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话语:“感受公平正义”的二阶塑造机制——基于江歌案的多平台话语分析
1
作者 徐清 董昊哲 《时代法学》 2024年第1期40-52,共13页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让挖掘“感知司法正义”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机制成为构建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任务。从自下而上的向度出发,以社会公众对司法公平正义感知的内在生成结构为分析主干...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让挖掘“感知司法正义”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机制成为构建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任务。从自下而上的向度出发,以社会公众对司法公平正义感知的内在生成结构为分析主干,对江歌案的公共话语样本编码并进行话语分析研究。归纳出以“话语汲取”为中心的感知司法正义的二阶塑造机制,揭示其基础是以“利用话语”为行动模式的主体间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基于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提出通过“有效宣称”构建“交往理性”这一打通感知司法正义最后一公里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正义 感知正义 话语分析 江歌案
下载PDF
主流媒体和自媒体新闻报道框架比较——以江歌案为例
2
作者 明山 《中国军转民》 2023年第16期75-76,共2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成为各类热点事件舆情发酵的重要平台。自媒体在热点事件的推文、发言往往成为事件的重要节点,时常会有“刷屏”之势。文章从框架理论入手,结合江歌案,选取了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的相关报道,分析两者在该事件中的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成为各类热点事件舆情发酵的重要平台。自媒体在热点事件的推文、发言往往成为事件的重要节点,时常会有“刷屏”之势。文章从框架理论入手,结合江歌案,选取了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的相关报道,分析两者在该事件中的报道框架、异同及其原因。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在新闻报道框架中有着各自的侧重点,合理利用两者的差异有利于增强舆论引导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媒体 自媒体 框架 江歌案
下载PDF
江歌案反思: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史雯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83-86,98,共5页
江歌案折射出因刑事被害人权利救助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刑事被害人民事求偿权落实难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中国各地司法机关进行了相关实践探索,如对特定案件受害人发放救助款和有关部门先行支付等方式,但在普遍操作及常态化运行上仍然存... 江歌案折射出因刑事被害人权利救助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刑事被害人民事求偿权落实难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中国各地司法机关进行了相关实践探索,如对特定案件受害人发放救助款和有关部门先行支付等方式,但在普遍操作及常态化运行上仍然存在救助资金不稳定及救助程序不标准等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统一的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明确救助条件、标准和具体程序,扩宽资金来源,以维护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求偿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歌案 刑事被害人 民事求偿权 救助制度
下载PDF
论公众法感情在量刑中的正确引入——基于“江歌案”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史雯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8年第7期67-71,共5页
江歌案中,公众强烈希望陈世峰被判处死刑,这是公众法感情在量刑中的展现。公众法感情是公众对法律的一种具有社会目的性的期待,具有理性和感性两个侧面。在审判量刑中引入公众法感情具有绝对的正当性,不仅是法本质的要求,也是司法民主... 江歌案中,公众强烈希望陈世峰被判处死刑,这是公众法感情在量刑中的展现。公众法感情是公众对法律的一种具有社会目的性的期待,具有理性和感性两个侧面。在审判量刑中引入公众法感情具有绝对的正当性,不仅是法本质的要求,也是司法民主化和实现实质正义的基础。但公众法感情的引入需要理性的思考和一定限制,只有建立在理性认识基础上的公众法感情才是可以为司法量刑所引用的。同时公众法感情的正确引入需要媒体的良性疏通和司法机关的积极引导加以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歌案 法感情 量刑 正确引入
下载PDF
大学生对热点新闻的网络参与行为研究——以江歌案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韩姝 吕米玄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68-71,共4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参与行为对大学生的三观和思想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就以江歌案为案例,梳理大学生的关注式参与、"公民记者"式参与和行动式参与行为,并从中挖掘这些参与行为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参与行为对大学生的三观和思想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就以江歌案为案例,梳理大学生的关注式参与、"公民记者"式参与和行动式参与行为,并从中挖掘这些参与行为存在的弊端,进而为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网络参与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江歌案 网络参与
下载PDF
微博舆论场中的事实消解与意见生成——基于“江歌案”的分析
6
作者 徐锐 《新闻传播科学》 2020年第3期11-15,共5页
互联网时代,微博在拓宽了民众意见表达场域的同时,也模糊了真实与想象之间的界限,放大了舆论场的杂音,甚至形成了以网民“意见”替代客观“事实”的现象。站在中立的理性立场,通过分析2017年11月引发而至今尚未平息的热点——“江歌案”... 互联网时代,微博在拓宽了民众意见表达场域的同时,也模糊了真实与想象之间的界限,放大了舆论场的杂音,甚至形成了以网民“意见”替代客观“事实”的现象。站在中立的理性立场,通过分析2017年11月引发而至今尚未平息的热点——“江歌案”,可以清晰的还原网民(包括事件主角)以主观“意见”消解甚至替代客观“事实”的现象及其机理。我们应理性运用微博等自媒体,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之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舆论场 江歌案 事实 意见
下载PDF
社交媒体中个人情绪的社会化传播及其非理性探析——从“江歌案”引发的舆论高潮说起 被引量:6
7
作者 严峰 刘磊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9-81,共3页
社交媒体空间塑造了情绪传播的场景,体现出本我叙事、情绪狂欢及利益诉求的动机,个人情绪的社会化传播特征折射出情绪背后的意义建构、非理性危机和对理性回归的思考。
关键词 个人情绪 非理性传播 江歌案 理性回归
原文传递
从场域理论视角检视传统媒体“议程设置”力——以《新京报》“江歌案”报道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珮 王姗姗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4-38,共5页
随着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受众场域"也越来越壮大,受众及时自主地参与议程设置,能够引导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现象日益受到学界关注。文章以《新京报》关于"江歌案"的20篇微信公众号文章及受众的654条评论为样本,用... 随着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受众场域"也越来越壮大,受众及时自主地参与议程设置,能够引导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现象日益受到学界关注。文章以《新京报》关于"江歌案"的20篇微信公众号文章及受众的654条评论为样本,用文本分析法对比"媒体场域"与"受众场域"两个场域关于"江歌案"的议程设置异同点并揭示两者议程偏差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理论 议程设置 《新京报》 江歌案
下载PDF
受助者的作为义务及侵权责任——以“江歌案”为视角 被引量:4
9
作者 杨立新 李怡雯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3期44-58,169,170,共17页
江歌案是研究受助者义务与责任的一个很好的历史起点。以此为视角,以同舟不害扶助作为价值指引,以帮工责任作为规则镜鉴,受助者对救助者同样负有作为义务。这一作为义务覆盖于整个救助活动周期。其中,事先的告知与提醒义务系预防危险发... 江歌案是研究受助者义务与责任的一个很好的历史起点。以此为视角,以同舟不害扶助作为价值指引,以帮工责任作为规则镜鉴,受助者对救助者同样负有作为义务。这一作为义务覆盖于整个救助活动周期。其中,事先的告知与提醒义务系预防危险发生的基本步骤;事中的协力与配合义务是共同抵御危险发生的关键一步;事后的积极救助义务是避免损害发生的核心内容。如果受助者未尽到该作为义务,致使救助者因救助活动而遭受损害,受助者应当对救助者承担不作为侵权责任。于此之中,如若救助活动系为了防范第三人故意侵权,则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受助者承担补充责任。江歌案中,陈世峰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刘暖曦应当承担补充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助者 救助者 同舟不害扶助 帮工 江歌案
下载PDF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特点及引导策略——以“江歌案”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余沐芩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06-110,共5页
近年来后真相时代的新闻事件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研究的热点。"后真相"这一概念的重要特征是真相居于次要地位,而情感占据上风,越来越多的热点事件和不良的媒介现象折射出后真相的影子,在2017年引爆舆论场的"江歌案"... 近年来后真相时代的新闻事件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研究的热点。"后真相"这一概念的重要特征是真相居于次要地位,而情感占据上风,越来越多的热点事件和不良的媒介现象折射出后真相的影子,在2017年引爆舆论场的"江歌案"中呈现出理性讨论让位于情感诉求、舆论失焦以及舆论热点转移速度快等后真相时代的特点。因此,应从新闻专业主义、两个舆论场融合、意见领袖以及公民媒介素养几个角度考量,增强舆论引导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 舆论特点 引导策略 江歌案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新闻批评的特征及问题——以“江歌案”为主要案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启航 《新媒体研究》 2018年第3期15-16,共2页
移动互联时代新媒体的发展速度是人们之前难以预料的。在这一过程中新闻批评也展现出新的特征:批评主体的广泛性增强,公开性得到放大,批评效应的舆论性和及时性都得到了加强。同时,新闻批评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后真相"时代的困... 移动互联时代新媒体的发展速度是人们之前难以预料的。在这一过程中新闻批评也展现出新的特征:批评主体的广泛性增强,公开性得到放大,批评效应的舆论性和及时性都得到了加强。同时,新闻批评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后真相"时代的困扰,意识形态问题的严峻,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批评 新媒体 自媒体 江歌案 后真相
下载PDF
热点事件的网络舆论传播研究——以“江歌案”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乔春霖 《今传媒》 2019年第3期31-34,共4页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自媒体的高度活跃,社会热点事件的网络舆论层出不穷,在舆论形成与传播中极大地影响着舆论走向。本文通过百度指数、清博数据分析"江歌案"在网络上引起的广泛关注、引发的舆情和后续发展,对其...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自媒体的高度活跃,社会热点事件的网络舆论层出不穷,在舆论形成与传播中极大地影响着舆论走向。本文通过百度指数、清博数据分析"江歌案"在网络上引起的广泛关注、引发的舆情和后续发展,对其舆情特点、传播特性等方面进行解析,了解传统主流媒体、新媒体特别是自媒体在舆论传播过程中如何影响舆论发展,从而更好地了解热点事件中网络舆论形成和传播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论 江歌案 热点事件
下载PDF
浅析“沉默的螺旋”在网络传播中的影响力——以“江歌案”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佳楠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第4期75-76,共2页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垄断被打破,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信息共享的普及和应用,我们进入了"众媒时代",受众参与度大大提高,不再只是被动接受信息,有专家因此提出了"反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沉默的螺旋"在新...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垄断被打破,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信息共享的普及和应用,我们进入了"众媒时代",受众参与度大大提高,不再只是被动接受信息,有专家因此提出了"反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沉默的螺旋"在新媒体环境下不复存在。本文以"江歌案"中受众舆论走向为研究议题,浅析"沉默的螺旋"理论是否存在于新的社会环境,并据此分析该理论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的螺旋 江歌案 意见领袖 舆论
下载PDF
从“江歌案”透视全媒体舆论传播规律及媒体角色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晓曼 《新闻研究导刊》 2017年第24期37-38,40,共3页
本文从全媒体舆论传播角度出发,通过"江歌案"归纳舆论传播规律,反思媒体角色。媒体应在把握舆论传播规律中回归专业主义,维系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平衡。
关键词 江歌案 舆论传播规律 媒体角色 舆论监督 司法独立
下载PDF
后真相视域下网络舆论传播规律及策略探析——以“江歌案”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沙浓 《今传媒》 2019年第6期43-48,共6页
融媒体语境下,新媒介技术层出不穷,网络用户进行自我呈现的方式也随之迭代升级,引发了网络舆论传播生态的嬗变,UGC时代公民记者的出现,使每一个节点成为一个传播中心,颠覆了舆论一律的格局,民间话语体系迅速崛起。新媒体平台作为政治民... 融媒体语境下,新媒介技术层出不穷,网络用户进行自我呈现的方式也随之迭代升级,引发了网络舆论传播生态的嬗变,UGC时代公民记者的出现,使每一个节点成为一个传播中心,颠覆了舆论一律的格局,民间话语体系迅速崛起。新媒体平台作为政治民主化的助推器,作为弱者抗争与表达的武器,又是如何在公共领域掀起舆论风暴的?互联网平台又该怎样去规避舆论漩涡的风险?又是怎样触发后真相时代的到来?本文将以社会话题度极高的“江歌案”为例展开阐述,探析后真相视域下,网络舆论的传播规律及其引导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技术 后真相 网络舆论传播 江歌案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关联网络议程设置研究——以“江歌案”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乔春霖 《新闻研究导刊》 2019年第12期11-13,17,共4页
本文以"江歌案"为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议程在"江歌案"事件中建构起的网络议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此表明了第三级议程设置理论在我国的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中同样适用... 本文以"江歌案"为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议程在"江歌案"事件中建构起的网络议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此表明了第三级议程设置理论在我国的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中同样适用。同时,我国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对于"江歌案"事件的关注中心包括"江歌""善良"属性,而"安全""法律""道德"等也成为事件中紧密关联的属性,可看出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在"江歌案"事件的报道关注焦点。因此,本研究对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媒体报道和舆论引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议程设置 江歌案 网络议程设置
下载PDF
从“江歌案”看部分传统媒体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炜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第4期53-54,56,共3页
中国留学生江歌被杀案在传播的过程中引发了网民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江歌案"入手分析部分传统媒体的新闻专业主义背离情况,在明晰原因之后,对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新闻专业主义 新媒体 传统媒体 江歌案
下载PDF
后真相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再思考——以“江歌案”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芮 董雪 《视听》 2018年第12期172-173,共2页
"江歌案"作为后真相时代"事实"让位于"情绪"的典型代表,充分表现了传媒生态的变迁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挑战。"江歌案"的媒介呈现所表现出的情绪化和舆论审判消解了新闻专业主义的职业理念和伦理... "江歌案"作为后真相时代"事实"让位于"情绪"的典型代表,充分表现了传媒生态的变迁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挑战。"江歌案"的媒介呈现所表现出的情绪化和舆论审判消解了新闻专业主义的职业理念和伦理规范。本文认为新技术对传统新闻业在新闻生产、传播和消费三方面的颠覆,是造成新闻专业主义消解的原因。在新的传播生态下,须对新闻专业主义重新思考,继续释放其"解放和规范"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歌案 新闻专业主义 消解 后真相
下载PDF
全民参与时代下媒介审判的泛化--以“江歌案”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米尔纳 《声屏世界》 2022年第12期26-29,共4页
2022年“江歌案”庭审再次引发舆论高潮,媒介审判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呈现出了新的特征。文章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全民参与时代下媒介审判泛化的现象。研究发现: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介审判泛化的表现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是... 2022年“江歌案”庭审再次引发舆论高潮,媒介审判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呈现出了新的特征。文章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全民参与时代下媒介审判泛化的现象。研究发现: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介审判泛化的表现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是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方式以及传播效果,媒介审判及其泛化对网络环境和现实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参与时代 媒介审判 江歌案 舆论
下载PDF
原型在后真相时代中对舆论的影响--以“江歌案”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曦阳 《视听》 2021年第3期173-174,共2页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话语空间的开拓让我们走进后真相时代,意见和冲突被放大,滋长在新媒体和自媒体平台,舆论活力达到新高度。"江歌案"近期又被拉回公众视野,引发了公众关于道德审判的舆论风暴。本文从原型理论的角度对这一事...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话语空间的开拓让我们走进后真相时代,意见和冲突被放大,滋长在新媒体和自媒体平台,舆论活力达到新高度。"江歌案"近期又被拉回公众视野,引发了公众关于道德审判的舆论风暴。本文从原型理论的角度对这一事件造成的舆论影响进行分析,探究原型对公众舆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歌案 原型理论 后真相 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