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3,6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污染》解读
1
作者 黄世忠 叶丰滢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共5页
欧盟委员会(EC)2023年7月31日发布了第一批12个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ESRS),包括2个跨领域交叉准则和10个环境、社会和治理主题准则。这是继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理事会(ISSB)2023年6月26日发布两份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后可持续... 欧盟委员会(EC)2023年7月31日发布了第一批12个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ESRS),包括2个跨领域交叉准则和10个环境、社会和治理主题准则。这是继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理事会(ISSB)2023年6月26日发布两份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后可持续报告准则发展进程中将载入史册的里程碑事件,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非凡。为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ESRS,笔者对这12个ESRS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解读。本文从准则目标、与其他准则的关系、核心内容(治理、战略、影响与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和目标)披露要求等三个方面,对《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第E2号——污染》(ESRS E2)进行解读,并提出对我国制定和执行污染准则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空气污染 污染 土壤污染 污染影响、风险和机遇
下载PDF
农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法律制度的问题与对策
2
作者 黄延廷 孙薇乔 《河南农业》 2024年第7期76-76,共1页
农用地土壤污染问题危及舌尖上的安全,威胁整个生态环境的发展,这是土壤污染修复刻不容缓的关键缘由,也是治理、修复手段成为解决土壤污染问题要点的重要成因。在《土壤污染防治法》等环境污染领域立法体系下探寻现阶段农用地土壤污染... 农用地土壤污染问题危及舌尖上的安全,威胁整个生态环境的发展,这是土壤污染修复刻不容缓的关键缘由,也是治理、修复手段成为解决土壤污染问题要点的重要成因。在《土壤污染防治法》等环境污染领域立法体系下探寻现阶段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相关法律规定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问题 土壤污染修复 生态环境 土壤污染治理 土壤污染防治法 环境污染 农用地 立法体系
下载PDF
膜污染表征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欣然 蒋才芳 +2 位作者 王健 刘彦伶 夏圣骥 《净水技术》 2024年第1期32-42,117,共12页
膜法水处理技术应用日益广泛,然而膜污染是降低膜通量、缩短膜寿命期限的主要原因之一。膜污染表征技术的开发有助于深入了解膜污染过程,为研究膜污染机理和膜污染控制策略提供依据。膜污染表征技术复杂多样,研究者在选择合适方法时存... 膜法水处理技术应用日益广泛,然而膜污染是降低膜通量、缩短膜寿命期限的主要原因之一。膜污染表征技术的开发有助于深入了解膜污染过程,为研究膜污染机理和膜污染控制策略提供依据。膜污染表征技术复杂多样,研究者在选择合适方法时存在一定困惑。文章以研究目的为分类依据,将现有膜污染表征技术划分为污染层可视化、污染物识别、污染过程分析3种类型,分别总结了每种膜污染表征技术的研究进展和不足,对膜污染表征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表征技术 污染层可视化 污染物识别 污染过程分析
下载PDF
陕西省农业面源污染时空特征及污染源
4
作者 蒙小俊 王昕婕 +1 位作者 朱妮 葛光环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224-231,共8页
为明确陕西省农业面源污染时空特征、重点污染源、污染区域和11个地市区的污染类型。利用输出系数法(ECM)对2010—2019年陕西省11个地市区的农业面源污染总氮(TN)和总磷(TP)的污染负荷进行估算,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污染源进行评价,通... 为明确陕西省农业面源污染时空特征、重点污染源、污染区域和11个地市区的污染类型。利用输出系数法(ECM)对2010—2019年陕西省11个地市区的农业面源污染总氮(TN)和总磷(TP)的污染负荷进行估算,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污染源进行评价,通过快速聚类法划分11个地市区农业面源污染类型。结果表明,2010—2019年陕西省农业面源污染TN和TP污染负荷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019年TN和TP污染负荷最低,分别为129027.14、13872.84 t;2019年陕西省畜禽养殖、农业种植和农村生活等标污染负荷比分别为20.923%、60.130%和18.947%;不同污染源TN和TP的等标污染负荷空间分布具有很强的一致性,11个地市区农业面源污染等标污染负荷比由大到小依次为榆林市(16.94%)、汉中市(15.42%)、安康市(13.06%)、渭南市(12.93%)、咸阳市(9.28%)、商洛市(8.31%)、宝鸡市(8.18%)、延安市(7.03%)、西安市(6.89%)、铜川市(1.74%)、杨凌示范区(0.24%);11个地市区农业面源污染分为农业种植污染主导型、农业种植+农村生活污染主导型、农业种植+畜禽养殖污染主导型、混合污染型4种污染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时空特征 污染负荷 等标污染负荷 污染 陕西省
下载PDF
膜蒸馏处理脱硫废水过程中污染物组成、分布及形成机理
5
作者 李棒 田腾飞 +5 位作者 吴俊峰 朱新锋 韩昌睿 崔璐雪 张霞 贠延滨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6,共8页
研究了聚偏氟乙烯(PVDF)膜膜蒸馏处理脱硫废水过程中污染物对膜通量的影响,并确定处理过程中不同时期造成通量变化的先驱污染物和主导污染物。流速对污染物的分布起主导作用。采用三维单相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来评估膜模块系统中的流... 研究了聚偏氟乙烯(PVDF)膜膜蒸馏处理脱硫废水过程中污染物对膜通量的影响,并确定处理过程中不同时期造成通量变化的先驱污染物和主导污染物。流速对污染物的分布起主导作用。采用三维单相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来评估膜模块系统中的流动状态,并通过SEM、X射线能谱仪(SEM-EDS)、FTIR分析不同污染时期污染物在膜表面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组成和结构。研究发现,膜通量的变化主要分为2个阶段:缓慢下降阶段和快速下降阶段,两阶段截然不同的通量变化归因于主导污染物的差异。有机污染物是前期导致通量缓慢下降时的先驱性污染物,矿物结垢是后期通量急速下降的主导因素。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腐殖酸和富里酸,在膜蒸馏过程中通过与膜表面的疏水-疏水相互作用首先沉积在膜表面造成通量的缓慢下降;矿物污染物主要是硫酸钙,随着进料液的浓缩,在液体中成核结晶,在膜表面快速生长导致通量的快速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废水 膜蒸馏 有机污染 无机污染 污染
下载PDF
人工湿地技术对水源地雨水径流污染阻控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刘婷 朱雯淅 +7 位作者 曹承进 王迪芳 都皓辰 李梦茁 黄民生 何岩 张亚婷 李心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7,156,共9页
设置了不同基质(砾石、加气混凝土)及是否种植美人蕉的不同人工湿地结构,通过小试实验对比各个工况对雨水径流污染的阻控效果.研究发现,加气混凝土与种植美人蕉的人工湿地组合成本略高(4.20元/工况),较其余工况高出1.00~2.90元/工况,但... 设置了不同基质(砾石、加气混凝土)及是否种植美人蕉的不同人工湿地结构,通过小试实验对比各个工况对雨水径流污染的阻控效果.研究发现,加气混凝土与种植美人蕉的人工湿地组合成本略高(4.20元/工况),较其余工况高出1.00~2.90元/工况,但在运行的两个周期(交替运行30 h,落干48 h)内,NH_(4)^(+)-N、NO_(3)^(-)-N、TN、PO_(4)^(3-)、TP和COD_(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3%、47.0%、85.4%、56.4%、76.0%和65.5%,平均高出其余工况10.9%~18.8%,效果最优,性价比最高,适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地 雨水径流污染 人工湿地 面源污染 供水安全
下载PDF
结合大气污染特征的VOCs聚集区识别方法
7
作者 陆秋琴 田园 黄光球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8-317,共10页
为实现VOCs聚集区的精准感知识别,提出一种结合大气污染特征的VOCs聚集区识别方法。首先,划分区域网格,利用IDW空间插值方法得到VOCs网格数据集;其次,利用HYSPLIT计算后向气团运动轨迹并引入VGG提取轨迹特征,同数据集输入TCN-BiLSTM模型... 为实现VOCs聚集区的精准感知识别,提出一种结合大气污染特征的VOCs聚集区识别方法。首先,划分区域网格,利用IDW空间插值方法得到VOCs网格数据集;其次,利用HYSPLIT计算后向气团运动轨迹并引入VGG提取轨迹特征,同数据集输入TCN-BiLSTM模型,预测各网格VOCs浓度;最后,根据预测结果进行聚集区识别。以西安市碑林区为例,对VOCs浓度值进行预测,并将聚集区识别结果可视化。结果表明:该组合预测模型能够有效提高识别精度,VOCs浓度预测结果的MAE、MSE、RMSE、R2分别为6.657、103.657、10.181、0.976,预测效果优于对比模型。消融实验证明考虑气团污染特征能提高VOCs预测准确性,实现VOCs聚集区的精准感知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聚集 污染区域识别 浓度预测 大气污染特征 深度学习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林地水源污染修复及防治策略研究
8
作者 马力子 于海洋 田国行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46-50,203,共6页
林地水源污染关系到整个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为保护水源水质开展了水源污染修复及防治策略研究。以某自然保护区内的一处水源地为例,采集试验所需的原水,在选取试验试剂和设备的基础上,确定4项水质分析项目和对应的检测方法... 林地水源污染关系到整个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为保护水源水质开展了水源污染修复及防治策略研究。以某自然保护区内的一处水源地为例,采集试验所需的原水,在选取试验试剂和设备的基础上,确定4项水质分析项目和对应的检测方法。通过壳聚糖微球+活性渗滤反应墙、原位投菌技术来修复水源,通过人工湿地和人工增氧来实现污染防治。结果表明,修复策略实施后,各项水质指标表现越来越好,林地水源中浮游生物数量和叶绿素a含量逐渐上升,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和高锰酸盐指数逐渐下降,修复策略起到了应有的净化效果;防治策略实施后,前1~3 d内4项水质指标的表现仍在继续提升,之后出现小幅度下降并最终维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水平,说明防治策略基本维持住了修复策略的实施效果,起到了应有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林地水源污染 水质分析 污染修复 污染防治
下载PDF
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与空气污染治理——基于城市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9
作者 李兰兰 梁雪 +1 位作者 李晶晶 焦建玲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9-186,共8页
2013年颁布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我国首个针对环境突出问题开展综合治理的行动计划;为巩固治理效果,应对动态变化的环境问题,2018年国务院进一步发布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利用中国258个城市2013年1月至2... 2013年颁布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我国首个针对环境突出问题开展综合治理的行动计划;为巩固治理效果,应对动态变化的环境问题,2018年国务院进一步发布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利用中国258个城市2013年1月至2020年9月日度空气污染数据,实证检验了上述两阶段政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从不同污染物治理效果、时间和区域异质性等角度分析了政策效应的差异。结果指出:第一,“大气十条”和“蓝天保卫战”均显著降低了AQI、PM_(2.5)、PM_(10)、SO_(2)、NO_(2)、CO;第二,相比“大气十条”,“蓝天保卫战”对NO_(2)的减排效应更高,且实现对O_(3)的协同治理;第三,“大气十条”和“蓝天保卫战”对各污染物的减排效应因供暖时期、地区能源资源禀赋呈现出较强的异质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空气污染治理 异质性分析
原文传递
BZ19-6低渗透储层反凝析污染及解除方法实验研究
10
作者 汤勇 唐凯 +1 位作者 夏光 徐笛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7,116,共7页
BZ19-6凝析气田储量大、地露压差小、储层高温高压且低孔低渗,生产作业过程中极易产生反凝析污染。评价反凝析污染程度,采用合适的污染解除措施,对改善BZ19-6凝析气田反凝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复配凝析气开展长岩心衰竭实验,模拟反... BZ19-6凝析气田储量大、地露压差小、储层高温高压且低孔低渗,生产作业过程中极易产生反凝析污染。评价反凝析污染程度,采用合适的污染解除措施,对改善BZ19-6凝析气田反凝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复配凝析气开展长岩心衰竭实验,模拟反凝析油污染,测试不同衰竭压力点对应的气相渗透率并评价反凝析污染程度;同时开展了注活性剂(TC281)、注甲醇、注甲醇+活性剂3组解除反凝析污染实验,及注甲醇+活性剂1组解除反凝析+水锁综合液相污染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注活性剂(TC281)、注甲醇、注甲醇+活性剂3种方案对解除反凝析污染均有一定效果,注甲醇+活性剂1组解除反凝析污染效果最好,渗透率恢复率达84%;注甲醇解除反凝析污染渗透率恢复率为81%;注活性剂1组解除反凝析渗透率恢复率为54%;注甲醇+活性剂1组解除反凝析+水锁综合液相污染,渗透率恢复率达到80%。实验为BZ19-6凝析气田解除反凝析污染提供了方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凝析气藏 反凝析污染 解除污染 渗透率恢复率
下载PDF
污染物胁迫及环境条件改变对拟南芥根系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成丽 李小龙 +4 位作者 张浩杰 鲍金铭 马嘉玉 闫帅腾 荆杰 《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81-188,共8页
拟南芥生长周期短,基因组简单,对其根系的相关研究可为研究污染物和外界条件胁迫对其他植物的毒害作用及影响机制提供依据,污染物胁迫和环境条件的改变,都将会影响拟南芥根系的正常生长。因此,拟南芥根系在胁迫环境中所作出的应激反应... 拟南芥生长周期短,基因组简单,对其根系的相关研究可为研究污染物和外界条件胁迫对其他植物的毒害作用及影响机制提供依据,污染物胁迫和环境条件的改变,都将会影响拟南芥根系的正常生长。因此,拟南芥根系在胁迫环境中所作出的应激反应和响应机制是至关重要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一系列进展。本文分别从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环境条件改变三个方面,综述了拟南芥根系发生的不同应激反应及其机制,发现拟南芥根系在面对不同胁迫环境时的响应不尽相同:1)较低浓度的金属离子会促进拟南芥根系的生长发育,反之,则会抑制根系的生长发育。2)有机污染物对拟南芥根系的影响普遍是抑制的,致使其主根长度降低,侧根数量减少。3)外界条件胁迫发生时则相对复杂,不同外界条件干扰拟南芥会发生不同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根系生长 无机污染 有机污染 环境条件改变
下载PDF
环境法典污染控制制度的二元结构与体系整合
12
作者 刘长兴 柯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12,共10页
污染控制制度是环境法典的最主要内容,需要在现行污染防治单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体系化整合。现行立法分为两大基本类型,环境要素污染防治法围绕环境要素的污染排除进行制度设计,污染物质和能量污染防治法围绕污染物质和能量的减量... 污染控制制度是环境法典的最主要内容,需要在现行污染防治单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体系化整合。现行立法分为两大基本类型,环境要素污染防治法围绕环境要素的污染排除进行制度设计,污染物质和能量污染防治法围绕污染物质和能量的减量和管制进行制度设计。在整合进入环境法典污染控制编时,两类污染防治制度的共通性制度要提炼出来进入污染控制编的基本规定,环境要素污染控制制度仍然围绕水、海洋、大气、土壤的污染控制展开,规定与环境要素相对应的具体污染控制制度。污染物质控制制度包括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控制和放射性污染控制几个方面,应规定污染物质的全过程管控制度。能量污染控制制度以噪声污染控制为重心,振动、电磁辐射和光辐射污染控制应在法典中有基本规定。在协调不同类型污染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对现行污染防治规定进行归类、精简、合并、调整,并补充重要的污染控制规则,以完成环境法典污染控制编的制度设计和编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典 污染控制 环境要素 污染物质 制度体系
下载PDF
抚仙湖北岸生态调蓄带工程入湖污染物减排效益核算
13
作者 马巍 李必琼 +3 位作者 杨凡 徐志雄 陈晶 罗跃辉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7,148,共10页
抚仙湖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源头型深水湖泊,湖岸陡峭,岸滩不发育,湖泊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水质一旦被污染将很难恢复。近年来受流域内人类活动强度持续加剧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双重驱动影响,抚仙湖水位持续降低、河湖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湖... 抚仙湖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源头型深水湖泊,湖岸陡峭,岸滩不发育,湖泊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水质一旦被污染将很难恢复。近年来受流域内人类活动强度持续加剧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双重驱动影响,抚仙湖水位持续降低、河湖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湖泊水质保护问题迫在眉睫,因此,2017年针对入湖污染负荷占比最大且农田面源污染问题最为突出的抚仙湖北岸片区实施了集截污、调蓄、水质净化、水资源回用、清水置换、湿地补水建设于一体的抚仙湖北岸生态调蓄带工程,并将1179.09亩农田改建为调蓄带湿地。从实施效果来看,调蓄带工程2018—2021年期间减少的TN、TP入湖负荷量分别为245.84 t、28.99 t,调蓄带对抚仙湖北岸片区农田面源负荷削减率均超过81%;从生态调蓄带入湖污染物减排效益贡献大小来看,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湿地水质净化>湖滨湿地补水>水资源回用>清洁水资源置换;从调蓄带入湖污染物减排效益持续提升来看,水资源回用和清洁水资源替换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面源污染 入湖污染 减排效益 生态调蓄带 抚仙湖
下载PDF
赣南废弃离子型稀土矿区稻米重金属污染评价
14
作者 龚子涵 吴开兴 +1 位作者 王永航 姜鑫文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4年第3期53-62,共10页
江西赣州的离子型稀土资源丰富,已开发利用数十载,遗留下了300多处废弃离子型稀土矿区,其中以池浸堆浸工艺开采者居多。一些废弃矿区已有居民迁入,有必要对该区域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及存在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以废弃青山子矿区为例,测定... 江西赣州的离子型稀土资源丰富,已开发利用数十载,遗留下了300多处废弃离子型稀土矿区,其中以池浸堆浸工艺开采者居多。一些废弃矿区已有居民迁入,有必要对该区域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及存在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以废弃青山子矿区为例,测定矿区稻米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矿区稻米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然后采用美国环保局(USEPA)推荐的风险暴露模型评价食用矿区稻米对成人及儿童造成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废弃矿区稻米中主要重金属Cd、Pb、As、Zn、Cu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048、1.18、2.45、60.9、5.99 mg/kg,其中Cd和Cu的平均质量分数均低于相应的标准限值,Pb、As和Zn的平均质量分数均高于相应的标准限值;废弃矿区稻米基本未受重金属Hg、Cd和Cu污染,但受Pb重度污染,受As和Zn轻微污染,综合污染程度为重度污染;以废弃矿区产出的稻米为主食可能会对成人构成轻微致癌综合健康风险,对儿童构成轻微非致癌综合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区 离子型稀土 重金属污染评价 健康风险评价 稻米 致癌风险 单因子污染指数法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
下载PDF
地下水系统中的新污染物
15
作者 刘菲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共2页
新污染物是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对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存在较大风险,但尚未纳入管理或现有管理措施不足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相对传统已经被监管的污染物而言较“新”。据生态环境部的报道,目前国际上被广泛关注... 新污染物是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对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存在较大风险,但尚未纳入管理或现有管理措施不足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相对传统已经被监管的污染物而言较“新”。据生态环境部的报道,目前国际上被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主要分为4大类:抗生素、内分泌干扰物、微塑料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指明了今后新污染物治理的方向。该方案展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决心,对建设美丽中国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生态环境 持久性有机污染 地下水系统 污染物治理 人体健康 内分泌干扰物 微塑料
下载PDF
基于功能区的跨界大气污染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16
作者 陶希东 《创新》 2024年第1期29-35,共7页
大气污染具有流动性,跨界大气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议题。实施跨行政区的功能区治理是解决跨界大气污染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是跨界大气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但基于行政区的治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大气的跨界... 大气污染具有流动性,跨界大气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议题。实施跨行政区的功能区治理是解决跨界大气污染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是跨界大气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但基于行政区的治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大气的跨界污染问题。文章在分析跨界大气污染及其在我国的区域表现的基础上,指出了基于行政区的污染治理模式的固有弊端,提出了“功能区治理”的基本思路及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跨界污染 行政区 功能区 跨界污染治理
下载PDF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中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类型化”认定
17
作者 唐绍均 李生银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0-81,110,共13页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中行为人的多元性、行为的多重性、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增加了人民法院认定其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难度,导致其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认定在裁判文书中呈现出“理论含混、表述迥异”的样态。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间的因果关系...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中行为人的多元性、行为的多重性、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增加了人民法院认定其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难度,导致其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认定在裁判文书中呈现出“理论含混、表述迥异”的样态。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间的因果关系作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中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亟需以“污染者担责”原则为指引、以识别“污染者”和“非污染者”身份为基础确立“类型化”的认定路径。在排污企业与治污主体间有意思联络的情形下,两者均为“污染者”,此时各自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认定宜采因果关系推定理论。在排污企业与治污主体间无意思联络的情形下,两者中必有一方为“污染者”,其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认定宜采因果关系推定理论;另一方则为“非污染者”,其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认定宜采相当因果关系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第三方治理侵权 污染者担责 环境侵权
下载PDF
内河航道船舶大气污染物扩散模拟研究
18
作者 雷智鹢 宋雨恒 马志宽 《水道港口》 2024年第1期131-139,共9页
为探究内河航道船舶大气污染物在沿岸建筑物群的扩散规律,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构建南京市内河某航道段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计算模型,采用“自下而上”方法计算得到船舶SO_(2)、NO_(2)、PM_(10)、PM_(2.5)、CO和挥发性有机物6种大气... 为探究内河航道船舶大气污染物在沿岸建筑物群的扩散规律,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构建南京市内河某航道段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计算模型,采用“自下而上”方法计算得到船舶SO_(2)、NO_(2)、PM_(10)、PM_(2.5)、CO和挥发性有机物6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通过Revit软件与Fluent软件建立船舶大气污染物在沿江居民区的扩散模型并进行可视化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常风向全年平均风速条件下,污染物扩散与建筑群布局密切相关,在密集建筑物群背风面易出现负压区,该处污染物浓度较低,但在整体建筑物群背风面稍远处,出现气流旋涡区,导致较高浓度的污染物聚集,短期内产生持续污染影响。研究思路与结果可为航道沿岸居民区规划建设,降低船舶大气污染物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大气污染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污染物扩散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水土环境中镧污染治理研究进展
19
作者 何芳宇 刘祖文 +1 位作者 田帅 张立楠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71,177,共6页
概述了La在水土环境中的来源、转移及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总结了水土环境中La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现状,结合实例分析比较了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及耦合技术等常用治理手段的优缺点,就复合污染和持续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方向应... 概述了La在水土环境中的来源、转移及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总结了水土环境中La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现状,结合实例分析比较了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及耦合技术等常用治理手段的优缺点,就复合污染和持续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方向应该兼顾经济和环境效益,结合各技术的优点,更好地进行La污染治理。从实际工程中的研究缺口和理论需求设计的角度对La污染治理的发展方向作出展望,旨在为La污染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污染来源 水土环境 污染治理 吸附
下载PDF
南方库区生态农业小流域面源污染特征
20
作者 张思毅 李晓涛 +3 位作者 贺斌 郝贝贝 吕德鹏 梁鑫根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4-145,共12页
为研究生态农业小流域的氮、磷减排效果,以广东省英德市大站镇长湖水库粉洞生态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研究小流域面源氮、磷污染物含量和污染负荷输出特征,确定关键源区,评价生态农业的减排效果。结果表明,... 为研究生态农业小流域的氮、磷减排效果,以广东省英德市大站镇长湖水库粉洞生态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研究小流域面源氮、磷污染物含量和污染负荷输出特征,确定关键源区,评价生态农业的减排效果。结果表明,流域内水体受污染程度低,大部分都在Ⅲ类水质范围内;总氮、总磷是流域内主要污染负荷;流域地表水氮素组成主要以溶解态氮为主(>50%),溶解态氮以硝态氮为主;关键源区有水土流失、养鹅场、居民点、养猪场、耕地。研究期间流域总氮负荷为345.22 kg,总磷负荷为69.47 kg,入河污染负荷强度低,总氮和总磷的入河系数分别为0.16和0.63。以上结果表明,生态农业小流域氮、磷减排效果显著,且流域氮、磷消纳能力强,使得流域内氮、磷污染负荷较低,水质较好,生态农业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污染通量 污染负荷 生态农业 小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