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什布拉克铀矿区遥感油气还原蚀变信息提取 被引量:5
1
作者 叶发旺 刘德长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8年第4期39-42,I0002,共5页
从巴什布拉克铀矿床油气还原蚀变岩石的光谱特征分析入手,开展了基于ETM数据的白垩系油气还原蚀变信息的反向增强和基于ASTER数据的直接增强技术研究。通过对增强的油气还原蚀变信息分布特征的分析,发现矿床所在的北西西向狭长的白垩系... 从巴什布拉克铀矿床油气还原蚀变岩石的光谱特征分析入手,开展了基于ETM数据的白垩系油气还原蚀变信息的反向增强和基于ASTER数据的直接增强技术研究。通过对增强的油气还原蚀变信息分布特征的分析,发现矿床所在的北西西向狭长的白垩系出露范围内,西段的油气还原蚀变强烈,中段和东段的蚀变弱,从而为矿区外围铀矿找矿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什布拉克铀矿区 反向增强 油气还原蚀变
下载PDF
基于ASTER数据的巴什布拉克铀矿区油气还原蚀变信息提取与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叶发旺 刘德长 +1 位作者 赵英俊 杨旭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08年第4期223-230,共8页
从新疆巴什布拉克铀矿床油气还原蚀变岩石的光谱特征分析入手,开展了基于ASTER遥感数据的油气还原蚀变信息提取技术研究,发现了研究区存在3个与已知铀矿区油气还原蚀变遥感异常相类似的遥感蚀变异常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ASTER数据... 从新疆巴什布拉克铀矿床油气还原蚀变岩石的光谱特征分析入手,开展了基于ASTER遥感数据的油气还原蚀变信息提取技术研究,发现了研究区存在3个与已知铀矿区油气还原蚀变遥感异常相类似的遥感蚀变异常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ASTER数据在短波红外的多波段优势,对增强的各个遥感蚀变异常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地质含义讨论,排除了非蚀变作用产生的遥感蚀变假异常,明确了与铀矿找矿密切相关的遥感蚀变异常信息,为铀矿区外围的铀矿找矿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ASTER数据 油气还原蚀变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白兴吐地区油气后生还原对铀成矿的作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振强 赵忠华 +2 位作者 杨冰 杨福 李鹏飞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5期290-295,共6页
白兴吐地区姚家组铀矿化岩石中有机炭和有机硫都较低,而矿石中烃类含量比围岩高数至数十倍,油气对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明显。油气及热液沿断裂上升,热事件有利于CH4在溶液中发生TSR反应,并加速铀的沉淀。断裂及油气是该区铀矿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白兴吐地区 姚家组 砂岩型铀矿化 油气还原作用
下载PDF
伊犁盆地油气与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关系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李胜祥 欧光习 +3 位作者 韩效忠 蔡煜琦 郑恩玖 李细根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2-118,T0002,共8页
伊犁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产有数个可地浸的砂岩型铀矿床。前人对这些铀矿床的成因认识基本上都是层间氧化带成因观点,但对铀矿化的富集机理研究不够深入,普遍认为铀成矿富集机理是含矿层沉积时堆积的有机质及沉积成岩阶段形成... 伊犁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产有数个可地浸的砂岩型铀矿床。前人对这些铀矿床的成因认识基本上都是层间氧化带成因观点,但对铀矿化的富集机理研究不够深入,普遍认为铀成矿富集机理是含矿层沉积时堆积的有机质及沉积成岩阶段形成的硫化物对层间渗入氧化水中铀的还原吸附作用。油气包裹体及其气相色谱特征研究表明,盆地至少发育过一期石油和一期天然气运移、聚集过程;铀矿床含矿砂岩中的油气来源于深部二叠纪或更老地层的较成熟的烃源层。油气一方面消耗了含矿含水层中的大量氧气,造就了含矿层较强的还原环境;另一方面也参与了铀成矿过程的氧化还原反应,加速了铀还原、沉淀、富集成矿的速度。结合盆地断裂构造研究,本文推断深部油气主要沿近EW向东曼里塔勒迪深大断裂和NWW—SEE向霍城托开深大断裂向上运移,造成断裂附近形成较强的还原障,进而控制了盆地砂岩型铀矿床(点)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盆地 砂岩型铀矿 酸解烃 油气包裹体 气相色谱 油气还原
下载PDF
库车坳陷中-新生代构造-流体演化与铀成矿关系
5
作者 刘念 秦明宽 +4 位作者 郭强 许强 王强强 肖菁 张浩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857-874,共18页
在剖析系列剖面的构造变形特征基础上,采用盆地建模方法构建中-新生代各层的构造形态;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磷灰石(U-Th)/He以及平衡剖面恢复等技术精细恢复库车坳陷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采用盆地模拟法模拟重点层位的流... 在剖析系列剖面的构造变形特征基础上,采用盆地建模方法构建中-新生代各层的构造形态;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磷灰石(U-Th)/He以及平衡剖面恢复等技术精细恢复库车坳陷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采用盆地模拟法模拟重点层位的流体演化过程并探讨构造-流体演化与砂岩型铀成矿的关系。结果表明:库车坳陷构造变形强度表现为“西强东弱”的特征,中-新生代存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古近纪-中新世和上新世-第四纪三期构造隆升事件,分别是拉萨地体与欧亚板块碰撞拼贴、Kohistan-Dras岛弧增生以及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递进式碰撞造成的。库车坳陷新近系油气逸散现象明显,主要沿克拉苏、依奇克里克以及秋里塔格构造带分布,油气主要来源于深部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存在23~5 Ma和5 Ma至今两期油气逸散过程。库车坳陷库车组的含氧含铀水主要由南天山供给,部分由秋里塔格构造带补给。渗出流体从拜城凹陷以“汇聚流+面流”的方式运移至直线褶皱带,向南以“面流”的方式运移至秋里塔格构造带,并在隆起区汇聚。中-新生代构造-流体演化控制库车坳陷砂岩型铀成矿作用,总体表现为“早期层间氧化-晚期渗出接力成矿”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古流体 油气还原 砂岩型铀矿 库车坳陷
下载PDF
油气对砂岩型铀矿中铀等伴生元素富集成矿的模拟实验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正义 秦明宽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08年第1期13-18,共6页
根据砂岩型铀矿"二次还原作用"的成矿模式,采用实验地球化学方法进行褪色蚀变模拟实验。在半动态情况下,运用含油气还原溶液与漂白砂岩和紫色砂岩反应,依此进行铀成矿作用的模拟。认为造成铀沉积的原因是由"pH落差"... 根据砂岩型铀矿"二次还原作用"的成矿模式,采用实验地球化学方法进行褪色蚀变模拟实验。在半动态情况下,运用含油气还原溶液与漂白砂岩和紫色砂岩反应,依此进行铀成矿作用的模拟。认为造成铀沉积的原因是由"pH落差"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还原 砂岩型铀矿 褪色蚀变 伴生元素 成矿模拟实验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七个泉地区构造沉积演化与铀成矿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张胜龙 陈云杰 +2 位作者 陈擎 龚奇福 李天石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28-237,共10页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西部七个泉地区铀矿勘查取得一定突破,显示出较好的成矿潜力。通过对该区构造特征、沉积演化、后生蚀变及其与铀成矿作用的关系开展研究,揭示出七个泉地区整体呈鼻状“短轴背斜”构造特征,目的层上油砂山组沉积主要受...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西部七个泉地区铀矿勘查取得一定突破,显示出较好的成矿潜力。通过对该区构造特征、沉积演化、后生蚀变及其与铀成矿作用的关系开展研究,揭示出七个泉地区整体呈鼻状“短轴背斜”构造特征,目的层上油砂山组沉积主要受来自阿拉尔方向的物源控制,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铀矿化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且铀矿化受构造、砂体和油气还原作用共同控制,深部还原性油气沿断裂、不整合面和疏松砂体运移,遇到向下渗入的含铀含氧地下水时,在接触部位形成氧化-还原地球化学障从而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构造沉积演化 七个泉 油气还原作用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直罗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关系 被引量:24
8
作者 张字龙 范洪海 +5 位作者 蔡煜琦 赵兴齐 刘红旭 贺锋 李平 杨梦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408-3423,共16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直罗组油气作用明显,区域铀成矿与褪色蚀变关系密切。本文在铀矿化发育较密集的黄陵地区开展了直罗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关系研究。通过饱和烃气象色谱分析,可见有机质正构烷烃主峰碳位于C_(15)~C_(22)之间...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直罗组油气作用明显,区域铀成矿与褪色蚀变关系密切。本文在铀矿化发育较密集的黄陵地区开展了直罗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关系研究。通过饱和烃气象色谱分析,可见有机质正构烷烃主峰碳位于C_(15)~C_(22)之间,(C_(21)+C_(22))/(C_(28)+C_(29))值范围为0.72~26.08,∑C_(21)^-/∑C_(22)^+值分布在0.88~6.39之间,Pr/Ph值分布在0.47~0.85之间,OEP值分布在0.87~1.08之间,CPI值分布在1.04~1.22之间,指示烃源岩有机质处于成熟的热演阶段,油气主要来源于三叠系延长组盐湖相的沉积母质。研究区三叠系延长组湖相烃源岩的生烃高峰期与含铀目的层沉积成岩以来地层缺失期及铀成矿期基本吻合,生成的油气既可为铀成矿提供还原能力,又可以避免已形成的铀矿体遭受后期氧化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有机地球化学 油气还原 黄陵地区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硫磺沟地区铀矿化砂岩流体包裹体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6
9
作者 黄少华 秦明宽 +3 位作者 刘章月 毛丽华 何中波 许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5-488,共14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硫磺沟地区伴随铀矿化发育较多地沥青、油气残留物。为查明两者间的关联性,对含地沥青铀矿化砂岩进行了流体包裹体测试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镜下观察发现,包裹体以含烃盐水包裹体和液烃包裹体为主,少量气烃包裹体。测温... 准噶尔盆地南缘硫磺沟地区伴随铀矿化发育较多地沥青、油气残留物。为查明两者间的关联性,对含地沥青铀矿化砂岩进行了流体包裹体测试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镜下观察发现,包裹体以含烃盐水包裹体和液烃包裹体为主,少量气烃包裹体。测温结果表明,含烃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及盐度整体中等偏低,分别集中于60~90℃、0%~8%NaCl。结合GOI统计及酸解烃测试结果得出含矿砂体主要存在一期中等偏弱的油气充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得出:主峰碳为C_(14)~C_(25),单峰型;OEP与CPI分别为0.474~1.58、0.887~2.70,分布较分散;Pr/Ph为0.40~1.43,多小于1;Pr/nC_(17)、Ph/nC_(18)分别为0.164~0.833、0.595~1.54,质量色谱图基线"鼓包"不明显。以上表明油气有机质来源以低等藻类为主,总体处于较强还原环境,成熟度差异较大,生物降解微弱。基于油气还原与铀成矿间的关系及野外地质特征,认为油气还原对本区铀成矿有两大作用:一是对下中侏罗纪的早期铀矿体起保矿及隐蔽作用;二是进一步提高上侏罗统砂岩层的还原容量,为后期铀成矿提供所必需的还原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磺沟地区 铀矿化 油气还原 流体包裹体 有机地球化学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成矿主控因素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20
10
作者 赵忠华 张振强 +1 位作者 于文斌 董清水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12年第4期199-202,226,共5页
松辽盆地南部是砂岩型铀矿勘查的重点区,已发现中型铀矿床1个,具备较好的成矿潜力。目的层姚家组、泉头组可识别4种主要沉积相和12种沉积亚相。铀矿体主要产于辫状河河道亚相和冲积扇扇中亚相砂体中。断裂构造对铀成矿具控制作用。油(煤... 松辽盆地南部是砂岩型铀矿勘查的重点区,已发现中型铀矿床1个,具备较好的成矿潜力。目的层姚家组、泉头组可识别4种主要沉积相和12种沉积亚相。铀矿体主要产于辫状河河道亚相和冲积扇扇中亚相砂体中。断裂构造对铀成矿具控制作用。油(煤)气藏作用是铀成矿的必要条件。铀矿主控矿因素为辫状河道沉积砂体、断裂反转构造形成的剥蚀天窗、后生氧化与油(煤)气还原作用。建立了8条找矿标志,优选出白兴吐—架玛吐、协尔苏—金宝屯I级成矿远景区2片,杨大城子、交力格—包日温都Ⅱ级成矿远景区2片。勘查表明,上述两个I级成矿远景区内已取得突破性找矿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南部 有利砂体 断裂构造 油气还原 找矿标志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白垩统罗汉洞组中的铀矿化与沉积相 被引量:7
11
作者 漆富成 刘武生 +1 位作者 张字龙 李治兴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201-204,共4页
基于沉积相的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罗汉洞期在缓倾斜坡带发育河流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湖泊相沉积。依据酸解烃特征参数C1/ΣC,C1/C2+及酸解烃判别分析(Z值法、Φ值法及判别因子法)论证了赋存于罗汉洞组地层中的烃气源于三叠系上... 基于沉积相的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罗汉洞期在缓倾斜坡带发育河流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湖泊相沉积。依据酸解烃特征参数C1/ΣC,C1/C2+及酸解烃判别分析(Z值法、Φ值法及判别因子法)论证了赋存于罗汉洞组地层中的烃气源于三叠系上统湖相生油岩系中的油型气。通过综合剖析赋存于罗汉洞组中油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油气还原蚀变特征和铀矿化关系,论证了罗汉洞组的褪色蚀变(漂白)是渗逸到该层位中的酸解烃类气体对岩石发生诱发蚀变的结果,论述了沉积成岩作用期间在辫状河三角洲相中发生铀初步富集,提出沉积相组合与油气还原蚀变带的空间配置是后期铀矿化空间定位的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铀初步富集 油气还原蚀变 铀矿化空间 定位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组砂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铀成矿作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字龙 韩效忠 李胜祥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08年第2期79-85,共7页
通过对东胜及外围地区直罗组砂体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质含量及ΔEh值等地球化学特征参数的对比分析,认为东胜地区直罗组砂体不仅具有强的还原能力,而且砂体遭受后期改造作用也明显,其铀成矿的地球化学条件明显好于其他地区;神木... 通过对东胜及外围地区直罗组砂体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质含量及ΔEh值等地球化学特征参数的对比分析,认为东胜地区直罗组砂体不仅具有强的还原能力,而且砂体遭受后期改造作用也明显,其铀成矿的地球化学条件明显好于其他地区;神木地区砂体虽然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但砂体后生改造作用差,其铀成矿条件不如东胜地区;榆林—横山地区砂体后生改造作用较强,但砂体还原能力较差,铀成矿条件也不如东胜地区;安塞地区砂体还原能力差,后生改造作用也差,因而其铀成矿条件最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地球化学特征 砂岩型铀矿 铀成矿作用 油气还原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缘砂岩型铀矿目标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时志浩 陈擎 +6 位作者 叶雷刚 陈斌 康利刚 邵恒博 王继斌 张未 白强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8-273,共16页
柴达木盆地西缘地区位于柴西坳陷构造带,断裂构造活动强烈,油气广泛分布,具有较大的铀成矿潜力。为研究砂岩型铀矿找矿目的层地球物理特征与铀成矿关系,先基于地球物理测井响应特征,查明区内砂体发育以及放射性异常范围,分析铀成矿环境... 柴达木盆地西缘地区位于柴西坳陷构造带,断裂构造活动强烈,油气广泛分布,具有较大的铀成矿潜力。为研究砂岩型铀矿找矿目的层地球物理特征与铀成矿关系,先基于地球物理测井响应特征,查明区内砂体发育以及放射性异常范围,分析铀成矿环境;再结合能谱-地质剖面,研究不同地层岩性放射性特征;采用化学分析与伽玛测井,分析铀矿化段岩体中烃类含量与放射性关系。研究表明:区内目的层砂体发育较好,具有铀成矿有利的泥砂互层架构及氧化还原环境,且砂体(粗砂、含砾粗砂)放射性值较高;区内铀矿化受油气还原作用控制,为铀元素富集成矿提供有利还原障。目的层局部见有较高铀异常带(点),为推断铀矿体深部延伸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西缘坳陷 砂岩型铀矿 地球物理特征 油气还原 放射性
下载PDF
新疆卡拉达尔布拉克地段铀成矿控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守玉 善曹特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9年第4期220-228,共9页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测试分析,结合砂体平面、剖面特征,总结了卡拉达尔布拉克地段岩性、岩相及油气还原特征,探讨了其与铀富集关系。认为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为凹陷扩张背景下的干旱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建造,岩性组合、持续油气还原...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测试分析,结合砂体平面、剖面特征,总结了卡拉达尔布拉克地段岩性、岩相及油气还原特征,探讨了其与铀富集关系。认为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为凹陷扩张背景下的干旱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建造,岩性组合、持续油气还原及层间氧化改造,对铀成矿有明显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组合 油气还原 铀成矿控因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槐树湾地区铀矿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保侠 贾恒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6期327-331,共5页
文章叙述了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概况,重点介绍了槐树湾地区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该地区铀矿化的成因机理,指出铀矿化与后生油气还原蚀变作用具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铀矿化特征 油气还原蚀变 成因分析 槐树湾地区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缘砂岩型铀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强 陈擎 +4 位作者 王继斌 陈斌 邵恒博 时志浩 龚美鑫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45-1164,共20页
为揭示柴达木盆地西缘英东地区上油砂山组含铀砂岩源岩风化程度、物源性质及构造背景,以区内最新发现的工业铀矿孔ZKY01中上油砂山组含矿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和显微观察、扫描电镜和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区内含矿砂岩的岩石学特征、... 为揭示柴达木盆地西缘英东地区上油砂山组含铀砂岩源岩风化程度、物源性质及构造背景,以区内最新发现的工业铀矿孔ZKY01中上油砂山组含矿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和显微观察、扫描电镜和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区内含矿砂岩的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风化作用特征、物源特征及沉积构造背景,并结合地质特征,初步分析了油气与砂岩型铀成矿的关系。结果显示,上油砂山组含矿砂岩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铀矿物主要有钒钙铀矿、钒钾铀矿、沥青铀矿和铀石;分异指数CIA和风化指数ICV表明含矿砂岩成分变化程度低,为构造带首次沉积,没有经历沉积再循环过程。物源以中酸性岩浆岩为主,源区具有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边缘弧的构造背景;δEu、δCe与U呈微弱正相关,U富集过程由氧化向还原环境转变。结合铀成矿地质条件认为,上油砂山组含矿目的层中铀矿化与油气关系密切,油气的上侵提升了砂体的还原能力,有利于砂岩型铀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油气还原作用 上油砂山组 柴达木盆地西缘
原文传递
One-step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Cu-SAPO-34/cordierite and its catalytic performance on NO_x removal from diesel vehicles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建成 陈影 +3 位作者 唐磊 鲍卫仁 常丽萍 韩丽娜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3330-3336,共7页
Cu-SAPO-34/cordierite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via one-step hydrothermal synthesis method and their performances to remove NO x from the diesel vehicle exhaust were evaluated. The morphology, structure, Cu content and ... Cu-SAPO-34/cordierite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via one-step hydrothermal synthesis method and their performances to remove NO x from the diesel vehicle exhaust were evaluated. The morphology, structure, Cu content and valence state were characterized by SEM, XRD, ICP and XPS,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e active component Cu of the catalysts via in situ synthesis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 activities of NOx and the optimal Cu content is in the range of 0.30%-0.40%(mass fraction). No N 2 O is detected by gas chromatograph (GC) during the evaluation process, which implies that NOx is almost entirely converted to N2 over Cu-SAPO-34/cordierite catalyst. The conversion rate of NOx to N2 by NH3 over catalyst could almost be up to 100%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300-670 ℃with a space velocity of 12000 h-1 and it is still more than 60% at 300-620 ℃ under 36000 h-1. The catalysts also show the good hydrothermal and chemical stability at the atmosphere with H 2 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situ synthesis Cu-SAPO-34/cordierite NOx selective catalyst reduction NH3 diesel vehicle exhaust
下载PDF
东胜地区直罗组蚀变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宏斌 《西北铀矿地质》 2004年第2期24-29,共6页
东胜地区直罗组绿色蚀变岩无论是主要地球化学参数、常量元素、伴生元素还是稀土元素特征,均与上岩性段的紫红色岩石相似而同下岩性段的灰色岩石明显不同,反映绿色岩石是由紫红色岩石还原而来。绿色岩石的还原能力远大于灰色岩石的还... 东胜地区直罗组绿色蚀变岩无论是主要地球化学参数、常量元素、伴生元素还是稀土元素特征,均与上岩性段的紫红色岩石相似而同下岩性段的灰色岩石明显不同,反映绿色岩石是由紫红色岩石还原而来。绿色岩石的还原能力远大于灰色岩石的还原能力,现代氧化—还原界线并非绿色岩石—灰色岩石界线而是紫红色岩石一绿色岩石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蚀变 油气还原 绿色岩石 紫红色岩石 氧化还原界面 铀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