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治伤巴布剂对大鼠早期骨折愈合及对炎症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李莹 杨卓 +5 位作者 汪涛 李平 田忠 游荣 贺渊哲 孙锋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为了研究治伤巴布剂对大鼠早期骨折愈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将45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伤巴布剂组3个组,每组15只。空白组不造模,其余2组予以闭合造模,造模成功后治伤... 为了研究治伤巴布剂对大鼠早期骨折愈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将45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伤巴布剂组3个组,每组15只。空白组不造模,其余2组予以闭合造模,造模成功后治伤巴布剂组在骨折标记部位予治伤巴布剂局部外敷;模型组则予等剂量赋形剂局部外敷(每天换药一次),干预7 d。造模后分别于1、3、7 d 3个时相点观测大鼠骨折肢体肿胀度、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骨折断端病理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水平。结果表明:(1)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及治伤巴布剂组在1、3、7 d 3个时相点大鼠右侧股骨明显肿胀(P<0.01),治伤巴布剂组在1、3、7 d 3个时相点肢体肿胀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1)。(2)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中可见少量软骨细胞和肉芽组织,未见骨小梁形成;治伤巴布剂可见大量软骨细胞和肉芽组织,并可见少量骨小梁形成。(3)ELISA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及治伤巴布剂组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伤巴布剂组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治伤巴布剂可以减轻大鼠股骨中段的肿胀度,对骨折的早期愈合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且降低TNF-α浓度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伤巴布剂 骨折愈合 炎症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治伤巴布剂3种药物组分交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钟佳 孔祥建 +3 位作者 丁轩 杨洁 何运恒 李前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5期27-30,共4页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伤巴布剂3种药物组分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选取健康SD雄性大鼠108只,经处理建立创伤性软组织肿胀模型,按照L8(27)正交设计方案分组,每组12只,分别进行对应的处理,检测大鼠的肌肉组织肿胀瘀血情况及PGE2含量,分析治伤...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伤巴布剂3种药物组分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选取健康SD雄性大鼠108只,经处理建立创伤性软组织肿胀模型,按照L8(27)正交设计方案分组,每组12只,分别进行对应的处理,检测大鼠的肌肉组织肿胀瘀血情况及PGE2含量,分析治伤巴布剂3种药物组分的交互作用。结果:大鼠造模后局部软组织肿胀瘀血;正交试验表明,3个药物都有作用,其中血壳对结果影响最大,其次是虎杖、见风消,血壳、虎杖之间有交互作用(P<0.05),但极差R<0,其他药物组合无交互作用(P>0.05)。结论:血壳在治伤巴布剂促进肿胀消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血壳与虎杖有交互作用,且交互性质为拮抗作用,其他药物组合无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伤巴布剂 软组织损 前列腺素E2 交互作用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治伤巴布剂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骨骼肌中AQP-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前 邵先舫 +3 位作者 刘志军 严望 李莹 陈绍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观察治伤巴布剂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骨骼肌中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54只,随机分成3组,造模前1 d使用10%的硫化钠对每只大鼠左后肢大腿外侧区域进行脱毛处理。正常对照组:仅在左后肢大腿外侧进行脱毛处理... 目的:观察治伤巴布剂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骨骼肌中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54只,随机分成3组,造模前1 d使用10%的硫化钠对每只大鼠左后肢大腿外侧区域进行脱毛处理。正常对照组:仅在左后肢大腿外侧进行脱毛处理,并标记打击范围,不予打击造模;模型组:使用软组织打击器在脱毛区标记范围内予以打击建立急性软组织损伤肿胀的模型,不给任何药物处理;药物处理组:急性软组织损伤肿胀模型建立后立即在局部予治伤巴布剂外敷,另予胶布加强固定。造模后1 h,6 h,1 d,3 d,5 d,7 d六个时间点处死动物,每组每个时相点3只,在标记的区域切取肌肉组织,采用干湿比重法测定骨骼肌组织的含水量,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法检测AQP-3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行相关分析。结果:检测的六个时间点中,模型组和药物处理组的肌肉组织含水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3,5,7 d三个时间点,药物处理组的含水量低于模型组(P<0.01);药物处理组、模型组的AQP-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药物处理组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治伤巴布剂具有减轻急性软组织肿胀的作用,从而加速急性软组织损伤后修复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P-3 急性软组织损 骨骼肌 治伤巴布剂
下载PDF
治伤巴布剂的镇痛作用及对大鼠炎性疼痛模型背根神经节Nav1.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前 邵先舫 +4 位作者 刘志军 陈绍军 贺渊哲 严望 王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87-1791,共5页
目的:研究治伤巴布剂对大鼠炎性疼痛是否有镇痛作用,探讨治伤巴布剂对福尔马林足底炎性疼痛大鼠模型背根神经节中Nav1.7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大鼠不予任何处理,... 目的:研究治伤巴布剂对大鼠炎性疼痛是否有镇痛作用,探讨治伤巴布剂对福尔马林足底炎性疼痛大鼠模型背根神经节中Nav1.7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大鼠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左后足底注射5%福尔马林0.1 mL,治疗组大鼠造模前1天于左后足外敷治伤巴布剂,后左后足底注射5%福尔马林0.1 mL,观察造模后大鼠疼痛行为学反应,并以Dubuisson评分方法进行记录比较。各组大鼠在指定时间点取出L3-6节段背根神经节,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蛋白质印迹检测Nav1.7在大鼠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大鼠疼痛反应积分低于模型组(P<0.05﹚;实时荧光定量结果示,模型组Nav1.7mRNA相对表达量大于治疗组,治疗组Nav1.7mRNA相对表达量大于空白组,3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3组组内3个时相点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蛋白质印迹法灰度扫描示模型组Nav1.7相对表达量大于治疗组,治疗组Nav1.7相对表达量大于空白组,3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3组组内3个时相点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伤巴布剂能缓解大鼠炎性疼痛反应,对大鼠炎性疼痛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并对福尔马林足底炎性疼痛大鼠模型背根神经节中Nav1.7的表达水平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伤巴布剂 福尔马林炎性疼痛 NAV1 7 背根神经节 NAV1 7
下载PDF
治伤巴布剂对大鼠创伤性软组织肿胀模型骨骼肌中AQ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前 邵先舫 +3 位作者 刘志军 严望 李莹 陈绍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161-2165,共5页
目的:观察治伤巴布剂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骨骼肌中AQP-1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54只,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药物处理组。造模后1 h、6 h、1 d、3 d、5 d、7 d 6个时相点处死动物,每组每个时相点3只,在标记的区... 目的:观察治伤巴布剂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骨骼肌中AQP-1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54只,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药物处理组。造模后1 h、6 h、1 d、3 d、5 d、7 d 6个时相点处死动物,每组每个时相点3只,在标记的区域内肌肉组织取材,采用干湿比重法测定骨骼肌组织的含水量,应用Western Blot、qPCR法检测AQP-1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检测的6个时相点中,模型组和药物处理组的肌肉组织含水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在3 d、5d、7 d 3个时相点,药物处理组的含水量低于模型组,药物处理组、模型组的AQP-1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药物处理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伤巴布剂具有减轻急性软组织肿胀的作用,从而加速急性软组织损伤后修复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P-1 急性软组织损 骨骼肌 治伤巴布剂
下载PDF
治伤巴布剂的镇痛作用及对大鼠背根神经节辣椒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贺渊哲 邵先舫 +4 位作者 熊辉 刘志军 李前 严望 汤思敏 《中医药导报》 2014年第7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治伤巴布剂对福尔马林足底炎性疼痛大鼠模型背根神经节中辣椒素受体水平的影响,研究治伤巴布剂对大鼠炎性疼痛是否有镇痛作用。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2)、模型组(n=12)及治疗组(n=12);空白对照组大鼠不予任... 目的:探讨治伤巴布剂对福尔马林足底炎性疼痛大鼠模型背根神经节中辣椒素受体水平的影响,研究治伤巴布剂对大鼠炎性疼痛是否有镇痛作用。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2)、模型组(n=12)及治疗组(n=12);空白对照组大鼠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左后足底注射0.1 mL5%福尔马林,治疗组大鼠造模前1 d于左后足外敷治伤巴布剂,然后左后足底注射0.1 mL5%福尔马林,再一直外敷治伤巴布剂,观察造模后大鼠疼痛行为学反应,并以Dubuisson评分方法进行记录比较。各组大鼠在指定时间点取出L3-6节段背根神经节,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辣椒素受体在大鼠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及治疗组呈典型的双相伤害性行为反应,但治疗组大鼠疼痛反应积分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检查结果显示模型组辣椒素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大于治疗组,治疗组辣椒素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大于空白对照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组内3个时相点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印迹法灰度扫描显示模型组辣椒素受体相对表达量大于治疗组,治疗组辣椒素受体相对表达量大于空白对照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组内3个时相点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伤巴布剂能缓解大鼠炎性疼痛反应,对大鼠炎性疼痛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可降低福尔马林足底炎性疼痛大鼠模型背根神经节中辣椒素受体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伤巴布剂 福尔马林炎性疼痛 辣椒素受体 背根神经节 大鼠
下载PDF
治伤巴布剂对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永利 邵先舫 +3 位作者 李前 敖雪 伍秋福 高大林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377-380,共4页
目的观察治伤巴布剂对急性软组织损伤(soft tissue injury,STI)患者体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水平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分析其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德医院骨伤... 目的观察治伤巴布剂对急性软组织损伤(soft tissue injury,STI)患者体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水平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分析其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德医院骨伤科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住院的急性STI患者102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成观察组50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在入院第1 d开始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第1 d开始加用治伤巴布剂外敷,1次/d,连续治疗14 d。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 d、14 d测定患者血清TNF-α、IL-6含量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14 d,对比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含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伤巴布剂能改善急性STI患者血清TNF-α、IL-6含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 治伤巴布剂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治伤巴布剂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P38MAP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永利 谢芳 +4 位作者 戴斌玉 李树冬 郭玉星 李前 邵先舫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94-704,共11页
目的观察治伤巴布剂对急性软组织损伤(acute soft tissue injury,ASTI)模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治伤巴布剂干预ASTI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 目的观察治伤巴布剂对急性软组织损伤(acute soft tissue injury,ASTI)模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治伤巴布剂干预ASTI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治伤巴布剂组、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组、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四组均予以左侧后肢小腿ASTI造模。造模成功后,治伤巴布剂组于标记部位立即予治伤巴布剂(修剪成1.5x3cm大小)外敷,并用胶布固定;其余四组均予等剂量赋形剂(修剪成1.5×3 cm大小)外敷处理,胶布固定;持续外敷,共持续24 h。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组在造模前30 min予腹腔注射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400μg/kg/天)1次;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在造模前30 min予腹腔注射AKT信号通路抑制剂perifosine(20 mg/kg/天)1次。分别于0(造模前)、2h、4h、8h、12h、24h测量受伤小腿肌肉处的周长,并计算肌肉肿胀率(muscle swelling rate,MSR)。24 h药物干预结束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后将左侧后肢小腿损伤中心部位进行取材,分成三份。一部分用于观察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一部分用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p65 mRN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表达水平;剩下部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骨骼肌组织TNF-α、IL-1β含量水平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测定p38MAPK、AKT、NF-κB p65、核因子抑制蛋白α(inhibitor kappa B alpha,IκBα)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MSR显著增加(P<0.01);病理形态学上,骨骼肌组织可见大面积肌细胞排列紊乱,肌细胞变性坏死,间质内可见红细胞聚集及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骨骼肌组织TNF-α、IL-1β含量水平显著升高(P<0.01);磷酸化p38MAPK(p-p38)/总p38MAPK(t-p38),磷酸化-AKT(p-AKT)/总-AKT(t-AKT)明显升高(P<0.01),NF-κB p65及NF-κB p65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治伤巴布剂组MSR在治疗第8 h、12 h、24 h显著下降(P<0.01),且在治疗第24 h,其MSR较p38MAP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下降更明显(P<0.05);病理学评分显著下降(P<0.01),且较p38MAP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下降更显著(P<0.05);骨骼肌组织TNF-α、IL-1β含量水平明显下降(P<0.01),且较p38MAP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更显著(P<0.05);p-p38/t-p38及p-AKT/t-AKT明显下降(P<0.01),NF-κB p65及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且较p38MAP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在降低NF-κB p65及NF-κB p65 mRNA相对表达值方面更显著(P<0.01)。结论治伤巴布剂可能同时对p38MAPK、AKT信号通路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引起NF-κB活性下调,NF-κB p65蛋白的表达下调,进而引起骨骼肌组织TNF-α、IL-1β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水平下调,减轻ASTI炎症反应,从而改善AS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伤巴布剂 软组织 p38MAPM AKT 信号通路
下载PDF
治伤巴布剂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永利 何运恒 +4 位作者 卢昌怀 谢芳 李树冬 李前 邵先舫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893-898,共6页
目的观察治伤巴布剂对急性软组织损伤(acute soft tissue injury,ASTI)模型大鼠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正常组、模型组、治伤巴布剂组),每组8只。正常组不造模,其余... 目的观察治伤巴布剂对急性软组织损伤(acute soft tissue injury,ASTI)模型大鼠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正常组、模型组、治伤巴布剂组),每组8只。正常组不造模,其余2组均予以左侧后肢小腿ASTI造模。造模成功后,治伤巴布剂组予治伤巴布剂外敷,其余两组均予等剂量赋形剂外敷,各组均持续外敷24 h。干预后,取各组大鼠左侧后肢小腿损伤中心部位骨骼肌组织,计算肌肉肿胀率(muscle swelling rate,MSR);采用HE染色观察病理学形态;采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采用生物化学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可见大面积肌细胞排列紊乱,且肌细胞变性、坏死,间质内可见红细胞聚集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MSR及MDA、TNF-α、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1),SOD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伤巴布剂组肌细胞坏死、水肿现象均明显改善,且各类炎性细胞浸润与间质内瘀斑现象均明显减轻;治伤巴布剂组MSR及MDA、TNF-α、IL-1β水平明显著降低(P<0.01),SOD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治伤巴布剂能降低大鼠ASTI模型骨骼肌组织TNF-α、IL-1β含量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可下调样本组织MDA含量水平,上调SOD活性,抑制炎症相关氧化应激水平;降低MSR,从而改善AS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伤巴布剂 急性软组织损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治伤巴布剂影响辣椒素受体表达的机制探讨
10
作者 郑吉云 邵先舫 +4 位作者 张峻峰 潘晓彦 李岗 夏新华 闫蕾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1650-1655,共6页
目的探讨治伤巴布剂影响辣椒素受体(vanilloid receptor 1,VR1)表达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治伤巴布剂组、云南白药膏组,每组9只,每组分3个亚组。正常组大鼠足底贴敷空白膏剂;其余3组大鼠采用经典福尔... 目的探讨治伤巴布剂影响辣椒素受体(vanilloid receptor 1,VR1)表达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治伤巴布剂组、云南白药膏组,每组9只,每组分3个亚组。正常组大鼠足底贴敷空白膏剂;其余3组大鼠采用经典福尔马林溶液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用所需膏剂对应外敷于各组大鼠足底。各组大鼠的3个亚组分别给予足底连续贴敷相应膏药1、3、7 d。在3个时间点取L3~L6节段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运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在3个时间点DRG中VR1的表达水平,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在3个时间点足底肌肉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以及DRG中p-p38MAP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伤巴布剂组和云南白药膏组中不同时间点VR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下降(P<0.05),足底肌肉中NGF水平和DRG中p-p38MAPK蛋白水平均下降(P<0.05);与云南白药膏组比较,治伤巴布剂组不同时间点VR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下降(P<0.05),足底肌肉中NGF水平和DRG中p-p38MAPK蛋白水平均下降(P<0.05)。结论治伤巴布剂通过NGF/p38MAPK/VR1信号通路产生镇痛作用,并且镇痛效果优于云南白药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伤巴布剂 P38MAPK 福尔马林炎性疼痛 辣椒素受体 背根神经节 大鼠
下载PDF
治伤巴布剂对大鼠创伤性软组织中水通道蛋白-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邵先舫 刘志军 +3 位作者 李前 严望 李莹 陈绍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观察治伤巴布剂(血壳、虎杖等)对大鼠创伤性软组织肿胀模型骨骼肌组织中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54只,随机分成3组,造模前1 d使用100 g/L硫化钠对每只大鼠左后肢大腿外侧区域进行脱毛处理。正常对照... 【目的】观察治伤巴布剂(血壳、虎杖等)对大鼠创伤性软组织肿胀模型骨骼肌组织中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54只,随机分成3组,造模前1 d使用100 g/L硫化钠对每只大鼠左后肢大腿外侧区域进行脱毛处理。正常对照组仅在左后肢大腿外侧进行脱毛处理,并标记打击范围,不予打击造模;模型组使用软组织打击器在脱毛区标记范围内予以打击复制急性软组织损伤肿胀的模型,不给任何药物处理;药物处理组于急性软组织损伤肿胀模型建立后立即在局部给予治伤巴布剂外敷,另给予胶布加强固定。分别于造模后1 h、6 h、1 d、3 d、5 d、7 d 6个时相点处死动物,每组每个时相点3只,在标记的区域内肌肉组织取材,采用干湿比重法测定骨骼肌组织的含水量,应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AQP-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的肌肉组织含水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3 d、5 d、7 d3个时相点,药物处理组的含水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AQP-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药物处理组AQ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伤巴布剂减轻急性软组织肿胀从而加速急性软组织损伤后修复的作用可能与其能上调APQ-3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伤巴布剂 疗应用 急性软组织损 中药疗法 蛋白表达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原文传递
治伤散巴布剂在老年冠心病血管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立平 高清源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2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研究治伤散巴布剂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损伤后的修复作用。方法随机将我市40例老年冠心病血管穿刺伤患者分成2组,分别采用治伤散巴布剂和硫酸镁纱布湿敷血管损伤处,观察穿刺损伤处疼痛和淤血水肿消失时间,比较两种方法对血管损伤作... 目的研究治伤散巴布剂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损伤后的修复作用。方法随机将我市40例老年冠心病血管穿刺伤患者分成2组,分别采用治伤散巴布剂和硫酸镁纱布湿敷血管损伤处,观察穿刺损伤处疼痛和淤血水肿消失时间,比较两种方法对血管损伤作用效果。结果治伤散巴布剂消除疼痛和淤血水肿平均时间分别为18小时,14.4小时;硫酸镁纱布湿敷消除疼痛和淤血水肿平均时间分别为25.8小时,31.2小时;采用行×列χ2检验,两组结果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治伤散巴布剂能消除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损伤的疼痛和淤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布 老年冠心病 血管损
下载PDF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并治伤散巴布剂外敷治疗股骨干骨折9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强 邵先舫 《中医药导报》 2012年第3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并治伤散巴布剂外敷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闭合性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治疗组52例另予治伤散巴布剂外敷,对照组46例另予云南白药外敷。于治疗用药后第2、5、10...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并治伤散巴布剂外敷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闭合性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治疗组52例另予治伤散巴布剂外敷,对照组46例另予云南白药外敷。于治疗用药后第2、5、10、15天分别观察记录临床症状及评分,检测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1%,对照组为76.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在体征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改善方面,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并治伤散巴布剂外敷治疗股骨干骨折临床疗效好,能有效改善症状、体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锁髓内钉 股骨干骨折 闭合复位 巴布
下载PDF
治伤散巴布剂在穿刺处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朝霞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24期44-45,共2页
目的观察治伤散巴布剂外敷于动、静脉穿刺处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住院患者中发生穿刺处不良反应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给予中药治伤散巴布剂外敷,两天换一次药;对照组用50%的硫酸镁湿敷,两天换一... 目的观察治伤散巴布剂外敷于动、静脉穿刺处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住院患者中发生穿刺处不良反应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给予中药治伤散巴布剂外敷,两天换一次药;对照组用50%的硫酸镁湿敷,两天换一次药,两组均到不良反应的消退显著见效而停药;对48h后两组血管穿刺处不良反应的消退有效率及两组间不良反应消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48h后观察组不良反应消退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的消退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治伤散巴布剂能有效消退血管穿刺处发生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布 外敷 血管穿刺处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治伤散巴布剂在冠脉介入诊治术后前臂皮下瘀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晓梅 胡正雨 樊慧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1年第6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治伤散巴布剂减轻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前臂皮下瘀斑的效果。方法随机将40例冠脉介入诊治术后前臂皮下形成瘀斑的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18例采用传统的50%MgSO4湿敷法,实验组22例采用治伤散巴布剂敷贴法。比较2组皮下瘀斑消退效果及疼... 目的探讨治伤散巴布剂减轻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前臂皮下瘀斑的效果。方法随机将40例冠脉介入诊治术后前臂皮下形成瘀斑的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18例采用传统的50%MgSO4湿敷法,实验组22例采用治伤散巴布剂敷贴法。比较2组皮下瘀斑消退效果及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皮下瘀斑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伤散巴布剂能有效消除冠脉介入术后前臂皮下瘀斑并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介入术后 前臂 皮下瘀斑 巴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