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8,73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思考
1
作者 刘莉莉 《四川劳动保障》 2024年第3期91-92,共2页
近年来,辽宁省充分领悟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全面试点,高质量落实,在完善治理体系、优化治理平台、创新治理方式、维护和谐稳定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助推市域社会治理基础持续夯实、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平安辽宁建设成绩... 近年来,辽宁省充分领悟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全面试点,高质量落实,在完善治理体系、优化治理平台、创新治理方式、维护和谐稳定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助推市域社会治理基础持续夯实、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平安辽宁建设成绩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治理 社会治理现代化 创新治理 治理效能 治理体系 和谐稳定 市域 治理基础
下载PDF
基层治理新趋势:以系统化改革破解基层治理的难题
2
作者 向春玲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1,共11页
随着我国走向现代化发展新阶段,基层治理也面临着现代化的转型。在此过程中,要突破基层治理在认知性、结构性和功能性方面的困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为此,基层治理改革要加强党政统筹的顶层设计,通过优化治理系统结构... 随着我国走向现代化发展新阶段,基层治理也面临着现代化的转型。在此过程中,要突破基层治理在认知性、结构性和功能性方面的困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为此,基层治理改革要加强党政统筹的顶层设计,通过优化治理系统结构、明确系统主体职责和推进数字化治理等改革措施,实现由“要素管理”向“系统治理”转变,以求增强基层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从而全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治理困境 要素管理 系统治理 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下载PDF
人工智能风险治理:模式、工具与策略
3
作者 邓悦 许弘楷 王诗菲 《改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58,共15页
人工智能技术在近二十年飞速迭代,由此产生的风险治理挑战呼唤治理模式与治理工具的创新。规制型治理、创新型治理、自治型治理、市场导向型治理、集中式治理、敏捷治理是目前较为成熟的风险治理模式,法律规制、伦理规范、数据算法、社... 人工智能技术在近二十年飞速迭代,由此产生的风险治理挑战呼唤治理模式与治理工具的创新。规制型治理、创新型治理、自治型治理、市场导向型治理、集中式治理、敏捷治理是目前较为成熟的风险治理模式,法律规制、伦理规范、数据算法、社会场景等领域的新兴风险催生更具体、更灵活的风险治理工具,以适应新涌现的风险治理需求。中国坚持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风险治理的协同改进和动态均衡,逐步向敏捷治理模式转变,各具体领域的风险治理工具呈现全面性、及时性、精准性的特征。中国应从治理理念更新、多元主体协同、强度刚柔并济、工具灵活有效、追求可信目标等方面提升风险应对能力,并将国家、政府、企业、公众纳入风险治理模式构建全过程,实现治理工具在各领域的多维组合性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人工智能 风险治理 治理模式 治理工具 敏捷治理
下载PDF
国家治理视野下的乡村情感治理:维度、困境与进路
4
作者 侯万锋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08,共8页
主要凭借制度和倚重技术推进乡村有效治理,这不仅符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要求,而且是乡村高效能治理的未来方向。但仅靠刚性的制度无法完全保证乡村治理的有效性,过于倚重数字技术手段亦使得乡村治理缺少温度。情感治理作为国家治理... 主要凭借制度和倚重技术推进乡村有效治理,这不仅符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要求,而且是乡村高效能治理的未来方向。但仅靠刚性的制度无法完全保证乡村治理的有效性,过于倚重数字技术手段亦使得乡村治理缺少温度。情感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维度,是国家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柔性治理方式。当前,乡村治理场域中情感治理面临着制度治理中情感阈值的缺位、技术治理中情感价值的缺失以及二者对人本价值的忽视等现实困境。在国家治理视野下,以情感与制度互嵌、情感和技术互融为支撑,应把以情感形塑乡村共同体形态、以情感柔化乡村治理结构、以情感嵌入增强制度治理效能、以情感驱动技术治理价值回归等作为新时代推进乡村情感治理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乡村治理 情感治理 制度治理 技术治理
下载PDF
档案韧性治理:动因之问、理论之思和策略之析
5
作者 加小双 王春蕾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40,共6页
档案治理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时代变局和治理升级要求档案治理理论创新。引入韧性治理理论并提出“档案韧性治理”概念,论述其在发展韧性、参与韧性、结构韧性和能力韧性四重维度的特征。基于档案韧性治理,从提升档案治理韧性方... 档案治理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时代变局和治理升级要求档案治理理论创新。引入韧性治理理论并提出“档案韧性治理”概念,论述其在发展韧性、参与韧性、结构韧性和能力韧性四重维度的特征。基于档案韧性治理,从提升档案治理韧性方面提出档案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形成动态机制,稳固持续发展韧性;完善保障机制,增强社会参与韧性;强化协调机制,联通体系结构韧性;落实聚合机制,夯实治理能力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治理 档案韧性治理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下载PDF
高职院校整体性治理的创新机制与保障措施探究
6
作者 伍小兵 杨刚 《当代职业教育》 2024年第2期60-66,共7页
在国家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治理改革迎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整体性治理理论为高职院校治理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高职院校整体性治理以满足办学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为着眼点,促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 在国家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治理改革迎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整体性治理理论为高职院校治理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高职院校整体性治理以满足办学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为着眼点,促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整体性治理在框架结构上具有治理体系多元性、治理结构层级性、治理效果全面性等特征,促使高职院校实现内外部机制创新。高职院校整体性治理的现代化需要有效的权利让渡、优质的团队建设、严密的监督体系和利他的共治文化等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性治理 治理现代化 治理机制 治理能力 高职院校治理
下载PDF
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法治化:模式嬗变与机制设计
7
作者 张琦 鲁煜晨 孔梅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0-127,共8页
基层治理法治化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基层治理法治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助推基层治理的法治化水平稳步提升。基于对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法治化的优势、目标和机遇进... 基层治理法治化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基层治理法治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助推基层治理的法治化水平稳步提升。基于对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法治化的优势、目标和机遇进行的系统化探讨,可以发现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基层治理能够实现向源头治理与融合治理的模式嬗变,而基层司法所应当在数字科技发展的环境下发挥牵头治理的作用。结合数字技术助力乡村基层治理的实践经验,在全面解析数字赋能乡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优势和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的包括观念培育、技术配套、风险防范和人才培养等四大方面的机制设计,能够助推数字技术在乡村基层治理中焕发新的活力,使其在优化基层治理水平的同时提高推动乡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基层治理 乡村基层治理 国家治理 治理法治化
下载PDF
整体性治理: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实践及其启示——基于X社区“治理合伙人”模式的考察
8
作者 李慧宇 袁霞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4期90-96,共7页
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增强社会治理效能,是新时代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核心要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不断变革,城市社区出现... 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增强社会治理效能,是新时代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核心要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不断变革,城市社区出现治理主体、治理内容、治理理念等层面的“碎片化”难题。构建“整体性治理”是对治之道,即通过完善共同参与机制,培育社区公共精神,强化共同行动能力的方式,搭建起“治理主体、治理责任、治理目标、治理行动”高度协调统一的整体性治理网络,构建起整体性治理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同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需要确立人民本位价值、强化公共利益联结、厘清主体责任边界、建立协同共治机制以及完善社会治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整体性治理 共同治理 社会治理共同体 基层治理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寻求加速与减速的动态平衡——理解基层治理的节奏及其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韩志明 贺晶晶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6,共11页
治理节奏是治理活动及其动作组合的函数,其中的核心是时间的长短或多少问题,主要与价值诉求、资源能力、问题类别以及信息技术等要素密切相关,是分析和理解治理活动及其演变的重要概念。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基层治理提出了加速的要求,具体... 治理节奏是治理活动及其动作组合的函数,其中的核心是时间的长短或多少问题,主要与价值诉求、资源能力、问题类别以及信息技术等要素密切相关,是分析和理解治理活动及其演变的重要概念。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基层治理提出了加速的要求,具体包括压缩办事流程、协调治理动作和提高响应速度等。加速的要求体现的是争分夺秒的效率逻辑,基层治理的加速动作促进了政务环境的优化,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夯实了基层治理的基础,但也带来了成本高、压力大和弱化民主等问题。面对复杂治理的现实及其诉求,基层治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节奏,包括加强基层治理制度化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精细化程度,以及建构多元主体对话平台等,从而实现基层治理的适当减速。基层治理的加速与减速是辩证互补的关系,只有保持快慢相宜的治理节奏,才能更好地协调和安排治理资源,保持治理活动的适当性和连贯性,最终提高基层治理的稳定性、柔韧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治理节奏 加速 减速 治理动作 治理活动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协同治理的现实困境与纾解策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魏红梅 杨雪姣 李芹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25,共8页
课后服务是深入推进“双减”政策的重要制度补充和保障,从“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走向“上下互动”的协同治理是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的必然选择。课后服务协同治理的核心是通过“价值共识—权力配置—行动网络—制度支持”四维联动,重构政... 课后服务是深入推进“双减”政策的重要制度补充和保障,从“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走向“上下互动”的协同治理是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的必然选择。课后服务协同治理的核心是通过“价值共识—权力配置—行动网络—制度支持”四维联动,重构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等多元主体之间的新型关系,协同推进课后服务质量的提升。基于课后服务协同治理分析框架发现,当前课后服务协同治理存在价值目标分离、多元主体权责模糊、协同合作机制缺位、制度保障供给不足等问题。课后服务协同治理应构建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目标导向,重构政府主导、学校主阵地、家庭主人翁、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治理主体权责关系,搭建合作、互动、协商的行动网络,持续增加资源、制度供给创新,构建良好的课后服务治理生态,助推“双减”走深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课后服务协同治理 多元治理主体 协同合作 行动网络 治理生态
下载PDF
数字治理伦理的创新性发展
11
作者 靳凤林 张玉洁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数字技术的崛起将社会治理带入一个崭新的数字时代。在数字时代,数字技术嵌入社会治理,其关键环节不仅在于运用数字技术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传统社会治理中的伦理原则尚不能完全适用...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数字技术的崛起将社会治理带入一个崭新的数字时代。在数字时代,数字技术嵌入社会治理,其关键环节不仅在于运用数字技术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传统社会治理中的伦理原则尚不能完全适用于数字治理实践的需要。因此,为促使数字治理最终迈向善治,数字治理伦理的创新性发展已势不可挡。在数字治理进程中,其伦理的创新性发展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数字治理主体伦理由传统一元价值取向迈入现代多元价值共存;数字治理决策伦理由传统形式正义迈入现代实质正义;数字治理服务伦理由传统公仆意识淡薄迈入现代人民至上的全面强化;数字治理监督伦理由传统程序的非整全性迈入现代程序的公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社会治理 数字治理 治理伦理 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中国气候治理的韧性转型与展望
12
作者 王江 许婷 《环境保护》 CAS 2024年第3期48-53,共6页
中国气候刚性管理在应对气候变化风险中有局限性。将韧性理念应用于气候治理,引领气候刚性管理向气候韧性治理过渡,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风险,进而推动中国气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可行路径。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治理、依法治... 中国气候刚性管理在应对气候变化风险中有局限性。将韧性理念应用于气候治理,引领气候刚性管理向气候韧性治理过渡,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风险,进而推动中国气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可行路径。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的治理理念,气候韧性治理体系可解构为主体结构韧性、治理过程韧性和制度体系韧性。重塑主体结构韧性以搭建主体多元、横纵交织的气候治理主体结构为要;优化治理过程韧性旨在根据减缓与适应并重原则,促进降碳、增汇并改善突发气候事件应急能力;增强制度体系韧性的路径是通过立法理念的更新和立法技术的提升,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治理 治理体系 刚性管理 韧性治理
下载PDF
法制治理、廉政治理和难民治理中东变局后约旦政治治理及其限度
13
作者 薛亦凡 韩志斌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6,共11页
约旦哈希姆王国长期以来政局平顺,民众对君主的支持度较高。2010年的中东变局打破了约旦的平稳政局。约旦国王面对国内的抗议浪潮,围绕法制、廉政及难民问题积极推进政治治理。三种治理路径并行不悖,力图消弭政治治理中的法律缺陷,净化... 约旦哈希姆王国长期以来政局平顺,民众对君主的支持度较高。2010年的中东变局打破了约旦的平稳政局。约旦国王面对国内的抗议浪潮,围绕法制、廉政及难民问题积极推进政治治理。三种治理路径并行不悖,力图消弭政治治理中的法律缺陷,净化政治生态,维护社会秩序。虽受制于诸多因素,约旦以发展和治理为突破,乱中求治,避免了君主制政权面临倾覆的风险,国家政治治理能力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旦 政治治理 法制治理 廉政治理 难民治理
下载PDF
地方多元主体参与政府新闻发布的治理效能提升——基于“重庆发布”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叙事的研究
14
作者 周庆安 朱虹旭 李慧韬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5,共12页
在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地方新闻发布在治理与传播之间引导并构建网上网下共同体。在新媒体环境中,新闻发布工作成为地方政府协调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重要制度抓手,但传统的权威话语和单一的新媒体话语难以适应日趋复杂的治理情境,需要进行... 在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地方新闻发布在治理与传播之间引导并构建网上网下共同体。在新媒体环境中,新闻发布工作成为地方政府协调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重要制度抓手,但传统的权威话语和单一的新媒体话语难以适应日趋复杂的治理情境,需要进行多方面探索。重庆市政府新闻发布平台“重庆发布”微信公众号具有典型意义,通过制度实践结合政治逻辑与传播逻辑,探索出了一条以本土地域认同为核心的创新路径。研究发现,地方新闻发布可以构造主动型和参与型两种叙事情境,通过制度创新和话语创新激发地域认同,形成短期有效的治理共同体,提升传播效果和治理效能。政治认同和地域认同相结合,地方新闻发布既有助于引导治理共同体构建,也为新时代地方新闻发布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新时代推动地方新闻发布工作机制建设,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核心,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引导力,推动地方文化与新闻发布相结合,形成新时代地方新闻发布治理的社会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发布 治理现代化 地方治理 政治传播 传播效能 治理效能
下载PDF
从“赋”致“能”:技术治理对基层减负效应的阐释——基于湘南X镇的案例研究
15
作者 张新文 万栗江 肖蓓 《宁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基层减负令是为改进基层治理、增强政策执行力和增进基层干部获得感而推行的政策举措。数字技术在嵌入基层场域过程中重构了基层治理的组织内核和管理过程,带来基层权力运行与主体互动关系的调整,并依托“技术治理+制度治理”建构起精... 基层减负令是为改进基层治理、增强政策执行力和增进基层干部获得感而推行的政策举措。数字技术在嵌入基层场域过程中重构了基层治理的组织内核和管理过程,带来基层权力运行与主体互动关系的调整,并依托“技术治理+制度治理”建构起精细化治理的融合性框架化解基层负担,然而在实践情境中衍生出的基层“增负效应”值得关注。为探究技术为何成为基层负担的内在机理,基于技术—组织互构理论构建“技术—环境—负担”的分析框架,结合湘南X镇的案例深描发现:技术赋能基层减负存在能力停滞、合作受阻和认同缺失等多维困境,其根源在于技术与基层情境的耦合度低、技术自身的结构性缺陷以及技术被制度形塑与同化。基于以上成因,在技术赋能基层减负的主体、客体和方式方面,应当规范基层干部的负激励机制,重视正激励机制;树立简约治理理念,搭建社会信任机制;界定技术治理边界,科学设计技术嵌入方案推进基层减负,推动技术由“负能”转为“赋能”,促进技术与基层治理能力的平衡互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治理 基层减负 基层负担 简约治理 科层治理
原文传递
基层治理的低成本优势何以可能?--基于后发展地区的探索
16
作者 魏万青 《学海》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8,共11页
实现基层社会的低成本治理,是实现基层治理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新内生发展框架与适宜技术理论,基于后发展地区的两个案例讨论基层的低成本治理及机制。研究发现,基层社区在有限资源输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治理负荷分... 实现基层社会的低成本治理,是实现基层治理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新内生发展框架与适宜技术理论,基于后发展地区的两个案例讨论基层的低成本治理及机制。研究发现,基层社区在有限资源输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治理负荷分流、现有资源动员与盘活、低成本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沟通和增强供需匹配度等降低治理成本,提升治理效能。如何在外部资源输入下激发基层社会内部活力与资源,是实现低成本治理的关键。本研究为降低基层治理负荷,推进治理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治理负荷 低成本治理 适宜技术理论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大学治理:多重效应与治理效能转化
17
作者 张海生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6,共12页
当人工智能与大学治理相遇后,数字化不仅成为提升大学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还成为推进大学治理创新和制度变迁的重要途径。根据大学制度的层级结构、治理结构的复杂性程度以及治理事项的数字化程度,建构制度嵌入下人工... 当人工智能与大学治理相遇后,数字化不仅成为提升大学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还成为推进大学治理创新和制度变迁的重要途径。根据大学制度的层级结构、治理结构的复杂性程度以及治理事项的数字化程度,建构制度嵌入下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大学治理的解释模型,并借此模型着重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治理影响的多重效应及其治理效能转化机制/过程。研究发现,在制度嵌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共同影响下,现代大学治理随着大学制度外显性的不断加强而愈显复杂,在此渐进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也就愈加微弱,由此产生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治理影响的多重效应及其治理效能的不同转化和提升机制:大学治理结构的复杂性程度越低,大学制度的层级结构越低,治理领域可数字化的程度就越高,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治理的积极效应越显著,大学具体制度得以更迭的可能性越大,也就愈容易借助“技术—制度”协同机制将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大学治理结构的复杂化程度越高,大学制度的层级结构越高,治理领域可数字化的程度越低,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治理的抑制效应越明显,其所依靠的(部分)基本制度和基础制度被替代/更迭的速度越慢,而被同化的可能性越大,也就越容易走上模仿西方大学制度建设的路径依赖。为此,一方面,要注重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治理的积极效应,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大学常规性治理、(部分)决策性治理的积极作用,通过大学具体制度和基本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推动现代大学制度的标准化建设和精细化发展;另一方面,要警惕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治理带来的潜在危险,充分考虑现代大学的组织特性,避免过度技术化而导致大学治理中技术应用的无限拓展和无序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大学治理 大学制度 治理结构 教育数字化 治理效能
下载PDF
治理容限:基层治理创新的微观机制分析——基于乡村治理变迁的视角
18
作者 李琼 李传喜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7,共11页
基层治理创新何以产生以及基层治理制度、规则、结构为何在不断变化,要回答这些问题,除了要考量环境因素,也要考量“治理创新”的技术本体。基于乡村治理变迁,以“治理技术”的微观视角提出“治理容限”这一概念,并从时空向度和效用向... 基层治理创新何以产生以及基层治理制度、规则、结构为何在不断变化,要回答这些问题,除了要考量环境因素,也要考量“治理创新”的技术本体。基于乡村治理变迁,以“治理技术”的微观视角提出“治理容限”这一概念,并从时空向度和效用向度构建起一个分析框架。从乡村治理变迁历程来看,任何治理技术在内生性因素、外部性因素与行动者因素影响下都会面临治理超限困境,而治理技术的自我优化与重新建构将是化解治理超限困境的有效方式。理解“治理容限”能够为一些地方过热的治理创新冲动提供“冷”思考,在基层治理改革与创新过程中,追求“良好匹配”比追求“最佳实践”更重要,也只有形成与当下的基层社会“良好匹配”的治理技术,才能使基层治理现代化更加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容限 基层治理创新 微观机制 乡村治理变迁
下载PDF
高校循证治理的价值意涵、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19
作者 朴雪涛 李宏宇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51,共9页
高校循证治理是指在大数据时代,治理主体以证据为核心,将主观经验、研究证据及利益相关者的价值相融合,科学、精准、协同、高效地治理高等学校的过程。推进高校循证治理是高校治理体现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大数据时代高校治理现... 高校循证治理是指在大数据时代,治理主体以证据为核心,将主观经验、研究证据及利益相关者的价值相融合,科学、精准、协同、高效地治理高等学校的过程。推进高校循证治理是高校治理体现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大数据时代高校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是搭建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桥梁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高校循证治理面临着如下三种现实困境:一是治理主体循证素养不足;二是证据开发力度不够;三是循证治理机制不畅。推进高校循证治理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重视循证人才培养,提升治理主体的循证素养;二是重视循证证据,建立高校循证数据库;三是重视高校循证决策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治理 高校决策 循证治理 治理现代化 循证研究
下载PDF
智慧社区时代城市基层治理转型:路径与趋势
20
作者 张继涛 范子轩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62,178,共11页
智慧社区是数字技术综合应用于基层治理全过程的结果,引发了社会治理结构与治理过程的双重转型。我国城市基层治理长期依托街居制,随着管理重心下移,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同时出现结构、功能失调现象。智慧社区的发展一方面重塑了多... 智慧社区是数字技术综合应用于基层治理全过程的结果,引发了社会治理结构与治理过程的双重转型。我国城市基层治理长期依托街居制,随着管理重心下移,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同时出现结构、功能失调现象。智慧社区的发展一方面重塑了多元治理主体的关系,促进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另一方面冲击了以街居制为基础的基层管理体制,驱动街道及社区居委会的结构重塑与功能再造。就城市基层治理过程而言,数字化治理技术的应用推动着由精细化向智慧化、由“人—人”常态互动向“人—机”常态互动、由碎片化治理向一体化治理迈进的基层治理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社区 社区治理 精细化治理 治理转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