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5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肥施用量对酿酒葡萄品质形成关键时期需水量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周丽娜 刘喆 +6 位作者 祁焕军 雷金银 雷晓婷 徐瑾瑜 金建新 尹志荣 何进勤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1期7-11,16,共6页
对不同有机肥施用量条件下酿酒葡萄品质形成关键时期需水量进行分析,探讨有机肥施用量与水分需求的关系,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酿酒葡萄供水策略提供理论支撑。研究表明,有机肥适量配施有助于提升酿酒葡萄土壤贮水保墒性能,液体纳米有机肥对... 对不同有机肥施用量条件下酿酒葡萄品质形成关键时期需水量进行分析,探讨有机肥施用量与水分需求的关系,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酿酒葡萄供水策略提供理论支撑。研究表明,有机肥适量配施有助于提升酿酒葡萄土壤贮水保墒性能,液体纳米有机肥对于土壤表层(0~20 cm)的含水率增加明显,T2、T3处理果实膨大期与转色期增加最为明显,相较于CK分别增加了70.77%、28.60%;不同土层土壤总贮水量,T1处理在果实膨大期具有较好的土壤贮水性能,T2处理在果实转色期土壤总贮水量较为丰富,相较于CK,分别增加14.85%与52.19%。通过Penman-Monteith公式和田间水量平衡法计算分析,T1处理酿酒葡萄果实膨大期与T2处理果实转色期均存在进一步节水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品质形成关键期 土壤含水量 水量 作物需水量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需水量分析
2
作者 王剑 《海河水利》 2024年第4期12-15,共4页
生态需水量的研究对流域水资源调配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在分析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系统组成和耗水量的基础上,根据水量平衡原理,采用湿周法对塔里木河下游河道生态需水量、基流生态需水量、植被生态需水量进行了探讨,提出塔里木河下... 生态需水量的研究对流域水资源调配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在分析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系统组成和耗水量的基础上,根据水量平衡原理,采用湿周法对塔里木河下游河道生态需水量、基流生态需水量、植被生态需水量进行了探讨,提出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库以下河道生态需水量为0.965亿m^(3)、河道基流生态需水量为1.455亿m^(3)、植被生态需水量为1.095亿m^(3)。分析结论可为干旱区生态用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量 基流需水量 植物需水量 湿周法 塔里木河下游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可调水量“十问”
3
作者 胡鹏 王浩 +13 位作者 赵勇 宁远 蒋云钟 刘欢 曾庆慧 杨泽凡 周毓彦 董宁澎 闫龙 阿膺兰 张丰博 唐家璇 王玉莲 王建华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23,共14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我国“四横三纵”国家水网主骨架尚待建设的最后一环,而水源区可调水量是西线工程规划论证面临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从水资源本底条件与演变趋势,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水,调蓄水库与输水工程规模,调水对水源区...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我国“四横三纵”国家水网主骨架尚待建设的最后一环,而水源区可调水量是西线工程规划论证面临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从水资源本底条件与演变趋势,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水,调蓄水库与输水工程规模,调水对水源区及其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环境、水力发电、航运等方面影响的角度,提出了与水源区可调水量相关的10个问题;以长江上游分布式水文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可调水量模拟分析模型,力图系统、定量地回答所提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在仅考虑满足水源区河道内外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需水的前提下,“上线+下线”组合方案多年平均可调水量为1.59×10^(10)m^(3),“完全下线”方案在建设岗托水库进行联调时,多年平均可调水量将达到1.74×10^(10)m^(3);在综合考虑调水对水源区水平衡、水力发电和航运影响及其可接受程度后,南水北调西线水源区可调水量为1.22×10^(10)~1.26×10^(10)m^(3)。长远来看,应谋划西南片区水网与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的连接与融合,在减小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影响的同时,提高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整体供水能力以及对气候变化等外部条件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水源区 可调水量 生态需水 跨流域调水
下载PDF
富水裂隙围岩隧道涌水量计算方法与规律分析
4
作者 傅鹤林 安鹏涛 +2 位作者 伍毅敏 李鲒 陈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16,共7页
富水裂隙区隧道涌水量预测精度较差,涌水问题尚未得到较好的解决。针对此问题,视裂隙围岩及注浆区为非均质各向异性介质,初期支护及二次支护结构为均质各向同性介质,构建了裂隙围岩下隧道涌水简化计算模型,基于地下水力学理论及流体质... 富水裂隙区隧道涌水量预测精度较差,涌水问题尚未得到较好的解决。针对此问题,视裂隙围岩及注浆区为非均质各向异性介质,初期支护及二次支护结构为均质各向同性介质,构建了裂隙围岩下隧道涌水简化计算模型,基于地下水力学理论及流体质量守恒定律推导了富水裂隙区隧道涌水量计算公式。通过退化分析及案例工程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构建富水裂隙区隧道涌水简化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及涌水量计算式求解的正确性,最后基于解析解揭示了各特征参数对富水裂隙区隧道涌水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富水裂隙区隧道涌水机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现场实测值最大相对误差为8.1%,验证了构建模型的合理性及公式推导的正确性;隧道涌水量随裂隙最大宽度的增加而增大,受堵水结构的联合制约,两者近似呈线性关系;注浆区厚度与隧道半径比值在2倍以内时,隧道涌水量受注浆区厚度的影响显著;富水裂隙区隧道涌水受裂隙分布规律及支护结构的制约,应重视对裂隙分布的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裂隙 水量 注浆加固 涌水灾害 支护结构
下载PDF
附加用水量对再生砂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李北星 陈鹏博 +1 位作者 殷实 易浩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4,共7页
再生砂掺量和附加用水量对新拌和硬化再生砂混凝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本工作制备了再生砂掺量(γRFA)为30%、50%、70%、100%(质量分数,下同),附加用水量补偿系数(kwa)为0.6、0.75、0.9、1.0的16组再生砂混凝土,测试了这些再生砂混凝土... 再生砂掺量和附加用水量对新拌和硬化再生砂混凝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本工作制备了再生砂掺量(γRFA)为30%、50%、70%、100%(质量分数,下同),附加用水量补偿系数(kwa)为0.6、0.75、0.9、1.0的16组再生砂混凝土,测试了这些再生砂混凝土的工作性(坍落度、扩展度与扩展时间)与力学性能(抗压、劈拉强度与弹性模量),分析了kwa和γRFA对再生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获得了kwa的合理取值范围。结果表明,随着kwa的降低,再生砂混凝土的工作性下降,力学性能增大;γRFA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与附加用水量有关,在中低附加用水量(kwa=0.6、0.75)条件下,随着γRFA的增加,再生砂混凝土的部分力学性能指标增大且其值高于天然砂混凝土,而在高附加用水量(kwa=0.9、1.0)下,再生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随着γRFA的增加呈线性降低。γRFA低于50%对再生砂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小,kwa值在0.75~0.9范围变化对再生砂混凝土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均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再生砂 附加用水量 工作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多水厂供水管网水量溯源分析
6
作者 李树平 吴烨璇 +4 位作者 沈继龙 王磊新 陆纳新 姚灵 陈伟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0,共6页
为了提高城市供水安全性和服务可靠性,常采用多水厂向管网供水。多水厂供水区域可分为完全由单一水厂供水区和多水厂联合供水区。这些供水区的划分,以及管网中各节点(管段)由各水厂供水百分比,可利用给水管网水质模型中的水量溯源功能... 为了提高城市供水安全性和服务可靠性,常采用多水厂向管网供水。多水厂供水区域可分为完全由单一水厂供水区和多水厂联合供水区。这些供水区的划分,以及管网中各节点(管段)由各水厂供水百分比,可利用给水管网水质模型中的水量溯源功能分析。在叙述水量溯源原理与分析过程后,以单工况示例和延时模拟示例进行了说明。水量溯源对了解各水厂向管网供水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水厂供水 供水管网 水量溯源
下载PDF
基于流域日降水量图的相似性搜索方法
7
作者 余宇峰 贺新固 +2 位作者 张潇 万定生 杨永杰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7,共9页
为了提升降水量图相似性分析的精确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流域日降水量图的相似性搜索方法,该方法从降雨图像中提取日降水量、降雨空间分布和降雨中心特征,并分别计算各特征的相似距离,同时通过提出的归一化折旧累积增益改进粒子群优化的集... 为了提升降水量图相似性分析的精确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流域日降水量图的相似性搜索方法,该方法从降雨图像中提取日降水量、降雨空间分布和降雨中心特征,并分别计算各特征的相似距离,同时通过提出的归一化折旧累积增益改进粒子群优化的集合加权方法对3个特征的相似距离进行加权融合,作为降雨图像的相似性度量。嘉陵江流域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能够更好地表征降水量图的时空特征,可快速地从降水量图中检索出相似的降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 特征提取 相似性分析 多元特征距离融合 改进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龙羊峡水库后汛期入库径流特征及可蓄水量分析
8
作者 刘龙庆 刘玉环 +1 位作者 张献志 沈延青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0,48,共4页
以1956—2022年唐乃亥水文站实测水文数据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重点分析黄河源区后汛期径流特征,并结合龙羊峡水库满负荷发电流量,对龙羊峡水库在后汛期可蓄水量进行不同情景的分析讨论。研究表明:1)唐乃亥水文站后汛期径流量年际... 以1956—2022年唐乃亥水文站实测水文数据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重点分析黄河源区后汛期径流特征,并结合龙羊峡水库满负荷发电流量,对龙羊峡水库在后汛期可蓄水量进行不同情景的分析讨论。研究表明:1)唐乃亥水文站后汛期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大,丰枯不均,以正常偏枯为主,多年平均后汛期径流量占汛期径流量的29.1%;2)唐乃亥水文站后汛期日平均流量在1000 m^(3)/s以上的径流量平均为8.96亿m^(3),年际变化极大,以1000 m^(3)/s发电流量运用,龙羊峡水库蓄至正常蓄水位的保证率仅为10%,多数年份汛期结束后水位无法达到正常蓄水位2600 m。建议根据后期来水,适时调整进入后汛期的时机,优化和调整龙羊峡水库年度调度方案,为高效合理利用黄河源区后汛期水资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汛期 径流特征 水库可蓄水量 龙羊峡水库 黄河源区
下载PDF
夏闲期耕作下旱地土壤有机碳库与温度和含水量季节变化及关系研究
9
作者 薛建福 濮超 +1 位作者 祁泽伟 高志强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0-199,共10页
为明确夏闲期耕作下土壤有机碳(SOC)库与温度和含水量的季节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设置夏闲期免耕、翻耕和深松3种耕作处理,分析了黄土高原旱地麦田SOC和易氧化有机碳(POxC)含量的季节变化、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的季节变化、以及碳库与温度和... 为明确夏闲期耕作下土壤有机碳(SOC)库与温度和含水量的季节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设置夏闲期免耕、翻耕和深松3种耕作处理,分析了黄土高原旱地麦田SOC和易氧化有机碳(POxC)含量的季节变化、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的季节变化、以及碳库与温度和含水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冬小麦生育期内,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翻耕和深松处理0~5和5~10 cm土层SOC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POxC含量呈“降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土壤质量含水量变化均呈“增加—降低—再增加”的变化趋势,而土壤温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回归分析发现,5~10 cm土层土壤质量含水量与SOC含量呈线性关系(P<0.05),与POxC含量呈二次多项式关系(P<0.05),尤其与免耕和深松处理相比,翻耕处理拟合效果更佳。此外,0~5和5~10 cm土层土壤温度变化与SOC含量无显著相关性,而日最高温度、日平均温度和日最低温度与POx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不同夏闲期耕作下旱地麦田0~10 cm土层POxC含量季节变化与土壤质量含水量和温度变化密切相关,而SOC含量变化对土壤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较弱。本研究结果为旱地麦田碳库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闲期耕作 旱地小麦 土壤有机碳库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太湖流域洪水与水量调度方案修订的认识与思考
10
作者 吴浩云 章杭惠 张昊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期18-22,共5页
太湖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流域调度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回顾了《太湖流域洪水与水量调度方案》实施以来流域防洪与水量调度的实践,总结分析了方案修订背景、总体考虑以及修订的主要内容,并作出展望与思考。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洪水与水量 调度实践 “四水”安全 方案修订
下载PDF
遥感在高原湖泊蓄水量估算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于浩 王涛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70-173,共4页
青藏高原湖泊众多,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要素。以萨利吉勒干南库勒湖为研究区,采用高分二号遥感数据,利用可见光同时具水体穿透力和湖底反射特性,通过水深实地测量,建立湖水深度与绿波段之间的模型,生成湖... 青藏高原湖泊众多,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要素。以萨利吉勒干南库勒湖为研究区,采用高分二号遥感数据,利用可见光同时具水体穿透力和湖底反射特性,通过水深实地测量,建立湖水深度与绿波段之间的模型,生成湖底地形,水深反演模型平均绝对误差为0.23 m,相对误差均为2.84%。采用GIS水淹分析建立湖泊面积与蓄水量间的数学关系,估算当前萨利吉勒干南库勒湖蓄水量为6.179×10^(8)m^(3)。结果表明:结合野外实测数据,高分二号遥感数据能够较精细地反映湖泊湖底地形结构和纹理,能够满足对湖泊蓄水量估算需求,为水资源利用与保障、高原湖泊研究等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高原湖泊 水量 估算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灌水量对冬小麦、夏玉米周年水分利用的影响
12
作者 杨永辉 武继承 +3 位作者 高翠民 张运红 潘晓莹 何方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4年第2期11-17,共7页
为探明滴灌条件下灌水量对小麦、玉米周年水分利用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开展滴灌条件下灌水量(小麦季:处理W1—W6,分别为0、20、40、60、80、100 mm/次;玉米季:处理M1—M6,分别为0、15、30、45、60、75 mm/次)对小麦生长、叶片SPAD值、... 为探明滴灌条件下灌水量对小麦、玉米周年水分利用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开展滴灌条件下灌水量(小麦季:处理W1—W6,分别为0、20、40、60、80、100 mm/次;玉米季:处理M1—M6,分别为0、15、30、45、60、75 mm/次)对小麦生长、叶片SPAD值、光合生理特征及小麦、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提高了小麦叶片的SPAD值、改善了小麦光合生理特征,小麦、玉米产量构成要素及产量均相应提高。随灌水量的增加,小麦叶片的SPAD值、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小麦、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及周年总产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小麦、玉米周年总耗水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小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在灌浆期随灌水量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小麦、玉米籽粒水分利用效率及灌水利用率随灌水量的增加均表现为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不同灌水量处理中,处理W3和W4更利于提高小麦叶片的SPAD值,处理W5对光合速率的提高更为显著,处理W4更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而处理W3对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更为有利。处理M5的玉米产量和灌水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籽粒水分利用效率也相对较高。对于小麦、玉米周年产量而言,处理W5+M5增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水量 光合特征 小麦 玉米 水分利用
下载PDF
1958—2017年江西省水稻需水量与有效降雨量耦合关系分析
13
作者 李娜 袁成福 +3 位作者 罗凤春 胡龙颂 周昌明 王艳艳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6-216,共11页
基于江西省15个气象站点1958—2017年逐日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方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气候倾向率和ArGIS空间插值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早稻和晚稻生育期内有效降雨量(P_(e))、需水量(ET_(c))及需水量与有效降雨量耦合度(λ... 基于江西省15个气象站点1958—2017年逐日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方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气候倾向率和ArGIS空间插值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早稻和晚稻生育期内有效降雨量(P_(e))、需水量(ET_(c))及需水量与有效降雨量耦合度(λ)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西省早稻和晚稻生育期内平均有效降雨量分别为186.69和119.26 mm,早稻和晚稻有效降雨量分别以1.00和1.31 mm/10a的平均速度增加,赣北有效降雨量及其上升趋势均大于赣南;早稻和晚稻生育期多年平均需水量分别为335.77和381.20 mm,早稻和晚稻需水量最大值均出现在赣州、吉安站附近区域,最小值均出现在庐山、修水站附近区域,早稻需水量和晚稻需水量变化趋势分别为-3.09和-7.95 mm/10a;早稻和晚稻需水量与有效降雨量耦合度多年平均值分别为0.57和0.33,早稻和晚稻耦合度均以0.01/10a呈不显著增加趋势。早稻和晚稻耦合度最大值均出现在庐山站,早稻和晚稻耦合度较小值均在赣州、吉安、南昌和波阳站,总体上,早、晚稻耦合度及耦合度倾向率均为赣北大于赣南,赣南地区水稻缺水情况比赣北更严重,尤其要关注赣南地区晚稻缺水情况,并做好水资源规划及制定灌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降雨量 水量 耦合度 时空分布 水稻 江西省
下载PDF
基于主要驱动因子筛选法和深度学习算法的浙江省动态需水量预测
14
作者 许月萍 曾田力 +3 位作者 周欣磊 章鲁琪 王贝 王冬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3,共7页
收集了浙江省2000—2020年各用水行业需水量数据,采用基于Spearman秩相关分析的主要驱动因子筛选法筛选了影响各行业需水量的主要驱动因子,进而构造了改进的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需水量预测模型,对各行业需水量进行动态滚动预测,并... 收集了浙江省2000—2020年各用水行业需水量数据,采用基于Spearman秩相关分析的主要驱动因子筛选法筛选了影响各行业需水量的主要驱动因子,进而构造了改进的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需水量预测模型,对各行业需水量进行动态滚动预测,并将改进LSTM模型的预测结果与传统单变量LSTM预测模型、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主要驱动因子筛选法改进的LSTM模型能实时动态滚动预测各行业每年需水量,且预测结果精度高于其他3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预测 主要驱动因子筛选法 LSTM神经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回归 浙江省
下载PDF
宁夏地区春玉米灌溉需水量特征研究
15
作者 张燕 廖允成 +1 位作者 强生才 张光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32,47,共13页
【目的】提高宁夏地区春玉米的灌溉效率,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方法】依据宁夏地区11个站点1960-2019年的气象资料,确定宁夏地区年际及春玉米生育期不同水文年型的有效降雨量;然后,利用ET 0 Calculator软件计算参考作物腾发量,并结合作... 【目的】提高宁夏地区春玉米的灌溉效率,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方法】依据宁夏地区11个站点1960-2019年的气象资料,确定宁夏地区年际及春玉米生育期不同水文年型的有效降雨量;然后,利用ET 0 Calculator软件计算参考作物腾发量,并结合作物系数法计算作物需水量,求得宁夏地区年际及不同水文年型下春玉米各生育期的作物需水量、灌溉需水量、耦合度和水分盈亏指数。【结果】1960-2019年间,宁夏地区年有效降雨量波动较大(158.5~424.2 mm),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春玉米生育期有效降雨量分别为123.9,205.4和334.4 mm。宁夏全区春玉米生育期需水量为482.0~690.7 mm,其中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春玉米需水量有降低趋势,而北部引黄灌区有增大趋势。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春玉米灌溉需水量分别为566.8,413.0和147.6 mm;在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宁夏全区春玉米灌溉需水量分别为448.5,378.9和317.0 mm。南部山区降雨对作物需水量的满足程度最高,耦合度为0.70,是北部引黄灌区的3.89倍。【结论】宁夏南部山区应以集雨技术为基础发展雨养玉米种植;北部引黄灌区和中部干旱带需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其中在北部引黄灌区春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和乳熟期需要分别补灌87.2,79.6和275.6 mm,在中部干旱带需要分别补灌65.7,62.4和212.8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作物需水量 灌溉需水量 宁夏地区
下载PDF
汽车涂装生产线耗水量的研究分析及节水优化
16
作者 潘晓铭 张京川 +3 位作者 陈大杰 马启航 李建学 孙庭乐 《上海涂料》 CAS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对某汽车涂装生产线的用水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耗水量最高的是冷却塔补水,其耗水量占整个车间的用水比例高达45%,其次是制备DI水和RO水所需的工业水,其占比分别为23%和20%,其余的主要用水区域是滑撬清洗、造渣池补水等。通过采... 对某汽车涂装生产线的用水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耗水量最高的是冷却塔补水,其耗水量占整个车间的用水比例高达45%,其次是制备DI水和RO水所需的工业水,其占比分别为23%和20%,其余的主要用水区域是滑撬清洗、造渣池补水等。通过采取送风空调冷凝水回收再利用、优化前处理和电泳系统工艺用水、提高RO水系统产水率、利用能源管理系统(EMS)进行监控及分析、“跑冒滴漏”精益管理等一系列节水优化措施,有效地降低水处理的综合成本及单车制造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涂装 水量 节水优化 降低成本
下载PDF
煤矿充水因素评价及涌水量预测
17
作者 崔耀明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78-180,共3页
含水层、老窖水以及采空区积水等水源对煤矿安全生产带来威胁。以山西省某煤矿为例,分析充水因素,并对采用富水系数比拟法对涌水量进行预测,有利于煤矿防治水工作开展,对井下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矿井充水因素 水量预测 水文地质条件
下载PDF
不同灌水量对油葵干物质累积和产量的影响
18
作者 吕婷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4-19,共6页
为了确定河西走廊灌区油葵的最优灌溉模式,在武威市中心灌溉试验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油葵干物质累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较少会使油葵干物质积累过早趋于平稳,累计值较低,过剩的灌水量则会使得干物质累积进入快速... 为了确定河西走廊灌区油葵的最优灌溉模式,在武威市中心灌溉试验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油葵干物质累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较少会使油葵干物质积累过早趋于平稳,累计值较低,过剩的灌水量则会使得干物质累积进入快速上升期的时间较晚,致使快速累积期的持续时间较短,干物质更多以茎、叶累积为主。开花期适时灌水有利于干物质累积。油葵全生育期耗水量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综合分析得出,全生育期灌水4次(播种期600 m^(3)/hm^(2)、苗期400 m^(3)/hm^(2)、现蕾期400 m^(3)/hm^(2)、开花期400 m^(3)/hm^(2)),总灌水量1800 m^(3)/hm^(2)为最优灌溉模式。此条件下,油葵产量为3725.09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1.49 kg/m^(3),达到了高产节水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葵 水量 干物质累积 Logistics生长模型 水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辽宁省青龙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研究
19
作者 冯硕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1期235-238,共4页
文章通过分析青龙河流域现状用水变化趋势,合理预测流域需水,提出流域辖葫芦岛市、朝阳市的水资源配置方案,保障河道内生态需水,以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上限确定流域地表水可分配水量。遵循水量分配的原则,综合考虑流域内葫芦岛市、朝阳... 文章通过分析青龙河流域现状用水变化趋势,合理预测流域需水,提出流域辖葫芦岛市、朝阳市的水资源配置方案,保障河道内生态需水,以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上限确定流域地表水可分配水量。遵循水量分配的原则,综合考虑流域内葫芦岛市、朝阳市用水关系,合理确定分配给2市的地表水可分配水量及地表水允许耗损量。统筹本流域、外调水工程的用水需求,合理确定流域主要控制断面下泄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龙河 地表可分配水量 地表水允许耗损量 控制下泄水量
下载PDF
长江泰州段引排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20
作者 王胜艳 王品勇 马林敏慧芝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4期5-8,共4页
长江引排水是泰州市水资源的重要来源,本文选取长江泰州段的17个主要口门,统计了1959—2022年的引排水量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受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引排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总体上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但近年来... 长江引排水是泰州市水资源的重要来源,本文选取长江泰州段的17个主要口门,统计了1959—2022年的引排水量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受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引排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总体上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但近年来呈现波动趋势;受区域降水、季节性农灌用水和长江潮位等因素影响,沿江口门引排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高港水利枢纽的建成对区域水资源的分配影响较大。研究成果可为长江大保护、优化口门调度方案、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计划用水等管理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泰州段 引排水量 高港水利枢纽 时空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