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5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力大数据的钢铁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核算模型构建及应用
1
作者 周卫青 杨俊琦 +4 位作者 宁亮 吴华成 薄宇 张强 田贺忠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9-307,共9页
近年来,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与国家电网公司积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进电力大数据在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本研究通过梳理电力大数据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应用,以唐山市钢铁行业为例构建基于电力大数据的大气污染物高时间精度排放核... 近年来,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与国家电网公司积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进电力大数据在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本研究通过梳理电力大数据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应用,以唐山市钢铁行业为例构建基于电力大数据的大气污染物高时间精度排放核算模型,进一步挖掘电力大数据在大气污染排放控制中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①模型核算的2019年唐山市17家钢铁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2019年唐山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简称“城市清单”)结果一致性较好,SO_(2)、NOx和PM_(2.5)排放量分别为1017.90、2047.75、1141.81t,误差介于-0.46%~4.27%之间.②基于工序而言,以PM_(2.5)为例,模型预测结果与城市清单结果的相对误差在-17.34%~10.60%之间.③唐山某钢铁企业2022年SO_(2)、NOx、PM_(2.5)月排放量受钢铁市场价格影响较大,1月和6月分别为最高和最低污染物排放月,而其日排放受行业特征影响较为平稳,小时排放可能受电价波动影响较大.研究显示,基于电力大数据的大气污染物核算模型阐明了电力大数据和污染排放的动态响应关系,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排放核算的时间精细度,实证了基于电力大数据核算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研究意义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大数据 应用现状 大气污染物排放核算模型 高时间精度
下载PDF
考虑污染物排放的开式转子发动机总体性能建模及分析研究
2
作者 张紫煜 张晓博 +1 位作者 周莉 王占学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2,共12页
开式转子发动机兼具涡桨发动机高推进效率和涡扇发动机高飞行速度的特点,是未来民用单通道客机理想动力装置之一。为了掌握开式转子发动机的性能变化规律,明确开式转子发动机相比于常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节油和降低污染物排放的优势,... 开式转子发动机兼具涡桨发动机高推进效率和涡扇发动机高飞行速度的特点,是未来民用单通道客机理想动力装置之一。为了掌握开式转子发动机的性能变化规律,明确开式转子发动机相比于常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节油和降低污染物排放的优势,本文基于螺旋桨相似理论和动量理论,建立了考虑前后排桨扇相互影响的对转桨扇模型;与双轴燃气发生器进行匹配,建立了三轴齿轮传动开式转子发动机模型;同时建立了发动机污染物排放计算模型;对同技术水平的开式转子发动机和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进行了性能对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对转桨扇模型与实验结果误差较小,最大误差不超过3%。飞行马赫数增大,桨扇功率系数增大,推力系数减小,耗油率增大;飞行高度增加,桨扇功率系数和推力系数均增大,耗油率呈减小的趋势。相比于同技术水平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开式转子发动机在典型工况下的耗油率降低9%以上。在飞机起飞着陆循环内,开式转子发动机的UHC,CO和NOx三种污染物排放指数相比于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降低10%以上,表明开式转子发动机可有效降低航空污染物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式转子发动机 对转桨扇 发动机建模 污染物排放 性能分析
原文传递
煤粉炉掺烧城市污泥积灰结渣与污染物排放特性
3
作者 郎范玲 蒲建业 +2 位作者 宿海宁 朱轶铭 邹天舒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24年第1期35-43,共9页
为了得到燃煤电厂掺烧城市污泥后的燃烧、结渣以及污染物排放特性,在自建一维沉降炉中,开展了5个不同掺混比例(0、5%、10%、15%、20%)下的混燃试验,并参照《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等规定对不同工况下的样品、数据... 为了得到燃煤电厂掺烧城市污泥后的燃烧、结渣以及污染物排放特性,在自建一维沉降炉中,开展了5个不同掺混比例(0、5%、10%、15%、20%)下的混燃试验,并参照《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等规定对不同工况下的样品、数据进行取样和测量。结果表明,随着污泥掺烧量增加,炉膛温度呈下降趋势,掺混比例达到20%时,炉膛顶部温度下降40℃左右;随着污泥掺烧比例增加,锅炉结渣倾向加重,燃烧生成的灰样主要成分为K-Al-Si和K-Ca-Si复合盐类;随着掺烧比例的提高,NOx的排放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SO_(2)的排放量逐渐降低;5种掺混比例下烟气中的二噁英与飞灰中的重金属含量分别满足《燃煤耦合污泥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1/1291—2021)与《农用粉煤灰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 8173—87)要求;与纯燃煤相比,掺烧20%污泥时,可减少CO_(2)排放约0.34%。燃煤锅炉掺烧城市污泥可作为双碳战略下高效节能降碳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炉 污泥掺烧 掺烧比例 结渣 污染物排放
下载PDF
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环境检测技术
4
作者 谢振谋 房宁宁 《天津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63-65,共3页
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以高效处理城镇工业生产及生活污水为根本任务,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处置工艺及技术方法,防止污水随意排放引发大面积环境污染。然而,现代污水处理体系除了需要关注污水处理问题,还需对污染物排放及环境检测技术问题予... 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以高效处理城镇工业生产及生活污水为根本任务,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处置工艺及技术方法,防止污水随意排放引发大面积环境污染。然而,现代污水处理体系除了需要关注污水处理问题,还需对污染物排放及环境检测技术问题予以高度重视。本文主要结合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类型及特点,对相关环境检测技术及污染物排放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污染物排放 环境检测
下载PDF
风险预警机制在企业污染物排放管理中的应用
5
作者 杜宝伟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24年第3期48-53,共6页
从风险预警的概念、风险预警与风险监测的区别出发,全面梳理了国内外企业在实践中应用的各类风险预警思路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某企业进行前瞻性风险预警的需求,探索总结了风险预警工作思路及其在污染物排放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风险 监测 预警 污染物排放 风险管理
下载PDF
港口污染物排放监测与治理技术研究
6
作者 蒋巍 《水上安全》 2024年第6期55-57,共3页
本研究探讨了港口污染物排放监测与治理技术的重要性,并强调了监测系统的建立、先进排污口监测技术的采用、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的制定、清洁生产技术和废物管理等措施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技术和措施的应用,有望提高港口污染物排放的监测... 本研究探讨了港口污染物排放监测与治理技术的重要性,并强调了监测系统的建立、先进排污口监测技术的采用、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的制定、清洁生产技术和废物管理等措施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技术和措施的应用,有望提高港口污染物排放的监测能力和治理效率,从而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 污染物排放 监测 治理
下载PDF
氧量最优控制系统设计与工业应用在污染物排放控制中的效果评估
7
作者 丛志学 郎尚华 谷延宏 《电力系统装备》 2024年第2期148-150,共3页
随着我国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更新与优化,当前火电厂的发展面临着极大挑战。在火电厂电能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气,如果没有对这些烟气进行有效处理,会引发严重的大气污染,影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效果,也不利于火电厂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因... 随着我国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更新与优化,当前火电厂的发展面临着极大挑战。在火电厂电能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气,如果没有对这些烟气进行有效处理,会引发严重的大气污染,影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效果,也不利于火电厂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对烟气污染物排放进行控制。将氧量最优控制系统应用在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控制中,有突出效果。文章主要探讨氧量最优控制的重要性,并对氧量最优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和结构组成进行探索,明确在火电厂中,氧量最优控制系统设计的效果,为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控制管理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量控制 污染物排放 效果评估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排放与控制
8
作者 王少东 《电力设备管理》 2024年第3期226-228,共3页
本文以某煤矸石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放污染物问题作为切入点,通过简要叙述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启动期间所产生污染物的主要种类和形成原因,加深工作人员对锅炉污染问题的了解程度,树立正确问题解决思路。随后从污染物排放控制角度着手,详... 本文以某煤矸石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放污染物问题作为切入点,通过简要叙述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启动期间所产生污染物的主要种类和形成原因,加深工作人员对锅炉污染问题的了解程度,树立正确问题解决思路。随后从污染物排放控制角度着手,详细阐述面向主要污染物的有效排放与控制技术,阐明技术应用要点与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污染物排放 控制
下载PDF
石灰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再研究
9
作者 刘杰 谷端玉 孙凤莹 《耐火与石灰》 2024年第2期1-5,9,共6页
本文对《石灰、电石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1618—2022)的内容和实施情况进行了介绍和解读,该文件作为国家标准统一了行业排放要求,没有规定特别排放限值且限值相对宽松,但其结合了我国大气污染物治理现状和石灰行业的发展特点... 本文对《石灰、电石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1618—2022)的内容和实施情况进行了介绍和解读,该文件作为国家标准统一了行业排放要求,没有规定特别排放限值且限值相对宽松,但其结合了我国大气污染物治理现状和石灰行业的发展特点及现状,反映了行业关切,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石灰工业企业要做好标准的贯彻落实,综合运用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技术,同时要关注减污降碳协同技术,将碳排放管理作为下阶段的重点,使减少污染物排放和降低碳排放实现协同增效,早日实现石灰工业的全面绿色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工业 污染物排放标准 减污降碳协同
下载PDF
660 MWe机组煤粉炉耦合生物质气燃烧污染物排放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爱军 韩伟哲 +2 位作者 武艺超 刘昊明 张小桃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8-104,共7页
为分析煤粉炉掺烧生物质气对耦合锅炉运行性能的影响,基于660 MWe燃煤锅炉和30 t/h生物质气化炉,搭建生物质气化耦合燃煤锅炉系统模型。在额定工况下,选取松木、木屑、污泥3种生物质,研究气化过程;并将最佳气化条件下得到的生物质气引... 为分析煤粉炉掺烧生物质气对耦合锅炉运行性能的影响,基于660 MWe燃煤锅炉和30 t/h生物质气化炉,搭建生物质气化耦合燃煤锅炉系统模型。在额定工况下,选取松木、木屑、污泥3种生物质,研究气化过程;并将最佳气化条件下得到的生物质气引入锅炉进行混合燃烧,研究不同生物质气对锅炉运行及燃烧产物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生物质气化热效率在最佳空燃比下均可达90%以上。与纯煤燃烧工况相比,耦合工况的炉膛燃烧温度均有所下降,最高下降9.43℃;生物质气掺烧使锅炉效率略下降,而耦合系统的生物质利用效率均可达84%以上;且耦合燃烧减少了CO_(2)排放量,其中松木气掺烧时CO_(2)减排量最大,为2.62×10^(5)t/a。耦合系统中NO_(x)生成量与炉膛燃烧温度和生物质气中CH4含量明显相关,其中木屑气耦合燃烧生成的NO_(x)质量浓度下降最多,为167.16 mg/m^(3);而SO_(x)生成与生物质成分密切相关,其中松木气耦合燃烧生成的SO_(x)质量浓度最低,相比纯煤燃烧下降330.22 mg/m^(3)(标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气化 耦合系统 系统效率 污染物排放
下载PDF
兰炭与秸秆混合燃料燃烧污染物排放和灰熔融性试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奎华 武鹏魁 +1 位作者 刘文洋 王伟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16,共9页
兰炭具有热值高、灰分低、硫分低等优点,但挥发分含量低、着火温度高;秸秆热值低、挥发分含量高,着火温度低;二者着火特性具有互补性。为考察兰炭与生物质混合燃料燃烧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排放和灰熔融性能,利用固定床试验系统研究了3... 兰炭具有热值高、灰分低、硫分低等优点,但挥发分含量低、着火温度高;秸秆热值低、挥发分含量高,着火温度低;二者着火特性具有互补性。为考察兰炭与生物质混合燃料燃烧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排放和灰熔融性能,利用固定床试验系统研究了3种兰炭、麦秆和玉米秆单独及混合燃料污染物排放特性及掺混比例和燃烧温度对污染物析出的影响,并通过灰熔融测定仪分析灰样熔融性能。结果表明:混合燃料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析出与掺混条件相关,原料组成和燃烧过程影响污染物析出特性。在燃料中掺混20%~30%玉米秆时,混合燃料固硫效果较好,氮析出率在0.04%左右。提高燃烧温度明显促进硫析出,而低于1 000℃时,府谷兰炭和玉米秆的掺混样具备良好的自固硫特性,氮析出率低于0.02%。另外,混合燃料的灰熔融温度介于两原样间,与混合比例存在一定相关性,兰炭的抗结渣特性明显优于玉米秆,掺混有助于改善秸秆的结渣特性。本研究为兰炭和生物质的清洁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炭 生物质秸秆 混合燃料 污染物排放 灰熔融性
下载PDF
环境规制的水污染减排效应研究——来自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提升的微观证据
12
作者 章政 郭雨蕙 吴瀚然 《改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3-129,共17页
在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大背景下,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度作为我国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制度,其“以新代旧、以严替宽”的动态提升是我国工业减排的主要驱动力。基于手工搜集的中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信息构建政策变量... 在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大背景下,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度作为我国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制度,其“以新代旧、以严替宽”的动态提升是我国工业减排的主要驱动力。基于手工搜集的中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信息构建政策变量,利用2001—2014年中国水污染企业微观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系统研究标准提升的减排效应、作用机制和差异化政策效应。研究发现:标准提升显著降低了以化学需氧量为表征的企业水污染排放,基于多种方法开展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这一结论是可靠的。机制分析显示,企业减排没有以减产停产为代价,而是通过前端清洁生产和末端污染去除的方式共同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标准提升的减排效应在制定出台地方标准、标准提升幅度适中、企业达标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更为明显。为此,应持续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有序推进排放标准的覆盖、优化和更新,对不同水平企业分层分级设定排放限值,促使污染企业“劣者趋良、良者趋优、优者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排放标准 企业污染减排 差异化政策效应
下载PDF
城市重要货运走廊污染物排放及人群暴露研究
13
作者 杨超 雷家硕 +1 位作者 程一唯 袁泉 《交通与运输》 2023年第2期87-91,共5页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和物流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货运需求不断增长,导致各种污染物的排放也显著增加,这会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了量化这种影响,建立了货车污染物排放造成的人群暴露的计算方法。通过本地化后的MOVES(Motor Vehicle...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和物流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货运需求不断增长,导致各种污染物的排放也显著增加,这会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了量化这种影响,建立了货车污染物排放造成的人群暴露的计算方法。通过本地化后的MOVES(Motor Vehicle Emission Simulator)模型对上海市外高桥区域路段级别的货车PM10、PM2.5和NOx单车排放因子进行估算,并计算路段的污染物排放量。之后通过手机信令数据识别不同时段人群在研究区域的聚集特征,通过单箱式模型计算吸入因子并计算污染物单位排放量所造成的一段时间中污染物人群暴露量,从而量化外高桥地区货车污染物排放造成的健康影响。研究发现:暴露与货车流量和人群密度呈正相关;快速路附近的暴露程度大于城市道路附近。此外,外高桥区域多户和较旧的房屋结构比例较高,导致室内暴露程度高于室外暴露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VES本地化 吸入因子 排放因子 污染物排放 人群暴露
下载PDF
大气污染物排放调查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姝 冯徽徽 +2 位作者 丁莹 邹滨 杨卓琳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3年第1期9-13,共5页
系统总结了当前大气污染物排放调查监测的主要方法及其在全球、区域、局地等不同尺度的典型应用,分析了地面监测、模型模拟与遥感反演3种方法受排放源多样、成分复杂、时空变异显著等因素影响,在尺度效应、成分解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系统总结了当前大气污染物排放调查监测的主要方法及其在全球、区域、局地等不同尺度的典型应用,分析了地面监测、模型模拟与遥感反演3种方法受排放源多样、成分复杂、时空变异显著等因素影响,在尺度效应、成分解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优化监测方法、改进监测模式、融合监测技术等角度,提出了构建现代化大气污染物排放调查监测网络、开展污染物在不同排放阶段的变化解析研究及在不同圈层间的迁移全过程研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排放 地面监测 模型模拟 遥感反演
下载PDF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津政办规〔2023〕1号)
15
作者 《天津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3年第3期46-49,共4页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天津市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2023年1月30日天津市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市重点污染物排...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天津市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2023年1月30日天津市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市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持续减少污染物排放,合理高效配置环境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支撑保障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高效配置 减少污染物排放 高质量发展 通知 天津市 印发
下载PDF
城市污泥与煤混合燃烧特性和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进展
16
作者 邓同辉 石金明 +2 位作者 周建平 付尹宣 林敏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23年第1期59-64,77,共7页
城市污泥和煤混合燃烧可以对污泥实现减量化处理,但城市污泥与煤的成分差异较大,研究污泥与煤的混合燃烧特性和污染物排放特性对实现污泥与煤稳定燃烧和低污染排放有积极的意义。综述了城市污泥与煤的混合燃烧特性、动力学分析、污染物... 城市污泥和煤混合燃烧可以对污泥实现减量化处理,但城市污泥与煤的成分差异较大,研究污泥与煤的混合燃烧特性和污染物排放特性对实现污泥与煤稳定燃烧和低污染排放有积极的意义。综述了城市污泥与煤的混合燃烧特性、动力学分析、污染物排放特性、重金属分布规律和灰熔融特性。一定比例的污泥和煤混合燃烧可以提高混合燃料的综合燃烧特性,但不同种类的污泥因其自身特性不同,与煤混合燃烧将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掺混的污泥种类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现阶段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污泥和煤混合燃烧的稳定性和污染物排放特性,工程实践中,电厂的锅炉设备和污染物控制排放控制设施能够满足一定比例的污泥和煤混合燃烧的稳定性和低污染排放的要求。污泥中Cl元素含量比煤的更大,Cl元素对污泥和煤混合燃烧中二噁英生成、锅炉受热面腐蚀和煤粉灰及脱硫石膏回收利用有着直接的影响,应在后续研究中重点研究关注污泥和煤混合燃烧过程中Cl元素的对上述方面的影响机制及相关控制优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燃烧特性 污染物排放 重金属
下载PDF
污泥与燃煤耦合发电大气污染物排放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政艳 王政福 祁本武 《中国环保产业》 2023年第1期21-24,31,共5页
污泥(尤其是市政污泥)与电厂燃煤耦合在电厂锅炉内焚烧,是当前较为可行的污泥处理处置方式。干化热源利用电厂低品位蒸汽,采用间接传热的方式对污泥进行干化,干化后的污泥按比例在电厂燃煤锅炉内进行掺烧。污泥与燃煤耦合发电项目大气... 污泥(尤其是市政污泥)与电厂燃煤耦合在电厂锅炉内焚烧,是当前较为可行的污泥处理处置方式。干化热源利用电厂低品位蒸汽,采用间接传热的方式对污泥进行干化,干化后的污泥按比例在电厂燃煤锅炉内进行掺烧。污泥与燃煤耦合发电项目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数据显示,污泥掺烧对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影响不显著,在8%的污泥掺烧比例内,二氧化硫(SO2)的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变化不大,氮氧化物(NOx)的排放浓度及排放量略有降低,颗粒物(PM)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略有增加,但是最终的排放浓度均在排放限值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燃煤 耦合发电 大气污染物排放
下载PDF
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防治技术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达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23年第2期6-8,共3页
分析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状,通过总结国内外船舶大气污染物防治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标准规范等要求,比较适用的船舶大气污染物防治技术,分析预测技术发展趋势,并按照船舶航行节能减排技术、船舶靠港节能减排技术等方面,航运企业和政... 分析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状,通过总结国内外船舶大气污染物防治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标准规范等要求,比较适用的船舶大气污染物防治技术,分析预测技术发展趋势,并按照船舶航行节能减排技术、船舶靠港节能减排技术等方面,航运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为对象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大气污染物排放 排放 技术发展趋势
下载PDF
《印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1616-2022)实施 被引量:1
19
作者 冠华 《广东印刷》 2023年第1期8-8,共1页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印刷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印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监测和监督管理要求。印刷工业...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印刷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印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监测和监督管理要求。印刷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排放水污染物、恶臭污染物、环境噪声适用相应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产生固体废物的鉴别、处理和处置适用相应的国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本标准为首次发布,自2023年1月1日起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工业 固体废物 污染物 可持续发展 环境噪声 大气污染物排放 恶臭污染物 防治环境污染
下载PDF
驾驶行为对轻型车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树宇 《柴油机设计与制造》 2023年第2期29-33,共5页
为研究在不同驾驶行为下某轻型车的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RDE)特性,采用便携式车载排放分析设备,分别在激烈驾驶行为、正常驾驶行为、柔和驾驶行为3种条件下对某电控增压进气道喷射(PFI)发动机进行了RDE试验研究(试验时未对发动机进行任... 为研究在不同驾驶行为下某轻型车的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RDE)特性,采用便携式车载排放分析设备,分别在激烈驾驶行为、正常驾驶行为、柔和驾驶行为3种条件下对某电控增压进气道喷射(PFI)发动机进行了RDE试验研究(试验时未对发动机进行任何改动)。结果表明:激烈驾驶行为在市区工况影响最大;CO和氮氧化物(NO_(x))排放结果与加速行为呈现正相关,即激烈驾驶行为排放>正常驾驶行为排放>柔和驾驶行为排放,其中CO的总体符合性因子在激烈驾驶行为下超过符合性因子限值(2.1),而NO_(x)的符合性因子在激烈驾驶行为下市郊工况明显增加,且在限值以内;激烈驾驶行为下所排放的颗粒数(PN)远高于柔和驾驶行为,且郊区工况颗粒物(PM)排放最多,高速次之,整体排放结果远超过符合性因子限值(2.1)。国六车型开发时应重点优化整车的CO和PM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车 排放特性 驾驶行为 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RD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