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7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汗腺囊瘤1例
1
作者 成娟 陈宏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3-35,共3页
报告大汗腺囊瘤1例。患者女,42岁,右颧皮下暗蓝色肿物2年。皮肤科检查:右颧可见一0.4 cm×0.3 cm球形肿物,呈暗蓝色,质软,基底可推动,边界清楚,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囊腔位于真皮网状层及脂肪层,可见两层囊壁细胞。内层细胞呈... 报告大汗腺囊瘤1例。患者女,42岁,右颧皮下暗蓝色肿物2年。皮肤科检查:右颧可见一0.4 cm×0.3 cm球形肿物,呈暗蓝色,质软,基底可推动,边界清楚,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囊腔位于真皮网状层及脂肪层,可见两层囊壁细胞。内层细胞呈高柱状,顶端有顶浆分泌,外层肌上皮细胞呈长梭形,局部囊壁可见乳头状突起,囊壁局部增厚。诊断为大汗腺囊瘤,予手术完整切除。目前随访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腺囊瘤 汗腺
下载PDF
小汗腺汗囊瘤4例及皮肤镜特征分析
2
作者 刘晓洁 张峻岭 +1 位作者 刘刚 邢卫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8-220,共3页
报告4例小汗腺汗囊瘤。例1.患者女,48岁。眼睑周围多发丘疹3年。例2.患者女,65岁。面部多发丘疹1年。例3.患者女,63岁。面部多发丘疹2年。例4.患者男,63岁。眼睑多发丘疹4年。皮肤科检查:4例患者均表现为面部多发肤色或淡蓝色的囊性透... 报告4例小汗腺汗囊瘤。例1.患者女,48岁。眼睑周围多发丘疹3年。例2.患者女,65岁。面部多发丘疹1年。例3.患者女,63岁。面部多发丘疹2年。例4.患者男,63岁。眼睑多发丘疹4年。皮肤科检查:4例患者均表现为面部多发肤色或淡蓝色的囊性透明丘疹。皮肤镜检查:4例均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椭圆形囊性结构,中心为均匀蓝紫色区域,周围包绕苍白色淡晕,其中例3患者可见囊性结构中心为均匀白色,例4患者可见少量分支血管。4例患者皮损组织病理表现相似,均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中部可见扩大的囊性导管和腔;囊壁由2层细胞构成,内层为立方形,外层为柱状,细胞核与囊壁平行,部分囊壁呈褶皱或乳头状增生,囊内有淡红色无定形物质,周围可见部分汗腺导管。4例患者均诊断为小汗腺汗囊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腺汗囊瘤 皮肤镜
原文传递
肛周乳头状汗腺腺瘤
3
作者 杨定彬 毛玉 +6 位作者 戚欣雨 郭梦露 朱仁衡 彭露 杨学军 任林 黄淑琼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194,共2页
患者女,38岁主诉:肛周左侧淡红色结节10年。现病史: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肛门左侧出现一绿豆大淡红色结节,无痛痒,未予诊治。皮损一直未消退,曾自行外用痔疮膏治疗后皮损未缓解,逐渐增大至花生米大结节。为明确诊断,遂于2022年9月13日... 患者女,38岁主诉:肛周左侧淡红色结节10年。现病史: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肛门左侧出现一绿豆大淡红色结节,无痛痒,未予诊治。皮损一直未消退,曾自行外用痔疮膏治疗后皮损未缓解,逐渐增大至花生米大结节。为明确诊断,遂于2022年9月13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腺腺瘤 乳头状 肛周
原文传递
小汗腺汗囊瘤的皮肤镜表现
4
作者 吴维维 高楠 +2 位作者 韩君雅 张艳 方险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共3页
患者女,73岁。主诉:面部丘疹反复发作11余年,加重1年。现病史:患者11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囊性透明丘疹,表面光滑,无破溃及流脓等,夏季或出汗后皮损加重,冬季减轻,反复发作。1年前患者面部丘疹较前明显增多,伴瘙痒不适,皮损破溃后有... 患者女,73岁。主诉:面部丘疹反复发作11余年,加重1年。现病史:患者11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囊性透明丘疹,表面光滑,无破溃及流脓等,夏季或出汗后皮损加重,冬季减轻,反复发作。1年前患者面部丘疹较前明显增多,伴瘙痒不适,皮损破溃后有透明液体流出。为明确诊断,于2022年6月28日来我院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史,否认乙型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皮肤科检查:面部多发米粒至绿豆大囊性透明丘疹,以双侧眶周及面颊部为著,部分皮损呈淡蓝色(图1A),刺破皮肤后有黏液样液体流出,触之较软,表面光滑,无明显压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腺汗囊瘤 皮肤镜 组织病理
原文传递
Mohs显微描记手术治疗小汗腺汗孔癌一例
5
作者 毕兆华 谢凯 +2 位作者 刘国艳 陈声利 郭璇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13-115,共3页
患者,男,56岁。左颞部肿物4年余,切除后复发半年。组织病理示:真皮内肿瘤团块,部分伴中央片状坏死。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K5/6阳性,瘤团坏死周边瘤细胞EMA阳性。诊断为小汗腺汗孔癌。Mohs显微手术切除及全厚皮片移植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 患者,男,56岁。左颞部肿物4年余,切除后复发半年。组织病理示:真皮内肿瘤团块,部分伴中央片状坏死。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K5/6阳性,瘤团坏死周边瘤细胞EMA阳性。诊断为小汗腺汗孔癌。Mohs显微手术切除及全厚皮片移植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8个月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属器肿瘤 汗腺汗孔癌 面部
下载PDF
小汗腺汗孔癌三例
6
作者 蒋佳红 高丽娜 +2 位作者 顾安康 张俊 郭海霞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小汗腺汗孔癌是一种起源于汗腺表皮内导管上皮的恶性皮肤附属器官肿瘤,临床罕见。本文报道3例小汗腺汗孔癌,结合临床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给予手术切除。
关键词 汗腺汗孔癌
下载PDF
骶尾部小汗腺螺旋腺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王伟东 付强 杜冬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小汗腺螺旋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骶尾部小汗腺螺旋腺瘤患者的临床病例、治疗方案和随访结果,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小汗腺螺旋腺瘤的发病和诊疗状况。结果小汗腺螺旋腺瘤误诊率极高,... 目的探讨小汗腺螺旋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骶尾部小汗腺螺旋腺瘤患者的临床病例、治疗方案和随访结果,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小汗腺螺旋腺瘤的发病和诊疗状况。结果小汗腺螺旋腺瘤误诊率极高,用手术或活检可以确定诊断。首选手术切除,预防复发。结论小汗腺螺旋腺瘤是发生于外分泌腺的一种良性肿瘤,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均不典型,手术前诊断较困难,确诊主要依靠术后的病理形态特征,目前治疗手段主要是根治性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腺螺旋腺瘤 超声检查 误诊
下载PDF
FOXC1人表皮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分化的影响
8
作者 赵亚平 刘坤坤 +2 位作者 高玮 高慧 谢淼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217-1220,共4页
目的探究叉头框C1(FOXC1)对人表皮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行包皮环切术7例的患者正常包皮组织,分离培养得到表皮干细胞,采用慢病毒介导FOXC1基因进行转染,并为过表达组、干扰组和对照组,RT... 目的探究叉头框C1(FOXC1)对人表皮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行包皮环切术7例的患者正常包皮组织,分离培养得到表皮干细胞,采用慢病毒介导FOXC1基因进行转染,并为过表达组、干扰组和对照组,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FOXC1 mRNA及蛋白表达,MTT实验及吉姆萨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水平、克隆形成率,ELISA检测培养基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Ca^(2+)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角蛋白(CK19)、CK18、癌胚抗原(CEA)、β1整合素(ITGB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过表达组细胞中FOXC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细胞增殖水平、细胞克隆形成率、Ca^(2+)荧光强度、MMP-2、MMP-9、表皮干细胞标记物CK18、CEA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ITGB1、CK19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扰组中FOXC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细胞增殖水平、细胞克隆形成率、Ca^(2+)荧光强度、MMP-2、MMP-9、表皮干细胞标记物CK18、CEA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ITGB1、CK19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FOXC1可促进表皮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分化的表型改变,其作用可能与其能促进表皮干细胞增殖及上调Ca^(2+)、MMP-2、MMP-9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头框C1 表皮干细胞 汗腺细胞 分化
下载PDF
保留真皮下血管网汗腺清除法在腋臭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俞珊 袁冰峰 +1 位作者 张盛玲 李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实用、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的腋臭根治术式。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20年11月诊治的腋臭患者228例(456侧)为研究对象,采用保留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皮瓣并清除汗腺的方法根治腋臭。术前在腋毛边缘外扩0.5~1.0 cm处标记手术...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实用、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的腋臭根治术式。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20年11月诊治的腋臭患者228例(456侧)为研究对象,采用保留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皮瓣并清除汗腺的方法根治腋臭。术前在腋毛边缘外扩0.5~1.0 cm处标记手术范围后剃除腋毛;术区内顺腋横纹方向标记2条平行切口线,使得切开后形成的双蒂皮瓣长宽比例不超过2.5:1;在直视状态下剪除皮瓣上附着的皮下脂肪、大汗腺以及毛囊等组织,并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形成带真皮下血管网的超薄皮瓣;术毕打包加压固定。结果:本组病例228例(456侧),治愈435侧,显效21侧,无效0侧。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安全简单,痛苦小,并发症少,疗效好,术后外观符合美学要求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 根治术 汗腺 真皮下血管网 超薄皮瓣 打包固定
下载PDF
乳腺大汗腺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
10
作者 王永超 郭春利 孟祥朝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0期62-65,共4页
目的 分析乳腺大汗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乳腺大汗腺癌预后的预测模型。方法 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中检索并筛选出乳腺大汗腺癌患者638例,收集其临床资料,通过COX单因素及多因素比例风险回归分... 目的 分析乳腺大汗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乳腺大汗腺癌预后的预测模型。方法 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中检索并筛选出乳腺大汗腺癌患者638例,收集其临床资料,通过COX单因素及多因素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法分析乳腺大汗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乳腺大汗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乳腺大汗腺癌预后的预测列线图,采用一致性指数(C-指数)和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的区分度和一致性。结果 年龄71~82岁、T4分期、M1分期是乳腺大汗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基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了3、5年乳腺大汗腺癌预后的预测列线图。列线图的C-指数为0.762(95%CI为0.728~0.796)。乳腺大汗腺癌预后的预测列线图预测的生存率与患者生存率接近。结论 年龄71~82岁、T4分期、M1分期的乳腺大汗腺癌患者的预后较差。成功构建乳腺大汗腺癌预后的预测模型,且模型的区分度及一致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癌 乳腺大汗腺 乳腺大汗腺癌预后预测模型
下载PDF
腔镜腋下大汗腺切除术治疗腋臭效果及组织学分析
11
作者 马朝辉 李子国 +3 位作者 李扬 陈文换 杨峰燕 严晓苓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44-47,共4页
目的:探析腔镜腋下大汗腺切除术治疗腋臭效果及组织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0年7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0例腋臭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式不同分为腔镜腋下大汗腺切除术组(腔镜组,n=60)和小切口腋下大汗腺切除术组(小切口组,n=60)... 目的:探析腔镜腋下大汗腺切除术治疗腋臭效果及组织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0年7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0例腋臭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式不同分为腔镜腋下大汗腺切除术组(腔镜组,n=60)和小切口腋下大汗腺切除术组(小切口组,n=60)。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有效率、复发率、二次治疗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腔镜组有效率高于小切口组(P<0.05);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小切口组(P<0.05),患者复发率及二次治疗率均低于小切口组(P<0.05);腔镜组大汗腺切除后切缘组织镜下均仅见少量大汗腺。结论:腔镜下大汗腺切除术治疗腋臭有效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组织学可证实,整体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 腋下大汗腺 腔镜 切除术 小切口 疗效
下载PDF
有内分泌特征并分泌黏蛋白的汗腺腺癌4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学分析
12
作者 陈凤鸣 戴维 王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17-521,共5页
目的:探讨有内分泌特征并分泌黏蛋白的汗腺腺癌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确诊的4例有内分泌特征并分泌黏蛋白的汗腺腺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中男性3... 目的:探讨有内分泌特征并分泌黏蛋白的汗腺腺癌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确诊的4例有内分泌特征并分泌黏蛋白的汗腺腺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37~65岁(平均年龄49.5岁)。2例发生于眼睑,1例发生于眼角,1例发生于头部,临床表现为丘疹或结节。组织病理分为两种模式,一种为真皮内界限清楚的多结节性肿瘤团块,伴有局灶性黏液沉积,瘤细胞排列成实性、乳头状、筛状或囊状结构。另一种类似黏液癌病理模式,表现为真皮大片黏液区域内大小不一的肿瘤细胞团块。肿瘤细胞呈多角形或椭圆形,胞质呈嗜酸性,染色质细腻、呈点彩状,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肿瘤细胞内及间质中可见黏液样物质沉积。肿瘤组织未见明显坏死。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弥漫表达CK7、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抗上皮细胞粘附分子单克隆抗体(BerEP4),不表达CK20;其中3例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2例表达CD56及突触素(Syn),1例表达嗜铬蛋白A(CgA)。结论:有内分泌特征并分泌黏蛋白的汗腺腺癌是一种少见的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的低度恶性的汗腺肿瘤,临床好发于眼周,但临床皮损不具有特异性。组织病理归纳为两种病理模式,免疫组化神经内分泌标记阳性可帮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内分泌特征的产生黏蛋白的汗腺腺癌 汗腺 黏液癌 神经内分泌
原文传递
小汗腺汗孔瘤和小汗腺汗孔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13
作者 朱燃 李延言 +1 位作者 王杰 钟定荣 《大医生》 2023年第18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小汗腺汗孔瘤和小汗腺汗孔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要点及预后。方法对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例小汗腺汗孔瘤和1例小汗腺汗孔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6例小汗腺汗孔瘤患者中,男性... 目的探讨小汗腺汗孔瘤和小汗腺汗孔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要点及预后。方法对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例小汗腺汗孔瘤和1例小汗腺汗孔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6例小汗腺汗孔瘤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为51~70岁。小汗腺汗孔癌患者1例,为女性,年龄63岁发生于头部,为一结节状隆起,表面伴破溃出血。其余为小汗腺汗孔瘤,临床表现为单个肉色或紫黑色的结节、丘疹或斑块,表面光滑、疣状或菜花状,间断破溃出血2例;临床诊断为色素痣3例、疣1例、皮肤纤维瘤或恶性肿瘤待除外1例、性质待查1例。小汗腺汗孔癌临床诊断为鳞状细胞癌。光镜下小汗腺汗孔瘤境界清楚,肿瘤细胞从表皮延伸到真皮层,分叶状生长,相互吻合成宽柱状或梭状,包绕血管和纤维化间质,肿瘤细胞为边界清楚的立方形细胞;小汗腺汗孔癌局部有汗孔瘤特征,局部呈浸润性生长,细胞异型性明显,见大量核分裂象,可见坏死。结论小汗腺汗孔瘤和小汗腺汗孔癌临床较少见,两者均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肉眼观与多种疾病相似,临床易误诊,确诊需靠病理诊断。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外科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小汗腺汗孔瘤为良性,少数可发生恶性转化。小汗腺汗孔癌切除后可复发、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因此,对于小汗腺汗孔肿瘤要早发现、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腺汗孔瘤 汗腺汗孔癌 临床病理学特征
下载PDF
乳腺大汗腺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蔺会云 皋岚湘 丁华野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4期302-304,共3页
乳腺疾病中的大汗腺病变十分常见,特别是不典型大汗腺病变与癌的鉴别缺乏公认的标准。本文主要根据O’Malley的两篇综述,简要总结大汗腺增生病变的形态特点及大汗腺原位癌和浸润癌的最新分子学研究进展。
关键词 汗腺病变 不典型大汗腺增生 汗腺导管原位癌 乳腺 免疫组化 分子遗传学
原文传递
腋臭行大汗腺清除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明媚 胡永璐 +1 位作者 郝瑜 秦忠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120-121,共2页
腋臭是年轻人常见的一种大汗腺疾病,是腋窝散发出的一种难闻的近似狐狸身上的特殊臭味,故俗称为狐臭,究其原因为大汗腺分泌过剩。我科自2003-2005年对221例患者行腋下中厚皮瓣法大汗腺清除术,现将常见并发症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汗腺清除术 常见并发症 清除术后 护理 腋臭 中厚皮瓣法 汗腺疾病 汗腺分泌
下载PDF
清热祛湿汤熏洗坐浴联合顶端切除外置术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季小健 周丽 +2 位作者 施艳娇 彭澎 刘利华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清热祛湿汤熏洗坐浴联合顶端切除外置术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肛周化脓性汗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2例。对照组中脱落4例,剩余39例,进行顶端切除外置术治疗,术后使用高锰酸钾坐浴治疗。研究组中... 目的探讨清热祛湿汤熏洗坐浴联合顶端切除外置术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肛周化脓性汗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2例。对照组中脱落4例,剩余39例,进行顶端切除外置术治疗,术后使用高锰酸钾坐浴治疗。研究组中脱落3例,剩余3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清热祛湿汤熏洗坐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的临床疗效。使用数字疼痛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对比患者主观疼痛程度变化。记录患者疼痛、水肿的消失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检测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的水平。结果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79.49%,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的NRS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的疼痛、水肿的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的CRP、IL-6、IL-17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CRP、IL-6、IL-1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清热祛湿汤熏洗坐浴可提高顶端切除外置术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的疗效,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降低疼痛程度,降低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祛湿汤 熏洗坐浴 顶端切除外置术 肛周化脓性汗腺 创面愈合 疼痛程度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皮脂腺痣并发毛鞘瘤及管状顶泌汗腺腺瘤1例
17
作者 温雅婷 张颖 +1 位作者 冯林 卢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0-231,共2页
患者女,34岁。头皮斑块20年,糜烂及渗液4年,于2020年12月3日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头皮出现蚕豆大淡黄色斑疹,边界清楚,质地稍硬,无痒痛不适,患者未予诊治。此后皮损逐渐增大,4年前原有皮损上出现绿豆大糜烂面,局部淡黄... 患者女,34岁。头皮斑块20年,糜烂及渗液4年,于2020年12月3日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头皮出现蚕豆大淡黄色斑疹,边界清楚,质地稍硬,无痒痛不适,患者未予诊治。此后皮损逐渐增大,4年前原有皮损上出现绿豆大糜烂面,局部淡黄色渗液。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外伤史及蚊虫叮咬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脂腺痣 毛鞘瘤 管状顶泌汗腺腺瘤
原文传递
乳腺大汗腺癌及癌前病变9例临床病理分析
18
作者 刘晔 任雷 +5 位作者 顾慧 陈吉 李丽 鲍书友 蒋红妹 李葵芳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9期897-898,904,共3页
乳腺大汗腺癌是由大汗腺型细胞构成的罕见的乳腺癌特殊亚型,分为大汗腺导管原位癌(apocrine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ADCIS)和浸润性大汗腺癌(invasive apocrine carcinoma,IAC)。第5版WHO乳腺肿瘤分类解读^([1])提出大汗腺癌的诊断... 乳腺大汗腺癌是由大汗腺型细胞构成的罕见的乳腺癌特殊亚型,分为大汗腺导管原位癌(apocrine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ADCIS)和浸润性大汗腺癌(invasive apocrine carcinoma,IAC)。第5版WHO乳腺肿瘤分类解读^([1])提出大汗腺癌的诊断标准为>90%的肿瘤细胞伴有大汗腺分泌形态,同时阐述了免疫表型。新辅助治疗效果差^([2])。随着研究深入,更多治疗靶点可供选择,故区分大汗腺癌与非大汗腺癌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收集9例乳腺IAC及ADCIS,讨论其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分子特征,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大汗腺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
原文传递
化脓性汗腺炎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19
作者 汪怡然 韩春茂 王新刚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5-801,共7页
化脓性汗腺炎具有慢性、难治性、复发性的特点,其治疗应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联合外科干预。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外科治疗方式包括切开引流术、去顶术、激光治疗、强脉冲光治疗、光动力疗法等局部治疗,以及保留皮肤组织的电切剥... 化脓性汗腺炎具有慢性、难治性、复发性的特点,其治疗应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联合外科干预。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外科治疗方式包括切开引流术、去顶术、激光治疗、强脉冲光治疗、光动力疗法等局部治疗,以及保留皮肤组织的电切剥离术、扩大切除术等完整的病损切除治疗。各种治疗方式的清除范围、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复发风险各不相同。其中,局部治疗对患者的损伤较小,但复发率高,主要适用于轻中度患者;病损切除治疗复发率较低,但手术损伤大、术后涉及创面重建,主要适用于中重度患者。本文综述了化脓性汗腺炎的外科治疗原则及各种外科治疗方式,以期为该病的规范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汗腺 慢性创面 手术治疗 综述
下载PDF
非色素性小汗腺汗孔瘤的皮肤镜及组织病理特征分析
20
作者 和义敏 袁婧 +4 位作者 万慧 梁小芳 李秀玲 李军 高英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3年第4期210-213,共4页
目的评价非色素性小汗腺汗孔瘤的皮肤镜特征以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组织病理诊断明确的非色素性小汗腺汗孔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皮肤镜及组织病理特征。结果非色素性小汗腺汗孔瘤的皮肤镜下特征包括血管结构、红色球... 目的评价非色素性小汗腺汗孔瘤的皮肤镜特征以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组织病理诊断明确的非色素性小汗腺汗孔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皮肤镜及组织病理特征。结果非色素性小汗腺汗孔瘤的皮肤镜下特征包括血管结构、红色球状结构及白色无结构区。11例(64.7%)患者可见血管结构,2例(11.8%)患者表现为多形态血管模式,9例(52.9%)患者表现为单形态血管模式。16例(94.1%)患者可见红色球状结构;17例(100%)患者均可见白色无结构区;7例(41.2%)表面有糜烂,17例(100%)可见鳞屑。结论血管结构、红色球状结构及白色无结构区是非色素性小汗腺汗孔瘤的常见皮肤镜特征,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孔瘤 汗腺 非色素性 皮肤镜 血管结构 组织病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