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4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支河流体系沉积学工作框架与流程
1
作者 张昌民 张祥辉 +4 位作者 王庆 冯文杰 李少华 易雪斐 Adrian JHARTLEY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分支河流体系(DFS)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工作流程。研究结果表明:①DFS研究中最关键的3个科学问题是明确河网结构和河型演变规律、构建沉积标志和沉积模式、分析其形... 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分支河流体系(DFS)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工作流程。研究结果表明:①DFS研究中最关键的3个科学问题是明确河网结构和河型演变规律、构建沉积标志和沉积模式、分析其形成和分布的控制因素。②DFS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形态沉积学数据库、现代沉积机理研究、分类研究、建立沉积模式、储层建模与储层预测等5个方面。③DFS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基于遥感图像的形态数据采集、形成机理的水槽和模拟实验、河网重构、顶点位置预测与河道分汊点自动生成方法、储层建模知识库平台等。④DFS研究的基本工作流程是先建立形态沉积学数据库,搭建数据库软件平台,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DFS进行现代沉积解剖,然后综合现代沉积调查、露头解剖和模拟实验成果,形成分类体系,总结各类DFS的识别标志和沉积模式,分层次建立储层预测模型,形成沉积结构储层预测模型的建模软件平台,从而预测沉积体系中有利储层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河流体系 河网重构 储层建模 水槽沉积模拟 数据采集 DFS形态沉积学数据库
下载PDF
中国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与白云岩研究最新成果:第17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成果综述
2
作者 许红 张莉 +4 位作者 陈舒 付和平 韩超 马亚增 苏大鹏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486,共12页
简述了第17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大会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白云岩、深层碳酸盐岩尤其是白云岩成因理论研究新成果。统计含55个口头报告和15个展板;涉及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柴达木、吐哈和渤海湾等盆地白云岩成因与成储;深层、万米... 简述了第17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大会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白云岩、深层碳酸盐岩尤其是白云岩成因理论研究新成果。统计含55个口头报告和15个展板;涉及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柴达木、吐哈和渤海湾等盆地白云岩成因与成储;深层、万米超深层白云岩规模储集层形成、表征和保存机制;生物岩和碳酸盐岩形成过程的定量评价等。值得推荐10000 m超深层白云岩优质储集层特征和成因机制研究,坚持提出万米超深层白云岩勘探建议,成为白云岩成因理论研究指导生产实践的代表性成果,是2022年国际沉积学大会及近年国际白云岩成因基础研究成果应用薄弱环节补充;有关四川盆地深层白云岩储集层特征和成因机制的研究来自不同院校项目成果的总结。提出了深层白云岩成因成储、万米超深层白云岩优质储集层评价与勘探理论;尤其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U-Pb定年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实现了地质时期白云化作用特征和成因机制的定性定量分析;生物岩的讨论颇具特色;这些内容分别代表沉积学—岩相古地理学—矿物岩石学—新技术和白云岩成因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成果,总体创新深度、研究手段、系统理论和在油气勘探部署中的应用特征显著,是本次学术会议亮点。不足之处:仅见1篇海洋岛礁白云岩论文出现在展板中,预期18届克拉玛依会议将进一步深化上述领域的研究,海洋岛屿白云岩研究专题将备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白云岩新成果 古地理沉积学 万米深层白云岩 岛屿白云岩 成因机制
下载PDF
《沉积学报》征稿简则
3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2019年7月修订)《沉积学报》是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地质类核心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沉积学、沉积矿产、地球化学以及相关分支学科... (2019年7月修订)《沉积学报》是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地质类核心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沉积学、沉积矿产、地球化学以及相关分支学科、交叉学科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和高水平论文,介绍沉积学研究的新技术、新理论及国内外最新沉积学论著,同时也报导有关学术活动、学科研究动态及学术思想的讨论和争鸣。本刊的宗旨是推动我国沉积学学科的发展、促进沉积学领域人才的成长,并广泛开展学术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活动 中国地质 创新性研究 核心术期刊 沉积学报》 交叉 沉积学研究 沉积地质
下载PDF
海上稀疏井区高精度地层格架约束下的地震沉积学刻画——以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X区块古近系花港组为例
4
作者 董鑫旭 周兴海 +4 位作者 李昆 蒲仁海 王爱国 关蕴文 张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308,共16页
海上工区面积辽阔,单井资料匮乏,花港组内部横向上的沉积微相界定存在争议、纵向上的沉积演化规律不明。为充分挖掘现有井、震资料的地质解释潜力,选取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X区块古近系花港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井-震小波变换建立... 海上工区面积辽阔,单井资料匮乏,花港组内部横向上的沉积微相界定存在争议、纵向上的沉积演化规律不明。为充分挖掘现有井、震资料的地质解释潜力,选取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X区块古近系花港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井-震小波变换建立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井点沉积相标志定相类型、分频RGB属性刻画沉积相展布以及古地貌恢复辅助沉积相演化规律分析的地震沉积学解释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测井-地震小波变换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可将研究区花港组分为花港组上段(花上段)3个(H1—H3)和花下段5个(H4—H8)四级旋回,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2)根据岩心相、测井相和地震相相互印证,确认研究区花港组沉积期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环境。分频振幅属性验证不同厚度砂岩层在15,30和45 Hz单频体的振幅响应明显,采用分频RGB属性融合可在平面凸显不同沉积体的边界。(3)研究区H1和H2旋回整体为三角洲前缘沉积,H3—H6旋回为浅水背景下的三角洲平原-前缘沉积,H7和H8旋回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砂层组沉积相垂向演化受控于物源供给、相对湖平面高低和古地貌形态。在井-震时频分析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基础上,通过相关性分析优选属性进行RGB融合能够凸显不同厚度砂岩的展布,减少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提升了沉积体边界的识别能力,可为其他井网稀疏地带沉积相刻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演化 地层格架 地震沉积学 花港组 古近系 西湖凹陷 东海盆地
下载PDF
基于地震沉积学和沉积物理模拟的河流决口扇沉积演化过程分析以渤海K油田明化镇组下段为例
5
作者 胡晓红 尹太举 任大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6,共13页
为厘清渤海海域K油田明化镇组下段砂体分布特征,为下一步的目标优选提供参考依据,基于优选的地层属性地震切片和测井响应特征,分析了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演化过程,设计了沉积物理模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①平均负振幅属性最能反映该地区沉... 为厘清渤海海域K油田明化镇组下段砂体分布特征,为下一步的目标优选提供参考依据,基于优选的地层属性地震切片和测井响应特征,分析了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演化过程,设计了沉积物理模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①平均负振幅属性最能反映该地区沉积特征且该属性特征与测井曲线特征结合最好,确立5种地震属性相分别对应于强水动力下的决口扇沉积、弱水动力下的决口扇沉积、曲流河沉积、分支河道沉积、洪漫沉积;②渤海K油田主要发育河流决口扇沉积,分为前期的洪漫沉积与决口扇沉积、中期的扇上下切河道沉积及分支河道沉积、末期的曲流河道沉积3个部分,平面差异分布较为明显;③沉积模拟实验共分为洼地填充期、扇体改造期、支流发育期、汇聚摆动期,与渤海K油田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演化有较好的对应,很好地验证并再现了河流决口体系演化过程。以上认识明确了明下段在K油田地区的沉积演化特征,有利于该地区的勘探评价,物理模拟验证也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决口扇 沉积过程 渤海海域 明化镇组 地震沉积学 沉积物理模拟
下载PDF
基于沉积学原理的被动陆缘陆坡古地貌恢复方法
6
作者 蔺鹏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3-516,共14页
深入了解被动陆缘陆坡古地貌如何控制深水重力流储层的形成与分布对深水油气勘探意义重大。在少井探区,基于三维地震的地层厚度印模法在古地貌研究中应用广泛,但是,陆坡区容易因沉积物供给不足而处于“半饥饿欠补偿”状态和陆坡地形坡... 深入了解被动陆缘陆坡古地貌如何控制深水重力流储层的形成与分布对深水油气勘探意义重大。在少井探区,基于三维地震的地层厚度印模法在古地貌研究中应用广泛,但是,陆坡区容易因沉积物供给不足而处于“半饥饿欠补偿”状态和陆坡地形坡度的存在会影响该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对沉积体系和油气储层的分布特征分析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根据沉积型陆坡的特点,对地层厚度印模法进行了两方面的补充与改进:其一,通过三维地震资料的分析明确目的层陆坡补偿状态,讨论了地层厚度印模法的适用性;其二,根据研究区陆坡演化过程,以沉积物体积等分方式求取目的层段各层序对应的潜在坡度趋势,基于此实现古陆坡地形坡度校正。利用改进后的方法对非洲西部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下陆坡古地貌进行恢复的结果与研究区现有构造演化认识高度一致,符合“构造活动主导地貌特征”这一普遍认识。另外,地震属性刻画出的深水沉积体系分布特征与古地貌恢复结果间存在良好的耦合关系。应用实例证明了改进方法的科学性和研究区古地貌恢复结果的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岩性油气藏 古地貌恢复 深水层序 古陆坡地形坡度校正 陆坡 被动陆缘 沉积学 岩性圈闭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地震沉积学研究
7
作者 李佳洋 尹太举 +3 位作者 雷晓红 易艺 刘芳君 石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0-494,共15页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三叠系作为油气显示富集有利层位之一,目前仅对三叠系进行了盆地级的研究,而区带认识不清,层序内部沉积演化不明,对区块勘探指导针对性不强,急需开展区带化研究。利用覆盖全区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和岩心...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三叠系作为油气显示富集有利层位之一,目前仅对三叠系进行了盆地级的研究,而区带认识不清,层序内部沉积演化不明,对区块勘探指导针对性不强,急需开展区带化研究。利用覆盖全区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和岩心、测井资料的基础之上,运用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分析地震属性结构,识别出面积达18000 km^(2)的哈拉哈塘-哈得地区克拉玛依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相平面展布范围,从而较准确的描述出其沉积相演化特征,为后续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断层分布来预测岩性油气藏分布提供依据。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整体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上下段差异明显。下段砂体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减少,反映河道影响作用减小,牙哈古隆起斜坡处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向南西展布依次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湖泊相。克拉玛依组上段湖盆收缩,广泛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向南西-西方向过渡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湖泊相。其中,在三角洲平原亚相中发育下切谷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地震属性 塔里木盆地 克拉玛依组 哈拉哈塘-哈得地区
下载PDF
综述当前沉积学研究的热点和进展
8
作者 张飞燕 郭元岭 王惠勇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96-100,共5页
沉积学是地质科学中重要的分支学科,在今天能源发展的行业中具有强大的社会需求,通过调研沉积学发展现状,总结了沉积学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主要为盆地动力学机制与沉积演化、人类世沉积学等,主要成果有重建了洋陆作用与转化机制,建立了环... 沉积学是地质科学中重要的分支学科,在今天能源发展的行业中具有强大的社会需求,通过调研沉积学发展现状,总结了沉积学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主要为盆地动力学机制与沉积演化、人类世沉积学等,主要成果有重建了洋陆作用与转化机制,建立了环青藏高原巨型盆山体系与大陆会聚及碰撞造山的响应关系,阐明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演化的多幕裂陷和多幕反转过程,确认了人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现代沉积地貌和沉积记录标志等。认为沉积学研究更趋于系统化、多样化、智能化的发展在矿产资源勘探、人类社会发展等领域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建议科研人员锐意创新,取得更多原创、引领性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学 沉积演化 “源-汇”系统 古地理
下载PDF
从太平洋到喜马拉雅的沉积学新航程——21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研究热点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朱筱敏 陈贺贺 +3 位作者 谈明轩 李顺利 秦祎 杨棵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6-149,共24页
【意义】第21届国际沉积学大会于2022年8月在北京召开。会议热点主要包括深时气候与环境、构造与火山沉积学、环境与灾害沉积学、生物沉积过程、陆相碎屑沉积体系、海相碎屑沉积体系、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现代沉积过程、资源沉积学、沉... 【意义】第21届国际沉积学大会于2022年8月在北京召开。会议热点主要包括深时气候与环境、构造与火山沉积学、环境与灾害沉积学、生物沉积过程、陆相碎屑沉积体系、海相碎屑沉积体系、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现代沉积过程、资源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和地球科学研究新方法技术。【进展】与往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相比,深时气候演化以及中新生代温室效应和极热事件、新生代亚洲—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机制及沉积响应、特提斯构造与沉积作用、亚洲大陆边缘源—汇系统与沉积机制、碎屑沉积和生物沉积作用、海盆与湖盆混合沉积过程与时空差异、火山沉积学与灾害沉积学、有机—无机相互作用与碳中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方面受到广泛关注,深海油气资源及沉积矿床等相关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结论与展望】国际沉积学大会的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综合分析表明,未来中国沉积学研究应当不断推动沉积地质学由定性描述向定量分析发展,创建具有中国区域地质特色的沉积学理论体系,为确保我国能源资源安全作出地质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沉积学大会 研究热点 深时气候与环境 资源沉积学 沉积地球化 新技术与新方法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沉积学方法在海上油气田录井解释中的应用
10
作者 王奕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4年第5期148-150,共3页
在海上油气勘探与开发领域,录井解释是获取地层信息、评估储层潜力以及确定井位的关键环节。沉积学作为地质学的重要分支,通过对地层沉积过程和环境的深入研究,为录井数据的解释提供了丰富的地质信息。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沉积学方法在... 在海上油气勘探与开发领域,录井解释是获取地层信息、评估储层潜力以及确定井位的关键环节。沉积学作为地质学的重要分支,通过对地层沉积过程和环境的深入研究,为录井数据的解释提供了丰富的地质信息。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沉积学方法在海上油气田录井解释中的应用,通过深入挖掘沉积学方法在录井解释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理解海上油气田的地质特征,为勘探和开发决策提供更为科学和精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学 海上油气 田录井
下载PDF
序言:中国中—新元古代地层学、沉积学与地质事件记录
11
作者 旷红伟 柳永清 +1 位作者 刘鹏举 耿元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I0001-I0004,共4页
尽管早前研究认为中年地球(1.8~0.8 Ga)是较为静默(boring billion)(Buick et al.,1995)的时期,但中国华北、扬子和塔里木三大克拉通中—新元古代地层中记录了一系列同时期重大地质事件及其环境演化等重要信息。为深入揭示地球中年期这... 尽管早前研究认为中年地球(1.8~0.8 Ga)是较为静默(boring billion)(Buick et al.,1995)的时期,但中国华北、扬子和塔里木三大克拉通中—新元古代地层中记录了一系列同时期重大地质事件及其环境演化等重要信息。为深入揭示地球中年期这些重大地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地质事件 中—新元古代地层 沉积学 克拉通 环境演化 中年期 塔里木
下载PDF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构造沉积学特征及发育机制
12
作者 王宏语 李瑞磊 +1 位作者 朱建峰 张浩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127,共16页
梨树断陷是一个具有复杂构造沉积特征的箕状断陷湖盆,在松辽盆地深层断陷群中具有代表性。本文以大量的三维地震与钻井资料为基础,通过构造解释与沉积学分析,揭示该区整个断陷过程中的构造与沉积特征,总结其演化规律,分析其控制因素,明... 梨树断陷是一个具有复杂构造沉积特征的箕状断陷湖盆,在松辽盆地深层断陷群中具有代表性。本文以大量的三维地震与钻井资料为基础,通过构造解释与沉积学分析,揭示该区整个断陷过程中的构造与沉积特征,总结其演化规律,分析其控制因素,明确盆地的构造沉积学特征及演化机制;一方面为该区深层储层与圈闭预测研究提供地质依据,另一方面也为松辽盆地其他断陷的构造沉积学深入研究提供实例参考。研究表明,早白垩世的左旋拉伸应力背景及数次挤压构造活动造就了该区断陷过程中发育了多个亚构造阶段,经历了由断陷初期的多个“小而陡”的次级小断陷,向强烈断陷期的一个“西断东超”统一箕状断陷湖盆,再向断陷晚期的“盆缓、域广”浅水湖盆的演化历程。在断陷期的不同阶段,不整合面类型多样、成因各异;初始裂陷阶段区域地层抬升与断块掀斜均有发生,造成不整合的多类型样式;强烈断陷期更多发育断块旋转、掀斜造成的角度不整合;而在断陷晚期,平行不整合占据了更大的不整合面积比例,体现了地层整体抬升与沉降的结果。盆地沉积充填经历了由湖-扇沉积体系向辫状河体系的演变过程;强烈断陷阶段的各层序呈现“低位域逐渐萎缩,高位域所占比例不断增大”的层序结构变化特征;裂陷晚期层序则以“横向连续、纵向加积”为主要层序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树断陷 构造沉积学 盆地结构 不整合 沉积充填 层序地层结构 控制因素
下载PDF
祝贺《沉积学报》创刊40周年
13
作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I0001-I0002,共2页
《沉积学报》编辑部:欣闻贵刊创刊四十周年,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谨向贵刊及全体关心支持期刊发展的同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为学报发展付出艰辛努力的历届主编、编委,向守... 《沉积学报》编辑部:欣闻贵刊创刊四十周年,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谨向贵刊及全体关心支持期刊发展的同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为学报发展付出艰辛努力的历届主编、编委,向守正创新无私奉献的几代编辑、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刊发展 中国地质 沉积学报》 沉积地质 报发展 守正创新 无私奉献 沉积学
下载PDF
《沉积学报》征稿简则
14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I0003-I0003,共1页
(2019年7月修订)《沉积学报》是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地质类核心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沉积学、沉积矿产、地球化学以及相关分支学科... (2019年7月修订)《沉积学报》是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地质类核心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沉积学、沉积矿产、地球化学以及相关分支学科、交叉学科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和高水平论文,介绍沉积学研究的新技术、新理论及国内外最新沉积学论著,同时也报导有关学术活动、学科研究动态及学术思想的讨论和争鸣。本刊的宗旨是推动我国沉积学学科的发展、促进沉积学领域人才的成长,并广泛开展学术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活动 中国地质 创新性研究 核心术期刊 沉积学报》 交叉 沉积学研究 沉积地质
下载PDF
地震沉积学在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河流-三角洲相储集层刻画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娄敏 蔡华 +4 位作者 何贤科 刘英辉 黄鑫 张宪国 刘华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5-138,共14页
针对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河流-三角洲相储集层横向变化快、常规切片属性形态差、储集层预测难度大、难以满足岩性油气藏的后续勘探开发的问题应用分频解释、反演-常规-90°相移联合构建地震岩性体、非线性切片、古地... 针对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河流-三角洲相储集层横向变化快、常规切片属性形态差、储集层预测难度大、难以满足岩性油气藏的后续勘探开发的问题应用分频解释、反演-常规-90°相移联合构建地震岩性体、非线性切片、古地貌恢复、多属性融合等特色技术对传统地震沉积学方法进行优化。研究发现花港组发育辫状河、曲流河和浅水三角洲3类沉积体,垂向沉积演化受中期基准面旋回和古地貌联合控制。在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阶段的早—中期以辫状河道沉积为主,发育垂向叠置型砂体;在上升半旋回晚期和下降半旋回的早期以曲流河沉积为主,发育孤立型砂体;在中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的中—晚期以浅水三角洲沉积为主,发育迁移型中—厚层砂体。限定性古地貌对砂体展布具有控制作用,非限定性古地貌对砂体展布影响较小。在储集层刻画的基础上,提出断层封堵型和储集层上倾尖灭型构造岩性圈闭是西湖凹陷下一步滚动挖潜的主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陆架盆地 西湖凹陷 渐新统花港组 河流-三角洲相 储集层刻画 地震沉积学
下载PDF
沉积学发展现状与前瞻 被引量:34
16
作者 曾允孚 覃建雄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1-7,共7页
沉积学的概念源于19世纪初,其发展大致经历了沉积岩石学、沉积学、沉积地质学三个阶段。目前,随着各种边缘、分支、交叉及横断学科的发展,沉积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层序地层学、事件沉积学、矿床沉积学、实验沉积学、... 沉积学的概念源于19世纪初,其发展大致经历了沉积岩石学、沉积学、沉积地质学三个阶段。目前,随着各种边缘、分支、交叉及横断学科的发展,沉积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层序地层学、事件沉积学、矿床沉积学、实验沉积学、大地构造沉积学、储层沉积学、全球旋回地层学等的诞生和发展。预计到21世纪,沉积学除在大陆动力学、全球变化方面进一步深入发展外,还将与资源和环境密切结合,形成新的学科领域,主要包括资源沉积学、环境沉积学、大陆动力沉积学、全球变化沉积学诸方面,进而为人类生存与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学 层序地层 大陆动力沉积学 环境沉积学
下载PDF
辽河东部凹陷斜坡带扇三角洲地震沉积学表征
17
作者 黄德榕 张宪国 +2 位作者 王友净 蔡国钢 解宝国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28,共15页
扇三角洲是断陷盆地斜坡带重要的油气储层类型,岩性复杂,沉积相带横向变化快,井间沉积相表征难。选取发育典型扇三角洲沉积的辽河东部凹陷斜坡带铁匠炉地区,开展地震反射等时性分析和多属性融合的沉积相地震表征。研究发现:1)斜坡带扇... 扇三角洲是断陷盆地斜坡带重要的油气储层类型,岩性复杂,沉积相带横向变化快,井间沉积相表征难。选取发育典型扇三角洲沉积的辽河东部凹陷斜坡带铁匠炉地区,开展地震反射等时性分析和多属性融合的沉积相地震表征。研究发现:1)斜坡带扇三角洲沉积区存在局部地震反射“穿时”现象,分频倾角差分析能识别显著的穿时地震反射。2)均方根振幅、能量半时和振幅不对称性属性包含了砂岩发育程度和岩性组合信息,对三者进行RGB融合,可为少井区沉积相地震表征提供简便且有效的方法。3)研究区发育北物源的两个大型扇三角洲和东南物源的一个小型扇三角洲,目前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北物源扇三角洲储层。研究为斜坡带扇三角洲沉积相地震表征提供了有效方法,为研究区下一步勘探提供了方向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斜坡带 辽河东部凹陷 地震沉积学 多属性融合
下载PDF
四川盆地仪陇-平昌地区二叠系长兴组地震沉积学研究
18
作者 章学刚 邓庆杰 +1 位作者 熊冉 杨飞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47-1355,共9页
为明确四川盆地仪陇-平昌地区二叠系长兴组地震相及沉积特征,运用地震岩性学和地震地貌学的综合分析技术,开展井-震结合及礁体三维识别研究,以阐明长兴组生物礁滩储集体的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仪陇-平昌地区长兴组主要为四个沉积区带... 为明确四川盆地仪陇-平昌地区二叠系长兴组地震相及沉积特征,运用地震岩性学和地震地貌学的综合分析技术,开展井-震结合及礁体三维识别研究,以阐明长兴组生物礁滩储集体的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仪陇-平昌地区长兴组主要为四个沉积区带,开阔台地相对应平行-亚平行席状中弱断续地震相,台地边缘相对应平行-亚平行丘状或透镜状中弱地震相,台地前缘斜坡相对应前积席状弱地震相,海盆相对应平行-亚平行席状中强地震相,可细分为台缘礁,台内礁和台内滩亚相。30 Hz振幅调谐体切片揭示海盆岸线为北西向展布,25 Hz调谐体切片对于海盆线西侧的台缘带礁体和台内礁滩体反应明显。生物礁滩体的平面展布特征和发育规模受控于长兴组沉积期西南高、东北低的古地貌形态,台缘礁生长发育的有利区域为台地相带两排北西向凸起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地震分频技术 生物礁 长兴组 二叠系 仪陇-平昌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平湖组煤系地层地震沉积学研究
19
作者 张兰 何贤科 +3 位作者 段冬平 常吟善 汪文基 刘英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0-149,共10页
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油气资源丰富,主要目的层平湖组为一套海陆过渡的含煤地层,埋深大,沉积环境复杂,储层展布认识不清。综合地震、岩芯、测井等资料,深入分析斜坡带平湖组煤系地层发育特征,建立了研究区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在平湖组三... 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油气资源丰富,主要目的层平湖组为一套海陆过渡的含煤地层,埋深大,沉积环境复杂,储层展布认识不清。综合地震、岩芯、测井等资料,深入分析斜坡带平湖组煤系地层发育特征,建立了研究区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在平湖组三级层序内部细分出低位域、海侵域、高位域。在层序格架约束下,创新性地将多数据体迭代分析、多属性综合分析、地震相识别与拼接等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地震沉积学研究,进行“地震相-沉积相”的有效转化,重建区域沉积体系。研究表明:SQ3低位域内发育早期建设性三角洲和晚期孤立分流河道沉积,水道沿凹陷长轴方向展布;海侵域时期,研究区南部受潮汐影响强,中小规模垂直岸线的潮道频繁发育,向北河控作用增强,发育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高位域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以大规模的北西-南东向分流河道沉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多属性 地震相 西湖凹陷 平湖斜坡带
下载PDF
碎屑岩沉积学主题专栏
20
作者 杨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I0002-I0003,共2页
碎屑岩是构造升降、风化剥蚀、气候变迁、海平面变化等地球表层动力学过程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富集载体,为当前国际沉积学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以及能源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需求,国内外... 碎屑岩是构造升降、风化剥蚀、气候变迁、海平面变化等地球表层动力学过程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富集载体,为当前国际沉积学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以及能源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需求,国内外学者对碎屑岩开展了大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变化 气候变迁 碎屑岩 能源矿产资源 地球表层 沉积学 风化剥蚀 构造升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