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活动对河龙区间潜在自然植被的干预强度
1
作者 李文栋 姜悦 +4 位作者 李博 田璇 黄艳平 付金霞 李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3-293,共11页
[目的]探究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潜在自然植被(PNV)的时空变化规律,查明人类活动对该区域PNV的干预程度,可为区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河龙区间1960—2017年气象数据和1990—2018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 [目的]探究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潜在自然植被(PNV)的时空变化规律,查明人类活动对该区域PNV的干预程度,可为区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河龙区间1960—2017年气象数据和1990—2018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IS技术和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模拟并分析了河龙区间1960—2017年PNV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1990年以来人类活动对PNV的干预强度。[结果]河龙区间稳定的PNV类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序为:暖温微干温带典型草原类、暖温微润森林草原类、微温微润草甸草原类、微温微干温带典型草原类。不同年代各PNV类型重心发生不同程度的迁移。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耕地和林地为主。草地、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呈增长趋势,而耕地和其他地类呈减少趋势。各地类重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草原类PNV的30.9%~36.2%和11.4%~18.5%面积分别转变为耕地和林地,森林草原类PNV的19.0%~32.6%面积转变为耕地,潜在草地区转变为林地的面积比例逐年增加。[结论]人类活动对PNV的干扰动态变化度在1990—2000年和2010—2018年较大,尤其是2010—2018年,且现有林地是否持续存活需要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自然植被 干预强度 综合顺序分类系统 河龙区间 人类活动
下载PDF
河龙区间近55a降雨侵蚀力与河流输沙量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付金霞 张鹏 +2 位作者 郑粉莉 关颖慧 高燕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5-192,207,共9页
基于河龙区间12个雨量站点1957—2011年降雨日数据及输沙量年数据,采用滑动平均、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累计距平、双累积曲线等方法,分析了河龙区间近55 a降雨侵蚀力和输沙量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基于河龙区间12个雨量站点1957—2011年降雨日数据及输沙量年数据,采用滑动平均、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累计距平、双累积曲线等方法,分析了河龙区间近55 a降雨侵蚀力和输沙量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定量评估了降雨侵蚀力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龙区间输沙量变化的影响及贡献率。结果表明,河龙区间近55 a降雨侵蚀力在378.1~2 324.6 MJ·mm/(hm2·h·a)之间变化,其平均值为1 319.7 MJ·mm/(hm2·h·a);整个研究期内降雨侵蚀力呈不显著减小趋势,年均减小量为9.7 MJ·mm/(hm2·h·a)。近55 a降雨侵蚀力变化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1957—1974年为快速下降阶段,其下降率为83.7%;1975—1999年为缓慢下降阶段,其下降率为66.6%;2000—2011年为缓慢回升阶段,其上升率为42.7%。以1957—1969年降雨侵蚀力为基准,20世纪70、80、90年代以及21世纪前12 a降雨侵蚀力分别减小了15.9%、19.5%、27.5%和22.7%。河龙区间近55 a输沙量变化介于(0.09~21.37)亿t之间,其平均值为5.6亿t。整个研究期内输沙量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其下降速率为0.19亿t/a。以1957—1969年输沙量为基准,20世纪70、80、90年代以及21世纪前12 a输沙量分别减少了27.3%、64.1%、54.8%和88.7%。经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和累计曲线法综合判定,1979年为河龙区间输沙量突变年份。输沙量与降雨侵蚀力具有极好的线性相关性。通过建立二者双累积曲线方程,计算得出20世纪80、90年代和21世纪前12 a降雨侵蚀力变化对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22.6%、44.3%和19.0%,而人类活动对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77.4%、55.7%和81.0%,人类活动对输沙量变化的影响程度较大。1980—1989年和2000—2011年具有基本相同的降雨侵蚀力条件,但后者的输沙量却比前者减少67.6%,表明2000—2011年河流输沙量的变化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人类活动每年减少输沙量2.5亿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龙区间 输沙量 降雨侵蚀力 人类活动 贡献
下载PDF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植被覆盖变化与径流输沙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信忠保 余新晓 +2 位作者 甘敬 王小平 李金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共7页
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河龙区间)是黄河主要的多沙粗沙区,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此。为揭示近10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河龙区间植被覆盖恢复过程及其对河龙区间径流输沙的影响,该文基于GIMMS和SPOTVGT两种遥感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方... 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河龙区间)是黄河主要的多沙粗沙区,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此。为揭示近10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河龙区间植被覆盖恢复过程及其对河龙区间径流输沙的影响,该文基于GIMMS和SPOTVGT两种遥感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1981-2007年河龙区间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与径流输沙的关系。研究发现:1981-2003年河龙区间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 difference vegetationindex,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位于其西北部地势平坦的沙地草滩区植被NDVI上升趋势显著,而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山地森林区的植被NDVI呈下降趋势。②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1999-2007年河龙区间植被NDVI在降水偏低的背景下,仍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植被覆盖恢复同势强劲。植被NDVI上升最显著区域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即窟野河、秃尾河、无定河中下游以及延河中下游地区。从前后两个时期对比看,后期NDVI较前期提高10%以上和20%以上的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72.5%和36.4%。③1950-2007年河龙区间产流量、产沙量呈减少趋势,尤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减少趋势非常明显。与1950-1969年相比,1980-2007年产流量和产沙量分别减少了34.8×108m3和6.4×108t,占前期的49.4%和64.9%。④河龙区间植被NDVI与产流量、产沙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这种同步波动关系发生扭转,表现为植被NDVI上升,产流量、产沙量下降。虽然降水偏少是河龙区间产流、产沙下降的重要原因,但植被恢复可能加剧了该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河龙区间 植被恢复 退耕还林 径流输沙
下载PDF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降水分布及其变化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康玲玲 王云璋 +1 位作者 王国庆 王昌高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3-5,共3页
利用1955年以来的降水资料,分析了河龙区间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区间降水量的分布受地形影响十分显著,并且还有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和周期性比较明显等特点。
关键词 降水分布 变化特点 河龙区间 黄河中游
下载PDF
河龙区间减沙效益与水土流失治理度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冉大川 刘斌 +1 位作者 白志刚 王宏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7年第2期24-28,34,共6页
研究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与水土流失治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河龙区间减沙效益与水土流失治理度呈正相关关系。二者关系可以按照治理度与减沙效益取值范围的不同,明显分为减沙效益高值区和减沙效益低值区2个区,其单... 研究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与水土流失治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河龙区间减沙效益与水土流失治理度呈正相关关系。二者关系可以按照治理度与减沙效益取值范围的不同,明显分为减沙效益高值区和减沙效益低值区2个区,其单位治理度的减沙效益基本相等。减沙效益低值区的治理度小于15%时,基本没有减沙效益。“两川两河”要想取得10%以上的减沙效益,治理度应超过30%。2)河龙区间减沙效益与水土流失治理度关系分为减沙效益高值区、减沙效益中值区和减沙效益低值区3个区后,减沙效益高值区的治理度提高10%,减沙效益可以提高约8%;减沙效益中值区的治理度提高10%,减沙效益提高8%;减沙效益低值区的治理度提高10%,减沙效益只能提高3.4%。因此,构筑减少黄河粗泥沙的第一道防线,建议首选位于减沙效益低值区的窟野河和皇甫川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泥沙特性 治理度 减沙效益 河龙区间 窟野河 皇甫川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径流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建兴 马孝义 屈金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4期197-200,204,共5页
通过对黄河中游河龙区间的气候变化分析发现,河龙区间年平均气温和四季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河龙区间年平均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春、冬季降水量呈微弱增加趋势,夏、秋季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同时计算分析了龙门站... 通过对黄河中游河龙区间的气候变化分析发现,河龙区间年平均气温和四季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河龙区间年平均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春、冬季降水量呈微弱增加趋势,夏、秋季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同时计算分析了龙门站径流量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及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年径流量随降水的增加而增加,随气温的升高而减少;径流量对降水变化的响应较其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更为显著;20世纪90年代后,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幅度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径流量 影响 河龙区间
下载PDF
河龙区间近期人类活动减水减沙贡献率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冉大川 吴永红 +2 位作者 李雪梅 王富贵 申震洲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4-86,共3页
分析了河龙区间1997—2006年人类活动对减水减沙的贡献率,探讨了不同流域减沙效益与流域面积的尺度关系。结果表明:①河龙区间近期坡面措施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30.2%和54.5%,淤地坝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18.0%和27.8%,水利措施减水减沙... 分析了河龙区间1997—2006年人类活动对减水减沙的贡献率,探讨了不同流域减沙效益与流域面积的尺度关系。结果表明:①河龙区间近期坡面措施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30.2%和54.5%,淤地坝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18.0%和27.8%,水利措施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46.3%和20.9%,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1.8%和-9.7%,封禁治理减水减沙贡献率分别为1.1%和2.2%。②河龙区间近期水利措施减水贡献率最大且不同年代变化不大,坡面措施减沙贡献率最大且上升趋势明显,淤地坝减水减沙贡献率下降趋势明显。水保措施减沙贡献率普遍大于减水贡献率。近期河龙区间水土保持减水减沙的措施主体和构成发生重大变化,林地减水减沙贡献率最大。③随着流域尺度的增大,河龙区间水利水保综合治理的减沙效益呈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水减沙 贡献率 尺度效应 河龙区间
下载PDF
河龙区间近10年降水特点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王云璋 康玲玲 +1 位作者 王国庆 王昌高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6-8,共3页
统计分析了1986~1995年黄河中游河龙区间降水量分布及其变化的特点,并将降水量序列延长至1919年,而后采用周期分析和转移概率等统计方法对河口镇—吴堡区间1999~2020年盛夏降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降水特点 变化趋势 河龙区间 黄河中游
下载PDF
黄河河龙区间河流泥沙对相关重大事件与政策的响应 被引量:6
9
作者 张世杰 焦菊英 +1 位作者 李林育 黄晓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05-910,共6页
利用径流-输沙量双累积曲线与单位降雨侵蚀力输沙量(输沙量负荷)的分析表明,河龙区间泥沙变化与相关重大事件与政策密切相关。“大开荒”时期输沙量负荷平均值最大,是输沙量负荷多年平均值的1.8倍;“大跃进”、“农业学大寨”和... 利用径流-输沙量双累积曲线与单位降雨侵蚀力输沙量(输沙量负荷)的分析表明,河龙区间泥沙变化与相关重大事件与政策密切相关。“大开荒”时期输沙量负荷平均值最大,是输沙量负荷多年平均值的1.8倍;“大跃进”、“农业学大寨”和“文革”时期的输沙量负荷均值也较大,为输沙量负荷多年平均值的1.4~1.5倍。改革开放后,输沙量负荷下降明显,输沙量负荷平均值较改革开放前减少了55.7%,特别是在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草)”后,输沙量负荷平均值下降到整个时期的最小值,仅为输沙量负荷多年平均值的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泥沙 重大事件与政策 退耦指标 黄河河龙区间
原文传递
最近30年河龙区间降雨侵蚀力的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建祥 李智广 +3 位作者 张晓萍 李锐 许晓鸿 周鸿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2期6-13,共8页
为准确定量评估代表降雨引起土壤侵蚀潜在能力的指标——降雨侵蚀力,收集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各县共96个气象站点1981—2010年的日降雨资料,基于半月降雨侵蚀力模型对区间半月、月、季节、年尺度上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评价。结果... 为准确定量评估代表降雨引起土壤侵蚀潜在能力的指标——降雨侵蚀力,收集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各县共96个气象站点1981—2010年的日降雨资料,基于半月降雨侵蚀力模型对区间半月、月、季节、年尺度上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7月下半月、8月和夏季的降雨侵蚀力分别在相应的时间尺度上最大,年均降雨侵蚀力在空间上从西北到东南呈增加趋势;2)河龙区间年降雨侵蚀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减少的面积占区间总面积的68.45%,7月上半月降雨侵蚀力的减少对区间年降雨侵蚀力的减少贡献最大;3)年降雨侵蚀力增加的地区主要集中于河龙区间西北部和东南部,7月上半月降雨侵蚀力呈增加趋势的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演变 降雨侵蚀力 河龙区间
下载PDF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区域性暴雨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雷鸣 高治定 宋伟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20,共4页
利用泰森多边形法,借助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筛选出黄河中游河龙区间1952—2006年243个区域性暴雨过程,按其日大于25 mm或大于50 mm降水范围分别超过2万、1万km2及持续日数情况,分为大面积暴雨、小面积暴雨、持续性大面积暴雨、持续性... 利用泰森多边形法,借助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筛选出黄河中游河龙区间1952—2006年243个区域性暴雨过程,按其日大于25 mm或大于50 mm降水范围分别超过2万、1万km2及持续日数情况,分为大面积暴雨、小面积暴雨、持续性大面积暴雨、持续性大雨、持续性大雨+暴雨5类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了各类暴雨过程的发生季节和降水时空分布的定性、定量特征,综合讨论暴雨过程时空特征量的年际、年代际变化,探讨了气候回暖背景下出现的暴雨极值事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 暴雨面积 面暴雨量 时空特征 河龙区间 黄河中游
下载PDF
河龙区间流域综合治理对水沙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潘贤娣 李勇 张晓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13-15,共3页
河口镇-龙门区间是黄河泥沙和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也是黄河下游最主要的暴雨洪水来源区之一。在阐明近年来河龙区间降雨、径流变化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不同降雨条件下,流域综合治理对径流、输沙的影响,同时初步分析了暴雨洪水... 河口镇-龙门区间是黄河泥沙和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也是黄河下游最主要的暴雨洪水来源区之一。在阐明近年来河龙区间降雨、径流变化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不同降雨条件下,流域综合治理对径流、输沙的影响,同时初步分析了暴雨洪水期降雨~洪峰流量的关系,探讨了流域综合治理对洪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径流量 输沙量 水沙特性 河龙区间 黄河
下载PDF
水利水保工程对河龙区间暴雨洪水泥沙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晓宇 金双彦 徐建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89,共3页
对河龙区间各主要支流的场次暴雨洪水开展了研究,利用统计模型、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水利水保措施对暴雨洪水泥沙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70—2006年河龙区间水利水保工程对洪峰、洪量、沙量的削减程度分别为33.6%、41.3%、38.0%,陕西北... 对河龙区间各主要支流的场次暴雨洪水开展了研究,利用统计模型、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水利水保措施对暴雨洪水泥沙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70—2006年河龙区间水利水保工程对洪峰、洪量、沙量的削减程度分别为33.6%、41.3%、38.0%,陕西北片5条支流洪峰、洪量、沙量的削减程度分别为23.7%、41.7%3、0.3%;②水利水保工程对洪量的削减程度最大,沙量次之,洪峰最小,对主要来沙区5条支流的影响程度略小于整个河龙区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洪水 泥沙 水利水保工程 河龙区间
下载PDF
河龙区间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益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冉大川 柳林旺 +1 位作者 赵力仪 于德广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4,共4页
河龙区间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益分析研究采用了“水文法”和“水保法”两种分析计算方法。“水保法”是分析研究的重点。在分析计算中,采用了1996 年土地变更资料和1990 年土地详查资料,并采用二阶等距抽样调查方法核实河... 河龙区间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益分析研究采用了“水文法”和“水保法”两种分析计算方法。“水保法”是分析研究的重点。在分析计算中,采用了1996 年土地变更资料和1990 年土地详查资料,并采用二阶等距抽样调查方法核实河龙区间水保措施保存面积;水保坡面措施减洪减沙效益计算采用“串联法”和“并联法”两种方法平行研究,注重了坡面与沟道、洪水与泥沙的有机联系;在计算淤地坝拦泥量的基础上,将淤地坝分为淤平坝地和正在拦洪时期坝地两部分,分别计算其减洪量,并计算了淤地坝减蚀量;水库、灌溉减水减沙量的计算分为减洪水与减常水、减洪沙与减常沙两部分。此外,还考虑了河龙区间工业、生活用水和人类活动增洪增沙对河流水沙变化的影响,尤其是人类活动增洪增沙计算,绝大多数支流采用的是实际典型调查值,增洪增沙指标比较可靠。“水保法”计算结果表明:70 年代河龙区间21 条有控支流水利水保措施及人类活动等年均减洪4 .177 ~4 .258 亿m 3 ,年均减洪沙1 .720~1 .775 亿t ;80 年代年均减洪4 .148 ~4 .292 亿m 3 ,年均减洪沙1 .644 ~1 .645 亿t;90 年代年均减洪4 .805 ~5 .380 亿m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减水减沙 效益 河龙区间 黄河中游
下载PDF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潜在土壤侵蚀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谭诗 刘建祥 +1 位作者 张科 王志强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共6页
利用CSLE模型计算并分析了在无水土保持工程和耕作措施条件下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土壤侵蚀各因子特征值以及2011年的潜在土壤侵蚀情况.结果表明:降雨侵蚀力因子和坡度坡长因子的分布与潜在土壤侵蚀的分布呈一定的相反趋势,土壤可蚀性因子... 利用CSLE模型计算并分析了在无水土保持工程和耕作措施条件下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土壤侵蚀各因子特征值以及2011年的潜在土壤侵蚀情况.结果表明:降雨侵蚀力因子和坡度坡长因子的分布与潜在土壤侵蚀的分布呈一定的相反趋势,土壤可蚀性因子和植被覆盖与生物措施因子则表现出一致性.2011年潜在土壤侵蚀模数为2 600.1 t/(hm2·a),潜在土壤侵蚀面积占整个区间总面积的50.45%,并且以强烈侵蚀为主,造成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 土壤侵蚀 河龙区间
下载PDF
河龙区间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屈金娜 马孝义 张建兴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44,80,共4页
通过对黄河中游河龙区间的气候变化分析,发现: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河龙区间年平均气温和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且年际间波动趋于平缓,春、冬季降水量呈微弱增加趋势,夏、秋季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同时分析了河口... 通过对黄河中游河龙区间的气候变化分析,发现: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河龙区间年平均气温和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且年际间波动趋于平缓,春、冬季降水量呈微弱增加趋势,夏、秋季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同时分析了河口镇站和龙门站年径流量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河龙区间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河龙区间水资源有重要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后,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幅度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水资源 河龙区间
下载PDF
河龙区间植物措施因子定量计算 被引量:2
17
作者 曹炜 高云飞 +2 位作者 李智广 杨胜天 曹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6-100,共5页
为解决区域植物措施(B)因子的计算问题,以河龙区间为研究区,通过计算半月降雨侵蚀力确定了主要侵蚀性降雨季,应用MODIS NDVI产品提取了半月植被覆盖度,得到侵蚀性降雨季植被覆盖度。根据已有研究成果,结合土地利用,计算了区域B因子,应... 为解决区域植物措施(B)因子的计算问题,以河龙区间为研究区,通过计算半月降雨侵蚀力确定了主要侵蚀性降雨季,应用MODIS NDVI产品提取了半月植被覆盖度,得到侵蚀性降雨季植被覆盖度。根据已有研究成果,结合土地利用,计算了区域B因子,应用小区观测数据对植被覆盖度反演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反演与实测的植被覆盖度季节变化曲线变化趋势、值域范围基本一致。7—8月为主要侵蚀性降雨季,平均植被覆盖度达到57.23%,B因子平均值为0.345。年均降雨量与植被覆盖度成正比关系,与B因子成反比。该文采用的植物措施因子计算方法为区域土壤侵蚀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龙区间 植物措施因子 植被覆盖度 降雨侵蚀力
下载PDF
河龙区间水土保持工程与耕作措施减沙量计算 被引量:2
18
作者 曹炜 高云飞 +1 位作者 李智广 杨胜天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0-133,317,共4页
为解决区域上工程、耕作措施减沙量的计算问题,以河龙区间(河口镇—龙门)为研究区,按1%密度布设野外调查单元。以野外调查单元地块的耕作措施状况和已有研究成果为基础,计算了野外调查单元潜在土壤侵蚀量A′与土壤侵蚀量A。以A/A′作为... 为解决区域上工程、耕作措施减沙量的计算问题,以河龙区间(河口镇—龙门)为研究区,按1%密度布设野外调查单元。以野外调查单元地块的耕作措施状况和已有研究成果为基础,计算了野外调查单元潜在土壤侵蚀量A′与土壤侵蚀量A。以A/A′作为布设野外调查单元网格的耕作措施因子值,获得区域耕作措施因子图层,进而进行土壤侵蚀量和减沙量计算。计算结果在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分布上与已有成果基本一致,全区土壤侵蚀模数为4 004t/(km2.a),产沙量为4.54×108 t/a。耕作措施总减沙量为8.00×107 t/a,主要集中在中部的佳县、临县、神木县等黄土丘陵沟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龙区间 野外调查单元 工程措施 耕作措施 减沙
下载PDF
黄河河龙区间年输沙量对水土保持的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敏 穆兴民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共8页
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研究1954-2013年河龙区间年输沙量对水土保持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时段计算得出的年输沙量响应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达到α为0.001的高显著性水平,随水土保持治理度的提高,河龙区间年输沙量对水土保持... 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研究1954-2013年河龙区间年输沙量对水土保持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时段计算得出的年输沙量响应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达到α为0.001的高显著性水平,随水土保持治理度的提高,河龙区间年输沙量对水土保持治理度的响应敏感性增加,显著程度提高;水土保持治理对减少高降雨产沙的效果明显;随着水土保持治理度的提高,河龙区间年输沙量对相同降雨条件响应的敏感程度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河龙区间 年输沙量 水土保持 响应
原文传递
黄河河龙区间年输沙量的仿真模拟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敏 王富贵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40,共4页
准确地模拟黄河输沙量的变化过程,可为研究黄河泥沙变化的原因和建立黄河泥沙预测模型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为精细模拟该区间输沙量的变化,进一步划分了亚区,选择了23个降雨因子和一个水土保持治理... 准确地模拟黄河输沙量的变化过程,可为研究黄河泥沙变化的原因和建立黄河泥沙预测模型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为精细模拟该区间输沙量的变化,进一步划分了亚区,选择了23个降雨因子和一个水土保持治理因子,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河口镇至吴堡区间7—8月降雨量、水土保持治理度、陕西北片最大3 d降雨量等3个解释因子。利用这3个因子解释和仿真模拟了1954—2005年河龙区间年输沙量的年际波动变化与长期递减变化过程,其相关系数为0.886,显著性水平达到0.01,判定系数为0.772,说明本次研究拟定的技术路线可行,确定的解释变量合理,采用的计算数据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沙量 水土保持 仿真模拟 河龙区间 黄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