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ED3A强化紫花苜蓿修复Cd污染土壤的效果研究
1
作者 刁静茹 肖奇赞 +2 位作者 张淋淋 闫利甜 赵保卫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1-69,共9页
研究可生物降解螯合剂N-十二酰基乙二胺三乙酸盐(LED3A)诱导强化紫花苜蓿修复Cd污染土壤的效果,采用盆栽方法,考察LED3A对紫花苜蓿生理指标、Cd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以及增效提取土壤中Cd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显著抑制紫花苜蓿的生长... 研究可生物降解螯合剂N-十二酰基乙二胺三乙酸盐(LED3A)诱导强化紫花苜蓿修复Cd污染土壤的效果,采用盆栽方法,考察LED3A对紫花苜蓿生理指标、Cd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以及增效提取土壤中Cd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显著抑制紫花苜蓿的生长及光合作用,增加丙二醛(MDA)的积累.而在土培体系中施用LED3A,可以提高植株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缓解细胞膜脂过氧化损伤和Cd诱导产生的氧化应激.LED3A的螯合强化作用能够增大紫花苜蓿细胞质中Cd的分布比例,促使植株中的Cd由高活性形态向低活性形态转化,通过细胞壁固持和液泡区隔化提高耐Cd性能,进而减轻毒害.与不添加LED3A组相比,最佳LED3A添加量(321.3 mg·kg^(-1))组紫花苜蓿植株中的总Cd含量和积累量分别提高了29.4%和69.1%,地下/地上富集系数及转运系数分别增加了28.6%,36.4%和10.5%.说明添加适量LED3A可有效提高紫花苜蓿对Cd的耐受性与修复Cd污染土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3A 紫花苜蓿 CD污染土壤 植物修复 化学强化
下载PDF
重金属-PAHs污染土壤植物微生物修复效果及机理
2
作者 贾建丽 高小龙 +4 位作者 张犇 赵燊炜 韩宇欣 原浩坤 王业荃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5-216,共12页
针对焦化厂等土壤中铬(Cr)、砷(As)重(类)金属和菲(Phe)、苯并[a]芘(BaP)等多环芳烃(PAHs)风险高、绿色低碳修复技术缺乏等突出问题,以黑麦草-玉米-食醚红球菌(Rhodococcus aetherivorans,BW2)开展植物微生物联合。结果表明,63 d后植物... 针对焦化厂等土壤中铬(Cr)、砷(As)重(类)金属和菲(Phe)、苯并[a]芘(BaP)等多环芳烃(PAHs)风险高、绿色低碳修复技术缺乏等突出问题,以黑麦草-玉米-食醚红球菌(Rhodococcus aetherivorans,BW2)开展植物微生物联合。结果表明,63 d后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组土壤中Cr、As、Phe和BaP浓度分别下降9.63%、5.28%、45.14%和26.87%,其中重金属的去除主要依赖于植物作用,而PAHs去除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生物与植物的共同作用;植物主要吸收可提取态重金属,63 d后不同修复组土壤中可交换态Cr平均下降2.19%,而As则由于降解作用使修复过程中可交换态增加;可交换态Cr和碳酸盐结合态Cr与土壤中放线菌门呈强正相关,2种形态As则与拟杆菌门、装甲菌门、FBP菌门和浮霉菌门呈正相关。污染物去除效率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同时受酶活性和不同功能微生物丰度的动态影响,反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也在土壤污染物种类、浓度及理化性质等综合作用下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多环芳烃 复合污染土壤 食醚红球菌 黑麦草-玉米 联合修复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与植物协同修复铅污染土壤
3
作者 韩冰 周丽鹏 +4 位作者 姚文利 徐佳婷 董莉莉 张明 孙世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93-4799,共7页
为了有效修复和美化污染的土壤环境,降低重金属的污染,将培养生物菌剂与2种富集植物联合修复铅(Pb)污染的土壤,通过微生物培养、高效液相色谱、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等方法,研究土壤中重金属残留、酶活性、叶绿素含量、重金属抗性菌、... 为了有效修复和美化污染的土壤环境,降低重金属的污染,将培养生物菌剂与2种富集植物联合修复铅(Pb)污染的土壤,通过微生物培养、高效液相色谱、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等方法,研究土壤中重金属残留、酶活性、叶绿素含量、重金属抗性菌、微生物数量和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Pb污染浓度为400 mg/kg,分别经过联合修复30 d和60 d,土壤中重金属浓度分别下降了19.61%、19.48%,60 d比30 d吸附率分别提高了16.82%、17.83%。过氧化氢酶由对照组的5.6 mg/kg增加到11.4、15.9 mg/kg;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由45.6 mg/kg增加到88.4、93.4 mg/kg;蔗糖酶的活性由4.2 mg/kg增加到9.6、9.9 mg/kg;脲酶的活性由32.6 mg/kg增加到66.3、71.2 mg/kg。叶绿素的含量分别增加9.16%、9.18%。重金属抗性菌检出量分别减少21.31%和20.27%。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最高增加了97.68%、67.63%、210.09%。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度也相应增加2.7%、2.9%。可见污染土壤经过微生物菌剂与植物联系修复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强,加快重金属的吸附和转运,提高酶活性,提升植物对重金属的耐受性,重金属抗性菌数量显著降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增加;阐明微生物菌剂和植物协同作用下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强化修复机制,为高效治理土壤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重金属 生态修复 重金属抗性菌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焦化厂污染土壤中18种PAHs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4
作者 张守文 李咏梅 +5 位作者 王彩 李恒宇 李晨 徐绍英 孙宁 董周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6-275,共10页
为研究焦化厂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以某焦化厂为目标,布设260个点位,根据各点位污染情况,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共780件。通过分析样品中18种PAHs含量,探讨了不同判定标准下厂区土壤中PAHs总体污染程度以及不... 为研究焦化厂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以某焦化厂为目标,布设260个点位,根据各点位污染情况,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共780件。通过分析样品中18种PAHs含量,探讨了不同判定标准下厂区土壤中PAHs总体污染程度以及不同功能区污染状况特征,同时根据HJ 25.3—2019《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对厂区内18种PAHs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该焦化厂污染水平较高,且厂区污染在空间上表现出强烈非均质性。厂区内PAHs以2~3环为主,占比为58.82%,4~6环PAHs占比为41.48%。厂区内以苯并[a]芘为基准的6种主要风险PAHs的毒性当量浓度(TEQ Bap)分布特征与总PAHs(∑18 PAHs)含量分布具有一致性。(2)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PAHs含量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污水处理区>化产区>焦炉区>锅炉发电厂>煤炭储存区>办公区。不同功能区低环与中高环PAHs含量比值不同,表明各区域污染物来源存在差异。(3)厂区内主要健康风险来源于化合物的致癌风险,不同功能区的致癌风险水平差异较大,污水处理区致癌风险超标倍数及超标率远超化产区及焦炉区。由于苯并[j]荧蒽的加入,PAHs总致癌风险增加0.93%~204.46%,厂区内总致癌风险超标点位增加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厂 污染土壤 多环芳烃 分布特征 健康风险评估
下载PDF
富里酸改性FeMnNi-LDH对砷镉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
5
作者 何雅馨 魏世强 蒋珍茂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84-2197,共14页
选用腐殖质活性组分富里酸(FA)作为铁锰镍层状双氢氧化物(FeMnNi-LDH)的修饰物,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稳定层状FA@FeMnNi-LDH复合材料,并运用于As(Ⅲ)和Cd(Ⅱ)复合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通过小白菜盆栽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砷镉复合污染水平及不... 选用腐殖质活性组分富里酸(FA)作为铁锰镍层状双氢氧化物(FeMnNi-LDH)的修饰物,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稳定层状FA@FeMnNi-LDH复合材料,并运用于As(Ⅲ)和Cd(Ⅱ)复合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通过小白菜盆栽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砷镉复合污染水平及不同初始土壤pH值条件下,复合材料对土壤As(Ⅲ)和Cd(Ⅱ)的钝化效果、各形态含量变化及对小白菜根部和地上部As(Ⅲ)和Cd(Ⅱ)转运、富集系数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A@FeMnNi-LDH复合材料对As和Cd具有显著的同步钝化效果.当复合材料添加量由0%增加到1.0%,促进了土壤非专性吸附态和结晶铁铝氧化物结合态As向专性吸附态、无定型铁铝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As转化,土壤可交换态Cd主要向残渣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Cd转化;土壤初始pH对As和Cd的钝化效果影响明显,酸性和中性土壤的pH分别增加了1.65和0.64个pH单位,土壤有效态As的降低率分别达到69.74%和63.31%,有效态Cd的降低率分别为60.25%和61.78%;小白菜的鲜重和株高随复合材料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并且复合材料添加量的增加降低了小白菜各部位对As和Cd的转运和富集系数,使小白菜地上部As、Cd的浓度均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限值.相关性分析显示,非专性吸附态As、可交换态Cd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性,残渣态As和Cd与土壤pH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小白菜地上部分和根部中As和Cd的含量与土壤残渣态As和Cd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FA@FeMnNi-LDH复合材料能提高土壤pH值,促进土壤As和Cd向残渣态的转化,从而降低土壤As和Cd生物有效性和在小白菜植株中的累积,为土壤中As(Ⅲ)和Cd(Ⅱ)复合污染的同步修复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 富里酸(FA) 改性 砷镉复合污染土壤 钝化修复
下载PDF
焦化场地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祁海涛 宋菁 +2 位作者 孟祥宇 王亚楠 王华伟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77-83,86,共8页
为明确焦化场地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了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关于焦化场地PAHs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文献资料,并从发文数量及其年度变化、发文国家及机构、发文作者... 为明确焦化场地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了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关于焦化场地PAHs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文献资料,并从发文数量及其年度变化、发文国家及机构、发文作者、论文关键词、发文期刊以及共被引文献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WoS数据库中焦化场地PAHs污染修复技术研究型论文共419篇,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该领域总体发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美国和法国是该领域发文数量位居前三的国家,共计98家研究机构、1070名作者参与焦化场地PAHs污染修复领域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发文量排名前3的期刊分别是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onment、Chemosphere和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关键词分析表明,焦化场地PAHs的源解析、风险管控、修复技术将会成为未来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场地 多环芳烃(PAHs) 修复 统计分析 污染土壤
下载PDF
一种新型重度铬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7
作者 蒋妮娜 李东 +1 位作者 李林 高然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3期30-34,共5页
我国退役铬化工企业的土壤铬污染严重,部分土壤六价铬浓度可高达10^(3)~10^(4)mg·kg^(-1),对植物生长、人类活动产生了不良影响。常用的铬污染土壤修复方法有还原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酸淋洗-还原联合修复技术,用稀酸溶液加上... 我国退役铬化工企业的土壤铬污染严重,部分土壤六价铬浓度可高达10^(3)~10^(4)mg·kg^(-1),对植物生长、人类活动产生了不良影响。常用的铬污染土壤修复方法有还原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酸淋洗-还原联合修复技术,用稀酸溶液加上还原剂将土壤中的六价铬浸出、还原。但酸溶液对难提取六价铬的溶解效果有限,且易引起土壤侵蚀等次生环境问题。碱性条件下重度铬污染土壤淋洗和还原的修复工艺能有效解决酸淋洗存在的土壤溶蚀、钙流失、含盐量大幅增加以及其他重金属浸出浓度超标等次生环境问题,且该技术通过碱淋洗还原工艺显著提高难提取六价铬的提取和还原效率,该研究形成经济可行、易于推广的铬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修复 重度 六价铬
下载PDF
生物炭-壳聚糖复合材料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
8
作者 杨克俭 李忠徽 +3 位作者 姜凌 闫江涛 王显炜 杨雅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生物炭-壳聚糖复合材料(CBC)对镉(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方法]以黑麦草为供试植物进行盆栽试验,探究向酸性低镉土壤、中性高镉土壤和碱性高镉土壤中分别添加0、0.5%、1.0%和3.0%(W/W)的CBC时,土壤pH、全镉含量、有效态镉... [目的]探讨生物炭-壳聚糖复合材料(CBC)对镉(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方法]以黑麦草为供试植物进行盆栽试验,探究向酸性低镉土壤、中性高镉土壤和碱性高镉土壤中分别添加0、0.5%、1.0%和3.0%(W/W)的CBC时,土壤pH、全镉含量、有效态镉含量、黑麦草根和茎叶的生物量以及其中的全镉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施用CBC可以提高酸性和中性土壤的pH。随着CBC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降低,当施加量至3.0%时达到显著水平。CBC可以钝化土壤中的镉活性,其钝化效果与土壤污染程度、酸碱性密切相关。随着CBC施加量的增加,黑麦草根和茎叶中镉含量降低,尤其植物地上部分降低效果明显,也证明了CBC对土壤中镉具有钝化作用;黑麦草的富集系数(BCF)和转运系数(TF)随CBC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小,表明施用CBC能够减弱土壤中的镉向植株体内的迁移,从而达到缓解镉毒害的作用。[结论]CBC可以用于镉污染土壤的修复,尤其是在污染程度严重的酸性土壤中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壳聚糖复合材料 土壤酸碱性 钝化修复 污染土壤 黑麦草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固定修复研究进展
9
作者 安娜 王莉 +2 位作者 庄雨适 孙大光 任建锋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4年第3期104-106,共3页
本文深入研究了原位固定修复技术,它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土壤治理方法,旨在削减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减轻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潜在危害。我们探讨了重金属污染的特性和多方面影响,涵盖了重金属的不同形态、生态传播、食物链中的积累... 本文深入研究了原位固定修复技术,它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土壤治理方法,旨在削减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减轻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潜在危害。我们探讨了重金属污染的特性和多方面影响,涵盖了重金属的不同形态、生态传播、食物链中的积累,以及与此相关的土壤酸化、水体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此外,我们详细介绍了主要的原位固定修复技术,包括氧化还原法、石灰固化法、生物修复法和离子交换树脂法。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新一代高效修复技术如生物炭和石墨烯氧化物也在取得显著进展。这些技术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为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问题提供了希望,同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开辟了新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土壤 土壤原位 固定修复 研究
下载PDF
铀矿污染土壤γ剂量率与核素活度的表征关系
10
作者 杜娟 冀东 +1 位作者 刘晓超 侯铁钢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6,共7页
为了对铀矿冶退役治理源项调查作出快速、准确的判定,解决调查过程中存在的测量周期长、检测手段繁琐等问题。以某铀矿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铀系核素不平衡条件下的衰变特点,采用半无限大体源估算模式计算了不同垂深污染土壤所... 为了对铀矿冶退役治理源项调查作出快速、准确的判定,解决调查过程中存在的测量周期长、检测手段繁琐等问题。以某铀矿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铀系核素不平衡条件下的衰变特点,采用半无限大体源估算模式计算了不同垂深污染土壤所致表层关注点的γ剂量率,根据铀系核素的剂量率贡献及对不同垂深的影响,推导出土壤表层γ剂量率与核素活度的表征关系。结果表明:铀系核素所致关注点γ剂量率主要由^(234m)Pa、^(214)Bi和^(214)Pb三个子体贡献,占比为96%;土壤表层(20 cm)污染核素所致关注点剂量率占比约为94%;根据铀系核素分段平衡理论及铀镭平衡系数,推导出以^(238)U和^(226)Ra为代表核素,与土壤表面γ剂量率的表征关系,经与实际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偏差在±5%以内。以此为依据可快速识别土壤的污染范围,提高源项调查监测布点的效率,为科学客观的开展污染土壤源项调查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 污染土壤 剂量率 核素活度 表征关系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及机理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钊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418,共5页
综述了环境微生物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方法,介绍了人为干预提高石油降解微生物治理油污土壤的原位和异位修复技术和微生物去除石油组分的作用机理。针对微生物修复的研究热点多为石油降解微生物的选取及多种微生物的复合菌... 综述了环境微生物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方法,介绍了人为干预提高石油降解微生物治理油污土壤的原位和异位修复技术和微生物去除石油组分的作用机理。针对微生物修复的研究热点多为石油降解微生物的选取及多种微生物的复合菌对石油组分的去除效果,但对微生物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机理研究相对较少。提出了未来微生物技术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包括特定材料对微生物的固定化、利用宏组学与示踪技术进一步明确微生物的降解机理和质粒拼接手段构建高效基因工程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微生物修复 吸收 转运机理 功能基因
下载PDF
酒石酸与农艺刈割联合辅助象草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效应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2
作者 马兰心 唐棋 +4 位作者 辜娇峰 王德正 周航 曾鹏 廖柏寒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9-370,共12页
针对重金属镉(Cd)污染耕地,选择适宜的经济作物并配套低生态风险辅助技术边生产边修复,对保持耕地种植属性和区域经济水平意义重大.为研究酒石酸和农艺刈割辅助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植物修复Cd重度污染的效果,在湖南东部地... 针对重金属镉(Cd)污染耕地,选择适宜的经济作物并配套低生态风险辅助技术边生产边修复,对保持耕地种植属性和区域经济水平意义重大.为研究酒石酸和农艺刈割辅助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植物修复Cd重度污染的效果,在湖南东部地区某Cd污染农田开展象草的田间种植试验,分析酒石酸施用(单次施用0、1.25和2.5 mmol/kg)和农艺刈割(0、1和2次)单一或联合处理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象草Cd含量、象草生物量、象草Cd提取量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实验田背景值相比,象草种植、酒石酸和刈割处理能够使土壤pH降低0.07~0.47个单位、土壤总Cd含量降低0.62%~39.72%,同时土壤有效态Cd含量增加1.25%~27.25%.②酒石酸施用有利于象草总生物量的增加,刈割则相反,但二者都增加了象草茎Cd含量,尤其是刈割处理,均是最后一茬收获的象草茎Cd含量较前茬更大,最高达8.94 mg/kg.③酒石酸施用量为1.25 mmol/kg且未刈割时,象草地上部位生物量最大,单位面积生物量最高达99.67 t/hm^(2)(单株达3.80 kg);同时象草地上部位Cd提取量达到最大,单位面积象草地上部Cd提取量达到213.58 g/hm^(2)(单株达8.14 mg).④酒石酸和刈割处理均对土壤微生物α-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1.25 mmol/kg的酒石酸施用联合刈割2次的处理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β-多样性.研究显示:施加酒石酸和刈割均可提高象草茎和叶的Cd含量,且单一低剂量酒石酸处理下植物Cd提取量最大,同时试验处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在利用象草植物修复Cd污染土壤污染时,建议施用1.25 mmol/kg的酒石酸提升修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Cd)污染土壤 象草 植物修复 酒石酸 刈割 土壤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巯基坡缕石对镉砷复合污染土壤钝化修复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3
作者 孙崇 刘芬 +4 位作者 陈子毓 达胤臣 伍钧 梁学峰 徐敏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4,共7页
为探究巯基坡缕石对镉(Cd)–砷(As)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其对土壤生态功能的影响,以Cd-As复合污染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探究了1%、2%巯基坡缕石添加对土壤理化性质、Cd和As有效态的影响,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 为探究巯基坡缕石对镉(Cd)–砷(As)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其对土壤生态功能的影响,以Cd-As复合污染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探究了1%、2%巯基坡缕石添加对土壤理化性质、Cd和As有效态的影响,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巯基坡缕石添加显著降低了土壤pH,其中2%处理下pH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相比,1%和2%巯基坡缕石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30.2%、60.9%,Cd的有效态含量与毒性特性浸出量分别降低了97.7%~98.3%、77.1%~92.7%,而As的有效性未发生显著变化。巯基坡缕石添加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丰度无显著影响,但属水平下Pseudanabaena_NgrPSln22和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85.4%~98.1%、75.3%~78.9%。巯基坡缕石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改变,其中pH和Cd的有效性是显著影响因素。总之,巯基坡缕石不仅能显著降低Cd有效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还会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增加土壤抗病菌丰度和减少固氮菌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坡缕石 镉砷复合污染土壤 微生物群落 生态功能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不同修复剂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
14
作者 李超 高晶蕾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2期4-6,共3页
针对Cd污染土壤,本文对比分析海泡石、沸石和凹凸棒石三种修复剂的修复效果。试验结果显示,3种修复剂均能有效降低Cd含量,根据修复效果,排序为海泡石>凹凸棒石>沸石,海泡石表现最佳,平均降低率达46.98%。研究发现,随着修复剂加入... 针对Cd污染土壤,本文对比分析海泡石、沸石和凹凸棒石三种修复剂的修复效果。试验结果显示,3种修复剂均能有效降低Cd含量,根据修复效果,排序为海泡石>凹凸棒石>沸石,海泡石表现最佳,平均降低率达46.98%。研究发现,随着修复剂加入量的增加,修复效果逐渐提高,土壤初始镉含量越高,修复效果越明显。此外,所有修复剂均能提高土壤pH,减少镉的生物有效性。本研究为Cd污染土壤修复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污染土壤 修复 海泡石 沸石 凹凸棒石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赵博文 张敬沙 方海兰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生物修复技术因其环境友好、修复成本低等优点受到大量关注,尤其是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两者互利的共生关系让植物-微生物组合更好地结合两者的优点,有效提高生物修复的应用范围和降解效率。本文概述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降解... 生物修复技术因其环境友好、修复成本低等优点受到大量关注,尤其是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两者互利的共生关系让植物-微生物组合更好地结合两者的优点,有效提高生物修复的应用范围和降解效率。本文概述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机制,梳理联合修复技术的应用形式,重点讨论不同形式的植物-微生物组合的协同效应,并对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更好地修复石油污染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植物 微生物 联合修复
下载PDF
修复后污染土壤制烧结砖的可行性分析
16
作者 孙凯 李凯琴 +4 位作者 连婉 赵威 刘磊 刘明浩 卓未龙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3期80-82,共3页
近年来,我国经济稳步发展,但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尤其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本文结合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现状,开展修复后污染土壤制烧结砖的技术可行性分析,研究其二次污染排放监测及控制措施。研究表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近年来,我国经济稳步发展,但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尤其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本文结合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现状,开展修复后污染土壤制烧结砖的技术可行性分析,研究其二次污染排放监测及控制措施。研究表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可以限制重金属的转移,修复后污染土壤用于制烧结砖,可节约资源,减少环境影响,且成品砖质量合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土壤 修复 烧结砖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无机-有机复配材料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
17
作者 曾德华 《聚酯工业》 CAS 2024年第3期7-9,共3页
利用大田试验方法,对无机-有机复配材料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进行分析和研究。其中无机材料主要以海泡石、蒙脱土以及骨粉为主,而有机材料主要包括菌渣、鸡粪。经过研究发现,无机-有机复配材料能够有效提高Cd污染土壤的pH值,pH值最多... 利用大田试验方法,对无机-有机复配材料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进行分析和研究。其中无机材料主要以海泡石、蒙脱土以及骨粉为主,而有机材料主要包括菌渣、鸡粪。经过研究发现,无机-有机复配材料能够有效提高Cd污染土壤的pH值,pH值最多增加0.96个单位。并且对不同的受污染土壤进行检测,土壤中的TCLP提取态Cd含量都降低。其中骨粉+有机材料对修复土壤的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效果最佳。因此,利用无机-有机复配材料对修复Cd土壤可以获得预期效果,可以在当前的Cd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有机复配材料 CD污染土壤 修复效应
下载PDF
某冶炼厂污染土壤修复工程实施
18
作者 黄旋 郭宝蔓 顾爱良 《环境科技》 2024年第2期34-39,共6页
介绍了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某冶炼厂污染土壤的修复实施过程。土壤污染物类型为重金属,采用“异地固化稳定化+陶粒窑/砖瓦窑”协同处置技术修复。经修复后,场地铜、锌、铅、镉浓度达到清理目标值,固化稳定化后的土壤浸出浓度达到GB/T 14848... 介绍了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某冶炼厂污染土壤的修复实施过程。土壤污染物类型为重金属,采用“异地固化稳定化+陶粒窑/砖瓦窑”协同处置技术修复。经修复后,场地铜、锌、铅、镉浓度达到清理目标值,固化稳定化后的土壤浸出浓度达到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固化稳定化后的土壤外运进行陶粒窑/砖瓦窑协同处置,处置产品浸出标准满足GB 30760—2014《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该修复过程实现了对冶炼厂污染场地的彻底修复及土壤的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炼厂 污染土壤修复 固化稳定化 陶粒窑协同处置 砖瓦窑协同处置
下载PDF
固体废物和污染土壤制备陶粒协同处置研究综述
19
作者 杨杰 陈羲 +3 位作者 孙琼玉 郑姗姗 沈远东 詹明秀 《环境卫生工程》 2024年第2期63-68,共6页
基于国内外固体废物和污染土壤制备陶粒协同处置技术的介绍,对我国的陶粒工艺研究进展及固体废物和污染土壤制备陶粒协同处置技术进行了总结。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在固体废物、污染土壤制备陶粒方面的比较发现:以污染土壤和固体废物为原料... 基于国内外固体废物和污染土壤制备陶粒协同处置技术的介绍,对我国的陶粒工艺研究进展及固体废物和污染土壤制备陶粒协同处置技术进行了总结。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在固体废物、污染土壤制备陶粒方面的比较发现:以污染土壤和固体废物为原料生产陶粒是在原有工艺基础上进行的升级和改进。根据已有研究,污染土壤或固体废物的掺入量最高可达40%,且该方法制备的陶粒在抗压强度、吸水率、堆积密度、表观密度等陶粒品质方面都基本满足国家标准;在污染物处理方面,该方法制备的陶粒对重金属的固化效果较为优异,固化率最高可达99.80%。由于制备陶粒需要高温条件,在处理过程中会出现二次污染问题。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固体废物和污染土壤制备陶粒协同处置技术不仅能有效处理污染物,同时还能够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并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固体废物 陶粒 协同处置
下载PDF
关于生态修复治理技术在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分析
20
作者 邹娟 《清洗世界》 CAS 2024年第2期162-164,共3页
土壤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国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土壤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国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些有效的技术方法和模式。其中,生态修复是以其生态学原则为依据,利用一些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物的代谢和反应,借助物理、化学等手段,并采用相关的工程技术手段,对被污染的环境进行优化,最终达到对被污染的环境进行修复,并实现生态平衡的一种有效方法。基于此,文章分析了生态修复治理技术在污染土壤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修复治理 污染土壤 土壤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