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72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丰台站改扩建项目分期施工沉降变形分析
1
作者 王媛 李伟强 唐虎 《岩土工程技术》 2024年第4期420-426,共7页
为确保丰台站改扩建施工期间既有铁路运输线不受影响,项目划分为3个施工区域,分两期先后施工,并于分期施工衔接部位设置了沉降后浇带。车站主体以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主,后浇带的存在严重制约后期施工进度。为此,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PLA... 为确保丰台站改扩建施工期间既有铁路运输线不受影响,项目划分为3个施工区域,分两期先后施工,并于分期施工衔接部位设置了沉降后浇带。车站主体以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主,后浇带的存在严重制约后期施工进度。为此,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PLAXIS3D对地层、结构及施工步序精细化建模,进行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的协同沉降变形计算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后浇带两侧因后期施工引起的差异沉降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据此取消了沉降后浇带,为保证施工工期创造了条件。项目沉降监测数据及运行状况表明协同分析预测结果可靠,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后浇带 沉降计算分析 差异沉降 沉降监测数据
下载PDF
秦望广场塔楼沉降后浇带提前封闭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江胜学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92,共8页
研究目的:带超高层物业开发的大型地下综合体,为了不影响裙房和地下室提前投入使用,需要研究超高层建筑沉降后浇带提前封闭可行性,通过杭州富阳秦望广场通道工程实际项目,采用有限元整体建模分析,提出了残余沉降差计算方法,利用试桩静... 研究目的:带超高层物业开发的大型地下综合体,为了不影响裙房和地下室提前投入使用,需要研究超高层建筑沉降后浇带提前封闭可行性,通过杭州富阳秦望广场通道工程实际项目,采用有限元整体建模分析,提出了残余沉降差计算方法,利用试桩静载试验P-S曲线确定了桩基线刚度参数,推导出沉降后浇带提前封闭楼层,通过实际监测数据,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论:(1)试桩线刚度与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比值在76~119之间,与传统经验值100倍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相比,试桩结果离散性较大;(2)塔楼总沉降量与楼层数关系不大,与桩基线刚度取值关系较大;(3)塔楼桩基采用相同线刚度,楼层数与总沉降量成正比;(4)塔楼沉降呈线性发展趋势,理论计算与监测数据基本一致,因成桩工艺控制不稳定,导致工程桩线刚度有离散性,理论计算沉降速率与监测相比均偏小,导致后浇带提前封闭楼层判断有误差;(5)本研究成果可为超高层建筑提前封闭沉降后浇带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后浇带 提前封闭 残余沉降 超高层建筑 桩筏基础 沉降速率
下载PDF
高速公路路基沉降及施工控制技术研究
3
作者 杨明 《交通世界》 2024年第30期32-34,共3页
为解决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的路基沉降问题,在介绍高速公路路基沉降机理的基础上,从设计、施工和工后等环节提出预防路基沉降产生的措施,并结合高速公路路基实际情况,分析已经产生的路基沉降病害处理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杜绝路... 为解决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的路基沉降问题,在介绍高速公路路基沉降机理的基础上,从设计、施工和工后等环节提出预防路基沉降产生的措施,并结合高速公路路基实际情况,分析已经产生的路基沉降病害处理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杜绝路基沉降病害可能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沉降 沉降机理 沉降控制 沉降处理
下载PDF
中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两期沉降及其形成机制
4
作者 邓秀芹 楚美娟 +2 位作者 王龙 陈修 王妍心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1-512,共12页
基于近年来新补充的大量深井资料,深入开展中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沉降作用研究,提出该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两期重要沉降事件,并对两期沉降作用下的地层发育特征、岩性组合、汇水区分布、沉积演化等进行系统对比分析。认为两期沉... 基于近年来新补充的大量深井资料,深入开展中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沉降作用研究,提出该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两期重要沉降事件,并对两期沉降作用下的地层发育特征、岩性组合、汇水区分布、沉积演化等进行系统对比分析。认为两期沉降作用均是印支期秦岭构造活动在其北侧克拉通边缘的响应;延长组10段沉降幅度大,碎屑供给多,沉积速率快,以较粗碎屑充填为主,快速沉降伴随快速堆积,地层自东北向西南呈楔形增厚,沉降中心位于盆地西南环县—镇原—庆阳—正宁一带,地层厚800~1 300 m,沉降中心与沉积中心偏离,发育多个汇水区,此时尚未形成统一湖盆;延长组7段沉积期,在构造沉降与卡尼期暴雨事件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大面积深水坳陷,沉积速率慢,沉降中心与沉积中心基本重合,均位于麻黄山—华池—黄陵一带,沉降中心深水沉积厚120~320 m,以细粒沉积为主;两期沉降机制存在差异,早期沉降与秦岭地区中三叠世勉略洋向北俯冲相关,在挤压背景下强烈拗陷,晚期沉降为晚三叠世后碰撞弱伸展动力环境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10段沉积期 长7段沉积期 沉降中心 沉积中心 沉降机制 秦岭造山带 印支运动
下载PDF
基于北斗系统的地表与地下一体式沉降监测新方法
5
作者 韩文斌 于永堂 +2 位作者 孙茉 郑建国 欧阳山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4,共6页
为实现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表沉降与地下沉降的同步、实时、自动监测,研发了基于北斗系统的地质体地表与地下一体化沉降监测新方法。该方法融合了北斗系统、静力水准仪、分层沉降标等沉降监测技术,监测原理如下:在稳定区域设置北斗基准点... 为实现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表沉降与地下沉降的同步、实时、自动监测,研发了基于北斗系统的地质体地表与地下一体化沉降监测新方法。该方法融合了北斗系统、静力水准仪、分层沉降标等沉降监测技术,监测原理如下:在稳定区域设置北斗基准点,在监测区域设置工作基点与监测点;工作基点处的北斗卫星接收机与静力水准仪安装至同一桩上,北斗卫星接收机观测工作基点处静力水准仪的绝对沉降;监测点处的静力水准仪与分层沉降标同轴连接,分层沉降标将深层沉降引至地面由静力水准仪观测;北斗系统与静力水准系统同步采集数据,数据经时间同步后分别得到工作基点和监测点的绝对沉降量。该新方法成功解决了大面积沉降监测中面临的非稳定工作基点校测问题,实现了对地质体地表与地下沉降的远程和实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 静力水准系统 沉降监测 分层沉降
下载PDF
黑河金盆水库大气氮湿沉降特征研究
6
作者 吴树平 黄廷林 +2 位作者 高爱平 马旭 王琦岩 《环境科技》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为探明黑河金盆水库大气氮湿沉降污染特征,于水库主库区进行了为期1年的大气氮湿沉降监测,分析大气湿沉降主要氮污染物浓度和沉降通量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库氮湿沉降质量浓度均值为2.80 mg/L,主要由NO_(3)^(-)-N和NH_(4)^(+)-N... 为探明黑河金盆水库大气氮湿沉降污染特征,于水库主库区进行了为期1年的大气氮湿沉降监测,分析大气湿沉降主要氮污染物浓度和沉降通量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库氮湿沉降质量浓度均值为2.80 mg/L,主要由NO_(3)^(-)-N和NH_(4)^(+)-N组成,占比分别为28%和46%;氮湿沉降质量浓度在冬季最高,为4.70 mg/L;湿沉降NH_(4)^(+)-N与NO_(3)^(-)-N质量浓度比大于1,表明农业活动是湿沉降氮的主要来源;氮湿沉降通量为29.74 kg/hm^(2),占径流TN输入负荷的1.7%;氮湿沉降通量与降水量显著正相关(P<0.05);单因子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库区降水水质多为劣Ⅴ类,TN劣Ⅴ类占比达75%。金盆水库大气氮湿沉降水平超出我国主要湖泊水库营养氮沉降临界负荷,水体富营养化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湿沉降 沉降 沉降通量
下载PDF
囊袋式注浆对盾构下穿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的控制效果
7
作者 孙铁成 王爱玉 +2 位作者 张岩俊 尹显利 张文博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0-126,共7页
高铁路基的沉降变形是影响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盾构下穿既有高铁线路施工可诱发高铁路基沉降变形。为有效控制高铁路基沉降,基于数值模拟探究了囊袋式注浆作为高铁路基沉降主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注浆囊袋对其周围土体的影响... 高铁路基的沉降变形是影响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盾构下穿既有高铁线路施工可诱发高铁路基沉降变形。为有效控制高铁路基沉降,基于数值模拟探究了囊袋式注浆作为高铁路基沉降主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注浆囊袋对其周围土体的影响具有局部性,地层等效塑性应变随注浆体埋深的增加而增大,且塑性区厚度通常小于注浆囊袋膨胀厚度的3.0倍。囊袋的埋设深度和膨胀直径对路基抬升整治范围有影响,囊袋埋设越浅其膨胀后对路基抬升的影响效果越明显,且路基表层的隆起变形曲线符合高斯方程。提出了盾构下穿高铁路基时囊袋式注浆控制措施下路基沉降预测模型,可指导盾构下穿高铁路基的沉降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路基沉降 囊袋式注浆 盾构下穿 主动控制措施 沉降预测模型
下载PDF
含聚污水重力沉降分离过程淤泥增长特性预测
8
作者 李金玲 戚向东 王志华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24年第5期5-12,共8页
重力沉降作为污水处理的基本工艺,其常用设施重力沉降罐在运行过程中,来水中的悬浮物会不断向罐底沉积形成淤泥,为了防止水质二次污染,保障设施的高效运行,需根据淤泥量来制定清淤方案。文章基于大庆某油田污水处理站运行实际,从日处理... 重力沉降作为污水处理的基本工艺,其常用设施重力沉降罐在运行过程中,来水中的悬浮物会不断向罐底沉积形成淤泥,为了防止水质二次污染,保障设施的高效运行,需根据淤泥量来制定清淤方案。文章基于大庆某油田污水处理站运行实际,从日处理量、含聚浓度、悬浮物含量、含油量、悬浮物脱除率等特征量出发,通过构建重力沉降罐清淤数据集,分析各特征量间的关系,并确定影响淤泥增长的主导因素,进而基于BP神经网络架构建立淤泥增长速率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污水中含聚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含油量和悬浮物含量,随着沉降罐日处理量的增加,油珠脱除率和悬浮物脱除率降低,淤泥增长速率正相关于污水悬浮物含量、悬浮物脱除率和含聚浓度,基于生产数据训练的预测模型拟合度分布在0.9以上,满足精度要求,为污水沉降罐清淤操作的时间选择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沉降 沉降罐清淤 淤泥增长速率 BP神经网络 含聚污水
下载PDF
某高层剪力墙结构不均匀沉降分析及处理
9
作者 陈大川 唐弋斌 +1 位作者 常科龙 郭杰标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3-118,共6页
无新增荷载情况下的持续不均匀沉降常常发生在地基有缺陷的高层建筑中,该类沉降产生的破坏是缓慢持续的。地基不均匀沉降会导致建筑物开裂、倾斜,进一步发生结构安全事故。依据某高层剪力墙结构以及不均匀沉降监测数据,采用ABAQUS建立... 无新增荷载情况下的持续不均匀沉降常常发生在地基有缺陷的高层建筑中,该类沉降产生的破坏是缓慢持续的。地基不均匀沉降会导致建筑物开裂、倾斜,进一步发生结构安全事故。依据某高层剪力墙结构以及不均匀沉降监测数据,采用ABAQUS建立该高层剪力墙结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不均匀沉降工况下上部结构的内力分布及整体变形发展规律。结果显示,有限元计算得到的模型内力增大位置与实际外墙主要开裂位置相吻合,整体沉降变形发展规律与现场实测数据基本一致,证明上部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可行性。进一步建立剪力墙结构-桩筏基础-地基耦合计算模型,开展不同筏板厚度对整体结构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分析。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制定“增设筏板+补桩”处理方法,加固完成后监测数据显示房屋处于稳定状态,变形与裂缝均无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不均匀沉降 三维有限元模型 高层剪力墙结构 桩筏基础 沉降控制
下载PDF
基于实测沉降多因素影响下储罐的屈曲变形分析及加固研究
10
作者 周利剑 于新杰 董守业 《河南科学》 2024年第2期173-181,共9页
在役储罐往往因罐底不均匀沉降导致罐壁产生较大变形,影响储罐的安全运行.为了研究沉降作用下罐壁的变形与罐底沉降的关系,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并基于实测沉降数据,研究了不同沉降加载比例、罐内储液高度对罐壁变形的影响.此外,探究了... 在役储罐往往因罐底不均匀沉降导致罐壁产生较大变形,影响储罐的安全运行.为了研究沉降作用下罐壁的变形与罐底沉降的关系,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并基于实测沉降数据,研究了不同沉降加载比例、罐内储液高度对罐壁变形的影响.此外,探究了储罐加固措施位置对加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罐底沉降向下位移时,罐壁向外侧位移,而罐底沉降向上位移时,罐壁向内侧位移,且罐底沉降位移曲线与罐壁位移曲线大致相同;随着罐内储液高度上升,罐壁位移减小,表明罐内储液高度的提升可以增强储罐抵抗不均匀沉降,降低对罐壁变形的影响;加强圈对储罐的加固作用取决于其在罐壁上的位置,与未加固措施的储罐相比,设置加强圈后储罐临界沉降比例系数LPFs增大,且LPFs在沉降罐罐壁发生屈曲破坏的位置时达到最大,对储罐的加固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罐 实测沉降 有限元模拟 沉降罐加固
下载PDF
不同预测方法在深厚软土路基沉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东鑫 《福建建设科技》 2024年第2期54-58,共5页
珠三角广泛分布着深厚软土路基,其工后沉降是影响道路在运营过程中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更好地研究深厚软土路基沉降发展趋势,本文依托工程实例,采用4种预测方法来拟合沉降监测数据,并结合实测数据对这些方法的精确度进... 珠三角广泛分布着深厚软土路基,其工后沉降是影响道路在运营过程中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更好地研究深厚软土路基沉降发展趋势,本文依托工程实例,采用4种预测方法来拟合沉降监测数据,并结合实测数据对这些方法的精确度进行评估和对比,进而预测工后沉降。预测结果表明:对于经过塑料排水板、水泥搅拌桩这两种不同方式处治后的深厚软土路基,精确度最高的沉降预测方法均为双曲线法。经过板、桩处治后的软基工后沉降量均能满足规范要求,证明处治方案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软土路基 沉降规律 工后沉降 沉降预测方法
下载PDF
软弱地层条件下土体分层沉降监测与深层沉降监测对比研究
12
作者 杨静 任军 张康财 《建筑科技》 2024年第6期85-87,共3页
以某城市轨道交通暗挖车站工程为例,简述软弱地层条件下土体分层沉降监测与深层沉降监测两种常用方法,旨在探讨软弱地层条件下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梳理软弱地层土体沉降监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并以实际工程为例,实施土体分层与深... 以某城市轨道交通暗挖车站工程为例,简述软弱地层条件下土体分层沉降监测与深层沉降监测两种常用方法,旨在探讨软弱地层条件下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梳理软弱地层土体沉降监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并以实际工程为例,实施土体分层与深层沉降监测,对收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分层沉降监测与深层沉降监测均适用于软弱地层条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暗挖车站工程,能够为施工安全提供重要信息,但深层沉降监测比分层沉降监测埋设效果更好。研究结果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暗挖车站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地层 分层沉降监测 深层沉降监测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和PSO-BP模型的鲁南高铁沿线地表沉降监测与预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虎振 刘国林 +1 位作者 王凤云 陶秋香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0-826,共7页
选取38景Sentinel-1A SAR影像,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取2019-02~2022-11鲁南高铁曲阜-菏泽段沿线5 km区域的地表沉降结果,分析其分布特征和规律,并利用PSO-BP模型对若干特征点进行沉降预测。结果表明,高铁沿线0.1 km范围内地表年均形变... 选取38景Sentinel-1A SAR影像,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取2019-02~2022-11鲁南高铁曲阜-菏泽段沿线5 km区域的地表沉降结果,分析其分布特征和规律,并利用PSO-BP模型对若干特征点进行沉降预测。结果表明,高铁沿线0.1 km范围内地表年均形变速率为-20~15 mm/a,最大沉降速率为25.46 mm/a,最大抬升速率为17.43 mm/a;PSO-BP模型得到的沉降预测值的RMSE为5.8~12.4 mm,可对地表沉降进行较好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南高铁 SBAS-InSAR PSO-BP模型 地表沉降 沉降预测
下载PDF
高速公路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监测分析
14
作者 陶涛 《交通世界》 2024年第25期52-54,58,共4页
以河北省某高速公路项目为依托,运用现场实测的手段研究路基填筑过程中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沉降随时间和随深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深度的增加,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在不同深度的沉降值表现出非线性单调降低趋势,最大的沉降值在地... 以河北省某高速公路项目为依托,运用现场实测的手段研究路基填筑过程中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沉降随时间和随深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深度的增加,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在不同深度的沉降值表现出非线性单调降低趋势,最大的沉降值在地表;地基的总沉降主要由水泥搅拌桩加固区部分的压缩量和加固区下卧层的压缩量组成;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二次多项式的拟合关系均可以较好地描述地基沉降随深度的变化;不同深度监测点的沉降值变化规律大致相同,均呈非线性单调增加,并在施工静置期趋于收敛;路基沉降、沉降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路堤的填筑进程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沉降速率在填筑期波动最大,在早期沉降速率增长较快,随后沉降速率降低并呈现小幅度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堤型道路 软土地基 水泥搅拌桩 路基沉降分析 沉降速率 沉降监测
下载PDF
沈阳市大气降水污染与沉降特征的城郊差异 被引量:1
15
作者 关净文 侯乐 +2 位作者 苏枞枞 沈建东 于兴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52-3059,共8页
为了解沈阳地区大气降水污染与沉降特征的城郊差异,对2018~2022年沈阳市铁西区站点(城市)和苏家屯站点(郊区)降水样品的电导率、pH值和各种水溶性离子浓度及其沉降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两站点平均pH值分别为7.12(6.09~8.36)和... 为了解沈阳地区大气降水污染与沉降特征的城郊差异,对2018~2022年沈阳市铁西区站点(城市)和苏家屯站点(郊区)降水样品的电导率、pH值和各种水溶性离子浓度及其沉降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两站点平均pH值分别为7.12(6.09~8.36)和7.11(5.88~8.19),均呈碱性,无酸性降水.城郊站点的降水电导率和总水溶性离子平均浓度差异不大,2018~2022年期间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沈阳两站点的相对酸度(FA)均值为0.0004,(Ca^(2+)+NH_(4)^(+))/(SO_(4)^(2-)+NO_(3)^(-))均值分别达到了1.57和1.61,表明碱性离子的中和能力较强.大气降水中NO_(3)^(-)/SO_(4)^(2-)的比值介于0.41~0.58,SO_(4)^(2-)-S湿沉降量分别是NO_(3)^(-)-N和NH_(4)^(+)-N沉降量的1.14倍~2.20倍,表明沈阳大气降水主要以硫沉降为主.城市站的无机氮沉降量总体上高于郊区站,其中NH_(4)^(+)-N平均沉降量分别是NO_(3)^(-)-N的1.74和1.78倍,说明沈阳市大气降水中的无机氮以还原态氮占主导,这主要与汽车尾气、城市绿地养护、人体排泄物以及郊区频繁的农业活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化学组成 沉降 沉降 沈阳
下载PDF
超大直径盾构下穿高铁路基的沉降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娄洪峻 苏栋 +2 位作者 林星涛 王雪涛 宋明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7-386,共10页
为探究超大直径盾构隧道下穿城际铁路路基沉降规律,以中国武汉两湖隧道工程为例,基于Plaxi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铁路路基-土体-隧道的三维精细化数值模型,探讨盾构掘进过程中地层损失率、开挖面支护压力、盾尾注浆压力对隧道上方城际铁路... 为探究超大直径盾构隧道下穿城际铁路路基沉降规律,以中国武汉两湖隧道工程为例,基于Plaxi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铁路路基-土体-隧道的三维精细化数值模型,探讨盾构掘进过程中地层损失率、开挖面支护压力、盾尾注浆压力对隧道上方城际铁路路基沉降的影响.结果显示,盾构下穿复合地层的过程中,高铁路基道砟层表面在盾构掘进方向上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当盾构掘进引起的地层损失率从1.0%增加到1.6%时,铁路路基的最大沉降从18.86 mm增加到22.71 mm,增大了20.4%;当开挖面支护力处于隧道拱顶侧向静止土压力的0.7~1.4倍时,不同工况下盾构掘进引起的铁路路基变形差异较小(小于0.67 mm);注浆压力对铁路路基的沉降影响明显,随着注浆压力增大,铁路路基的沉降明显减小.当隧道拱顶注浆压力增大到拱顶侧向静止土压力的3倍(648 kPa)或以上时,沿铁路路基的最大差异沉降未超过规范要求(≤5 mm/10 m).研究结果可为超大直径盾构下穿高铁路基时掘进参数的设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超大直径盾构 盾构施工 下穿铁路 沉降控制 地表沉降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黄土高填方路堤沉降监测分析
17
作者 武美辰 《西部交通科技》 2024年第9期33-34,101,共3页
文章以某高速公路黄土高填方路堤施工为研究背景,利用现场监测法对路堤沉降进行分析,根据现场地质调查结果,结合设计资料制定路堤施工方案;为验证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在施工现场建立试验段,布置测点对地基、路堤各部位沉降进行现场监测。... 文章以某高速公路黄土高填方路堤施工为研究背景,利用现场监测法对路堤沉降进行分析,根据现场地质调查结果,结合设计资料制定路堤施工方案;为验证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在施工现场建立试验段,布置测点对地基、路堤各部位沉降进行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工后路堤中层沉降变形相对较大,下层和上层填土沉降量相对较小:路堤顶面沉降在监测初期较大,而后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地基沉降占路堤总沉降的比例较小,说明该施工方案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方路堤 沉降 分层沉降 工后沉降 模拟分析
下载PDF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在桥台差异沉降控制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李威 《福建建材》 2024年第7期82-85,共4页
针对路桥接驳段不均匀沉降现象,结合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理论,对桥台处路基分区采用不同面积置换率的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进行了加固,建立了桥台-桩基-复合地基-填土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对桥台及地基处理范围内的路基沉降进行了长时间... 针对路桥接驳段不均匀沉降现象,结合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理论,对桥台处路基分区采用不同面积置换率的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进行了加固,建立了桥台-桩基-复合地基-填土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对桥台及地基处理范围内的路基沉降进行了长时间的监测,将数值模拟结果、规范计算结果及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置换率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对控制路桥差异沉降效果明显,桥台处沉降随距离桥台的远近呈阶梯状分布,路桥接驳段的路基沉降形成良好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土搅拌桩 桥台沉降 路基沉降 差异沉降
下载PDF
不良地质条件下桩基础沉降稳定性分析
19
作者 辛建 徐荣超 《福建建材》 2024年第3期92-94,104,共4页
以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桩基础沉降量计算过程、静载荷试验成果及桩基础监测数据等多种数据进行联系分析,明确了软土地层中桩基础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指导了不良地质条件下的桩基础选型工作开展,所得主要结论如下:软土地层中... 以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桩基础沉降量计算过程、静载荷试验成果及桩基础监测数据等多种数据进行联系分析,明确了软土地层中桩基础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指导了不良地质条件下的桩基础选型工作开展,所得主要结论如下:软土地层中的桩基础沉降量主要受软土物理力学性质尤其排水固结性质(内因)及建筑物上部荷载变化情况(外因)联合控制。同时,深入研究了软土地层下桩基础沉降稳定性计算及验证等过程的重点内容。研究内容对于后续类似工程的开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层 不良地质条件 桩基础 沉降量计算 沉降监测分析 桩基沉降规律
下载PDF
区域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琳 宫辉力 +5 位作者 李小娟 周超凡 叶淼 王海刚 张可 韩苗苗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7-177,共11页
地面沉降是全球性重大地质环境问题,区域差异性地面沉降已经对城市基础设施、线性轨道交通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形成重大威胁,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围绕区域地表形变信息获取、地面沉降演变机制和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阐... 地面沉降是全球性重大地质环境问题,区域差异性地面沉降已经对城市基础设施、线性轨道交通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形成重大威胁,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围绕区域地表形变信息获取、地面沉降演变机制和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阐述,重点分析了InSAR形变监测和多源形变数据融合的区域地表形变信息获取技术,基于室内土工试验数据和长时序观测数据,利用相关分析、统计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分析地面沉降演变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下水流场—土体变形模型、数理统计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等地面沉降过程模拟模型的优缺点。发现多源形变数据融合能够提高区域地表形变信息的时空分辨率,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下水开采和动静载荷等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是造成地面沉降差异性演化的机制,地面沉降数学模型的计算效率与可解释性难以兼顾是当前沉降模拟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文献检索,当前研究主要关注地下水超量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进而提出未来区域地面沉降研究方向:在气候变化叠加新水情、新数据背景下,充分融合遥感大数据与野外观测站实测小数据集,耦合基于物理机制的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优化集成InSAR、GeoAI、云平台等技术的最新进展,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的区域地面沉降演变机制,为区域地面沉降防控和城市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演化机制 机器学习 耦合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