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物溶液吸附对油层物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石京平 杨清彦 +4 位作者 刘成芬 张庆茹 王新江 杨晓东 张小雷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224-227,共4页
流动试验表明,聚合物溶液的吸附,滞留使油层渗透率下降,但孔隙度没有明显变化。聚驱前后 岩心的压汞试验分析表明,聚驱后岩心的平均孔隙半径和半径中值减小,孔隙结构系数增大、孔喉分布 的峰位没有改变,峰值依据聚驱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流动试验表明,聚合物溶液的吸附,滞留使油层渗透率下降,但孔隙度没有明显变化。聚驱前后 岩心的压汞试验分析表明,聚驱后岩心的平均孔隙半径和半径中值减小,孔隙结构系数增大、孔喉分布 的峰位没有改变,峰值依据聚驱方式的不同而不同。试验得出在单相流动体系中,聚合物溶液的吸附滞 留能够降低水溶液和油溶液的渗透率;在高渗透岩心中,残余聚合物状态下,聚合溶液的吸附对单相油 溶液的流动几乎没有影响;在两相流动体系中,含聚合物的水相渗透率明显低干油水两相流动时的水相 渗透率,油聚两相的共渗点饱和度和最终含水饱和度都比油水两相的要大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吸附 油层物性 孔隙结构 相对渗透率
下载PDF
高能气体压裂技术和油层物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邵重斌 樊学忠 吴淑新 《火炸药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69-70,13,共3页
叙述了高能气体压裂技术作用原理及其在油田的现场应用情况 ,分析了油层物性对压裂效果的影响 ,提出了针对不同情况的油层物性选择不同施工工艺 。
关键词 高能气体压裂技术 油层物性 渗透率 孔隙度 HEGF 导流能力 采油技术
下载PDF
河流三角洲沉积的特低渗透油层特征及影响油层物性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宋永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1986年第3期29-38,共10页
本文通过对大庆长垣喇、萨、杏油田萨、葡特低渗透油层(未划储油层)的调查分析,研究了河流三角洲沉积的特低渗透油层地质特征和物性特征,并分析了影响油层物理性质诸因素,为今后指导未划储油层的调整挖潜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油层厚度 河流三角洲 油层物性 三角洲沉积 有效渗透率 相渗透率 孔隙半径 空气渗透率 绝对渗透率 特低渗透油层 因素分析 因子分析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油田电测井资料在油层物性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润峰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年第21期176-178,共3页
通过对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的确定,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油田长62油层段产油层的物性特征。
关键词 镇泾油田 电测井 油层物性解释
下载PDF
塔中4油田C_Ⅰ油组高阻水层成因分析及油层解释方法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冯琼 陈新民 +1 位作者 李争 左泽光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38-40,共3页
通过对高电阻水层进行微观地质特征研究和岩电实验研究 ,探讨了高电阻水层形成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建立合理的地质和测井解释模型 。
关键词 塔中油田 高阻水层 成因分析 油层物性 解释模型
下载PDF
安塞油田致密砂岩油藏补孔压裂措施效果分析
6
作者 黄易泽 刘国栋 +2 位作者 李洲 杨婕 李玉波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88-92,共5页
安塞油田PQ油藏属于特低渗透油藏,油藏开发递减快、稳产难度大。区域砂体发育、油层厚度大,存在纵向油层未动用状况,为了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提高PQ油藏开发效果,油井补孔已成为油田老区稳产及挖潜的主要途径之一。针对不同层位的历年措... 安塞油田PQ油藏属于特低渗透油藏,油藏开发递减快、稳产难度大。区域砂体发育、油层厚度大,存在纵向油层未动用状况,为了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提高PQ油藏开发效果,油井补孔已成为油田老区稳产及挖潜的主要途径之一。针对不同层位的历年措施进行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各层位出油下限;分析地层系数、孔隙度、原始含油饱和度以及地层压力对补孔效果的影响,建议下步补孔措施选井时,优选油层物性好、地层系数为4~10、孔隙度大于11%、含油饱和度大于45%、地层压力大于7 MPa的油井,也为后期补孔压裂措施达到更好的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孔压裂 含油饱和度 油层物性 措施效果
下载PDF
非均质油层分形模型与测井描述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亮 吴锡令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95-198,共4页
首先建立了非均质油层分形模型 ,然后应用测井信息计算非均质油层物性参数横向分布的分数维 ,进而应用分形插值理论描述油层物性在横向上的分布。在比较光滑插值与分形插值的优缺点的基础上 ,提出主作用因素分析综合插值法。由于该综合... 首先建立了非均质油层分形模型 ,然后应用测井信息计算非均质油层物性参数横向分布的分数维 ,进而应用分形插值理论描述油层物性在横向上的分布。在比较光滑插值与分形插值的优缺点的基础上 ,提出主作用因素分析综合插值法。由于该综合插值法兼顾了油层的连续性和局部突变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油层 分形学 油层物性 生产测井 分形模型 油藏描述
下载PDF
胜坨油田岩石水洗前后物性变化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孙士孝 韩锦文 +1 位作者 郭云尧 张文娥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A00期33-35,共3页
研究了胜油田的油藏岩石用大量水冲刷前后岩石渗透率、毛细管压力及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岩石水洗前后气体渗透率增加、孔隙半径增大的居多;气体渗透率减小、平均孔隙半径减小者也有之,另外还有气体渗透率、平均... 研究了胜油田的油藏岩石用大量水冲刷前后岩石渗透率、毛细管压力及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岩石水洗前后气体渗透率增加、孔隙半径增大的居多;气体渗透率减小、平均孔隙半径减小者也有之,另外还有气体渗透率、平均孔隙半径变化不大的情况。总之,油水相对渗透率变化情况比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渗透率 毛细管压力 油层物性 油田 岩心
下载PDF
义正——吴堡地区延安组储层物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唐建云 任战利 +1 位作者 赵筱艳 葛芷渊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4期128-130,共3页
义正一吴堡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安组是一套在延长组古侵蚀面上形成的网状~曲流河沉积。本文着重讨论了义正~吴堡延安组延9~延10储层物性的分布以及与沉积微相的关系、储层的分类、不同类型储层的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之间的关... 义正一吴堡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安组是一套在延长组古侵蚀面上形成的网状~曲流河沉积。本文着重讨论了义正~吴堡延安组延9~延10储层物性的分布以及与沉积微相的关系、储层的分类、不同类型储层的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储层渗透率的分布严格受沉积微相和岩相的控制;不同岩相的储层物性相差很大,对应着不同的储层类型;渗透率与孔隙结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特征 油层物性 沉积微相 岩相 延安组
下载PDF
宝浪油田储层渗流参数特征及油层伤害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跃华 王敏 樊社民 《河南石油》 2002年第1期23-27,共5页
宝浪油田自1996年开始试注开采以来,到目前已初步形成规模,但由于其特殊的储集条件,开采难度非常大,油层伤害严重。通过开展对开发初期宝浪油田储层渗流参数特征的研究,更好地认识了现阶段储层的物性、微观孔隙结构、润湿性、相对渗透... 宝浪油田自1996年开始试注开采以来,到目前已初步形成规模,但由于其特殊的储集条件,开采难度非常大,油层伤害严重。通过开展对开发初期宝浪油田储层渗流参数特征的研究,更好地认识了现阶段储层的物性、微观孔隙结构、润湿性、相对渗透率、水驱油效率、储层敏感性、油气水性质等特征,并对油层潜在损害的地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建议新井投注开发前进行近井地带的粘土稳定剂预处理,预防粘土矿物膨胀及微粒运移,注水速度小于4.5m/d;入井流体矿化度应控制在13250~40410mg/L;钻井时应利用屏蔽暂堵技术;在开发中后期宜进行调剖不宜进行聚合物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浪油田开发 储集层 渗流特征参数 油层物性 油层保护
下载PDF
油层分类评价的新尝试
11
作者 赖泽武 彭仁宓 《世界石油工业》 1997年第9期38-41,共4页
在缺乏单层试油资料的情况下,为了克服只靠静态参数评价油层质量的不足,文中提出了以静态参数评价为基础,结合生产动态资料进行了评价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油层评价的精度,实例研究证明,其分类结果与油层的生产数据及静态参数匹... 在缺乏单层试油资料的情况下,为了克服只靠静态参数评价油层质量的不足,文中提出了以静态参数评价为基础,结合生产动态资料进行了评价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油层评价的精度,实例研究证明,其分类结果与油层的生产数据及静态参数匹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评价 油层物性 地层评价 试油 石油
下载PDF
差异层间速度分析在三维地震储层物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代建春 刘震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82-88,共7页
在讨论差异层间速度分析原理以及岩石物性对地震纵波速度影响程度的基础上,将差异层间速度分析法引入到三维地震储层物世分析之中,并使其达到定量化。该方法在辽东湾地区锦州15-2构造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砂层中发现了储集物性有利的... 在讨论差异层间速度分析原理以及岩石物性对地震纵波速度影响程度的基础上,将差异层间速度分析法引入到三维地震储层物世分析之中,并使其达到定量化。该方法在辽东湾地区锦州15-2构造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砂层中发现了储集物性有利的部位,并指明东下段中部砂体的储集性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速 纵波 速度分析 三维地震解释 层速度 油层物性 储集层描述
下载PDF
钻井液侵入对储层电性物性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胡国恒 姚永君 +1 位作者 胡在凯 左新玉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23-326,333,共5页
在正压差钻井过程中,钻井液中的固相颗粒和液相不可避免地侵入地层,改变井筒附近储层流体分布的原始状态,并可能导致地层损害。目前吐哈油田在钻井过程中广泛使用屏蔽式暂堵技术,即在钻井液中加入各种充填颗粒,在近井壁带形成一个... 在正压差钻井过程中,钻井液中的固相颗粒和液相不可避免地侵入地层,改变井筒附近储层流体分布的原始状态,并可能导致地层损害。目前吐哈油田在钻井过程中广泛使用屏蔽式暂堵技术,即在钻井液中加入各种充填颗粒,在近井壁带形成一个防止滤液侵入的暂堵带或屏蔽环,从而达到保护储层的目的。但这种钻井液侵入油层后引起的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地层损害 油层物性 电特性 储集层 钻井
下载PDF
城华地区延安组储层物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宋广寿 杨技 +1 位作者 张治国 魏红玫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5-17,共3页
城华斜坡带油田位于陕甘宁盆地南端 ,延安组是一套在延长组古侵蚀面上形成的网状~曲流河沉积 ,该区标志层明显 ,旋回特征清晰 ,主要油组是延 8~延 10。着重讨论了城华地区延安组延 8~延 10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分布以及与沉积微相的... 城华斜坡带油田位于陕甘宁盆地南端 ,延安组是一套在延长组古侵蚀面上形成的网状~曲流河沉积 ,该区标志层明显 ,旋回特征清晰 ,主要油组是延 8~延 10。着重讨论了城华地区延安组延 8~延 10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分布以及与沉积微相的关系、储层的分类、不同类型储层的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储层渗透率的分布严格受沉积微相和岩相的控制 ;不同岩相的储层物性相差很大 ,对应着不同的储层类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特征 油层物性 沉积微相 岩相
下载PDF
钻井液侵入对储层电性与物性影响实验研究
15
作者 胡国恒 胡在凯 +1 位作者 姚永君 梅文荣 《吐哈油气》 1999年第2期55-58,99,共5页
在正压差打开储层的钻井过程中,钻井液中的固相颗粒和液相不可避免地侵入地层,改变井筒附近储层流体分布的原始状态,并可能导致地层损害。目前吐哈油田在钻井过程中广泛使用屏蔽式暂堵技术来保护储层,即在钻井液中加入各种充填颗粒,在... 在正压差打开储层的钻井过程中,钻井液中的固相颗粒和液相不可避免地侵入地层,改变井筒附近储层流体分布的原始状态,并可能导致地层损害。目前吐哈油田在钻井过程中广泛使用屏蔽式暂堵技术来保护储层,即在钻井液中加入各种充填颗粒,在近井壁带形成一个防止滤液侵入的暂堵带或屏蔽环,从而达到保护储层的目的。但这种钻井液体系侵入油层后引起的电性变化以及泥浆侵入深度和地层损害程度等关系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供测井解释参考的几点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滤液 侵入带 油层物性 导电性 实验 测井解释 研究
下载PDF
聚驱采出井不同射孔形式下开发效果对比
16
作者 李国新 《海洋石油》 CAS 2023年第2期44-47,83,共5页
为改善聚驱开发中油层动用不均衡的状况,有效开采厚油层内部未被动用的剩余油。以X油田聚合物驱A块为研究对象,基于油层物性,结合油层动用状况,建立特高含水层识别标准。对厚油层采取“避射+补射”的射孔方式,即投产初期避射特高含水层... 为改善聚驱开发中油层动用不均衡的状况,有效开采厚油层内部未被动用的剩余油。以X油田聚合物驱A块为研究对象,基于油层物性,结合油层动用状况,建立特高含水层识别标准。对厚油层采取“避射+补射”的射孔方式,即投产初期避射特高含水层段,含水回升初期补开避射层段,继续聚驱开发。研究表明,无隔层的厚油层:I类避射井采收率最低,II类避射井采收率最高,非避射井采收率介于二者之间;含有隔层的厚油层:III、IV类避射井采收率均高于非避射井。对于同一类油层,无论厚油层有无隔层,优先射开底部油层,均有助于提高采收率。研究结果可应用到其他聚驱区块,取得较好开发效果,为聚驱开发提供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物性 油层动用状况 射孔方式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在储层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姚萌 徐樟有 +1 位作者 熊琦华 魏萍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105-109,共5页
合理地对储层进行分类是评价储层的基础。至今为止,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储层分类的参数,但应该应用哪些参数以及如何应用这些参数一直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众多可用于储层分类的参数中,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合理地选出储层... 合理地对储层进行分类是评价储层的基础。至今为止,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储层分类的参数,但应该应用哪些参数以及如何应用这些参数一直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众多可用于储层分类的参数中,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合理地选出储层分类的主因子参数;最后用Q型聚类分析,对枣南油田孔一段储层进行了综合分类,为储层综合评价提供了基础成果,表明了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在储层综合分类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南油田 孔店组 储集层描述 油层物性 地层参数 多元统计分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聚合物驱后热化学沉淀调剖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范森 侯吉瑞 +2 位作者 李宜强 吴文祥 张云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6-68,共3页
在探讨聚合物驱油后油层物性变化及剩余油分布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利用热化学沉淀进行油藏深部调剖提 高采收率的方法。该方法的调剖原理不同于传统的调剖,主要通过缩小孔隙体积而达到降低高渗透层渗透率的目 的。初步的物理模拟研究表明... 在探讨聚合物驱油后油层物性变化及剩余油分布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利用热化学沉淀进行油藏深部调剖提 高采收率的方法。该方法的调剖原理不同于传统的调剖,主要通过缩小孔隙体积而达到降低高渗透层渗透率的目 的。初步的物理模拟研究表明,选用硼酸钠溶液进行结晶沉淀,可以明显降低高渗透层的渗透率,且在10倍孔隙 体积水洗后渗透率降低幅度仍可保持在55.8%~60.2%,并且"堵而不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调剖。在二维纵向 非均质模型上的热化学沉淀调剖驱油实验表明,在聚合物驱后可继续提高采收率7.8%-9.2%,效果同于聚合物 凝胶,并且具有注入粘度低、可进入残余油不连续分布的油藏深处等特点,尤其适合于温度适中的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沉淀 提高采收率技术 孔隙体积 聚合物驱油 非均质模型 聚合物凝胶 渗透率 分布特点 油层物性 深部调剖 模拟研究 驱油实验 连续分布 渗透层 剩余油 油藏 硼酸钠 低幅度 残余油
下载PDF
用压力恢复试井资料求油藏启动压力梯度 被引量:19
19
作者 宋付权 刘慈群 胡建国 《油气井测试》 1999年第3期5-7,74,共4页
大量的试验说明 :低渗透油藏的渗流不符合达西定律 ,其明显的特点是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为测量启动压力 ,以质量守恒定律为基础 ,推导出了压力恢复稳态测压法求解启动压力梯度的公式 ,并以 12口井实例进行了说明。结果表明 :压力恢复稳... 大量的试验说明 :低渗透油藏的渗流不符合达西定律 ,其明显的特点是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为测量启动压力 ,以质量守恒定律为基础 ,推导出了压力恢复稳态测压法求解启动压力梯度的公式 ,并以 12口井实例进行了说明。结果表明 :压力恢复稳态测压法求解启动压力梯度理论正确 ,方法简单 ,具有明显的优点。通过对 12口井的计算结果分析 ,油藏的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呈近似的双曲函数关系 ,即油藏的渗透率越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启动压力 压力梯度 压力恢复试井 非达西流 油层物性
下载PDF
注水开发中濮城油田储集层性质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吕学成 付洁 +4 位作者 张冲 宋国英 李磊 马春生 韩小琴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2-54,共3页
濮城油田主要产层已进入高含水及特高含水阶段。储集层在注入水的长期冲洗下 ,孔隙度大、渗透率高的地层 ,注水后孔隙度、渗透率都将增大 ;而岩性致密的储层 ,注水后孔隙度、渗透率基本保持不变或略有下降。随着水洗程度的增加 ,砂岩颗... 濮城油田主要产层已进入高含水及特高含水阶段。储集层在注入水的长期冲洗下 ,孔隙度大、渗透率高的地层 ,注水后孔隙度、渗透率都将增大 ;而岩性致密的储层 ,注水后孔隙度、渗透率基本保持不变或略有下降。随着水洗程度的增加 ,砂岩颗粒表面的粘土被水冲掉或冲散 ,颗粒表面光滑 ,岩石表面润湿性由亲油向亲水方向转化。长期受注入水的冲刷 ,相渗透率曲线表现出两相流跨度较小 ,水相渗透率急剧上升的特点。储集层在注水开发过程中 ,水沿着高渗透带推进是很明显的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 油层物性 高含水 水淹 储集层 润湿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