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末江南士人的“佛道友人圈”:以王逢为例
1
作者 舒健 郭捷 《西夏研究》 2023年第4期111-116,共6页
元末著名诗人王逢虽为布衣,却交友广泛,辗转江南多地之时,众多佛道友人或为其题诗作文,或与其出游唱和。王逢经常出入道观佛寺,与佛、道两教人士往来频繁且关系密切,成为元末江南士人与宗教人士交好的典范。以王逢与佛道人士的交往为切... 元末著名诗人王逢虽为布衣,却交友广泛,辗转江南多地之时,众多佛道友人或为其题诗作文,或与其出游唱和。王逢经常出入道观佛寺,与佛、道两教人士往来频繁且关系密切,成为元末江南士人与宗教人士交好的典范。以王逢与佛道人士的交往为切入点探究元末江南士人与佛、道两教的关系,有助于深化对当时江南士人“隐于佛道”的心路历程和佛、道两教发展情况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末 江南士人 佛道 王逢
下载PDF
《鹦鹉媒》传奇与乾嘉江南士人的生活与思想
2
作者 周固成 《蒲松龄研究》 2023年第1期91-99,134,共10页
钱维乔《鹦鹉媒》传奇既融和了《聊斋志异·阿宝》的故事情节,也化用了汤显祖《牡丹亭》的至情思想,但内容却反映了乾嘉时代江南士人的情感生活,毗陵诗派精神重塑的意愿,也揭示了作为毗陵诗派的钱维乔自觉追求至情至性、狷介自守的... 钱维乔《鹦鹉媒》传奇既融和了《聊斋志异·阿宝》的故事情节,也化用了汤显祖《牡丹亭》的至情思想,但内容却反映了乾嘉时代江南士人的情感生活,毗陵诗派精神重塑的意愿,也揭示了作为毗陵诗派的钱维乔自觉追求至情至性、狷介自守的君子情操,同时又必须恪守道统理学的矛盾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媒》 乾嘉时代 江南士人 情感生活 精神重塑 理学教化
下载PDF
科举废而诗愈昌——科举废黜与元前期江南士人生存方式的转变 被引量:2
3
作者 余来明 王勤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6-141,共6页
元灭宋后,科举停废长达三十余年。对于宋代以来"专尚科目"的江南士人来说,这一变化影响甚巨,生活境遇、生存方式、士人心态均发生明显变化。在科举不兴的形势下,江南士人弃学改辙的情形十分普遍,儒学教育和学习陷入低潮。与... 元灭宋后,科举停废长达三十余年。对于宋代以来"专尚科目"的江南士人来说,这一变化影响甚巨,生活境遇、生存方式、士人心态均发生明显变化。在科举不兴的形势下,江南士人弃学改辙的情形十分普遍,儒学教育和学习陷入低潮。与之形成对照,江南士人中兴起一股学诗、写诗的风气,诗社活动兴盛,诗歌唱和频繁。诗坛风气以晚唐许浑、姚合等人为宗,格调凄苦哀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废黜 江南士人 诗歌 生存方式
下载PDF
闲隐与雅致:明末清初江南士人鲜花鉴赏文化探论 被引量:6
4
作者 宋立中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2-91,共10页
鲜花的鉴赏品评乃是晚明清初江南士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曰其生活的一个面向。科举仕途的挫败感导致其退而追求一种隐逸闲雅的生活方式,鲜花鉴赏是其媒介之一。在鲜花鉴赏的特定场域中,士人们运用自己的文化资本借由对鲜花的鉴赏... 鲜花的鉴赏品评乃是晚明清初江南士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曰其生活的一个面向。科举仕途的挫败感导致其退而追求一种隐逸闲雅的生活方式,鲜花鉴赏是其媒介之一。在鲜花鉴赏的特定场域中,士人们运用自己的文化资本借由对鲜花的鉴赏品评,达到情感表达、物我交融的生命自足状态,并体现其人文关怀,寄托人生理想,营造闲雅的休闲文化。凡此种种,形成该阶层普遍的生活哲学,由此折射出明末清初江南社会和士人价值观念的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江南士人 鲜花鉴赏 休闲文化 生活艺术化
下载PDF
论高启与魏观:再论元末明初江南士人之境遇 被引量:5
5
作者 郑克晟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8-95,共8页
《明太祖实录》载录魏观七条史料,但对于魏观被杀却不着一词,为重新考察洪武七年魏观与高启被杀案,提供了一条新的线索。高启的个性自由洒脱,而朱元璋对江南士人采取高压与不信任政策,是导致高启辞官的根本原因。或许高启写讥讽诗给朱... 《明太祖实录》载录魏观七条史料,但对于魏观被杀却不着一词,为重新考察洪武七年魏观与高启被杀案,提供了一条新的线索。高启的个性自由洒脱,而朱元璋对江南士人采取高压与不信任政策,是导致高启辞官的根本原因。或许高启写讥讽诗给朱元璋内心埋下阴影,但魏观在张士诚旧址兴建府治,高启写《上梁文》,触怒朱元璋,因而导致血案。不久朱元璋感觉量刑过重,因而将魏观赐祭,并使之归葬本土。最终《实录》不书,为之隐讳,朱元璋反复无常的个性与魏观所在的苏州是江南重镇,是解开本案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启 魏观 朱元璋 苏州府 江南士人 明初政治
下载PDF
礼遇与怀柔:江南士人流寓隋朝的文教事功——以新出隋大业十三年《包恺墓志》为中心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晓薇 王其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0-143,共14页
新出隋代《包恺墓志》是一篇可资佐证史籍的重要石刻文献。包恺是在隋灭陈之后进入长安的一位南朝文士,《隋书》《北史》皆为之立传,所惜史传甚为简略。而新出《包恺墓志》所载事迹可谓赅详,又多能与梁、陈、隋史事互为补充印证,颇见史... 新出隋代《包恺墓志》是一篇可资佐证史籍的重要石刻文献。包恺是在隋灭陈之后进入长安的一位南朝文士,《隋书》《北史》皆为之立传,所惜史传甚为简略。而新出《包恺墓志》所载事迹可谓赅详,又多能与梁、陈、隋史事互为补充印证,颇见史料价值之重要。特别是包恺在隋主要从事修书、讲史等文教活动,其友好交往亦多为流寓隋朝的江南士人,因而适可通过这一特殊群体的文教事功,展现隋王朝对江南文士的"怀柔"策略之功效,并揭示江南士人在隋朝文教建设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恺墓志 隋朝墓志 江南士人 文教事功
下载PDF
退隐与抗愤——晚明江南士人的生存困境及其应对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江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9-108,共10页
明代晚期,悠闲思隐与激昂抗愤,两种颇为极端的人生态度,同时流行于江南士人群体之中。究其深层原因,可以发现,实际上这是江南士人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生存困境而作出的特殊选择。他们彷徨于理想和现实之间,既坚持固有的自尊、自傲,不愿舍... 明代晚期,悠闲思隐与激昂抗愤,两种颇为极端的人生态度,同时流行于江南士人群体之中。究其深层原因,可以发现,实际上这是江南士人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生存困境而作出的特殊选择。他们彷徨于理想和现实之间,既坚持固有的自尊、自傲,不愿舍弃兼济天下的志向,又不得不顺从环境,萌生独善其身的强烈愿望,期盼以一种清幽高雅、富有文化内涵、艺术化的生活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文化优越感,抚慰内心的创痛。明清以来,随着政治环境和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动,知识分子群体的人格塑成更趋于多重性和复杂化,这或许可在晚明江南士人身上获得某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江南士人 生存困境 应对
下载PDF
多元政治文化背景之下的元代江南士人 被引量:3
8
作者 申万里 宋扬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0-141,共2页
元朝官学以及各地的书院是士人活动的主要舞台,学校和书院的学官是他们新的社会角色。元代江南士人通过社会经营,在元朝中期完成权威重塑,提高了其在江南社会中的地位和社会控制能力。
关键词 元代 江南士人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元初江南士人的怀旧情结初探 被引量:2
9
作者 申万里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5-122,共8页
宋元王朝的更替,使江南士人受到较大的影响,经济情况恶化、社会地位下降以及科举废除、入仕无门,导致了他们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以往南宋时代历史记忆的眷恋,怀旧成为元朝统一之初江南士人群体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内容。元代江南士人的怀旧... 宋元王朝的更替,使江南士人受到较大的影响,经济情况恶化、社会地位下降以及科举废除、入仕无门,导致了他们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以往南宋时代历史记忆的眷恋,怀旧成为元朝统一之初江南士人群体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内容。元代江南士人的怀旧情结首先表现在他们对南宋时代社会风气的赞美和对南宋时期历史人物的惋惜和怀念。其次是对南宋先贤及其子孙的关注,对元朝政治风气、社会风气特别是对元代士风的批评,以及对儒学、儒士前途的忧虑。最后,江南儒士的怀旧情结还从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看似怪异的行为表现出来,元朝一些在江南做官的北人官员也受到影响,加入怀旧群体。元初江南社会怀旧情绪的流行,对于改善元朝在江南的统治,产生了一定的舆论导向,推动了元政权的汉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初 江南士人 怀旧情结
下载PDF
晚明江南士人群体休闲观的当代阐释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立中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9-145,共7页
晚明江南,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但与此同时,朝廷党争激烈,政治黑暗。士人们刻意选择退处山林,隐世逃名,形成了普遍的休闲风气。在此背景下,江南士人据其休闲实践及其对休闲现象的体认与观察,提出了诸如天人合一、闲能有为、雅俗分途、主... 晚明江南,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但与此同时,朝廷党争激烈,政治黑暗。士人们刻意选择退处山林,隐世逃名,形成了普遍的休闲风气。在此背景下,江南士人据其休闲实践及其对休闲现象的体认与观察,提出了诸如天人合一、闲能有为、雅俗分途、主静修身以及三教互渗等的休闲观,与西方古今哲人的休闲思想十分契合。因此,晚明时代无疑是中国古代休闲的自觉时代,也是本土休闲思想高度发展的时期之一。江南士人休闲观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影响对今日中国休闲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建构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江南士人 休闲观 中西比较
下载PDF
明末清初江南士人的日常生活美学:以饮酒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洪涛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9-72,共14页
明末清初的江南士人的日常生活充满了令人玩味的美学色彩,论文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环节:饮酒来对他们的生活艺术进行探讨。饮酒不只是口腹之欲的满足,江南士人在饮酒中营建一种趣味与文化并存的生活氛围及彰显自己的个性。在对江南士人... 明末清初的江南士人的日常生活充满了令人玩味的美学色彩,论文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环节:饮酒来对他们的生活艺术进行探讨。饮酒不只是口腹之欲的满足,江南士人在饮酒中营建一种趣味与文化并存的生活氛围及彰显自己的个性。在对江南士人的感性日常生活研究分析之余,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闲"的美学思想:"闲"是江南士人日常生活审美化、艺术化的本体。"闲"是江南士人在日常生活中广泛追求的境界和臧否人物的尺度。正由于士人重视这种生活之"闲",原本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才变得多姿多彩,趣味盎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江南士人 饮酒 “闲”
下载PDF
江南士人群体与太平天国文化冲突述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德顺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4-138,共5页
太平天国统治时期 ,因需才之殷 ,曾与江南士人群体进行一定程度的文化互动。但太平天国政权由于缺乏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双方文化冲突的潜在危机始终存在 ,并随时间推移渐至表面化、公开化 ,最终导致士人群体离异天国的行为实践。士人... 太平天国统治时期 ,因需才之殷 ,曾与江南士人群体进行一定程度的文化互动。但太平天国政权由于缺乏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双方文化冲突的潜在危机始终存在 ,并随时间推移渐至表面化、公开化 ,最终导致士人群体离异天国的行为实践。士人群体与天国文化冲突 ,主要表现在 :消极应付、文化抵制、文化嘲讽、文化对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士人群体 太平天国 文化冲突
下载PDF
明末清初江南士人日常生活美学:以饮酒为研究对象
13
作者 赵洪涛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5年第12期190-206,共17页
明末清初的江南士人的日常生活充满了令人玩味的美学色彩。该文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环节——饮酒来对他们的生活艺术进行探讨。饮酒不只是口腹之欲的满足,江南士人在饮酒中营建一种趣味与文化并存的生活氛围及彰显自己的个性。在对江南... 明末清初的江南士人的日常生活充满了令人玩味的美学色彩。该文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环节——饮酒来对他们的生活艺术进行探讨。饮酒不只是口腹之欲的满足,江南士人在饮酒中营建一种趣味与文化并存的生活氛围及彰显自己的个性。在对江南士人的感性日常生活研究分析之余,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闲"的美学思想:"闲"是江南士人日常生活审美化、艺术化的本体。"闲"是江南士人在日常生活中广泛追求的境界和臧否人物的的尺度。正由于士人重视这种生活之"闲",原本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才变得多姿多彩、趣味盎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江南士人 饮酒 “闲”
原文传递
“日夕起居其间,能令魂梦馨香”——明末清初江南士人的居室风尚
14
作者 赵洪涛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54-57,共4页
江南士人的居室风尚主要从三个方面比较鲜明地体现出来:第一,居室环境的自然之美;第二,在居室的设计方面,追求一种和谐之美;第三,居室的氛围力求体现雅致之美。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江南士人对于生活的某种态度,即将日常生活视为一种艺术。... 江南士人的居室风尚主要从三个方面比较鲜明地体现出来:第一,居室环境的自然之美;第二,在居室的设计方面,追求一种和谐之美;第三,居室的氛围力求体现雅致之美。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江南士人对于生活的某种态度,即将日常生活视为一种艺术。江南士人习惯以审美的态度看待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这就使得原本平常普通的事物染上了一层艺术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士人 居室 风尚
下载PDF
明末清初江南士人的日常饮食美学
15
作者 赵洪涛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72-76,共5页
明末清初江南士人的日常生活具有鲜明的美学价值。在选择、烹饪、品尝食物的过程中,流露出士人的审美品位与才学,饮食对于士人而言,不仅是口腹之欲的简单满足,更是一种生活趣味的经营与文化素养的展现。在日常饮食中包含着江南士人对&qu... 明末清初江南士人的日常生活具有鲜明的美学价值。在选择、烹饪、品尝食物的过程中,流露出士人的审美品位与才学,饮食对于士人而言,不仅是口腹之欲的简单满足,更是一种生活趣味的经营与文化素养的展现。在日常饮食中包含着江南士人对"身份"的营建与追求"闲"之美学观念。他们懂得去寻觅生活中无处不在之美与趣,将日常生活经营得多姿多彩,充满浓郁的艺术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士人 日常饮食
下载PDF
从“庙堂”到“市井”:走向审美人生的明末清初江南士人
16
作者 赵洪涛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32-34,共3页
明末清初江南士人的人生轨迹表现出从"庙堂"向"市井"转变的趋向,这种转变一方面基于明代中后期政治与仕途的黑暗的原因,另一方面基于江南一带物质繁荣与风景秀丽的原因,二者使江南士人在人生价值的权衡中显现出新... 明末清初江南士人的人生轨迹表现出从"庙堂"向"市井"转变的趋向,这种转变一方面基于明代中后期政治与仕途的黑暗的原因,另一方面基于江南一带物质繁荣与风景秀丽的原因,二者使江南士人在人生价值的权衡中显现出新的思考,他们认为自然山水与仕途经济之间形成了一种对立,这种对立背后是不同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前者代表的是一种充满审美意义的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士人 庙堂 市井 审美人生
下载PDF
从“地域”到“省域”:清代江南士人身份认知的转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可达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35-44,共10页
清代以降,随着行省制度的长期稳定与日趋成熟,一种立足于特定地域认同的省域意识不断兴起,并不断形塑着清人的地域意识与身份认知。从江南的情况来看,洪武十四年以后,江南七府一直分属江、浙两个不同的省级政区。在省级政区的持续影响... 清代以降,随着行省制度的长期稳定与日趋成熟,一种立足于特定地域认同的省域意识不断兴起,并不断形塑着清人的地域意识与身份认知。从江南的情况来看,洪武十四年以后,江南七府一直分属江、浙两个不同的省级政区。在省级政区的持续影响和推动下,清代的江南七府士人,无论是对“三吴”地域概念的体认,抑或是对吴、越地理分界线的解读,都较之前发生了明显的变迁,进而在身份认知层面隐隐形成了“苏松常镇”与“杭嘉湖”两个相对独立的地域系统。这表明,省级政区的长期设置与省域意识的兴起、强化,对清代江南士人的身份认知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江南士人 省域意识 身份认知
下载PDF
乾隆盛世与江南士人心态
18
作者 武云清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18-22,共5页
"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极盛时期,乾隆朝发展到鼎盛。繁荣昌盛、歌舞升平局面的出现,清朝统治集团的苦心经营自然功不可没,他们不断思考"满汉关系",注意拉拢江南地区的汉族文人。但是,在乾隆帝的文... "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极盛时期,乾隆朝发展到鼎盛。繁荣昌盛、歌舞升平局面的出现,清朝统治集团的苦心经营自然功不可没,他们不断思考"满汉关系",注意拉拢江南地区的汉族文人。但是,在乾隆帝的文化思想统治策略下,江南士人的心态又是十分复杂的,或受其感召而宣扬教化,或因其"重满轻汉"思想而出现畏祸心理,或保持个性独立,他们对清王朝既有向心力,又保持离立的态度。值得注意的是,专心于著述、讲学、吟诗等在盛世时期江南士人当中非常普遍,成为他们维护"道统"的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盛世 乾隆皇帝 满汉关系 江南士人
下载PDF
示范效应:江南士人考中顺治丁亥科进士探赜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志 《社会科学论坛》 2020年第3期31-40,共10页
明清易鼎巨变后,清廷迅速地以开科取士的方式选拔具有治理广大新增疆域能力的人才,并借此权术运用努力地去瓦解内部较为稳固的江南抗清士人群体。在顺治朝的历次科考中,以顺治四年(1647)丁亥科最具承前启后的转折意义,亦即呈现出较为普... 明清易鼎巨变后,清廷迅速地以开科取士的方式选拔具有治理广大新增疆域能力的人才,并借此权术运用努力地去瓦解内部较为稳固的江南抗清士人群体。在顺治朝的历次科考中,以顺治四年(1647)丁亥科最具承前启后的转折意义,亦即呈现出较为普遍的示范效应。在丁亥科之后,清廷录取进士中江南籍的占比逐渐攀高,其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分布情形也更趋合理,而其在具有风向标性质的一甲之中也时常会出现状元、榜眼、探花。正是凭借着开科取士的攻心之策,顺治帝最终完成了对江南士人群体的分化。换言之,聚焦具有分水岭特征的丁亥科取士,可观照出清廷帝王与江南士人之间的张力关系及其演进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江南士人 开科取士 示范效应
原文传递
文化传统、政治态度与家族经营理念:明清江南士人拒斥城市的观念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杰 《城市史研究》 2019年第1期214-232,共19页
厌恶城市是传统士人的文化传统之一。在明代中期以后城市文化日益繁荣的背景下,众多江南士人主动接续此种传统,并诉诸不入城市或城中营园的生活实践。受明清两朝士子不得议政政治导向、士人标榜清高及保全自我等因素的影响,明清士人政... 厌恶城市是传统士人的文化传统之一。在明代中期以后城市文化日益繁荣的背景下,众多江南士人主动接续此种传统,并诉诸不入城市或城中营园的生活实践。受明清两朝士子不得议政政治导向、士人标榜清高及保全自我等因素的影响,明清士人政治意义上的"不入城市",意在展现"不与官府打交道"的姿态。在家族发展理念方面,士人也常反对城居。因为城居意味着家族成员无恒业,而城中人情淡薄、风气奢靡的生活状态也被认为不利于家族维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导向 明代中期 士子 城中 文化 经营理念 传统士人 江南士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