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玻璃轻石对雨水径流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
1
作者 韩梦梦 粟春青 +1 位作者 罗炘武 宫彦章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91,共10页
以沸石、蛭石、陶粒为基础填料,添加传统玻璃轻石和改良玻璃轻石,采用人工调配雨水,通过渗滤柱模拟生物滞留地在不同运行时间(5,10,20,30,40h)及不同出水口对径流雨水的净化作用,研究改良玻璃轻石作为海绵城市生物滞留地基质对径流雨水... 以沸石、蛭石、陶粒为基础填料,添加传统玻璃轻石和改良玻璃轻石,采用人工调配雨水,通过渗滤柱模拟生物滞留地在不同运行时间(5,10,20,30,40h)及不同出水口对径流雨水的净化作用,研究改良玻璃轻石作为海绵城市生物滞留地基质对径流雨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添加改良玻璃轻石的渗滤柱对污染物的综合去除效果最优,对COD,NH_(4)^(+)-N,TN,TP的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86.84%,93.68%,92.71%,95.47%,COD含量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类标准,NH_(4)^(+)-N,TP,TN含量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在基础填料中添加改良玻璃轻石对4种污染物均具有较好的过滤吸附作用,有效改善了填料渗滤性,综合来看在运行10h时最终出水口4即基质层深65cm处达到最佳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改良玻璃轻石 雨水径流 过滤吸附 污染物去除
下载PDF
底泥疏浚对滇池外海北部重金属及砷污染物去除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楚维国 朱文泉 +1 位作者 陈浩 张路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76-77,共2页
滇池外海北部底泥疏浚工程实施后,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估底泥疏浚工程对重金属、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对水生态环境的改善程度。结果表明,疏浚区底泥中所有重金属和砷含量均值均低于未疏浚区底泥中含量均值,底泥... 滇池外海北部底泥疏浚工程实施后,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估底泥疏浚工程对重金属、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对水生态环境的改善程度。结果表明,疏浚区底泥中所有重金属和砷含量均值均低于未疏浚区底泥中含量均值,底泥疏浚对于重金属及砷污染物的去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疏浚区域的Cd、Cu、Zn是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As、Cr、Pd污染程度大都是清洁或轻度污染。除外海北部疏浚区3#采样点是中等污染外,其余疏浚区采样点都是低微污染,而未疏浚区都是中等污染。疏浚区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小于非疏浚区的,外海北部底泥重金属及砷污染潜在风险总体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疏浚 重金属污染物去除 外海北部
下载PDF
人工湿地植物对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去除机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吴星杰 韦雅妮 李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1期14-18,共5页
人工湿地植物对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去除有很大优势,归纳了目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采用的人工湿地类型及其特征,阐述人工湿地植物的选取和配置的运用现状,总结人工湿地植物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对有机物、氮磷去除机制的研究进展,提出优化... 人工湿地植物对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去除有很大优势,归纳了目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采用的人工湿地类型及其特征,阐述人工湿地植物的选取和配置的运用现状,总结人工湿地植物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对有机物、氮磷去除机制的研究进展,提出优化植物筛选与配置的科学参考。对湿地植物高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恢复水生态功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农村生活污水 污染物去除 植物选择
下载PDF
典型PPCPs类污染物的毒作用及污染物去除方法概述
4
作者 刘慧娟 张建明 谢姣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6期232-234,共3页
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及检测、监测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得环境中越来越多的PPCPs类污染物被检测出来,由此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健康危害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重点对消耗量及环境检出量较高的典型PPCPs类污染物三氯生、四环素、染发剂、布... 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及检测、监测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得环境中越来越多的PPCPs类污染物被检测出来,由此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健康危害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重点对消耗量及环境检出量较高的典型PPCPs类污染物三氯生、四环素、染发剂、布洛芬、水杨酸、杀菌剂以及二甲双胍的有害影响及毒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PPCPs类污染物的去除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以期加深公众对PPCPs类污染物健康效应的了解,并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和个人护理产品 环境释放 毒作用 污染物去除方法
下载PDF
强化生态浮床对珠江水中氮污染物去除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孙连鹏 冯晨 +1 位作者 刘阳 金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3-97,共5页
采用海藻酸钠—氯化钙包埋法制备固定化反硝化菌小球,将固定化反硝化小球加入生态浮床进行强化,提高其对珠江水中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5天内,固定化强化浮床系统对TN、NH4+-N、NO3--N、NO2--N的去除率分别为50.9%、100%... 采用海藻酸钠—氯化钙包埋法制备固定化反硝化菌小球,将固定化反硝化小球加入生态浮床进行强化,提高其对珠江水中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5天内,固定化强化浮床系统对TN、NH4+-N、NO3--N、NO2--N的去除率分别为50.9%、100%、86.8%和92.9%,比单独浮床系统分别提高了17.2%、2.6%、62.8%和89.3%。而空白系统对TN、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23.8%和80.7%,对NO3--N和NO2--N则分别增加了41.4%和172.4%。固定化反硝化菌的加入充分地利用了植物的协同脱氮作用,加强了浮床系统的反硝化作用,大幅度削减了系统中的NO3--N,提高了生态浮床系统的脱氮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浮床 污染物去除 固定化 河流污染物 废水处理
下载PDF
河岸带不同植被类型及宽度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李萍萍 崔波 +2 位作者 付为国 朱咏莉 管永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52,共6页
以太湖流域东战备河自然河道为对象,比较分析了4种植被类型及3m和6m宽度河岸带分别对TN、NH4-N、TP和COD等4种面源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受季节和污染物种类变化的影响。灌草植被河岸带对面源... 以太湖流域东战备河自然河道为对象,比较分析了4种植被类型及3m和6m宽度河岸带分别对TN、NH4-N、TP和COD等4种面源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受季节和污染物种类变化的影响。灌草植被河岸带对面源污染物的去除率在全年内均较高,草本植被对污染物去除率在夏秋季最高而冬季最低,乔灌草植被的去除率高于乔草。不同河岸带宽度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随季节、污染物类型和植被类型而变化,表现为冬季大于夏季,TN大于TP,乔草大于灌草。总体来看,现行条件下4种植被除了对TN的去除率较低,全年仅为20%-40%外,对NH4+-N、T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20%-70%、50%~90%和40%-80%,去除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缓冲带 植被类型 植被宽度 污染物去除
下载PDF
水生植物-菌藻-生物膜复合生态系统污染物去除特性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文艺 冯国勇 +4 位作者 张采芹 胡林潮 占明飞 吴凌云 李定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193-2201,共9页
为揭示水生植物构成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复合生态系统的污染物去除特性,以聚草(Myriophyllum spicatum)、菖蒲(Acorus calamus)、圆币草(Hydrocotyle verticillata)、人工水草(Artificial aquatic plant)、立体弹性填料(Three-dimensional ... 为揭示水生植物构成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复合生态系统的污染物去除特性,以聚草(Myriophyllum spicatum)、菖蒲(Acorus calamus)、圆币草(Hydrocotyle verticillata)、人工水草(Artificial aquatic plant)、立体弹性填料(Three-dimensional elastic filler)为载体,构建5个"水生植物(填料)-菌藻-生物膜"复合生态系统.结果表明,各复合生态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化学需氧量去除率均达到60%以上,其中由聚草复合生态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最好,其氨氮、总氮、总磷去除率分别为91.4%,81.6%,93.3%;各生态系统中污染物的降解符合一阶指数衰减动力学模式;经生物相分析揭示,随着复合生态系统运行延续,附着于水生植物表面上的藻类数量呈现减少趋势,但藻的种类及Margalef多样性指数呈增加趋势,同时伴随出现高等微型原生动物,表明复合生态系统水质改善后更适于多种类微生物生存与繁殖;复合生态系统中的菌、藻、水生植物及其表面附着的生物膜对污染物的去除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生态系统 污染物去除特性 指数衰减 Margalef多样性指数
原文传递
湿地系统蒸腾蒸发损失量及污染物去除规律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卢少勇 张彭义 +2 位作者 余刚 祝万鹏 向长生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5-87,91,共4页
在人工湿地中试系统和实际规模的湿地系统中分别进行了冬季和春季土壤水分蒸腾蒸发损失量(ET)和污染物去除规律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春季的ET约为冬季的2倍,且自由水面蒸发量远远小于有植物存在时的ET。在相同条件下,有植物存在时湿地... 在人工湿地中试系统和实际规模的湿地系统中分别进行了冬季和春季土壤水分蒸腾蒸发损失量(ET)和污染物去除规律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春季的ET约为冬季的2倍,且自由水面蒸发量远远小于有植物存在时的ET。在相同条件下,有植物存在时湿地系统的ET量排序为:芦苇(挺水植物)>茭草(挺水植物)>浮萍(浮水植物),且芦苇表面流湿地的ET要大于芦苇潜流湿地的。春季湿地系统的总氮、硝态氮、氨氮、总磷和COD去除率均高于冬季的,这主要与植物的生长阶段和湿地的蒸腾蒸发损失量有关。若进水污染物浓度高,则相应的去除率就高,这是春季有机氮的去除率低于冬季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蒸腾蒸发损失量 植物 污染物去除
下载PDF
电化学方法用于氯代芳烃污染物去除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波 余刚 张祖麟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7-92,共6页
本文介绍了电化学方法用于氯代芳烃污染物去除的原理、反应历程及影响因素,分析了进一步实用化应考虑的主要问题,展望了该方向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电化学处置方法 氯代芳烃 污染物去除
下载PDF
人工湿地中脱氢酶活性及其与污染物去除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靖玉明 张建 +2 位作者 张成禄 邵文生 高宝玉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5-96,共2页
研究潜流人工湿地系统中,基质脱氢酶活性随季节性温度波动的变化规律,探讨基质脱氢酶活性与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中基质脱氢酶活性存在着季节性差异,与水温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基质脱氢酶活性在6月份达到... 研究潜流人工湿地系统中,基质脱氢酶活性随季节性温度波动的变化规律,探讨基质脱氢酶活性与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中基质脱氢酶活性存在着季节性差异,与水温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基质脱氢酶活性在6月份达到最高值3.43μL/(d.g),在1—3月达到最低值0.78μL/(d.g)。系统中的基质脱氢酶活性与COD去除负荷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与氨氮去除负荷存在指数相关关系。湿地植物类型对基质脱氢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香蒲湿地中的基质脱氢酶活性高于芦苇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脱氢酶 污染物去除
下载PDF
城市污水处理厂初沉池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社平 鞠兴华 彭党聪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6-98,共3页
通过对拟建中的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初沉池入流污染物的沉淀试验,得到不同水深和沉淀时间下的SS去除率曲线。当有效水深为3.0 m、沉淀时间为2 h时,对SS、COD、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可分别达到63%、20.8%、7.0%和8.1%。试验结果对污水处... 通过对拟建中的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初沉池入流污染物的沉淀试验,得到不同水深和沉淀时间下的SS去除率曲线。当有效水深为3.0 m、沉淀时间为2 h时,对SS、COD、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可分别达到63%、20.8%、7.0%和8.1%。试验结果对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 初沉池 沉淀柱 污染物去除
下载PDF
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2
作者 史云鹏 周琪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2年第6期12-15,共4页
人工湿地是处理污水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本文对其污染物去除动力学模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其今后发展的趋势作了展望。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污染物去除 动力学模型 研究进展 污水处理
下载PDF
傍河取水工程对黄河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含婧 张军峰 +3 位作者 李建功 程学敏 王兰 崔留欣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1-153,共3页
目的:评价傍河取水工程对黄河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分析管井距黄河河床距离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方法:2008年4月22日至2008年11月15日,根据管井距黄河距离的远近,由近及远选取黄河水、郑州市"九五滩地"滩区的6眼管井共7... 目的:评价傍河取水工程对黄河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分析管井距黄河河床距离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方法:2008年4月22日至2008年11月15日,根据管井距黄河距离的远近,由近及远选取黄河水、郑州市"九五滩地"滩区的6眼管井共7个采样点,进行连续8个月的水质分析。水样包括黄河水、管井出水、入厂水(合并所有管井出水)、出厂水。测定指标包括总磷(TP)、氨氮(NH4+-N)、UV254、高锰酸盐指数(CODMN)。计算某污染物管井去除率、傍河取水工程去除率、组合工艺总去除率,计算某污染物傍河取水工程去除率占组合工艺总去除率的百分率。结果:傍河取水工程对CODMN、UV254、TP、NH4+-N的去除率分别占各自组合工艺总去除率的96.1%、93.3%、60.8%、52.8%。管井对CODMN、UV254、NH4+-N、TP的去除率与管井距黄河河床距离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449、0.576、0.444、0.594(P均<0.05),线性方程分别为Y=0.0021X+74.116,Y=0.0055X+74.099,Y=0.0101X+43.456,Y=0.0064X+63.439。结论:傍河取水对黄河水中TP、CODMN、UV254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对NH4+-N的去除率较低。管井对NH4+-N、TP、CODMN、UV254的去除率与管井距黄河河床距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傍河取水 土壤性质 污染物去除 水质评价
下载PDF
不同坡度缓冲带滞缓径流及污染物去除定量化 被引量:36
14
作者 吴建强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2-117,共6页
利用构建的东风港缓冲带现场试验基地和设计的径流流量测定装置,模拟上海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物浓度和典型单次降雨历时及降雨量,对不同坡度缓冲带滞缓径流和农田氮磷污染物去除能力开展定量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植被缓冲带,坡度越小... 利用构建的东风港缓冲带现场试验基地和设计的径流流量测定装置,模拟上海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物浓度和典型单次降雨历时及降雨量,对不同坡度缓冲带滞缓径流和农田氮磷污染物去除能力开展定量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植被缓冲带,坡度越小,其滞缓径流和土壤水力渗透的能力越强,19 m长的2%坡度缓冲带径流初始出水时间比5%坡度缓冲带延长了7.3 m in,两者的渗流水量比值达到1.74;不同坡度缓冲带渗流氮磷污染物去除量显著高于径流,2%、3%、4%和5%坡度缓冲带对于氮磷污染物的渗流去除量与径流去除量的比值分别为2.32、2.15、1.82和1.64;坡度的变化对缓冲带净化面源氮磷污染物效果的影响显著,坡度越小,缓冲带渗流水量越大,其氮磷污染物的总去除率和单位面积去除负荷也越高,2%坡度缓冲带对氮磷污染的总去除率和单位面积污染去除负荷分别是5%坡度的1.56倍和1.66倍,2%坡度缓冲带对TN、NH3-N、TP的单位面积去除负荷均最高,分别达到0.661 g/m2、0.672 g/m2和0.044 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冲带 坡度 滞缓径流 污染物去除 定量化
下载PDF
四种城市绿化乔木树种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楠 张志强 +2 位作者 王国玉 孙婧 李湛东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2-24,共3页
污染水体土壤生物修复工程技术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以及维护方便等优点,在世界各地人工湿地处理、河岸生态修复以及土地处理系统方面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但以往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草本植物,对适合我国北方城市林业建设的乔木树种很... 污染水体土壤生物修复工程技术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以及维护方便等优点,在世界各地人工湿地处理、河岸生态修复以及土地处理系统方面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但以往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草本植物,对适合我国北方城市林业建设的乔木树种很少研究。因此,在分析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筛选了杨树、枫杨、水杉、柳树4种适宜北方城市森林建设的常见树种,于2008年7月到9月进行了室外盆栽污水灌溉试验。结果表明,4种乔木对污染物都表现出较好的去除能力。总体来看,对TN的去除能力,枫杨>杨树>水杉>柳树;对TP的去除能力,杨树>枫杨>水杉>柳树;对COD的去除能力,柳树>枫杨>水杉>杨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树木 TP TN COD 污染物去除
下载PDF
膜序批式反应器污染物去除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胜 徐立荣 +1 位作者 竺建荣 刘鸿亮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2-113,117,共3页
实验采取厌/好氧交替运行方式,实验室人工配水,研究了MSBR对COD、NH4+-N、浊度的去除特性,研究结果表明,MSBR污泥具有较高的活性,对COD、NH4+-N的去除率在95%以上,对浊度的去除率在97%以上。
关键词 MSBR 污泥活性 浊度 污染物去除
下载PDF
植被过滤带的污染物去除效率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庾从蓉 段佩怡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8-74,共7页
探讨植被过滤带(vegetative filter strips,VFS)污染物去除效率与VFS特征参数(长度、坡度、植被类型)、污染物特性之间的关系,归纳了计算VFS污染物去除效率的经验模型和物理模型。结果表明,VFS长度与污染物去除效率呈一定的相关关系,坡... 探讨植被过滤带(vegetative filter strips,VFS)污染物去除效率与VFS特征参数(长度、坡度、植被类型)、污染物特性之间的关系,归纳了计算VFS污染物去除效率的经验模型和物理模型。结果表明,VFS长度与污染物去除效率呈一定的相关关系,坡度改变对污染物去除效率无明显影响,农药的有机碳吸附系数对污染物去除效率有较大的影响;VFS去除效率经验模型可以依据VFS的长度来估算污染物质的去除效率,同时可以计算不同粒径泥沙的去除效率,针对氮、磷、农药也能估算不同去除方式(如下渗、吸附等过程)的贡献率;耦合了水文模型与污染物去除机制的物理模型也在逐步完善中,VFSMOD就是代表。未来需要加强VFS对其他面源污染物如胶体、纳米颗粒物去除效率的研究,关注VFS在流域尺度上的污染物去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过滤带 污染物 污染物去除效率 数值模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效率稳定性分析——以沈阳市满堂河污水处理中心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英兰 常文越 +1 位作者 张帆 张华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11年第3期31-33,共3页
利用沈阳市满堂河污水处理中心人工湿地8年来运行数据,对人工湿地整体系统和不同功能区的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潜流人工湿地对CODCr的去除效率,在50%~70%;表面流人工湿地对CODCr的去除效率,稳定在20%左右;人工湿地系... 利用沈阳市满堂河污水处理中心人工湿地8年来运行数据,对人工湿地整体系统和不同功能区的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潜流人工湿地对CODCr的去除效率,在50%~70%;表面流人工湿地对CODCr的去除效率,稳定在20%左右;人工湿地系统整体对悬浮物和氨氮的去除效率保持在50%以上;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质的去除效率,随着运行时间增加而日趋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满堂河 污染物去除效率 效果分析 污水处理
下载PDF
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11
19
作者 邓瑞芳 张永春 谷江波 《新疆环境保护》 2004年第3期19-22,共4页
人工湿地是近年兴起的高效、经济、环保型的污水处理方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人工湿地去除非点源污染物中的总氮、总磷、总悬浮物的研究现状及设计湿地的植物和填料对去除污染物影响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对其今后研究发展的趋势作... 人工湿地是近年兴起的高效、经济、环保型的污水处理方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人工湿地去除非点源污染物中的总氮、总磷、总悬浮物的研究现状及设计湿地的植物和填料对去除污染物影响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对其今后研究发展的趋势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研究现状 污染物去除 发展前景 污水处理方式 总悬浮物 研究发展 环保型 非点源 总氮 总磷
下载PDF
下凹式草地对降雨径流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
20
作者 裴青宝 张建丰 吴书赢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4-36,40,共4页
城市雨洪径流中污染物是城市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一个重要的污染源,为了控制城市雨洪造成的污染,采用草坪覆盖的垂直替流式人工湿地,处理收集到的马路径流雨洪中的污染物,结果表明,这种结构的湿地对NH3-N、NO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0%~80%... 城市雨洪径流中污染物是城市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一个重要的污染源,为了控制城市雨洪造成的污染,采用草坪覆盖的垂直替流式人工湿地,处理收集到的马路径流雨洪中的污染物,结果表明,这种结构的湿地对NH3-N、NO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0%~80%、40%~80%;并且随着草坪湿地含水率的增加对NO3--N的去除率也随之升高。同时应用一级动力学模型,通过草坪湿地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将模型计算的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相关性分别达到0.955 2和0.989 9,表明在预测本次试验所设计的湿地对污染物去除的效果时,该模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凹草坪 城市雨洪径流 污染物去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