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有机包裹体恢复油藏油气充注史及应用实例 被引量:21
1
作者 宗国洪 卓勤功 +2 位作者 郝雪峰 宁方兴 杨成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9-51,共3页
有机包裹体是储层中的微型流体样品 ,它记录了油气充注成藏时古油气的成分和温度、压力条件 ,是油气次生运移聚集的直接标志 ,而且包裹体封闭性好 ,一般不受油藏后期的次生变化。文章结合实例研究表明 ,有机包裹体的组成和温度可提供包... 有机包裹体是储层中的微型流体样品 ,它记录了油气充注成藏时古油气的成分和温度、压力条件 ,是油气次生运移聚集的直接标志 ,而且包裹体封闭性好 ,一般不受油藏后期的次生变化。文章结合实例研究表明 ,有机包裹体的组成和温度可提供包括油气来源、充注期次及充注时间等多种成藏信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包裹体 恢复 油藏地球化学 均一化温度 油气充注史
下载PDF
江苏地区句容凹陷油气充注史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宫色 彭平安 刘东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0-505,共6页
江苏地区句容凹陷是中国南方海相中、古生界勘探较早的地区,油气显示丰富。根据有机包裹体的荧光颜色将容2井储层方解石脉中的有机包裹体分为不同的期次;用离线压碎的方法对容2和容3井储层方解石脉中有机包裹体的烃类组成进行了分析,并... 江苏地区句容凹陷是中国南方海相中、古生界勘探较早的地区,油气显示丰富。根据有机包裹体的荧光颜色将容2井储层方解石脉中的有机包裹体分为不同的期次;用离线压碎的方法对容2和容3井储层方解石脉中有机包裹体的烃类组成进行了分析,并与储层中的轻质油进行了对比;结合句容地区的埋藏史对该区油气来源及充注史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容2井和容3井油藏存在多期油气的充注;包裹体油代表了早期充注的油气,而不同的正构烷烃分布特征证明容2井早期充注的烃类经历了生物降解过程;早期充注的烃类主要来源于二叠系源岩,而现今三叠系储层中的轻质油为后期充注的,其主要来源于晚白垩世末二叠系及部分三叠系烃源岩的急剧沉降而生成的大量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包裹体 生物标志物 油气充注史 句容凹陷 江苏
下载PDF
民和盆地致密砂岩油藏油气充注史及含油气系统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金亮 常象春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8,共4页
方法利用流体包裹体技术对民和盆地致密砂岩油藏进行油气充注史和含油气系统研究。目的定量评价油气注入储层时间,深入认识油气有利分布区。结果民和致密砂岩油藏油气注入时间距今分别为100 Ma和14 Ma,侏罗系油气系统为已知... 方法利用流体包裹体技术对民和盆地致密砂岩油藏进行油气充注史和含油气系统研究。目的定量评价油气注入储层时间,深入认识油气有利分布区。结果民和致密砂岩油藏油气注入时间距今分别为100 Ma和14 Ma,侏罗系油气系统为已知的含油气系统,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发生在距今100~11 Ma之间,关键时刻在距今11 Ma的中新世晚期,其后油气藏进入保存时期。结论民和盆地致密砂岩油藏存在两期油气充注史,其中第二期对油气藏形成起重要作用;早白垩世形成的圈闭是最有利于油气聚集的场所,侏罗纪中早期形成的圈闭也是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和盆地 致密砂岩油藏 油气充注史 油气系统 研究 流体包裹体
下载PDF
库车坳陷东部吐格尔明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充注史
4
作者 刘洋 李贤庆 +4 位作者 赵光杰 刘满仓 董才源 李谨 肖中尧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88-997,共10页
库车坳陷东部油气地质条件复杂,天然气成因与油气充注时间存在争议,油气充注史不明,制约其油气勘探进程。利用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组成、流体包裹体岩相学与均一温度等分析测试数据,结合沉积埋藏史及构造演化史,研究了库车坳陷东部吐... 库车坳陷东部油气地质条件复杂,天然气成因与油气充注时间存在争议,油气充注史不明,制约其油气勘探进程。利用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组成、流体包裹体岩相学与均一温度等分析测试数据,结合沉积埋藏史及构造演化史,研究了库车坳陷东部吐格尔明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油气充注时间,分析了油气充注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吐格尔明地区天然气组分以甲烷为主,甲烷含量为75.56%~90.11%,干燥系数为0.79~0.93;δ^(13)C_(1);和δ^(13)C_(2)值为-35.73‰~-33.80‰和-26.41‰~-25.30‰,天然气成因类型属于成熟阶段的煤成气。吐格尔明地区侏罗系砂岩储层发育两类流体包裹体,分别为黄色液态烃包裹体和蓝白色荧光的气液烃包裹体、灰色的气烃包裹体,表明该区存在两期油气充注,第一期为13~7 Ma的原油充注,第二期为2.6 Ma以来的天然气充注。康村组早中期,吐格尔明地区烃源岩形成的原油充注至宽缓背斜圈闭中保存;库车组晚期,侏罗系克孜勒努尔组与阳霞组发育良好的源储组合,天然气近距离充注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东部 吐格尔明地区 天然气 地球化学特征 流体包裹体 油气充注史
下载PDF
库车坳陷迪北气藏侏罗系储层古流体特征与油气充注史 被引量:5
5
作者 张亚超 李贤庆 +3 位作者 魏强 孙可欣 谢增业 肖中尧 《矿业科学学报》 2020年第4期353-363,共11页
采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及储层颗粒荧光定量等方法,对库车坳陷迪北气藏侏罗系储层古流体特征与油气充注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迪北气藏侏罗系储层发育两期烃类包裹体:第Ⅰ期为黄绿色的液态烃包裹体,为早期原油的充注;第Ⅱ期... 采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及储层颗粒荧光定量等方法,对库车坳陷迪北气藏侏罗系储层古流体特征与油气充注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迪北气藏侏罗系储层发育两期烃类包裹体:第Ⅰ期为黄绿色的液态烃包裹体,为早期原油的充注;第Ⅱ期为发蓝白色荧光的气液包裹体与无荧光的气态烃包裹体,显示晚期天然气充注。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呈双峰型分布特征,也指示两期油气充注。储层颗粒荧光定量分析表明,迪北气藏侏罗系储层中的油可能为不同源或不同成熟度原油的混合。结合迪北气藏沉积埋藏史研究得出,迪北气藏经历了两期油气充注:第一期为18~16 Ma期间的油充注;第二期为5~3 Ma期间的天然气充注。西域组沉积期以来构造运动强烈,气藏经历改造在构造低部位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迪北气藏 侏罗系储层 流体包裹体 颗粒荧光定量 油气充注史 古流体特征
下载PDF
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在渤中25-1油田油气充注史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6
作者 孙玉梅 席小应 黄正吉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2年第4期238-244,共7页
对应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油气充注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根据流体包裹体资料分析了BZ25-1油田的充注史.BZ25*.1油田发生过3期油气充注:第一期(东营组沉积末)充注了低成熟油(Ro相当于0.5%~0.6%);第二期(明化镇组沉积时期)充注了... 对应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油气充注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根据流体包裹体资料分析了BZ25-1油田的充注史.BZ25*.1油田发生过3期油气充注:第一期(东营组沉积末)充注了低成熟油(Ro相当于0.5%~0.6%);第二期(明化镇组沉积时期)充注了中等成熟度的油气(Ro相当于0.7%~0.8%);第三期(第四纪)充注了较高成熟度的油气(Ro相当于0.8%~1.0%).包裹体类型及丰度分析表明,第二期油气充注对沙河街组油藏贡献较大;浅层明化镇组油藏为第三期充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Z25-1油田 流体包裹体 油气充注史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斜坡区百口泉组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充注史 被引量:18
7
作者 齐雯 潘建国 +3 位作者 王国栋 曲永强 谭开俊 尹路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64-71,共8页
采用储层岩相学观察和包裹体显微测温方法,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斜坡区百口泉组储层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研究,再结合油气地球化学分析和单井埋藏史恢复了研究区油气充注史。结果表明研究区百口泉组储层经历3期油气充注、2期成藏:以黑... 采用储层岩相学观察和包裹体显微测温方法,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斜坡区百口泉组储层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研究,再结合油气地球化学分析和单井埋藏史恢复了研究区油气充注史。结果表明研究区百口泉组储层经历3期油气充注、2期成藏:以黑色无荧光固体沥青为代表的第Ⅰ期油气充注发生于晚三叠世前,受保存条件限制,早期充注的油气蚀变为固体沥青,并被后期成岩作用改造;第Ⅱ期油气充注发生于早侏罗世,以发黄色荧光的烃类为代表,该期原油充注强度大、范围广,玛东、玛北、玛西和玛南等斜坡区均可见;第Ⅲ期油气充注则发生于早白垩世,以发蓝色荧光的高熟油为代表,同样形成大面积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学 油气期次 油气充注史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斜坡区
原文传递
利用流体历史分析技术研究库车坳陷大北气田油气充注史 被引量:4
8
作者 孙可欣 李贤庆 +3 位作者 魏强 梁万乐 李剑 张光武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89-1300,共12页
运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均一温度、含油包裹体丰度及储层颗粒荧光定量等多种流体历史分析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气田储层古流体特征、油气充注期次和时间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构造演化及沉积埋藏史恢复了大北气田油气充注史。研究... 运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均一温度、含油包裹体丰度及储层颗粒荧光定量等多种流体历史分析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气田储层古流体特征、油气充注期次和时间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构造演化及沉积埋藏史恢复了大北气田油气充注史。研究表明,库车坳陷大北气田发育2期油气充注:第一期为6~4Ma的凝析油充注,该期充注被蓝白色荧光液态烃包裹体记录下来,QGF波长峰值也显示凝析油的特征,QGF指数分布在1.7~24之间,表明凝析油在大北古构造内形成有效充注,聚集形成古油层,库车中期凝析油沿穿盐断裂大量散失;第二期为3Ma至今的天然气充注,灰黑色的气态烃包裹体记录了该期充注,QGF-E谱图显示烃类流体整体偏轻,轻质的烃类流体充注与晚期的油气快速充注是该地区含油包裹体丰度偏低的原因。库车组沉积晚期以来天然气持续充注、优良储盖组合与构造演化的时空配置使该时期成为大北气田的主要成藏期,具有晚期成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北气田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含油包裹体丰度 颗粒荧光定量分析 油气充注史
原文传递
珠江口盆地陆丰13断裂构造带油气二次运移优势通道与充注史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施和生 吴建耀 +3 位作者 朱俊章 谢泰俊 舒誉 蓝倩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7年第5期30-35,共6页
为了进一步分析陆丰13断裂构造带石油潜在资源,根据该区地质背景,利用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分析了该构造带上各油田和含油构造上原油的油源;运用有效通道厚度和运移强度分析了该构造带油气二次运移优势通道、一般运移通道和非运移通道;借... 为了进一步分析陆丰13断裂构造带石油潜在资源,根据该区地质背景,利用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分析了该构造带上各油田和含油构造上原油的油源;运用有效通道厚度和运移强度分析了该构造带油气二次运移优势通道、一般运移通道和非运移通道;借助原油热演化分子参数及运移示踪剂讨论了该构造带油气运移方向;根据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和埋藏史探讨了该构造带上油气充注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陆丰13断裂构造带 二次运移优势通道 油气充注史 生物标志化合物 有效通道厚度 中性含氮化合物 包裹体
下载PDF
用地层水的锶同位素比值(^87Sr/^86Sr)评价油气充注史和储层连通性:以北
10
作者 E.W.Mearns 袁卫国 《石油地质科技动态》 2000年第6期17-33,共17页
本文介绍了怎样用地层水的^87Sr/^86Sr值评价油气储层的分隔性。岩心样品的锶同位素残余盐分析(SrRSA),提供了一种测量油气层和含水层的地层水^87Sr/^86rSr值方法。平滑的SrRSA剖面表示油气充注是 渐进和连续的,而且不存在封闭的隔... 本文介绍了怎样用地层水的^87Sr/^86Sr值评价油气储层的分隔性。岩心样品的锶同位素残余盐分析(SrRSA),提供了一种测量油气层和含水层的地层水^87Sr/^86rSr值方法。平滑的SrRSA剖面表示油气充注是 渐进和连续的,而且不存在封闭的隔层。如果SrRSA剖面具有梯状变化,则表明在井眼上倾方向存在封闭隔层。通过相邻井的真垂向深度(TVD)SrRSA剖面的对比,就可以推测储层的横向连通性。如果这些标绘于真垂向深度的SrRSA剖面相互叠合,则说明这些井具有共同的油气充注史,而且处于同一流动单元中。邻井SrRSA剖面如果未出现叠合,一般都说明储层存在分隔状态。油气充注后的构造倾斜和充注时的水动力作用,都会使数据解释复杂化。岩心水的钻井泥浆污染,是SrRSA方法最严重的技术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 油气储层 分隔性 地层水 锶同位素 评价 连通性 油气充注史
原文传递
东营凹陷广利-八面河地区沙四上亚段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充注期次 被引量:3
11
作者 孟江辉 刘洛夫 +3 位作者 姜振学 周杰丽 刘惠民 高永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21,164,共5页
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荧光和均一化温度分析,结合软件模拟埋藏史,认为东营凹陷广利-八面河地区沙四上亚段储层经历过3期油气充注:第1期为距今37.92-29.74Ma,发生于沙一段沉积晚期到东营组沉积早期;第2期为距今11.9-9.06Ma,发生于馆陶组... 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荧光和均一化温度分析,结合软件模拟埋藏史,认为东营凹陷广利-八面河地区沙四上亚段储层经历过3期油气充注:第1期为距今37.92-29.74Ma,发生于沙一段沉积晚期到东营组沉积早期;第2期为距今11.9-9.06Ma,发生于馆陶组沉积中期;第3期为距今5.21-0Ma,发生于明化镇组沉积期至现今。研究区油气充注以第3期为主。研究表明,第3期油包裹体普遍存在,而第1期和第2期油包裹体仅分布于距排烃中心较近的相对较深的砂组中,反映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和排烃强度控制了油气运移的范围和充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均一化温度 油气充注史 沙四上亚段 东营凹陷
下载PDF
砂岩储层致密化与油气充注耦合关系——以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沙三—沙四段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洪瑾 蒋有录 +1 位作者 姜文利 赵凯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40,89,I0002,I0003,共17页
以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沙三—沙四段为例,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方法,基于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和“反演回剥”原理,研究砂岩储层的岩石物性、成岩作用和致密化过程,分析砂岩储层致密化与油气充注成藏的时序关系。... 以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沙三—沙四段为例,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方法,基于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和“反演回剥”原理,研究砂岩储层的岩石物性、成岩作用和致密化过程,分析砂岩储层致密化与油气充注成藏的时序关系。结果表明:目的储层岩石类型以细粒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主要为中、低孔—低、特低、超低渗储层;主要经历压实、胶结、溶蚀、交代等成岩作用,具有多期溶蚀、多期胶结的特征;孔隙度演化整体呈原生孔隙减少→次生孔隙增加→次生孔隙减少→次生孔隙弱增加的趋势;明化镇组沉积中后期储层达到致密化,压实和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因素,晚期碳酸盐胶结是储层致密化的直接原因。储层经历东营组沉积末期(27.8~25.2 Ma)、馆陶组沉积末期至明化镇组沉积期(10.6~6.2 Ma)两期油气充注,分别发生在储层致密化前后,分别对应“先成藏后致密型”和“先致密后成藏型”两种成岩—成藏耦合关系。在第二期油气充注时期,岔—高—鄚构造带的孔隙度整体高于苏桥—文安斜坡带的,苏桥—文安斜坡带的孔隙度低于成藏物性下限,难以发生油气充注。该结果为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致密砂岩储层的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演化 孔隙演化 油气充注史 砂岩储层致密化 成岩—成藏耦合 霸县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油气成藏时间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振湖 王飞宇 +1 位作者 刘金萍 胡小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0-554,共5页
东部坳陷是北黄海盆地唯一发现油流的沉积坳陷,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其油气藏形成时间将决定该区油气勘探思路和油气勘探方向。通过烃源岩的油气生排烃史和油层的砂岩包裹体研究,综合分析推断了东部坳陷油气藏成藏时间。研究表明,东... 东部坳陷是北黄海盆地唯一发现油流的沉积坳陷,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其油气藏形成时间将决定该区油气勘探思路和油气勘探方向。通过烃源岩的油气生排烃史和油层的砂岩包裹体研究,综合分析推断了东部坳陷油气藏成藏时间。研究表明,东部坳陷中侏罗统烃源岩的主要生烃期和排烃期为渐新世,下白垩统和上侏罗统砂岩储层包裹体的油充注时间为早中新世。结合盆地构造演化史综合分析推断,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的油气藏形成时间为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包裹体 生排烃 油气充注史 成藏时间 东部坳陷 北黄海盆地
下载PDF
油气成藏期次研究中有机包裹体方法存在问题探讨 被引量:18
14
作者 曾治平 王敏芳 倪建华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55-59,共5页
流体包裹体分析一直是研究油气成藏机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对于油气成藏期次、运移、油气充注历史和地质构造等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随着应用过程的复杂,出现的问题也逐渐增多,但是很少有统一的思想,这对于有机包裹体以后的运用... 流体包裹体分析一直是研究油气成藏机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对于油气成藏期次、运移、油气充注历史和地质构造等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随着应用过程的复杂,出现的问题也逐渐增多,但是很少有统一的思想,这对于有机包裹体以后的运用带来了困难。在研究使用有机包裹体方法研究油气成藏期次中出现问题基础上,尝试分析其中的相关因素,同时说明了如何运用有机包裹体解决油气成藏期次分析中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藏期次 油气充注史 油气运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于奇探区三叠系油气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文斌 旷理雄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5期667-672,共6页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北部于奇探区是塔河油区外围重要的油气探区。以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盆地分析、储层预测、荧光薄片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综合研究了于奇探区哈拉哈塘组和阿克库勒组碎屑岩的油气成藏条件,建立了...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北部于奇探区是塔河油区外围重要的油气探区。以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盆地分析、储层预测、荧光薄片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综合研究了于奇探区哈拉哈塘组和阿克库勒组碎屑岩的油气成藏条件,建立了油气成藏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区内油源主要来自阿克库勒凸起南部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油源较充足,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储集层类型以孔隙型为主,为大容积、中等—高渗透性储层,有利的储层分布区位于YQ 3—YQ 4—LX 4—LX 2井区一带;盖层封盖能力好,最有利的保存条件分布区位于于奇探区南部;圈闭类型主要为低幅度的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至少发生了3次油气注入成藏期,即燕山期、喜山早期和喜山晚期,油气分布主要受低幅度背斜和断层所控制;成藏模式为它源—双向排烃—多期次生成藏或古生新储—双向排烃—多期次生成藏,成藏演化经历了2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形成 油气充注史 成藏模式 三叠系 阿克库勒凸起 塔里木盆地北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于奇地区东河砂岩油气成藏与勘探前景 被引量:2
16
作者 旷理雄 郭建华 黄太柱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14-18,共5页
东河砂岩是塔里木盆地勘探热点之一.以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储层预测、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了于奇地区东河砂岩油源条件、储集条件、保存与储盖组合、圈闭条件、油气成藏期次与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区内油源... 东河砂岩是塔里木盆地勘探热点之一.以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储层预测、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了于奇地区东河砂岩油源条件、储集条件、保存与储盖组合、圈闭条件、油气成藏期次与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区内油源主要来自阿克库勒凸起南部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油源较充足,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储集层类型以孔隙型为主,为中等容积、中等渗透性能储层,有利的储层分布区位于于奇东部地区的东南一带;储盖组合为下储上盖式,盖层封盖能力好;圈闭类型主要为非构造圈闭,至少发生了一次油气注入成藏期即喜山早期.提出今后勘探应突破传统的构造圈闭的束缚,坚持以寻找多类型圈闭特别是地层圈闭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东河砂岩 油气藏形成条件 流体包裹体 油气充注史
下载PDF
高邮凹陷断裂对始新统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娄国泉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64,共5页
高邮凹陷是苏北盆地的重要含油气区,该区断裂发育,始新统油气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断裂活动速率的差异对始新统油气的输导和保存具有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对源岩生烃历史的模拟与始新统油气充注历史的研究,确定始新统油气的主... 高邮凹陷是苏北盆地的重要含油气区,该区断裂发育,始新统油气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断裂活动速率的差异对始新统油气的输导和保存具有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对源岩生烃历史的模拟与始新统油气充注历史的研究,确定始新统油气的主要成藏期;进而运用断裂活动速率的方法,综合分析在油气充注期,不同区带的断裂对始新统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高邮凹陷深凹带内的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微弱活动断裂附近(活动速率<10m/Ma),强烈活动断裂面(活动速率>25m/Ma)主要起油气垂向上的输导作用,不利于油气的聚集和保存;而北斜坡带断裂活动十分微弱(活动速率<5m/Ma)不具备沿断层面直线式输导油气的能力,油气只能通过断裂-砂体的有效组合,实现螺旋式垂向运移,后在始新统圈闭内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活动 源岩生烃 油气充注史 油气成藏 高邮凹陷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四下亚段-孔店组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充注期次 被引量:1
18
作者 孟江辉 刘洛夫 高永进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2期54-59,共6页
东营凹陷深层的沙四下亚段-孔店组是该区油气勘探的接替层系,以沙四下亚段-孔店组储层流体包裹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包裹体显微荧光观察和均一化温度测试,结合埋藏史和热史模拟,分析了研究区油气充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南坡沙四... 东营凹陷深层的沙四下亚段-孔店组是该区油气勘探的接替层系,以沙四下亚段-孔店组储层流体包裹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包裹体显微荧光观察和均一化温度测试,结合埋藏史和热史模拟,分析了研究区油气充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南坡沙四下亚段-孔店组储层经历过1期油气充注,发生于明化镇组沉积期至现今;而北坡经历过3期油气充注,分别发生于沙三段沉积期、馆陶组沉积期和明化镇组沉积期至今;南坡沙四下亚段-孔店组油源来自于上覆的沙三下和沙四上亚段烃源岩,北坡比南坡埋深更大,且有沙四下亚段烃源岩的贡献;不同的地质背景、油气来源及生储配置关系,导致东营凹陷南、北坡沙四下亚段-孔店组油气充注期次的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均一化温度 油气充注史 红层 东营凹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