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微生物膜对沙生植物幼苗光合和荧光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吴玮婷 王雨 +3 位作者 高广磊 张英 丁国栋 曹红雨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2-283,共12页
为揭示土壤微生物膜对沙生植物幼苗光合和荧光特性的影响,以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和沙打旺(Astragalus laxmannii)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菌剂施用方式(喷施、混施)和施用量(0、1、3、5、7 g·kg^(-1)和10g·kg^(... 为揭示土壤微生物膜对沙生植物幼苗光合和荧光特性的影响,以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和沙打旺(Astragalus laxmannii)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菌剂施用方式(喷施、混施)和施用量(0、1、3、5、7 g·kg^(-1)和10g·kg^(-1))开展盆栽试验,比较分析土壤微生物膜形成后植物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特征。结果表明:(1)当菌剂施用量>3 g·kg^(-1)时,固结层硬度、厚度和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在3~7 g·kg^(-1)菌剂处理组沙打旺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蒸腾速率(Tr)、净光合速率(Pn)和胞间CO_(2)浓度(Ci)均显著高于沙冬青(P<0.05)。(3)当菌剂施用量>5 g·kg^(-1)时沙打旺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3 g·kg^(-1)处理组之外,沙冬青F_(v)/F_(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高于沙打旺。(4)土壤特性、光合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三者为部分中介模型,土壤特性的改变能直接影响沙冬青和沙打旺叶绿素荧光特性。土壤微生物膜使固结层硬度和厚度平均提高3.84%和152.85%,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平均增强93.37%、170.68%和256.03%。其通过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叶片气孔导度从而增强沙冬青和沙打旺光合效率和能力,使沙打旺和沙冬青净光合速率平均提高28.48%,F_(v)/F_(m)平均提高0.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膜 沙生植物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沙生植物的结实规律研究
2
作者 麻全林 《种子科技》 2024年第5期18-22,共5页
为了解不同环境对沙生植物生长模式的影响,以沙参为研究对象,对137个沙参种群的结实情况进行了详细观察。通过使用聚类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探讨了沙参结实情况与22种地理气候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沙参的... 为了解不同环境对沙生植物生长模式的影响,以沙参为研究对象,对137个沙参种群的结实情况进行了详细观察。通过使用聚类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探讨了沙参结实情况与22种地理气候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沙参的结实类型主要有无种子、种子饱满和种子不饱满3种;根据地理气候因素的不同,137个种群可以分为3个组别;Kruskal-Wallis检验显示,不同组别间的种子结实情况没有显著差异(P=0.267),意味着沙参种群间的种子结实与其所在地的气候因素之间没有直接联系;CCA分析表明,地理气候因素对沙参的有性繁殖(产生种子)的影响大于无性繁殖(不产生种子),而影响其有性繁殖的环境因素较为复杂。沙参的无性繁殖可能是其种群稳定的适应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沙生植物 结实规律
下载PDF
沙埋对六种沙生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 被引量:47
3
作者 李荣平 蒋德明 +3 位作者 刘志民 李雪华 李晓兰 闫巧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865-1868,共4页
研究了沙埋对科尔沁沙地 6种优势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 .进行 0、2、4、6、8、10和 12cm等 7个深度沙埋处理 .结果表明 ,在不同沙埋处理时 ,沙蓬萌发差异显著 ,而差不嘎蒿 2cm埋深与其他埋深的发芽差异显著 ,其他 4种植物 0c... 研究了沙埋对科尔沁沙地 6种优势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 .进行 0、2、4、6、8、10和 12cm等 7个深度沙埋处理 .结果表明 ,在不同沙埋处理时 ,沙蓬萌发差异显著 ,而差不嘎蒿 2cm埋深与其他埋深的发芽差异显著 ,其他 4种植物 0cm埋深与其他埋深的发芽差异显著 ;沙埋对所有植物幼苗出土均有显著影响 ,埋深增加 ,出苗率减小 ;繁殖体大的物种与繁殖体小的物种相比 ,能从更深沙层中出苗 ,幼苗出土最大深度排序为苦参 >东北木蓼≥沙蓬 >山竹子 >雾冰藜 >差不嘎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埋 种子萌发 沙生植物 出苗
下载PDF
沙埋对六种沙生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2
4
作者 苏延桂 李新荣 +1 位作者 贾荣亮 冯丽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68-971,共4页
分别对6种植物的种子进行0cm、0.5cm、1cm、2cm、3cm、4cm、6cm、8cm、12cm九个深度的沙埋处理。结果表明:①对于所有的植物种子,0cm沙埋较浅层沙埋有较低的出苗率;②沙埋对所有植物种子的幼苗出土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埋沙... 分别对6种植物的种子进行0cm、0.5cm、1cm、2cm、3cm、4cm、6cm、8cm、12cm九个深度的沙埋处理。结果表明:①对于所有的植物种子,0cm沙埋较浅层沙埋有较低的出苗率;②沙埋对所有植物种子的幼苗出土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埋沙深度的增加,植物幼苗的出土均显著的下降;③植物种子幼苗出土的最大深度与繁殖体的大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繁殖体大的植物种能从更深的沙层中出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埋 种子萌发 休眠 沙生植物
下载PDF
30种新疆沙生植物的结构及其对沙漠环境的适应 被引量:128
5
作者 黄振英 吴鸿 胡正海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21-530,共10页
新疆30种沙生植物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表明,它们的形态结构为适应沙漠环境发生相应变化。叶片表面积/体积比普遍小于中生植物;表皮细胞外壁具厚的角质膜,并覆盖毛状体,气孔下陷,具有孔下室;按叶肉结构的差别,30种沙生植物... 新疆30种沙生植物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表明,它们的形态结构为适应沙漠环境发生相应变化。叶片表面积/体积比普遍小于中生植物;表皮细胞外壁具厚的角质膜,并覆盖毛状体,气孔下陷,具有孔下室;按叶肉结构的差别,30种沙生植物的叶片可归为正常型、全栅型、环栅型、不规则型、禾草型、退化型等6类。轴器官中普遍具有发达的机械组织,一些植物形成异常结构;根的周皮发达;茎中基本组织/半径比率较大;部分植物形成同化枝,有的茎、叶中存在粘液细胞或结晶。按其适应沙生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可以分为薄叶植物、多浆植物、肉茎植物以及卷叶植物等4类。沙生植物以不同的旱生结构特征和不同的方式适应沙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生植物 旱生结构 新疆 沙漠环境 生态适应
下载PDF
沙生植物——梭梭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6
作者 贾志清 卢琦 +2 位作者 郭保贵 赵明 梁远强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5-132,共8页
综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梭梭群落的分布特征、生理特性、人工林适生立地条件评价、密度与水分平衡研究、梭梭林更新复壮技术及其效益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随着我国防沙治沙工程建设与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进展,适生... 综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梭梭群落的分布特征、生理特性、人工林适生立地条件评价、密度与水分平衡研究、梭梭林更新复壮技术及其效益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随着我国防沙治沙工程建设与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进展,适生植物的筛选已成为全国防沙治沙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今后应加强梭梭快速扩繁技术的研究与引进,梭梭植物群落稳定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生植物 梭梭 群落 生理特性 更新复壮 防沙治沙工程 快速扩繁技术
下载PDF
沙生植物的蒸腾耗水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赵明 李爱德 +2 位作者 王耀琳 张德魁 贾宝全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3年第6期131-137,共7页
本文阐述了利用非称量测渗仪 ,研究了沙枣、新疆杨、花棒、沙木蓼、柠条、梭梭、白皮沙拐枣等 7种植物的耗水日进程变化和沙枣、沙木蓼、白刺等 3种植物的蒸腾强度变化 ,分析了它们与气象因素太阳辐射、气温、风速。
关键词 蒸腾 气象 沙生植物 强度 水分
下载PDF
几种沙生植物水分生理生态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73
8
作者 董学军 杨宝珍 +4 位作者 郭柯 刘志茂 阿拉腾宝 韩松 赵雨兴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86-94,共9页
本文研究了毛马素沙地一些沙生植物尤其是沙生灌木的蒸腾作用,并探讨了土壤-植物-大气体系水势梯度的变化,得出下列结论:1.根据植物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及叶子水分平衡的差异,将旱生植物水分生态类型分为1)非蒸腾午休型;2... 本文研究了毛马素沙地一些沙生植物尤其是沙生灌木的蒸腾作用,并探讨了土壤-植物-大气体系水势梯度的变化,得出下列结论:1.根据植物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及叶子水分平衡的差异,将旱生植物水分生态类型分为1)非蒸腾午休型;2)轻蒸腾午休型;3)强蒸腾午休型。2.在分析了土壤-植物体系的水流控制后,认为干旱区灌木植物根系吸水能力对叶子气孔阻力变化的敏感程度与植物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亏缺 沙生植物 生理生态学
下载PDF
沙生植物花棒气孔导度的周期波动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利平 滕元文 +2 位作者 王新平 黄子琛 刘新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28-131,共4页
研究了在沙漠地区典型的高温低湿条件下,沙生植物花棒的气体交换特征.结果表明,花棒叶片气孔导度日变化呈现为周期波动曲线,其波动周期除中午(1300~1500)外均为2h,在1900时后波动消失.与气孔导度波动变化相对应... 研究了在沙漠地区典型的高温低湿条件下,沙生植物花棒的气体交换特征.结果表明,花棒叶片气孔导度日变化呈现为周期波动曲线,其波动周期除中午(1300~1500)外均为2h,在1900时后波动消失.与气孔导度波动变化相对应,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也同步地呈现周期波动,但蒸腾速率周期波动起始时间(1100时)滞后于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的起始时间(900时).我们认为花棒叶片气孔导度发生周期波动的决定因素是大气湿度过低和沙体含水量下降.花棒叶片气孔导度的周期波动是其在沙漠干旱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椿 气孔导度 波动 沙生植物 周期波动
下载PDF
不同沙地共有种沙生植物对环境的生理适应机理 被引量:15
10
作者 周瑞莲 侯玉平 +1 位作者 左进城 王艳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0-349,共10页
选择3个温带沙地(松嫩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4个共有种沙生植物(黄柳(Salix gordejevii)、差巴嘎蒿(Artimisia halodendron)、扁蓿豆(Melissitus ruthenica),猪毛菜(Salsola collina),通过自然状况下其叶片抗氧化酶活力和渗... 选择3个温带沙地(松嫩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4个共有种沙生植物(黄柳(Salix gordejevii)、差巴嘎蒿(Artimisia halodendron)、扁蓿豆(Melissitus ruthenica),猪毛菜(Salsola collina),通过自然状况下其叶片抗氧化酶活力和渗透调节物及丙二醛(MDA)含量日变化分析,探讨抗氧化酶活力和渗透调节物在沙生植物适应沙漠环境强光辐射和温度日变化中的作用,以及不同科属沙生植物抗逆生理调控机理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沙地的4个共有沙生植物种可通过自身快速生理代谢调解,积累渗透调节物、提高抗氧化酶活力应对沙漠环境强光辐射和温度日变化,但生理调控幅度较小。(2)3个沙地不同科属的4个共有种在渗透调节物含量和抗氧化酶活力及种类上存在差异。扁蓿豆叶片日均MDA含量、POD(peroxidase)活力、CAT(catalase)活力、脯氨酸含量均最高,分别较其它3个种平均高2、10、2和2.5倍。黄柳叶片日均MDA含量较高,SOD(superoxide dismutase)活力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较其它3个种高1.2和3倍。差巴嘎蒿和猪毛菜叶内MDA含量较低,POD、CAT、SOD活力和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均最低。沙生植物细胞中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抗氧化酶活力及渗透调节物含量呈正相关。自然状况下3个沙地的扁蓿豆和黄柳通过生理代谢调节维持细胞水分和氧自由基代谢平衡适应沙漠环境,差巴嘎蒿和猪毛菜依靠特殊的叶片形态结构变异减少光辐射吸收、降低水分蒸腾、维持叶片水分平衡、降低细胞膜脂过氧化。因此不同科属沙生植物维持叶片水分和氧自由基代谢平衡可能是其适应沙漠环境生存的重要生理调控机理。由于不同科属沙生植物种对沙漠环境适应的生理调节机理的不同,在未来农作物、林木抗逆育种中,根据具体科属植物选择合适的沙生植物作为亲本对提高抗逆育种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有种 沙生植物 沙地 抗氧化酶活力 渗透调节物
下载PDF
新疆10种沙生植物旱生结构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7
11
作者 黄振英 吴鸿 胡正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6-61,共6页
新疆10种沙生植物的形态解剖研究表明,它们为适应沙生环境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叶器官的形态呈三种类型:叶片退化成膜质或鳞片状,而由同化枝执行光合功能;叶片上下都具栅栏组织,表皮角质膜厚,表皮毛发达,气孔下陷,输导组织和机... 新疆10种沙生植物的形态解剖研究表明,它们为适应沙生环境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叶器官的形态呈三种类型:叶片退化成膜质或鳞片状,而由同化枝执行光合功能;叶片上下都具栅栏组织,表皮角质膜厚,表皮毛发达,气孔下陷,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都发达;叶片肉质化,叶肉组织不分化,贮水组织发达而输导组织不发达。轴器官中厚壁组织发达,围绕维管组织,维管组织内部也有发达的厚壁组织。根中普遍具有周皮,一些植物存在异常的维管组织,部分植物还具有粘液细胞或结晶。沙生植物形成各种旱生结构,以不同的方式适应沙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沙生植物 旱生结构 生态适应
下载PDF
模拟沙地干旱环境研究电场对两种沙生植物抗旱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那日 杨生 +1 位作者 杨体强 包斯琴高娃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用不同电场条件处理沙生植物柠条(Caraganaintermedia)和沙蒿(ArtemisiasongaricaSchrenk)种子,采用人工模拟干旱试验方法,研究电场处理后这两种植物种子萌发和生物量对土壤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电场处理缓解了两种植物随干旱程度... 用不同电场条件处理沙生植物柠条(Caraganaintermedia)和沙蒿(ArtemisiasongaricaSchrenk)种子,采用人工模拟干旱试验方法,研究电场处理后这两种植物种子萌发和生物量对土壤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电场处理缓解了两种植物随干旱程度加重出现的负效应,不同处理条件,种子萌发和生物量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的影响不同,电场处理能够提高种子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提高两种沙生植物生物量干重和鲜重。这些变化缓解了干旱胁迫对柠条和沙蒿种子的伤害,提高了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处理 干旱胁迫 抗旱性 植物种子 生物量 沙地 柠条 沙生植物 人工模拟 萌发
下载PDF
五种沙生植物根际土壤的盐分状况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从娟 马健 李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649-4655,共7页
以根袋模拟法,研究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5种常见沙生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Bge)、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 Bge)、刺沙蓬(Salsola Rathenica Iljin)、骆驼蓬(Peganum harmala Linn)和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根际土壤... 以根袋模拟法,研究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5种常见沙生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Bge)、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 Bge)、刺沙蓬(Salsola Rathenica Iljin)、骆驼蓬(Peganum harmala Linn)和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根际土壤的pH值和盐分状况,结果表明:5种植物根际土壤的pH值均小于非根际土壤,其中梭梭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差值最大,达0.3个单位;5种供试植物根际土壤的电导率均高于非根际土壤,除刺沙蓬外其它供试植物均差异显著(p<0.05);可溶性总盐含量在根际土壤中均出现了聚集的现象,主要是SO42-、Ca2+和Mg2在根际的聚集,Cl-主要在骆驼刺根际中出现了聚集现象,在其他植物根际和非根际中没有显著变化;5种供试植物中骆驼刺根际土壤盐分聚集最为明显;从Cl-/SO42-、Na+/K+、Na+/Ca2+和Na+/Mg2+的值可以看出,沙生植物根际土壤主要是硫酸钙、镁盐的聚集,而非氯化钠的聚集。以上结果说明,沙生植物能够通过根际调节降低根际土壤的pH值,从而促进植物对土壤中养分以及水分的利用,同时沙生植物根际土壤中盐分聚集的现象为植物根际的"盐岛"效应的发生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 沙生植物 PH值 盐分
下载PDF
不同环境条件下沙生植物的CO_2气体交换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冯金朝 张承烈 +1 位作者 黄子琛 梁厚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35-141,共7页
对腾格里沙漠沙坡头地区两种沙生植物:油蒿(ArtemisiaordosicaKrasch.)和柠条(CaraganakorshinskiiKom.)在旱季和雨季时CO2气体交换特点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包括土壤和大气)条件下,油蒿(A)和柠条(C... 对腾格里沙漠沙坡头地区两种沙生植物:油蒿(ArtemisiaordosicaKrasch.)和柠条(CaraganakorshinskiiKom.)在旱季和雨季时CO2气体交换特点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包括土壤和大气)条件下,油蒿(A)和柠条(C)的光合作用均受到严重影响,其光合速率(Pn)日变化除日出后(7:00-9:00a.m.)有一较小高峰外,基本处于很低水平。降水后,A和C的光合作用均明显提高,但Pn日变化仍呈现午前(11:00a.m.)高峰型,与中生植物的典型双峰型光合曲线相比,其光合作用特性具有一定保守性,这与其长期适应沙漠环境有关。通过分析植物光合作用的气孔与非气孔限制可知,干旱时,A和C的Pn降低主要决定于叶肉细胞光合活性;降水后,Pn午间(11:00-13:00)降低主要受气孔限制,午后(15:00-20:00p.m.)降低则主要受叶肉细胞光合活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生植物 二氧化碳 气体交换 环境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10种重要沙生植物叶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23
15
作者 张晓然 吴鸿 胡正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5期54-60,共7页
10种重要沙生植物叶器官的比较解剖学研究表明其普遍特征是;叶片的表面积与体积比值小;叶表具表皮毛和厚的角质膜;气孔下陷、具孔下室;叶肉中栅栏组织发达;叶各类组织中普遍有含晶细胞和粘液细胞,具有发达的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 10种重要沙生植物叶器官的比较解剖学研究表明其普遍特征是;叶片的表面积与体积比值小;叶表具表皮毛和厚的角质膜;气孔下陷、具孔下室;叶肉中栅栏组织发达;叶各类组织中普遍有含晶细胞和粘液细胞,具有发达的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个别植物叶退化而由同比枝行使光合作用;部分植物具皮下层和异细胞层,以及具异常结构,以上特征是适应沙漠干旱环境的结果,反映出植物形态结构与环境的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沙生植物 叶器官 形态结构 环境
下载PDF
沙生植物沙芥的研究利用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巨媛 翟胜 郝丽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2-235,共4页
综述了沙生植物沙芥在分类分布、利用价值、栽培加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沙芥的研究以及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当前沙芥研究基础薄弱和毁灭式开发利用的现实问题,提出相应的研究方向和开发策略。
关键词 沙芥 利用价值 沙生植物 栽培 开发利用 研究利用 分布 开发策略
下载PDF
沙生植物渗透调节物对干旱、高温的响应及其在抗逆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29
17
作者 周瑞莲 孙国钧 王海鸥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9-23,共5页
在科尔沁沙地选择不同类型沙地优势植物,测定了其在自然脱水、高温处理及复水后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胁迫过程中流动沙地上的沙米、欧亚旋覆花,叶片内可溶性糖积累,尤其是脯氨酸积累较高,处理... 在科尔沁沙地选择不同类型沙地优势植物,测定了其在自然脱水、高温处理及复水后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胁迫过程中流动沙地上的沙米、欧亚旋覆花,叶片内可溶性糖积累,尤其是脯氨酸积累较高,处理12h较处理前分别增加了92.87%、10.28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在胁迫处理后植株枯死;半固定沙地上的差不嘎蒿可溶性糖增加41.57%、脯氨酸含量增加8.95倍、可溶性蛋白质下降15.04%,在两种胁迫处理后依然存活并恢复生长;固定沙地的白草和狗尾草可溶性糖增加89.82%和89.43%,脯氨酸增加2.49倍和2.53倍、可溶性蛋白质增加。因此,如果把胁迫中叶内积累的脯氨酸与胁迫后植株的存活结合起来看,两种胁迫中差不嘎蒿、狗尾草、白草体内积累的脯氨酸起保护性反应,而沙米、欧亚旋覆花的则是受害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生植物 干旱、高温胁迫 抗逆性
下载PDF
九种海滨沙生植物解剖构造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沈广爽 石雪芹 +4 位作者 古松 许珂 程小东 陈旭辉 江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4-268,共5页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法,对生长于北戴河海滨沙地的9种沙生植物的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1)叶结构出现各种旱生和盐生植物特征,如一些植物叶的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退化;多数植物的叶片较小;多数植物支脉和侧脉多等;(2...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法,对生长于北戴河海滨沙地的9种沙生植物的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1)叶结构出现各种旱生和盐生植物特征,如一些植物叶的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退化;多数植物的叶片较小;多数植物支脉和侧脉多等;(2)轴器官具有发达的表皮和机械组织,有异常结构的出现。说明北戴河海滨沙滩生长的9种植物的营养器官存在一系列的旱生结构特征,这些结构在减少蒸腾作用,增强光合作用,储存水分,增强器官的机械强度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戴河 沙生植物 形态结构 营养器官
下载PDF
沙埋对几种沙生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赵丽娅 赵锦慧 李锋瑞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2-194,204,共4页
研究了沙埋对科尔沁沙地7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的影响.9个沙埋处理深度为1、2、3、45、、6、7、8和10 cm.结果表明,在不同沙埋处理下,7种植物的萌发率存在显著差异,除山竹岩黄芪外,其他6种植物的萌发趋势均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而下... 研究了沙埋对科尔沁沙地7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的影响.9个沙埋处理深度为1、2、3、45、、6、7、8和10 cm.结果表明,在不同沙埋处理下,7种植物的萌发率存在显著差异,除山竹岩黄芪外,其他6种植物的萌发趋势均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山竹岩黄芪在不同沙埋处理下均有较高的萌发率,在8 cm埋深处萌发率最小.沙埋对7种植物的幼苗出土均有显著影响,埋深增加,出苗率减小,幼苗出土与植物繁殖体的大小有关,繁殖体大的物种具有较深沙层的幼苗出土,幼苗出土的沙埋深度顺序为小叶锦鸡儿≥沙米>山竹岩黄芪≥大果虫实>地肤≥灰绿藜>差巴嘎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埋 种子萌发 幼苗 沙生植物
下载PDF
鄂尔多斯高原4种主要沙生植物种子萌发与出苗对水分和沙埋的响应 被引量:61
20
作者 聂春雷 郑元润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2-41,共10页
羊柴(Hedysarum leave)、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籽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与油蒿(Artemisia ordosi- ca)为鄂尔多斯高原广泛分布的植物种,也是该地区飞播选用的主要植物种。由于飞播为鄂尔多斯高原植被恢复的 重要手段,而... 羊柴(Hedysarum leave)、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籽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与油蒿(Artemisia ordosi- ca)为鄂尔多斯高原广泛分布的植物种,也是该地区飞播选用的主要植物种。由于飞播为鄂尔多斯高原植被恢复的 重要手段,而飞播后植物种子的出苗率与土壤水分及沙埋密切相关。因此,上述植物种子萌发与出苗对水分和沙 埋反应的研究对当地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温室控制实验,对4种植物萌发特性及出苗与水分 和沙埋深度的关系进行研究,阐明了种子萌发最适合的水分条件和沙埋深度。结果表明,4种植物种子萌发与出苗 最适宜的供水量都接近于当地种子萌发时期的平均降水量,最适宜的沙埋深度为0.5-1 cm,过多的水分和过深 的沙埋会降低种子萌发与出苗,反映了4种植物对沙区环境的生态适应。4种植物最适宜的供水量均为123 ml,羊 柴、柠条、籽蒿和油蒿的最适沙埋深度分别为:0.5、1.0、0.5和0.5 cm。根据实验结果及当地气候特点,鄂尔多斯地 区的飞播时间应由6月初提前至5月中下旬,以提高飞播植物的出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高原 沙生植物 种子萌发 出苗率 土壤水分 沙埋 荒漠化 飞播技术 植被恢复 人工草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