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21·7”暴雨洪水抗洪抢险实践与启示
1
作者 王健 《水利水电快报》 2021年第S01期1-5,共5页
重点介绍了中国安能集团救援队伍在2021年7月中下旬河南省郑州市京广隧道排涝、新乡市人员搜救转移和鹤壁市卫河河堤决口封堵险情的处置措施,并对抗洪抢险行动进行了经验总结。结果表明:救援队伍发挥了组织优势、技术优势、装备优势,在... 重点介绍了中国安能集团救援队伍在2021年7月中下旬河南省郑州市京广隧道排涝、新乡市人员搜救转移和鹤壁市卫河河堤决口封堵险情的处置措施,并对抗洪抢险行动进行了经验总结。结果表明:救援队伍发挥了组织优势、技术优势、装备优势,在郑州市、新乡市、鹤壁市、开封市、焦作市担负城市排涝、群众转移、决口封堵、应急备勤、堤防排险等任务,累计转移被困群众1491人、城市排涝1095万m^(3)、封堵决口60.8 m、修整道路500 m、修复分洪堤160 m,得到了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的高度赞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洪抢险 城市排涝 堤防决口 河南省“21·7”暴雨
下载PDF
GPM近实时反演数据对河南省2021年“7·20”极端暴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胡庆芳 张野 +4 位作者 李伶杰 王银堂 杨汉波 牛凯杰 李哲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7-580,共14页
近实时卫星降水反演数据具有覆盖范围广、空间连续性和时效性较强以及开放获取等优势,是重要的全球性降水资料。针对2021年河南省“7·20”极端暴雨,基于116个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及其空间插值数据,综合解析了4种GPM近实时卫星降水数... 近实时卫星降水反演数据具有覆盖范围广、空间连续性和时效性较强以及开放获取等优势,是重要的全球性降水资料。针对2021年河南省“7·20”极端暴雨,基于116个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及其空间插值数据,综合解析了4种GPM近实时卫星降水数据(IMERG early、IMERG late、GSMaP NOW和GSMaP Gauge NOW)对极端强降水事件的表征能力。结果发现:①IMERG early、IMERG late对站网累积雨量的低估程度在20%左右,GSMaP NOW和GSMaP Gauge NOW的高估程度分别达到了约35%和70%,但2种GSMaP数据更易探测到500 mm以上的累积雨量。②在雨量过程方面,4种GPM数据对小时降水事件均具有较强的分类辨识能力,但未捕捉到主要雨峰过程,定量误差较突出,与地面降水量之间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GPM降水数据对小时雨量低于10 mm的降水事件以高估为主;对于小时雨量超过30mm的降水事件以低估为主,甚至存在普遍低估。③在空间格局方面,4种GPM数据的精度指标均具有较强的时间波动性,IMERG数据的空间相关系数和体积临界成功指数等指标总体上优于GSMaP数据,但后者对较高量级的降水事件更敏感。④2种IMERG数据中,IMERG late相对IMERG early的精度具有较明显改善;2种GSMaP数据中,GSMaP Gauge NOW相对GSMaP NOW提高了对较高量级雨量的探测能力,但也明显增大了较低量级雨量的定量估计误差。本文研究深化了对GPM近实时卫星降水数据性能的认识,为完善GPM降水反演算法、提升其对极端降水的监测能力提供了重要反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近实时降水 极端降水 GPM IMERG GSMaP 7·20”暴雨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省“21·7”极端暴雨灾害多区域间接经济损失评估 被引量:5
3
作者 刘远 李莹 +4 位作者 王国复 尹金方 张正涛 朱业玉 李宁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51,共7页
采用适应性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在地级尺度开展了河南省“21·7”极端暴雨灾害的间接损失评估。结果显示:①在当前的救助力度和重建速度情景下,此次极端暴雨灾害的重建期约为5年,总经济损失达到3793亿元,其中间接损失约为2444亿元,... 采用适应性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在地级尺度开展了河南省“21·7”极端暴雨灾害的间接损失评估。结果显示:①在当前的救助力度和重建速度情景下,此次极端暴雨灾害的重建期约为5年,总经济损失达到3793亿元,其中间接损失约为2444亿元,是直接经济损失的1.8倍;②郑州市、新乡市和鹤壁市遭受的间接损失最为严重,鹤壁市的间接损失相当于近4年GDP的增长率(25%),中小城市面临更高的间接损失风险;③农业和制造业承担了河南省超过半数的间接损失;④灾后适度的重建资金注入以及加速重建策略能够有效减轻灾害的间接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21·7”极端暴雨 间接损失 投入产出模型 多区域
下载PDF
CRA40再分析资料在“21·7”极端强降水研究中适用性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姝宜 高庆九 +2 位作者 谭桂容 孙玉婷 王辰 《气象科学》 2024年第1期82-93,共12页
本文基于实际观测数据对比分析ERA5、CRA40、CFSR和NCEP/NCAR四套再分析资料在“21·7”极端暴雨研究中的表现,同时采用ERA5作为资料对比的基准,对CRA40在极端暴雨研究中的适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四套资料对台风“烟花”、副... 本文基于实际观测数据对比分析ERA5、CRA40、CFSR和NCEP/NCAR四套再分析资料在“21·7”极端暴雨研究中的表现,同时采用ERA5作为资料对比的基准,对CRA40在极端暴雨研究中的适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四套资料对台风“烟花”、副高等关键环流系统的强度估计均偏低,CRA40与ERA5所分析的高度场流型总体一致,且环流更接近实况。ERA5对200 hPa高空急流的强度估计最高,CRA40与ERA5的差异最小。对流层低层风速的再现能力CRA40与ERA5相当。对于台风“烟花”的加强转折,四套资料均无法再现。(2)925 hPa温度场上,相较其他资料,在青藏高原地区ERA5温度较低,CRA40温度最高,对于弱冷空气侵入河南北部的过程以CRA40与ERA5的结果最为接近。CRA40对水汽通量及其散度的描述与ERA5在分布形势以及数值上较为接近。(3)CRA40与ERA5资料均能刻画出“21·7”暴雨期间郑州站上空良好的动力条件,强度上CRA40基本略弱于ERA5,两套资料所表现出的经向/纬向环流和位涡总体特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40 ERA5 “21·7”暴雨 再分析资料 资料评估
下载PDF
“21·7”河南特大暴雨降水特征及极端性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杨浩 周文 +4 位作者 汪小康 李山山 王婧羽 王晓芳 胡泊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1-579,共9页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237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以下简称国家站)和区域气象观测站(以下简称区域站)小时降水量资料,从累计降水量、降水强度和时间演变等角度,分析了“21·7”(2021年7月17—22日)河南特大暴雨的极端性特征。结果...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237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以下简称国家站)和区域气象观测站(以下简称区域站)小时降水量资料,从累计降水量、降水强度和时间演变等角度,分析了“21·7”(2021年7月17—22日)河南特大暴雨的极端性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累计降水量大、突发性强、暴雨落区集中等特点。6天累计降水量平均达到219.05 mm·站^(-1),有155个站超过600 mm。全省5.43万km^(2)累计过程降水量大于250 mm,超过“75·8”过程(1975年8月)的3.45万km^(2)。强降水主要出现在3个时段(18日15时至19日04时、19日09时至21日08时、21日09时至22日14时),最大降水时段发生在19—21日,落区集中在太行山东南侧、伏牛山东北侧的豫中北地区。有1514个站出现至少1个时次的短时强降水(≥20 mm·h^(-1)),大值中心分别位于郑州、新乡和鹤壁等地,部分区域短时强降水贡献率超过70%。强降水中心在20日中午至21日夜间由河南中部向河南北部移动,强度由强变弱再加强。此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极端性表现出明显的局地性特征,郑州国家站7月20日17时1 h降水量达201.9 mm,超过“75·8”过程的小时降水强度,并打破全国国家站历史纪录。3 h和6 h最大降水量均发生在郑州尖岗水库附近。郑州站7月总降水量高达902.0 mm,约是近70年历史平均值的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7”特大暴雨 短时强降水 极端性 河南
下载PDF
河南“21·7”暴雨洪水风险模拟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32
6
作者 刘昌军 吕娟 +4 位作者 翟晓燕 李青 刘荣华 孙朝兴 赵彦增 《水利水电快报》 2021年第9期8-14,共7页
2021年7月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引发严重城市内涝和流域局部洪水,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和生命财产损失。重点分析了“21·7”暴雨情况及主要河段的洪水过程,并与河南“75·8”特大暴雨洪水进行对比;基于时空变源混合产流模型,建立... 2021年7月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引发严重城市内涝和流域局部洪水,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和生命财产损失。重点分析了“21·7”暴雨情况及主要河段的洪水过程,并与河南“75·8”特大暴雨洪水进行对比;基于时空变源混合产流模型,建立了覆盖河南省山区小流域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利用国家山洪灾害风险预报预警平台,计算得到了“21·7”特大暴雨洪水河段、沿河村落的危险等级;并基于下垫面现状条件,对“75·8”暴雨洪水进行了复盘,探讨了“75·8”降雨条件下,河段和沿河村落成灾情况,进而对比了“21·7”和“75·8”暴雨洪水和河段、沿河村落危险情况。研究成果可为后续灾害调查、推演复盘、总结评估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水模拟 洪水风险分析 时空变源混合产流模型 河南“21·7”暴雨 河南75·8”暴雨 河南省
下载PDF
利用北斗/GNSS观测数据分析“21·7”河南极端暴雨过程 被引量:19
7
作者 施闯 周凌昊 +6 位作者 范磊 张卫星 曹云昌 王成 肖锋 吕国卿 梁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6-196,共11页
2021年7月,受台风“烟花”和“查帕卡”影响,河南省发生罕见的极端暴雨事件,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巨额经济损失.极端暴雨的产生过程极为复杂,大气可降水含量(PWV)是产生降雨的主要因素之一.分析暴雨的发生过程与PWV之间的关系,对于暴雨... 2021年7月,受台风“烟花”和“查帕卡”影响,河南省发生罕见的极端暴雨事件,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巨额经济损失.极端暴雨的产生过程极为复杂,大气可降水含量(PWV)是产生降雨的主要因素之一.分析暴雨的发生过程与PWV之间的关系,对于暴雨发生的短时临近预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河南省220个连续运行的北斗/GNSS站观测数据,采用精密单点定位(PPP)和克里金插值方法,获取了本次极端暴雨发生期间河南省高时空分辨率的PWV空间格网数据;同时结合省内116个气象站降雨量数据,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了PWV变化与极端降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PPP获取的北斗/GNSS站PWV与国际权威的全球气象再分析资料ERA5反演的测站结果互差均方根(RMS)为3.2 mm;进一步通过克里金插值获取的PWV空间格网数据与探空仪实测结果的互差RMS为4.6 mm,与ERA5反演的格网数据互差RMS为4.4 mm,表明本文的PWV数据精度符合气象学研究要求.通过分析北斗/GNSS站与并址气象站的PWV和小时降雨量的时间序列,发现暴雨期间并址站上空的PWV达到高数值水平,并且在极端降雨发生前1~3小时PWV多表现出陡增现象.通过分析PWV与小时降雨量的空间分布关系,发现本次极端暴雨中高数值PWV地区,其降雨强度也普遍较高,与实际受灾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系统 GNSS气象学 精密单点定位 大气可降水含量 “217”河南极端暴雨
下载PDF
“21·7”河南特大暴雨气象和水文雨量观测对比 被引量:10
8
作者 宝兴华 夏茹娣 +1 位作者 罗亚丽 徐祥德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68-681,共14页
2021年“21·7”河南特大暴雨打破我国大陆小时气象观测纪录,该极端天气事件位列2021年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第2位。已有研究使用气象地面站雨量观测资料对此次过程进行雨情分析和极值统计,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单一来源资料存在... 2021年“21·7”河南特大暴雨打破我国大陆小时气象观测纪录,该极端天气事件位列2021年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第2位。已有研究使用气象地面站雨量观测资料对此次过程进行雨情分析和极值统计,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单一来源资料存在不确定性。通过对比气象站和水文站雨量资料,分析两套业务观测系统记录“21·7”河南特大暴雨过程的异同,发现气象站和水文站雨量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两者不同等级的累积降雨落区、逐日和逐时降雨演变趋势均一致性强,但累积雨量和雨强极值的空间分布和数值存在差异,两套资料在暴雨中心(过程雨量大于600 mm)的系统性偏差小于1%。气象站和水文站的融合资料呈现比单一资料更细致的降雨分布、更全面的演变特征。此外,基于融合资料发现累积雨量排名前3位的城市(郑州、鹤壁、新乡)均具有累积雨量大、小时雨强极强、强降雨集中、雨强突然增长的特征,鹤壁和新乡最强降雨时段分别比郑州晚26 h和28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7河南特大暴雨 气象站和水文站观测对比 暴雨特征
下载PDF
2022年7月21日甘南州局地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拜蕊 完地草 +1 位作者 袁晶晶 王成福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9期161-164,共4页
本文利用MICAPS实况资料、卫星、雷达探测等资料对2022年7月21日8:00至22日8:00甘南州出现的局地短时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在此次暴雨过程中,甘南州处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潮湿不稳定环境中,副热带高压24 h内东退南压,冷空气... 本文利用MICAPS实况资料、卫星、雷达探测等资料对2022年7月21日8:00至22日8:00甘南州出现的局地短时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在此次暴雨过程中,甘南州处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潮湿不稳定环境中,副热带高压24 h内东退南压,冷空气迅速自青海东部至甘肃河西北部东移南下,冷暖空气在甘南州上空交绥,使甘南局部地区出现短时暴雨天气。针对本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预报重点是副高位置和强度的变化、下滑冷空气强度及移动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热带高压 伊朗高压 暴雨 甘肃甘南 2022年721
下载PDF
沙颍河流域贾鲁河“21·7”暴雨洪水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鲁志杰 王凯 +1 位作者 胡友兵 冯志刚 《治淮》 2023年第11期4-6,共3页
2021年7月沙颍河流域上游发生持续性暴雨到大暴雨,贾鲁河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最大洪水,堤防、水库险情多发,部分城镇受淹严重。灾害发生后,淮委水文局(信息中心)及时组织工作组开展了贾鲁河洪水调查分析工作,实地调查并勘测了水工程险... 2021年7月沙颍河流域上游发生持续性暴雨到大暴雨,贾鲁河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最大洪水,堤防、水库险情多发,部分城镇受淹严重。灾害发生后,淮委水文局(信息中心)及时组织工作组开展了贾鲁河洪水调查分析工作,实地调查并勘测了水工程险情情况,重点分析了洪水量级及重现期。针对贾鲁河“21·7”特大洪水暴露出的问题,结合现状防洪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颍河流域 贾鲁河 “21·7”暴雨洪水 洪水调查分析
下载PDF
GPM卫星降水产品在“7·21”河南极端暴雨过程中的误差评估 被引量:10
11
作者 朱慧琴 陈生 +1 位作者 李晓俞 李峙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共13页
为评估卫星定量降水估测(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QPE)产品在气象预测以及灾害预警监测的能力,研究针对台风“烟花”给河南省带来的极端降水过程,以地面雨量站观测数据为参考,采用相关系数(CC)、相对偏差(RB)、均方根误... 为评估卫星定量降水估测(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QPE)产品在气象预测以及灾害预警监测的能力,研究针对台风“烟花”给河南省带来的极端降水过程,以地面雨量站观测数据为参考,采用相关系数(CC)、相对偏差(RB)、均方根误差(RMSE)、分数标准误差(FSE)、探测率(POD)、误报率(FAR)以及临界成功指数(CSI)这7种精度评价指标和统计方法分析和评估全球降水测量计划(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的多卫星融合降水产品中的IMERG(Integrated Multi-satellitE Retrievals for GPM)Version 06中的准实时产品IMERG_ER和近实时产品IMERG_LR,以及全球卫星降水制图(Global Satellite Mapping of Precipitation,GSMaP)Version 07中的准实时产品GSMaP_NRT和标准产品GSMaP_MVK。与雨量站观测结果直接对比,IMERG_ER、GSMaP_NRT和GSMaP_MVK在不同程度上低估降水量,RB值分别为-7.22%、-10.37%和-16.26%,表现为明显低估了强降水中心的雨量。结果表明:(1)IMERG_LR卫星降水产品总体表现最优,对极端降水事件的监测有一定的探测潜力;(2)四种卫星降水产品存在明显提前预估峰值的现象;(3)各个卫星产品在降水量小时高估,在降水量大时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21河南暴雨 GPM GSMaP IMERG 极端降水 检验评估 灾害预警 降雨
下载PDF
2004-07-16河南省特大暴雨过程螺旋度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蕊 匡晓燕 +1 位作者 席世平 苏爱芳 《河南气象》 2005年第2期9-11,共3页
应用螺旋度理论对2004年7月16~17日河南省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螺旋度分布与低层天气系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暴雨过程中相对垂直螺旋度大值区长轴始终与低层南北向切变线走向一致;大暴雨区与低空水平螺旋度大值区... 应用螺旋度理论对2004年7月16~17日河南省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螺旋度分布与低层天气系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暴雨过程中相对垂直螺旋度大值区长轴始终与低层南北向切变线走向一致;大暴雨区与低空水平螺旋度大值区长轴走向一致,且与水平螺旋度梯度≥130 m·s-2的区域基本对应;暴雨首先产生在高湿中心与不稳定能量中心相重叠区域,并随相对垂直螺旋度正值增大而增强,且与水汽输送区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度 河南省 暴雨过程 2004年7 暴雨天气过程 诊断分析 对应关系 天气系统 能量中心 水汽输送 度理论 切变线 南北向 区域基 重叠区 不稳定 低层 长轴 垂直 水平
下载PDF
北京“7.21”暴雨雨团的发生和传播机理 被引量:89
13
作者 陈明轩 王迎春 +1 位作者 肖现 高峰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9-592,共24页
基于京津冀5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区域5min自动站和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资料,通过雷达资料快速更新循环四维变分同化技术和三维数值云模式对低层三维动力和热动力特征的模拟分析,为北京"7.21"特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 基于京津冀5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区域5min自动站和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资料,通过雷达资料快速更新循环四维变分同化技术和三维数值云模式对低层三维动力和热动力特征的模拟分析,为北京"7.21"特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的结构特征和传播机理的分析提供了佐证。结果表明:(1)低层动力场和地形强迫对MCS的触发、增强和维持起到关键作用。在MCS形成阶段,地形强迫有利于低空偏南气流带来的暖湿空气在山前的辐合上升。随着MCS的加强,强降水区域呈现与地形走向接近的"西南—东北"向带状分布,单体移动具有明显的"列车效应",而MCS整体则向东偏南缓慢传播。在MCS传播前沿(山前)形成强的出流风场,低层2 km以下均为深厚的辐合上升区且进一步加强,表明地形强迫和低层风辐合对偏南暖湿空气抬升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MCS长时间"列车效应"的维持和MCS的发展。MCS出流风场与平原地区近地面偏南风交汇,使得在距MCS传播前沿约50 km的、已经存在的一个接近"西西南—东东北"走向的出流边界明显增强。在MCS传播前沿存在较为明显的0-3 km风垂直切变,由MCS出流与低层偏南风形成的风向切变以及地形强迫造成的风速切变构成,切变区域与地形走向及MCS伸展方向密切相关,切变强度达到中纬度低层强切变阈值范围。低层风垂直切变与MCS存在明显的正反馈效应,亦有利于MCS的长时间发展和维持。(2)低层热动力场为MCS的发展、传播提供了重要条件。在MCS传播前方的环境低层是明显的暖湿区,而在传播后方的低层则是由于地面冷锋及MCS降水造成的冷区,冷暖空气交汇对MCS的高度组织化和强降水的持续起到重要作用。低层的热力层结不稳定区域主要分布在MCS的南部到西南部地区,为MCS尾部风暴单体的不断新生和移动传播创造了良好的热力条件。最后,通过观测和模拟结果综合分析,初步得出了与此次强降水MCS发展演变密切相关的低层热、动力配置的概念模型,为MCS"列车效应"和后向传播特征的机制分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7 21 北京 雷达资料 四维变分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北京房山区“23·7”特大暴雨灾害的成因及启示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启义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10期43-47,共5页
受2305号台风“杜苏芮”影响,北京房山区“23·7”暴雨历时长、雨强大,累计降雨量达到627.1 mm。房山区河道在“23·7”特大暴雨灾害中全部行洪,其中拒马河、大石河超标准行洪,大石河最大洪峰超200年一遇。超标准洪水对河道防... 受2305号台风“杜苏芮”影响,北京房山区“23·7”暴雨历时长、雨强大,累计降雨量达到627.1 mm。房山区河道在“23·7”特大暴雨灾害中全部行洪,其中拒马河、大石河超标准行洪,大石河最大洪峰超200年一遇。超标准洪水对河道防洪体系造成较大冲击,洪水破坏的主要特征是上冲下淹,上游以山洪灾害为主,洪水携带大量漂浮物,冲击力大;下游以洪涝灾害为主,淹没水深大、历时长、淤积厚度深。“23·7”特大暴雨灾害暴露出我国超标准洪水的防御存在明显短板,应在强化洪水灾害隐患排查的基础上,大力加强洪水预报预警能力建设,以数字孪生和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为抓手,提升洪水灾害的预测能力、预警能力、感知能力和处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 台风“杜苏芮” 山洪灾害 超标准洪水 2012年“7·21”暴雨 北京房山区
下载PDF
北京“7·21”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灾害防御思考 被引量:40
15
作者 顾孝天 李宁 +1 位作者 周扬 吴吉东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共6页
利用北京市1951-2011年6-8月逐日降雨量数据、1951-2012年7月总降雨量和日最大降水量以及2012年6-7月份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北京市不同暴雨等级的频次分布和重现期,利用波动和趋势双变量分析了1951-2012年7月总降雨量和日最大降雨量的稳... 利用北京市1951-2011年6-8月逐日降雨量数据、1951-2012年7月总降雨量和日最大降水量以及2012年6-7月份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北京市不同暴雨等级的频次分布和重现期,利用波动和趋势双变量分析了1951-2012年7月总降雨量和日最大降雨量的稳定性水平。结果表明:与1951-2011年的6-7月平均降雨量和降雨天数相比,2012年6-7月平均降水量属于异常多的状态,降雨天数属于正常现象;"7·21"暴雨事件中,2012年7月21日和22日总降雨量属于百年一遇的水平;1951-2012年北京市7月总降水量和日最大降水量的波动随时间有逐渐稳定的趋势,即降水的稳定性逐渐增强。虽然目前北京市排水系统设计的是1~3 a一遇水平,很难抵御"7·21"暴雨事件,基于对近60 a降水数据的分析,是否需要提高排水系统能力还需要对暴雨内涝灾害风险和提高排水系统能力所需成本进行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21”暴雨 城市内涝 降水频次 重现期 经验模态分解
原文传递
北京“7·21”暴雨灾害前后公众的风险认知变化 被引量:21
16
作者 赵凡 赵常军 苏筠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45,共8页
提高公众的水灾风险认知,有助于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损失及风险。利用气象数据分析了2012年汛期北京的降水特点,以"7·21"暴雨灾害为分界点,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公众风险认知在灾前和灾后的变化。结果显示,北京市2012... 提高公众的水灾风险认知,有助于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损失及风险。利用气象数据分析了2012年汛期北京的降水特点,以"7·21"暴雨灾害为分界点,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公众风险认知在灾前和灾后的变化。结果显示,北京市2012年汛期降水次数和强度均高于常年水平,"7·21"大暴雨及其造成的严重损失,短期内迅速提高了公众的风险认知水平,表现为公众对暴雨风险的关注度以及采取防灾备灾措施的人数比例升高,但这是一种暂时的应激调整现象,灾后,警惕性显著提高的主要为受灾群众,而多数的公众作为"旁观者"尚未建立长久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公众的灾害风险意识是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21”暴雨 公众风险认知 认知变化
原文传递
北京“7·21”特大暴雨诱发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海芝 曾庆利 +2 位作者 许冰 胡福根 于淼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2年第2期125-132,共8页
降雨是突发地质灾害主要诱因之一,文章通过剖析降雨及其引发的地质灾害的典型案例,研究突发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点及规律,为极端气象条件下的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持。文中对北京市有气象记录以来强度最大的“7·21”特大暴雨及其引发... 降雨是突发地质灾害主要诱因之一,文章通过剖析降雨及其引发的地质灾害的典型案例,研究突发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点及规律,为极端气象条件下的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持。文中对北京市有气象记录以来强度最大的“7·21”特大暴雨及其引发的地质灾害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分析不同类型的突发地质灾害数量、规模、灾情与降雨量及降雨强度之间的响应关系,重点研究了北京西部山区短时强降雨泥石流发生的阈值。结果显示,随着与降雨中心距离的增加,突发地质灾害的数量、种类及规模逐渐变少,降雨强度是诱发突发地质灾害的关键因素;不同类型突发地质灾害的激发雨量和雨强具有明显差别,泥石流、滑坡的触发雨量与雨强高于崩塌;北京山区诱发泥石流的累计降雨量阈值为187.4~257.2 mm,小时雨强阈值为51.2~62 mm。基于研究结果将“7·21”触发泥石流的实时数据与以往基于平均雨强的泥石流临界雨量进行对比,对北京基于平均雨强的临界雨量模型进行了修正,为提高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精度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维度 暴雨 诱发地质灾害类型特征 7·21”特大暴雨
下载PDF
子午岭林区浅层滑坡侵蚀与植被的关系--以富县“7·21”特大暴雨为例 被引量:28
18
作者 韩勇 郑粉莉 +1 位作者 徐锡蒙 盛贺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4635-4643,共9页
以2013年陕北富县"7·21"特大暴雨滑坡侵蚀灾害为对象,通过调查暴雨侵蚀区典型小流域植被条件及滑坡特征,测定滑坡壁不同土层的根系重量、土壤孔隙度、土壤容重等指标,研究子午岭林区暴雨滑坡侵蚀与植被根系的关系。根据... 以2013年陕北富县"7·21"特大暴雨滑坡侵蚀灾害为对象,通过调查暴雨侵蚀区典型小流域植被条件及滑坡特征,测定滑坡壁不同土层的根系重量、土壤孔隙度、土壤容重等指标,研究子午岭林区暴雨滑坡侵蚀与植被根系的关系。根据不同类型植被根系深度和滑坡侵蚀特征(侵蚀深度、滑动面宽度及长度,滑坡体体积、滑动距离等),可将林区暴雨滑坡侵蚀划分为三类:以草本植被为主的A类滑坡,以灌丛植被为主的B类滑坡,以乔本植被为主的C类滑坡。结果表明,三类滑坡侵蚀的侵蚀深度与其对应植被类型的根系深度相近,且植被及其根系会加剧滑坡侵蚀的发生。在此次暴雨滑坡侵蚀中,滑坡侵蚀强度受植物根系重量、土壤孔隙度、土壤容重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但根系重量对滑坡侵蚀强度的影响占主导作用,通过建立二者之间的关系式发现,根系对滑坡侵蚀的贡献率超过80%。不同植被类型的滑坡侵蚀深度不同,且滑坡侵蚀强度也存在差异,表明植被根系不仅具有塑造滑坡侵蚀特征的作用,而且会影响滑坡侵蚀的强弱程度。在强降水基础上,特别是当降水量达到诱发滑坡灾害发生的临界值时,植被及其根系会加剧滑坡侵蚀的发生。在今后工作中,要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各类植被,同时结合其它措施,以便提高植被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更好地发挥植被的水土保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侵蚀 侵蚀强度 植被类型 根系 7·21”特大暴雨
下载PDF
德宏州芒市2014年“7·21”暴雨洪灾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正强 叶新明 +2 位作者 李月清 杨丽萍 孙涛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2-95,55,共5页
2014年7月受第九号超强台风"威马逊"残余云系影响,德宏州各县市普遍遭到暴雨袭击,伊洛瓦底江和怒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暴雨洪水,特别严重的是21日6:00,芒市芒海镇发生特大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分析本次暴雨洪水的雨量、暴雨... 2014年7月受第九号超强台风"威马逊"残余云系影响,德宏州各县市普遍遭到暴雨袭击,伊洛瓦底江和怒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暴雨洪水,特别严重的是21日6:00,芒市芒海镇发生特大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分析本次暴雨洪水的雨量、暴雨特性及灾害特征,有助于掌握和了解该地区暴雨洪水的特性,为防洪减灾、防御自然灾害[1]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21”特大暴雨 暴雨特性 暴雨 洪灾 云南芒市
下载PDF
季风暖湿输送带与北方冷空气对“7·21”暴雨的作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柳艳菊 丁一汇 +1 位作者 张颖娴 宋亚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1-732,共12页
2012年7月21—22日北京地区发生了1951年以来最严重的特大暴雨,北京地区许多台站日降水量创下1951年以来的历史新纪录。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台站降水资料,对引起此次特大暴雨的大尺度条件进行分析,重点研究"7·21"大暴雨... 2012年7月21—22日北京地区发生了1951年以来最严重的特大暴雨,北京地区许多台站日降水量创下1951年以来的历史新纪录。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台站降水资料,对引起此次特大暴雨的大尺度条件进行分析,重点研究"7·21"大暴雨与赤道辐合带、亚洲夏季风以及菲律宾-南海洋面上热带气旋之间的密切关系。研究表明亚洲夏季风的异常北进作为暖湿输送带所携带的大量偏南暖湿空气为这次特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它与同时来自北方低槽冷涡的高空强冷平流相遇,形成了明显的不稳定层结。没有这种强烈的水汽输送,仅靠来自中高纬度南下的冷空气作用,这次暴雨不会达到破纪录的强度。进一步研究表明,季风暖湿输送带的北推与亚洲季风30~60天季节内振荡的活跃期密切相关。在这个时期产生的季风涌触发和维持了季风暖湿带的迅速向北推进过程。另外,通过与另一次严重影响华北地区的1963年8月上旬的"63·8"大暴雨的大尺度环流条件的比较发现,这次暴雨过程中也观测到明显的季风暖湿输送带,正是由于它与北方冷空气的强烈相互作用,从而也造成了破纪录的大暴雨发生。因此,强的季风暖湿输送带的北进可以说是北方特大暴雨发生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7·21”大暴雨 亚洲夏季风 暖湿输送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