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汾河源头地区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岳建英 李晋川 +3 位作者 郭春燕 卢宁 杨生权 王宇宏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4-384,共11页
汾河源头地处山西吕梁山北段的管涔山系腹地,暖温带北部。据调查,汾河源头共有种子植物94科398属875种(含种下等级,下同),其中裸子植物3科7属12种,被子植物91科391属863种。种子植物科、属、种各类分布型占总数百分比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汾河源头地处山西吕梁山北段的管涔山系腹地,暖温带北部。据调查,汾河源头共有种子植物94科398属875种(含种下等级,下同),其中裸子植物3科7属12种,被子植物91科391属863种。种子植物科、属、种各类分布型占总数百分比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科、属、种的区系成分特有现象不平衡。科的分布区类型中,世界分布40科,温带分布30科,没有中国特有科;属的分布区类型中,温带分布264属,北温带成分处于显著地位,中国特有属4属,反映出该区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种的分布区类型中,中国特有分布最多,共501种,其次是温带亚洲和东亚分布,成为构成汾河源头地区森林植被和灌丛植被的建群种和优势种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 区系地理成分 汾河源头 山西
下载PDF
汾河源头地区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及其空间自相关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冯凌 张红 +1 位作者 刘光磊 申小雨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1期93-99,2,共7页
[目的]汾河源头地区是山西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供水区,土壤流失严重。研究该区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的目的在于为该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提出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004和2009年9月的SPOT影像作为数据源,将GIS和USLE结合对汾河源头地区土壤... [目的]汾河源头地区是山西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供水区,土壤流失严重。研究该区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的目的在于为该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提出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004和2009年9月的SPOT影像作为数据源,将GIS和USLE结合对汾河源头地区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并借助GeoDa软件分析了研究区2009年土壤侵蚀的空间自相关性。[结果](1)从时间变化来看,2009年汾河源头地区土壤侵蚀模数较2004年有所增加,中度以上侵蚀的面积占总侵蚀面积的比例也相应增大,且以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增加为主;(2)从空间上看,土壤侵蚀程度高的区域分布在流域的东南部,土壤侵蚀程度低的区域分布在流域的西北部;(3)降雨和植被覆盖是影响汾河源头地区土壤侵蚀的2个主要因子;(4)除了微度侵蚀和剧烈侵蚀外,其他侵蚀强度类型向更高程度的侵蚀强度类型转移的面积都远大于向低程度的侵蚀强度类型转移的面积;(5)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侵蚀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和空间集聚,主要表现为高值与高值集聚,低值与低值集聚。[结论]研究区内土壤侵蚀现象不断加剧,应加强土壤侵蚀治理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汾河源头地区 土壤侵蚀 空间自相关
下载PDF
汾河源头管涔山森林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郝晓鹏 上官铁梁 邱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6232-6235,6244,共5页
运用TWINSPAN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对汾河源头管涔山森林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管涔山森林群落可划分为17个群丛,隶属于3个植被型,6个群系。②由于人为干扰的影响,旅游区内群丛的R0和盯较低;人工林群丛内,由于人工抚育,风较... 运用TWINSPAN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对汾河源头管涔山森林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管涔山森林群落可划分为17个群丛,隶属于3个植被型,6个群系。②由于人为干扰的影响,旅游区内群丛的R0和盯较低;人工林群丛内,由于人工抚育,风较高;受中等程度干扰的群丛,R0、H'和E5出现高值。③17个群丛乔木层建群种较少,优势度较高,且以寒温性针叶林为主,不同株分由于乔木层覆盖度和干扰类型的不同导致灌木层与草本层R0、H'、E5变化较大。④管涔山森林群落在海拔1600~2700m呈连续分布,按R0和H'大小,17个群丛可分为3种类型,即分布于海拔2150m以上的群丛1—4和14R、0H’较低;海拔1700—2000m的群丛7,10,12和17R0、H’偏高:其余海拔处的群丛则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源头 管涔山 群丛 植物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汾河源头珍稀濒危植物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郭春燕 岳建英 +1 位作者 李晋川 王文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2617-12619,12640,共4页
汾河源头珍稀濒危植物48种,隶属于21科37属,其中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1种、三级保护的有3种;山西省一级保护4种,二级保护6种,三级保护14种。文章在分析汾河源头珍稀植物濒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 汾河源头 珍稀濒危植物 植物区系 保护对策
下载PDF
汾河源头周丛藻类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冯佳 谢树莲 《生态科学》 CSCD 2007年第5期408-414,共7页
基于对汾河源头流域周丛藻类植物群落进行的生态调查,共鉴定出周丛藻类植物24属47种,分别隶属于蓝藻(Cyanophyta)、红藻(Rhodophyta)、黄藻(Xanth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和绿藻(Chlorophyta)5个门。汾河源头流域的周丛藻类群落... 基于对汾河源头流域周丛藻类植物群落进行的生态调查,共鉴定出周丛藻类植物24属47种,分别隶属于蓝藻(Cyanophyta)、红藻(Rhodophyta)、黄藻(Xanth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和绿藻(Chlorophyta)5个门。汾河源头流域的周丛藻类群落主要有5类,即颤藻群落(Oscillatoria community)、刚毛藻群落(Cladophora community)、无隔藻群落(Vaucheria community)、水绵—双星藻群落(Spirogyra-Zygnema community)和串珠藻群落(Batrachospermum community)。文章还对该地区的周丛藻类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流域中不同海拔梯度的变化对周丛藻类群落种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对周丛藻类植物的生长影响不明显,周丛藻类植物种数与水流速度之间存在负相关性。通过对周丛藻类植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为汾河源头流域的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丛藻类 群落结构 汾河源头
下载PDF
汾河源头野果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宇宏 岳建英 李晋川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9期987-989,996,共4页
汾河源头复杂的地理因素和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其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目前发现800多种,其中,野果植物资源是汾河源头很重要的一种类型,共有43种,隶属于11个科,有较大的研究利用价值。通过对汾河源头野果植物资源的调查,对其品种、成分... 汾河源头复杂的地理因素和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其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目前发现800多种,其中,野果植物资源是汾河源头很重要的一种类型,共有43种,隶属于11个科,有较大的研究利用价值。通过对汾河源头野果植物资源的调查,对其品种、成分,以及主要品种的食用、药用价值及其利用部位进行统计,为进一步提高对汾河源头野生果树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源头 野果植物 资源调查 开发利用
下载PDF
汾河源头野生花卉资源调查及利用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7
7
作者 郭春燕 李晋川 +1 位作者 王文英 岳建英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9年第6期29-32,共4页
对汾河源头野生花卉资源的种类、分布、生长环境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汾河源头野生花卉有284种,隶属于30科122属。它们具有独特的观赏和生态特性,可用于园林绿化、医药、工业等行业,但目前开发利用较少。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 对汾河源头野生花卉资源的种类、分布、生长环境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汾河源头野生花卉有284种,隶属于30科122属。它们具有独特的观赏和生态特性,可用于园林绿化、医药、工业等行业,但目前开发利用较少。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利用及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源头 野生花卉 保护与利用
下载PDF
汾河源头区土地利用的遥感解译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言荣 刘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296-2297,共2页
对汾河源头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采用30年来的遥感影像,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解译出各个年代的土地利用类型后统计出各种类型的面积,从而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林地、草地和耕地为主... 对汾河源头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采用30年来的遥感影像,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解译出各个年代的土地利用类型后统计出各种类型的面积,从而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林地、草地和耕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重最大,合计占90%以上;30年来,土地利用类型的主要变化趋势是耕地与草地减少,多转化为林地和居住地,林地与居民建设用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土地利用 汾河源头
下载PDF
汾河源头珍稀濒危植物研究(英文)
9
作者 郭春燕 岳建英 +5 位作者 李晋川 王文英 Chun-yan Jian-ying Jin-chuan Wen-y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5期112-116,共5页
汾河源头珍稀濒危植物48种,隶属于21科37属,其中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1种、三级保护的有3种;山西省一级保护4种,二级保护6种,三级保护14种。文章在分析汾河源头珍稀植物濒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 汾河源头 珍稀濒危植物 植物研究 species of 二级保护 ANALYZING 珍稀植物 一级保护 濒危原因 保护对策 related 山西省 basis 文章 基础 分析
下载PDF
汾河源头野菜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研究
10
作者 王宇宏 杨生权 +2 位作者 岳建英 李晋川 王文英 《长治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6-19,共4页
对汾河源头野菜植物资源的种类、食用部位、化学成分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汾河源头野菜植物有56种,隶属于25科。它们营养丰富,未受三废、化肥、农药污染,而且繁殖力强、生长快、产量高、抵抗力强,是开发潜力很大的蔬菜资源。
关键词 汾河源头 野菜植物 开发利用
下载PDF
汾河源头区域土地利用及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的多情景模拟 被引量:12
11
作者 和娟 师学义 +1 位作者 付扬军 张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0-258,共9页
土地利用变化及生境质量服务的多情景模拟对制定区域差别化的生态保护和耕地保护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汾河源头区域为例,借助Logistic-CA-Markov耦合模型,对土地利用转移情况、影响因子和未来变化趋势进行了多情景模拟分析,然后运用In... 土地利用变化及生境质量服务的多情景模拟对制定区域差别化的生态保护和耕地保护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汾河源头区域为例,借助Logistic-CA-Markov耦合模型,对土地利用转移情况、影响因子和未来变化趋势进行了多情景模拟分析,然后运用InVEST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质量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驱动因子的解释能力具有差异,11个驱动因子整体解释效果较好,ROC值都在0.85以上;自然发展情景、生态保护情景、耕地保护情景下6种地类的变化方向、生境演变特征均有所不同;2017—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生态保护情景、耕地保护情景生境质量分别为0.78,0.76,0.81,0.72;不同情景下的生境质量结果均表明随着海拔和坡度的升高,生境质量也不断得到提高,但是同一海拔和坡度下不同情景生境质量的变化具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境质量 Logistic-CA-Markov 生境贡献率 InVEST模型 汾河源头区域
下载PDF
基于GIS的汾河源头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韩建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2-158,共7页
【目的】分析汾河源头森林景观格局,为当地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支持。【方法】以2009年山西省汾河源头的SPOT5遥感影像、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实地补充调查数据为基本资料,基于GIS平台和Fragstats软件,从研究区域的林业用地、有林... 【目的】分析汾河源头森林景观格局,为当地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支持。【方法】以2009年山西省汾河源头的SPOT5遥感影像、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实地补充调查数据为基本资料,基于GIS平台和Fragstats软件,从研究区域的林业用地、有林地和优势树种等3个尺度,对研究区内森林景观的格局和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林业用地的斑块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有林地、宜林荒山荒地、灌木林地、人工造林未成林地、疏林地和无立木林地;斑块边界形状较为复杂,分布较为分散。在有林地斑块中,从树种构成比例来看,以纯林为主,混交林较少;从林木起源来看,以天然林为主,且分布集中,人工林较少。从优势树种组成来看,华北落叶松和云杉是最主要的优势乔木,沙棘和绣线菊是最主要的优势灌木。【结论】研究区域森林景观格局分析表明,森林群落的空间结构复杂,破碎化程度高,受人为干扰比较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 景观格局 汾河源头 GIS
下载PDF
汾河源头水源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水源解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浩天 甄志磊 武小钢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432-3442,共11页
针对汾河源头水的来源不清楚的问题,以宁武地区汾河源头流域为研究区,通过系统采集区域内河水、湖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样品,运用水体化学离子分析和氢氧同位素技术,确定区内各水体的水化学特征、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水力联系,运用端元混合模... 针对汾河源头水的来源不清楚的问题,以宁武地区汾河源头流域为研究区,通过系统采集区域内河水、湖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样品,运用水体化学离子分析和氢氧同位素技术,确定区内各水体的水化学特征、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水力联系,运用端元混合模型(EMMA)量化河水的水分来源.研究表明,河水与浅层地下水的电导率沿程变化从上游至下游呈上升趋势,且两者对比变化不明显.汾河源头区域浅层地下水、河水的优势阴阳离子为和Ca^(2+),湖水的优势阴阳离子为Na^(+)和,浅层地下水、河水的水化学类型以Ca·Mg-HCO_(3)为主,湖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Na-HCO_(3),河水与浅层地下水的离子来源主要是岩石风化作用.以太原地区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值建立汾河源头区域大气降水(LMWL)方程,当地河水、湖水、地下水蒸发线方程为δD=4.9δ^(18)O-21.4,蒸发线方程的斜率与截距均比全球大气降水和当地大气降水方程小,表明河水在运移路径中经历了一定的蒸发作用.河水的δ18O、δD值从下游至上游区域呈现下降趋势,并有一定的海拔效应.河水、湖水、地下水的同位素值基本落在当地大气降水线两侧,证明大气降水为汾河源头区域各类水体的主要来源,并且河水、地下水离子含量变化相似,稳定同位素值相近,结合电导率沿程变化,证明地下水和河水存在紧密的水力联系.以d excess作为示踪剂对河水进行二元端元混合模型计算,大气降水占比为70.6%,为河水的主要水分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汾河源头区域 水化学 水力联系 端元混合模型
原文传递
汾河源头水生甲虫物种多样性及其生态分布类型
14
作者 宗彦平 彭云飞 +3 位作者 曹天文 王菊平 贺润平 张苗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2-108,共7页
[目的]为了填补汾河源头水生甲虫物种多样性知识空白,便于对汾河源头的水质进行快速监测,本研究调查鉴定了汾河源头12个样点的水生甲虫种类,记录并分类了物种生境及生态分布型。[方法]使用传统分类学方法,结合样地环境因子,通过相关性... [目的]为了填补汾河源头水生甲虫物种多样性知识空白,便于对汾河源头的水质进行快速监测,本研究调查鉴定了汾河源头12个样点的水生甲虫种类,记录并分类了物种生境及生态分布型。[方法]使用传统分类学方法,结合样地环境因子,通过相关性分析及典范对应分析对水生甲虫进行不同类型的分类。[结果]汾河源头有21种水生甲虫,隶属9科16属,海拔是影响其多样性及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通过群落多样性分析,汾河源头21种水生甲虫可分为高山草甸积水、高山深水湖泊和溪流3个生态分布型,3个生态分布型又可细分为5个不同环境,不同环境物种组成差异较为明显。3个生态分布型分布的物种有:(1)高山草甸积水型:奥丽沟背甲、曲郡沟背甲、双显沼牙甲和梭腹牙甲4种;(2)高山深水湖泊型:爱端毛龙虱、端异毛龙虱、简沼梭、窗格长泥甲、扶桑尖突小粒龙虱、暗斑沼梭和梭腹牙甲7种;(3)溪流型:艾孔龙虱、双显沼牙甲、浅裂滨甲、条纹水龟甲、日本端毛龙虱、冥宽缘龙虱、谢氏异斑溪泥甲、黑叶端毛龙虱、细身溪泥甲、岸长须甲、乌苏里沼泥甲和突角沟背甲12种。其中,梭腹牙甲同时分布于高山草甸积水与高山深水湖泊型生境,但数量极其稀少。[结论]谢氏异斑溪泥甲与细身溪泥甲对环境的要求较高,是作为环境指示生物的良好目标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源头 水生甲虫 分类学 物种多样性 生态分布类型
下载PDF
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效益评估——以汾河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党晋华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年第5期123-124,共2页
以汾河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为例,从生态价值论的观点出发,采用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选择价值及存在价值的方法,对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具有极大的社会、经济... 以汾河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为例,从生态价值论的观点出发,采用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选择价值及存在价值的方法,对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具有极大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保护区 效益评估 汾河源头 生态价值论
下载PDF
汾河源头采煤现状调查及泉域保护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郝福华 《山西水利》 2008年第6期33-34,共2页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阐述了汾河源头采煤对地下水的破坏,从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汾河源头泉域保护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采煤现状 保护措施 汾河源头
下载PDF
汾河源头水源涵养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探讨——以山西省管涔山国有林管理局秋千沟林场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江艳红 《山西林业》 2022年第S02期82-83,共2页
以山西省管涔山国有林管理局秋千沟林场为研究对象,针对汾河源头水源涵养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汾河源头水源涵养林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汾河源头 水源涵养林 林业有害生物
下载PDF
贺天才副省长在管涔山林局调研指导汾河源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18
《山西林业》 2020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2020年6月16日至17日,山西省副省长贺天才深入管涔山国有林管理局调研指导汾河源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实地考察汾河源头水源涵养区天然次生标准林地、荷叶坪亚高山草甸资源保护管理情况,看望慰问驻守一线的森林消防队员。省林业和草原局... 2020年6月16日至17日,山西省副省长贺天才深入管涔山国有林管理局调研指导汾河源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实地考察汾河源头水源涵养区天然次生标准林地、荷叶坪亚高山草甸资源保护管理情况,看望慰问驻守一线的森林消防队员。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云龙陪同调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涔山 消防队员 汾河源头 山西省副省长 亚高山草甸 水源涵养区 生态保护修复 荷叶坪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汾河源头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 被引量:34
19
作者 和娟 师学义 付扬军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4-825,共12页
生态安全格局的优化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空间途径。以汾河源头区域为例,定量评估产水量、生境质量、土壤保持量三种生态系统服务,利用热点分析法识别重要的生态源地,考虑到河流在生态系统中复... 生态安全格局的优化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空间途径。以汾河源头区域为例,定量评估产水量、生境质量、土壤保持量三种生态系统服务,利用热点分析法识别重要的生态源地,考虑到河流在生态系统中复杂的作用机制,构建了两种模式的生态安全格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汾河源头区域共19个生态源地,占研究区面积的16.59%,三种模式分别构建了33条、42条、43条潜在生态廊道。网络结构评估结果表明:三种模式均可生成闭合的生态网络,优化后的生态廊道总长度为565.957 km,网络闭合度、节点连接率及网络连接度较高,成本比较小。此外,共识别了35个生态断裂点,明确了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的重点区域,以期为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提供空间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热点分析 生态廊道 生态安全格局 汾河源头区域
原文传递
山西省宁武县车道沟煤矿地下煤层自燃
20
作者 丁继新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0年第2期8-8,共1页
车道沟煤矿位于山西省宁武县东寨镇,毗邻汾河源头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该煤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山西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可采煤层主要为太原组2#、5#煤层。其中5#煤层为全区可开采稳定煤层,该煤层平均厚度约12 m,具有埋... 车道沟煤矿位于山西省宁武县东寨镇,毗邻汾河源头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该煤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山西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可采煤层主要为太原组2#、5#煤层。其中5#煤层为全区可开采稳定煤层,该煤层平均厚度约12 m,具有埋藏浅、无夹石、储量大、经济价值可观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平均厚度 煤层自燃 可采煤层 稳定煤层 夹石 汾河源头 煤矿区 太原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