除磷改造的设计与分析
12
作者 张志文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4年第8期72-76,共5页
某水质净化厂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现状设计规模为3万m^(3)/d,分2组建设,每组处理规模为1.5万m^(3)/d。由于昆明市水质标准要求提高,该水质净化厂TN和TP难以实现稳定达标,因此需对其提标改造。首先针对该水质净化厂的现有问题提出具体改造... 某水质净化厂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现状设计规模为3万m^(3)/d,分2组建设,每组处理规模为1.5万m^(3)/d。由于昆明市水质标准要求提高,该水质净化厂TN和TP难以实现稳定达标,因此需对其提标改造。首先针对该水质净化厂的现有问题提出具体改造方案;其次基于出水水质要求分析进水水质,找出重点污染物,进一步提出实现极限脱氮与超深度除磷的工艺方案;最后确定改造工艺流程及各建、构筑物设计参数。改造后,该水质净化厂的处理效率和水质净化效果均得到了显著提升,达到了极限脱氮与超深度除磷要求,可为类似水质净化厂的改造提供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净化 极限脱氮 超深度除磷 设计
下载PDF
组合生态修复技术对河道水质净化与保持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王苏艳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7期43-46,共4页
为探究生态修复技术对河道水质净化和保持的实际应用效果,对上海市某河道采用“生物床+微曝气+沉水植物”技术进行生态修复治理。结果表明,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对氨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54.5%~64%和48.4%~52.8%,水质可满足V类... 为探究生态修复技术对河道水质净化和保持的实际应用效果,对上海市某河道采用“生物床+微曝气+沉水植物”技术进行生态修复治理。结果表明,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对氨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54.5%~64%和48.4%~52.8%,水质可满足V类水要求,多数时段可达到地表水Ⅱ、Ⅲ类标准。同时水生态结构和功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水生态系统稳定。经过连续5年的水质跟踪检测,河道水质基本能稳定达到V类水质要求,证明本工程技术切实可行,稳定有效,值得在类似城市河道治理修复项目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生物床 沉水植物 水质净化 稳定保持
下载PDF
太子河流域水质净化和水源涵养能力计算研究
14
作者 牛爱民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4年第3期4-6,共3页
为了研究太子河流域生态系统水质净化和水源涵养的空间差异,利用污染物滞留量法和水量平衡法计算该流域2021年的水质净化及水源涵养能力,并使用ArcGIS平台划分空间等级,以揭示水质净化和水源涵养功能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太子河流... 为了研究太子河流域生态系统水质净化和水源涵养的空间差异,利用污染物滞留量法和水量平衡法计算该流域2021年的水质净化及水源涵养能力,并使用ArcGIS平台划分空间等级,以揭示水质净化和水源涵养功能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太子河流域大部分地区的水质净化和水源涵养功能处于中低~中等水平,提出的管控措施有利于实现太子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净化 水源涵养 GIS平台 太子河流域
下载PDF
合流制箱涵末端水质净化站设计及运行分析
15
作者 郑贤正 蔡宽 游俊勇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5期158-161,M0015,共5页
随着国家长江大保护行动计划的实施,长江流域一级支流黑臭水体河道亟需进行整治,以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治理目标。重庆市花溪河为长江的一级支流,在其综合整治项目中,针对合流制箱涵溢流污染,提出了“源头雨污分流改造+末端新... 随着国家长江大保护行动计划的实施,长江流域一级支流黑臭水体河道亟需进行整治,以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治理目标。重庆市花溪河为长江的一级支流,在其综合整治项目中,针对合流制箱涵溢流污染,提出了“源头雨污分流改造+末端新建水质净化站”的治理思路。其中土桥水质净化站的设计规模为1.0万m^(3)/d,调蓄池设计容积为11000 m^(3),出水执行准Ⅳ类标准。建成后的运行结果表明:在土桥箱涵排出的合流污水水量不同的工况下,通过采取末端截流、调蓄、净化等治理措施,土桥水质净化站运行正常,所排污水均达到排放标准并外排至花溪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流污水 调蓄池 水质净化 运行工况
下载PDF
某入淀河流水质净化设备的工艺及运行分析
16
作者 崔延 王凌生 +3 位作者 王雪娇 郭清 张博 佟馨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125-128,共4页
结合白洋淀入淀河流的现状,总结了2020年某入淀河流出现的水质污染问题。为了解决入淀河流的水质污染问题,采用一体化水质净化设备处理河道水质,测试了超标时段COD、NH_(3)-N和TP的进出水浓度及去除率。结果显示通过一体化水质净化设备... 结合白洋淀入淀河流的现状,总结了2020年某入淀河流出现的水质污染问题。为了解决入淀河流的水质污染问题,采用一体化水质净化设备处理河道水质,测试了超标时段COD、NH_(3)-N和TP的进出水浓度及去除率。结果显示通过一体化水质净化设备处理后,水质中COD的去除率为30%~70%;NH_(3)-N的去除率为36%~79%;TP的去除率为45%~69%,污染物去除效果显著,达到Ⅲ类水标准。研究结果为处理白洋淀入淀河流的水质污染问题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保护 水质净化设备 水质修复 水环境治理技术 入淀河流
下载PDF
退耕还湿工程对水质净化的影响探讨
17
作者 马庆兵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149-151,共3页
本研究以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退耕还湿前后的水质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野外调查、植物多样性指数计算,结合湿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环境因子,对湿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环境效应进行全面评估。我们发现退耕还湿措施... 本研究以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退耕还湿前后的水质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野外调查、植物多样性指数计算,结合湿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环境因子,对湿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环境效应进行全面评估。我们发现退耕还湿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水质,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湿 水质净化
下载PDF
工业企业废水纳管对水质净化厂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寇晓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10期0144-0147,共4页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工业企业废水管理,保障城市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达标排放,落实城市水污染治理成效巩固管理提升及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实施方案相关要求,通过分析工业废水排放对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进水浓度的影响,评估工...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工业企业废水管理,保障城市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达标排放,落实城市水污染治理成效巩固管理提升及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实施方案相关要求,通过分析工业废水排放对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进水浓度的影响,评估工业废水剥离后对水质净化厂提质增效的影响,为工业企业废水排放方式提供建议,并探讨研究相应的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 污染类型 纳管 水质净化 进厂浓度 剥离
下载PDF
深圳水质净化厂复合利用满意度后评估研究
19
作者 刘珩 李森 言语 《世界建筑导报》 2024年第4期42-46,共5页
高强度再发展与高人口密度的双重特性,致使深圳水质净化厂的“邻避”问题与成为存量优化对象的“邻利”需求问题同步凸显而又相互矛盾。为了寻求与居民日常活动相结合、与城市文化相结合、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城市活力空间,即在满足基本... 高强度再发展与高人口密度的双重特性,致使深圳水质净化厂的“邻避”问题与成为存量优化对象的“邻利”需求问题同步凸显而又相互矛盾。为了寻求与居民日常活动相结合、与城市文化相结合、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城市活力空间,即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基础设施空间转型为与公共体验场所、科普教育场所耦合的城市公共空间。因此需要进一步了解居民满意度与各项提升工作的关联性,使复合利用提升的展开更具针对性,本文以深圳5座水质净化厂为例,通过文献总结、运用因子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归纳问卷实证所得相关指标,提出水质净化厂基础设施复合利用满意度的后评估模型及其8维度下的权重体系,确定影响深圳水质净化厂复合利用整体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为邻利因素、上部空间提升度(公园)、室内环境舒适度、室外环境舒适度、配套设施满意度、可达性、设施邻避、功能邻避。同时考察这些因素对整体满意度产生的积极正向效应并排序,以助益我国存量优化深水区的设计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评估 水质净化 复合利用 居民满意度 基础设施 公共空间
下载PDF
生态组合技术在城市污水厂尾水水质净化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张海涛 陈培 丁伦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1期042-045,共4页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让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压力逐渐变大,以往所使用的污水处理技术虽然能够处理一定量的污水,但在应对尾水水质的长期稳定性和资源回收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近年来,生态组合技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沿方向,该技术主要是...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让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压力逐渐变大,以往所使用的污水处理技术虽然能够处理一定量的污水,但在应对尾水水质的长期稳定性和资源回收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近年来,生态组合技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沿方向,该技术主要是融合自然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就能模拟和加强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自然净化作用,以此提高尾水的水质。本文通过研究生态组合技术的背景与发展,分析了传统污水厂尾水处理方法的局限性,最后探讨了生态组合技术在城市污水厂尾水水质净化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组合技术 城市污水厂 尾水 水质净化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