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89篇文章
< 1 2 2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筠连地区上二叠统乐平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
1
作者 王伟 何金先 +4 位作者 张晓丽 李聚豪 黄正鑫 孙沛琳 宋佳遥 《中国煤炭地质》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四川南部筠连地区乐平组煤层气资源储量大,勘探程度总体较低,制约了煤及煤系气资源的开采。煤层聚集、砂岩储层展布受控于沉积相及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为探究研究区内煤层发育特征及煤层聚集的沉积控因,以钻井和岩心资料为基础,利用层序... 四川南部筠连地区乐平组煤层气资源储量大,勘探程度总体较低,制约了煤及煤系气资源的开采。煤层聚集、砂岩储层展布受控于沉积相及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为探究研究区内煤层发育特征及煤层聚集的沉积控因,以钻井和岩心资料为基础,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识别出区内乐平组发育的Ⅲ级层序界面并划分层序,构建层序地层格架;厘清研究区含煤地层名称;利用岩相标志及测井响应特征进行地层对比、单井沉积相划分及连井沉积相对比,明确沉积相在各层序内的发育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乐平组共存在四个层序界面,依据四个层序界面划分出三个Ⅲ级层序。以测井响应特征为主体,共识别出两类沉积相,五类沉积亚相及九类沉积微相。第一层序(SQ1)和第二层序(SQ2)主要发育河流相,第三层序(SQ3)发育潮坪相。在剖面上,整体表现为由河流相至潮坪相的演化特征;自西向东体现为河流-潮坪-潟湖相的演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筠连地区 层序地层 沉积相 上二叠统 乐平组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天海 许多年 +3 位作者 吴涛 关新 谢再波 陶辉飞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10,共13页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准确识别扇三角洲各沉积相的展布特征对多类型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高精度三维开发地震和大量钻井、测井资料,采用沉积相研究、地震属性分析和古地貌恢复等方法,...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准确识别扇三角洲各沉积相的展布特征对多类型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高精度三维开发地震和大量钻井、测井资料,采用沉积相研究、地震属性分析和古地貌恢复等方法,对沙湾凹陷百口泉组沉积相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沙湾凹陷百口泉组可划分出3个四级层序和数个五级层序,且3个四级层序分别对应百口泉组的3个层段,五级层序受短期沉积旋回控制,分别对应不同的沉积微相。②均方根振幅属性对岩性变化更为敏感,能量高值区对应扇三角洲平原亚相,中值区对应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低能量区对应滨浅湖亚相。③百一段和百二段沉积时期,研究区湖盆面积小,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百三段沉积时期湖盆面积增大,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亚相,为典型的水进退积型扇三角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物性较好,被滨浅湖亚相的泥质岩所覆盖,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④研究区百口泉组扇体规模大、物源近,岩性以砂砾岩为主,为缓坡浅水扇三角洲沉积模式,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为潜在的有利成藏区,是油气资源规模发现的重点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砂砾岩 古地貌 沉积相 缓坡浅水扇三角洲沉积模式 百口泉组 三叠系 沙湾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游荡型辫状河沉积特征及沉积相模式
3
作者 王海考 王淼 +2 位作者 于忠良 余成林 尹艳树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52,共18页
针对冀东油田高104 5区块馆陶组辫状河模式认识不清、砂体预测不准的问题,开展砂质辫状河河型分类研究。首先,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古气候、岩石粒度、层理构造、相序、溢岸、落淤层发育情况以及砂体形态等指标确定研究区为游荡型辫状河... 针对冀东油田高104 5区块馆陶组辫状河模式认识不清、砂体预测不准的问题,开展砂质辫状河河型分类研究。首先,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古气候、岩石粒度、层理构造、相序、溢岸、落淤层发育情况以及砂体形态等指标确定研究区为游荡型辫状河。随后,以Miall构型要素分析理论为指导,建立了辫流带、单一辫流带内河道和心滩边界识别标志,实现了研究区游荡型辫状河结构解剖,确定研究区单一辫流带宽度平均1 400.00 m,单一辫流带内心滩平均长度为414.47 m,宽度平均为158.86 m,河道宽度平均53.18 m。心滩长宽比集中在2.0~4.0,心滩宽度与辫状河道宽度比为2.2,为宽坝窄河道辫状河沉积模式。最后采用沉积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研究区游荡型辫状河沉积相模式,可为油田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荡型辫状河 河型分类 沉积构型 沉积相模式 高1045区块
下载PDF
知识图谱引导的沉积相智能地震识别技术
4
作者 杨存 孟贺 +2 位作者 叶月明 曹晓初 雍学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50,共13页
传统的沉积相识别方法依赖地质专家的先验知识,利用地震和测井数据,借助计算机的存储和计算能力定性分析沉积环境。地震相的识别以地震数据为基础,因需大量的人工解释,准确率和效率均不甚理想。如何从地震数据中表征沉积微相的地质特征... 传统的沉积相识别方法依赖地质专家的先验知识,利用地震和测井数据,借助计算机的存储和计算能力定性分析沉积环境。地震相的识别以地震数据为基础,因需大量的人工解释,准确率和效率均不甚理想。如何从地震数据中表征沉积微相的地质特征,实现沉积微相的三维空间刻画仍有待研究。近年来,知识图谱(KG)在地学领域中引起广泛关注,通过构建KG进行约束也可改进传统沉积相识别方法,但是KG、深度学习(DL)与沉积相地震技术识别需进一步融合,研发基于KG约束的沉积微相精细识别技术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为此,将地质先验知识引入KG,构建了地下复杂沉积模式的计算机高层语义认知系统,利用KG对地质先验知识的计算机表征,作为约束条件和质控手段引导沉积微相的识别与建模,形成了KG引导的沉积微相智能识别技术。利用所提方法将地质先验知识数字化之后,刻画了四川盆地川中地区灯影组碳酸盐岩微生物丘滩体以及多期次前积体沉积相微相的空间分布,预测结果与目标工区的特定地质情况契合。所提方法适用于深层岩性圈闭预测和井位论证,为储层预测提供了有效依据,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KG) 深度学习 沉积相 地震相 标签 智能识别
下载PDF
新疆塔北隆起牙哈-英买力地区寒武系沉积相特征及演化
5
作者 黄阳鸿 王振宇 +1 位作者 杨海军 马青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4年第2期11-23,共13页
新疆塔北隆起牙哈-英买力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是塔北隆起下古生界重要的油气储集层,厘清该区寒武系沉积演化过程和相带分布可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更加可靠的地质依据。在对岩心、薄片观察描述的基础上,结合测井资料和野外剖面特征分析,对... 新疆塔北隆起牙哈-英买力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是塔北隆起下古生界重要的油气储集层,厘清该区寒武系沉积演化过程和相带分布可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更加可靠的地质依据。在对岩心、薄片观察描述的基础上,结合测井资料和野外剖面特征分析,对牙哈-英买力地区寒武系沉积相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塔北隆起牙哈-英买力地区寒武纪处于塔北大型碳酸盐岩台地内部,主要发育局限台地、半局限台地2种台地相。②局限台地主要发育于上、中寒武统,包含潮坪、潟湖、障壁滩坝3种亚相,其中可见有冲刷面、层状层理等构造,剖面中GR曲线跳跃剧烈,呈锯齿状,视电阻率整体偏高。③半局限台地在上、中、下寒武统均有分布,主要包括台内滩、滩间海2种亚相,宏观上可见水平层理、韵律层理,剖面中GR曲线总体较平直,呈箱型,视电阻率整体偏低。④沉积演化特点上,从早寒武世-晚寒武世,其沉积环境在纵向上呈现为:局限台地-半局限台地,随着海平面升降的变化,出现开阔-闭塞-开阔-闭塞的环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北隆起 牙哈-英买力地区 寒武纪 碳酸盐岩 沉积相 台地相
下载PDF
基于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的琼东南盆地松涛隆起新近系沉积相研究
6
作者 向威 王晓飞 +5 位作者 崔维平 欧阳帅玉 王世越 邵威猛 程怡高 牛永斌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1期94-102,共9页
沉积相分析是恢复古地理环境、进行油气储层、烃源岩和盖层预测,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服务的常用手段之一。基于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的精细解译,结合岩心、录井、常规测井与相关实验等资料,在岩心刻度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的基础上,以沉... 沉积相分析是恢复古地理环境、进行油气储层、烃源岩和盖层预测,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服务的常用手段之一。基于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的精细解译,结合岩心、录井、常规测井与相关实验等资料,在岩心刻度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的基础上,以沉积学理论方法为指导,对琼东南盆地松涛隆起新近系的岩性、岩石序列组合和沉积构造等进行了识别,并以此为相标志进行了沉积相分析,建立了研究区新近系的沉积相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从琼东南盆地新近系高清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上共识别出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粗砂岩等共5类岩性,岩性较为复杂,整体粒度较细,粒径跨度很大,垂向上岩性呈现明显的旋回性。(2)根据琼东南盆地松涛隆起新近系高清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中不同形态线条的组合方式,结合倾角矢量模式,共识别出5类层理类型(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和块状层理),此外还识别出了钙质结核和生物扰动构造。(3)琼东南盆地松涛隆起新近系沉积环境总体为滨-浅海相、半深海和深海相沉积,局部层段发育浊流沉积;沉积演化规律表现为在渐新世晚期陵水组沉积时期全区发生海进,接受了滨海三角洲为主的各类沉积作用;到中新世早期的三亚组和梅山组沉积时期,沉积环境逐步由滨岸沉积环境过渡到浅海和半深海沉积;至黄流组和莺歌海组沉积期海水进一步加深,出现了半深海和深海沉积;而到莺歌海组沉积末期,发生了缓慢的海退,逐步变为半深海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沉积相 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 松涛隆起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西藏南部绒布地区上白垩统宗卓组沉积相与沉积环境演化
7
作者 曹玉婷 丁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7-435,共19页
宗卓组地层作为中生代海相沉积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载了西藏南部地区白垩纪古海洋、古气候等重要地质历史信息。通过对砂岩进行镜下观察、物源分析、粒度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笔者等对绒布地区上白垩统宗卓组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环境演化有了... 宗卓组地层作为中生代海相沉积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载了西藏南部地区白垩纪古海洋、古气候等重要地质历史信息。通过对砂岩进行镜下观察、物源分析、粒度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笔者等对绒布地区上白垩统宗卓组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环境演化有了新的认识。粒度分析指示沉积时期水体搬运动力较弱、存在浊流沉积;宗卓组内3种不同类型的砂岩镜下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U-Pb年龄,指示3类砂岩的物源不同。笔者等在宗卓组共识别出陆棚相、大陆斜坡相和深海盆地3类沉积相,并对其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划分。晚白垩世新特提斯洋壳向北俯冲,俯冲结束后印度—亚洲大陆发生初始碰撞。结合研究区构造背景分析,笔者等推测这是导致研究区沉积环境由半深海环境变为深海环境的原因。对研究区宗卓组地层和砂岩来源进行分析后得出:在洋壳俯冲阶段,宗卓组为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在之后印度—亚洲陆陆碰撞的初始碰撞阶段,特提斯喜马拉雅被动陆缘已不复存在,并完全过渡为前陆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南部 宗卓组 沉积相 沉积环境演化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
下载PDF
乌什城南剖面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8
作者 吴黄文 王振宇 +2 位作者 屈海州 王翼君 杨光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4年第2期199-209,共11页
乌什凹陷是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重要的勘探区域目标之一。针对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沉积特征差异较大的问题,文章通过研究乌什凹陷石炭系沉积相类型及特征,通过野外露头剖面观察、薄片鉴定等方法,综合研究了乌什城南地区石炭系海相和海陆过... 乌什凹陷是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重要的勘探区域目标之一。针对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沉积特征差异较大的问题,文章通过研究乌什凹陷石炭系沉积相类型及特征,通过野外露头剖面观察、薄片鉴定等方法,综合研究了乌什城南地区石炭系海相和海陆过渡相地层的沉积相类型和特征,分析了石炭系的沉积,揭示了沉积相类型及特征。乌什城南剖面早石炭世时期蒙达勒克组主要为扇三角洲沉积;早石炭世晚期,乌什组底部发育潮坪相沉积,中上部为五套泻湖相夹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库鲁组发育扇三角洲相沉积;晚石炭世早期索格当他乌组自下而上发育滨岸–陆堋–扇三角洲相沉积。暗色泥岩和滩坝砂体、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在纵向上往往构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表明乌什西地区石炭系具有良好的油气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凹陷 石炭系 乌什城南剖面 沉积相 沉积演化
下载PDF
松辽盆地拜泉地区上白垩统姚家组沉积相特征
9
作者 刘晓辉 罗敏 李研 《铀矿冶》 CAS 2024年第2期13-23,共11页
总结了松辽盆地拜泉地区上白垩统姚家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特征,研究认为拜泉地区姚家组可分为上下两段,其中姚家组上段发育曲流河相、三角洲相沉积;姚家组下段为辫状河相、三角洲相沉积。通过研究进一步划分出6种亚相和10种沉积微相。姚... 总结了松辽盆地拜泉地区上白垩统姚家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特征,研究认为拜泉地区姚家组可分为上下两段,其中姚家组上段发育曲流河相、三角洲相沉积;姚家组下段为辫状河相、三角洲相沉积。通过研究进一步划分出6种亚相和10种沉积微相。姚家组下段辫状河相砂体厚度大,已发现良好的铀异常显示,具有较好的铀成矿潜力,是今后铀矿找矿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拜泉地区 姚家组 沉积相 成矿潜力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WH油田沉积相研究及甜点预测
10
作者 曾晓华 陈建 +3 位作者 孟迪 骆逸婷 陈之贺 彭文丰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3-50,共8页
WH油田主要含油层段为流沙港组流一段,储层厚度和岩性变化快,砂体分布及连通性复杂。为厘清流一段储层分布和甜点区域,提高油田开发效益。通过测井、岩心分析和地震资料分析认为,流一段储层为缓坡陡倾型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识别出水... WH油田主要含油层段为流沙港组流一段,储层厚度和岩性变化快,砂体分布及连通性复杂。为厘清流一段储层分布和甜点区域,提高油田开发效益。通过测井、岩心分析和地震资料分析认为,流一段储层为缓坡陡倾型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前缘滑塌、水下碎屑流、分流间湾6种沉积微相。通过物源分析、单井与连井微相、砂体追踪和储层反演预测,厘清了井间砂体连通性,精细刻画了储层展布特征,并建立了油田沉积模式和沉积演化规律。纵向上,流一段早期为扇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逐渐演化为滨浅湖亚相;晚期演化为席状砂为主的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亚相。平面上,在5井区发育扇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3井区与6井区发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2井区为前缘远砂坝—席状砂和前三角洲泥沉积;提出无井控的中部砂体为甜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涠西南凹陷 流沙港组 沉积相 储层预测 有利目标
下载PDF
开江-梁平海槽两侧飞仙关组沉积相及沉积模式分析
11
作者 徐永烨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214-216,共3页
近年来,围绕开江-梁平海槽两侧礁、滩气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单个区块,没有对整个海槽两侧礁、滩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梳理,因而在礁、滩储层发育特征、等诸多方面都没能形成规律性认识。围绕研究区内飞仙关组的沉... 近年来,围绕开江-梁平海槽两侧礁、滩气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单个区块,没有对整个海槽两侧礁、滩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梳理,因而在礁、滩储层发育特征、等诸多方面都没能形成规律性认识。围绕研究区内飞仙关组的沉积相、沉积模式展开研究为川东地区飞仙关组气藏的有效开发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地区 飞仙关组 沉积相 沉积模式
下载PDF
陆丰、惠来地区第四纪沉积物粒度、微体古生物与沉积相分析及其对古环境的指示意义
12
作者 许冠军 吴梓源 +7 位作者 龙桂 方梓彬 陈浩权 唐海燕 陈禹聪 刘岳昕 涂华 赖忠平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1-43,共13页
粤东地区是研究华南沿海地区古地貌变迁及海陆相互作用的重要窗口.本文提供了汕尾及揭阳惠来地区实测沉积物粒度组成数据和微体古生物组合数据,为进一步开展该区域第四纪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微体古生物鉴定结果表明,样品中所含的有孔虫... 粤东地区是研究华南沿海地区古地貌变迁及海陆相互作用的重要窗口.本文提供了汕尾及揭阳惠来地区实测沉积物粒度组成数据和微体古生物组合数据,为进一步开展该区域第四纪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微体古生物鉴定结果表明,样品中所含的有孔虫、介形虫和硅藻化石均属于第四纪常见种.综合结果表明,陆丰钻孔LFZK05和惠来钻孔HLZK02的岩芯中可能存在三个海相层,说明汕尾陆丰和揭阳惠来地区在第四纪以来至少经历过三次海侵.推测最年轻的海侵层沉积于全新世.该全新世海侵层见于陆丰螺河沿岸的钻孔LFZK04中,但在更为上游的钻孔LFZK03中却没有发现,这可能说明汕尾陆丰地区全新世海侵范围没有到达钻孔LFZK03(自海岸线沿螺河上游约10 km处)的位置;但也不能排除钻孔LFZK03之前存在的海侵层被河流活动侵蚀而未能保存的可能性.上述推论需要结合年代数据进一步厘定.本文提供了汕尾及揭阳惠来地区第一批发表的沉积物粒度分布数据和微体古生物数据,为进一步开展该区域第四纪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丰 惠来 粒度分析 沉积相 海侵期次
下载PDF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阿3断块下白垩统沉积相研究
13
作者 贾方 曾庆桥 +5 位作者 王睿思 周贤 王秀伟 严梦颖 崔洁 贾博涵 《世界石油工业》 2024年第1期49-60,共12页
内蒙古二连盆地东北部马尼特坳陷东部阿尔善构造带南部的阿南凹陷阿3断块自投入开发以来先后经历了断块的无水采油期、断块的低含水开发期、断块的中低含水期,目前为断块的高含水开发期,进入开发瓶颈期,开发矛盾突出。以阿3断块下白垩... 内蒙古二连盆地东北部马尼特坳陷东部阿尔善构造带南部的阿南凹陷阿3断块自投入开发以来先后经历了断块的无水采油期、断块的低含水开发期、断块的中低含水期,目前为断块的高含水开发期,进入开发瓶颈期,开发矛盾突出。以阿3断块下白垩统的阿尔善组阿四段和腾格尔组腾一段为研究对象,开展沉积构造、粒度特征、和测井曲线电性特征等识别研究。结果表明:(1)阿尔善期发育近岸水下扇内扇、扇中亚相,至腾格尔组沉积末期发育滨浅湖亚相;(2)平面上受北部阿南大断层的影响,砂体多为北东—南西向展布,垂向上沉积过程中发育水进沉积体系域,水体自下而上逐渐变深,水域扩大;(3)由于相变导致的物性变化制约剩余油挖潜,在沉积相指导下,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寻找剩余油相对富集区域。研究区域构造背景、物源方向、时空演化基础上总结阿3断块近岸水下扇沉积模式,寻找优质储层为油田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阿3断块 白垩统 近岸水下扇 滨浅湖 沉积相
下载PDF
巴西M油田白垩系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相类型及分布
14
作者 黄继新 徐芳 +3 位作者 齐梅 童强 郭松伟 罗强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4,共10页
基于岩心沉积构造、古生物及其组合,结合测井相、地震相分析,对巴西桑托斯盆地M油田下白垩统的沉积环境与沉积相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沉积微相分类方案。研究表明:研究区下白垩统Ⅰ组主体为淡水开阔湖泊滨浅湖沉积,发育介壳滩、... 基于岩心沉积构造、古生物及其组合,结合测井相、地震相分析,对巴西桑托斯盆地M油田下白垩统的沉积环境与沉积相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沉积微相分类方案。研究表明:研究区下白垩统Ⅰ组主体为淡水开阔湖泊滨浅湖沉积,发育介壳滩、颗粒滩、滩间洼地、浅湖灰泥、滩缘、滑塌扇等沉积微相,局部为咸水丘滩型等湖泊滨浅湖沉积;B组为咸水丘滩型滨浅湖沉积,发育藻丘、颗粒滩、丘缘、滩缘、丘间洼地、藻灰坪等沉积微相。自下而上,湖盆水体逐渐变浅,呈现从Ⅰ组以介壳滩-颗粒滩为主转变为B组以藻丘-颗粒滩为主的沉积格局。研究区湖相碳酸盐岩形成主要受控于古地貌、湖平面变化及水体介质的变化。构造沉降和湖平面变化控制可容空间,水体介质的变化控制生物类型,进而控制沉积微相类型,为沉积主要控制因素。藻丘及介壳滩等高能相带主要发育于古隆起部位,沉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呈近南北向和北东-南西向展布;研究区东部迎风一侧发育颗粒滩,规模相对较小;丘间、滩间、浅湖灰泥等低能相带则主要发育于低洼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碳酸盐岩 沉积相 盐下 白垩系 桑托斯盆地 巴西
下载PDF
石钱滩凹陷石炭系石钱滩组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特征
15
作者 熊伟 张奎华 +3 位作者 王越 肖雄飞 汪誉新 仲维苹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3-14,共2页
准噶尔盆地石钱滩凹陷石炭系石钱滩组是重要的的烃源岩层系,该区石炭系巴山组天然气已证实来自石钱滩组,为早期生气阶段生成的煤成气(胡自龙等,2019)。受有限的地质资料影响,目前关于这套层系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古生物、古气候等方面,关... 准噶尔盆地石钱滩凹陷石炭系石钱滩组是重要的的烃源岩层系,该区石炭系巴山组天然气已证实来自石钱滩组,为早期生气阶段生成的煤成气(胡自龙等,2019)。受有限的地质资料影响,目前关于这套层系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古生物、古气候等方面,关于沉积相类型及沉积体系方面的研究较少,导致有利烃源岩分布范围不明确。通过对石钱滩凹陷钻测井、露头以及分析测试等资料进行系统研究,查明了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钱滩凹陷 石钱滩组 沉积环境 沉积相特征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三台油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头屯河组沉积相特征
16
作者 职文栋 姚宗全 +6 位作者 张博轩 于凯 向辉 刘勇 刘慧颖 沈雨露 肖翔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18-225,共8页
为揭示三台油田和阜东斜坡区在物源方向、沉积相等方面的差异性,采用重矿物分析法、沉积差异对比法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三台油田物源由南向北,来自南部的博格达山。研究区以中砂岩为主,发育以表征分流河道为主的槽状、板状交错层理及平... 为揭示三台油田和阜东斜坡区在物源方向、沉积相等方面的差异性,采用重矿物分析法、沉积差异对比法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三台油田物源由南向北,来自南部的博格达山。研究区以中砂岩为主,发育以表征分流河道为主的槽状、板状交错层理及平行层理砂岩相,水动力较强,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环境为主;阜东斜坡区主物源为NE向的卡拉麦里山,次物源为南部博格达山。研究区以细砂岩为主,发育以表征侧积作用为主的板状交错层理砂岩相,水动力条件由强到弱,以曲流河沉积为主。通过对研究区“量体裁衣”式差异对比研究,理清了三台油田和阜东斜坡区沉积相沉积特征,为后续井网部署明晰方向,即三台油田应在前缘区寻找优质储层,阜东斜坡应在西北区寻找有利区提供井网部署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台油田 阜东斜坡 头屯河组 物源 沉积相
下载PDF
江苏南通近岸区晚第四纪沉积序列的沉积相特征与定年
17
作者 刘健 张欣 +3 位作者 丁璇 仇建东 王红 安郁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48,共14页
近三十多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3期下切河谷的形成与演化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但以往对晚第四纪早期和中期下切河谷充填层序年龄的限制还很欠缺。为了探讨这些下切河谷及其沉积充填的形成时间以及下切河谷形成与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关... 近三十多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3期下切河谷的形成与演化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但以往对晚第四纪早期和中期下切河谷充填层序年龄的限制还很欠缺。为了探讨这些下切河谷及其沉积充填的形成时间以及下切河谷形成与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关系,对江苏南通近岸区孔深79 m的全取芯钻孔(JC-1205)岩芯开展了综合测试(沉积物粒度、底栖有孔虫、光释光(OSL)测年和AMS^(14)C测年)和沉积相分析。结果表明,该孔所揭示的晚第四纪沉积序列可划分为4个沉积单元(从下至上为DU 4—DU 1),中—下部3个沉积单元(DU 4—DU 2)为3期直接接触的河流沉积,上部DU 1为近岸海洋沉积(从下至上包括潮道沉积、浅水潮下带—内陆架沉积和潮坪沉积)。晚第四纪海平面变化是控制钻孔位置附近区沉积序列形成的主要因素,晚第四纪早期和中期的下切河谷及其充填沉积(DU 4和DU 3)分别形成于MIS 6和MIS 4,而与晚期下切谷相关的河间地的洪泛平原沉积(DU 2)形成于MIS 2;MIS 4时期下切谷的发育使得其下伏的MIS 5海洋沉积被侵蚀殆尽,而MIS 3时期相对较高的地势导致了沉积间断的出现。DU 1形成于MIS 1晚期,其底部的潮道沉积在其发育过程中对其下伏沉积物(可能形成于MIS 2晚期—MIS 1中期)的侵蚀造成了DU 1和DU 2之间超过10 kyr的沉积缺失。本文的研究成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下切河谷的形成演化提供了重要的时间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切河谷 沉积序列 沉积相 光释光测年 晚第四纪 江苏南通
下载PDF
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沉积相
18
作者 林春明 黄舒雅 +4 位作者 江凯禧 张霞 夏长发 陶欣 李铁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02-2025,共24页
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沈84—安12区块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是油气勘探的重点目的层系。综合钻井、岩芯、录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利用物源区分析、碎屑组分、重矿物和粗粒/细粒沉积物平面分布等多种方法探讨了研究区物源体系特征和来源;运... 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沈84—安12区块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是油气勘探的重点目的层系。综合钻井、岩芯、录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利用物源区分析、碎屑组分、重矿物和粗粒/细粒沉积物平面分布等多种方法探讨了研究区物源体系特征和来源;运用沉积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开展了沙三段的沉积相及其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民屯凹陷沙三段主要来自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变质岩基底和中生代多期次构造运动过程中生成的中酸性火成岩的再旋回沉积,同时受中生代晚期的幔源物质影响,主物源方向为北和北东向。研究区沙三段Es_(3)~4Ⅱ和Es_(3)~4Ⅰ油层组主要发育浅水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富砂)和水下分流间湾(富泥)沉积微相;自Es_(3)~4Ⅱ到Es_(3)~4Ⅰ油层组沉积期,湖盆水体深度由浅变深,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间湾(富砂)微相分布范围逐渐减少,水下分流间湾(富泥)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民屯凹陷 沈84—安12区块 沙河街组三段 物源 沉积相
下载PDF
孙吴-嘉荫盆地东部太平林场组沉积相及烃源岩特征
19
作者 姚玉来 李士超 +4 位作者 杨建国 肖飞 李昂 黄一鸣 张渝金 《地质与资源》 CAS 2023年第6期713-719,共7页
上白垩统太平林场组是孙吴-嘉荫盆地油气勘探重点层位.通过野外详细的观测描述,对盆地东部太平林场组剖面进行了沉积学研究.结果表明太平林场组发育的沉积相类型为湖泊相和扇三角洲相,可进一步划分出3种沉积亚相和6种沉积微相.应用多种... 上白垩统太平林场组是孙吴-嘉荫盆地油气勘探重点层位.通过野外详细的观测描述,对盆地东部太平林场组剖面进行了沉积学研究.结果表明太平林场组发育的沉积相类型为湖泊相和扇三角洲相,可进一步划分出3种沉积亚相和6种沉积微相.应用多种有机地球化学测试方法对太平林场组剖面泥页岩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泥页岩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属于长英质泥页岩类;显微组分以腐泥组为主,具有倾油性;烃源岩为中等—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_(1)-Ⅱ_(2)型,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表明太平林场组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研究结果可为盆地后续深入研究和油气勘探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吴-嘉荫盆地 太平林场组 沉积相 烃源岩 黑龙江省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山1段沉积相研究
20
作者 叶超 张峰 +2 位作者 朱海伟 刘宇坤 王永强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7期96-100,111,共6页
上古生界二叠系下二叠统山西组1段(简称“山1”)为陇东地区天然气主力层段,对35口井岩心观察、粒度分析,结合1_(1)_(3)口井测井曲线形态,重点分析了山1段沉积特征,自下而上可分为山1_(3)、山1_(2)、山1_(1)三个亚段,研究结果表明,(1)山... 上古生界二叠系下二叠统山西组1段(简称“山1”)为陇东地区天然气主力层段,对35口井岩心观察、粒度分析,结合1_(1)_(3)口井测井曲线形态,重点分析了山1段沉积特征,自下而上可分为山1_(3)、山1_(2)、山1_(1)三个亚段,研究结果表明,(1)山1段为曲流河沉积,发育三角洲-近海浅湖沉积相,细化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浅湖3类亚相;(2)三角洲前缘亚相中水下分流河道砂坝、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侧翼等微相主要见于山1_(3),其次是山1_(2),山1_(1)欠发育;(3)山1_(3)亚段发育较稳定的水下分流河道及分流河道砂坝砂体,垂向叠置及侧向接触关系多以切叠式、侧切替代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陇东 山1 沉积相 沉积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