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智能纳米复合剂堵水调剖体系的研究
1
作者 张永伟 王绘鹏 +3 位作者 王辰 冯馥腾 薛龙龙 杨昌华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24年第3期5-8,共4页
为解决高温高盐碎屑岩油藏含水率高、封堵难度大以及采收率低等问题,研究了一种ALT智能纳米复合剂堵水调剖体系,通过Zate电位仪和SCZL203全自动张力仪对该调剖体系的粒径和界面张力进行测定,并采用耐高压微观驱替装置进行体系封堵性能... 为解决高温高盐碎屑岩油藏含水率高、封堵难度大以及采收率低等问题,研究了一种ALT智能纳米复合剂堵水调剖体系,通过Zate电位仪和SCZL203全自动张力仪对该调剖体系的粒径和界面张力进行测定,并采用耐高压微观驱替装置进行体系封堵性能评价。结果表明:ALT智能纳米复合剂在水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有效改善储层润湿性,且具有很好的洗油效果;同时,复合剂堵水调剖体系颗粒粒径小,容易进入储层微小孔喉,在油藏条件下封堵效果好,具有良好的油水选择性,堵水率高达88.1%,总采收率达5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油藏 智能纳米复合剂 润湿性 洗油效率 油水选择性
下载PDF
缓膨颗粒对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的调堵机理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亮 张汝生 +2 位作者 伍亚军 武俊文 柳建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5-249,共5页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具有高温高盐、出水规律复杂等特点,普遍采收率较低。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填砂管模型和二维可视化缝洞模型研究了超支化缓膨颗粒在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条件下的选择性堵水机理和流道调整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该缓膨颗粒...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具有高温高盐、出水规律复杂等特点,普遍采收率较低。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填砂管模型和二维可视化缝洞模型研究了超支化缓膨颗粒在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条件下的选择性堵水机理和流道调整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该缓膨颗粒具有优良的抗温抗盐性能、油水选择性和液流转向性能。缓膨颗粒在模拟水中的最大膨胀倍数为14倍,堵水率66.7%,堵油率7.0%;可有效封堵高渗管,调剖后高渗管与低渗管的分流比从98∶2降至23∶77。微观可视化物模实验结果表明,水化膨胀的弹性颗粒在大尺寸裂缝中通过挤压变形和堆积压实作用形成卡封,从而调整流道促使深部液流转向,并通过逐级封堵和运移来实现后续水驱沿程扩大波及效率,有利于提高缝洞型油藏采收率。图11参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缓膨颗粒 油水选择性 调堵机理 塔河油田
下载PDF
高温改性萘酚凝胶流道调整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何龙 武俊文 +3 位作者 刘广燕 李亮 张汝生 侯宝峰 《当代化工》 CAS 2020年第5期777-781,785,共6页
基于一步法构建了一种新型AM/AMPS类耐高温抗高盐萘酚凝胶流道调整体系,交联剂为双羟基萘,有别于传统的苯酚类交联剂。该体系于140℃下处理1 d,以目测代码法表征成胶强度达到H;高温高盐(140℃,22×10~4mg/L)处理150d之后,体系出现... 基于一步法构建了一种新型AM/AMPS类耐高温抗高盐萘酚凝胶流道调整体系,交联剂为双羟基萘,有别于传统的苯酚类交联剂。该体系于140℃下处理1 d,以目测代码法表征成胶强度达到H;高温高盐(140℃,22×10~4mg/L)处理150d之后,体系出现一定的脱水现象,但脱水率仅为4.6%。相比普通苯酚类交联体系,该体系具有超优良的耐温抗盐性。基于岩心流动实验对体系封堵性能进行了评价,堵水率为99.82%,堵油率为4.55%,可见体系具有优良的油水选择性。采用微观可视化模型进行封堵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体系会优先封堵优势通道,达到液流转向的目的,同时液流在优势通道中遇到流道调整体系的阻碍作用,会对堵剂条带形成一定的挤压,使得堵剂条带缓慢前移,从而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酚凝胶 耐温抗盐 油水选择性 流道调整 微观可视化
下载PDF
石油树脂悬浮体调剖剂性能及其堵水机制 被引量:6
4
作者 蒋平 郑超 +3 位作者 葛际江 张贵才 裴海华 孙铭勤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4-130,共7页
针对传统冻胶类调剖体系在高温高盐油藏中稳定性差、封堵效率低、无机类调剖剂油水选择性差的问题,采用不同软化点的石油树脂,制备石油树脂悬浮体调剖体系,分别通过物模驱替实验考察该体系对油、水两相的选择性封堵性能,进而通过高温流... 针对传统冻胶类调剖体系在高温高盐油藏中稳定性差、封堵效率低、无机类调剖剂油水选择性差的问题,采用不同软化点的石油树脂,制备石油树脂悬浮体调剖体系,分别通过物模驱替实验考察该体系对油、水两相的选择性封堵性能,进而通过高温流变性实验和高温高压下的微观形貌分析验证其堵水机制。结果表明:石油树脂悬浮体调剖体系具有良好的油水选择性,对于渗透率大于8μm^2的水层具有较好的封堵性能,封堵率大于80%,而对油层伤害率仅为5.29%;对于级差为3.0的填砂管,随着石油树脂悬浮体注入量的增加高、低渗层的流量比逐渐降低,当注入0.5V_P(V_P为孔隙体积)调剖剂后高、低渗层的分流量比小于1,发生反转;当环境温度大于树脂软化点后,石油树脂转变为牛顿流体,其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在150℃下整体黏度仍然大于2.2 Pa·s,石油树脂可以通过吸附在多孔介质表面依靠其黏滞力起到堵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油藏 调剖堵水 流变性 石油树脂 油水选择性
下载PDF
排601块热采水平井堵水体系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唐钢 张广政 张子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5-130,共6页
针对春风油田排601区块边底水入侵、油井含水上升日益严重及现有堵剂适用性差等问题,合成和研制了一种耐温120℃,抗矿化度22×10~4mg/L的新型硅盐树脂体系。室内实验评价了硅盐树脂体系的黏度、耐冲刷性、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堵... 针对春风油田排601区块边底水入侵、油井含水上升日益严重及现有堵剂适用性差等问题,合成和研制了一种耐温120℃,抗矿化度22×10~4mg/L的新型硅盐树脂体系。室内实验评价了硅盐树脂体系的黏度、耐冲刷性、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堵剂具有良好的注入性能,对油水两相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偏向堵水不堵油,具有良好的耐水冲刷性能。采用多孔介质模型进行了堵剂驱替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堵剂封堵性能较好,质量分数为5%即可以满足2μm^2油藏封堵要求;耐冲刷,注水冲刷50 PV后仍然维持相当压力;堵剂具有优异的油水选择性,堵水率>80%,堵油率<20%。在春风油田排601块开展了7口热采水平井的堵水施工,矿场试验表明:7口井均在不同程度上见到了效果,综合含水率下降,累计增油8 443.9 t,施工效果明显。硅盐树脂体系为热采水平井堵水提供了一种新选择,为同类型油藏堵水矿场实践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601块 热采水平井 硅盐树脂体系 油水选择性 矿场应用
下载PDF
鸡毛水解残渣海绵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晨 唐亚丽 +2 位作者 卢立新 潘嘹 丘晓琳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共7页
为对还原法水解废弃鸡毛所产生的残渣加以二次利用,使用冷冻干燥方法将其制备成残渣海绵。确定了当残渣海绵孔隙率控制在96.5%时其吸油量和拉伸性能之间会有一个较优平衡,此时拉伸强度约为5.14 kPa;吸油试验表明残渣海绵具有良好的单油... 为对还原法水解废弃鸡毛所产生的残渣加以二次利用,使用冷冻干燥方法将其制备成残渣海绵。确定了当残渣海绵孔隙率控制在96.5%时其吸油量和拉伸性能之间会有一个较优平衡,此时拉伸强度约为5.14 kPa;吸油试验表明残渣海绵具有良好的单油介质下吸油性能(橄榄油17.24 g/g,液体石蜡14.11 g/g)和优异的油水介质下选择性吸油能力,在最极端条件下吸附油水比例也可达4∶9,整体吸油表现优于同类吸油材料,如再生纸、脱脂棉等;FT-IR显示残渣中蛋白质未被完全水解仍存在大量肽键,SEM微观形貌和氮气吸-脱附曲线表明残渣海绵具备多孔结构,这些均为残渣海绵的高吸油特性提供了微观依据。结合残渣海绵吸油受温湿度变化影响较小的特点,可以认为其是一款具有良好应用价值且用途广泛的清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羽毛 冷冻干燥 残渣海绵 吸油 油水选择性
下载PDF
油吸着性树脂市场前景广阔
7
作者 江镇海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03年第1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油吸着性树脂 市场前景 自溶胀型功能高分子 油水选择性 吸油倍率
下载PDF
熔体静电纺丝制备聚乳酸纤维的吸油性能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吴卫逢 丁玉梅 +4 位作者 李好义 陈宏波 曾良滨 刘晓凤 杨卫民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75,共5页
利用熔体静电纺丝制备聚乳酸(PLA)超细纤维,并添加蔗糖脂肪酸酯(SE)细化电纺纤维减少降解率。对纤维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吸油倍率和油水选择性等表征测试,结果表明,PLA/SE纤维平均直径最细达到1.73μm,对水接触角在135°~1... 利用熔体静电纺丝制备聚乳酸(PLA)超细纤维,并添加蔗糖脂肪酸酯(SE)细化电纺纤维减少降解率。对纤维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吸油倍率和油水选择性等表征测试,结果表明,PLA/SE纤维平均直径最细达到1.73μm,对水接触角在135°~140°;纯PLA纤维对机油、原油、柴油、花生油的吸附倍率分别为99、72、56和66 g/g,而PLA/SE纤维对这些油品的吸油倍率分别为129、98、63和87g/g,明显高于纯PLA纤维;PLA/SE纤维的油水吸附选择性高达1000倍,同时具有良好的浮力和一定的可重复使用性;另外,温度对纤维的吸油倍率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溢油 吸油材料 聚乳酸超细纤维 吸油倍率 油水选择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