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4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指数平滑的ARIMA模型预测河流水质研究
1
作者 张树艳 陈奇兵 蔡怡洁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95-98,共4页
依托于上海市嘉定区横沥河2009年~2022年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数据,构建ARIMA模型并预测未来数值,加入指数平滑预处理,对比处理前后ARIMA模型表现。结果表明:ARIMA模型对高锰酸盐指数预测结果相对较为准确,对总磷预测结果相对误差较大。... 依托于上海市嘉定区横沥河2009年~2022年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数据,构建ARIMA模型并预测未来数值,加入指数平滑预处理,对比处理前后ARIMA模型表现。结果表明:ARIMA模型对高锰酸盐指数预测结果相对较为准确,对总磷预测结果相对误差较大。指数平滑预处理能增强ARIMA模型拟合度和预测精度,相较于单一ARIMA模型,指数平滑-ARIMA模型表现明显改善,可将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预测模型拟合优度R^(2)分别提高0.511和0.397,显著降低总磷预测值相对误差,最大可减少52.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河流水质预测 ARIMA 指数平滑 高锰酸盐指数 总磷
下载PDF
苏南城区土地景观格局与河流水质关联分析
2
作者 林小明 徐慧 +1 位作者 谭梦圆 赵文 《江苏水利》 2023年第7期17-23,共7页
以2021年溧阳城区土地利用和骨干河道6个水质断面逐月监测数据为基础,以监测断面为中心建立缓冲区,采用缓冲区划分、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和冗余分析方法(RDA),探讨4个不同空间尺度缓冲区的土地利用结构、景观格局指数与水质的关联关系。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指数 河流水质 冗余分析 溧阳城区
下载PDF
不同排水体制下城市河流水质对滨岸带用地变化的响应
3
作者 丁磊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0-340,共11页
[目的]探讨城市不同排水体制地区河流水质对滨岸带用地变化的响应,为以水环境提升和生态修复为目标导向的城市河流滨岸带规划和开发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上海市苏州河为例,基于2018年水质与土地利用数据,运用生态景观格局结合冗余分... [目的]探讨城市不同排水体制地区河流水质对滨岸带用地变化的响应,为以水环境提升和生态修复为目标导向的城市河流滨岸带规划和开发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上海市苏州河为例,基于2018年水质与土地利用数据,运用生态景观格局结合冗余分析方法,定量探究河流水质在不同排水体制、不同滨岸带宽度上对用地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①由自排区至强排区,苏州河滨岸用地结构、水质体现出明显时空差异,汛期水质(4—10月)劣于非汛期,自排区水质整体优于强排区;②自排区滨岸带水域、农业用地景观斑块密度在100—600 m的宽度上显著影响水质变化;③强排区滨岸带生态用地比例和斑块优势度是影响水质变化的关键因素,生态用地景观指数分别在100—1200 m的滨岸带宽度上对水质产生显著影响;④滨岸带用地在强排区1200 m宽度上对水质变化解释能力最大(56.9),且解释能力总体高于自排区。[结论]自排区与强排区河流滨岸带对水质空间变化影响的关键变量存在显著差异,强排区滨岸带景观要素对水质变化影响的程度较自排水区更强,范围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流 滨岸带 冗余分析 排水体制 河流水质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广州市河流水质状况变化趋势分析
4
作者 赖迪智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第10期134-136,共3页
基于2019—2022年广州市河流水质调查,本文重点分析广州市河宽5 m以上的河流水质状况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22年,1 223条河流中,劣Ⅴ类比例相比2019年大幅下降21.9个百分点,优良比例上升9.6个百分点;氨氮(NH_(3)-N)和总磷(TP)平均浓度较... 基于2019—2022年广州市河流水质调查,本文重点分析广州市河宽5 m以上的河流水质状况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22年,1 223条河流中,劣Ⅴ类比例相比2019年大幅下降21.9个百分点,优良比例上升9.6个百分点;氨氮(NH_(3)-N)和总磷(TP)平均浓度较2019年分别下降52.3个百分点和41.1个百分点,主要定类指标由NH3-N转变为溶解氧(DO);广州市北部区域水质较好,中心城区和西部区域水质较差。本研究可以为“十四五”时期广州市持续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水质 地表水 变化趋势 广州市
下载PDF
河流水质连续监测及水质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5
作者 孔倩茜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24期115-117,共3页
水体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于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河流水体受到各种污染源的影响,传统的定点抽样方式已经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水质状况的动态变化。本文分析了河流水质连续监测的方... 水体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于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河流水体受到各种污染源的影响,传统的定点抽样方式已经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水质状况的动态变化。本文分析了河流水质连续监测的方法的实施及水质综合评价方法的具体实施策略,以某河流水域为例,通过应用水质综合监测的方式评估该河流水域的水质综合情况,旨在为河流水质监测与管理提供技术性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水质 连续监测 水质综合评价 溶解氧
下载PDF
面源污染对河流水质影响的分析与估算
6
作者 王子洲 林根满 +1 位作者 杨辉 许旭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9期0056-0059,共4页
面源污染是指分散在城市、农田和工业区等广泛范围内的多种污染源,对河流水质产生重要影响的污染形式。本文通过分析面源污染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机制,综合运用数学模型和实测数据,对面源污染对河流水质的估算进行探讨。研究发现,面源污染... 面源污染是指分散在城市、农田和工业区等广泛范围内的多种污染源,对河流水质产生重要影响的污染形式。本文通过分析面源污染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机制,综合运用数学模型和实测数据,对面源污染对河流水质的估算进行探讨。研究发现,面源污染导致河流富营养化、水体富集有机物和重金属等,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因此,采取有效的面源污染防治措施是保护河流水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河流水质 影响 估算
下载PDF
改进的综合污染指数法在河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7
作者 尚文健 《绿色科技》 2023年第22期127-132,共6页
为探索计算简便且能定性定量评价河流水质的方法,构建了改进的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北方某城市河流为研究对象,基于2015-2022年环境质量评价断面监测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科学确定主要影响指标,计算综合污染指数并开展了评价。结果表明... 为探索计算简便且能定性定量评价河流水质的方法,构建了改进的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北方某城市河流为研究对象,基于2015-2022年环境质量评价断面监测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科学确定主要影响指标,计算综合污染指数并开展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流水质状况逐年改善,由“十二五”末的重度污染改善至轻度污染,属有机与营养盐复合污染类型,水质变化可分为快速改善和稳定改善2个阶段。评价结果在定性评价方面与单因子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在定量评价方面与河流水质指数评价结果趋势基本一致。改进的综合污染指数法可利用较少的评价指标,既能对水质定性评价及识别主要污染指标,又能定量反映水质变化,可作为传统评价方法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综合污染指数 主成分分析 单因子评价 河流水质指数
下载PDF
城市河流水质治理关键技术
8
作者 孙征 《安装》 2023年第S01期66-67,共2页
一、成果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许多城市水体已受到严重污染,黑臭问题突出。水体黑臭成因复杂,污染类型繁多,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治理技术选择的难度。针对今年承揽的海口福创溪、福州水治理、江宁科学园污水... 一、成果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许多城市水体已受到严重污染,黑臭问题突出。水体黑臭成因复杂,污染类型繁多,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治理技术选择的难度。针对今年承揽的海口福创溪、福州水治理、江宁科学园污水厂生态湿地修复和海口市五源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四个项目特点,公司开展了城市河流水环境治理与水质修复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综合治理 湿地修复 环境治理 污染类型 城市水体 河流水质 城市河流 科学园
下载PDF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河流水质预测中的应用
9
作者 李秋瑶 《信息系统工程》 2023年第7期79-82,共4页
为实现基于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对未来水质数据的快速预测预报,以水质自动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统计学基本原理,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模,将前一日自动监测数据作为自变量,后一日各污染源因子浓度作为因变量,研究建立河流水质预测模型的变... 为实现基于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对未来水质数据的快速预测预报,以水质自动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统计学基本原理,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模,将前一日自动监测数据作为自变量,后一日各污染源因子浓度作为因变量,研究建立河流水质预测模型的变化响应关系。通过对模型的检验和校正,在试验断面上,基本达到了快速预测预警的效果,模型在实际预测中效果较好。该方法所需数据较少,预测快速,准确及时,因此,该方法可作为辅助手段应用于实际水质监测预警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线性回归预测 河流水质预测 水质预测方法
下载PDF
河流水质时空变化及其受土地利用影响的研究——以深圳市主要河流为例 被引量:56
10
作者 岳隽 王仰麟 +2 位作者 李正国 张源 卜心国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9-364,共6页
从深圳市的现实研究需求出发,在对地表水体主要水质指标因子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深圳市境内五个集雨面积大于100 km2的河流近10年的水质时空变化特征。然后结合5个流域的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应用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论证了流域内土地... 从深圳市的现实研究需求出发,在对地表水体主要水质指标因子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深圳市境内五个集雨面积大于100 km2的河流近10年的水质时空变化特征。然后结合5个流域的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应用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论证了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与河流水质关键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1996-2004年深圳市5个主要河流的有机物污染程度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不同时间段内5个流域的耕地、园地和建设用地的数量对相应河流水质的有机物污染有明显的正效影响作用。因此为了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水环境保护对策,需要对流域内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以期构建流域尺度上水土资源协调发展的可行预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水质 时空变化 土地利用 相关分析 深圳市
下载PDF
基于未确知信息的河流水质模拟预测研究 被引量:45
11
作者 李如忠 王超 +2 位作者 汪家权 钱家忠 金菊良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5-39,共5页
基于河水流速、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等参量信息不确定性的特点,提出了运用未确知数学理论进行河流水质模拟预测的未确知数学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得到以区间形式表示的河流污染物预测浓度,也能获得各浓度可能值区间对应的主观可信度,这为... 基于河水流速、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等参量信息不确定性的特点,提出了运用未确知数学理论进行河流水质模拟预测的未确知数学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得到以区间形式表示的河流污染物预测浓度,也能获得各浓度可能值区间对应的主观可信度,这为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和水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了更为丰富、科学的浓度信息。实例研究表明,运用未确知数学理论进行河流水质模拟预测,理论上是可行的,预测结果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水质 污染物 流速 水质预测 水环境
下载PDF
流溪河流域景观空间特征与河流水质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55
12
作者 吉冬青 文雅 +3 位作者 魏建兵 吴志峰 刘庆 程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6-253,共8页
人类活动影响或改变流域景观空间结构,并有可能对河流水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流溪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流域景观空间格局特征与水质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将流域划分为27个子流域,采集水样分析水质状况,所选用的水质指标有氨氮(NH3-N)... 人类活动影响或改变流域景观空间结构,并有可能对河流水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流溪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流域景观空间格局特征与水质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将流域划分为27个子流域,采集水样分析水质状况,所选用的水质指标有氨氮(NH3-N)、硝态氮-亚硝态氮(NO3-N+NO2-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Cr)。结果表明:1)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与水质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居住用地对水质的影响作用最强,林地对河流水质具有净化功能,与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负相关,园地与水质指标关系具有不确定性;2)流域景观特征从上游到下游之间表现为城市化增强的梯度,水质状况响应这个梯度变化表现为上游优于下游,人类活动及城市化发展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管理方式对水质变化有显著影响;(3)景观破碎度与水质呈现显著正相关性,是影响水质的重要指标,景观聚集程度和斑块形状复杂程度与水质有负相关关系;子流域尺度和河岸带尺度景观空间特征对水质的影响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空间特征 河流水质 spearman相关分析 流溪河流
下载PDF
太湖流域河流水质状况对景观背景的响应 被引量:22
13
作者 周文 刘茂松 +3 位作者 徐驰 何舸 王磊 杨雪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5043-5053,共11页
为探索流域水质对景观背景的响应,以太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在0.5—24 km共9个尺度上运用冗余分析研究了土地利用、河网密度、降水量、地形等景观背景因子与河流水化学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2006—2010年太湖流域河流水质状况总体较差,但... 为探索流域水质对景观背景的响应,以太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在0.5—24 km共9个尺度上运用冗余分析研究了土地利用、河网密度、降水量、地形等景观背景因子与河流水化学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2006—2010年太湖流域河流水质状况总体较差,但整体有逐渐改善的趋势,超标水质指标主要包括总磷(TP)、氨氮(AN)、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和溶解氧(DO),上游地区主要表现为林区和平原水网区的差异,下游地区主要表现为河段上下游间的差异。河流水质受到多种景观背景因子的综合影响,并表现出尺度依赖性和区位差异性。AN、TP、DO在流域上游与聚落用地正相关,在下游则与耕地、河网密度正相关。COD、BOD在流域上游主要与自然湿地负相关,与人工湿地正相关,在下游则与坡度负相关,与河网密度正相关。总方差贡献率在上下游表现出一致的尺度依赖特征,均在较小(0.5—1 km)和较大(16 km)两个尺度上具有较高的解释能力。自然湿地和坡度,河网密度和耕地分别为上游、下游地区在较小和较大尺度上解释能力最高的景观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水质 景观因子 土地利用 多尺度分析 冗余分析
下载PDF
河流水质监测和评价的生物学方法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丹 丁爱中 +3 位作者 林学钰 孙寓姣 郑蕾 陈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0-204,共5页
结合理化分析,从生物学的角度对河流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价,可以综合反映出河流的水环境质量.综述了利用水生生物进行河流水质监测和评价的原理、特点、分类及一些主要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旨在为快速、准确地评价河流健康和流域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生生物 监测 评价 河流水质
下载PDF
赣江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45
15
作者 王鹏 齐述华 陈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4326-4337,共12页
赣江是鄱阳湖的最大支流,是鄱阳湖水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查明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赣江水质的影响和鄱阳湖的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年对赣江7个主要支流NH+4-N、TP、CODMn和DO浓度的每月测定结果,通过不同空间尺度和土地类型等... 赣江是鄱阳湖的最大支流,是鄱阳湖水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查明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赣江水质的影响和鄱阳湖的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年对赣江7个主要支流NH+4-N、TP、CODMn和DO浓度的每月测定结果,通过不同空间尺度和土地类型等级划分,利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赣江流域河流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子流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TP的影响大于缓冲区;对CODMn的影响在丰水期大于缓冲区,在枯水期小于缓冲区;对NH+4-N的影响在丰水期与缓冲区接近,在枯水期小于缓冲区;DO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较小。水田中的丘陵水田是赣江水体TP和丰水期CODMn的主要来源;平原水田是枯水期CODMn的主要来源。居民建设用地中的城镇用地是赣江水体TP、NH+4-N和丰水期CODMn的主要来源,农村用地是CODMn的主要来源。水域中的水库坑塘是赣江水体TP和丰水期NH+4-N、CODMn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 河流水质 土地利用 空间尺度 分类等级
下载PDF
流域尺度上的景观格局与河流水质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16
作者 刘丽娟 李小玉 何兴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5460-5465,共6页
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研究流域尺度上土地利用及其空间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已成为流域环境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综合评价国内外土地利用变化与河流水质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景观格局在流域水环境研究中的重要性,并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 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研究流域尺度上土地利用及其空间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已成为流域环境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综合评价国内外土地利用变化与河流水质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景观格局在流域水环境研究中的重要性,并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景观格局与水质关系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了分类分析,同时也对流域尺度上的景观-水质模型研究进展也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指出了景观格局与水质关系研究的核心问题和未来研究的热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河流水质 流域尺度 模拟
下载PDF
污染河流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技术及其集成化策略 被引量:59
17
作者 胡洪营 何苗 +3 位作者 朱铭捷 管运涛 李睿华 林岩清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共9页
如何选用和集成适宜的技术实施污染河流的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以及如何评价其工程措施的效果,是污染河流治理实践中面临的难题。分析了我国河流水质污染及生态破坏的现状、特点及其成因,总结了污染河流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技术的国内外... 如何选用和集成适宜的技术实施污染河流的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以及如何评价其工程措施的效果,是污染河流治理实践中面临的难题。分析了我国河流水质污染及生态破坏的现状、特点及其成因,总结了污染河流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各种技术的特点及其对不同类型河流的适用性进行了剖析。探讨了污染河流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技术的选择原则与集成化策略,在分析我国北方河流的物理结构与生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生物/生态技术为核心的污染河流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综合技术方案。还就污染河流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工程效果的评价方法和健康河流评价指标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技术 水质净化 集成化 河流水质污染 河流治理 工程措施 生态破坏 研究进展 选择原则 生态特点 物理结构 技术方案 生态技术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工程效果 国内外 适用性 基础
下载PDF
粒子群优化算法在确定河流水质参数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8
作者 郭建青 李彦 +1 位作者 王洪胜 周宏飞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共5页
将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应用于求解分析瞬时投放示踪剂情况下的一维河流水团示踪试验数据,以及确定河流水质参数的函数优化问题。分别就粒子数目和待估水质参数的初始取值范围对算法运算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数值实验。结果表明:①PSO算法能... 将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应用于求解分析瞬时投放示踪剂情况下的一维河流水团示踪试验数据,以及确定河流水质参数的函数优化问题。分别就粒子数目和待估水质参数的初始取值范围对算法运算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数值实验。结果表明:①PSO算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求解分析河流水质试验数据,确定水质参数的函数优化问题;②粒子数目的多少对迭代次数、运算时间和算法是否收敛有一定的影响,在粒子数目较大的情况下,可以保证运算过程收敛;③待估参数初始猜测值的选取范围对迭代次数也有一定的影响,选取范围越大,需要的迭代次数越多。最后,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水质 参数估计 粒子群算法 算法收敛性 粒子数目
下载PDF
河流水质的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莹 邹经湘 +1 位作者 张新政 蔡楠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39-142,209,共5页
东江惠州-东岸段河流水质直接影响着香港和深圳的淡水供应质量.本文根据东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分布情况,提出了由上游水质预测下游水质和当前水质预测未来水质的两种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东江惠州-东岸段水质预测建模方法,给出了... 东江惠州-东岸段河流水质直接影响着香港和深圳的淡水供应质量.本文根据东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分布情况,提出了由上游水质预测下游水质和当前水质预测未来水质的两种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东江惠州-东岸段水质预测建模方法,给出了基于正交多项式基的神经网络静、动态学习算法,在学习过程中可同时确定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相应的正交多项式基,且无局部极值问题。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且方法简便、适用对象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水质预测 河流水质 环境监测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