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5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WRF-NAQPMS的一次沙尘天气预报评估
1
作者 韩文宇 孔祥伟 +4 位作者 杨丽丽 于军海 张静 张英俊 胡爽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21,共10页
为提高沙尘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利用ECWMF再分析资料和近地面PM_(10)小时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评估WRFNAQPMS模式对2021年3月15—21日甘肃强沙尘过程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WRF-NAQPMS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此次污染过程:WRF对“3·15”天... 为提高沙尘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利用ECWMF再分析资料和近地面PM_(10)小时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评估WRFNAQPMS模式对2021年3月15—21日甘肃强沙尘过程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WRF-NAQPMS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此次污染过程:WRF对“3·15”天气系统的模拟与实况整体趋势较为一致,随着预报时效延长,气象模拟场移动偏快,导致沙尘预报场发展偏快、沙尘二次传输影响下游时间提前;近地面风向的局地偏差是导致甘肃中东部地区沙尘浓度出现预报误差的主要气象因素。NAQPMS模式对PM_(10)小时质量浓度的模拟随着预报时效增加和离沙源地距离的增大,预报误差逐步增大:在河西地区,沙尘影响时段和起沙浓度的模拟值均接近监测值,其中嘉峪关、酒泉、张掖的PM_(10)小时质量浓度模拟值与监测值相关系数r>0.8;中部地区城市的沙尘影响时段预报略有偏差,且模拟值低于监测值;受复杂下垫面和气象场预报误差影响,省内其他地区沙尘预报结果参考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预报 WRF NAQPMS 预报评估 PM_(10)
下载PDF
我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特征及源区示踪
2
作者 宋程振 迟云平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沙尘天气会对全球气候、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与危害。我国沙尘主要发生于北方,尤其是内蒙古、宁夏、陕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河南等地,给交通运输、环境治理、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沙尘源区的确... 沙尘天气会对全球气候、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与危害。我国沙尘主要发生于北方,尤其是内蒙古、宁夏、陕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河南等地,给交通运输、环境治理、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沙尘源区的确定,一方面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沙尘形成、迁移、沉降的行为机制,另一方面可以为沙尘天气的预防与治理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因此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沙尘源区的示踪方法,包括传统地面监测法、卫星遥感监测法、元素地球化学方法与同位素示踪法,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对沙尘源区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源区 示踪 地球化学
下载PDF
什么是沙尘天气?
3
作者 绿文 《国土绿化》 2024年第3期42-43,共2页
沙尘天气是沙粒、尘土悬浮空中,使空气混浊、能见度降低的天气现象。根据《沙尘天气等级》(GB/T 20480—2017)规定,沙尘天气包括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浮尘无风或风力≤3级,沙粒和尘土飘浮在空中使空气变得混浊,... 沙尘天气是沙粒、尘土悬浮空中,使空气混浊、能见度降低的天气现象。根据《沙尘天气等级》(GB/T 20480—2017)规定,沙尘天气包括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浮尘无风或风力≤3级,沙粒和尘土飘浮在空中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扬沙风将地面沙粒和尘土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千米—10千米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沙尘 水平能见度 天气现象 浮尘 扬沙 沙粒 尘土
下载PDF
一次沙尘天气过程下新乡市污染特征探析
4
作者 石红丽 李秋华 +2 位作者 孟飞 李怀刚 赵文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3期0079-0083,共5页
2021年1月中旬新乡市经历了一次沙尘天气影响下的重污染过程,为探究此次沙尘天气过程的影响特征及其污染来源变化情况,分析了常规气象观测数据、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大气颗粒物组分观测数据等,并利用后向轨迹模型及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对... 2021年1月中旬新乡市经历了一次沙尘天气影响下的重污染过程,为探究此次沙尘天气过程的影响特征及其污染来源变化情况,分析了常规气象观测数据、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大气颗粒物组分观测数据等,并利用后向轨迹模型及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对颗粒物的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月11~17日受沙尘天气影响,新乡市PM10浓度显著升高,峰值为599μg/m3,污染时长达141h;后向轨迹模型呈现出西北向东南、由高空向低空的传输特征;水溶性离子 Ca2+、Na+、Mg2+,矿物元素Fe、Al、K 和地壳元素Ca浓度均有所升高;扬尘源是PM2.5的首要贡献源类,占比为2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污染传输 颗粒物 组分特征 后向轨迹
下载PDF
历史文献中的明代沙尘天气
5
作者 邱云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8期0056-0059,共4页
今年三、四月间,我国北方遭遇多轮沙尘天气的袭击,其严重者甚至影响到长江以南地区,给国家经济活动和人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国历史上多次发生过沙尘天气,明代是其中比较频繁和严重的一个时期。明代的沙尘天气在时间和地理分... 今年三、四月间,我国北方遭遇多轮沙尘天气的袭击,其严重者甚至影响到长江以南地区,给国家经济活动和人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国历史上多次发生过沙尘天气,明代是其中比较频繁和严重的一个时期。明代的沙尘天气在时间和地理分布上呈现出很强的特征和规律性。造成明代沙尘天气比较频繁和严重的因素,即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频繁的沙尘天气给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献 明代 沙尘天气
下载PDF
1960—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沙尘天气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
6
作者 杨舒畅 秦富仓 王曼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5-243,共9页
[目的]分析1960—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沙尘天气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科学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沙尘天气变化规律,为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内蒙古自治区119个气象站点1960—2020年逐日浮尘、扬沙、沙尘暴资料,采用趋... [目的]分析1960—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沙尘天气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科学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沙尘天气变化规律,为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内蒙古自治区119个气象站点1960—2020年逐日浮尘、扬沙、沙尘暴资料,采用趋势分析、M—K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沙尘天气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1960—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各等级沙尘日数及沙尘强度指数均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p<0.01),浮尘日数和扬沙日数均在1990年前后发生由多到少的突变,沙尘暴日数和沙尘强度指数无明显突变点;(2)沙尘天气的空间变化趋势表现为,西部地区发生频率高且强度较大,高值中心出现在阿拉善盟的中部及西部与乌海市交界地区,向东迅速减弱,地区间差异明显;1960—2020年,沙尘天气减弱程度西部地区较东部地区更为明显;(3)1960—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沙尘天气减弱,既与增温背景下的大风日数减少(10.1 d/10 a,p<0.01)及冬春季节降水增多(2.65 mm/10 a,p<0.01)有关,也与持续多年的大规模生态治理下,NDVI明显增加(0.036/10 a,p<0.01),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有关。[结论]沙化土地治理是抑制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和强度的有效手段,必须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同时,做好气候变化背景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达到减轻沙尘危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沙尘强度 时空演变 内蒙古自治区 驱动因素
下载PDF
阿拉善盟“12.11”沙尘天气个例分析
7
作者 邢彬 《石河子科技》 2023年第2期9-10,共2页
利用MICAPS4.5的高空和地面环流形势场,结合PM2.5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和天气学方法,对2022年12月11日在内蒙古西部阿拉善盟出现的大范围沙尘天气个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环流形势场上,西风槽是沙尘天气发生的主要天气系统,冷平流强烈... 利用MICAPS4.5的高空和地面环流形势场,结合PM2.5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和天气学方法,对2022年12月11日在内蒙古西部阿拉善盟出现的大范围沙尘天气个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环流形势场上,西风槽是沙尘天气发生的主要天气系统,冷平流强烈,风切变明显。新疆地面冷高压向东南方向扩展,阿拉善盟境内气压差大,气压梯度大,风速大,造成沙尘天气的发生。沙尘天气过程中高空急流始终存在,700hPa低空风加强为低空急流后再减弱为西北风,高空急流与低空风之间的夹角从>90°逐渐减小至重合。PM2.5从沙尘天气开始时增加,结束时开始减小。PM2.5的数值减小的转折点是沙尘天气结束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形势场 急流 颗粒物浓度
下载PDF
沙尘天气对山东省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慧 刘本运 +3 位作者 张淼 谭伟 宋永超 李彦 《能源与环境》 2023年第2期118-120,共3页
沙尘天气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该文深入分析了沙尘天气对山东省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了山东省易受沙尘影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结果表明,山东全省均易受沙尘天气影响,中西部地区受影响较大,东部沿海城市受影... 沙尘天气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该文深入分析了沙尘天气对山东省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了山东省易受沙尘影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结果表明,山东全省均易受沙尘天气影响,中西部地区受影响较大,东部沿海城市受影响相对较小;沙尘天气发生时,PM_(10)浓度急剧增加,PM_(2.5)浓度上升缓慢,PM_(2.5)/PM_(10)显著下降,且PM_(10)的影响较PM_(2.5)持久,SO_(2)、NO_(2)、CO和O_(3)无显著变化,PM_(2.5)中主要地壳元素Si、Al、Fe、Ca浓度激增。沙尘源地气候因素、沙尘移动路径、山东省自身地理位置及产业结构是山东省易受沙尘影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PM10 PM2.5 沙尘移动路径
下载PDF
沙尘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谭玲 魏归春 +2 位作者 雷丰丰 罗万银 马雪 《中国临床医学》 2023年第6期1042-1050,共9页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口增加,我国发生沙尘暴的强度和次数均明显增加,与之相伴的环境和健康问题也日趋凸显。沙尘颗粒物不仅自身具有一定毒性,而且是许多病原微生物和重金属的载体,既可以造成当地高浓度的沙尘污染,也会在远...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口增加,我国发生沙尘暴的强度和次数均明显增加,与之相伴的环境和健康问题也日趋凸显。沙尘颗粒物不仅自身具有一定毒性,而且是许多病原微生物和重金属的载体,既可以造成当地高浓度的沙尘污染,也会在远距离输送过程中影响下风向地区的大气环境,从而危害居民健康。本文对沙尘天气中各致病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制定更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建议中国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侧重北方沙尘策源地及抑尘措施示范研究,改进沙尘天气模拟实验技术,并积极采用多学科交叉方法开展沙尘暴医学与毒理学研究,防范沙尘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健康 机制 模拟实验
下载PDF
南疆西部沙尘天气长期变化及突变特征分析
10
作者 玛依热·艾海提 周元逸 +2 位作者 赵海军 阿依夏木·买买提托合提 胡素琴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3期107-115,共9页
利用南疆西部15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9年逐日沙尘天气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统计检验等方法对南疆西部沙尘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春季为南疆西部沙尘暴及浮尘天气出现最多的季节、扬沙天气出现次多的季节,分别占全年... 利用南疆西部15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9年逐日沙尘天气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统计检验等方法对南疆西部沙尘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春季为南疆西部沙尘暴及浮尘天气出现最多的季节、扬沙天气出现次多的季节,分别占全年沙尘暴、扬沙、浮尘的49%、38%、43%;夏季为扬沙天气出现最多的季节、是沙尘暴、浮尘天气出现次多的季节,分别占全年沙尘暴、扬沙、浮尘的35%、43%、35%;冬季为低频季节,发生占比分别为7%、6%、14%。南疆西部沙尘天气呈东多西少特征,山区沙尘天气日数明显少于平原,浮尘天气平原地区分布均匀,沙尘暴、扬沙平原东部和南部区域多于平原腹地。沙尘天气日数年际变化振幅较大,沙尘暴、扬沙、浮尘日数整体呈明显减少趋势。浮尘年际变化周期显著,其次为扬沙与沙尘暴,1984和1977年为沙尘暴、浮尘统计定义上的突变年份,扬沙存在2个突变点,分别为1982和1992年。沙尘暴和扬沙的主导风向为偏西北风,浮尘主导风向为偏东北风,主导风向与地形影响关联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疆西部 沙尘天气 气候趋势 突变检验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东亚沙源地与下游影响区沙尘天气频数变化对比分析
11
作者 杭月荷 姜学恭 +2 位作者 云静波 衣娜娜 刘珂 《气象科技》 2023年第4期499-509,共11页
基于1999—2019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东亚主要沙尘源地(蒙古国、中国新疆和内蒙古)及中国沙源地下游地区的沙尘天气频数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蒙古国是沙尘天气发生最严重的地区,且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均... 基于1999—2019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东亚主要沙尘源地(蒙古国、中国新疆和内蒙古)及中国沙源地下游地区的沙尘天气频数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蒙古国是沙尘天气发生最严重的地区,且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均远高于其他区域。中国整体沙尘天气数量显著减少,新疆快速增多,内蒙古和下游地区明显减少。新疆浮尘发生频次最高,近21 a线性倾向呈明显上升趋势;内蒙古扬沙频次最高,强沙尘暴最少,4类天气均呈逐年减少趋势;我国下游地区多发浮尘和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发生次数很少,全部沙尘天气呈减少趋势。1999—2004年为我国沙尘天气高发期,2005—2019年明显减少,其中2010—2014年减少速度最快。沙尘源地对我国沙尘天气总数的贡献持续增大,从2000年初的39%增长到2015年之后的71%。作为沙尘源地,蒙古国对沙尘天气产生的作用有所增强,而内蒙古则在减弱;国内沙尘源地导致的能够影响并扩展至中国下游地区和下游国家的强沙尘天气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沙尘源地 沙尘天气 频数变化
下载PDF
基于颗粒物浓度的沙尘天气分级标准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万本太 康晓风 +3 位作者 张建辉 佟彦超 唐桂刚 李晓宏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11,共4页
沙尘天气在近年对我国城市空气质量造成明显影响。目前我国沙尘天气分级仍然按照气象标准 ,主要是以水平能见度进行分级。文章参考国外的有关标准 ,通过统计近年来我国沙尘天气过程中的颗粒物浓度 ,结合我国沙尘天气的发生情况和特点 。
关键词 沙尘天气 沙尘天气分级标准 水平能见度 TSP PM10
下载PDF
兰州市沙尘和非沙尘天气降尘的粒度特征比较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玉霖 拓万全 崔建垣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4-647,共4页
选择兰州市典型沙尘天气和非沙尘天气收集两类降尘,并对其进行粒度测定。结果表明:两种类型降尘粒度特征差别明显。总体上看沙尘天气和非沙尘天气降尘都以粉砂为主,但沙尘天气降尘粒度比非沙尘天气降尘偏粗,分选更差。非沙尘天气降尘粒... 选择兰州市典型沙尘天气和非沙尘天气收集两类降尘,并对其进行粒度测定。结果表明:两种类型降尘粒度特征差别明显。总体上看沙尘天气和非沙尘天气降尘都以粉砂为主,但沙尘天气降尘粒度比非沙尘天气降尘偏粗,分选更差。非沙尘天气降尘粒度频率曲线呈双峰态分布。而沙尘天气降尘则呈单峰正偏态分布特征,说明沙尘天气沉降物来源比较单一。沙尘天气和非沙尘天气降尘的粒度分布曲线与兰州黄土的十分相似,说明现代降尘是地质时代风尘活动的继续,现代风积作用仍在进行。而它们粒度参数之间的差异可能与降尘堆积物的粘土化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特征 沙尘天气 沙尘天气 降尘
下载PDF
兰州市沙尘和非沙尘天气沉降物的化学特性比较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玉霖 拓万全 崔建垣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8-651,共4页
选择兰州市典型沙尘和非沙尘天气收集两类降尘,并对其元素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兰州非沙尘和沙尘天气沉降物中含量较高的主要元素分别为Si、Ca、Al、Fe和Si、K、Ca、Al,含量最低的主要元素均是Ti;含量较高的微量元素是Mn、Ba、Zn、Sr... 选择兰州市典型沙尘和非沙尘天气收集两类降尘,并对其元素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兰州非沙尘和沙尘天气沉降物中含量较高的主要元素分别为Si、Ca、Al、Fe和Si、K、Ca、Al,含量最低的主要元素均是Ti;含量较高的微量元素是Mn、Ba、Zn、Sr和Mn、Ba、Sr、Zr,含量较低的微量元素均是Nb、Co、Y、As;兰州非沙尘和沙尘天气沉降物中主要元素及微量元素含量的排序差异较小,但是两种样品同种元素的丰度值存在较大变异,说明两种沉降物的来源有一定的差异。兰州非沙尘天气沉降物中Si、Fe、Mg、K、Na、Ti、V、Mn、Co、Ni、Rb、Sr、Y、Zr、Nb等元素主要来自于地壳源,Ca、Cr、Cu、Ba、Pb、Zn、As等元素与本地的人类污染活动有关,其中Pb、Zn、As是兰州重要的污染元素。沙尘天气沉降物中多数元素来自于外地入侵的沙尘,部分元素如Pb、Zn、As、Cu、Cr、K、Ni可能源于沙尘天气长距离传输途中矿物气溶胶与沿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的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 沙尘天气 沙尘天气 沉降物
下载PDF
2020年10月21—22日济南一次沙尘天气过程分析
15
作者 徐媛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8期217-219,242,共4页
主要采取气象探测资料对2020年10月21—22日济南一次沙尘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出现在济南的沙尘天气是由蒙古国中南部沙尘气溶胶持续南下造成的。此次沙尘天气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冷锋,地面冷锋过境,源于蒙古国南部一带的... 主要采取气象探测资料对2020年10月21—22日济南一次沙尘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出现在济南的沙尘天气是由蒙古国中南部沙尘气溶胶持续南下造成的。此次沙尘天气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冷锋,地面冷锋过境,源于蒙古国南部一带的沙尘不断朝着东部和南部发展,途经区域PM_(10)浓度值大幅升高。由后向轨迹模式进行分析获悉,此次沙尘天气期间传输通道以西北路为主,并且后向轨迹模拟不同高度的气团传输路径和实况天气形势大体上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 沙尘天气 天气形势 传输路径
下载PDF
从古诗词看我国古代的沙尘天气
16
作者 吴鹏 《生命与灾害》 2023年第4期22-23,共2页
沙尘天气是一种自然现象,古已有之,无法仅凭人力将其“消灭”。那么,沙尘天气曾在史书上留下怎样的“痕迹”呢?我国历史上的沙尘天气是怎样的东汉班固所作《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在书中,班固首次开设《五行志》,专门记载自... 沙尘天气是一种自然现象,古已有之,无法仅凭人力将其“消灭”。那么,沙尘天气曾在史书上留下怎样的“痕迹”呢?我国历史上的沙尘天气是怎样的东汉班固所作《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在书中,班固首次开设《五行志》,专门记载自然界中发生的一些灾异现象,其时间上起春秋,下迄西汉末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 沙尘天气 西汉末年 自然现象 《汉书》 班固 纪传体断代史
下载PDF
沙尘天气对巴楚县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祖拜旦·依马木 阿依古丽·买买提 黄英姿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7期226-228,共3页
利用沙尘天气观测资料和颗粒物浓度监测数据,分析了沙尘天气对巴楚县大气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影响巴楚县空气质量的沙尘天气有沙尘暴、扬沙和浮尘,年均沙尘日数高达156 d,其中浮尘日数最多。(2)巴楚县沙尘天气主要集中在春季。(3)... 利用沙尘天气观测资料和颗粒物浓度监测数据,分析了沙尘天气对巴楚县大气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影响巴楚县空气质量的沙尘天气有沙尘暴、扬沙和浮尘,年均沙尘日数高达156 d,其中浮尘日数最多。(2)巴楚县沙尘天气主要集中在春季。(3)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及塔里木盆地边缘裸露的沙地是巴楚县的沙尘天气的沙源地,春、夏季强劲冷空气进入南疆盆地时产生的大风是沙尘天气的动力条件。特殊的地理环境是造成巴楚县沙尘天气频发的主要原因。(4)沙尘天气对巴楚县AQI指数、PM_(10)、PM2.5浓度有明显影响,NO2、CO、O_(3)和SO_(2)等污染物受沙尘天气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大气环境质量 PM_(10) PM_(2.5)
下载PDF
沙尘天气与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姚闯 李光晨 徐建国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26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沙尘天气对呼吸道传染病的影响。方法:选择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作为研究地点,通过通辽市气象部门获得该地区2011-2014年气象资料,通过通辽市传染病医院及两所大、中型医院呼吸科获得同期该市呼吸道传染... 目的:探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沙尘天气对呼吸道传染病的影响。方法:选择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作为研究地点,通过通辽市气象部门获得该地区2011-2014年气象资料,通过通辽市传染病医院及两所大、中型医院呼吸科获得同期该市呼吸道传染病发病资料。对气象因素与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沙尘天气过后,呼吸道传染病门诊量明显升高,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的发病率与沙尘天气的发生呈正相关性。结论:沙尘天气高发地区对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高的拟合和预测能力,对进一步认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沙尘天气 呼吸道传染病 门诊人数
下载PDF
彰武县北部沙区沙尘天气特征研究
19
作者 张日升 迟琳琳 +1 位作者 宋鸽 王翠萍 《防护林科技》 2023年第5期26-28,共3页
利用2010—2021年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镇的沙尘天气观测资料,分析了彰武北部沙区的沙尘天气特征。结果表明:彰武县北部沙区2010—2021年每年平均发生12.8次沙尘天气,以扬沙天气为主。沙尘天气主要集中在4月和5月,白天11:00—19:00相对较... 利用2010—2021年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镇的沙尘天气观测资料,分析了彰武北部沙区的沙尘天气特征。结果表明:彰武县北部沙区2010—2021年每年平均发生12.8次沙尘天气,以扬沙天气为主。沙尘天气主要集中在4月和5月,白天11:00—19:00相对较多,夜间较少,凌晨4:00—7:00最少。发生沙尘天气时西南风、南风较多,其次是西北风,持续的5级风就可以引发沙尘天气。每年沙尘次数与当地冬春季大风日数和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彰武北部 沙尘天气
下载PDF
关于我国华北沙尘天气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被引量:461
20
作者 叶笃正 丑纪范 +5 位作者 刘纪远 张增祥 王一谋 周自江 鞠洪波 黄签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13-521,共9页
20 0 0年春季 ,我国华北沙尘天气次数陡增 ,影响广泛 ,损失明显增加。利用长期气象观测数据 ,结合遥感和 GIS技术 ,对今年华北沙尘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 ,提出造成沙尘天气的原因在于 :1北方地区大风日数的增减是气候周期性变化的反映 ,... 20 0 0年春季 ,我国华北沙尘天气次数陡增 ,影响广泛 ,损失明显增加。利用长期气象观测数据 ,结合遥感和 GIS技术 ,对今年华北沙尘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 ,提出造成沙尘天气的原因在于 :1北方地区大风日数的增减是气候周期性变化的反映 ,今年强沙尘天气陡增是因为处于反厄尔尼诺事件的高峰期所致 ;2我国北方地表覆被状况局部改善、整体恶化也是今年强沙尘天气产生的另一重要原因。影响华北地区的沙尘天气主要发源于内蒙古中西部和河北西北部 ,发源地及沿途地表粉尘是沙尘的主体 ,城市扩展区域的地表裸土与建筑沙石则提供了就地扬沙的物质来源。对今后一个时期内沙尘天气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认为 :在全球增暖和我国北方地表植被状况没有根本好转的情况下 ,今后如再逢反厄尔尼诺事件等引起的强冬季风年 ,甚至可能出现更严重的沙尘天气。为此提出建议 :做好科学的还林还草工作 ,大范围地恢复自然植被 ,为京津地区建立减轻和防止沙尘灾害的有效生态屏障。同时治理城市周边地区 ,抑制就地起沙 ;西部开发应重视生态环境建设 ,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结合起来考虑 ;建立和完善沙尘天气的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 ,做好防灾减灾的科学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华北 遥感 G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