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灰煤气化细渣的油类捕收剂浮选与难浮机理
1
作者 杨哲 黄根 +4 位作者 赵宇佳 王陆洋 孙小丽 廖寅飞 崔晓珂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53,共12页
高效分离煤气化细渣中的残碳和矿物是其高值化利用的前提,但气化细渣较差的可浮性成为其浮选分离面临的难题之一。以多喷嘴对置(OMB)水煤浆气化炉的煤气化细渣为对象,研究了油类捕收剂十二烷的浮选效果和气化细渣的难浮机理。通过傅里... 高效分离煤气化细渣中的残碳和矿物是其高值化利用的前提,但气化细渣较差的可浮性成为其浮选分离面临的难题之一。以多喷嘴对置(OMB)水煤浆气化炉的煤气化细渣为对象,研究了油类捕收剂十二烷的浮选效果和气化细渣的难浮机理。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发现气化细渣中芳香结构和侧链的含量相比煤炭样品的含量较少,且气化细渣表面存在较多含氧基团;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表明气化细渣矿物中包含多种亲水的氧化矿物。通过低温氮气吸附和压汞试验测量了气化细渣的孔隙特性,结果表明其孔隙在纳米到微米尺寸内均有大量分布;计算得到原矿样品的BET比表面积为62.03 m^(2)/g。通过粉末润湿试验和改进的Lucas-Washburn方程表征了水和十二烷对气化细渣粉末的润湿过程,试验发现气化细渣残碳相比水更易被十二烷润湿,而气化细渣尾矿更易被水润湿,但残碳和尾矿对水的润湿性差异较小;通过低场-H^(1)核磁共振的T_(2)反演图谱证明了油类捕收剂在孔隙中的吸附行为;油类捕收剂用量的增加和油滴粒径的减小导致孔隙药剂吸附量增加。油类捕收剂在气化细渣的浮选过程中大量进入孔隙而难以有效在残碳表面吸附,导致油类捕收剂的浮选作用效果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细渣 浮选 油类捕收剂 低场核磁 Lucas-Washburn方程
下载PDF
极性捕收剂在难选辉钼矿浮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艳娇 赵平 +2 位作者 郭珍旭 刘广学 常学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2-125,共4页
河南某难选辉钼矿常规药剂制度选矿效果不佳。通过对其矿石性质研究并进行系统选矿试验,确定了在粗选段添加少量极性捕收剂提高钼回收率,再磨精选段使用非钼硫化矿抑制剂保证精矿杂质含量不超标,并使用特效抑制剂提高精矿品位,获得了47.... 河南某难选辉钼矿常规药剂制度选矿效果不佳。通过对其矿石性质研究并进行系统选矿试验,确定了在粗选段添加少量极性捕收剂提高钼回收率,再磨精选段使用非钼硫化矿抑制剂保证精矿杂质含量不超标,并使用特效抑制剂提高精矿品位,获得了47.13%的合格钼精矿,钼回收率达80.13%。该试验研究表明极性捕收剂能够改善难选辉钼矿的浮选,同时也为极性捕收剂在其他难选辉钼矿浮选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性捕收剂 油类捕收剂 难选辉钼矿
下载PDF
极性捕收剂在难选辉钼矿浮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艳娇 赵平 +2 位作者 郭珍旭 刘广学 常学勇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4年第6期25-27,共3页
普通辉钼矿易浮易选,但也存在大量难选的辉钼矿,由于结晶形态差、表面发生氧化、嵌布粒度细等因素而导致可浮性变差,难以获得理想的选别指标,添加极性捕收剂则可以显著改善选别效果。列举了极性捕收剂在难选辉钼矿浮选中三个应用实例,... 普通辉钼矿易浮易选,但也存在大量难选的辉钼矿,由于结晶形态差、表面发生氧化、嵌布粒度细等因素而导致可浮性变差,难以获得理想的选别指标,添加极性捕收剂则可以显著改善选别效果。列举了极性捕收剂在难选辉钼矿浮选中三个应用实例,旨在为改善难选辉钼矿的浮选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选辉钼矿 油类捕收剂 极性捕收剂
下载PDF
斑岩型铜钼矿等可浮浮选回收钼和铜(英文) 被引量:10
4
作者 林清泉 顾帼华 +5 位作者 王晖 刘有才 王重庆 符剑刚 赵俊瑶 黄锣锣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2260-2271,共12页
为了有效提高多宝山斑岩铜钼矿的辉钼矿回收率,开发了铜钼等可浮浮选的工艺流程。系统地考察了浮选方案、捕收剂种类、磨矿细度、粗选p H值及药剂用量对辉钼矿浮选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煤油、柴油相比,变压器油在水中具有较强的分散... 为了有效提高多宝山斑岩铜钼矿的辉钼矿回收率,开发了铜钼等可浮浮选的工艺流程。系统地考察了浮选方案、捕收剂种类、磨矿细度、粗选p H值及药剂用量对辉钼矿浮选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煤油、柴油相比,变压器油在水中具有较强的分散能力,且对辉钼矿的浮选选择性较优,因而在低用量条件下便可获得较高的钼回收率。另外,与混合浮选方案相比,等可浮浮选方案利用变压器油作捕收剂不仅可获得较优的铜钼混合精矿(钼回收率和品位分别为90.77%和0.80%),而且能提高钼精矿的钼回收率在18%以上、钼品位在5%以上。工业浮选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采用等可浮浮选方案选别该斑岩铜钼矿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矿 等可浮浮选 油类捕收剂 界面作用 浮选分离
下载PDF
微细粒辉钼矿浮选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林清泉 吴启明 +2 位作者 戴智飞 曾令明 林智炜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41,45,共6页
研究了微细粒辉钼矿在煤油、柴油和XM31等3种油类捕收剂体系下的浮选行为,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界面相互作用计算等手段揭示了油类捕收剂与微细粒辉钼矿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新型油类捕收剂XM31在水中的分散能力优于煤油和柴油;在pH=2... 研究了微细粒辉钼矿在煤油、柴油和XM31等3种油类捕收剂体系下的浮选行为,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界面相互作用计算等手段揭示了油类捕收剂与微细粒辉钼矿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新型油类捕收剂XM31在水中的分散能力优于煤油和柴油;在pH=2-11范围内,XM31对微细粒辉钼矿的团聚捕收效果也优于煤油和柴油;3种油类捕收剂均主要以物理吸附形式与微细粒辉钼矿发生作用。界面相互作用计算结果表明,在水介质中油类捕收剂与微细粒辉钼矿之间存在范德华引力,但起团聚捕收作用的主要因素是由Lewis酸碱相互作用造成的疏水引力;根据疏水引力大小判断,油类捕收剂在辉钼矿表面上的吸附强度大小顺序为煤油>柴油> XM31。浮选实验结果表明,辉钼矿在3种捕收剂体系下的回收率高低顺序为XM31>柴油>煤油,说明油类捕收剂在矿浆中的分散能力比其在矿物表面的吸附强度对辉钼矿浮选指标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矿 微细粒 浮选 机理 油类捕收剂 界面相互作用 疏水引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