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慢性肾衰治疗及预后的若干问题探讨
1
作者 陈天善 《华西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4-25,共2页
老年慢性肾衰治疗及预后的若干问题探讨陈天善华西医大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科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寿命的延长,如何提高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防治水平,已成为当今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我院1989年至1993年期间住院的... 老年慢性肾衰治疗及预后的若干问题探讨陈天善华西医大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科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寿命的延长,如何提高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防治水平,已成为当今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我院1989年至1993年期间住院的75例老年CR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 治疗及预后 若干问题探讨 并发症与预后 慢性肾盂肾炎 非透析 死亡原因 生存率 死亡率 病肾病
下载PDF
内听动脉、上级动脉直径和血脂水平与突发性耳聋治疗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涵 党存曙 +2 位作者 彭金红 王鸿莉 董苗苗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1659-1661,1666,共4页
目的探讨内听动脉、上级动脉和血脂水平与突发性耳聋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59例突聋患者为试验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听力正常健康志愿者78例为正常组,收集血液标本,测定血清总胆固醇(CHO)水平,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测定内听动脉(IAA)... 目的探讨内听动脉、上级动脉和血脂水平与突发性耳聋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59例突聋患者为试验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听力正常健康志愿者78例为正常组,收集血液标本,测定血清总胆固醇(CHO)水平,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测定内听动脉(IAA)、小脑前下动脉(AICA)、基底动脉(BA)直径。比较突聋患者治疗不同时间点、预后期间IAA、AICA、BA及血清CHO水平的差异。结果正常组IAA、AICA、BA直径高于试验组,CHO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不同时间点IAA、AICA、BA及CKO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突聋患者间IAA、BA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AA、AICA及BA直径扩大,血脂水平降低,预后较好,可以为突聋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客观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听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基底动脉 突发性耳聋 治疗及预后
下载PDF
宓余强:乙肝合并脂肪肝的治疗及预后
3
作者 宓余强 陈词 《肝博士》 2019年第6期12-13,共2页
人物档案宓余强:主任医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现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学组成员、天津市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传染病杂志》《实用肝脏病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 人物档案宓余强:主任医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现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学组成员、天津市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传染病杂志》《实用肝脏病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天津医药》等期刊编委和审稿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病毒性肝病、酒精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学应答 生化学应答 抗病毒治疗 乙肝患者 治疗及预后
下载PDF
补锌对儿童精神发育迟缓治疗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林小芹 魏明香 +1 位作者 徐晓梅 邓建荣 《北方药学》 2017年第2期55-56,共2页
目的:观察补锌对儿童精神发育迟缓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治疗的精神发育迟缓伴有锌缺乏症的患儿60例分为联合组30例、常规组30例,常规组采用作业疗法、语言疗法、针灸疗法进行教育训练,辅以鼠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酯等营养脑... 目的:观察补锌对儿童精神发育迟缓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治疗的精神发育迟缓伴有锌缺乏症的患儿60例分为联合组30例、常规组30例,常规组采用作业疗法、语言疗法、针灸疗法进行教育训练,辅以鼠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酯等营养脑神经药物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口服赖氨葡锌颗粒,按0.5~1.5mg/kg/d元素锌计算,补锌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血锌值、发育商、社会适应能力和两组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后血锌值、发育商、社会适应能力较常规组治疗后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疗效较常规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锌会阻碍儿童大脑发育,补锌对儿童精神发育迟缓治疗有一定辅助作用,在预后等方面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锌 精神发育迟缓 治疗及预后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未治疗期对治疗及预后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开国 黄安延 +1 位作者 林宇行 黄燕虹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34-236,共3页
目的:探究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未治疗期(duration of untreated psychosis,DUP)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共入组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回顾性对其DUP进行评估,依据中位数约48周将其分为短DUP组103例和长DUP组90例;对两组出院阳性... 目的:探究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未治疗期(duration of untreated psychosis,DUP)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共入组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回顾性对其DUP进行评估,依据中位数约48周将其分为短DUP组103例和长DUP组90例;对两组出院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用药剂量以及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结果:长DUP组患者首次住院时间[(71.74±34.54)d]较短DUP组[(35.93±17.57)d]明显延长(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长DUP组平均用药剂量明显高于短DUP组(P<0.01)。对入院量表评分进行对比发现,短DUP组阳性症状评分大于长DUP组(P<0.01),阴性症状评分小于长DUP组(P<0.001);对出院PANSS评分进行对比发现,短DUP组总分小于长DUP组(P<0.001),阳性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阴性症状评分短DUP组显著小于长DUP组(P<0.001)。结论:尽早治疗可明显缩短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减少用药剂量,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治疗 治疗及预后
下载PDF
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马玲梅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5期2613-2615,共3页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 HI)是指在脑梗死期间,缺血区域恢复血流灌注后导致梗死区域内发生继发性出血[1]。HI是脑梗死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随着磁共振成像(MRI)及CT技术的广...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 HI)是指在脑梗死期间,缺血区域恢复血流灌注后导致梗死区域内发生继发性出血[1]。HI是脑梗死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随着磁共振成像(MRI)及CT技术的广泛应用,HI临床诊断率有所提升,临床对于HI的病因、危险因素等的认识更加深入。本文就HI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效果作以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脑梗死 治疗及预后 继发性出血 缺血区域 CT技术 血流灌注 生存质量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蒋维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9期1382-1384,共3页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高病死率的临床综合征,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到达颅内或椎管内蛛网膜下间隙的一种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近年来急性aSAH的病死率从>50%降至35%左右,但仍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0%-...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高病死率的临床综合征,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到达颅内或椎管内蛛网膜下间隙的一种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近年来急性aSAH的病死率从>50%降至35%左右,但仍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0%-25%的急性aSAH患者在出血后或到达医院前即死亡,约1/3患者最终会长期依赖护理,仅30%的人能够重新独立生活中。研究表明,动脉瘤的早期治疗和并发症的积极防治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对aSAH治疗及预后作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治疗及预后 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综合征 椎管内 致死率 早期治疗 积极防治
下载PDF
室性并行心律的病因、治疗及预后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彭水先 李风翥 陈锦明 《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16-18,共3页
室性并行心律是一种具有病理意义的心律失常,与心脏局部组织的自律性和传导性异常有关。
关键词 室性并行心律 治疗及预后 抗心律失常药物 心脏局部组织 PPVT 良性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 传出阻滞 心肌细胞 无器质性心脏病
下载PDF
根分叉病变的治疗及预后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晓义 《中国医疗美容》 2014年第6期194-194,207,共2页
目的:观察探讨超声洁治及牙龈翻瓣术对根分叉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根分叉病变患者提供更多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03月至2014年0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下颌II度根分叉病变患者46例,随机分为超声洁治组和牙龈翻瓣术组(每组23例... 目的:观察探讨超声洁治及牙龈翻瓣术对根分叉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根分叉病变患者提供更多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03月至2014年0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下颌II度根分叉病变患者46例,随机分为超声洁治组和牙龈翻瓣术组(每组23例)进行治疗,最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及附着水平等。结果:两组患者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及附着水平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值方面,超声洁治组高于牙龈翻瓣术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着水平值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洁治及牙龈翻瓣术对根分叉病变患者均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分叉病变 治疗及预后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血清β_(2)-微球蛋白水平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治疗及预后中的意义
10
作者 汪晓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年第11期48-50,共3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主要特点是造血细胞成熟表现异常,属于髓系造血系统恶性肿瘤[1]。该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临床上对该疾病的治疗高度重视,但临床表现、治疗方案、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主要特点是造血细胞成熟表现异常,属于髓系造血系统恶性肿瘤[1]。该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临床上对该疾病的治疗高度重视,但临床表现、治疗方案、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等存在较大差异。为了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临床上一直致力于寻找能够较好反映患者预后的指标。目前比较常用的评估方式是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治疗及预后 预后情况 髓系 微球蛋白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造血细胞 不同治疗方案
下载PDF
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及预后特征分析
11
作者 邵士珺 吴丽莉 +3 位作者 吴雪卿 吴晓燕 冯佳梅 万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6-683,共8页
目的明确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cystic neutrophil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CNGM)的临床及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到2021年8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乳腺科住院手术治疗的204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病例,对其... 目的明确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cystic neutrophil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CNGM)的临床及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到2021年8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乳腺科住院手术治疗的204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病例,对其中诊断为CNGM的患者与非CNGM患者进行疾病特征比较。结果104例患者(51%)诊断为CNGM。与非CNGM患者相比,CNGM患者多为经产妇,有过哺乳史的患者比例更高(P=0.024)。此外,CNGM患者发病前外伤史的比例更高,乳房病变范围更大,出现发热、血象白细胞、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的比例更高,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中出现环形强化、乳后间隙水肿的改变更多见(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乳房外伤史和病变范围是提示CNGM疾病特征的独立因素。CNGM组患者治疗期间使用过激素的比例更高(55.8%vs 37.0%,P=0.007),术后痊愈时间超过1个月的患者更多(39.5%vs 27.0%,P=0.007),随访中出现对侧新发炎症的比例更高(16.3%vs 8.0%,P=0.011)。结论CNGM是非哺乳期乳腺炎中的一种独特类型,临床工作中并不罕见,患者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剧烈,治愈时间长,有必要独立将其作为一种疾病诊断,从而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 临床病理特征 影像学特征 治疗及预后
下载PDF
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治疗及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璐瑶 闫旭龙 杨晓敏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0-384,共5页
肺高血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是指肺动脉压力升高超过一定界值的一种血流动力学和病理生理状态,可导致右心衰竭,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以是并发症,还可以是综合征,其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为:静息时,海平面状态下,右心导管测量肺... 肺高血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是指肺动脉压力升高超过一定界值的一种血流动力学和病理生理状态,可导致右心衰竭,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以是并发症,还可以是综合征,其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为:静息时,海平面状态下,右心导管测量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25mm Hg(1mm Hg=0.133kPa),正常人mPAP为(14±3)mm Hg,上限为20mm 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平均压 病理生理状态 右心导管 肺高血压 治疗及预后 血流动力学 右心衰竭 诊断标准
原文传递
颞叶癫痫伴海马硬化手术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丁芳 陈聪 王爽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77-1080,共4页
手术是治疗难治性颞叶癫痫的有效手段,除传统的切除手术外,微创手术及神经调控治疗也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的切除手术能控制大部分颞叶癫痫患者的发作,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在术后癫痫复发,其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癫痫发作症状学、电生理特征、... 手术是治疗难治性颞叶癫痫的有效手段,除传统的切除手术外,微创手术及神经调控治疗也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的切除手术能控制大部分颞叶癫痫患者的发作,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在术后癫痫复发,其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癫痫发作症状学、电生理特征、影像学指标均有助于评估手术预后。本文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的优缺点,为深入理解颞叶癫痫的手术治疗、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手术 电生理特征 海马硬化 颞叶癫痫 手术预后 神经调控 治疗及预后 影像学指标
原文传递
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
14
作者 廖晓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1期0077-0077,79,共2页
总结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88例自身免疫性肝(AIH)炎相关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治疗措施、预后等情况。... 总结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88例自身免疫性肝(AIH)炎相关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治疗措施、预后等情况。结果:① 临床特点分析:88例患者从AIH诊断后经历6~128个月后进展为PLC,39例(44.32%)有肝硬化,AFP水平平均(62.8±2.8)ng/mL;肿瘤直径平均(4.1±0.5)cm。② 患者临床治疗:有38例(43.18%)选择内科保守治疗方案,选择单纯TACE(肝动脉化疗栓塞)手术治疗的有15例;选择单纯RFA(影像引导肝肿瘤消融术)治疗的有10例;选择TACE联合RFA治疗的有6例,选择肝脏部分切除手术治疗的有10例;选择TACE联合部分肝脏切除术治疗的有8例,选择肝移植术治疗的有1例。③ 临床预后:治疗后保持随访至今2年半时间里,88例患者中死亡29例,存活59例,存活率67.05%。结论:AIH相关PLC患者肝功能水平较低,AFP明显升高,可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整体预后不佳,要警惕继发性肝功能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原发性肝癌 临床特征 治疗及预后
下载PDF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与预后的关系
15
作者 陈晓 《中国民康医学》 2009年第21期2687-2688,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经合理治疗对改善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即合理治疗加生活指导组(观察组)和一般治疗组(对照组),随访1年,分析统计因间接或直接原因引起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及因心力衰竭恶...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经合理治疗对改善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即合理治疗加生活指导组(观察组)和一般治疗组(对照组),随访1年,分析统计因间接或直接原因引起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及因心力衰竭恶化再住院率和住院时间。结果:随访1年内直接死于心力衰竭者,观察组6例(6/42,14.3%),对照组15例(15/41,36.6%),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因心力衰竭再入院例数,观察组为10例(10/42,23.8),对照组22例(22/41,53.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再住院总人次,观察组为14人次,对照组为30人次,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再住院平均天数,观察组13天,对照组29天,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去除心力衰竭恶化的因素,积极抗心力衰竭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慢性心力衰竭 治疗及预后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细胞群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连婧 郗彦凤 +3 位作者 马海霞 刘月香 王丽霞 赵艳丽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21期3629-3631,共3页
乳腺癌是女性好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逐年明显上升,多发性内脏转移成为乳腺癌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预后的可控性管理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循环肿瘤细胞(CTC... 乳腺癌是女性好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逐年明显上升,多发性内脏转移成为乳腺癌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预后的可控性管理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循环肿瘤细胞(CTC)是一种从肿瘤原发部位脱落,通过血管或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的细胞,具有高侵袭性、逃避机体免疫杀伤等特点,大量CTC富集后可形成具有高度转移潜能的细胞团,再次从血管或淋巴管中溢出、到达特定器官,提示肿瘤容易发生远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肿瘤原发部位 转移潜能 治疗及预后 血液循环 细胞群 细胞团 淋巴系统
下载PDF
儿童Castleman病2例并文献复习
17
作者 郭淑云 李学荣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340-1344,共5页
Castleman病是一种罕见病。现报道2例儿童Castleman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分析Castleman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治疗及预后情况,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
关键词 CASTLEMAN病 罕见病 治疗及预后 文献复习 发病机制 临床资料 实验室检查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岩斜区脑膜瘤的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安康 钟东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6期684-684,共1页
岩斜区脑膜瘤位于颅底深部,紧邻脑干、Ⅲ~Ⅻ对颅神经、椎基底动脉系统,常常侵犯桥小脑角区、海绵窦及脑干腹侧,手术完全切除十分困难。岩斜区脑膜瘤生长缓慢,且常与血管、神经形成紧密粘连或包裹,剥离肿瘤时往往容易损伤毗邻组织,手术... 岩斜区脑膜瘤位于颅底深部,紧邻脑干、Ⅲ~Ⅻ对颅神经、椎基底动脉系统,常常侵犯桥小脑角区、海绵窦及脑干腹侧,手术完全切除十分困难。岩斜区脑膜瘤生长缓慢,且常与血管、神经形成紧密粘连或包裹,剥离肿瘤时往往容易损伤毗邻组织,手术常常带来较为严重的损伤。近几十年来,手术入路不断改进,显微手术技术逐渐发展普及大大提高了岩斜区脑膜瘤的切除率。而随着人们观念的逐渐改变,不再一味的强调肿瘤的完全切除,提高患者术后生存治疗已成为包括岩斜区脑膜瘤在内的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目标。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岩斜区脑膜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区脑膜瘤 完全切除 显微手术技术 肿瘤综合治疗 治疗及预后 桥小脑角区 损伤 术后生存 手术入路 生长缓慢 颅神经 毗邻组织 脑干 动脉系统 椎基底 切除率 海绵窦 综述 诊断 粘连
下载PDF
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与中西医治疗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小芬 《中医临床研究》 2011年第4期85-85,87,共2页
目的:观察左足拇指恶性黑色素瘤病理形态,进一步探讨其组织起源,病理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①患者甲,女,74岁。②左拇指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形态主要表现为上皮样细胞呈巢... 目的:观察左足拇指恶性黑色素瘤病理形态,进一步探讨其组织起源,病理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①患者甲,女,74岁。②左拇指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形态主要表现为上皮样细胞呈巢团样分布,梭行细胞呈束状及不规则排列,分布于真皮层及真皮与表皮连接处,侵及表皮。细胞有明显异型性,侵袭性。③恶性黑色素瘤与良性痣、其他恶性肿瘤的鉴别,免疫组化有助于诊断。结论:①恶性黑色素瘤起源于外胚层。②恶性黑色素瘤容易发生误诊,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③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较高,易转移,治疗上宜早发现,早治疗,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足拇指恶性黑色素瘤 临床病理 治疗及预后
下载PDF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 被引量:1
20
作者 付新芳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年第4期152-152,共1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及预后。方法: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新生儿547例,对其中23例新生儿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据文献报道0.46%~4.28%[1],23例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0....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及预后。方法: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新生儿547例,对其中23例新生儿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据文献报道0.46%~4.28%[1],23例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0.4%,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窒息缺氧、高钾血症、先天性心脏病、酸中毒及药物过量等,临床表现大多无特异性,类型以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结论:针对不同的心律失常,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等,实施不同的治疗,预后较好,治疗重点在于原发病的治疗,祛除诱因,保护心肌,必要时联合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心律失常 治疗及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