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8篇文章
< 1 2 1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暖背景下汉江流域降水和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1
作者 安彬 肖薇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2,共9页
为探究气候变暖背景下汉江流域降水和气温的时空发展规律,基于汉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29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P_(re))、最高气温(T_(max))、最低气温(T_(min))和平均气温(T_(ave))的观测资料,利用线性拟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空间插... 为探究气候变暖背景下汉江流域降水和气温的时空发展规律,基于汉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29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P_(re))、最高气温(T_(max))、最低气温(T_(min))和平均气温(T_(ave))的观测资料,利用线性拟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1960~2019年汉江流域降水和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对变暖停滞现象(Hiatus)的响应。结果表明:①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汉江流域气候表现出降水不显著减少(p>0.05)、气温显著上升(p<0.05)的暖干化趋势。1960~2019年汉江流域P_(re)变化幅度夏季(0.582 mm/a)>秋季(-0.477 mm/a)>春季(-0.403 mm/a)>全年(-0.184 mm/a)>冬季(0.125 mm/a);全年升温幅度呈T_(min)(0.028℃/a)>T_(max)(0.025℃/a)>T_(ave)(0.022℃/a),四季T_(max)、T_(min)和T_(ave)一致呈上升趋势,多数升温趋势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5),但升温幅度存在明显差异。②汉江流域全年和夏季P_(re)均未发生突变,春、秋季P_(re)在1970年代中后期发生突变下降,冬季P_(re)在1984年突变增加;除夏季T_(max)和T_(ave)外,其余时序气温集中在1990年代中后期至2000年代前期发生了突变上升。③汉江流域全年P_(re)自东南向北递减,四季P_(re)空间分布规律各异,全年和四季T_(max)、T_(min)和T_(ave)皆自南向北递减;全年及四季P_(re)、T_(max)、T_(min)和T_(ave)变化趋势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④1998~2012年汉江流域出现Hiatus现象,尤其以冬季最为明显;停滞后春夏季快速增温,秋冬季依旧呈降温趋势。研究成果对于制定汉江流域防灾减灾、供水保障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气温 气候变暖 Hiatus现象 突变分析 汉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的汉江上游黄金峡段鱼类多样性研究
2
作者 丁洋 李艳艳 +3 位作者 赵进勇 彭文启 张晶 任锦豪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4,共8页
2020年,采用环境DNA宏条形码对汉江上游黄金峡鱼类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对比历史调查数据,构建汉江上游黄金峡段鱼类名录。从9个采样点中共检测出20种鱼类,占名录的45.45%;鲤鱼(Cyprinus_car-pio)、鲫鱼(Carassius_auratus)、圆吻鲴(Distoe... 2020年,采用环境DNA宏条形码对汉江上游黄金峡鱼类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对比历史调查数据,构建汉江上游黄金峡段鱼类名录。从9个采样点中共检测出20种鱼类,占名录的45.45%;鲤鱼(Cyprinus_car-pio)、鲫鱼(Carassius_auratus)、圆吻鲴(Distoechodon_tumirostris)和银鮈(Squalidus_argentatus)为优势种;黄金峡上、下游Shannon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n=9),上游鱼类Shannon指数明显大于下游,黄金峡水利枢纽是造成鱼类多样性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环境DNA检测出的鱼类组成与过去传统方法监测的结果相近。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生物监测手段,可以辅助传统鱼类监测方法,快速检测汉江上游鱼类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宏条形码 鱼类多样性 汉江上游黄金峡段
下载PDF
汉江中下游藻华暴发特征及生态流量阈值
3
作者 何术锋 胡威 +4 位作者 杨早立 冯韬 严晗璐 林育青 陈求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3-370,共8页
基于2015~2019年汉江中下游水文,水环境和水生态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冗余分析识别了河流藻华暴发防控的关键因子,拟合得到其调控阈值,然后,使用断面通量法和流速抑制法推求了抑制河流藻类水华暴发的生态流量.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藻类... 基于2015~2019年汉江中下游水文,水环境和水生态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冗余分析识别了河流藻华暴发防控的关键因子,拟合得到其调控阈值,然后,使用断面通量法和流速抑制法推求了抑制河流藻类水华暴发的生态流量.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藻类水华主要发生在枯水期,枯水期藻类优势种群为硅藻,小环藻为优势种,丰水期绿藻门和硅藻门是优势种群,小球藻为优势种.流速是影响汉江藻类生长的主控因子,当流速超过0.462m/s时,流速继续增大将抑制藻类生长.汉江中下游枯水期控制藻类水华的生态流量:沙洋断面流量为890m^(3)/s,潜江断面流量为918m^(3)/s,仙桃断面流量为953m^(3)/s,汉川断面流量为1075m^(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 藻类水华 流速 生态流量
下载PDF
2022年夏季汉江中下游水华生消驱动因子及其贡献率量化研究
4
作者 查悉妮 辛小康 +4 位作者 付婷 李建 白凤朋 林枭 舒鹏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1,共9页
为探究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汛期反枯”极端水文条件下汉江中下游首次出现的蓝藻水华成因,选取叶绿素浓度为水华表征指标,考虑各环境因子间的多重共线性关系,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量化了不同环境因子对汉江中下游仙桃、宗关断面蓝... 为探究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汛期反枯”极端水文条件下汉江中下游首次出现的蓝藻水华成因,选取叶绿素浓度为水华表征指标,考虑各环境因子间的多重共线性关系,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量化了不同环境因子对汉江中下游仙桃、宗关断面蓝藻水华生消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仙桃断面叶绿素a浓度与水温、pH、溶解氧和总磷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氮磷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宗关断面叶绿素a浓度与水温、pH、溶解氧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日均水位、水位日变幅、流量、总磷和氨氮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2)溶解氧、pH和水温对水华生消的贡献程度较高,对仙桃断面的贡献率分别为15.18%、13.68%和14.50%,对宗关断面的贡献率分别为18.06%、15.93%和15.65%;(3)基于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的环境因子解析显示,气象因子是2022年夏季汉江中下游蓝藻水华暴发的诱导因子,水华“萌发”时段可能与汉江中下游涝旱急转时段重叠。建议后续研究结合准确的中长期气象预报信息,在涝旱急转时段优化汉江中下游水华防控调度的下泄流量与下泄时机,提高水华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水华 环境因子 量化归因 贡献率 汉江中下游
下载PDF
基于气候变化情景的汉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变化模拟
5
作者 吴启亮 郑航 +1 位作者 刘悦忆 陈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88,共11页
景观生态风险评估是识别生态系统脆弱地区并进行重点治理的必要手段。现有方法多采用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进行生态风险分析,在多因素综合评估方面尚有欠缺,尤其是难以将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预测气候变化情景下景观生态风险演变。... 景观生态风险评估是识别生态系统脆弱地区并进行重点治理的必要手段。现有方法多采用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进行生态风险分析,在多因素综合评估方面尚有欠缺,尤其是难以将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预测气候变化情景下景观生态风险演变。针对此问题,耦合传统景观生态风险评估模型与深度学习模型,构建多因素影响下生态景观风险的预测模型,并模拟汉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变化。结果表明:(1)起点期(2000—2015年)情景下,汉江流域较高生态风险等级主要连片集中在丹江口下游地区;(2)SSP370和SSP585情景下均主要以较高生态风险等级为主,比较连片集中分布在丹江口以下区域;(3)SSP370和SSP585情景下汉江流域内高生态风险等级面积在2042年显著增加,其中SSP370情景下的高生态风险等级的面积平均每10 a增加14.58%。研究提出的多因素景观生态风险预测方法可为气候变化条件下流域的生态风险评估和相关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景观生态风险 深度学习 SSP-RCP 汉江流域
下载PDF
汉江下游流域生态流量区域特征指标的优选
6
作者 李芊芊 张翔 +3 位作者 吴可怡 陶士勇 闫少锋 邓梁堃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2-290,共9页
在评价河流水文情势变化特征时,传统水文改变指标法(indicators of hydrologic alteration,IHA)存在的指标间相关性高和数据冗余问题会造成整体评价偏差。对汉江下游流域的河流水文情势评价时,考虑到汉江流域干支流日均流量及取水调水... 在评价河流水文情势变化特征时,传统水文改变指标法(indicators of hydrologic alteration,IHA)存在的指标间相关性高和数据冗余问题会造成整体评价偏差。对汉江下游流域的河流水文情势评价时,考虑到汉江流域干支流日均流量及取水调水工程等的影响,分别选择汉江干流上的3个水文站及支流流域的3个水文站点,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6个水文站IHA指标进行优选,再利用相关性分析结果进一步筛选,优选出适用于评价汉江下游流域水文情势的13个代表性指标,分别为2月流量、4月流量、7月流量、10月流量、12月流量、基流指数、最低流量出现日期、最高流量出现日期、低流量脉冲次数、高流量持续时间、日均流量增加率、日平均流量减少率和日均流量反转数。结果表明:6个水文站的代表性指标间相关性均大幅降低,13个代表性指标间的相关系数不超过0.3的占比约70%;经变化范围评价法(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RVA)验证,IHA指标与优选出的代表性指标对汉江下游流域整体水文改变度评价结果的差值均小于7.5个百分点,表明其能够对汉江下游流域提供较为全面合理的水文情势变化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下游流域 区域特征 生态流量 指标优选 水文改变度
下载PDF
汉江中下游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7
作者 苗滕 周驰 +3 位作者 张航 胡艳欣 高健 王铭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4,共10页
在汉江中下游江段干流丹江口等7个点位开展了4次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特征调查,使用主成分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干流江段共检出后生浮... 在汉江中下游江段干流丹江口等7个点位开展了4次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特征调查,使用主成分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干流江段共检出后生浮游动物51种,包括枝角类16种,桡足类16种,轮虫19种。其中汉江干流汉川段丰度最高为1500.1 ind.·L^(-1),丹江口丰度最低为31.3 ind.·L^(-1);汉江干流生物量汉川段最高为1.80 mg·L^(-1)(2018年7月),丹江口的生物量最低为0.05 mg·L^(-1)(2017年11月)。汉江中下游后生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总的趋势是沿水流方向均呈升高趋势。与过去监测资料相比后生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呈急剧增加和种类下降趋势。PCA分析结果显示,氮、磷等环境因子对2018年1月站点的影响明显,而温度与7月份站位成正相关关系;通过冗余分析显示环境因子对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规律性不明显,考虑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变化不仅仅受沿江水质污染影响,还可能受其他未调查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 后生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受梯级枢纽开发影响的汉江中游流量变化研究
8
作者 王盈心 徐鑫 +3 位作者 王楠 高清军 朱宇新 姬洪亮 《水道港口》 2024年第1期65-74,共10页
为评估汉江中游流量变化情况,选用皇庄水文站1965—2022年共58 a逐日流量数据,按丹江口水库、王甫洲水利枢纽、崔家营航电枢纽、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的开发时序,将研究时段划分为未受人类活动干扰的基准期和4个典型影响... 为评估汉江中游流量变化情况,选用皇庄水文站1965—2022年共58 a逐日流量数据,按丹江口水库、王甫洲水利枢纽、崔家营航电枢纽、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的开发时序,将研究时段划分为未受人类活动干扰的基准期和4个典型影响时期,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开展多年流量变化特征分析,采用变化范围法(IHA-RVA)对不同影响时期的流量指标进行分析,并根据各指标的水文改变度及偏移度综合评估汉江中游流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受丹江口、王甫洲、崔家营、雅口和兴隆等水利工程影响,汉江中游流量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32个IHA指标整体水文改变度达47.46%~63.74%,判断为中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 MANN-KENDALL检验 变化范围法 水文改变度
下载PDF
汉江流域植被生长与水热的时滞累积效应
9
作者 张婕 张翀 杨雅青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49-56,共8页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研究汉江流域植被生长与气温和降水的时滞累积效应,对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2001-2020年MODIS NDVI月数据和月均温、月降水数据,通过相关和时滞累积效应分析不同生态分区及植被的生长季N...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研究汉江流域植被生长与气温和降水的时滞累积效应,对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2001-2020年MODIS NDVI月数据和月均温、月降水数据,通过相关和时滞累积效应分析不同生态分区及植被的生长季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差异及其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结果与结论(1)汉江流域生长季NDVI呈波动上升趋势,均值为0.7,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系数均值分别为0.263和0.223,正相关区域多分布于生态功能保护区和山地丘陵的植被茂密地带,负相关区域多分布于平原和盆地的栽培植被种植地带及各市人类生产生活区。(2)汉江流域生长季NDVI与气温和降水存在明显的时滞累积效应,受累积1个月滞后0个月-累积3个月滞后3个月影响的植被面积均超过了50%,气温的时滞累积效应由中间向东西两侧递减,降水则自西向东明显增加,气温的时滞累积效应对植被覆盖的促进效果大于抑制效果,降水则相反。(3)6类植被对气温和降水时滞累积的负相关性均减弱。除针叶林和阔叶林外,气温在累积6个月滞后3个月的情况下对其他类型植被覆盖的影响最大,响应程度最高的是低覆盖植被;降水在累积3个月滞后2个月的情况下对6类植被覆盖的影响最大,降水对6类植被的平均最值相关系数大小为草丛>草甸>灌丛>栽培植被>针叶林>阔叶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流域 NDVI 植被类型 生态分区 时滞累积效应
下载PDF
汉江流域粮食生产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研究
10
作者 陈佳 张玲玲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67-72,共6页
汉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研究汉江流域粮食生产碳排放对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排放系数法测算汉江流域2008—2021年时空尺度下的粮食生产碳排放总量和结构,并通过Tapio脱钩模型分析其与经... 汉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研究汉江流域粮食生产碳排放对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排放系数法测算汉江流域2008—2021年时空尺度下的粮食生产碳排放总量和结构,并通过Tapio脱钩模型分析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研究发现,2008—2021年碳排放总量年际间虽存在一定波动,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农业生产要素中土地翻耕和化肥使用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比重较大;汉江流域整体呈现弱脱钩状态,上游以强脱钩状态为主,下游为弱脱钩状态;汉江流域各县区的经济发展与粮食生产碳排放脱钩状态存在时空差异,2014—2017年多地呈负脱钩状态。汉江流域粮食生产碳减排效果显著,粮食生产能力有效提升,农业经济发展也取得一定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碳排放 Tapio脱钩模型 汉江流域 经济发展
下载PDF
汉江流域三生空间转型格局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11
作者 安彬 王澜凯 +2 位作者 肖薇薇 崔晓明 朱妮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汉江流域在我国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开展三生空间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能为该区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基于1990—2020年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视角... 汉江流域在我国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开展三生空间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能为该区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基于1990—2020年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视角,运用转移矩阵、生态贡献率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汉江流域三生空间用地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汉江流域以生态空间为主,生态空间面积先减后增且集中分布在丹江口以上流域,生产空间由增转减,生活空间始终处于增加态势;1990—2020年汉江流域三生空间类型转移关系保持稳定,以生态空间和生产空间的互转为主,转移规模呈先减后增趋势;汉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呈西高东低空间格局,高质量区面积持续增加,其他质量区不同程度下降;影响汉江流域生态环境改善、恶化的主导用地类型分别为生产空间转化为林地绿色和蓝色生态空间,草地及林地绿色、蓝色生态空间转化为生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生态环境质量 转型格局 生态贡献率 汉江流域
下载PDF
汉江襄阳城区段水质变化规律及特征分析
12
作者 罗德伟 胡芹芹 +1 位作者 徐雯 杨瑛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4年第2期87-93,共7页
为全面掌握汉江襄阳城区段沿程水质变化情况,合理制定相应保护措施,基于2018—2022年汉江襄阳城区段出入境断面及支流水质监测数据,对汉江襄阳城区段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和相关特征开展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18—2022年汉江襄阳城... 为全面掌握汉江襄阳城区段沿程水质变化情况,合理制定相应保护措施,基于2018—2022年汉江襄阳城区段出入境断面及支流水质监测数据,对汉江襄阳城区段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和相关特征开展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18—2022年汉江襄阳城区段入境与出境断面水质状况总体为优,但出境断面氨氮、总磷、总氮的质量浓度较入境断面均有明显增高,主要支流唐白河、清河及南渠的汇入对出境断面水质影响较大。2018—2021年汉江襄阳城区段出入境断面主要监测指标质量浓度分布表现为丰水期>枯水期,2022年表现为枯水期>丰水期。汉江襄阳城区段水质氮污染贡献明显高于磷污染,仍以氮污染为主,水质中氮主要以游离氨和铵盐以外的形式存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入境断面与出境断面中氨氮、总氮与各指标相关性差别较大,总磷、溶解氧与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为制定汉江水环境改善及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襄阳段 水质 变化规律 氮磷 相关性
下载PDF
促进汉江湖北段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
13
作者 全姝 陈博仡 《交通企业管理》 2024年第2期7-9,共3页
汉江是长江水系高等级航道网的主要支流,是湖北省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湖北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2018年汉江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汉江流域经济发展迎来重大机遇。总体来看,汉江湖北段经济基础良好、工业基础雄... 汉江是长江水系高等级航道网的主要支流,是湖北省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湖北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2018年汉江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汉江流域经济发展迎来重大机遇。总体来看,汉江湖北段经济基础良好、工业基础雄厚,流域经济发展整体向好,但也存在产业链上下游分工协作不足、港产融合发展有待提高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生态经济带 流域经济 港产融合 产业链 分工协作
下载PDF
襄阳市汉江流域总磷浓度与降雨量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谷金普 《低碳世界》 2024年第4期33-35,共3页
通过使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了2019—2021年汉江流域襄阳段7条主要河流水体中的总磷浓度与各自河流汇水范围内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唐白河、蛮河、汉江、北河、清河、滚河、南河水体中的总磷月均浓度与各自河流汇水范... 通过使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了2019—2021年汉江流域襄阳段7条主要河流水体中的总磷浓度与各自河流汇水范围内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唐白河、蛮河、汉江、北河、清河、滚河、南河水体中的总磷月均浓度与各自河流汇水范围内的月降雨量呈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南河水体中的总磷月均浓度与汇水范围内月降雨量的关系不大,最可能的原因是南河流域流经的大部分区域为山林,农业面源污染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阳市 汉江流域 总磷浓度 降雨量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2016-2020年陕西省汉江流域绿色农业竞争力时空变化分析
15
作者 梁祎颖 李宗杰 粘舒玮 《乡村科技》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从农业资源水平、农业生产水平、生态环境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等4个维度出发,采用熵值法对2016—2020年陕西省汉江流域15个县(市、区)的绿色农... 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从农业资源水平、农业生产水平、生态环境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等4个维度出发,采用熵值法对2016—2020年陕西省汉江流域15个县(市、区)的绿色农业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以来,陕西省汉江流域15个县(市、区)的绿色农业竞争力发展水平整体提高,其社会经济水平、农业资源水平、农业生产水平和生态环境水平均处于上升趋势,发展成效日益明显;研究区域整体发展差异呈下降趋势,发展水平差异缩小;绿色农业高竞争力区域主要聚集在研究区的西部,并逐渐向东部扩展,整体呈现出由单极点到区域式分布、西强东弱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区域绿色农业竞争力 汉江流域 熵值法
下载PDF
明清汉江流域书院建筑规制及文化意象研究
16
作者 贾勇 杜艳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3-88,共6页
明清时期,书院在汉江流域教育事业和学术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书院建筑作为书院的外在表现形式,尤值研究。从书院选址来看,其注重名山大川、历史名人遗迹、寺观旧址、城郊结合处等地。就空间布局而言,其整体“居中对称”,次序井然。庭... 明清时期,书院在汉江流域教育事业和学术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书院建筑作为书院的外在表现形式,尤值研究。从书院选址来看,其注重名山大川、历史名人遗迹、寺观旧址、城郊结合处等地。就空间布局而言,其整体“居中对称”,次序井然。庭院营造在上游与下游地区出现分别以四合院、天井院落为主的区域差异性。此外,汉江流域书院建筑规制及空间布局反映了“天人合一”“礼乐相成”等文化内涵,也表达了“寓教于景”的教育理念和“德行兼修”的精神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汉江流域 书院建筑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守望汉江——李念作品欣赏
17
作者 刘东北 李念(图) 《湖北画报(湖北旅游)》 2024年第1期62-65,共4页
李念与汉江有着不解之缘。这不仅仅因为他出生于汉江中游西南岸的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并在汉江边生活了62个春秋,而且,他的艺术创作之旅也是缘起于汉江之滨。2000年5月,在全国赏石界暂露头角的李念,创办当时全国第3家公开展示的个人收... 李念与汉江有着不解之缘。这不仅仅因为他出生于汉江中游西南岸的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并在汉江边生活了62个春秋,而且,他的艺术创作之旅也是缘起于汉江之滨。2000年5月,在全国赏石界暂露头角的李念,创办当时全国第3家公开展示的个人收藏馆——汉水奇石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中游 五山镇 作品欣赏 艺术创作 谷城县
下载PDF
汉江流域降水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18
作者 潘鑫 秦创创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3期12-15,22,共5页
为研究汉江流域降水时空演变规律,基于汉江流域内23个气象站点1959~2019年的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小波分析法、滑动平均差法和反距离权重法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该流域的降水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959~2019年,汉江流域降水量呈... 为研究汉江流域降水时空演变规律,基于汉江流域内23个气象站点1959~2019年的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小波分析法、滑动平均差法和反距离权重法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该流域的降水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959~2019年,汉江流域降水量呈现出不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978年、1989年和2001年检测出突变点,降水变化的主周期为26 a;汉江流域的多年平均降水量整体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不同年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流域 降水量 时空演变 突变检测 周期分析
下载PDF
用好“三板斧” 打造汉江检察诉源治理新模式
19
作者 肖元红 张言波 《湖北画报》 2024年第2期68-69,共2页
2023年以来,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汉江分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打造“积案化解+检察听证+司法救助”等矛盾化解新模式,深化诉源治理,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司法救助 矛盾化解 检察听证 三板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汉江 积案 打造
下载PDF
湖北省汉江局全面完成2024年度“两林”任务
20
作者 李广彦 《国土绿化》 2024年第4期28-28,共1页
湖北省汉江河道管理局抢抓春季植树造林黄金季节,全面完成2024年度春季植树造林工作。截至3月20日,共完成“两林”长度71公里,面积3412亩,新植幼树11万株。“两林”是指种植于临水面堤脚的防浪林、内坡堤脚的防护林,特别是迎水面的防浪林。
关键词 防浪林 植树造林 防护林 堤脚 迎水面 汉江 湖北省 新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