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莱盆地沉积-沉降史分析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34
1
作者 李金良 张岳桥 +2 位作者 柳宗泉 任凤楼 袁嘉音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40-250,共11页
基于地表典型露头剖面观察、地震剖面和测井资料解释、沉降史分析,并运用叠合盆地和改造盆地的研究思路,恢复了胶莱盆地白垩纪不同演化阶段的盆地原型及其构造性质。结果表明,该盆地经历了3个显著不同的沉积-沉降阶段。早白垩世莱阳群... 基于地表典型露头剖面观察、地震剖面和测井资料解释、沉降史分析,并运用叠合盆地和改造盆地的研究思路,恢复了胶莱盆地白垩纪不同演化阶段的盆地原型及其构造性质。结果表明,该盆地经历了3个显著不同的沉积-沉降阶段。早白垩世莱阳群沉积时期,盆地原型表现为两个NE至NNE向延伸的断陷槽:一个沿苴县—诸城断陷发育,另一个沿牟平—即墨构造带发育,其沉积-沉降中心分别受苏鲁造山带北缘断裂带和牟平—即墨断裂带控制;该阶段沉积-沉降速率发生显著的空间分异,最大沉积-沉降速率在断陷槽,为230~370m/Ma,沿两侧斜坡地带沉积-沉降速率减小,约60m/Ma。早白垩世青山群对应一套中基性至中酸性火山岩,在沂沭裂谷盆地中堆积了一套大盛群河湖相沉积,这个时期是典型的大陆裂谷作用阶段,胶莱盆地演化为火山盆地,盆地沉降速率为35~70m/Ma。晚白垩世盆地原型表现为受东西向断裂控制的不对称箕状断陷,由诸城凹陷、高密凹陷和莱阳凹陷组成,其构造性质属于受西侧郯庐断裂和东侧牟平—即墨断裂控制的右旋拉分盆地;该阶段沉积-沉降速率总体一致,在63~73m/Ma。最后探讨了白垩纪盆地不同伸展阶段的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莱盆地 白垩纪 原型盆地 沉降史分析 盆地构造演化
下载PDF
南海西南部曾母盆地早中新世以来沉降史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吴庐山 邱燕 +2 位作者 解习农 刘晓峰 江涛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70-377,共8页
采用回剥法和局部均衡模式研究曾母盆地早中新世以来的沉降史,并探讨了该盆地构造演化特征。曾母盆地自早中新世以来经历了17.5~11.6Ma、11.6~5.5Ma、5.5~3.0Ma和3.0~0Ma的4次快速沉降作用,其构造演化受控于曾母地块与南沙地块及婆... 采用回剥法和局部均衡模式研究曾母盆地早中新世以来的沉降史,并探讨了该盆地构造演化特征。曾母盆地自早中新世以来经历了17.5~11.6Ma、11.6~5.5Ma、5.5~3.0Ma和3.0~0Ma的4次快速沉降作用,其构造演化受控于曾母地块与南沙地块及婆罗洲地块的碰撞和盆地两侧的万安—卢帕尔断裂与廷贾走滑断裂的综合作用,可划分为南北双向挤压(晚始新世—早中新世)、走滑改造(中中新世—晚中新世)和区域沉降(上新世—第四纪)3个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母地块 曾母盆地 早中新世 沉降史 构造演化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晚白垩世—新生代构造沉降史分析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33
3
作者 能源 杨桥 +2 位作者 张克鑫 任红民 郑元财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5-32,共8页
本文应用回剥法及地层骨架厚度不变模型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沉积地层进行了去压实校正,利用声波时差及镜质体反射率法对三垛期末盆地剥蚀量进行恢复,用艾里公式对盆地的构造沉降量及总沉降量进行估算,进而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晚白垩世—... 本文应用回剥法及地层骨架厚度不变模型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沉积地层进行了去压实校正,利用声波时差及镜质体反射率法对三垛期末盆地剥蚀量进行恢复,用艾里公式对盆地的构造沉降量及总沉降量进行估算,进而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晚白垩世—新生代沉降史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高邮凹陷为典型的裂陷盆地,经过了拗断期-断拗期-断陷期-坳陷期的盆地演化阶段。演化过程经历了三期沉降和两期隆升。在不同的阶段凹陷的沉降中心略有不同,其受主边界断层的控制,围绕着边界断层呈串珠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邮凹陷 晚白垩世—新生代 剥蚀量 沉降史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川西南甘洛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沉降史分析及对铅锌保存的约束 被引量:8
4
作者 武昱东 王宗起 +2 位作者 罗金海 闫全人 张英利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71-1483,共13页
本文通过碎屑岩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和炭质泥岩镜质体反射率相结合的办法,重建了甘洛地区中新生代的构造沉降史,进而探讨了构造沉降史对铅锌保存状态的约束。研究表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盆和西秦岭地区洋盆的闭合作用导致研究... 本文通过碎屑岩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和炭质泥岩镜质体反射率相结合的办法,重建了甘洛地区中新生代的构造沉降史,进而探讨了构造沉降史对铅锌保存状态的约束。研究表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盆和西秦岭地区洋盆的闭合作用导致研究区变为前陆环境,并开始迅速接受陆相沉积,埋深迅速增加,增幅达7.6km;晚三叠世至古近纪,甘洛地区经历过多次抬升-沉降作用,总体表现为缓慢抬升,平均抬升速率不高于32.7m/Ma;新近纪,甘洛地区快速差异隆升北部抬升速率高于南部,25.5-10.3Ma期间,平均抬升速度超过295m/Ma;在6Ma至今,平均抬升速率超过667m/Ma。快速隆升过程早于川南马边地区和临沧地区,而明显晚于攀西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青藏高原东部边界晚新生代以来幕式抬升及分步向外扩展的观点。构造沉降史结果表明成矿后的深埋藏作用对原生铅锌矿具有重要的保存作用,并影响到现今矿体的就位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南 甘洛地区 裂变径迹 构造沉降史 铅锌矿
下载PDF
沉降史分析方法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向东 陈刚 +2 位作者 李玖勇 何幼斌 张铭记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9-203,共5页
对沉积盆地沉降史分析的一般方法及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详细归纳了沉降史回剥反演与模型正演的原理、方法、流程及发展历程,明确了标准回剥技术的概念、拉伸盆地正演模型的建模步骤和挠曲盆地正演的研究思路,指出沉降史分析有待... 对沉积盆地沉降史分析的一般方法及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详细归纳了沉降史回剥反演与模型正演的原理、方法、流程及发展历程,明确了标准回剥技术的概念、拉伸盆地正演模型的建模步骤和挠曲盆地正演的研究思路,指出沉降史分析有待进一步精确化的研究趋势。认为沉降史分析精度的主要因素是去压实校正、均衡模型和正演模型,而在这三者之中,去压实校正有望成为提高沉降史分析精度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史分析 回剥法 沉积盆地 去压实校正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沉降史与沉积响应 被引量:9
6
作者 杨圣彬 郭庆银 +1 位作者 侯贵廷 孙晔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2-198,共7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沉降史的分析可知,晚三叠世—白垩纪,由于中三叠世巴颜喀拉地体、晚三叠世羌塘地体、中—晚侏罗世拉萨地块、白垩纪冈底斯地体连续向北增生、碰撞以及燕山期伊佐奈岐板块的俯冲,盆地西缘北段的响应显示为陆...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沉降史的分析可知,晚三叠世—白垩纪,由于中三叠世巴颜喀拉地体、晚三叠世羌塘地体、中—晚侏罗世拉萨地块、白垩纪冈底斯地体连续向北增生、碰撞以及燕山期伊佐奈岐板块的俯冲,盆地西缘北段的响应显示为陆内前陆盆地的特征。受地体碰撞的影响,盆地西缘造山带发生幕式构造运动,从而导致盆地沉降也发生幕式变化。造山带每次挤压逆冲均导致相应的前陆盆地沉降和沉积物充填,并直接控制前陆盆地的沉积充填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沉降史 地体碰撞 陆内前陆盆地 沉积响应
下载PDF
盆地沉降史回剥分析的不确定性及参数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谢辉 周蒂 +4 位作者 陈广浩 李鹏春 庞雄 李元平 赵美松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59,共10页
回剥分析(backstripping)是盆地沉降史分析的核心方法,应用极为广泛;但对其分析结果的不确定性及参数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的关注甚少。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地区为例,探讨了原始数据和选用参数(包括无钻井揭示的基底埋深和界面年龄、地层... 回剥分析(backstripping)是盆地沉降史分析的核心方法,应用极为广泛;但对其分析结果的不确定性及参数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的关注甚少。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地区为例,探讨了原始数据和选用参数(包括无钻井揭示的基底埋深和界面年龄、地层划分、孔隙度随深度变化曲线、沉积岩性、古水深和全球海平面变化等)对回剥分析结果的影响。理论分析和灵敏度试验表明,无钻井揭示的基底埋深的误差影响回剥分析的所有结果;界面年龄的误差仅影响对沉积速率和构造沉降速率的估计;岩性的影响反映在选取密度和孔隙度随深度变化的曲线参数之中,孔隙度在不同地区可能有较大差异;而古水深是回剥分析参数中不确定性最大的因素,古水深的误差不影响去压实厚度和沉积速率,但却100%成为构造沉降量的误差。由于陆坡区古水深和岩性随位置的变化较大,这两种参数对陆坡区回剥分析结果的影响尤为显著,需要采用随位置而变的参数,特别需要综合利用各种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估计各地层沉积时的古水深变化。数据的不确定性及参数选取的不当有可能导致谬误的结果,因此发表回剥分析结果时应该说明主要参数的选取依据,而对于文献中发表的回剥分析结果则必须在考察其数据和参数的不确定性后才能考虑采用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剥分析 沉降史分析 不确定性 参数影响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三江盆地绥滨坳陷沉降史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武国忠 刘安 +1 位作者 郭翔燕 吴世敏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2-417,共6页
三江盆地绥滨坳陷现有4口钻井的一维正、反演构造沉降模拟结果表明,绥滨坳陷显示出张裂盆地的特征,表现为120Ma之前张裂阶段和之后的裂后热沉降阶段。张裂阶段沉降速率大约为80.37m/Ma,沉降量达1300m,拉张因子大约为1.16。热沉降阶段的... 三江盆地绥滨坳陷现有4口钻井的一维正、反演构造沉降模拟结果表明,绥滨坳陷显示出张裂盆地的特征,表现为120Ma之前张裂阶段和之后的裂后热沉降阶段。张裂阶段沉降速率大约为80.37m/Ma,沉降量达1300m,拉张因子大约为1.16。热沉降阶段的沉降速率降到了6.6m/Ma,沉降量也只有200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滨坳陷 拉张因子 沉降史分析
下载PDF
伊洛瓦底盆地热-沉降史模拟及构造-热演化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浩 林畅松 +3 位作者 张燕梅 黄理力 李本彬 吴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84-890,共7页
本文首先运用EASY% Ro反演法对伊洛瓦底盆地由北向南进行了热史的恢复,北部钦敦凹陷的平均古地温梯度为13.0~15.0 ℃/km,中部沙林凹陷的平均古地温梯度为18.0~22.0 ℃/km,南部三角洲凹陷的平均古地温梯度为33.0~37.0 ℃/km.从模拟结... 本文首先运用EASY% Ro反演法对伊洛瓦底盆地由北向南进行了热史的恢复,北部钦敦凹陷的平均古地温梯度为13.0~15.0 ℃/km,中部沙林凹陷的平均古地温梯度为18.0~22.0 ℃/km,南部三角洲凹陷的平均古地温梯度为33.0~37.0 ℃/km.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盆地由北向南地温梯度逐渐升高,生烃门限的深度由深变浅.然后模拟了盆地的构造沉降史.模拟结果表明,盆地具有幕式构造沉降特征,这反映了伊洛瓦底盆地可能处于弧间或弧后的构造背景.伊洛瓦底盆地北部和南部具有不同幕次的构造沉降史,北部在早始新世时期(53~51 Ma)经历了一幕拉伸过程,然后进入了热沉降期,并伴随局部的快速隆升;南部则经历了两幕拉张过程,分别是在早始新世时期(53~51 Ma)和中中新世时期(21~13 Ma).盆地的这种南北构造沉降的差异很可能是造成盆地地温梯度北低南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洛瓦底盆地 沉降史 模拟
下载PDF
盆地沉降史研究的新方法——波动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京昌 金之钧 刘国臣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7年第5期479-483,共5页
波动分析方法为前苏联学者提出,认为沉积盆地的演化过程受不同的周期波所控制。介绍了该方法的产生过程、基本原理、工作方法和所能解决的地质问题。
关键词 周期波 沉积速度 滑动窗口 盆地 沉降史
下载PDF
四川盆地埋藏沉降史模拟 被引量:31
11
作者 刘伊克 常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3-208,共6页
将地震剖面与钻井资料结合起来 ,根据钻井取得的地层厚度、时代、岩性、密度、孔隙度等信息 ,对剖面上任意点进行回剥分析 ,并运用均衡原理绘出沉降曲线 ,从而给出沉积史和构造史 .模拟研究四川盆地埋藏沉降史表明 ,四川盆地构造沉降与... 将地震剖面与钻井资料结合起来 ,根据钻井取得的地层厚度、时代、岩性、密度、孔隙度等信息 ,对剖面上任意点进行回剥分析 ,并运用均衡原理绘出沉降曲线 ,从而给出沉积史和构造史 .模拟研究四川盆地埋藏沉降史表明 ,四川盆地构造沉降与总沉降之差随地层地质年龄的减少而减少 ,说明地层越新压实量越小 .不同时期的沉降速率有所不同 ,总趋势为早期沉降速率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 ,沉降速率逐渐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史 盆地模拟 回剥分析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新生代构造沉降史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吕嵘 汪新文 沈勇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12,共3页
提出了构造沉降史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以钻井和地质剖面为依据,计算得到了沉降分析数据,并编制了构造沉降量曲线图。在沉降分析数据和构造沉降量曲线图分析基础上,将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新生代经历的构造运动分为挤压、伸展、再挤压3个阶段,... 提出了构造沉降史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以钻井和地质剖面为依据,计算得到了沉降分析数据,并编制了构造沉降量曲线图。在沉降分析数据和构造沉降量曲线图分析基础上,将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新生代经历的构造运动分为挤压、伸展、再挤压3个阶段,表明了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运动阶段性发展的特点。中新生代盆地南缘地区沉降中心总的趋势是由东向西迁移。盆地的演化和构造迁移与北天山造山带的动力学演化过程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中新生代 构造沉降史 回剥分析
下载PDF
沉降史反演的现状与应用 被引量:31
13
作者 杜旭东 漆家福 陆春生 《世界地质》 CAS CSCD 1997年第2期23-27,共5页
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综述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沉降史的反演是构造地质学与沉积学在盆地研究中具有结合点和生长点的作用,归纳了沉降曲线应用和对地质学进展的贡献以及在计算沉降量和解释沉降曲线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沉降史反演 沉降曲线 盆地 沉积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构造沉降史及波动旋回性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利华 云金表 +1 位作者 方德庆 杨大军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9-101,共3页
基于 8个井区的回剥分析 ,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构造沉降史 ,构造沉降曲线分为断陷阶段、坳陷阶段和构造反转阶段 .松辽盆地普遍经历了 2次抬升过程 ,且东部断陷区和西部断陷区沉降史又有差异 ;提取 60Ma和 3 1Ma的周期波对东部断陷区进... 基于 8个井区的回剥分析 ,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构造沉降史 ,构造沉降曲线分为断陷阶段、坳陷阶段和构造反转阶段 .松辽盆地普遍经历了 2次抬升过程 ,且东部断陷区和西部断陷区沉降史又有差异 ;提取 60Ma和 3 1Ma的周期波对东部断陷区进行沉积盆地波动理论分析 ,结果表明 ,60Ma周期波与盆地总体构造旋回一致 ;3 1Ma周期波与盆地热构造事件、拉张—沉降、构造回返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降史 波动分析 旋回性 松辽盆地北部
下载PDF
库车坳陷西秋里塔格构造带新生代沉降史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万桂梅 汤良杰 金文正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9-23,共5页
根据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应用PRA公司的BasinMod 1-D软件,利用回剥技术对西秋里塔格构造带的4个井点和邻区的两个井点进行沉降史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新生代以来基底总沉降曲线与构造沉降曲线相似,沉降曲线呈上凸式。克拉苏构造带和拜城... 根据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应用PRA公司的BasinMod 1-D软件,利用回剥技术对西秋里塔格构造带的4个井点和邻区的两个井点进行沉降史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新生代以来基底总沉降曲线与构造沉降曲线相似,沉降曲线呈上凸式。克拉苏构造带和拜城凹陷的沉降史特征与西秋里塔格构造带的沉降特征总体相似,只是各阶段的沉降速率、沉降量不同,反映了构造运动从北向南传递,沉降中心从北向南迁移的过程。西秋里塔格构造带的沉降特征主要分为5个阶段,这5个阶段的曲线形态由缓到陡,反映了新生代以来西秋里塔格构造带一直处于挤压的应力环境中,且挤压程度由弱到强,直到第四纪最终定型,为典型的前陆盆地沉降特征。亦反映了天山造山过程中,库车冲断褶皱带由北向南推进,并最终到达秋里塔格构造带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西秋里塔格构造带 沉降史
下载PDF
沁水盆地中北部沉降史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亢 曹代勇 +1 位作者 林中月 李建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1,15,共5页
根据大量煤田钻孔和地质填图资料,应用回剥技术分析研究了沁水盆地中北部的沉降史。结果表明,石炭二叠纪以来,研究区主要经历了3期沉降和2期抬升:晚石炭世—中二叠世的缓慢沉降;晚二叠世—三叠纪的快速大幅沉降;侏罗纪—白垩纪,燕山运... 根据大量煤田钻孔和地质填图资料,应用回剥技术分析研究了沁水盆地中北部的沉降史。结果表明,石炭二叠纪以来,研究区主要经历了3期沉降和2期抬升:晚石炭世—中二叠世的缓慢沉降;晚二叠世—三叠纪的快速大幅沉降;侏罗纪—白垩纪,燕山运动引起的隆升剥蚀;新生代以来,受喜山运动影响的隆升剥蚀;新近纪—第四纪的快速沉降。自晚古生代以来,沉降中心大体由南向北迁移,东部抬升剥蚀量较西部大,最大剥蚀厚度超过1 0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史 回剥分析 沁水盆地中北部
下载PDF
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构造沉降史与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力 华伟 +3 位作者 夏连军 范立新 杨小军 董文艺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9-34,7-8,共6页
通过去压实校正、剥蚀量恢复和去负荷校正等,计算了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构造不同时期的沉降量与沉降速率,并与深凹带进行对比,系统分析了沉降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构造沉降史总体上可划分为晚白垩世—古新世快速均匀沉降、始新世快速差... 通过去压实校正、剥蚀量恢复和去负荷校正等,计算了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构造不同时期的沉降量与沉降速率,并与深凹带进行对比,系统分析了沉降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构造沉降史总体上可划分为晚白垩世—古新世快速均匀沉降、始新世快速差异沉降和新近纪—第四纪缓慢沉降3个阶段。不同区段不同时期的沉降特征不尽相同,吴堡事件之前沉降量相近,始新世以来差异沉降特征明显,沉降中心由西往东逐渐迁移,反映了构造活动的阶段性和差异性。结合平衡剖面的分析,认为该区的构造演化可相应划分为3个阶段:晚白垩世—古新世断拗期、始新世断陷期和新近纪—第四纪拗陷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史 构造演化 晚白垩世-新生代 南部断阶带 高邮凹陷
下载PDF
南襄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沉降史分析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7
18
作者 夏东领 胡望水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21,共5页
应用沉降史分析和平衡剖面技术,通过对南襄盆地典型井的沉降史模拟及典型剖面的回剥,分析了南襄盆地的沉降史和构造发育史,并对盆地内各凹陷的沉降做出比较,进而反映该盆地的构造沉降特征和构造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南襄盆地经历了中生... 应用沉降史分析和平衡剖面技术,通过对南襄盆地典型井的沉降史模拟及典型剖面的回剥,分析了南襄盆地的沉降史和构造发育史,并对盆地内各凹陷的沉降做出比较,进而反映该盆地的构造沉降特征和构造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南襄盆地经历了中生代和新生代两期成盆过程,划分为白垩纪基底差异裂陷、白垩纪末期基底差异反转、古近纪基底差异裂陷、古近纪末期基底差异反转及新近纪基底整体拗陷5个主要构造演化阶段。两期成盆作用差异较大,盆地沉降中心发生明显迁移,从而造成各凹陷地层结构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史 平衡剖面 构造演化 南襄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北部榆林地区中生代沉降史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志维 陈刚 +3 位作者 李睿 白国娟 江涛 丁超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9年第3期1-5,共5页
通过对伊陕斜坡东北部中生代被剥蚀地层的估算来模拟该区三叠纪以来的沉降史,采用PRA公司的Basin-Mod 1-D软件,应用回剥技术模拟榆林地区的沉降史,并绘制沉降史曲线。研究结果表明二叠纪以来研究区的沉降主要经历了4期沉降和4期抬升,早... 通过对伊陕斜坡东北部中生代被剥蚀地层的估算来模拟该区三叠纪以来的沉降史,采用PRA公司的Basin-Mod 1-D软件,应用回剥技术模拟榆林地区的沉降史,并绘制沉降史曲线。研究结果表明二叠纪以来研究区的沉降主要经历了4期沉降和4期抬升,早白垩世沉降幅度最大,沉降速率达到57.00 m/Ma;晚白垩世发生了三叠纪以来最强烈的一期全盆抬升剥蚀事件,研究区最大剥蚀厚度超过1 100 m。从早侏罗世开始,受燕山运动逐渐增降的影响,盆地沉积中心自东向西迁移退缩,最终于燕山中期到达吕梁山以西,并在其东部发生构造掀斜抬升,形成现在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陕斜坡东北部 中生代 剥蚀厚度 回剥分析 沉降史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埋藏沉降史 被引量:4
20
作者 申家年 宋婷 朱金磊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76-180,共5页
为揭示贝尔凹陷内的沉降抬升差异,利用该地区钻井取得的地层厚度、时代、岩性、密度、孔隙度等信息,根据其次级凹陷构造特征,选取五口代表井进行回剥分析,绘制贝尔凹陷砂岩孔隙度与深度关系曲线,并给出沉降史。结果表明:贝尔凹陷砂岩原... 为揭示贝尔凹陷内的沉降抬升差异,利用该地区钻井取得的地层厚度、时代、岩性、密度、孔隙度等信息,根据其次级凹陷构造特征,选取五口代表井进行回剥分析,绘制贝尔凹陷砂岩孔隙度与深度关系曲线,并给出沉降史。结果表明:贝尔凹陷砂岩原始孔隙度为50%,压实系数为0.78 m-1。五口井共性显示,贝尔凹陷沉降史整体可分为n1、n2、d1和d2的快速沉降期(140.0~125.0 Ma)、尹敏组的持续沉降期(125.0~105.0 Ma)、抬升剥蚀期(105.0~99.0 Ma)和青元岗组的缓慢沉降期(70.6~65.0 Ma)四个阶段。贝尔凹陷整体底界的古构造演化具有相似性和继承性。五口井差异性显示,贝尔凹陷中西部含油气多、沉降速率大,其他地区含油气少、沉降速率小,沉降速率是影响油气富集的因素之一。该研究为进一步分析凹陷内油气富集条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凹陷 回剥技术 沉降史 沉降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