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5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记忆之场的汉画像石:一种媒介学视角
1
作者 李芊 《东南传播》 2024年第5期91-96,共6页
汉画像石作为一种“时间偏向”的石刻媒介,激活了汉代社会中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及文化流动,具有明显的“纪念碑性”和复合域性。从传播过程看,汉画像石的传者在控制信息传播中构成了一个由最高统治者到艺术赞助人继而到工匠群体的三级圈... 汉画像石作为一种“时间偏向”的石刻媒介,激活了汉代社会中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及文化流动,具有明显的“纪念碑性”和复合域性。从传播过程看,汉画像石的传者在控制信息传播中构成了一个由最高统治者到艺术赞助人继而到工匠群体的三级圈层结构。而受传者则表现出“被动地接收,主动地创造”的主体性特征,并伴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从传播效果看,汉画像石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记录赞助人情思、凝结儒文化精神的独特作用。此外,在中国古代传播史中,它承载了汉代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文化记忆乃至社会记忆,为我们考证这一时期民众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提供了重要的第四重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纪念碑性 媒介域 精神交往
下载PDF
汉画像石中虎造型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李梦琦 董海斌 赵新平 《设计》 2024年第1期68-72,共5页
基于汉画像石虎造型的文创产品的设计研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对汉画像石中虎造型形态特征、线条特征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归纳梳理,综合运用元素提取法、风格沿用法、元素转译等设计方法。设计出了《瑞兽福虎》系列纹样及文创产品。在设计... 基于汉画像石虎造型的文创产品的设计研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对汉画像石中虎造型形态特征、线条特征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归纳梳理,综合运用元素提取法、风格沿用法、元素转译等设计方法。设计出了《瑞兽福虎》系列纹样及文创产品。在设计案例中验证了研究思路的可行性,实现了汉画像石虎造型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提出设计者在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时,不仅要了解产品的功能,同时也要兼顾产品与文化内涵间桥梁的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虎造型 造型提取 文化创意产品 创新设计
下载PDF
汉画像石中羽人舞重建的叙事性探究
3
作者 谭宇宏 刘建 曹海滨 《当代音乐》 2024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羽人”是汉画像石中的神话性形象之一,羽人舞的重建以羽人在汉画像石上的形象为舞蹈材料,嫁接到舞蹈身体语言。舞蹈叙事将每一动作都与人物及其行动契合,实现身体叙事。本文主要探讨羽人的手舞足蹈如何去表现不同的身体行为,用立体的... “羽人”是汉画像石中的神话性形象之一,羽人舞的重建以羽人在汉画像石上的形象为舞蹈材料,嫁接到舞蹈身体语言。舞蹈叙事将每一动作都与人物及其行动契合,实现身体叙事。本文主要探讨羽人的手舞足蹈如何去表现不同的身体行为,用立体的故事跳出汉代人的思想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羽人舞 重建 叙事性
下载PDF
废弃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应用于徐州市汉画像石馆文物保护
4
作者 徐豪 罗跃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34-36,40,共4页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是一座集合了陈列、收藏、研究汉画像石的专题性博物馆,东侧边坡为2020年新增崩塌隐患点。通过采用清坡、锚固等施工措施,加强边坡自身稳定性,消除边坡存在的崩塌隐患点;设置截水沟,防止水土流失导致的滑坡、崩塌;设...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是一座集合了陈列、收藏、研究汉画像石的专题性博物馆,东侧边坡为2020年新增崩塌隐患点。通过采用清坡、锚固等施工措施,加强边坡自身稳定性,消除边坡存在的崩塌隐患点;设置截水沟,防止水土流失导致的滑坡、崩塌;设置警示牌,防止人员靠近,保障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坚持安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及立足长远、综合治理的原则,以达到消除治理区内地质灾害隐患,保障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废弃矿山 汉画像石 文物 治理
下载PDF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汉画像石呈现与交互方式研究
5
作者 刘丹 张引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97-99,共3页
增强现实作为创建共享交流的媒介,通过将虚拟物体与现实世界结合,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感知方式。当前在淮河流域汉画像石的传承保护中,虽然已经利用了数字技术,但主要形式仍然是数字照片和网页浏览,增强现实技术并未被广泛重视和应用。... 增强现实作为创建共享交流的媒介,通过将虚拟物体与现实世界结合,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感知方式。当前在淮河流域汉画像石的传承保护中,虽然已经利用了数字技术,但主要形式仍然是数字照片和网页浏览,增强现实技术并未被广泛重视和应用。文章以人机交互理论为基础,结合增强现实技术自身的特性,探讨了汉画像石在增强现实环境中的呈现方式,寻找淮河流域汉画像石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的新路径。增强现实技术可以丰富汉画像石在参观过程中的叙述和解释方式,为参观者提供更为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交互界面 增强现实 数字化
下载PDF
传统文化视角下徐州汉画像石传承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6
作者 杨莎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7期150-153,共4页
汉画像石是汉代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的社会背景下,开展汉画像石的传承创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徐州是汉画像石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文章旨在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徐州地区汉画像石的历... 汉画像石是汉代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的社会背景下,开展汉画像石的传承创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徐州是汉画像石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文章旨在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徐州地区汉画像石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文化内涵以及传承发展现状的系统梳理,探讨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供一些建议,以期提高人们对画像石的认识和关注,促进徐州汉画像石的传承创新,从而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徐州画像石 传统文化 文化 中医药文化 传承创新
下载PDF
徐州汉画像石西王母形象研究
7
作者 杨莎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4期30-33,共4页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思想意识和文化信仰的反映。江苏徐州是汉画像石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徐州汉画像石中的西王母图像数量较多且较具特色。从内容上看,画面内容丰富,故事性强,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徐州画像石西王母形象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思想意识和文化信仰的反映。江苏徐州是汉画像石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徐州汉画像石中的西王母图像数量较多且较具特色。从内容上看,画面内容丰富,故事性强,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徐州画像石西王母形象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汉代神仙学说、阴阳学说和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情况。文章对西王母形象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汉代的物质文化和思想文化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西王母 代文化 中医文化
下载PDF
以汉画唤醒文化记忆——以自编课“石上百科:汉画像石”的教学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郑涵 《江苏教育》 2024年第9期82-84,86,共4页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化。拓印,是中国传统工艺。对于此工艺,知者叹其能,观者叹其技,赏者叹其神,学者叹...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化。拓印,是中国传统工艺。对于此工艺,知者叹其能,观者叹其技,赏者叹其神,学者叹其妙。笔者根据苏少版六年级美术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形成自编课“石上百科:汉画像石”。这节课重点介绍汉画像石的雕刻内容、造型特征、艺术风格,笔者通过读石、品石、仿石、创石、拓石,带领学生解读汉画像石的艺术密码,领略汉朝的勃勃雄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美术 汉画像石 拓片 传统艺术
下载PDF
汉画像石文化品牌开发SWOT分析和策略探究
9
作者 鲁永 《济宁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0-86,共7页
打造文化品牌,探索汉画像石文化资源开发的新思路,是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直接体现。汉画像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其品牌价值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SWOT分析表明,汉画像石的文化代表性、象征性和差异性... 打造文化品牌,探索汉画像石文化资源开发的新思路,是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直接体现。汉画像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其品牌价值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SWOT分析表明,汉画像石的文化代表性、象征性和差异性优势符合文化品牌开发的核心要求。在国家倡导和良好的社会、市场与科技环境机遇下,汉画像石文化品牌开发需要克服祭祀审美向大众审美、文化价值向市场价值转换的矛盾劣势,规避区域间品牌开发竞争与管理中的形式主义威胁等问题,实行以政府为主导的策划管理策略、多元化的品牌定位策略和多样化的品牌传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文化品牌 SWOT分析 开发策略
下载PDF
陕北晋西汉画像石主神图像研究
10
作者 原媛 杨丹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6,I0002,共9页
本文通过对陕北晋西汉代主神画像发展脉络的梳理,认为该区域汉代画像中最早出现的主神是伏羲、女娲,随后在西王母信仰传入且没有大范围流行之前,鸡首、牛首人身神人作为主要神仙端坐于玄圃之上,再后西王母成为该区域汉画像中最重要的主... 本文通过对陕北晋西汉代主神画像发展脉络的梳理,认为该区域汉代画像中最早出现的主神是伏羲、女娲,随后在西王母信仰传入且没有大范围流行之前,鸡首、牛首人身神人作为主要神仙端坐于玄圃之上,再后西王母成为该区域汉画像中最重要的主神形象。就西王母画像组合中的男性仙人身份进行解析,可见雨师、仙官、子路和东王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晋西 汉画像石 主神画像 发展
下载PDF
汉画像石的时空体现
11
作者 刘光继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7-74,共8页
汉代造型艺术中的汉画像石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礼制状况,另一方面,其对时空的处理方式折射出先秦时期以老庄为代表的时空观。汉画像石虚实相随、有无相生、动静相宜的画面呈现方式,体现出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中“天人... 汉代造型艺术中的汉画像石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礼制状况,另一方面,其对时空的处理方式折射出先秦时期以老庄为代表的时空观。汉画像石虚实相随、有无相生、动静相宜的画面呈现方式,体现出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造型艺术 汉画像石 中国传统文化 老庄 时空体现
下载PDF
临沂汉画像石的当代艺术价值研究
12
作者 潘广东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8期41-44,共4页
汉画像石艺术融合了绘画艺术和雕塑艺术的风格、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该文作者借助实地考证与文献研究、图像研究等方法,探索汉画像石的艺术审美特征与汉代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 临沂 汉画像石 艺术价值
下载PDF
浅析徐州狩猎图汉画像石
13
作者 臧静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6期20-23,共4页
徐州是两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近现代考古史上徐州出土了大量的汉画像石,记载了两汉时期建筑、出行、车马、瑞兽、乐舞、农耕纺织、狩猎的景象,生动地反映了两汉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艺术特征。文章阐述徐州汉画像石的历史及分类... 徐州是两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近现代考古史上徐州出土了大量的汉画像石,记载了两汉时期建筑、出行、车马、瑞兽、乐舞、农耕纺织、狩猎的景象,生动地反映了两汉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艺术特征。文章阐述徐州汉画像石的历史及分类,总结了当前出土的徐州汉画像石具体情况,从生存价值、生活价值、生产价值和艺术价值四个方面讨论徐州狩猎图汉画像石的价值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 汉画像石 狩猎图
下载PDF
徐州汉代三绝: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
14
作者 祝静 《江苏地方志》 2024年第2期54-57,共4页
徐州古称彭城,是汉高祖刘邦的故里和发迹之地。两汉时期,徐州地区被汉王朝高度重视,政治、经济、文化得到全面发展。迄今,西汉楚国和东汉彭城国的都城均已得到考古证实,发掘汉墓的数量约2000座,其中诸侯王和王后墓22座,画像石墓70余座,... 徐州古称彭城,是汉高祖刘邦的故里和发迹之地。两汉时期,徐州地区被汉王朝高度重视,政治、经济、文化得到全面发展。迄今,西汉楚国和东汉彭城国的都城均已得到考古证实,发掘汉墓的数量约2000座,其中诸侯王和王后墓22座,画像石墓70余座,出土的汉俑、汉印、汉玉、汉画像石等在全国极具影响,徐州已成为展示和研究两汉文化的重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高祖刘邦 画像石 王朝 兵马俑 诸侯王
下载PDF
安徽萧县新发现的汉画像石
15
作者 孙伟(文/图) 《大众考古》 2024年第4期73-76,共4页
2016-2019年期间,萧县文物部门通过抢救性保护、实物征集等措施,在萧县龙城镇陈沟村、古尚村,永镇郭庄村等地新发现一批汉画像石,共计10块。这批汉画像石均为汉代墓葬构件,题材主要有人物、神话传说、祥禽瑞兽、社会生活,反映了萧县汉... 2016-2019年期间,萧县文物部门通过抢救性保护、实物征集等措施,在萧县龙城镇陈沟村、古尚村,永镇郭庄村等地新发现一批汉画像石,共计10块。这批汉画像石均为汉代墓葬构件,题材主要有人物、神话传说、祥禽瑞兽、社会生活,反映了萧县汉代文化和地域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代墓葬 代文化 抢救性保护 神话传说 安徽萧县 祥禽瑞兽 地域特色
下载PDF
山东地区汉画像石的题材与艺术特点
16
作者 靳羽涵 王超 朱倩倩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4年第2期51-56,共6页
汉画像石本质是一种具有祭祀性质的丧葬艺术,它在图像、造型、题材等方面均具有突出的特点。山东地区汉画像石作为中国画像石艺术发展的重要区域,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属性。它的画面创意主要围绕生活情境、历史故事、战争及神仙祥... 汉画像石本质是一种具有祭祀性质的丧葬艺术,它在图像、造型、题材等方面均具有突出的特点。山东地区汉画像石作为中国画像石艺术发展的重要区域,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属性。它的画面创意主要围绕生活情境、历史故事、战争及神仙祥瑞等题材展开,在整体造型设计、构图、雕刻技法及画面上也呈现出显著的区域性特点。影响山东地区汉画像石图像及特点的主要因素为社会、交通、政治、军事及儒家文化背景、灵魂崇拜和宗教信仰几方面。探究山东地区汉画像石题材与艺术特点的内涵及相关因素,不仅可以让我们更为深刻地体会到中国画像石艺术的博大精深,还可以通过研究影响其图像创作的诸多因素,为后期的艺术创作提供更多的创意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地区 汉画像石 题材 因素 特点
下载PDF
商丘地区汉画像石艺术文化赏析与研究
17
作者 刘芳 《理财(经济)》 2024年第6期80-82,共3页
商丘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起源地之一,地处豫、鲁、苏、皖四省辐辏之地,北接山东菏泽,南襟河南周口、安徽亳州,西靠河南开封,东临安徽淮北、江苏徐州,享有“豫东门户”之称。全市共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文物保... 商丘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起源地之一,地处豫、鲁、苏、皖四省辐辏之地,北接山东菏泽,南襟河南周口、安徽亳州,西靠河南开封,东临安徽淮北、江苏徐州,享有“豫东门户”之称。全市共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0处。1986年,商丘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画像石最早出现在西汉早期或中期早段的墓葬中。商丘地区汉画像石墓主要集中在永城和夏邑两地,这里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水网交错,经济发达。商丘是两汉时梁国所在地,共有十八代诸侯王及其荫封的子孙,留下较多的汉画像石墓,画像石墓是厚葬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画像石 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周口 西早期 诸侯王 商丘地区 河南开封
下载PDF
浅论陕北汉画像石艺术表现形式在儿童画创作中的应用
18
作者 郭芮希 王立婷 《艺术家》 2024年第5期23-25,共3页
汉画像石作为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以丰富的图像、符号以及象征性、隐喻性内容,传达了汉族文化的本原性。将汉画像石艺术作为主题融入儿童画创作中,不仅对儿童画的创作有一定帮助,还能突出儿童画的地方特色和地域特色,提高儿童... 汉画像石作为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以丰富的图像、符号以及象征性、隐喻性内容,传达了汉族文化的本原性。将汉画像石艺术作为主题融入儿童画创作中,不仅对儿童画的创作有一定帮助,还能突出儿童画的地方特色和地域特色,提高儿童画的创作效果。一、陕北汉画像石艺术与儿童画创作的关联汉画像石是中国传统美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凭借丰富的想象力、浪漫的色彩、优美动人的乐舞形态以及千变万化的神话元素,成为构建汉文化艺术的核心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美术 汉画像石 神话元素 儿童画 本原性 创作效果 艺术表现形式 地域特色
下载PDF
从汉画像石图式语言分析到设计应用实践
19
作者 刘欣冉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8期86-88,共3页
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汉画像石代表了汉代美术的最高水平。从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两个方面对汉画像石图式语言进行剖析,分类描述与梳理其创作题材、造型特征、构图方式和雕刻技法等艺术表现形式,从汉画像石应用价值出发,介绍其图示语言在品... 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汉画像石代表了汉代美术的最高水平。从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两个方面对汉画像石图式语言进行剖析,分类描述与梳理其创作题材、造型特征、构图方式和雕刻技法等艺术表现形式,从汉画像石应用价值出发,介绍其图示语言在品牌包装设计和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产生出时代的进步和丰富的释读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图式语言 包装设计 文创设计
下载PDF
鼓声延续千年,鼓舞流芳百世——论汉画像石中盘鼓舞的审美特征及当代价值
20
作者 刘雅琼 《音乐世界》 2024年第3期26-29,共4页
盘鼓舞是汉代较为重要的舞蹈形式,带有汉代文化的独特风貌。画像中舞人表演时的击盘、踏鼓、舞袖等技术难度较高,情感表现丰富多彩。从遗存的汉画像石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盘鼓舞的动作形态,领略到盘鼓舞的神韵。本文以汉画像石中的盘鼓... 盘鼓舞是汉代较为重要的舞蹈形式,带有汉代文化的独特风貌。画像中舞人表演时的击盘、踏鼓、舞袖等技术难度较高,情感表现丰富多彩。从遗存的汉画像石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盘鼓舞的动作形态,领略到盘鼓舞的神韵。本文以汉画像石中的盘鼓舞为切入点,一方面探讨盘鼓舞的审美特征,另一方面挖掘盘鼓舞的当代价值,以此丰富盘鼓舞的理论研究内容,同时为推动舞蹈学科建设提供基础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盘鼓舞 审美特征 当代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