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三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及超滤的零污染通量 被引量:62
1
作者 李圭白 田家宇 齐鲁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15,共5页
论述了超滤技术作为第三代净水工艺的核心技术在城市净水厂大规模应用的必要性和历史必然性,并针对不同的原水水质特点,提出了具有不同适用性的超滤组合工艺。基于净水厂运行的角度,强调了"零污染通量"的运行模式,当膜在"... 论述了超滤技术作为第三代净水工艺的核心技术在城市净水厂大规模应用的必要性和历史必然性,并针对不同的原水水质特点,提出了具有不同适用性的超滤组合工艺。基于净水厂运行的角度,强调了"零污染通量"的运行模式,当膜在"零污染通量"下工作时,则无需或很少需要化学清洗,这将显著简化大型膜系统的运行,工程实用性增强。通过加强膜前预处理、加强物理清洗、改善膜材料、降低膜价格(从而降低工程上可接受的膜通量)等"零污染技术",有望将"零污染通量"提升至工程值,为超滤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超滤 组合工艺 污染 污染通量
下载PDF
基于LOADEST和卡尔曼滤波的河流污染通量过程估算 被引量:7
2
作者 陈炼钢 陈俊鸿 +2 位作者 陈黎明 徐祎凡 施勇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8-144,共7页
针对当前国内水质低频监测的现状以及河流污染通量计算方法的缺陷,为了提高河流污染通量估算成果的合理性与可信度,将LOADEST污染通量估算模型与卡尔曼滤波校正算法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河流污染通量估算方法。基于LOADEST模型的污染通量... 针对当前国内水质低频监测的现状以及河流污染通量计算方法的缺陷,为了提高河流污染通量估算成果的合理性与可信度,将LOADEST污染通量估算模型与卡尔曼滤波校正算法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河流污染通量估算方法。基于LOADEST模型的污染通量过程预估,通过建立污染物通量与流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利用逐日高频流量数据预估出波动变化的逐日污染通量过程;基于卡尔曼滤波的污染通量过程校正,对通量实测值与基于LOADEST模型的通量预估值进行同化,减小最终估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新方法应用于淮河干流蚌埠闸断面2012年污染通量的估算,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通量过程的估算值与高频水污染联防监测值吻合较好,判定系数R^2分别为0.78和0.99,累计通量相对偏差分别为1.71%和5.57%。研究结果表明,新方法在不增加数据需求的同时能合理可信的估算河流污染通量的变化过程,可弥补月单值法、线性插值法、污染负荷过程模型法估算河流污染通量的不足与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通量 预估校正 LOADEST模型 卡尔曼滤波
下载PDF
基于低频水质采样估算滇池宝象河的长期水质趋势和污染通量(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娜 郭怀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8-386,共9页
鉴于河流污染通量估算和水质趋势分析受到水质、流量数据缺乏的限制,基于ESTREND和LOADEST模型,利用低频采样获得离散型水质数据,对滇池宝象河进行水质趋势分析和污染通量估算。结果表明:1)营养物质(NH3-N,TN和TP)在0.05概率水平下呈显... 鉴于河流污染通量估算和水质趋势分析受到水质、流量数据缺乏的限制,基于ESTREND和LOADEST模型,利用低频采样获得离散型水质数据,对滇池宝象河进行水质趋势分析和污染通量估算。结果表明:1)营养物质(NH3-N,TN和TP)在0.05概率水平下呈显著上升趋势,氮已经成为制约宝象河水质的重要因素;2)TSS浓度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年均下降率达到12.34%;3)流量调节水质和非流量调节水质出现相同的趋势,表明水质变化受流量的影响很小,主要由污染物排放量变化引起;4)通过方程的系列检验,利用离散水质数据和连续的日流量数据建立回归方程是有效的,可以用于污染入湖通量的估算;5)由于非点源污染的增加,大多数污染物雨季的入湖负荷高于旱季;6)ESTREND和LOADEST模型对于解决低频、离散型水质数据的水质趋势分析和通量估算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可以推广应用于其他流域,其分析结果能够为流域总量控制方案的制订和评估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势分析 污染通量 季节Kendall检验 回归模型 宝象河
下载PDF
用于沉积物-海水界面污染通量监测的自动采样技术
4
作者 王项南 麻常雷 +2 位作者 张静 石建军 马丽珊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6,共5页
研究海底沉积物-海水界面污染物迁移规律的最佳方法是通过原位无扰动采样技术获取该界面水样,经过实验室分析计算得出污染通量。文中介绍了用于沉积物-海水界面污染通量监测的自动采样技术,通过测量通量舱在海底沉积物上隔离海水中的污... 研究海底沉积物-海水界面污染物迁移规律的最佳方法是通过原位无扰动采样技术获取该界面水样,经过实验室分析计算得出污染通量。文中介绍了用于沉积物-海水界面污染通量监测的自动采样技术,通过测量通量舱在海底沉积物上隔离海水中的污染物含量的变化,能实现痕量重金属等污染通量的实时、现场、自动采样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海水界面 污染通量 自动采样 监测
下载PDF
南淝河污染通量解析与治理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笛 田鑫 吴师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9-103,112,共6页
分析了南淝河水系的2017年、2018年逐月天然径流量,根据污水处理厂入河水量和主要污染物入河量推算2017年、2018年逐月入巢湖污染通量,并进行污染通量解析。提出南淝河治理思路:解决城区污水直排和混排历史遗留问题,重视城市建成区初期... 分析了南淝河水系的2017年、2018年逐月天然径流量,根据污水处理厂入河水量和主要污染物入河量推算2017年、2018年逐月入巢湖污染通量,并进行污染通量解析。提出南淝河治理思路:解决城区污水直排和混排历史遗留问题,重视城市建成区初期雨水和农村面源污染盲点,缓解河道基流匮乏和河渠不畅问题,采取城市重污染河道综合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污染通量 降水量 径流量 水质 河道治理 南淝河 巢湖
下载PDF
河流COD污染通量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陈炎 林梅英 赵颖 《河南科学》 2002年第1期70-73,共4页
分析了两种类型河流COD污染通量变化特征。汇水面积较大的河流 ,下游断面汛期COD通量远大于点源COD入河排污量 ,典型河流断面可达其 9~ 2 2倍。这类河流COD污染通量与河水流量呈显著正相关 ,r值在 0 .90 3~ 0 .997范围 ,文中给出线性... 分析了两种类型河流COD污染通量变化特征。汇水面积较大的河流 ,下游断面汛期COD通量远大于点源COD入河排污量 ,典型河流断面可达其 9~ 2 2倍。这类河流COD污染通量与河水流量呈显著正相关 ,r值在 0 .90 3~ 0 .997范围 ,文中给出线性回归方程。河流点源污染量变异系数一般在 30 %~ 6 0 %,面源可达 12 7%~ 2 0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通量 变异系数 点源 面源 河流污染通量
下载PDF
复杂DNAPL污染源区溶解相污染通量的升尺度计算 被引量:3
7
作者 宋美钰 施小清 +2 位作者 马春龙 康学远 杜方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95-2104,共10页
重非水相液体(DNAPL)污染场地中NAPL相污染物会持续溶解于地下水中,释放出溶解相污染羽,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准确评估DNAPL污染场地源区下游的溶解相污染通量至关重要.由于介质的非均质性常形成复杂DNAPL污染源区,其溶解相污染通量往往... 重非水相液体(DNAPL)污染场地中NAPL相污染物会持续溶解于地下水中,释放出溶解相污染羽,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准确评估DNAPL污染场地源区下游的溶解相污染通量至关重要.由于介质的非均质性常形成复杂DNAPL污染源区,其溶解相污染通量往往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目前溶解相污染通量计算普遍采用Christ等提出的双域升尺度模型,但该模型仅适用于弱非均质性的污染源区.本文基于大量强非均质性条件下的污染源区数值算例,修正了Christ双域模型中污染源区衰减指数的经验公式,将该模型的适用范围推广至强非均质性的复杂污染源区.通过蒙特卡罗数值算例及两个二维砂箱试验数据验证了修正模型的适用性和精度.对比结果表明:修正模型可广泛适用于不同结构的复杂DNAPL污染源区,与以往的计算方法相比,修正模型计算的溶解相污染通量精度提高了约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非水相液体 溶解相污染通量 离散状和池状结构的质量比 污染源区衰减 升尺度模型
下载PDF
流域生态补偿断面污染通量核算方法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冉宁 杨波 王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8-143,共6页
针对生态补偿断面监测方法的通量计算有效性问题,基于自动站逐日监测流量和污染物浓度,确定不同流量水平下的标准污染物通量,比较了生态补偿断面月单次浓度抽检方法所确定的污染物通量与标准通量的差异;分析了流域降雨所形成的面源污染... 针对生态补偿断面监测方法的通量计算有效性问题,基于自动站逐日监测流量和污染物浓度,确定不同流量水平下的标准污染物通量,比较了生态补偿断面月单次浓度抽检方法所确定的污染物通量与标准通量的差异;分析了流域降雨所形成的面源污染通量,利用多年平均流量、月降雨量计算生态补偿断面通量,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方法。结果表明:传统方法 NH_3和I_(Mn)核算通量误差较大,对于大流量地区适应性差。所提出的修正方法有效地计算了降雨所形成的非直排入河面源污染通量,NH_3非汛期和汛期平均误差分别为14.16%和16.24%,I_(Mn)非汛期和汛期平均误差分别为10.24%和14.65%。所提出的改进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单次抽检方法下的污染通量准确估算问题,为生态补偿金额核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污染通量 农业面源污染 误差控制 流域
原文传递
闸控河道水污染物通量在线监测系统建设与应用
9
作者 郭有顺 许文卿 +2 位作者 张鹏 杨佘维 姚晨辉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59,共4页
以练江流域(普宁段)为例,分析了水污染物通量在线监测系统的需求与建设目标,介绍了系统总体架构、数据库、系统功能、监测布点和感知设备配置等设计要点,确定了系统中水污染物通量的计算方法。通过水污染物通量的在线监测与智能分析,实... 以练江流域(普宁段)为例,分析了水污染物通量在线监测系统的需求与建设目标,介绍了系统总体架构、数据库、系统功能、监测布点和感知设备配置等设计要点,确定了系统中水污染物通量的计算方法。通过水污染物通量的在线监测与智能分析,实现对河流水质的自动研判和预警,使系统在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通量 在线监测 流域治理 闸控河道
下载PDF
鳌江流域水质时空变化及主要污染物通量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全国 王嗣彤 雷坤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7-15,共9页
基于2016—2021年温州市鳌江流域5个监测断面的逐月水质监测数据,选取氨氮(NH_(3)-N)、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总磷(TP)、5日生化需氧量(BOD_(5))、总氮(TN)、溶解氧(DO)6个水质指标,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从时... 基于2016—2021年温州市鳌江流域5个监测断面的逐月水质监测数据,选取氨氮(NH_(3)-N)、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总磷(TP)、5日生化需氧量(BOD_(5))、总氮(TN)、溶解氧(DO)6个水质指标,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从时空变化特征对鳌江流域进行水质污染分析,并计算了埭头、江口渡监测断面的2016—2019年逐月的污染物通量。结果表明:顺溪、埭头断面、江屿断面均满足在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中的水质标准,下游方岩渡、江口渡断面DO质量浓度低于标准值,未满足在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中的水质标准;鳌江流域5个断面COD_(Mn)质量浓度整体上均呈现出丰水期高,枯水期低的特征,DO质量浓度整体上均呈现出丰水期低,枯水期高的特征;污染物质量浓度年变化在沿程空间上整体呈现出下游断面较高的现象;流域内埭头、江口渡断面污染物整体呈现出丰水期月通量大于枯水期月通量的变化;鳌江流域污染物质量浓度与月径流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以非点源污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鳌江流域 水质 时空变化 污染通量 污染
下载PDF
新形势下我国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实践与对策建议
11
作者 胡展铭 方海超 +2 位作者 杨永俊 林忠胜 孙家文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9,共9页
针对我国入海河口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不明的问题,梳理了我国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的历史,分析了我国江河入海水通量评估工作的现状以及“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和海洋环境保护等规划的要求,提出污染物排海总量不明的主... 针对我国入海河口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不明的问题,梳理了我国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的历史,分析了我国江河入海水通量评估工作的现状以及“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和海洋环境保护等规划的要求,提出污染物排海总量不明的主要原因是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未取得突破,具体表现在江河污染物入海通量未得到有效掌握、江河入海水通量监管体系未得以构建运行、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技术未得到建立和规范。结合在辽河口海洋环境在线监测试验基地开展的江河入海流量在线监测系统设计研究、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技术研发、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技术标准化研究、辽河入海水通量监测试验等工作,建议总结分析我国已开展的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试验工作,深入开展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顶层设计,加强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关键技术方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入海水通量 感潮河段 江河入海污染物质通量
下载PDF
南方库区生态农业小流域面源污染特征
12
作者 张思毅 李晓涛 +3 位作者 贺斌 郝贝贝 吕德鹏 梁鑫根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4-145,共12页
为研究生态农业小流域的氮、磷减排效果,以广东省英德市大站镇长湖水库粉洞生态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研究小流域面源氮、磷污染物含量和污染负荷输出特征,确定关键源区,评价生态农业的减排效果。结果表明,... 为研究生态农业小流域的氮、磷减排效果,以广东省英德市大站镇长湖水库粉洞生态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研究小流域面源氮、磷污染物含量和污染负荷输出特征,确定关键源区,评价生态农业的减排效果。结果表明,流域内水体受污染程度低,大部分都在Ⅲ类水质范围内;总氮、总磷是流域内主要污染负荷;流域地表水氮素组成主要以溶解态氮为主(>50%),溶解态氮以硝态氮为主;关键源区有水土流失、养鹅场、居民点、养猪场、耕地。研究期间流域总氮负荷为345.22 kg,总磷负荷为69.47 kg,入河污染负荷强度低,总氮和总磷的入河系数分别为0.16和0.63。以上结果表明,生态农业小流域氮、磷减排效果显著,且流域氮、磷消纳能力强,使得流域内氮、磷污染负荷较低,水质较好,生态农业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污染通量 污染负荷 生态农业 小流域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典型排域农田退水污染物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13
作者 马秀霞 仝炳伟 +1 位作者 陆阳 王乐 《陕西水利》 2024年第1期109-111,117,共4页
为掌握宁夏引黄灌区农田污染物的时空变化规律,以第六排水沟排域为典型区域,监测排水沟道主要控制断面农田退水水量及水质。结果表明:第六排水沟中污染物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TN、NH_(4)^(+)-N、NO_(3)^(-)-N和TP,上下游各控制断面总... 为掌握宁夏引黄灌区农田污染物的时空变化规律,以第六排水沟排域为典型区域,监测排水沟道主要控制断面农田退水水量及水质。结果表明:第六排水沟中污染物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TN、NH_(4)^(+)-N、NO_(3)^(-)-N和TP,上下游各控制断面总氮和总磷通量表现一致,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大,NH_(4)^(+)-N和NO_(3)^(-)-N也从上游至下游表现为逐步增加,但末端控制断面的通量较上游马家桥断面有所降低。水体中氮磷浓度均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变化,6月~8月灌溉期沟道内污染物浓度随着农田灌水、施肥增加而升高,各控制断面处的TN浓度值均超过2 mg/L,属超Ⅴ类水,氨氮和总磷浓度变化过程比较相似,相同时间上下游控制断面氨氮和总磷浓度差值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农田退水 排水沟 污染通量
下载PDF
基于固定式ADCP的陈东港污染物通量计算
14
作者 徐海波 吴金华 +3 位作者 任小龙 顾炉华 李秋红 朱玲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8-185,共8页
根据太湖流域西部重要入太湖河道陈东港2021年ADCP流量测验数据和水质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了该河道流量、污染物质量浓度和通量的年内变化特征,比较了流量、水质数据采集频次对污染物通量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021年陈东港年平均流量... 根据太湖流域西部重要入太湖河道陈东港2021年ADCP流量测验数据和水质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了该河道流量、污染物质量浓度和通量的年内变化特征,比较了流量、水质数据采集频次对污染物通量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021年陈东港年平均流量为73.66 m^(3)/s,年径流量为23.29亿m^(3),日均流量年内波动剧烈,峰值出现在7月,其变化过程受降水影响显著;COD_(Mn)和TP质量浓度的年内波动也较明显,全年累计通量分别为10357 t和352 t。基于固定式ADCP流量测验数据计算污染物通量较基于水文巡测数据的精度提升约39.5%,两者差异主要集中在6—8月。若要将两种污染物年累计通量的计算相对误差控制在5%以内,流量采集频次不宜低于2 d一次;若相对误差控制在10%以内,流量采集频次不宜低于10 d一次,在丰水期(6—9月)和枯水期(12—2月)需提升至2 d一次。与流量采集频次相比,两种污染物年累计通量对水质采集频次变化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当水质采集频次从8 h一次减少到30 d一次时,相对误差仍在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式ADCP 污染通量 流量 水质 陈东港 太湖流域
下载PDF
湖州合溪新港污染物入湖通量估算与分析
15
作者 王延军 畅云霞 +2 位作者 陈亚男 姚志鹏 王凤蕊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9-105,共7页
根据2021年5月—2022年4月合溪新港河流水量、水质(TN和TP)的同步监测数据,利用通量模型核算了合溪新港污染物(TN和TP)通量。通过测算合溪新港TN、TP通量与断面降雨强度、水质的响应关系,分析了该区域的污染类型及特点,为后期水质污染... 根据2021年5月—2022年4月合溪新港河流水量、水质(TN和TP)的同步监测数据,利用通量模型核算了合溪新港污染物(TN和TP)通量。通过测算合溪新港TN、TP通量与断面降雨强度、水质的响应关系,分析了该区域的污染类型及特点,为后期水质污染调查及通量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结果表明:合溪新港流量与降雨量存在明显相关关系,在强降雨期(7—8月)水体流量最高,占监测周期总流量的57.77%;少雨期则流量最低,且会出现湖水倒灌现象(11—12月)。通过分析合溪新港TN、TP通量与流量、水质的相关关系,确定了该流域污染类型为点源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共存的混合型污染,且在高强度降雨时污染物负荷量较大。综上,可针对农业面源污染对该流域治理提出相关对策,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体系,以有效降低TN和TP污染物的入湖通量,减少太湖TN和TP污染物负荷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溪新港 太湖 污染通量 水质
下载PDF
甬江流域水质时空及污染物通量变化趋势分析
16
作者 樊荣 雷坤 +3 位作者 吕旭波 李晓光 郎琪 程全国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2期179-185,共7页
甬江作为宁波市“母亲河”,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人类活动范围扩大,甬江流域水质状况不断受外界干扰,水质现状及污染物通量变化备受关注。通过水质、水量、污染物通量数据,研究甬江流域近六年的水质污染浓度、时空分布的变化趋势,及近四年... 甬江作为宁波市“母亲河”,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人类活动范围扩大,甬江流域水质状况不断受外界干扰,水质现状及污染物通量变化备受关注。通过水质、水量、污染物通量数据,研究甬江流域近六年的水质污染浓度、时空分布的变化趋势,及近四年的水量、污染物通量的变化趋势及原因。结果表明:甬江流域2016~2021年整体总氮污染严重,但除西南区域均有改善趋势;总磷、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浓度月均值与水量密切相关,氨氮浓度月均值受面源、点源综合污染影响,而三江口断面为甬江流域水质污染情况最为严重区域。结合水质指标和通量对甬江流域进行针对性管理通过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江流域 水质变化 时空变化 污染通量 变化趋势
下载PDF
超滤膜的零污染通量及其在城市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圭白 梁恒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7,共3页
对于超滤膜在城市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选择合适的膜通量和控制膜污染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围绕上述关键点,结合城市超滤水厂的运行要求,系统论述了超滤膜零污染通量和经济通量的关系,并以东营超滤水厂为例,开展了超滤膜的零污染通量生... 对于超滤膜在城市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选择合适的膜通量和控制膜污染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围绕上述关键点,结合城市超滤水厂的运行要求,系统论述了超滤膜零污染通量和经济通量的关系,并以东营超滤水厂为例,开展了超滤膜的零污染通量生产性试验,确定了该水厂在不同条件下的超滤膜零污染通量。超滤膜零污染通量相关内容的研究将可能成为膜技术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膜 污染通量 经济通量 饮用水处理工艺
原文传递
环太湖出入湖污染物通量时空变化规律分析
18
作者 陈霞 周毅 +4 位作者 周强 何宇翔 张游 闫怀春 朱震洲 《水利信息化》 2023年第1期29-32,共4页
通过深入调查环太湖周边水系及出入湖河道上水文站点布设情况,根据1998—2021年出入湖水量及主要河道水质监测成果,采用出入河道污染物通量估算方法对出入太湖各河道的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化学需氧量等指标浓度和污染物通... 通过深入调查环太湖周边水系及出入湖河道上水文站点布设情况,根据1998—2021年出入湖水量及主要河道水质监测成果,采用出入河道污染物通量估算方法对出入太湖各河道的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化学需氧量等指标浓度和污染物通量进行估算,分析该时间段内各项指示浓度和出入湖污染物通量年内、年际变化及空间分异情况,为环太湖地区污染物总量控制、水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对环太湖地区水环境治理具有指导意义。结果表明:出入湖通量主要受相应水量影响,且各污染物浓度入湖大于出湖;各污染物净入湖通量及滞留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滞留率均保持较高水平;70%的入湖污染物负荷来自湖西区,应加强对湖西区的水环境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通量 时空变化规律 水质监测 水环境整治 污染物浓度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水界面污染物通量自动采样及监测系统试验研究
19
作者 麻常雷 王项南 +1 位作者 陈江麟 徐俊臣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6-49,共4页
研发的海洋沉积物-水界面污染物通量自动采样及监测系统,通过原位无扰动采样,能够更加真实地获取沉积物-水界面处水样,经过实验室分析计算进一步得到该界面处的污染通量。系统样机海上现场试验的成功完成,充分验证了该课题实施方案的可... 研发的海洋沉积物-水界面污染物通量自动采样及监测系统,通过原位无扰动采样,能够更加真实地获取沉积物-水界面处水样,经过实验室分析计算进一步得到该界面处的污染通量。系统样机海上现场试验的成功完成,充分验证了该课题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样机实现了沉积物-水界面处重金属通量及营养要素通量的有效监测,真实地量化了污染物的迁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海水界面 污染通量 自动采样 监测 试验
原文传递
2009年环太湖入出湖河流水量及污染负荷通量 被引量:74
20
作者 燕姝雯 余辉 +2 位作者 张璐璐 徐军 王振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55-862,共8页
通过对2009年环太湖水文巡测及同步水质监测数据整理,得到2009年环太湖河流入出湖水量以及污染负荷,并将之与前期文献资料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009年环太湖河道入出湖水量分别为88.40×108m3、93.27×108m3.入湖水量超过5... 通过对2009年环太湖水文巡测及同步水质监测数据整理,得到2009年环太湖河流入出湖水量以及污染负荷,并将之与前期文献资料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009年环太湖河道入出湖水量分别为88.40×108m3、93.27×108m3.入湖水量超过5×108m3的依次为陈东港、大浦港、梁溪河、太滆运河、望虞河.出湖水量最大两条河为太浦河、长兜港,水量超过20×108m3.宜兴地区入湖污染物负荷较大,应加强治理;悬浮颗粒物出湖通量大于入湖通量,且绝大多数从太湖南部地区出湖;总氮滞留率在下降的同时入湖通量在逐年增加;引江济太对太湖总体水质改善有积极作用,与湖内污染数据对比分析表明出入湖河流水质对太湖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水量 污染通量 滞留率 引江济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