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河流地貌学的新进展和趋势
1
作者 王先彦 于洋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9,共10页
河流地貌学研究河流动力的侵蚀-搬运-堆积过程(源-汇系统)、河流地貌的时空演化,及其与地球内部构造活动和地球表层气候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介绍了河流地貌学与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的关系、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前沿问题和研究机遇。河... 河流地貌学研究河流动力的侵蚀-搬运-堆积过程(源-汇系统)、河流地貌的时空演化,及其与地球内部构造活动和地球表层气候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介绍了河流地貌学与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的关系、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前沿问题和研究机遇。河流侵蚀、搬运和堆积在构造-气候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是地球内部和外部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随着高精度数字地形模型定量分析、地表侵蚀速率的定量测定、沉积物测年以及地貌演化数值模拟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促进了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流域地形、水系发育、河流地貌动力过程、河流地貌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构造、气候和人类活动等的响应和反馈的研究。未来除了更深入地理解流域尺度物质和形态的变化规律和机制外,加强河流地貌过程的定量表达,将流域地貌研究与表层地球系统的热点科学问题相联系,进一步开展学科交叉,服务于国家战略,才能提高河流地貌学、乃至地貌学科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地貌 侵蚀和搬运 数值模拟 人类活动 表层地球科学
下载PDF
基于GEOVIS Earth Studio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开发——以“河流地貌”为例
2
作者 陈奕文 吕红梅 +1 位作者 杨广斌 李亦秋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46,共5页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发展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地理信息技术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给地理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本文通过挖掘GEOVIS Earth Studio平台在地理教学中的功能优势,构建其教学应用模式,以人教版必修...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发展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地理信息技术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给地理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本文通过挖掘GEOVIS Earth Studio平台在地理教学中的功能优势,构建其教学应用模式,以人教版必修《地理1》“河流地貌”为例阐明平台操作过程并进行案例教学设计,创新地理教学技术手段,促进中学地理教学的信息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VIS Earth Studio 高中地理 虚拟动画 河流地貌
下载PDF
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学历案的设计与实践——以人教版“河流地貌的发育”为例
3
作者 李贺楠 《地理教育》 2024年第S02期64-66,共3页
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学习,需要在具体的任务情境中,通过整合学习资源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在这一过程中真正需要学习方案的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但传统教案难以起到学习方案的作用。学历案的出现则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是教师... 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学习,需要在具体的任务情境中,通过整合学习资源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在这一过程中真正需要学习方案的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但传统教案难以起到学习方案的作用。学历案的出现则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是教师在班级教学的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 班级教学 学历案 课堂学习 整合学习 任务情境 河流地貌
下载PDF
APOS理论下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的探究——以“河流地貌的发育”为例
4
作者 时千惠 赵清 +1 位作者 柳婕 马燕 《地理教育》 2024年第3期50-53,共4页
APOS理论强调学生在经历活动(Action)、过程(Process)和对象(Object)这三个教学环节后,能逐步建立起解决问题的认知图式(Scheme)。本文在认识APOS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以“河流地貌的发育”为教学案例,构建APOS理论下的地理概念教学一般模... APOS理论强调学生在经历活动(Action)、过程(Process)和对象(Object)这三个教学环节后,能逐步建立起解决问题的认知图式(Scheme)。本文在认识APOS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以“河流地貌的发育”为教学案例,构建APOS理论下的地理概念教学一般模式,并进行教学实践,旨在帮助学生在体验感知、表达修正与解决实际问题中逐步构建完善的地理概念体系,提高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深化与应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S理论 概念教学 河流地貌
下载PDF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作业案例设计——以“河流地貌的发育”为例
5
作者 朱明明 《地理教育》 2024年第S01期35-37,共3页
作业设计是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中重要的一环。作业管理与设计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关键步骤,虽然文件针对的是义务教育阶段,但也是高中学校应该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 义务教育阶段 高中地理 核心素养培养 校外培训 河流地貌 作业负担 作业设计 国务院办公厅
下载PDF
大概念指引下“河流地貌”概念体系的教学设计
6
作者 于钰 李剑 《地理教学》 2023年第15期20-23,共4页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将碎片化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可视化思维结构,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本文以“河流地貌”为例,基于课程标准,挖掘学科大概念;以课时为单位,构建地理概念体系;打破教材限制,将知识横向联系,从而开展教学...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将碎片化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可视化思维结构,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本文以“河流地貌”为例,基于课程标准,挖掘学科大概念;以课时为单位,构建地理概念体系;打破教材限制,将知识横向联系,从而开展教学设计。以长江流域为情境,运用数字地球等多样化教学手段,实现知识结构化、思维可视化、内容情感化,探索地理概念体系融入教学实践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概念 地理概念体系 河流地貌 高中地理
下载PDF
基于“时空线”图培养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的教学课例分析——以“河流地貌的发育”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荣连 《地理教育》 2023年第S01期134-136,共3页
一、背景2019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出版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提出“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指出“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通过增强考试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引导高中... 一、背景2019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出版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提出“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指出“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通过增强考试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引导高中教学培养并发展学生地理学科素养[1]。综合思维作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部考试中心 高中教学 学科素养 高考评价体系 教学课例 地理学科 河流地貌 必备知识
下载PDF
河流地貌多样性内涵、分类及其主要修复内容 被引量:15
8
作者 赵银军 丁爱中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7-170,共4页
针对河流修复中对河流地貌重视不够及多样性认识不深等问题,解析了河流地貌多样性的内涵及与河流栖息地的统一性,将常见河流地貌类型分为3种河谷地貌、38种河床地貌、15种水流形态以及人工活动形成的地貌类型,并提出基于过程的修复策略... 针对河流修复中对河流地貌重视不够及多样性认识不深等问题,解析了河流地貌多样性的内涵及与河流栖息地的统一性,将常见河流地貌类型分为3种河谷地貌、38种河床地貌、15种水流形态以及人工活动形成的地貌类型,并提出基于过程的修复策略来修复河流地貌。在修复河流地貌时,首先应充分考虑形成河流地貌的水陆域过程,识别泥沙源时空分布,并重点修复深槽—浅滩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地貌多样性 河流地貌多样性指数 生境 过程 深槽-浅滩
原文传递
基于SOLO分类理论与“分层成功教学”结合的地理课堂评价研究——以“河流地貌的发育”为例
9
作者 曾庆兰 陈良豪 《教师》 2023年第18期63-65,共3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了地理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教师利用SOLO分类理论与“分层成功教学”,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能力,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实际和学习需求,能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层次进阶和地理核...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了地理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教师利用SOLO分类理论与“分层成功教学”,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能力,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实际和学习需求,能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层次进阶和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论述了SOLO分类理论和“分层成功教学”在地理课堂评价中的价值。以“河流地貌的发育”为例,运用SOLO分类理论对全班学生的能力层次进行划分,设计不同层次水平的试题,对学生进行“分层成功教学”,以促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O分类理论 分层成功教学 课堂评价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下载PDF
新构造运动影响下的雅鲁藏布江水系发育和河流地貌特征 被引量:25
10
作者 余国安 王兆印 +2 位作者 刘乐 黄河清 巩同梁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3-169,共7页
雅鲁藏布江(雅江)水系发育和河流地貌演变受新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通过野外调查,结合SRTM(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使命)数据分析和Google Earth三维地图功能,对雅江河网形态及河流地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EH4电磁成像系统测量了雅江及... 雅鲁藏布江(雅江)水系发育和河流地貌演变受新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通过野外调查,结合SRTM(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使命)数据分析和Google Earth三维地图功能,对雅江河网形态及河流地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EH4电磁成像系统测量了雅江及其支流宽谷河道淤沙深度。研究发现,雅江河网呈现格状水系特点,同时具有枝状河网的拓扑性质,这主要是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河网发育过程中受到南北向挤压和东西向拉伸所至。青藏高原阶段性不均匀抬升形成了宽窄相间的藕节状河道形态,宽阔河段河道为辫状河型,而窄深河段为深切的V型河谷、单一顺直河型,纵剖面上构成裂点。裂点河段地块相对上升较快,阻滞了水流和泥沙,上游河段大量卵石和泥沙在河谷里淤积深达800多米,形成了平整而宽阔的U型河谷。整个雅江宽谷段泥沙淤积量约0.9万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地貌 泥沙淤积 Horton比 U型河谷 V型河谷 雅鲁藏布江
下载PDF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干旱区河流地貌演变——以塔里木河为例 被引量:13
11
作者 余国安 李志威 +1 位作者 黄河清 刘晓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全球范围内干旱区河流正日益受到高强度人类活动的扰动,但较少研究报道这种扰动对河流地貌过程的影响。采用历史文献、水文数据和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式,详细分析了人类活动影响下中国最大内陆河塔里木河(简称塔河)的河流地貌变化过程。... 全球范围内干旱区河流正日益受到高强度人类活动的扰动,但较少研究报道这种扰动对河流地貌过程的影响。采用历史文献、水文数据和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式,详细分析了人类活动影响下中国最大内陆河塔里木河(简称塔河)的河流地貌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塔河流域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日趋上升,对河流水沙过程和地貌形态等影响显著。近50年来,塔河干流低流量过程发生频率呈显著上升趋势,而中、高流量过程则呈降低趋势,河道径流和输沙量减少显著。塔河干流上游现为游荡河道,冲淤变化剧烈且总体处于淤积抬升状态,但河道平均河宽呈减小趋势,可能是因为塔河两岸冲积平原的开垦和河岸加固。塔河中游弯曲河道蜿蜒系数在近几十年呈缓慢上升趋势,但明显低于废弃古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过程 河流地貌 人类活动 干旱区河流 塔里木河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加查段河流地貌对构造运动和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21
12
作者 祝嵩 赵希涛 吴珍汉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9-356,共8页
通过对雅鲁藏布江加查段河流地貌和构造调查发现,该区具有平行状水系格局,河谷地貌以峡谷和宽谷相间为主要特征,经历了碰撞、挤压和伸展构造演化过程,产生了褶皱-逆冲、走滑剪切、韧性剪切、正断层等构造变形样式。该段河谷地貌的形成... 通过对雅鲁藏布江加查段河流地貌和构造调查发现,该区具有平行状水系格局,河谷地貌以峡谷和宽谷相间为主要特征,经历了碰撞、挤压和伸展构造演化过程,产生了褶皱-逆冲、走滑剪切、韧性剪切、正断层等构造变形样式。该段河谷地貌的形成演化受构造运动和气候等影响。雅鲁藏布江加查段河流至少从上新世以来沿构造运动产生的不同性质断裂构造溯源侵蚀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发育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加查 河流地貌 构造运动
下载PDF
长江源区河流地貌及水沙特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闫霞 周银军 姚仕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15,共6页
长江源区河网密布,多数河流仍处于自然演变过程中,河谷地貌保存完整。基于实地踏勘资料,结合SRTM3 DEM对长江源区部分河流河谷地貌及水沙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河流涵盖长江北源楚玛尔河、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干流通天河及支流布曲、... 长江源区河网密布,多数河流仍处于自然演变过程中,河谷地貌保存完整。基于实地踏勘资料,结合SRTM3 DEM对长江源区部分河流河谷地貌及水沙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河流涵盖长江北源楚玛尔河、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干流通天河及支流布曲、尕尔曲。根据河谷形态及河流地貌,可将这些河段归纳为3类:高原冲积型、丘陵坦谷型和高山峡谷型。其中:高原冲积型河道平面多呈游荡或多股分汊;丘陵坦谷型河道平面呈单一或分汊态势;高山峡谷型河道则为单一河道。研究时段内,长江源3个源头中,当曲流量最大,沱沱河流量大于楚玛尔河;输沙量则表现为沱沱河最大、楚玛尔河其次,当曲最小。泥沙分析发现:平面呈游荡状态的河流,其泥沙特征与其他河型有明显不同,具有悬移质含沙量大、粒径粗且均匀,床沙粒径较细的特点。相关分析显示河道宽度与水流含沙量呈正相关关系,初步说明了游荡河型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河流地貌 水沙特性 游荡河型 泥沙特征 河流形态
下载PDF
河流地貌多样性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米艳杰 何春光 +1 位作者 王隽媛 姜海波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17,30,共4页
从流域开发角度出发,利用生态学理念,针对修复河流缓冲区、恢复河流蜿蜒性及连续性、创建深潭浅滩、修建生态护岸等内容,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为今后受损河流生态系统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河流地貌多样性 生态修复 流域开发
下载PDF
河流地貌对构造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33
15
作者 史兴民 杨景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3期48-51,108,共5页
以前人的研究工作为例 ,讨论了河流地貌对构造活动的响应。对河流阶地、河流冲洪积扇、河谷形态、水系格式与河道变迁等对构造活动响应的模式、机理进行了分析。这对于我们通过河流地貌研究活动构造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河流演化的研究 ,... 以前人的研究工作为例 ,讨论了河流地貌对构造活动的响应。对河流阶地、河流冲洪积扇、河谷形态、水系格式与河道变迁等对构造活动响应的模式、机理进行了分析。这对于我们通过河流地貌研究活动构造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河流演化的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也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地貌 构造活动 响应体系 水土保持
下载PDF
国外干旱区河流地貌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6
作者 冯起 李振山 陈广庭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9-95,共7页
国外学者对干旱河流地貌的研究可划分为:干旱河流地貌研究的初级阶段、发展阶段、模拟阶段和微观理论深入阶段。近半世纪以来,国外干旱河流地貌研究的主要进展有:研究领域的扩大,向模拟试验和定位研究方向发展,与水利工程、综合开... 国外学者对干旱河流地貌的研究可划分为:干旱河流地貌研究的初级阶段、发展阶段、模拟阶段和微观理论深入阶段。近半世纪以来,国外干旱河流地貌研究的主要进展有:研究领域的扩大,向模拟试验和定位研究方向发展,与水利工程、综合开发以及其它生产建设密切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河流地貌 国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河南省禹州瓦店遗址的河流地貌演化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辉 张海 +1 位作者 张家富 方燕明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1-87,91,共8页
本文对河南禹州瓦店遗址附近的颍河河流地貌演化进行了研究,并对龙山时期的景观与当时聚落、生业的关系以及遗址废弃之后的后生变化进行了讨论。根据瓦店遗址附近的地学和考古资料,并结合环嵩山地区的区域资料,将瓦店遗址晚更新世以来... 本文对河南禹州瓦店遗址附近的颍河河流地貌演化进行了研究,并对龙山时期的景观与当时聚落、生业的关系以及遗址废弃之后的后生变化进行了讨论。根据瓦店遗址附近的地学和考古资料,并结合环嵩山地区的区域资料,将瓦店遗址晚更新世以来的河流地貌演化分为6个阶段。在龙山文化晚期,瓦店附近的颍河处于中全新世堆积阶段,台地面与河床之间的高差较小,呈现出"水乡"的特点。这样的景观基础为瓦店先民在台地上开挖流水壕沟以及种植水稻提供了可能。而在遗址废弃之后,全新世晚期的河流下切及侧蚀不断改变着遗址的面貌,逐渐形成今日的景观。总之,作为人类主要活动区域的河流地貌,全新世以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演化对于聚落考古和人地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店遗址 河流地貌演化 聚落 生业 后生变化
下载PDF
清江中下游岸坡稳定性对河流地貌过程的响应 被引量:8
18
作者 常宏 金维群 +1 位作者 王世昌 肖尚斌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56-763,共8页
山地滑坡崩塌是岸坡演化过程中的重要地质事件,其发生发展与河流地貌过程密切相关。目前,对滑坡影响因素的研究虽多,但大多局限于滑坡本身的具体研究。通过河流地貌过程研究,进而探讨岸坡稳定性对河道变迁的响应关系,有助于更深入地认... 山地滑坡崩塌是岸坡演化过程中的重要地质事件,其发生发展与河流地貌过程密切相关。目前,对滑坡影响因素的研究虽多,但大多局限于滑坡本身的具体研究。通过河流地貌过程研究,进而探讨岸坡稳定性对河道变迁的响应关系,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岸坡演化规律,为岸坡稳定性的评价与预测奠定基础。本文采用自然历史分析法和类比法,结合年龄测试手段,在系统研究清江中下游古宽谷(双底谷中谷和单底谷中谷)和河流阶地的基础上,重建了河流演化和变迁的大致过程,并确定其起始时间为中更新世晚期;通过对滑坡与阶地年代对比,以及滑坡分布与不同演化河段的对应分析,发现滑坡发育的4个高峰期与4级阶地的时代较为吻合,而且对应4种演化类型河段内的岸坡稳定性具有明显的差异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江中下游 谷中谷 河流阶地 河流地貌过程 岸坡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