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0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40 a闽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亓兴兰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96-102,共7页
以1986年、2003年、2021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和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等为基础数据,从景观要素斑块特征、景观要素空间构型与景观异质性3个方面构建景观格局指数,分析闽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21年,... 以1986年、2003年、2021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和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等为基础数据,从景观要素斑块特征、景观要素空间构型与景观异质性3个方面构建景观格局指数,分析闽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21年,有林地面积占闽江流域林地面积的68.28%,是流域景观的基质类型;1986—2003年,有林地面积增加了349134.5 hm^(2);2003—2021年,有林地面积增加了392508.77 hm^(2)。有林地景观要素边缘密度、内缘比增大,平均形状指数与分维数均减小,斑块边界趋于光滑、简单、有规则。流域斑块总数减小,总周长与斑块平均面积增大,景观破碎化降低,分布趋于聚集。在景观异质性方面,优势度指数与香农多样性指数增大,均匀度指数减小,说明优势景观有林地对整个流域景观的控制作用增大,景观稳定性增强,异质性降低。综上可知,闽江流域森林景观边缘效应增加,破碎度降低,景观生态功能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格局 动态变化 遥感影像 江流
下载PDF
环境DNA技术发展及其在长江流域水生生态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赵娜 杨刚 +4 位作者 吴祖立 宋超 熊敏思 赵峰 张涛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长江流域鱼类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高。近年来,受人为干扰、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鱼类资源急剧衰退,全面了解该流域水生生态学信息、进行长江大保护迫在眉睫。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环境DNA技术应运而生,其相比于传统调查方式更加高... 长江流域鱼类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高。近年来,受人为干扰、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鱼类资源急剧衰退,全面了解该流域水生生态学信息、进行长江大保护迫在眉睫。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环境DNA技术应运而生,其相比于传统调查方式更加高效、灵敏,应用领域更广;该技术的灵敏性使其非常适合于检测濒危物种、低密度物种入侵、瞬时和隐秘物种的存在,特别是当检测低密度物种的采样工作难以控制时,其敏感性、简便性和降低危害性的优势愈加显现出来。因此,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微生物、生物监测、群落生态学、古环境、保护生物学和生物入侵等领域的研究。介绍了环境DNA定义、发展史、研究方法与优劣势,在此基础上概述了其在长江流域水生生态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环境DNA技术与环境RNA技术相结合的技术革新以及新一代测序手段、大数据及机器智能技术多技术结合助力该领域研究的前景,以期为长江流域持续性生态学监测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江流 生态学
下载PDF
海温异常对长江流域夏季典型旱涝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张灵 熊开国 +1 位作者 郭广芬 张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124,共7页
为研究长江流域夏季旱涝特征及其与海温异常之间的关联性,基于中国326个气象站降水量、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合成分析、EOF分解等方法,分析了长江流域夏季典型旱涝年的降水分布、同期大气环流及前期海温特征,并以2018年为例,初步... 为研究长江流域夏季旱涝特征及其与海温异常之间的关联性,基于中国326个气象站降水量、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合成分析、EOF分解等方法,分析了长江流域夏季典型旱涝年的降水分布、同期大气环流及前期海温特征,并以2018年为例,初步揭示了2018年前期海温异常对大气环流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①长江流域夏季典型旱年,仅嘉陵江和岷沱江会表现出局部偏涝,全国为典型的Ⅰ类雨型,多雨区位于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前期冬季赤道太平洋表现出类拉尼娜的东冷西暖分布,同时黑潮区海温偏低,西风漂流区海温偏暖。受多海域协同作用,同期欧亚环流场上自西北向东南呈现出“+-+”三极型分布,东亚地区为自北向南“-+-”的EAP负位相。长江流域典型涝年,全国多为典型的Ⅱ类和Ⅲ类雨型,环流及海温呈现出相反特征。②2018年为典型的长江中下游偏旱年,仅在岷沱江降水偏多近3成,为历史第4多,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主模态正位相类似,解释方差达24%。③2018年前冬出现弱拉尼娜、春末夏初西风漂流区异常偏暖、NAT异常正位相,三者共同作用,使得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北,东亚沿岸出现EAP负位相,大陆热低压明显偏强,东亚夏季风为1961年以来最强,同时副高脊线最北,造成夏季降水主雨带北推至华北、西北地区,岷沱江、嘉陵江异常多,而长江中下游异常少,为典型的Ⅰ类雨型。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流域旱涝预测、水资源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典型旱涝 海温异常 Ⅰ类雨型 拉尼娜 西风漂流区 江流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长江流域1982—2022年骤旱事件时空演变
4
作者 熊立华 李姝仪 查悉妮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7,共14页
骤发性干旱(简称骤旱)是一种突发性高且强度大的极端干旱现象,会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长江流域骤旱频发,然而其骤旱时空演变格局及规律尚不明晰。本研究基于GLEAM、GLDAS和ERA5-Land数据,以标准化蒸发胁迫比及其... 骤发性干旱(简称骤旱)是一种突发性高且强度大的极端干旱现象,会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长江流域骤旱频发,然而其骤旱时空演变格局及规律尚不明晰。本研究基于GLEAM、GLDAS和ERA5-Land数据,以标准化蒸发胁迫比及其变化值作为识别指标,开展1982—2022年长江流域骤旱识别,全面分析长江流域骤旱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并鉴于2022年旱情的严重性和特殊性,重点分析该年长江流域骤旱事件。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空间分布上,长江流域上游的金沙江水系和中下游的大型水库湖泊骤旱发生频率最高且强度最大;②在时间演变上,骤旱发生频率、平均持续时间和强度均在长江流域整体上呈现出非显著上升趋势,而有显著变化趋势的区域在2001年前后表现出明显的趋势反转现象;③2022年夏季受极端高温热浪影响,长江流域遭遇大规模骤旱事件,具有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且骤旱在空间上呈现出从上游向下游传递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骤旱 时空演变 多源数据 标准化蒸发胁迫比 江流
下载PDF
长江流域微塑料生态风险综合评估
5
作者 王华 李思琼 +2 位作者 曾一川 闫雨婷 何新辰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建立了涵盖长江流域43个城市、366个采样点的微塑料数据集来探究微塑料空间分布变化,并基于二维风险评估矩阵和蒙特卡洛模拟分别评估流域内部各采样点微塑料的绝对生态风险和流域整体微塑料的相对生态风险,进而确定了长江流域微塑料的... 建立了涵盖长江流域43个城市、366个采样点的微塑料数据集来探究微塑料空间分布变化,并基于二维风险评估矩阵和蒙特卡洛模拟分别评估流域内部各采样点微塑料的绝对生态风险和流域整体微塑料的相对生态风险,进而确定了长江流域微塑料的优先控制地区和优先控制因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微塑料丰度平均值为(2.52±11.60)万个/m^(3),生产生活消费和船舶运输等人为因素、地形地势等自然因素可能是造成其分布不均的原因;长江流域各采样点所在城市微塑料的绝对生态风险指数范围为1~20,应重点关注鄱阳湖流域和太湖流域的微塑料生态风险;在相对生态风险评估中,流域内90.8%的微塑料污染负荷风险处于低风险等级,63.4%的聚合物危害风险处于高风险等级,65.5%的潜在生态风险处于低风险等级,微塑料丰度、聚氯乙烯和聚氨酯对生态风险的贡献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二维风险评估矩阵 蒙特卡罗模拟 生态风险 江流
下载PDF
城市蔓延对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影响研究进展及对长江流域的启示
6
作者 官冬杰 和秀娟 周李磊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9,共10页
全面梳理城市蔓延对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影响研究现状,有利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综述了城市蔓延对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蔓延对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影响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城市蔓延通过载体传递和流动路径两方... 全面梳理城市蔓延对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影响研究现状,有利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综述了城市蔓延对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蔓延对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影响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城市蔓延通过载体传递和流动路径两方面改变了生态系统服务流的流量、流速和流向,导致生态系统服务流总量的减少和空间异质性的增加;城市蔓延的单项指标变化、城市蔓延的尺度以及城市蔓延的多情景模拟是探索城市蔓延对生态系统服务流影响过程的主要切入点;城市蔓延过程中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流扩散效应主要源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和人类居住模式的改变。已有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城市蔓延对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影响,但在揭示影响机理、剖析影响过程、评估影响效应以及探索生态系统服务流合理分配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空白。在此前提下,未来应基于“机理揭示-影响模拟-效应评估”的研究思路,建立长江流域城市蔓延对生态系统服务流影响研究框架,探索长江流域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合理分配方案,实现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协同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江流 城市蔓延 生态系统服务流
下载PDF
新时期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及管理工作的思考
7
作者 刘兆孝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组织编制并实施水资源保护规划是国家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也是水利部门履行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重要工作。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经历了从起步、探索、实践与发展到形成完善体系的过程,推进了流域水资源保护与管... 组织编制并实施水资源保护规划是国家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也是水利部门履行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重要工作。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经历了从起步、探索、实践与发展到形成完善体系的过程,推进了流域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科学有序发展。随着国家机构改革部门职能调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出台,为更好地推进和落实新时期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和管理工作,系统梳理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发展历程与成效,分析当前流域水资源保护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厘清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定位和思路,并据此提出新时期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及管理的工作建议,对凝聚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共识、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体系、推进水资源保护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治江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保护规划 水资源保护管理 长江保护法 江流 规划思路
下载PDF
长江流域环境案件跨区域集中管辖问题研究
8
作者 秘明杰 戴文 《行政与法》 2024年第3期107-116,共10页
以行政区划为标准的传统环境司法管辖模式与长江流域环境保护的生态性、整体性、系统性相矛盾,而流域环境案件集中管辖可作为破解环境治理难题的关键路径。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发现,目前长江流域所涉各省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的具体实践存在... 以行政区划为标准的传统环境司法管辖模式与长江流域环境保护的生态性、整体性、系统性相矛盾,而流域环境案件集中管辖可作为破解环境治理难题的关键路径。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发现,目前长江流域所涉各省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的具体实践存在行政区划分离程度不高、法律规范依据不足、环境司法专门机构设置衔接不畅等制约因素。因此,要明确以流域治理所遵循的整体和系统理论为基础,确立长江流域地理单元为基础的整体环境治理理念,确保集中管辖实质效用得到发挥;确立与完善流域跨行政区划环境案件管辖法律规范供给,为司法实践提供统一标准遵循;坚持环境司法专门化改革,以长江生态环境法院为基础框架发展完善专门管辖,以便破除行政区划对流域环境司法的阻碍,增强流域集中管辖的规范性、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流 环境司法 跨区域集中管辖
下载PDF
长江流域河湖生态流量监督管理标准体系研究
9
作者 李志军 汪红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2期104-107,共4页
为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落实《长江保护法》关于生态流量管控的规定,亟需建立长江流域河湖生态流量监督管理标准体系。在阐述河湖生态流量监督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必要性和相关标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生态流量管控目标的确定、生态流量泄放... 为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落实《长江保护法》关于生态流量管控的规定,亟需建立长江流域河湖生态流量监督管理标准体系。在阐述河湖生态流量监督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必要性和相关标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生态流量管控目标的确定、生态流量泄放设施的实施、生态流量监测监控的建设、生态流量保障程度的评估、生态流量调度调控的应对等方面出发,探讨了河湖生态流量监督管理标准体系建设,使长江流域河湖生态流量监督管理都有统一可遵循的准则,切实保障河湖生态流量。研究成果对保护和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监督管理 标准体系 江流
下载PDF
长江流域塑料大棚甜瓜栽培技术(8)
10
作者 汪李平 张聚敏 《长江蔬菜》 2024年第2期16-18,共3页
甜瓜属于葫芦科黄瓜属甜瓜种,是全球十大水果之一。我国栽培甜瓜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栽培甜瓜历史较早的国家,有薄皮甜瓜(别名香瓜、梨瓜及东方甜瓜等)和厚皮甜瓜(别名哈密瓜、白兰瓜及洋香瓜等)2个亚种。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较大,... 甜瓜属于葫芦科黄瓜属甜瓜种,是全球十大水果之一。我国栽培甜瓜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栽培甜瓜历史较早的国家,有薄皮甜瓜(别名香瓜、梨瓜及东方甜瓜等)和厚皮甜瓜(别名哈密瓜、白兰瓜及洋香瓜等)2个亚种。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较大,而且甜瓜品种类型比较多,长期以来形成了优质甜瓜的种植区域。本文主要从品种类型、栽培特性、栽培季节、高效模式、大棚甜瓜栽培、大棚甜瓜病虫害防治方面总结了长江流域塑料大棚甜瓜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品种 大棚甜瓜 栽培技术 江流
下载PDF
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农业生产空间时空演变分析
11
作者 吕静 吕辰旭 《福建建材》 2024年第3期35-38,共4页
松花江流域是国家重要的农业基地,科学认知松花江流域吉林段农业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能为优化国土空间、提高地区耕地利用效率等提供依据。基于土地利用数据构建了“三生空间”分类体系界定出农业生产空间,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等研究方法... 松花江流域是国家重要的农业基地,科学认知松花江流域吉林段农业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能为优化国土空间、提高地区耕地利用效率等提供依据。基于土地利用数据构建了“三生空间”分类体系界定出农业生产空间,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等研究方法从数量和空间上分析了松花江流域(吉林段)农业生产空间时空格局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20年里,农业生产空间转为其他类型空间的面积为934.93km^(2),其他类型空间转入面积为1092.7km^(2),整体农业生产空间动态度为正,农业空间面积从2000-2020年整体上处于持续增长趋势,主要转换空间为绿地生态空间与乡村生活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农业生产空间 松花江流 时空演变
下载PDF
典型河湖治理经验及对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雨 王殿常 +2 位作者 余甜雪 叶盛 冉启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0,59,共7页
为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工作,选取欧洲莱茵河、英国泰晤士河、韩国清溪川和美国奥基乔比湖4个具有典型特征的河湖作为案例,整理和归纳了这4个河湖的污染治理过程与对应的政治、经济、金融、法律相关的治理措施。针对长江流域生态治... 为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工作,选取欧洲莱茵河、英国泰晤士河、韩国清溪川和美国奥基乔比湖4个具有典型特征的河湖作为案例,整理和归纳了这4个河湖的污染治理过程与对应的政治、经济、金融、法律相关的治理措施。针对长江流域生态治理中存在的同类问题,总结了这4个河湖在跨区域协同治理、跨部门统筹管理、健全法律体系、加强公众参与和商业运营等方面的经验,提出建立跨区域共同协商的流域水污染管理体制、强化不同部门之间的统筹管理机制、完善流域统一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公共参与等措施和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协同长江的保护与发展、进一步提升长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治理 水生态修复 莱茵河 泰晤士河 清溪川 奥基乔比湖 江流
下载PDF
长江流域农田生态排水沟渠氮削减效应研究
13
作者 秦沂樟 白静 +3 位作者 赵健 谢崇宝 杨延梅 罗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9-400,共12页
为研究长江流域农田生态排水沟渠对总氮(TN)的削减效果,本研究收集长江流域生态排水沟渠的639项野外现场试验数据,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和K-W检验方法探究了不同植被类型、沟渠类型、强化措施类型、温度范围和进水浓度范围等因子对生... 为研究长江流域农田生态排水沟渠对总氮(TN)的削减效果,本研究收集长江流域生态排水沟渠的639项野外现场试验数据,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和K-W检验方法探究了不同植被类型、沟渠类型、强化措施类型、温度范围和进水浓度范围等因子对生态排水沟渠TN削减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农田生态排水沟渠中,不同植被类型中的多种人工植被对TN削减效果最好,平均削减效率为47.72%;沟渠类型为边坡半衬砌(沟壁材质为部分混凝土,沟底材质为全土)对TN去除效果最佳,其平均削减率为58.18%;强化措施类型中,添加基质类和设置拦截类强化措施的生态排水沟渠对TN削减效果最好,其平均削减效率为54.24%;气温处于>25~35℃时生态排水沟渠TN削减效果更有效,而在低温环境下可以通过种植耐寒植物(绿狐尾藻、黑麦草等)提高削减率;沟渠进口TN浓度多数集中在>2~4 mg·L^(-1)之间,沟渠出口TN浓度主要分布在0~2 mg·L^(-1)之间,TN进口浓度为>2~4 mg·L^(-1)时沟渠TN削减效果最佳;不同浓度条件下,沟渠选择种植多种人工植被,对沟壁进行半衬砌,设有强化措施都能有效提高TN的净化效果;TN削减效率与水力停留时间、沟渠长度、水深呈现正相关;在多种因素最优的情形下,TN表面去除负荷随着TN进口浓度增大而增大。研究表明,长江流域农田生态排水沟渠选择多种人工挑选的植被、沟渠类型选择边坡半衬砌、同时添加基质类和设置拦截类强化措施更能有效地削减TN,并且控制气温在>25~35℃和进口浓度为>2~4 mg·L^(-1)来削减TN,另外延长沟渠长度和控制水体的水深、水力停留时间可更好地削减T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流 生态排水沟渠 农业面源 Mann-Whitney U检验 K-W检验
下载PDF
丽江金沙江流域烟草病毒电镜观测与宏病毒组分析
14
作者 矣小鹏 周旭东 +5 位作者 韩天华 申云鑫 贺彪 陈齐斌 何永宏 杨佩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6,共10页
【目的】明确丽江金沙江流域烟草病毒病的病毒种类及其分布特点,为病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烟区具有明显病毒病症状的烟株样品53份,采用宏病毒组测序技术分析各病毒属的丰度,并构建遗传进化树;进一步采用扫描电镜观测病毒形态;... 【目的】明确丽江金沙江流域烟草病毒病的病毒种类及其分布特点,为病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烟区具有明显病毒病症状的烟株样品53份,采用宏病毒组测序技术分析各病毒属的丰度,并构建遗传进化树;进一步采用扫描电镜观测病毒形态;调查各病毒病在烟区的发生情况。【结果】宏病毒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属水平上,华坪县(S1)样品中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黄瓜花叶病毒属(Cucumovirus)和正番茄斑萎病毒属(Orthotospovirus)丰度分别为66.08%、20.83%和5.91%;玉龙纳西族自治县(S2)样品中正番茄斑萎病毒属丰度为97.20%;宁蒗彝族自治县(S3)样品中马铃薯Y病毒属和正番茄斑萎病毒属丰度分别为96.29%和2.20%。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S1样品病原为烟草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烟草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和烟草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S2样品病原为TSWV,S3样品病原为PVY和TSWV。电镜观察到样品中线状病毒粒体直径10~15 nm,长度700~900 nm;球状病毒粒体包括2种,一种为直径25~30 nm、无包膜,另一种为直径80~120 nm、表面有1层包膜。宏病毒组测序分析、系统进化树和电镜观测结果相吻合。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华坪县PVY、TSWV和CMV的发病率分别为42.34%~68.25%、12.59%~26.52%和29.27%~72.31%;玉龙县TSWV的发病率为5.66%~20.34%;宁蒗县PVY和TSWV的发病率分别为19.18%~36.27%和1.08%~4.92%。【结论】危害丽江金沙江流域烟区的烟草病毒种类主要为TSWV、PVY和CMV,其中,TSWV和PVY的检出率最高、发生最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流 烟草病毒病 电镜观测 宏病毒组
下载PDF
闽江流域多时间尺度降雨—径流关系变化与成因
15
作者 耿凯利 陈兴伟 +3 位作者 郑美玲 谷梓鹏 陈莹 刘梅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1,共7页
为进一步揭示闽江流域降雨—径流关系的时空变化规律,识别主要驱动因子,基于1960—2019年降雨和径流数据,应用TFPW—MK方法,按照年以及年内的汛期与非汛期、前汛期和后汛期、最大月和最小月等不同时间尺度,检测闽江上游三大支流、干流... 为进一步揭示闽江流域降雨—径流关系的时空变化规律,识别主要驱动因子,基于1960—2019年降雨和径流数据,应用TFPW—MK方法,按照年以及年内的汛期与非汛期、前汛期和后汛期、最大月和最小月等不同时间尺度,检测闽江上游三大支流、干流及全流域等空间尺度的降雨—径流演变趋势;结合Sen trend方法,从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和水库工程建设3方面,分析影响降雨—径流关系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1)闽江流域及各支流年降雨—径流均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变化一致;2)除支流建溪流域,闽江及其他支流非汛期降雨—径流上升趋势显著;汛期内部趋势变化分化明显,前汛期降雨—径流略减少,后汛期降雨—径流大部分显著增加;3)极端降雨—径流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主要受大型水库工程建设的影响。基于多时间尺度的分析,更深入揭示闽江流域降水、径流的演变及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区域水资源管理与水土保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关系 多时间尺度 水库工程 江流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嘉陵江流域水资源和极端水文事件的影响
16
作者 李文鑫 金君良 +3 位作者 舒章康 张建云 王国庆 陈宇薇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3,共14页
全球变暖导致降水变率增大,水文波动性增强。嘉陵江水资源丰富,科学预估其未来水资源变化及极端水文事件对支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平衡发展至关重要。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嘉陵江历史径流演变,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流域水资源响应及极端... 全球变暖导致降水变率增大,水文波动性增强。嘉陵江水资源丰富,科学预估其未来水资源变化及极端水文事件对支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平衡发展至关重要。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嘉陵江历史径流演变,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流域水资源响应及极端水文事件预估较少。基于第6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计划的22个气候模式耦合可变下渗容量模型(VIC模型),预估了不同代表性典型浓度路径下嘉陵江流域未来径流变化趋势,分析了极端水文事件强度的未来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VIC模型在嘉陵江流域的适用性较好,各站点日径流模拟纳什效率系数均大于0.7,多年水量相对误差在8%之内,对极端水文指标年最大洪峰流量和年最大5日洪量模拟较好;(2)流域未来气候变化将以暖湿化为主,2031—2090年降水量相较基准期(1985—2014年)将增加5.5%~13.8%,温升幅度超2℃;(3)未来径流量很可能会增加,在2061—2090年,径流量相较基准期(1985—2014年)将增加7.0%~14.0%;(4)流域未来洪水强度可能增大,在2061—2090年,SSP5-8.5排放情景下基准期年最大洪峰流量与年最大5日洪量50年一遇值的重现期将缩短为10~20年。气候变化将导致流域水循环加快,水文形势不容乐观,需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及洪涝风险应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预估 气候模式 VIC模型 COPULA函数 极端水文事件 嘉陵江流
下载PDF
引入空间修正入河系数的改进输出系数模型研究——以长江流域为例
17
作者 张景琳 张艳军 +2 位作者 王素描 乔飞 罗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85,95,共9页
针对长江流域开展面源污染负荷研究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传统输出系数模型为集总式模型,无法体现污染物的空间差异性,且未考虑污染源和受纳水体之间的污染物迁移损失,计算结果常为产污量而非入河量。为了降低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差异造成的... 针对长江流域开展面源污染负荷研究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传统输出系数模型为集总式模型,无法体现污染物的空间差异性,且未考虑污染源和受纳水体之间的污染物迁移损失,计算结果常为产污量而非入河量。为了降低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差异造成的模拟结果的误差,综合考虑污染物在输移过程中受降雨、地形、植被和距离等因子的影响,对传统的Johnes输出系数模型引入空间修正的入河系数,构建具有空间分布性的改进输出系数模型。将改进后的输出系数模型应用于长江流域,对长江流域干流自上至下9个监测断面的总磷、化学需氧量进行模拟。分别将集总式输出系数模型和引入空间修正入河系数的改进输出系数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改进后的输出系数模型模拟精度较改进前显著提高,为流域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出系数模型 入河系数 面源污染 GIS 江流
下载PDF
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闽江流域水沙变化模拟
18
作者 余文广 陈芸芝 +1 位作者 唐丽芳 汪小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6-233,245,共19页
[目的]模拟未来土地利用和气候影响下的流域水沙变化有利于制定适合的流域管理计划。[方法]基于土地利用和气象数据,结合CMIP6气候模式数据、PLUS模型和SWAT模型,定量模拟2030年土地利用及不同气候情景下径流和泥沙的时空变化。[结果](1... [目的]模拟未来土地利用和气候影响下的流域水沙变化有利于制定适合的流域管理计划。[方法]基于土地利用和气象数据,结合CMIP6气候模式数据、PLUS模型和SWAT模型,定量模拟2030年土地利用及不同气候情景下径流和泥沙的时空变化。[结果](1)SWAT模型在闽江流域月尺度模拟精度较好,其中径流模拟的R 2范围为0.80~0.95,NSE范围为0.75~0.91;泥沙模拟的R 2范围为0.75~0.98,NSE范围为0.64~0.94。(2)利用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对PLUS模型进行精度评估的Kappa系数为0.77,模拟2030年闽江流域建设用地和耕地将分别增加325.64,1157.51 km^(2)。(3)SSP2-4.5和SSP5-8.5情景下,2025-2035年平均降水量分别增加0.15%和2.18%,年平均气温分别增加0.23,0.62℃。(4)低碳情景和高碳情景下,仅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年平均径流量相较于基准期分别增加0.08%和0.07%,年平均输沙量分别增加0.24%和减少0.05%;仅气候变化导致年平均径流量相较基准期分别减少4.76%和4.11%,年平均输沙量分别增加18.12%和0.13%;土地利用和气候综合影响导致年平均径流量相较于基准期分别减少4.57%和3.93%,年平均输沙量分别增加18.28%和0.33%。(5)未来气候和土地利用综合变化情景下,地表径流和产沙量较高且增幅较大的区域集中在以南平邵武市为中心的流域西北部和以三明将乐县为中心的流域西南部。[结论]研究结果为未来闽江流域的合理开发建设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流 气候情景 土地利用变化 径流 输沙量 模拟
下载PDF
夏季欧亚环流的低频振荡对长江流域降水影响的多尺度诊断
19
作者 杨丹 王黎娟 鲍瑞娟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6,共13页
长江流域夏季降水与欧亚中高纬大气低频振荡密切相关,定量诊断不同尺度环流异常对降水的贡献,对于提高旱涝灾害预测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ERA5逐日再分析资料和CN05.1逐日降水资料,通过定义环流指数(CI),将夏季欧亚环流划分为两脊一... 长江流域夏季降水与欧亚中高纬大气低频振荡密切相关,定量诊断不同尺度环流异常对降水的贡献,对于提高旱涝灾害预测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ERA5逐日再分析资料和CN05.1逐日降水资料,通过定义环流指数(CI),将夏季欧亚环流划分为两脊一槽(DR)型和两槽一脊(DT)型,并探究了其低频特征以及不同尺度环流异常对长江流域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类环流型是环流指数低频循环周期中的两个不同位相,均具有10~30 d振荡周期,对长江流域低频降水有着重要影响。其主要表现为:①两类环流型对应的500 hPa低频环流场在欧亚中高纬呈现正、负位势高度异常交替的波列结构,具有明显向东传播的特征,平均传播速度约为每天5°(经度);②当DR型达峰值位相时,850 hPa低频风场中鄂霍次克海反气旋南侧的东北风引导中高纬干冷空气向长江流域入侵,与来自南海反气旋西侧的西南气流交汇,使太平洋和南海的大量水汽向长江流域输送,低频降水正异常滞后于环流2 d达到最强,DT型的特征则与之相反;③欧亚环流对长江流域低频降水的影响以大于30 d的背景水汽条件和10~30 d低频尺度环流的共同作用为主导,小于10 d的天气尺度环流次之,大于30 d的背景环流较前二者作用偏弱,并且水汽辐合项约为水汽平流项贡献的3倍,先由湿平流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再通过较强的水汽辐合产生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环流 夏季降水 多尺度诊断 低频振荡 传播特征 水汽通量 江流
下载PDF
松花江流域NPP时空演变及其对极端气候的响应机制
20
作者 贾朝阳 郭亮 +2 位作者 崔嵩 付强 刘东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47,共17页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松花江流域陆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变化特征,基于2000—2020年MODIS MOD17A3HGF数据集,采用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M-K检验、地理探测器和相对重要性分析等方法,结合气象站点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分析植被净初...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松花江流域陆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变化特征,基于2000—2020年MODIS MOD17A3HGF数据集,采用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M-K检验、地理探测器和相对重要性分析等方法,结合气象站点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分析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年均NPP值为407.45 g/m^(2)(以C计,下同),以年均4.82 g/m的速率显著上升(p<0.01);极端降水事件对植被NPP空间分异性的影响强于极端气温事件,极端气候指数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大于单一极端气候指数的影响,流域及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NPP主要受总降水量(PRCPTOT)与年平均最低气温(TMIN)交互作用的影响,森林、湿地和聚落生态系统NPP分别受中雨日数(R10 mm)与年平均最高气温(TMAX)交互作用、强降水量(R95P)与TMIN交互作用和R10 mm与暖夜日数(TN90P)交互作用的影响;时间尺度上PRCPTOT、TMAX和TMIN是植被NPP的主要影响因素,空间尺度上PRCPTOT和TMIN是多年平均NPP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量化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程度和应对极端气候事件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流 净初级生产力 极端气候事件 陆地生态系统 时空演变规律 驱动因素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