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西部二叠系多期台缘带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3
1
作者 杨雨 文龙 +1 位作者 陈聪 汪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四川盆地西部二叠纪时期位于稳定克拉通边缘,受到海西运动、东吴运动和峨眉地裂运动的共同作用,发生构造-沉积分异。本文采用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相控成藏要素组合的研究思路,在川西地区开展新一轮研究工作,揭示了二叠纪构造-沉积分异... 四川盆地西部二叠纪时期位于稳定克拉通边缘,受到海西运动、东吴运动和峨眉地裂运动的共同作用,发生构造-沉积分异。本文采用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相控成藏要素组合的研究思路,在川西地区开展新一轮研究工作,揭示了二叠纪构造-沉积分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明确川西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潜力。盆地二叠纪以拉张伸展背景为主,总体呈现“南部隆升、西部裂陷、北部拉张”的沉积格局。二叠纪多期构造运动共同导致了川西地区一系列台内裂陷的形成,叠加二叠纪时期海平面变化,控制了栖霞至长兴期的多期台缘发育。川西北地区发育北东—南西向和北西—南东向两组断裂体系控制该区岩相古地理格局,其中龙门山断裂带主要控制了泥盆纪至二叠纪栖霞期沿上扬子台地西北缘发育台缘带,呈北东向展布。茅口至长兴期台缘带受克拉通边缘及台内裂陷共同控制,在川西地区呈北东向展布,梓潼—老关庙地区沿裂陷发育呈北西向展布,在剑阁一带,栖霞、茅口、吴家坪和长兴组多期台缘带叠置发育。川西地区二叠纪多期台缘控制了多层系优质滩相储层和礁储层叠置发育,是川西地区二叠系规模孔隙型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多期古裂陷、多期台缘带和成藏期大型古隆起三元素耦合有利于油气规模聚集成藏。川西多层系台缘带具有纵向叠置,平面呈北东向大面积展布的特征,具备万亿规模资源潜力,是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重要勘探接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部 海西期 二叠系 台缘带 油气勘探潜力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结构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51
2
作者 雷超 任建业 +3 位作者 李绪深 童传新 尹新义 闵慧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0-569,共10页
在对新采集和处理的高精度地震资料进行详细的构造-地层解释的基础上,将琼东南盆地划分为北部隆起区、中央坳陷区和南部隆起区3个一级构造单元,并识别了重要的北西向"堑垒"构造带,表明盆地整体呈现"南北分带,东西分块&qu... 在对新采集和处理的高精度地震资料进行详细的构造-地层解释的基础上,将琼东南盆地划分为北部隆起区、中央坳陷区和南部隆起区3个一级构造单元,并识别了重要的北西向"堑垒"构造带,表明盆地整体呈现"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基本构造格架特征。对北部隆起区和中央坳陷区重要分界地质标志——2号断裂系统开展了详细的地质构造解释和断裂活动性定量分析,证实2号断层具有区段式活动特征。研究了各构造单元凹陷的结构特征,识别出半地堑、地堑和复式地堑3种基本类型和与之对应的10种次级类型。以盆地构造单元划分为基础,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和勘探成果,综合分析认为盆地各区带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琼东南盆地 2号断层 构造单元 油气勘探潜力
下载PDF
加里东运动构造古地理及滇黔桂盆地的形成——兼论滇黔桂盆地深层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50
3
作者 梅冥相 马永生 +2 位作者 邓军 李浩 郑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7-236,共10页
中国南方的滇黔桂地区,早古生代与晚古生代之交曾经发生过较为强烈的加里东运动,包括三个幕:寒武纪末期的郁南运动,中、奥陶世末期的都匀运动以及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奥陶系与志留系的残留不全和晚奥陶世至志留纪大片古陆———滇黔... 中国南方的滇黔桂地区,早古生代与晚古生代之交曾经发生过较为强烈的加里东运动,包括三个幕:寒武纪末期的郁南运动,中、奥陶世末期的都匀运动以及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奥陶系与志留系的残留不全和晚奥陶世至志留纪大片古陆———滇黔桂古陆的展布是加里东运动的重要体现。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之后,在大致相当于早古生代“滇黔桂古陆”分布的地区形成一个特殊的“滇黔桂盆地”,而且在滇黔桂盆地的主体部位常常是泥盆系直接覆盖在寒武系之上。寒武系,特别是下寒武统,由于寒武纪初期的快速海侵作用而在研究区域普遍发育烃源岩系;研究区域的泥盆系,特别是中泥盆统,在台间盆地中发育优质烃源岩。因此,巨大的构造古地理演变和海陆变迁,形成了一个晚古生代的泥盆系优质烃源岩与早古生代的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的空间叠合区域,该叠合区域的加里东运动不整合面上、下的储集体即成为该地区的深层油气勘探对象,预示着滇黔桂盆地的深层存在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运动 构造古地理 油气勘探潜力 滇黔桂地区
下载PDF
上扬子地区新元古界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24
4
作者 汪泽成 姜华 +2 位作者 王铜山 谷志东 黄士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36,共10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震旦系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发现,揭示上扬子克拉通盆地新元古界具备寻找原生型大气田的条件。然而,受勘探程度和认识程度的制约,对该领域油气资源潜力与分布的认识尚不清楚。国外的研究成果表明,新元古界含油气系统受气... 近年来,四川盆地震旦系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发现,揭示上扬子克拉通盆地新元古界具备寻找原生型大气田的条件。然而,受勘探程度和认识程度的制约,对该领域油气资源潜力与分布的认识尚不清楚。国外的研究成果表明,新元古界含油气系统受气候条件、构造古地理环境控制,温室气候期冰川融化可导致海平面上升,有利于富有机质沉积物堆积,是新元古界重要油气源岩沉积的主要时期;早期裂谷—晚期克拉通坳陷的构造带利于形成油气富集区。上扬子克拉通在中—新元古代经历了可全球对比的重要地质事件,南华纪以板内拉张活动为主、震旦纪为克拉通坳陷沉积,形成了两套各具特点的含油气系统:震旦系含油气系统(也可称为后冰川期含油气系统)和南华系含油气系统(也可称为间冰川期含油气系统)。前者发育多套烃源岩和大面积分布的储集层,源—储配置条件好,是一个已被证实的含油气系统,也是近期该区天然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后者受裂陷(谷)盆地分布控制,发育优质烃源岩,是潜在的油气勘探领域。川中地区发育南华系裂谷,应加强地质评价研究,优选风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油气系统 裂谷盆地 冰川作用 震旦纪 南华纪 上扬子板块 四川盆地 油气勘探潜力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牙哈—英买力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成因类型、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15
5
作者 沈安江 王招明 +2 位作者 郑兴平 贺晓苏 郑多明 《海相油气地质》 2007年第2期23-32,共10页
牙哈—英买力地区是塔北隆起上的主要油气富集区,古潜山风化壳型储层的观点一直主导着该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思路。但储层精细描述揭示了牙哈—英买力地区除古潜山风化壳型储层外,还发育有暴露浅滩型、层间古岩溶型、... 牙哈—英买力地区是塔北隆起上的主要油气富集区,古潜山风化壳型储层的观点一直主导着该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思路。但储层精细描述揭示了牙哈—英买力地区除古潜山风化壳型储层外,还发育有暴露浅滩型、层间古岩溶型、白云岩型储层。其中位于古潜山面之下经风化作用改造的白云岩型储层是最有勘探价值的,勘探成功率高。其次是暴露浅滩型储层,油藏类型有早成藏残留型和晚成藏型。暴露浅滩型、层间古岩溶型和白云岩型储层也是很有勘探价值的储层类型。早成藏型原生油气藏,位于寒武系—奥陶系与志留系呈假整合接触的地区,与古潜山无关。古潜山风化壳型储层可以形成晚成藏型油气藏,但目前试油结果均为水层,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寒武纪 奥陶纪 碳酸盐岩 储集层 储集层特征 油气勘探潜力
下载PDF
秋里塔格构造带盐下构造层变形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6
6
作者 谢会文 罗浩渝 +3 位作者 章学岐 段云江 张文 谢亚妮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8-393,共6页
秋里塔格构造带位于库车坳陷中部,受南天山造山作用的影响,发育一系列冲断构造,具明显的分层变形特征。依据地面露头和地震资料,秋里塔格构造带以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及新近系吉迪克组膏盐岩为中心,可划分为盐上构造层、膏盐岩构造层和... 秋里塔格构造带位于库车坳陷中部,受南天山造山作用的影响,发育一系列冲断构造,具明显的分层变形特征。依据地面露头和地震资料,秋里塔格构造带以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及新近系吉迪克组膏盐岩为中心,可划分为盐上构造层、膏盐岩构造层和盐下构造层;受挤压作用,膏盐岩差异流动,在地表形成多排线性褶皱带,盐上构造层则发育逆冲推覆及反冲构造,而盐下构造层的变形特征主要受控于挤压应力和古生代古隆起,具有明显的分段性。中秋—东秋段位于新和—牙哈古隆起北坡,盐下构造层发育与克深构造带相似的冲断构造,可形成幅度高、规模较大的断背斜圈闭,油气勘探潜力大;佳木—西秋段位于温宿和西秋古生代古隆起之上,盐下构造层不发育冲断构造,盐下圈闭以低幅度断背斜和断块为主,规模不大,勘探潜力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秋里塔格构造带 冲断构造 膏盐岩 构造分层 盐下构造层 油气勘探潜力
下载PDF
广西百色盆地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元壮 刘洛夫 +2 位作者 蔡勋育 陈运伟 彭劲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1-4,36,共5页
根据圈闭成因分类法 ,将盆地油气藏类型划分为构造油气藏、地层—岩性油气藏和复合油气藏三大类型及七种亚类型。油气藏类型受盆地不同的含油气结构层系控制 ,油藏主要围绕盆地主力生油凹陷呈环带分布 ,盆地不同构造带发育不同的油气藏... 根据圈闭成因分类法 ,将盆地油气藏类型划分为构造油气藏、地层—岩性油气藏和复合油气藏三大类型及七种亚类型。油气藏类型受盆地不同的含油气结构层系控制 ,油藏主要围绕盆地主力生油凹陷呈环带分布 ,盆地不同构造带发育不同的油气藏类型。盆地资源探明率仅 1 6 .8% ,还有可观的油气勘探潜力。盆地可划分为六个聚油单元 ,按各个单元的剩余资源潜力的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类型 分布特征 油气勘探潜力 百色盆地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潮汕坳陷中生代构造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2
8
作者 钟广见 苏丕波 +5 位作者 冯常茂 刘胜 孙鸣 易海 赵静 赵忠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896-2905,共10页
钻探资料证实南海东北部发育海相中生界。潮汕坳陷是南海东北部最大残留坳陷,面积达3.7×10^(4) km^(2),经历了晚三叠世张裂初期、侏罗纪坳陷期、晚侏罗世末期第一次构造反转期、早白垩世再沉降期、晚白垩世晚期第二次构造反转期及... 钻探资料证实南海东北部发育海相中生界。潮汕坳陷是南海东北部最大残留坳陷,面积达3.7×10^(4) km^(2),经历了晚三叠世张裂初期、侏罗纪坳陷期、晚侏罗世末期第一次构造反转期、早白垩世再沉降期、晚白垩世晚期第二次构造反转期及新近纪区域热沉降期等6个构造演化阶段,充填了滨浅海、半深海等海相沉积及河湖相等陆相沉积。潮汕坳陷侏罗系半封闭海湾型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相对较高,泥岩地层厚,生烃能力强,油气地质条件好,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潮汕坳陷 中生界 构造演化 油气勘探潜力
下载PDF
南海新生代生物礁发育规律与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8
9
作者 冯杨伟 张功成 屈红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25,共8页
南海及周边地区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生物礁大量发育,以区域地质、生物礁油气藏特征等资料为依据,综合分析南海海域新生代生物礁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南海新生代生物礁的主要造礁生物为珊瑚藻,以发育远岸礁带为主。南海北部和南部生物... 南海及周边地区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生物礁大量发育,以区域地质、生物礁油气藏特征等资料为依据,综合分析南海海域新生代生物礁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南海新生代生物礁的主要造礁生物为珊瑚藻,以发育远岸礁带为主。南海北部和南部生物礁类型较多,包括塔礁、台地边缘礁和块礁等,南海西部以台地边缘礁最为典型,南海东部主要发育塔礁。南海生物礁形成具有整体北早南晚且同一构造带内东早西晚的发育规律。生物礁都发育在盆地的次级正向构造带上。南海生物礁主要成礁期集中在中新世,有三大主成礁期,分别为早中新世、中中新世和晚中新世。南海海域生物礁伴随着海平面上升而发育,伴随着短暂的海退导致生物礁暴露。南海海域富烃凹陷分布广泛,生物礁储层储集性能优越,发育厚层海相泥岩优质区域性有效盖层,断层面和不整合面是良好的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超压提供了油气运移的动力,南海海域新生代生物礁油气藏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生物礁 新生代 发育规律 油气勘探潜力
下载PDF
南海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廷祥 段铁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7-280,共4页
南海琼东南盆地经历了始新世的陆内断陷、渐新世的裂谷和中新世以来的被动陆缘坳陷等3个演化阶段,特别是在深水区形成了断陷期湖相、裂谷期海陆过渡相到海相及被动陆缘坳陷期海相等多套生烃物质;3期构造沉降作用伴随了3次高热流事件,利... 南海琼东南盆地经历了始新世的陆内断陷、渐新世的裂谷和中新世以来的被动陆缘坳陷等3个演化阶段,特别是在深水区形成了断陷期湖相、裂谷期海陆过渡相到海相及被动陆缘坳陷期海相等多套生烃物质;3期构造沉降作用伴随了3次高热流事件,利于烃源岩的成熟;多储集体类型、多套储盖组合,为油气富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多期构造运动,形成多种圈闭类型,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聚集 深水区 油气勘探潜力 构造演化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中国叠合盆地形成演化与中下组合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29
11
作者 贾承造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关键词 油气勘探潜力 叠合盆地 形成演化 海相碳酸盐岩 中国 油气资源 资源评价 中浅层 资源量 会议
下载PDF
潮汕坳陷地球物理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28
12
作者 陈洁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7-155,共9页
潮汕坳陷位于珠江口盆地南部,是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中生界地层特征和油气勘探潜力是目前工作重点.本文分析了潮汕坳陷区域重力、磁异常特征及地震地质规律,提出潮汕坳陷是衔接东沙群岛和西沙群岛两个构造单元的构造过渡带的观... 潮汕坳陷位于珠江口盆地南部,是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中生界地层特征和油气勘探潜力是目前工作重点.本文分析了潮汕坳陷区域重力、磁异常特征及地震地质规律,提出潮汕坳陷是衔接东沙群岛和西沙群岛两个构造单元的构造过渡带的观点,同时盆倾断层控制了中生界发育与分布.根据潮汕坳陷地震等地球物理特征及地质规律,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分析了该区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汕坳陷 区域地球物理 地震地质 油气勘探潜力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周缘寒武系盐下白云岩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13
作者 曾昌民 李勇 +6 位作者 范秋海 冯晓军 张亮 陈才 朱礼春 陈延贵 李向云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31-1439,共9页
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地区和田河气田周缘寒武系中统发育厚层膏盐岩,其下白云岩溶蚀裂缝-孔洞型储层发育条件好。多个层系具备烃源岩发育条件,除寒武系下统玉尔吐斯组外,震旦系、南华系也是可能的重要生油层系,油气资源丰富。盐下发育... 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地区和田河气田周缘寒武系中统发育厚层膏盐岩,其下白云岩溶蚀裂缝-孔洞型储层发育条件好。多个层系具备烃源岩发育条件,除寒武系下统玉尔吐斯组外,震旦系、南华系也是可能的重要生油层系,油气资源丰富。盐下发育多个规模较大的构造圈闭,且由于膏盐岩层的滑脱作用,断裂很难断穿盐层,后期保存条件好。因此,寒武系中统膏盐岩与下伏白云岩组成本区重要的储盖组合,勘探领域具有非常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寒武系膏盐岩 白云岩 生储盖组合 油气勘探潜力
下载PDF
川北元坝地区下寒武统仙女洞组储层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14
作者 梁子锐 刘晶 +2 位作者 熊治富 王银 潘蓓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1年第3期14-20,48,共8页
近年来,对四川盆地寒武系的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发现,多套层系获得了工业油气流,表明该盆地寒武系纵向上具有丰富的挖潜空间。为了明确川北元坝地区下寒武统仙女洞组的油气勘探潜力,以仙女洞组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 近年来,对四川盆地寒武系的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发现,多套层系获得了工业油气流,表明该盆地寒武系纵向上具有丰富的挖潜空间。为了明确川北元坝地区下寒武统仙女洞组的油气勘探潜力,以仙女洞组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区仙女洞组的沉积背景及平面展布、储层特征与发育主控因素、有利储层分布、成烃成藏条件、有利区带等。研究结果表明:(1)早寒武世四川盆地早期拉张形成的绵阳—长宁裂陷槽逐渐被填平,自南向北关闭,仙女洞组沉积期大部分台地化,川北地区残余了局部的隆洼格局,发育浅滩储层;(2)储层岩性主要为鲕粒白云岩、砂屑白云岩、云质砂屑灰岩、鲕粒灰岩等,储层发育主要受浅滩相带和白云石化控制;(3)预测白云石化浅滩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西部地区,烃源条件优越,保存条件好,发育高角度通源断裂,可垂直供烃,油气成藏条件匹配度高。结论认为,川北元坝地区仙女洞组油气成藏条件良好,油气勘探潜力较大,其中研究区中—西部地区为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北部 下寒武统仙女洞组 浅滩储层 油气成藏 油气勘探潜力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房身泡组玄武岩储层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思琪 黄玉龙 +2 位作者 冯玉辉 刘兴周 韩旭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3-177,共5页
基于钻井岩芯资料,通过岩芯描述、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和储层物性测试等方法,对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房身泡组玄武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探讨了其油气勘探潜力。辽河坳陷房身泡组玄武岩共发育2大类6种基本岩石类型,划分为4种岩... 基于钻井岩芯资料,通过岩芯描述、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和储层物性测试等方法,对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房身泡组玄武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探讨了其油气勘探潜力。辽河坳陷房身泡组玄武岩共发育2大类6种基本岩石类型,划分为4种岩相10种亚相,反映为陆上溢流式喷发形成。识别出4类8种储集空间类型,有效孔隙主要为气孔充填残余-溶蚀孔、节理缝和构造缝。玄武岩孔隙度介于2.9%~21.8%之间,渗透率介于0.01~9.0×10^-3μm^2之间,总体上为中-高孔、低渗储层,气孔-裂缝分带性和界面溶蚀改造作用与储层物性密切相关。房身泡组顶面以下30m范围内为含油显示的有利层段,溢流相复合熔岩流亚相和爆发相火山碎屑流亚相含油性相对较好,构成房身泡组玄武岩油气勘探的优势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储层特征 油气勘探潜力 辽河坳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鄂西-渝东地区生物礁发育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1
16
作者 万红 孙卫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5-68,共4页
通过对井下和露头中典型生物礁发育特征的对比及对已知潜伏生物礁地震响应特征的分析 ,对鄂西 -渝东地区潜伏生物礁进行了初步预测。研究表明 :本区东部晚二叠世处于台、盆过渡相区 ,具备发育大型台地边缘堤礁的有利条件 ,西部潜伏区则... 通过对井下和露头中典型生物礁发育特征的对比及对已知潜伏生物礁地震响应特征的分析 ,对鄂西 -渝东地区潜伏生物礁进行了初步预测。研究表明 :本区东部晚二叠世处于台、盆过渡相区 ,具备发育大型台地边缘堤礁的有利条件 ,西部潜伏区则以发育大量台内点礁为特征 ;潜伏台内点礁虽然分布随机 ,但成藏条件优越 ,而且数量多 ,资源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渝东地区 长兴组生物礁 油气勘探潜力 发育特征 地震响应特征 地震预测
下载PDF
孟居-方里集地区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17
作者 张忠富 季增本 +2 位作者 段昕婷 周根先 王振华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3期9-11,共3页
孟居-方里集地区为地堑,该区石油地质特征及油气聚集控制因素分析表明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区,赋存一定的油气资源量,有较大勘探前景。建议:勘探要整体考虑,针对深层特点综合研究,选择条件最有利的区块作为勘探目标。
关键词 孟居-方里集地区 控制因素 生储盖组合 油气勘探潜力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柴窝堡凹陷油气勘探潜力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劲 李广才 冯永宏 《河南石油》 2004年第4期1-3,共3页
柴窝堡凹陷经历了多期多类型构造沉积演化 ,叠合发育了巨厚的海陆相地层 ,孕育了以上二叠统芦草沟组、红雁池组为主的多套湖相烃源层和厚度大、裂缝发育的储集层 ,形成了多套多类型的生储盖组合 ,圈闭发育 ,形成期与油气大规模运聚期匹... 柴窝堡凹陷经历了多期多类型构造沉积演化 ,叠合发育了巨厚的海陆相地层 ,孕育了以上二叠统芦草沟组、红雁池组为主的多套湖相烃源层和厚度大、裂缝发育的储集层 ,形成了多套多类型的生储盖组合 ,圈闭发育 ,形成期与油气大规模运聚期匹配 ,有利于油气成藏。综合研究认为 ,该区油气勘探应立足于柴杨断褶带、西疙瘩构造带 ,主攻柴窝堡构造和阿克苏构造 ,并加强油气层压裂改造技术攻关和有利储集区的评价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窝堡凹陷 油气勘探潜力 勘探对策
下载PDF
弧后走滑拉张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油气勘探潜力——以缅甸Andaman海域马达班湾盆地为例 被引量:15
19
作者 朱光辉 谢晓军 邱春光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25-231,共7页
以中海油海外勘探区块缅甸Andaman海域马达班湾盆地为例,分析了弧后走滑拉张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油气勘探潜力,并与我国南海西缘走滑拉张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进行了比较,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国内相关盆地研究及今后海外类似盆地勘探... 以中海油海外勘探区块缅甸Andaman海域马达班湾盆地为例,分析了弧后走滑拉张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油气勘探潜力,并与我国南海西缘走滑拉张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进行了比较,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国内相关盆地研究及今后海外类似盆地勘探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后走滑拉张盆地 石油地质特征 油气勘探潜力 马达班湾盆地
下载PDF
河西走廊诸盆地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劲 梁文华 《江汉石油科技》 2003年第1期5-8,17,共5页
根据近年来勘探新成果和地质研究新认识,在总结河西走廊区域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六盘山、敦煌、潮水、雅布赖四个盆地的油气勘探潜力。评价认为:六盘山盆地勘探前景良好,是实现勘探突破的主攻地区;敦煌盆地勘探远景... 根据近年来勘探新成果和地质研究新认识,在总结河西走廊区域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六盘山、敦煌、潮水、雅布赖四个盆地的油气勘探潜力。评价认为:六盘山盆地勘探前景良好,是实现勘探突破的主攻地区;敦煌盆地勘探远景广阔,是战略准备的有利地区;潮水、雅布赖盆地有一定油气成藏条件,是评价侦察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油气盆地 油气勘探潜力 勘探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