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动静态资料的多期叠置储层水驱效果评价
1
作者 刘永福 李宁 +3 位作者 李洪 周静萍 黄时祯 鲁明宇 《油气井测试》 2023年第6期72-77,共6页
多期沉积储层会形成曲流河、辫状河、三角洲等不同砂体构型模式,不同砂体叠置关系及内部构型特征使水淹规律、水驱开发效果多解性强。精细立体开展水驱效果评价成为制约老油田剩余油有效挖潜的主要因素。在充分利用井间示踪剂资料、油... 多期沉积储层会形成曲流河、辫状河、三角洲等不同砂体构型模式,不同砂体叠置关系及内部构型特征使水淹规律、水驱开发效果多解性强。精细立体开展水驱效果评价成为制约老油田剩余油有效挖潜的主要因素。在充分利用井间示踪剂资料、油水井生产数据分析注采对应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区域井间砂体连通关系明确水驱优势方向,分析水驱连通层位,从见效时间、平面、纵向三个维度深入剖析水驱规律,基于多资料开展水平井砂体构型刻画,明确剩余油富集层位,采取挖潜措施,使停产老井X10-H2井日产液9 t,日产油2.32 t。研究证明动静结合多维度综合评价薄互储层水驱效果措施有效率提升了10%。该方法为老油田“压舱石工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和示范模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期叠置储层 井间示踪剂 水驱效果评价 注采分析 挖潜措施 砂体构型 剩余油挖潜 地质综合研究
下载PDF
姬塬地区长4+5油藏砂体接触关系及对油藏水驱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邱祥亮 郑晓梅 +4 位作者 赖雅庭 赵当妮 付雨萱 谭成仟 尹帅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2-44,共13页
姬塬地区长4+5油层组发育交错叠置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其内部接触关系复杂,严重影响该区油藏分布规律及水驱开发效果。开展长4+5油藏单砂体界面识别划分、剖析砂体接触关系及其对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影响的精细研究,有利于姬塬地区长4+5油... 姬塬地区长4+5油层组发育交错叠置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其内部接触关系复杂,严重影响该区油藏分布规律及水驱开发效果。开展长4+5油藏单砂体界面识别划分、剖析砂体接触关系及其对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影响的精细研究,有利于姬塬地区长4+5油藏的持续稳产及高效开发。基于单砂体界面的识别划分标志,综合应用岩心分析、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精细刻画砂体内部接触关系,进而厘清砂体横向交错与垂向叠置关系对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姬塬地区长4+5油藏砂体垂向叠置关系有切叠式、叠加式和分离式3类,其中切叠式砂体较均质,含油性好,水驱动用程度高,其次是叠加式砂体;单砂体的侧向接触关系可分为侧切式、对接式和孤立式3类,不同接触关系反映了河道砂体井间连通程度的差异,进而影响油井注水见效周期,其中侧切式接触关系对应的油井注水见效时间短,其次为对接式、孤立式单砂体所对应的油井见效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4+5油藏 单砂体 接触关系 水驱效果 姬塬地区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海上油田水驱效果评价关键指标 被引量:27
3
作者 王敏 陈民锋 +3 位作者 刘广为 赵晶 时建虎 盖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目前海上油田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未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评价体系及行业标准,针对海上油田开发特征有必要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的水驱效果评价关键指标集。为此,分析了海上油田和陆上油田水驱开发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构建了以产量、采油速度... 目前海上油田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未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评价体系及行业标准,针对海上油田开发特征有必要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的水驱效果评价关键指标集。为此,分析了海上油田和陆上油田水驱开发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构建了以产量、采油速度为核心的海上油田注水开发效果评价常用指标集,并根据评价指标的独立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进行了初选。最后基于典型海上水驱油田25个样本,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各评价指标对水驱开发效果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从储量动用、能量水平、产量变化、水驱状况及水驱效果5个方面最终确定10个关键指标,即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压力保持水平、累积注采比、年注采比、年产油量自然递减率、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含水上升率、水驱指数和采出程度。这些指标为科学评价海上油田的水驱效果提供了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水驱效果指标体系 储量动用 能量水平 主成分分析法
下载PDF
注水开发油藏水驱效果初期潜力评价方法 被引量:8
4
作者 孙文涛 黄炳光 +2 位作者 唐海 伍轶鸣 王怒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9-81,共3页
对于一个具体的砂岩油藏而言,在开发之前的一些地质特征参数不但可以对其进行地层描述与地质方面的评价,而且还可以对其油藏进行水驱效果初期潜力评价——水驱难易程度、水驱均匀程度以及水驱采收率。分别对注水砂岩油藏的水驱难易程度... 对于一个具体的砂岩油藏而言,在开发之前的一些地质特征参数不但可以对其进行地层描述与地质方面的评价,而且还可以对其油藏进行水驱效果初期潜力评价——水驱难易程度、水驱均匀程度以及水驱采收率。分别对注水砂岩油藏的水驱难易程度、水驱均匀程度以及水驱开发采收率给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而且统计了我国部分注水开发油田的相应指标情况,为制定与调整油藏开发方案、开采方案等奠定可靠的开发基础、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地质特性 水驱效果评价 提高采收率 油田开发
下载PDF
微地震监测技术提高水驱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春燕 朱立林 +2 位作者 靳保珍 吴军 李能武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5-36,共2页
无论压裂还是注水都会诱发微地震,都将产生一系列向四周传播的微震波,可以根据不同监测分站接收到微震波的到时差来确定微震震源位置,进而计算出注水波及区面积、水驱前缘、注入水波及范围及优势注水方向等。通过微地震水驱前缘监测,能... 无论压裂还是注水都会诱发微地震,都将产生一系列向四周传播的微震波,可以根据不同监测分站接收到微震波的到时差来确定微震震源位置,进而计算出注水波及区面积、水驱前缘、注入水波及范围及优势注水方向等。通过微地震水驱前缘监测,能够揭示注水平面、层间、层内三大矛盾,为注水效果评价提供更直接的证据,便于油田制订下步应对措施。建议今后应对整个油藏做整体水驱效果评价,为摸清油田地层矛盾及提高开发水平提供直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 微地震 水驱效果 前缘 监测
下载PDF
井震结合综合评价低渗透裂缝油藏水驱效果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宁 郑小敏 +3 位作者 刘东明 王中涛 温柔 李栋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17年第6期718-722,共5页
低渗透裂缝油藏注水开发时仅通过注采关系分析无法反映注水见效层位及方向。以长庆油田某区块低渗透裂缝油藏注水开发X井组为例,通过注采关系分析,采用俄罗斯宽能域-氯能谱测井技术直观显示近井区注水见效层位、油藏水驱动用程度,评价... 低渗透裂缝油藏注水开发时仅通过注采关系分析无法反映注水见效层位及方向。以长庆油田某区块低渗透裂缝油藏注水开发X井组为例,通过注采关系分析,采用俄罗斯宽能域-氯能谱测井技术直观显示近井区注水见效层位、油藏水驱动用程度,评价剩余油开采潜力;以井点处泥质含量、含油饱和度等测井计算值为约束,在井间利用波阻抗进行反演,得到井间泥质含量、含油饱和度剖面,并结合井间构造信息揭示远井区地层物性及剩余油分布,对油藏水驱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使结果更加全面、合理、可信度更高,克服了仅用单一方法评价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注采关系 宽能域-氯能谱 剩余油 水驱效果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改善水驱效果方法探索及矿场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周伟东 刘玉梅 +1 位作者 孙晓燕 武国华 《河南石油》 2002年第4期30-32,共3页
在油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后,大孔道现象突出,剩余油分布零散,低效注水现象严重。在孤东油田七区西63+4单元剩余油分布精细描述的基础上,通过井网调整及脉冲注水,在扩大注水波及体积、挖掘低渗区剩余油潜力、减少死油区、提高注水利用... 在油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后,大孔道现象突出,剩余油分布零散,低效注水现象严重。在孤东油田七区西63+4单元剩余油分布精细描述的基础上,通过井网调整及脉冲注水,在扩大注水波及体积、挖掘低渗区剩余油潜力、减少死油区、提高注水利用率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先后进行了现场实施,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水驱效果 油田 井网调整 脉冲注水 波及体积 注水利用率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注水井体积压裂提升水驱效果研究
8
作者 刘春林 刘可 +1 位作者 韩生军 高远飞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2年第3期37-39,共3页
A1油田长8长9油藏受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高压注不进、平面多方向见水等因素影响,常规注水开发已难以建立有效的驱替系统。本文以B1、B2、B3长8、长9特低渗透油藏为例,结合各类测试资料,研究了特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的见水特征及原... A1油田长8长9油藏受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高压注不进、平面多方向见水等因素影响,常规注水开发已难以建立有效的驱替系统。本文以B1、B2、B3长8、长9特低渗透油藏为例,结合各类测试资料,研究了特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的见水特征及原因,从注采两端观察人工压裂后的生产变化。注水井体积压裂能够有效提高单砂体水驱动用程度,人工裂缝取代天然裂缝成为主要渗流通道,从而实现优势渗流转向,形成复杂的三维裂缝网格,扩大注水波及体积,证明该技术达到了提高油藏采收率的目的。注水井体积压裂技术为其他同类长8长9特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油速度提供了指导和借鉴,具有重要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 注水井体积压裂 水驱效果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超低渗透油藏水驱效果因素
9
作者 杨焕英 张原立 +3 位作者 余雪英 欧泉旺 马昌旭 曾凤凰 《低渗透油气田》 2017年第1期84-88,113,共6页
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2008年投入大规模开发,开发过程中部分油藏投产初期递减大、见效程度低、含水上升快等开发矛盾突出。为了改善油藏水驱效果,从沉积特征、储层特征、裂缝、井网、注采政策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影响油藏水驱的... 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2008年投入大规模开发,开发过程中部分油藏投产初期递减大、见效程度低、含水上升快等开发矛盾突出。为了改善油藏水驱效果,从沉积特征、储层特征、裂缝、井网、注采政策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影响油藏水驱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沉积特性导致的油砂体宽度小、非均质性强是影响水驱状况的客观因素,开发中裂缝延伸是影响油藏水驱的主要及可控因素,开发技术政策及井网适配性影响油藏后期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油藏 水驱效果 影响因素 技术对策
下载PDF
低渗油藏卫10块中高含水期改善水驱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素芹 何永富 +3 位作者 张昆 柏军营 朱俊生 冯彦丽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3年第2期124-125,共2页
针对卫10块渗透率低,含水上升快,自然递减大,水驱动用程度低的问题,运用动态分析法和先进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剩余油,根据剩余油分布规律,制定了改善平面矛盾和层间注采剖面,增加水驱控制储量和动用储量为目标的挖潜方案,通过实施,... 针对卫10块渗透率低,含水上升快,自然递减大,水驱动用程度低的问题,运用动态分析法和先进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剩余油,根据剩余油分布规律,制定了改善平面矛盾和层间注采剖面,增加水驱控制储量和动用储量为目标的挖潜方案,通过实施,提高注入水利用率,提高分层动用程度,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改善水驱开发效果。使卫10块开发水平稳定在二类,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高含水期老油田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卫10块 含水高 剩余油挖潜 改善水驱效果
下载PDF
应用排状注水技术改善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水驱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喻意 王玲 付亮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4年第4期32-34,共3页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受裂缝发育及储层物性影响,注入水沿裂缝突进,水驱有效率低,以靖安油田某油藏为例,阐述了裂缝对油田注水开发的影响,探讨了排状注水采油机理,并从油井见效情况、井组递减、含水上升率及油田水驱状况等方面进行了适应...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受裂缝发育及储层物性影响,注入水沿裂缝突进,水驱有效率低,以靖安油田某油藏为例,阐述了裂缝对油田注水开发的影响,探讨了排状注水采油机理,并从油井见效情况、井组递减、含水上升率及油田水驱状况等方面进行了适应性分析和效果评价,研究结果对同类型油藏开发后期井网调整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状注水 水驱效果 油田递减
下载PDF
寨子河油区长6油层裂缝分布规律与水驱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娟娟 张品 +1 位作者 齐宏鹏 李炜 《非常规油气》 2018年第2期65-70,共6页
寨子河油区长6油层含水较高,经前期治理后,产能虽有短暂回升,但含水率很快上升,因而亟须搞清来水方向、裂缝规模、分布以及水驱效果情况等问题。针对该区长6油层注采对应性差、采油效率低等问题,通过对裂缝分布规律探讨、油层水淹模式... 寨子河油区长6油层含水较高,经前期治理后,产能虽有短暂回升,但含水率很快上升,因而亟须搞清来水方向、裂缝规模、分布以及水驱效果情况等问题。针对该区长6油层注采对应性差、采油效率低等问题,通过对裂缝分布规律探讨、油层水淹模式分析、裂缝对水驱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寨子河油区长6油层裂缝走向集中在北东东—南西西向;(2)长6油层平面水淹优势方向为SW45°-SW75°;(3)长6低渗透油层压裂半缝长控制在100~110m之间可以取得较好的油井产量和经济效益。以上成果认识,对提高寨子河油区长6油层水驱动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分布 水驱效果 压裂半缝长 寨子河油区
下载PDF
用广义存水率和广义水驱指数评价油田的水驱效果 被引量:13
13
作者 袁东 葛丽珍 +2 位作者 兰利川 杨庆红 秦薇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8年第3期178-180,共3页
对于边底水能量较为充足的油田,用传统的存水率和水驱指数评价水驱效果其结果不准确。提出了利用物质平衡方法求取各个时期的水侵量,用广义存水率和广义水驱指数评价边底水较为充足油田水驱效果的新方法。应用实例说明,利用该方法可以... 对于边底水能量较为充足的油田,用传统的存水率和水驱指数评价水驱效果其结果不准确。提出了利用物质平衡方法求取各个时期的水侵量,用广义存水率和广义水驱指数评价边底水较为充足油田水驱效果的新方法。应用实例说明,利用该方法可以取得比较客观的评价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存水率 广义水驱指数 水侵量 物质平衡方法 水驱效果评价
下载PDF
动静态测井测试资料在井组水驱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宁 吴迪 +3 位作者 陈彦竹 郑小敏 邹品国 臧明明 《测井技术》 CAS 2021年第2期207-212,共6页
姬塬油田Q011-35井组为长庆低渗透油藏的典型井组,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层间、层内、平面矛盾突出,水驱效果评价难度大,传统评价方法效果差。按照动态监测资料与静态资料结合的模式,从平面、纵向、单砂体3个角度论证和分析,综合评价井组水... 姬塬油田Q011-35井组为长庆低渗透油藏的典型井组,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层间、层内、平面矛盾突出,水驱效果评价难度大,传统评价方法效果差。按照动态监测资料与静态资料结合的模式,从平面、纵向、单砂体3个角度论证和分析,综合评价井组水驱效果,其评价结果较传统评价方法更加准确、合理。新的评价方法结果可信度更高,措施建议更具针对性,为今后评价低渗透油藏的水驱效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评价 低渗透油藏 水驱效果评价 动静结合 剩余油饱和度测井 井间示踪剂 姬塬油田
下载PDF
渤海BZ河流相油田水平井开发模式总结与水驱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广义 常会江 +2 位作者 翟上奇 张言辉 雷源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9年第2期68-71,74,共5页
BZ油田是渤海中型常规油河流相油田,具有单砂体形态不规则、储量规模差异较大、储层横向变化快、纵向上多期河道砂体相互交错叠置的特征,针对此特点,探索出一种适合该油田的高效开发模式和策略:即早期单砂体水平井分层系布井,开发中期... BZ油田是渤海中型常规油河流相油田,具有单砂体形态不规则、储量规模差异较大、储层横向变化快、纵向上多期河道砂体相互交错叠置的特征,针对此特点,探索出一种适合该油田的高效开发模式和策略:即早期单砂体水平井分层系布井,开发中期通过水平井对未动用储量进行挖潜,高含水期基于储层构型认识对井网内部剩余油进行挖潜。BZ油田水平井开发模式实现了多年稳产,水驱开发指标整体保持较好。根据渤海油田水驱指标评价标准,对含水上升率和递减率两类关键水驱指标评价过程进行了优化,并将得到的结果应用于BZ油田,其评价标准均为一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BZ油田 河流相油田 水平井 开发模式 水驱效果评价
下载PDF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花土沟油田Ⅱ上、Ⅱ下水驱效果
16
作者 崔荣龙 谭振波 谢岩 《石化技术》 CAS 2015年第2期198-199,共2页
针对筛选出的评价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权重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得到最终评价结果。
关键词 花土沟 模糊综合评价 水驱效果
下载PDF
注水开发油藏水驱效果评价体系研究:以南堡油田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伟 徐波 +3 位作者 聂领 张旭光 常娜 黄鹏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416-420,424,共6页
正确认识注水开发油藏开发状况,系统评价水驱效果是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的前提。目前评价体系评价目标为油藏,无法有效指导井组、单井级别的综合治理。针对这种现状,在层次分析思想指导下,建立油藏-井组-单井三级注水开发油藏水驱效果... 正确认识注水开发油藏开发状况,系统评价水驱效果是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的前提。目前评价体系评价目标为油藏,无法有效指导井组、单井级别的综合治理。针对这种现状,在层次分析思想指导下,建立油藏-井组-单井三级注水开发油藏水驱效果评价体系;完成不同层次目标的评价参数优选;建立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对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动用程度等指标的算法进行改进,完成典型区块油藏-井组-单井注水效果评价,为综合治理提供认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体系 层次分析法 水驱效果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
下载PDF
锦16块水驱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18
作者 刘广友 《内江科技》 2017年第6期76-76,90,共2页
油藏注水开发的水驱油效果主要取决于流体的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储层的孔隙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流体在油藏中的流动状况。储层孔隙结构是影响驱油效果的重要因素。岩石表面的润湿性和油水粘度比对驱油效率也有重要影响。储层渗透率对... 油藏注水开发的水驱油效果主要取决于流体的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储层的孔隙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流体在油藏中的流动状况。储层孔隙结构是影响驱油效果的重要因素。岩石表面的润湿性和油水粘度比对驱油效率也有重要影响。储层渗透率对驱油效率有较大的影响,渗透率较低的油层驱油效率较低,开发后期其剩余油饱和度必然高于高渗透油层,是剩余油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效果 影响因素 油藏注水开发 储层渗透率 物理化学性质 剩余油饱和度 驱油效率 驱油效果
下载PDF
坪北采油三区提高水驱效果研究
19
作者 王惠兰 《石化技术》 CAS 2019年第1期129-129,127,共2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影响坪北三区水驱效果的3个因素:井网过大、注水沿裂缝突进、天然能量开采产量递减幅度大及针对这三个因素如何优化开发井网、封堵水窜裂缝、优化注水时机、提高水驱效果等。
关键词 坪北采油三区 水驱效果
下载PDF
非均质油藏井间连通性对水驱效果影响分析
20
作者 王杜鹃 《市场调查信息(综合版)》 2020年第2期0223-0223,共1页
面对日益复杂开发对象,地质、物探、测井、油藏、采油工程等多学科结合才能做好油气田开发工作,才能更合理利用 有限的储量资源,储层细分对比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储层细分对比的结果往往是岩性单元,多不具等时性;二... 面对日益复杂开发对象,地质、物探、测井、油藏、采油工程等多学科结合才能做好油气田开发工作,才能更合理利用 有限的储量资源,储层细分对比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储层细分对比的结果往往是岩性单元,多不具等时性;二是 储层细分对比的结果仍不够精细,不能满足高含水阶段剩余油挖潜的需要。本文探讨在精细地层对比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认识油水 井间连通性及油砂体分布规律,通过了解井间的连通性可以研究储集体的空间分布,准确求得油气藏的储量,编制出合理的开发方 案,使油藏采油率得到提高。对连通性的研究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场的实用性。文章提出的一系列判断井间连通性的方法,并对 影响井间连通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指导科学挖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油藏 成因层序 精细对比 水驱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