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阳离子对好氧颗粒污泥造粒影响研究进展
1
作者 甘炯 吕娟 +1 位作者 倪琪 董佳奇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10期28-36,共9页
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 granular sludge,AGS)由于具有较好的沉降性能和污染物去除能力,应用前景广泛。污水中金属阳离子的存在会影响AGS的形成。文中综述了常见金属阳离子对AGS造粒和颗粒稳定性的影响,并针对金属阳离子对好氧污泥造粒... 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 granular sludge,AGS)由于具有较好的沉降性能和污染物去除能力,应用前景广泛。污水中金属阳离子的存在会影响AGS的形成。文中综述了常见金属阳离子对AGS造粒和颗粒稳定性的影响,并针对金属阳离子对好氧污泥造粒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为促进AGS的形成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发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常见金属阳离子,如Ca^(2+)、Mg^(2+)、Fe^(2+)、Cu^(2+)、Zn^(2+)、Mn^(2+)、Ni^(2+)等均会促进AGS造粒,尤其是Ca^(2+)质量浓度高达100 mg/L时仍能有效加快污泥造粒。金属阳离子主要通过形成无机盐沉淀作为诱导核,以及促进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分泌的方式促进污泥造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AGS) 金属阳离子 污泥造粒 胞外聚合物(EPS) 影响机理
下载PDF
干化污泥造粒对垃圾焚烧厂协同焚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冯淋淋 王志强 白力 《四川环境》 2020年第1期81-86,共6页
以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协同焚烧干化市政污泥作为研究对象,对干化污泥造粒后的性状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了干化污泥造粒前后对垃圾库管理、锅炉效率、锅炉温度、烟气净化系统及飞灰产量的影响。对比结果表明:通过造粒粉状干化污泥生成直... 以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协同焚烧干化市政污泥作为研究对象,对干化污泥造粒后的性状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了干化污泥造粒前后对垃圾库管理、锅炉效率、锅炉温度、烟气净化系统及飞灰产量的影响。对比结果表明:通过造粒粉状干化污泥生成直径5~8mm、长度30~50mm的污泥颗粒,有效的避免了运输及垃圾库的扬尘;其次,锅炉效率提高了7.7%,锅炉升温速率减缓,锅炉的积灰结焦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烟气净化系统中消石灰的耗量降低了8.9%,SO 2的排放浓度明显下降,飞灰产量由2.8%降到2.3%。研究结果显示污泥造粒后送入焚烧厂掺烧对焚烧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及经济性极其有利,为焚烧厂协同焚烧污泥提供了运行经验及合理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焚烧厂 市政污泥 污泥干化 污泥造粒
下载PDF
蚯蚓处理造粒污泥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雷旭阳 崔广宇 +3 位作者 张志华 田明 张辉 李现格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16期137-139,共3页
为增加污泥透气性及提高蚯蚓活动范围,促进城镇污泥的降解,利用蚯蚓处理造粒污泥,研究了污泥理化指标和生物稳定化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蚯蚓在造粒污泥中成活率高,产卵量大,幼蚓生长状况良好;相比对照组,蚯蚓处理产物的电导率,硝酸盐氮... 为增加污泥透气性及提高蚯蚓活动范围,促进城镇污泥的降解,利用蚯蚓处理造粒污泥,研究了污泥理化指标和生物稳定化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蚯蚓在造粒污泥中成活率高,产卵量大,幼蚓生长状况良好;相比对照组,蚯蚓处理产物的电导率,硝酸盐氮,总磷,有效磷含量均显著升高,pH显著下降,但氨氮,亚硝酸盐氮和总氮变化不大。蚯蚓组水溶性有机碳、脱氢酶活性、微生物碳量和有机质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蚯蚓可直接处理造粒污泥,加快污泥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城镇污泥 污泥造粒 蚯蚓处理
下载PDF
蚯蚓处理对城镇造粒污泥酸碱缓冲容量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学民 高承煜 +3 位作者 伏小勇 崔广宇 雷旭阳 黄魁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941-2946,共6页
将含水率80%的城镇污泥制成粒径5 mm的颗粒污泥,以添加蚯蚓(Eisenia foetida)为处理组,无蚯蚓为对照组,研究了蚯蚓处理对城镇污泥酸缓冲容量(ABC)、碱缓冲容量(ALBC)、p H及p H缓冲容量(p HBC)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p H变化幅度(0.37)... 将含水率80%的城镇污泥制成粒径5 mm的颗粒污泥,以添加蚯蚓(Eisenia foetida)为处理组,无蚯蚓为对照组,研究了蚯蚓处理对城镇污泥酸缓冲容量(ABC)、碱缓冲容量(ALBC)、p H及p H缓冲容量(p HBC)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p H变化幅度(0.37)低于对照组(0.60);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处理组ABC、ALBC和p HB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结束时,处理组ABC、ALBC和p HBC分别高于对照组5.24%、22.37%和13.01%,电导(EC)高于对照组32.24%,有机质低于对照组1.93%.相关分析表明,蚯蚓处理组和对照组中ALBC与NH+4-N、NO-3-N的相关系数大于0.84(p<0.01);蚯蚓处理显著提高了ABC与NO-3、p HBC与NH+4-N、p HBC与NO-3-N之间的正相关水平.蚯蚓强化了系统中有机氮矿化,通过提高氨化及硝化强度影响基质缓冲容量,减小p H变化幅度,提高污泥酸碱环境的稳定性,为微生物作用的高效发挥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粒污泥 蚯蚓 P H缓冲容量 酸缓冲容量 碱缓冲容量
原文传递
造粒处理对城镇污泥蚯蚓堆肥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的影响
5
作者 秦洁 伏小勇 +2 位作者 陈学民 田维平 赵红花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995-5003,共9页
采用Biolog Eco微平板法探讨了城镇污泥造粒的预处理方法对蚯蚓堆肥系统中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造粒处理会显著提高城镇污泥中微生物群落对碳源利用的优势度和均匀度,但会降低碳源利用的多样性.与初始污泥相比,造粒处理对氧... 采用Biolog Eco微平板法探讨了城镇污泥造粒的预处理方法对蚯蚓堆肥系统中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造粒处理会显著提高城镇污泥中微生物群落对碳源利用的优势度和均匀度,但会降低碳源利用的多样性.与初始污泥相比,造粒处理对氧环境的改善在蚯蚓堆肥的前15 d明显提高了H1(a⁃D⁃乳糖)、A3(D⁃半乳糖酸γ内酯)、D4(L⁃丝氨酸)、C1(吐温40)、E1(a⁃环状糊精)、C3(2⁃羟苯甲酸)、B3(D⁃半乳糖醛酸)和F3(衣康酸)这8种碳源的代谢强度,增高幅度达到10.81%~24.83%.从碳源利用模式来看,蚯蚓堆肥系统中微生物的碳源利用表现出多元化向单一化发展的特点.胺类和酚类是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约占总利用率的40%.污泥造粒和蚯蚓堆肥对胺类的利用无明显影响.与S组相比,15 d前造粒处理会提高氨基酸类和羧酸类的利用率8%以上,对酚类、聚合物类和碳水化合物类无明显影响.但这3类碳源对蚯蚓的作用更加敏感,蚯蚓可以使这3类碳源的利用率提高11%以上.15 d后随着基质中可利用物质的减少和蚓粪的积累,微生物对酚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的代谢产生了明显的偏好,总体的碳源代谢能力却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粒污泥 蚯蚓堆肥 微生物 碳源利用 Biolog微平板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