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平原北部D1孔第四纪以来的古气候演化
1
作者 张金龙 李庆喆 +1 位作者 潘志龙 张欢 《西部资源》 2024年第1期125-130,共6页
通过恢复、重建河北平原北部第四纪以来的古气候演化过程,可以科学预测未来气候演化方向,更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本文在结合D1孔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划分成果基础上,通过研究钻孔沉积物中的孢粉分布规律,进一步将其划分为3个孢粉组... 通过恢复、重建河北平原北部第四纪以来的古气候演化过程,可以科学预测未来气候演化方向,更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本文在结合D1孔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划分成果基础上,通过研究钻孔沉积物中的孢粉分布规律,进一步将其划分为3个孢粉组合。研究表明:该区孢粉组合总体以嵩、藜等灌木和草本花粉为主,乔木及蕨类少量,整体表现为稀树草原植被环境。早更新世时期,区内古气候具有寒冷干旱向温和偏干转变的特点;中更新世时期具有温凉潮湿的气候特征;进入晚更新世,区内整体表现为温凉湿润的气候特征。本区的孢粉组合反映的第四纪以来古气候演化规律与河北平原其余地区古气候变化规律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平原 第四纪 孢粉组合 古气候
下载PDF
河北平原蒙古栎斑衣蜡蝉的发生及防治
2
作者 张江 张婉莹 +1 位作者 蔡新奇 刘恒泰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78-81,共4页
蒙古栎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社会价值,在河北平原培育蒙古栎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斑衣蜡蝉对蒙古栎危害日趋严重。为促进蒙古栎健康生长和生产推广,本文调查记录了斑衣蜡蝉的危害特点、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发生因素,结合斑... 蒙古栎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社会价值,在河北平原培育蒙古栎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斑衣蜡蝉对蒙古栎危害日趋严重。为促进蒙古栎健康生长和生产推广,本文调查记录了斑衣蜡蝉的危害特点、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发生因素,结合斑衣蜡蝉的生物学特性和以往防治经验,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植物检疫和加强防虫宣传等方面总结了科学防治蒙古栎上斑衣蜡蝉的有效措施,以期为有效防治斑衣蜡蝉和促进蒙古栎健康生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衣蜡蝉 蒙古栎 生物学特性 防治措施 河北平原
下载PDF
明清时期河北平原城镇城水关系分析
3
作者 韩靖北 尹思南 《小城镇建设》 2023年第5期112-119,共8页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雄安新区等重要规划着重强调传承中华传统营城理念、应用平原建城方法,开展京津冀地区的历史城镇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在既有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对27处明清时期的河北平原城镇城址开展研究,借鉴“攻位于”的选址理...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雄安新区等重要规划着重强调传承中华传统营城理念、应用平原建城方法,开展京津冀地区的历史城镇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在既有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对27处明清时期的河北平原城镇城址开展研究,借鉴“攻位于”的选址理念分析其城水空间关系,总结出水绕城、水含城、城面水、城依水四种城水空间类型。在此基础上考察水系与城池的空间形态,参照“天圆地方”的概念内涵,提出以环抱水系为圆确定中心点、以街坊单元位模数确定城址规模的规划方法及其所形成的外圆内方空间模型。借鉴历史城镇的城水关系和规划理念,进一步提出应用于现代城水关系塑造的若干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平原 明清历史城镇 城水关系 选址模式
下载PDF
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圈定方法的探讨——以河北平原为例
4
作者 唐立强 赵伟玲 +1 位作者 刘峰川 王玉清 《工程勘察》 2023年第4期36-41,共6页
河北平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治理与修复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地下水资源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满足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修复、控制以及地下水资源超采综合治理等需求,在河北平原近40年来地下水地质环境监测及动态研究工作... 河北平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治理与修复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地下水资源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满足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修复、控制以及地下水资源超采综合治理等需求,在河北平原近40年来地下水地质环境监测及动态研究工作基础上,广泛吸纳了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研究经验,利用近十年地下水位动态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系统总结了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圈定方法,并应用于河北平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动态研究中。以期统一和规范区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圈定方法,降低认识和方法差异产生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平原 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圈定方法
原文传递
北宋河北平原土地开发与生态环境互动关系研究
5
作者 庞鸿志 肖晓凡 《古今农业》 2023年第2期29-40,共12页
北宋时期河北平原的土地开发是在与生态环境的互动中进行的。在土地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因子与时人的农业生产实践互相交织,影响着土地开发广度的同时又在农田拓展的深度上打上了环境的烙印。在土地的地域性拓展上,除传统的太行山山前... 北宋时期河北平原的土地开发是在与生态环境的互动中进行的。在土地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因子与时人的农业生产实践互相交织,影响着土地开发广度的同时又在农田拓展的深度上打上了环境的烙印。在土地的地域性拓展上,除传统的太行山山前冲积扇地带外,还有黄泛区的土地利用以及北部缘边地带的屯田营建;在土地开发的深层次维度上,主要是盐渍地改良和作物种植选择。受环境等诸因素的影响,该时期河北平原土地开发表现出显著的地域性特征,整体的土地拓展状况不佳,但在土地的改良与作物的种植上,体现出了鲜明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探讨河北平原土地开发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可以揭示出北宋时期二者之间的互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河北平原 土地开发 生态环境 互动关系
下载PDF
河北平原区市县级国土空间评价体系探讨与实践——以衡水市城市规划区“双评价”为例
6
作者 李梦雅 程伟 +2 位作者 赵阳 李丽 张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3年第9期0160-0163,共4页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双评价”)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完善区域主题定位、划定三条控制线的依据。本文以衡水市城市规划区为例,在增设相关特色指标基础上,具体阐述了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农业生产适宜性和承...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双评价”)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完善区域主题定位、划定三条控制线的依据。本文以衡水市城市规划区为例,在增设相关特色指标基础上,具体阐述了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农业生产适宜性和承载规模评价、城建建设适宜性与承载规模评价方法及结果,为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决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县级双评价 特色指标 评价方法 河北平原
下载PDF
河北平原南部曲周地区早、中全新世冲积物的分析及古环境状况的推测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红亚 石元春 +3 位作者 于澎涛 汪美华 郝晋民 李亮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1-393,共13页
在河北平原南部的曲周县四町乡河间洼地一深为 2 5 0cm的探坑中 ,取得 5 0~ 2 5 0cm深度范围的沉积物样品。对这些冲积物样品做了AMS14 C测年、粒度分析、矿物磁性测量、碳酸盐中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全有机碳和碳 氮比值分析、孢... 在河北平原南部的曲周县四町乡河间洼地一深为 2 5 0cm的探坑中 ,取得 5 0~ 2 5 0cm深度范围的沉积物样品。对这些冲积物样品做了AMS14 C测年、粒度分析、矿物磁性测量、碳酸盐中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全有机碳和碳 氮比值分析、孢粉分析。结果表明 ,全有机碳极低 ,孢粉甚少 ;矿物磁性参数和稳定同位素含量随粒度的变化与黄土高原的黄土 -古土壤序列中的情形十分相似。由此推测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成土作用对冲积物的影响和气候状况的变化 ,并对这一地区的早、中全新世古环境划分为 6个变化阶段 :在约 1 0 2 1 0~1 0 0 0 0aB .P .,气候温暖湿润 ;在 1 0 0 0 0~ 85 0 0aB .P .,气候凉干 ;在 85 0 0~ 80 0 0aB .P .,气候又转为温暖湿润 ;在 80 0 0~ 72 0 0aB .P .,气候再趋凉干 ;在 72 0 0~约 65 0 0aB .P .,气候再度变为温暖湿润 ;在约 65 0 0aB .P .以后 ,气候渐趋凉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周地区 河北平原 全新世 冲积物 成土作用 古环境 同位素
下载PDF
河北平原第四系深层地下水^(36)Cl同位素年龄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董悦安 何明 +2 位作者 蒋崧生 武绍勇 姜山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5-109,共5页
为研究河北平原第四系深层地下水的年龄 ,应用加速器质谱计对河北平原深层地下水样品的N(3 6Cl) /N(Cl)进行了测定 ,计算了其年龄 ,并与地下水动力学年龄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河北冲洪积平原山前地带保定市第四系第三和第四含水... 为研究河北平原第四系深层地下水的年龄 ,应用加速器质谱计对河北平原深层地下水样品的N(3 6Cl) /N(Cl)进行了测定 ,计算了其年龄 ,并与地下水动力学年龄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河北冲洪积平原山前地带保定市第四系第三和第四含水组的地下水年龄皆很小 ,为近期补给的地下水 .中部地带保定地区东部和沧州地区西部的第三含水组地下水年龄皆小于 5万a ,第四含水组地下水的年龄可能大于 10万a .边缘地带沧州市和青县第三含水组地下水年龄为 8~ 9万a左右 ,东光县为 2 6万a左右 ;沧州市第四含水组地下水年龄为 33万a左右 ,东光县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6Cl同位素年龄 加速器质谱计 河北平原 氯同位素 地下水 第四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河北平原地下水水质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毕二平 母海东 +1 位作者 陈宗宇 王昭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5-368,共4页
广大的平原地区和主要城市地区地下水水质的变化状况可以说明 ,人类活动引起了河北平原地下水化学组分的改变 ,其中硬度是一个普遍升高 ,且超标的化学组分。因此 ,认为硬度是反映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影响的特征性化学指标。人类活动引起地... 广大的平原地区和主要城市地区地下水水质的变化状况可以说明 ,人类活动引起了河北平原地下水化学组分的改变 ,其中硬度是一个普遍升高 ,且超标的化学组分。因此 ,认为硬度是反映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影响的特征性化学指标。人类活动引起地下水的明显污染可以由铵来表征。通过对地下水硬度升高原因的分析 ,论述了人类活动影响地下水水质演化的基本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河北平原 地下水 硬度 水质 化学组分
下载PDF
河北平原水系密度与隐伏活动构造的关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若柏 郭良迁 +2 位作者 韩慕康 叶燕林 邬伦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4-292,共9页
以1926年出版的比例尺为1:5万的顺直地形图作为基础图件,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河北平原作水系密度计量分析,揭示隐伏在第四纪巨厚的沉积物之下活动构造的信息。研究结果证实水系线密度统计图与使用其它地球科学方法获得的成果,例如基底... 以1926年出版的比例尺为1:5万的顺直地形图作为基础图件,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河北平原作水系密度计量分析,揭示隐伏在第四纪巨厚的沉积物之下活动构造的信息。研究结果证实水系线密度统计图与使用其它地球科学方法获得的成果,例如基底活动断块图、地貌类型图和第四纪厚度图都有很好的对应,特别与布格重力图对应更好。研究结果发现水系密度图与布格重力异常图在总体一致性较好的前提下,多处反向异常区均为近代强震发生的区域。提出这种地表水系密度统计研究的成果不仅可以揭示深部隐伏的活动构造,而且具有较明确的时间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平原 顺直地形图 地理信息系统 水系密度统计 活动构造 第四纪 布格动图
下载PDF
河北平原地下水锶同位素形成机理 被引量:16
11
作者 叶萍 金勤胜 +3 位作者 周爱国 刘存富 蔡鹤生 甘义群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7-144,共8页
为了研究河北平原地下水锶同位素的来源与形成机理,对所采水样进行了分析.研究了87Sr/86Sr比值"时间积累效应":随着地下水年龄和埋深的增大而增大;与地下水中过剩4Heexc呈正相关关系,与δ18O和δD呈负相关关系.探讨了Sr2+与87... 为了研究河北平原地下水锶同位素的来源与形成机理,对所采水样进行了分析.研究了87Sr/86Sr比值"时间积累效应":随着地下水年龄和埋深的增大而增大;与地下水中过剩4Heexc呈正相关关系,与δ18O和δD呈负相关关系.探讨了Sr2+与87Sr/86Sr比值的关系,将地下水分为3类:(1)中等Sr2+含量与高87Sr/86Sr比值水(Ⅰ类水);(2)低Sr2+含量与高87Sr/86Sr比值水(Ⅱ类水);(3)高Sr2+含量与低87Sr/86Sr比值水(Ⅲ类水),即热水.通过综合分析认为:(1)河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中的放射成因Sr是由富含Na和Rb的硅酸盐矿物风化作用提供的,主要矿物为斜长石;(2)黄骅港热水中的放射成因Sr是由碳酸盐溶解形成的,87Sr/86Sr比值低,Sr/Na比值大;(3)补给区地下水是由流经火成岩和变质岩区地下水的侧向补给的,87Sr/86Sr比值中等.第三系地下水放射成因Sr的来源及形成机理尚须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7Sr/^86Sr 地下水 河北平原.
下载PDF
河北平原地下水水位的时空变异 被引量:17
12
作者 刘志国 王恩德 +1 位作者 付建飞 邵安林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7-720,共4页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河北省近15年来地下水水位的时空变异规律,利用克里金(Kriging)法绘制了两个时段地下水水位空间分布图并进行了具体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运用地统计学的半变异函数方法很好地模拟...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河北省近15年来地下水水位的时空变异规律,利用克里金(Kriging)法绘制了两个时段地下水水位空间分布图并进行了具体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运用地统计学的半变异函数方法很好地模拟了不同时期河北省地下水水位的空间结构和变异特征,得出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在中尺度上具有一定的空间自相关,1986-1990年时段地下水水位具有明显的方向变异性,而1996-2000年的方向变异性不明显.Kriging插值表明,河北省地下水水位具有空间分布整体趋势,从东向西、从滨海平原到山麓平原地下水水位逐渐增高,西部和中部平原地下水埋深较大,地下水水位变化较大,而滨海平原地下水埋深浅,地下水水位变化小.受人口、灌溉面积、降水和径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河北省地下水水位整体下降,严重阻碍了河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水位 地统计学 时空变异 GIS 河北平原
下载PDF
河北平原高产粮田综合节水模式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陈素英 张喜英 +2 位作者 胡春胜 裴冬 刘孟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48-151,共4页
在多年单项节水技术基础上试验研究组装配套集成高产粮田小麦、玉米两作 5种综合节水模式 ,即土垅沟输水 +少耕覆盖 +调亏灌溉制度 (Ⅰ )、主垅沟软管输水 +少耕覆盖 +调亏灌溉制度 (Ⅱ )、主垅沟软管输水 +支垅沟闸管 +少耕覆盖 +调亏... 在多年单项节水技术基础上试验研究组装配套集成高产粮田小麦、玉米两作 5种综合节水模式 ,即土垅沟输水 +少耕覆盖 +调亏灌溉制度 (Ⅰ )、主垅沟软管输水 +少耕覆盖 +调亏灌溉制度 (Ⅱ )、主垅沟软管输水 +支垅沟闸管 +少耕覆盖 +调亏灌溉制度 (Ⅲ )、主垅沟软管输水 +支垅沟闸管 +少耕覆盖 +深松 +调亏灌溉制度(Ⅳ )、喷灌 +少耕覆盖 +调亏灌溉制度 (Ⅴ ) ,各模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 2 2 5kg/hm2 ·m3 、2 5 7~ 2 2 5kg/hm2 ·m3 、2 7 2~ 2 2 5kg/hm2 ·m3 、2 8 0~ 2 2 5kg/hm2 ·m3 、31 5~ 2 2 5kg/hm2 ·m3 ,分别比传统灌溉模式 (对照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14 %、2 1%、2 4 %、2 6 %和 4 0 % ,增产节支效益分别为 6 92 4 0元 /hm2 、76 7 10元 /hm2 、815 10元 /hm2 、791 2 5元 /hm2 和 346 0 5元 /hm2 ,其中以农艺为主的综合节水模式更适于河北平原大面积高产粮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平原 高产粮田 综合节水模式 水分利用效率 技术组装 节水农业
下载PDF
河北平原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1
14
作者 栾文楼 宋泽峰 +1 位作者 李随民 崔邢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28-1535,共8页
应用1979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04年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结果及其它资料,利用网格单元分别计算了1979年和2004年河北平原0~0.2m和0~1.8m的不同土壤类型的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河北平原土壤有机碳含量在25年间持续增长,2004年浅层和深... 应用1979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04年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结果及其它资料,利用网格单元分别计算了1979年和2004年河北平原0~0.2m和0~1.8m的不同土壤类型的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河北平原土壤有机碳含量在25年间持续增长,2004年浅层和深层土壤平均有机碳储量比1979年有了分别增加了24.25%和31.39%。水分含量、土壤母质和质地等是影响土壤碳贮存能力的因素。含水量和粘粒含量较高的水稻土、沼泽土、砂姜黑土等土壤类型碳储能力强,反之含水低、粘粒含量低的土壤类型如风沙土和新积土等则储碳能力较弱。植被的破坏、土壤水分的流失会导致高水分含量的土壤类型的有机碳储量降低。在本研究中表现为绝大多数土壤类型的平均有机碳储量升高,但是表层的棕壤、沼泽土、滨海盐土和深层的棕壤、沼泽土等土壤类型发生了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储量 土壤 河北平原
下载PDF
河北平原地下水氘过量参数特征 被引量:14
15
作者 晁念英 王佩仪 +1 位作者 刘存富 万军伟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35-338,共4页
氘过量参数是由Dansgaard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被定义为:d=δD-8δ18O。河北平原地下水氘过量参数有三个特征:(1)地下热水的氢和氧同位素组成显示出热交换的态势,d值随地下水年龄增大而减少。(2)在同一地区,d值随着地下水埋深加大而增大... 氘过量参数是由Dansgaard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被定义为:d=δD-8δ18O。河北平原地下水氘过量参数有三个特征:(1)地下热水的氢和氧同位素组成显示出热交换的态势,d值随地下水年龄增大而减少。(2)在同一地区,d值随着地下水埋深加大而增大。(3)在同一含水层内,沿着地下水的路径,从补给区到承压区,d值随着地下水年龄增大而增大。我们认为,d值虽然是地下水年龄的函数,但最好和3H、3H-3He、14C、36Cl和4He测年结果结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平原 地下水年龄 Δ^18O 测年 氧同位素 地下热水 补给 原地 特征 函数
下载PDF
基于过程的河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新旺 门明新 +3 位作者 王树涛 齐跃普 杜博洋 许皞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0-439,共10页
论文旨在探讨河北平原区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及内涵,构建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定量评价实证研究。首先,在总结生态系统领域有关稳定性研究相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点,给出了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并... 论文旨在探讨河北平原区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及内涵,构建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定量评价实证研究。首先,在总结生态系统领域有关稳定性研究相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点,给出了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并分析了其稳定性内涵。然后,以县域为研究单元构建了一个包括产量形成、投入产出、土壤生态等主导过程及生态环境效应4个方面22个具体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构建了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的数学模型;并以雄县为例,运用所建模型进行评价,发现1995-2005年该区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水平变化较大且呈阶段性发展,1995-1999年呈直线式逐年下降,2000-2005年呈波浪式发展,且投入产出过程对该区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稳定性 层次分析法(AHP) 评价 河北平原
下载PDF
河北平原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0
17
作者 史印山 王玉珍 +1 位作者 池俊成 魏瑞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444-1447,共4页
根据河北平原多年降水、气温及冬小麦产量资料,利用回归分析、M-K突变检验、T检验、线性调和滑动平均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1951~2006年河北省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气候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北省春季气温近56年来线性升高倾向显... 根据河北平原多年降水、气温及冬小麦产量资料,利用回归分析、M-K突变检验、T检验、线性调和滑动平均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1951~2006年河北省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气候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北省春季气温近56年来线性升高倾向显著,平均每10年升高0.38℃,春季降水近56年无明显线性增减倾向。冬小麦气候产量与气温、降水显著相关,当气温距平在-1.2~1.2℃之间时,小麦气候产量为正值,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小麦减产,高温使小麦减产更严重,降水量和小麦气候产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平原 气候变化 气候产量 冬小麦
下载PDF
河北平原地下水有机氯污染及其与防污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25
18
作者 郭永海 沈照理 +1 位作者 钟佐燊 刘淑芬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0-42,共3页
本文研究了河北平原典型地区──石家庄、衡水,沧州地区浅层地下水的有机氯污染,评价了区域地下水防污性能,从而揭示了地下水有机氯污染与防污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河北平原 有机氯 污染 地下水 防污性能
下载PDF
河北平原第四系承压水~4He与^(14)C测年对比 被引量:8
19
作者 卫文 陈宗宇 +2 位作者 赵红梅 刘君 王莹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44-1150,共7页
4He是测定地下水年龄理想的示踪剂之一,由于测年时间尺度及多成因等问题,其测年结果通常与14C测年结果缺乏一致性。通过采集河北平原第四系承压水中的惰性气体(He、Ne、Ar、Kr、Xe)及14C样品,利用CE(封闭系统平衡)模型分离出地下水中的... 4He是测定地下水年龄理想的示踪剂之一,由于测年时间尺度及多成因等问题,其测年结果通常与14C测年结果缺乏一致性。通过采集河北平原第四系承压水中的惰性气体(He、Ne、Ar、Kr、Xe)及14C样品,利用CE(封闭系统平衡)模型分离出地下水中的放射性成因4Herad浓度为(5.43~8 994)×10-8cm3.STP/g,进而得到地下水的4He年龄为8.8~55.9 ka;相应样品的14C测年结果为7.7~35.2 ka。结果表明,2种测年结果在河北平原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平原 地下水 封闭系统平衡模型 4He
下载PDF
河北平原第四纪地层划分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立军 徐海振 +1 位作者 崔秋苹 王娟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4-57,共4页
通过对以往地层岩性、成因类型、结构、标志层、^14C、古地磁、钻孔等资料的重新分析与对比,依照《中国地层指南》对河北平原第四纪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和修订。以2.58Ma为第四系下限,以0.78Ma为中更新统底界,以相当深海氧同位素5阶... 通过对以往地层岩性、成因类型、结构、标志层、^14C、古地磁、钻孔等资料的重新分析与对比,依照《中国地层指南》对河北平原第四纪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和修订。以2.58Ma为第四系下限,以0.78Ma为中更新统底界,以相当深海氧同位素5阶段开始的0.128Ma为上更新统底界,以大体相当深海氧同位素1阶段开始的0.01Ma为全新统底界,修订后的河北平原第四系厚度减小40~220n3,。该文是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对河北平原第四纪地层划分的一次探讨,其成果为建立华北平原含水层结构模型搭建了平台。由于一些小区缺乏古地磁测年资料,而标志层、沉积物颜色特征界限又不明显,故影响了第四系下限和各统底界划分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平原 第四纪 地层划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