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4篇文章
< 1 2 1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河油田盐下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不同期次油气成藏贡献
1
作者 徐勤琪 储呈林 +3 位作者 郭小文 刘永立 张黎 罗明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3,共13页
对于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藏形成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多期次的原油充注,但并非每一期原油充注都对现今油藏形成起到关键作用。流体包裹体方法只能对原油充注期次和时间进行限定,而无法确定各期充注原油对油藏的贡献。针对上述问题,以塔河油... 对于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藏形成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多期次的原油充注,但并非每一期原油充注都对现今油藏形成起到关键作用。流体包裹体方法只能对原油充注期次和时间进行限定,而无法确定各期充注原油对油藏的贡献。针对上述问题,以塔河油田盐下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为例,采用原油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法、荧光光谱和单井模拟分析方法,系统揭示了研究区原油的荧光特征、油气成藏期次和成藏时间。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其母质相同且沉积于海相弱还原环境,再通过与研究区烃源岩进行油源对比,确定了原油均来自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原油芳烃中甲基菲指数和二苯并噻吩参数是定量评价原油成熟度的有效指标,计算得到塔河油田盐下地区原油成熟度(R_(o))在0.90%~1.47%之间,可能对应了多期油气充注。此外,在对盐下地区奥陶系储层油包裹体荧光光谱分析、共生盐水包裹体测温和测盐的基础上,结合单井埋藏史和热史模拟,确定盐下地区存在加里东中期(420 Ma)、海西中期(318 Ma)和喜马拉雅晚期(10 Ma)3期原油充注。对比原油和3期油包裹体荧光光谱参数,认为喜马拉雅晚期是盐下地区的主成藏期,为盐下地区的奥陶系油藏贡献了最多的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裹体 荧光光谱 熟度 油气成藏 地球化学特征 原油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深层古老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油气成藏特征
2
作者 石书缘 胡素云 +10 位作者 刘伟 王铜山 周刚 徐安娜 黄擎宇 徐兆辉 郝彬 王坤 姜华 马奎 白壮壮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61,共14页
通过分析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三大海相盆地埃迪卡拉系—奥陶系,并对比参考东西伯利亚、阿曼和澳大利亚Officer三大国外盆地新元古界—寒武系的地层特征,将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划分成碳酸盐岩类和膏盐岩类互为夹层型、碳酸盐岩类和膏... 通过分析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三大海相盆地埃迪卡拉系—奥陶系,并对比参考东西伯利亚、阿曼和澳大利亚Officer三大国外盆地新元古界—寒武系的地层特征,将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划分成碳酸盐岩类和膏盐岩类互为夹层型、碳酸盐岩类和膏盐岩类互层型以及碳酸盐岩类、膏盐岩类和碎屑岩类共生型3种类型,明确了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的概念及内涵。结果表明:(1)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的油气通常来源于泥页岩和泥质碳酸盐岩两类烃源岩,咸化环境膏盐岩可促进烃源岩生烃。(2)主要发育膏云坪型、颗粒滩和微生物丘型两大类白云岩储集层,准同生期或表生期的大气淡水淋滤是储集层规模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后期埋藏溶蚀作用对储集层有调整和改造作用。(3)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油气成藏模式可划分为盐下成藏模式、盐上成藏模式和盐间成藏模式3大类8小类模式。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北坡、麦盖提斜坡和玛扎塔格前缘隆起带寒武系、四川盆地东部—南部地区寒武系和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盐间马家沟组四段等为未来的有利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 白云岩储集层 烃源岩 油气成藏 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中非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下白垩统油气成藏期次
3
作者 王利 聂志泉 +5 位作者 杜业波 王林 孟凡超 陈玉柳 胡杰 丁汝鑫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基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对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下白垩统油气成藏时间和期次开展研究。研究表明,下白垩统Kubla组和Prosopis组储集层样品中与油气共生的盐水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总体上表现为高、低温两组峰... 基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对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下白垩统油气成藏时间和期次开展研究。研究表明,下白垩统Kubla组和Prosopis组储集层样品中与油气共生的盐水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总体上表现为高、低温两组峰值区间,低温峰值区间和高温峰值区间分别为75~105℃和115~135℃;Kubla组和Prosopis组样品均经历了5个构造演化阶段,即早白垩世发生快速沉降,晚白垩世晚期发生构造反转,古近纪发生小幅沉降,古近纪与新近纪之交抬升,中新世以来则处于沉降阶段;其中晚白垩世剥蚀厚度约1.8km,古近纪与新近纪之交剥蚀厚度约0.5 km,两期剥蚀叠加厚度约2.3 km。与油气包裹体共生的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用以作为油气捕获温度,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热演化史模拟研究,结果表明Bongor盆地北部斜坡下白垩统Kubla组和Prosopis组具有一致的油气成藏时间和期次,均在距今80~95 Ma和65~80 Ma分别经历了两期油气充注。第1期充注对应于油气初始运移,为早白垩世快速沉积末期,第2期充注处于晚白垩世构造强烈反转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 乍得 Bongor盆地 下白垩统 油气成藏期次 流体包裹体 磷灰石裂变径迹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超深层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分析
4
作者 汪泽成 赵振宇 +3 位作者 黄福喜 施亦做 徐洋 张帅 《世界石油工业》 2024年第1期33-48,共16页
随着油气工业发展,向深层超深层领域进军已成为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趋势。通过对中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超深层油气勘探与研究进展的深入分析,明确深层超深层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指出中西部叠合盆地的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基岩及火山... 随着油气工业发展,向深层超深层领域进军已成为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趋势。通过对中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超深层油气勘探与研究进展的深入分析,明确深层超深层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指出中西部叠合盆地的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基岩及火山岩3大领域是未来超深层油气勘探重点领域,超深层元古界是值得勘探重视的潜在领域,并指出超深层油气地质理论与关键技术的攻关方向。研究表明:(1)克拉通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发育以多套海相烃源岩、白云岩和断控型缝洞体等规模储集层、3类有利成藏组合,是寻找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重点领域;(2)前陆盆地下组合发育以煤系为主的湖相优质烃源岩、(扇)三角洲砂体为主的规模储集层、大型构造圈闭,是寻找碎屑岩大油气田的重点领域;(3)以花岗岩和变质岩为主的基岩储集层不受埋深限制,源岩-基岩接触型成藏组合最有利,紧邻生烃凹陷及大型走滑断裂带的基岩潜山是深层-超深层基岩油气藏勘探的重点领域;(4)中新元古界受超大陆裂解及全球冰期影响,发育受陆内裂陷控制的优质烃源岩,资源潜力较大,未来勘探地位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油气成藏 构造分异 基岩油气 深层碎屑岩 叠合盆地
下载PDF
辽河坳陷陈家断裂带北部构造演化解析及油气成藏
5
作者 西智博 廖建平 +2 位作者 高荣锦 周晓龙 雷文文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7-136,共10页
辽河坳陷陈家断裂带油气资源丰富,是辽河西部凹陷北段重要的含油气区带之一。基于构造演化解析,结合砂箱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辽河坳陷陈家断裂带的变形机制和演化过程,并指出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辽河坳陷陈家断裂... 辽河坳陷陈家断裂带油气资源丰富,是辽河西部凹陷北段重要的含油气区带之一。基于构造演化解析,结合砂箱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辽河坳陷陈家断裂带的变形机制和演化过程,并指出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辽河坳陷陈家断裂带具有分段发育特征,且活动时期具有“先北后南”的演化特征,受断层分段性影响,陈家断裂带主要发育压扭背冲构造样式和走滑压扭构造样式。(2)物理模拟实验结果显示,台安—大洼断裂上盘在压扭作用影响下首先形成压扭性质的雁行小断裂,随着位移增大,小断裂逐渐连接,最终形成了贯穿型走滑断裂带,即陈家断裂带。(3)台安洼陷为新生代多期次构造变形叠加形成的洼陷,深层发育主力烃源岩层系,具备发育大规模油气藏的物质基础,洼陷边缘的钻井岩心分析结果显示,烃源岩TOC值为4.79%,Ro为0.3%~0.4%,属于好—较好烃源岩,推测洼陷中心厚度更大,质量更优。陈家断裂带中北部下盘发育断鼻构造,具备陈家洼陷和台安洼陷双源供烃的特点,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构造物理模拟 油气成藏 走滑压扭 压扭背冲 双源供烃 断鼻构造 古近系 陈家断裂带 辽河坳陷
下载PDF
西湖凹陷西次凹古近系花港组—平湖组深层油气成藏过程
6
作者 刘春锋 蒋一鸣 +4 位作者 李宁 郭小波 马剑 张武 熊志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1-246,共16页
西湖凹陷西次凹古近系花港组和平湖组深层油气资源丰富,是东海陆架盆地勘探开发新领域,受储层差异致密化影响,油气成藏机理复杂。为了厘清西次凹深层油气成藏过程,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包裹体所含油... 西湖凹陷西次凹古近系花港组和平湖组深层油气资源丰富,是东海陆架盆地勘探开发新领域,受储层差异致密化影响,油气成藏机理复杂。为了厘清西次凹深层油气成藏过程,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包裹体所含油气地球化学等实验分析,结合构造演化、地层埋藏史、热史等,开展了系统的储层特征、油气成藏期次、成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花港组深层(>4000 m)和平湖组储层均已致密化,溶蚀孔隙是主要的储集孔隙类型;花港组和平湖组均发育两期油气包裹体,早期含油包裹体较多,晚期以天然气包裹体为主,成藏时间分别为龙井运动期和冲绳运动期,以晚期天然气成藏最为关键。包裹体中油气地球化学特征类似,反映生烃母质以高等植物生源为主,低等生物为辅,与平湖组煤系烃源岩特征一致。冲绳运动叠加平湖组生气增压是晚期天然气成藏的主要动力,此时H10段及以上储层未致密化。根据储层致密化与成藏时序匹配关系可将西次凹M构造深层油气藏类型划分为常规型、先成藏后致密型、先致密后成藏型和边成藏边致密型4种。本文成果可为研究区下一步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开发部署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花港组 平湖组 期次 油气成藏过程 西湖凹陷西次凹
下载PDF
西湖凹陷玉泉构造油气成藏时空匹配关系研究
7
作者 周平 孙鹏 +1 位作者 刘春锋 熊志武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9,共9页
以地质录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流体包裹体、自生伊利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资料,运用平衡剖面、盆地模拟技术,研究玉泉构造断裂演化史、圈闭发育史、埋藏史、成岩史、生烃史、油气成藏史及其时空匹配关系。研究表明:玉泉构造经历了前挤压反转... 以地质录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流体包裹体、自生伊利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资料,运用平衡剖面、盆地模拟技术,研究玉泉构造断裂演化史、圈闭发育史、埋藏史、成岩史、生烃史、油气成藏史及其时空匹配关系。研究表明:玉泉构造经历了前挤压反转期、挤压反转早期和挤压反转晚期3个阶段,其中挤压反转早期和晚期为NWW向调节断层和圈闭发育、定型的关键阶段;花港组下段H6—H7自13.0 Ma以来油气持续充注成藏至今,储层物性较差,花港组上段为13.0~11.4 Ma和4.2 Ma至今两期油气充注成藏,且第二期为主要油气成藏期,储层物性较好,龙井组为3.4 Ma至今一期充注成藏,储层物性好。总结出玉泉构造寻找有利勘探目标的关键条件为:以花港组上段为勘探主要目的层,靠近早期发育的NNE油源断层,避开晚期NWW向调节断层,指出玉泉3井区北部、玉泉1井区北部花港组上段以及玉泉3井区NWW向断层上盘龙井组、玉泉1井区龙井组上段为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反转 NWW向调节断层 油气成藏 时空匹配 中央反转构造带 西湖凹陷
下载PDF
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南部区带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勘探方向
8
作者 李宣玥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3期144-154,共11页
西湖凹陷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大,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为明确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南部区带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对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的构造背景、沉积特征、烃源岩条件和储层性质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 西湖凹陷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大,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为明确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南部区带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对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的构造背景、沉积特征、烃源岩条件和储层性质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南部不同区带油气分布特征,总结了油气富集的分布规律以及差异成藏的主控因素,建立了成藏模式。结果表明,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南部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早期通源断裂与砂体耦合及晚期保存条件,并根据储盖组合及油气分布规律划分为平湖组、花港组、龙井组3个成藏组合,其中花港组是主要的成藏层系,花港组具备发育岩性体的沉积环境,具有岩性、地层圈闭形成条件;烃源岩持续生烃提供了充足的油气源,深层—超深层砂岩储集性能依然保持较好,在3900~3700 m低渗储层广泛发育,有利沉积相带叠合次生溶蚀控制优质储层分布,油气充注与圈闭的形成时间配置关系好。研究结果对于西湖凹陷的持续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 模式 西湖凹陷 中央背斜带
下载PDF
烃类包裹体荧光光谱技术划分油气成藏期次———以川中古隆起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为例
9
作者 邹鑫洁 肖晖 成良丙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3期49-57,共9页
流体包裹体显微荧光光谱技术,是利用显微荧光光谱技术对包裹体的荧光性质进行研究,以确定包裹体的流体性质、化学成分及形成时代的一种研究方法。运用烃类包裹体显微荧光光谱分析以及包裹体测温的技术手段,对川中古隆起灯影组油气成藏... 流体包裹体显微荧光光谱技术,是利用显微荧光光谱技术对包裹体的荧光性质进行研究,以确定包裹体的流体性质、化学成分及形成时代的一种研究方法。运用烃类包裹体显微荧光光谱分析以及包裹体测温的技术手段,对川中古隆起灯影组油气成藏期次进行分析。通过实验检测,观察到灯影组储层中存在3种荧光颜色的烃类包裹体,分别为橙色、黄绿色和蓝白色,显示了包裹体中充注的油从低成熟度到高成熟度的变化。通过包裹体显微荧光光谱参数分析,结合埋藏生烃史及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测定分析,得到的结论是研究区灯影组油藏共经历了3期油气充注:第Ⅰ期发橙色荧光的低成熟度油的充注时间约在志留世—晚泥盆世期间;第Ⅱ期发黄绿色荧光的中等成熟度油的充注时间约为早三叠世—早侏罗世期间;第Ⅲ期高成熟度油气的充注时间约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之间。第Ⅰ期和第Ⅱ期主要为原油充注,第Ⅲ期为古油藏裂解生气形成气藏。该研究成果与前人根据构造运动以及研究区包裹体均一温度划分的油气成藏期次结论相印证,对川中地区进一步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显微荧光 油气成藏期次 震旦系 川中古隆起
下载PDF
吴起油田W油区长7油层油气成藏因素分析
10
作者 白万梅 《化工管理》 2024年第6期151-153,158,共4页
针对油气藏分布及主控因素认识不清等问题,文章在烃源岩、储层等方面进行油气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从油水层识别、油气藏类型及分布等方面开展了油气控制因素分析工作。研究表明:(1)吴起油田W油区长7油页岩厚度在15~25 m,TOC含量远大... 针对油气藏分布及主控因素认识不清等问题,文章在烃源岩、储层等方面进行油气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从油水层识别、油气藏类型及分布等方面开展了油气控制因素分析工作。研究表明:(1)吴起油田W油区长7油页岩厚度在15~25 m,TOC含量远大于2%、Ro为0.8%;长73、长72、长71东北部砂体较为发育,主河道砂体厚度分别为15~25 m、15~23 m、15~28 m。(2)吴起油田W油区长7主要发育鼻状构造、砂岩透镜体、致密砂岩遮挡等类型油藏,主要富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道砂岩与分流间湾泥岩的合理有效配置是成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条件 控制因素 长7油层 油水层识别 类型
下载PDF
渭河盆地结构及其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11
作者 陈琦 文军 +1 位作者 高小云 赵宇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232-234,共3页
渭河盆地是位于鄂尔多斯地块南缘的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内新生界沉积巨厚。近年来,随着对渭河盆地地热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盆地新近系地热水中伴生的水溶天然气开始日益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区域构造的综合分析,结合研究区露头、钻... 渭河盆地是位于鄂尔多斯地块南缘的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内新生界沉积巨厚。近年来,随着对渭河盆地地热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盆地新近系地热水中伴生的水溶天然气开始日益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区域构造的综合分析,结合研究区露头、钻井和地球物理资料的响应,对盆地的基底组成和构造格局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利用当前有限的资料,对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进行初步分析,以期能对当前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盆地 油气成藏 地质条件
下载PDF
不整合立体结构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综述
12
作者 齐永欢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4年第1期166-168,共3页
不整合结构在油气成藏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控制了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不整合面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和储集空间,对油气的分布和规模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不整合结构对烃源岩的发育和生烃能力也有一定影响。因此,深入研究不整合... 不整合结构在油气成藏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控制了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不整合面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和储集空间,对油气的分布和规模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不整合结构对烃源岩的发育和生烃能力也有一定影响。因此,深入研究不整合结构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从不整合结构特征的调研入手,分析了不整合面的三层结构特征,进一步探讨了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为深入了解油气成藏规律和寻找有利勘探区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结构 底砾岩层 风化粘土层 半风化岩石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区域不整合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威 魏国齐 +7 位作者 武赛军 谢武仁 金惠 曾富英 郝翠果 白壮壮 苏亦晴 黎荣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4-515,共12页
基于露头、地震和钻井等资料,对四川盆地主要区域不整合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作用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主要发育6个区域地层不整合,由下至上分别是前震旦系与震旦系之间、震旦系与寒武系之间、前二叠系与二叠系之间、中... 基于露头、地震和钻井等资料,对四川盆地主要区域不整合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作用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主要发育6个区域地层不整合,由下至上分别是前震旦系与震旦系之间、震旦系与寒武系之间、前二叠系与二叠系之间、中上二叠统之间、中上三叠统之间以及三叠系与侏罗系之间的不整合,已发现的21个常规大气田(包括致密气)中有16个的形成与区域性不整合有关。(2)区域性地层不整合对四川盆地大气田成藏有重要作用:一是通过风化壳岩溶作用改善不整合面之下储集体的孔渗条件,形成规模岩溶储集层;二是不整合面附近有利于形成良好源储盖组合,为大气田形成提供基础;三是产生地层尖灭和高低不平的古地貌,形成大面积地层圈闭和岩性圈闭群;四是为油气侧向运移提供优势通道;五是有利于油气规模聚集。(3)与区域性不整合相关的领域是四川盆地大气田勘探的重点,前震旦系具备形成大气田的烃源岩、储集层及其良好的配置条件,具有较大勘探潜力,有望成为重要战略接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 大气田 四川盆地 岩溶储集层 油气成藏 控制作用 勘探潜力
下载PDF
重新审视深层油气成藏模式: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可禹 杨鹏 +3 位作者 杨海军 刘建良 宋雅雅 魏心卓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820-2841,共22页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不断向深层—超深层领域拓展,深层展现出了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同时也在成烃-成储-成藏等方面浮现出一系列科学问题。本文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深层油气成藏环境和生、储、盖成藏要素的特殊性,...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不断向深层—超深层领域拓展,深层展现出了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同时也在成烃-成储-成藏等方面浮现出一系列科学问题。本文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深层油气成藏环境和生、储、盖成藏要素的特殊性,重点讨论了深层油气藏在形成与演化过程中需要深入关注的四个基本问题:(1)深层中的油气生成、储集空间形成、油气相态和运移等研究,均需要以物质守恒和能量守恒基本定律为前提开展;(2)深层经历了盆地演化全过程,需要从动态演化角度研究油气成藏;(3)需要探索新的实验方法,加大对深层液态烃稳定性与保存深度下限的研究;(4)注重多学科融合与多技术交叉,解决深层复杂的地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层油气藏最为可能的两种成藏模式:(1)中—浅层油成藏、深埋保持型;(2)长期浅埋、晚期快速深埋(凝析)气成藏型。以塔里木盆地台盆区顺北地区和库车坳陷博孜—大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应用储层地球化学分析、流体包裹体系列分析技术、方解石原位U-Pb定年技术和盆地模拟技术,对两个地区油气成藏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顺北地区奥陶系深层油气藏为“早期中—浅层成藏、后期持续深埋保存”的成藏模式,油气成藏后相对稳定的构造背景是油气藏能保持至今的关键因素;博孜地区白垩系现今超深层天然气藏的形成主要发生在深层至超深层,“长期浅埋、晚期快速深埋”的构造-埋藏演化背景是该类型深层油气藏形成的关键,进一步佐证了深层油气藏的两种成藏模式。研究成果在深化深层油气成藏理论认识和指导深层油气勘探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油气成藏模式 年代学 流体包裹体 盆地模拟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油气成藏期活动断裂对砂体输导油气阻止作用部位的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付志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44,共8页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斜坡区断裂附近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气成藏期活动断裂对砂体输导油气阻止作用机理及部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油气成藏期断盖配置封闭部位、断裂填充物侧向封闭部位和砂体输导油气优势路径,三者叠合建立了一套油气成...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斜坡区断裂附近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气成藏期活动断裂对砂体输导油气阻止作用机理及部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油气成藏期断盖配置封闭部位、断裂填充物侧向封闭部位和砂体输导油气优势路径,三者叠合建立了一套油气成藏期断裂对砂体输导油气阻止作用部位的预测方法。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油气成藏期活动的敖古拉断裂对萨尔图油层砂体输导油气阻止作用的部位共有6处,自西南至东北均匀分布,是东侧古龙凹陷青一段源岩生成油气在敖古拉断裂附近萨尔图油层聚集成藏的有利部位,与现今敖古拉断裂附近萨尔图油层的油气显示情况基本相同,证明此方法针对油气成藏期活动断裂对砂体输导油气阻止作用部位的预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活动断裂 砂体输导油气 阻止作用部位 预测方法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起走滑断裂带流体时空分布及油气成藏意义
16
作者 李慧莉 高键 +3 位作者 曹自成 朱秀香 郭小文 曾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6-328,共13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走滑断裂对成储和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采集研究区8条主要走滑断裂上23口钻井岩心中的构造成因裂缝充填方解石脉,开展断裂流体耦合活动研究。根据方解石脉微观岩相(成岩矿物类型和阴极发光特征)、岩石化学...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走滑断裂对成储和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采集研究区8条主要走滑断裂上23口钻井岩心中的构造成因裂缝充填方解石脉,开展断裂流体耦合活动研究。根据方解石脉微观岩相(成岩矿物类型和阴极发光特征)、岩石化学(稀土元素、碳氧锶同位素)和方解石原位U-Pb定年结果,将方解石脉分为3期。第一期方解石脉在东西部数条断裂带内普遍发育,方解石岩石化学特征指示流体来源于中下奥陶统地层水;方解石原位U-Pb年龄为474~444 Ma,时代为加里东中期。第二期方解石脉主要在顺北5号带以东断裂带内发育普遍,方解石岩石化学特征指示来源于下部寒武系地层水和埋藏期深部热流体;方解石原位U-Pb年龄为441~403和374~326 Ma,时代集中分布在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第三期方解石脉在5号带、4号带和顺南地区少数样品较为发育,方解石岩石化学特征指示埋藏期深部热流体特征,方解石原位U-Pb年龄为295.9~232 Ma,时代主要为海西晚期。三期方解石脉形成时期与断裂活动期次相吻合。方解石脉含烃包裹体产状和特征指示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和海西晚期液态烃充注和液态烃热裂解演化过程。本文利用构造成因裂缝充填方解石微区原位U-Pb定年,确定走滑断裂形成时间的方法,以及结合烃类包裹体分析直接确定油气成藏时限的方法,对于研究多旋回盆地多源多期油气成藏过程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脉 断裂流体耦合活动 油气成藏 顺北油气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阿曼山西侧前陆盆地莱克维尔隆起中—新生界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
17
作者 张宁宁 姚根顺 +3 位作者 王建君 张庆春 马红林 罗贝维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9-216,共8页
我国石油公司在中东阿曼山西侧前陆盆地莱克维尔隆起拥有多个油气合作项目,由于勘探程度较低,对其区域构造与油气成藏特征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基于新的井震资料,开展莱克维尔隆起区构造、断裂解释与油气成藏分析。结果表明:①莱克维尔隆... 我国石油公司在中东阿曼山西侧前陆盆地莱克维尔隆起拥有多个油气合作项目,由于勘探程度较低,对其区域构造与油气成藏特征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基于新的井震资料,开展莱克维尔隆起区构造、断裂解释与油气成藏分析。结果表明:①莱克维尔隆起在三叠纪—侏罗纪处于拉张环境,晚白垩世构造发生反转形成反转背斜,其形成主要受控于阿曼山快速隆升挤压作用,上覆古近系直接披覆于隆起区中白垩统之上呈不整合接触。②隆起区发育两组高角度正断层,断层形态在剖面上呈“Y”形、复合“Y”形,在平面上呈“X”形交叉分布;晚白垩世由于造山作用导致断层处于挤压状态。③研究区中生代长期处于被动陆缘,具有3类典型成藏模式,包括下白垩统Shuaiba组礁滩岩性油气藏、上白垩统Natih组断块型油气藏及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古近系Umm er Radhuma组生物碎屑灰岩岩性油气藏;晚白垩世以来上侏罗统Diyab组、下白垩统Bab组2套主力烃源岩已进入成熟阶段,晚白垩世发育的不整合及三叠纪—侏罗纪伸展背景下形成的垂向断裂构成重要的油气输导体系,促进了区域油气聚集成藏。认为莱克维尔隆起顶部、西侧斜坡带与东侧前渊斜坡带的地质条件相似,具有较大勘探潜力,是未来重要的油气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油气成藏 勘探潜力 前陆盆地 莱克维尔隆起 阿曼山
下载PDF
渤中凹陷北部古近系底部不整合发育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
18
作者 陈宇航 张新涛 +5 位作者 余一欣 杨帆 柳永军 张震 戈道瑶 杜琦睿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0-180,共11页
不整合是油气输导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场所。以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北部为例,综合利用三维地震资料、钻测井资料和岩心薄片资料,对古近系底部不整合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渤中凹陷北部古近... 不整合是油气输导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场所。以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北部为例,综合利用三维地震资料、钻测井资料和岩心薄片资料,对古近系底部不整合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渤中凹陷北部古近系底部不整合包括5种接触类型和7种结构类型。不整合通道类型划分为双运移通道Ⅰ型、单运移通道Ⅱ_(1)型和Ⅱ_(2)型以及封堵型Ⅲ型,单运移通道Ⅱ_(1)型是研究区主要的不整合油气成藏类型。运聚类型包括侧向型、圈闭+侧向型、垂向+侧向型和封堵型4种。不整合之上砂岩输导油气的能力与砂岩微观特征及裂缝倾角相关,半风化岩层对油气的输导储集能力受控于原始孔渗良好且不易形成风化黏土层的火山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 油气成藏 火山岩 渤海湾盆地 渤中凹陷北部
下载PDF
逆冲断裂对富满油田哈得区块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19
作者 李世银 罗枭 +3 位作者 王彭 李会元 覃汉莲 李景瑞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03-1311,共9页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是我国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富满油田断控油气藏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目标,走滑断裂具有控储层、控圈闭、控富集的作用。但在富满油田哈得区块发育的逆冲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认识不清,...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是我国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富满油田断控油气藏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目标,走滑断裂具有控储层、控圈闭、控富集的作用。但在富满油田哈得区块发育的逆冲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油气藏的高效开发。为此,文章在分析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哈得区块逆冲断裂及走滑断裂的展布特征,明确了两者平面展布、纵向切割关系和活动时期。结合区域油气成藏期次研究,明确了逆冲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富满油田走滑断裂形成于中奥陶世末期,即中加里东期,逆冲断裂主要活动期在海西期,晚于走滑断裂形成期;(2)富满油田主要为3期成藏(晚加里东期、晚海西期和喜山期),逆冲断裂可对晚海西期、喜山期充注成藏造成影响;(3)逆冲断裂与走滑断裂具有3种组合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哈得区块受逆冲断裂影响的3种油气成藏输导模式。结论认为,逆冲断裂与油源走滑断裂交汇点在上寒武统一间房组时,对油气成藏最为有利,具有多源供烃、多期成藏特点,对同类型油气藏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富满油田 逆冲断裂 走滑断裂 油气成藏
下载PDF
黄骅坳陷中旺-齐家务地区沙一下亚段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20
作者 赵军 马建英 +3 位作者 周可佳 王昌丽 董越崎 李晓静 《录井工程》 2023年第4期137-143,共7页
黄骅坳陷中旺-齐家务地区沙一下亚段油气显示活跃,储层岩性主要为生物灰岩,油井产量高,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近些年该区勘探工作逐步取得成效,对油气成藏的认识进一步完善。钻井资料揭示港西、孔店凸起周缘普遍发育生物灰岩,基于油... 黄骅坳陷中旺-齐家务地区沙一下亚段油气显示活跃,储层岩性主要为生物灰岩,油井产量高,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近些年该区勘探工作逐步取得成效,对油气成藏的认识进一步完善。钻井资料揭示港西、孔店凸起周缘普遍发育生物灰岩,基于油源对比,识别出中旺次洼、歧北斜坡沙一下亚段和中旺次洼沙三段烃源岩为生烃母质,并结合断层活动和原油密度分布,判断长期活动的断层油气运移通道。油气成藏模式分析研究认为,该区齐家务背斜生物灰岩为首要油气勘探目标,其次为中旺次洼断阶带云灰质页岩,据此指导该区部署井位2口,探索生物灰岩低成熟度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模式 黄骅坳陷 中旺-齐家务地区 沙一下亚段 生物灰岩 油气运移通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