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化学药品治疗等效性评价体系的简介及启示
1
作者 张辉 赵建中 郭志鑫 《中国药事》 CAS 2023年第7期843-848,共6页
目的:介绍美国《治疗等效性评价行业指南》的最新内容,梳理仿制药与原研药品治疗等效性的考量因素,以期为我国仿制药研发前参比制剂的选择提供借鉴。方法:通过阐述《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中批准的多源处方药等效性类别及美国药... 目的:介绍美国《治疗等效性评价行业指南》的最新内容,梳理仿制药与原研药品治疗等效性的考量因素,以期为我国仿制药研发前参比制剂的选择提供借鉴。方法:通过阐述《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中批准的多源处方药等效性类别及美国药品橙皮书中等效性药品的标记方式,分析橙皮书中等效性评估体系的认定原则和动态管理模式,为我国仿制药参比制剂的确定及管理提供借鉴。结果与结论:美国化学仿制药治疗等效性的判定原则以及治疗等效性代码在橙皮书中的使用,为我国化学仿制药研发中参比制剂的选择、治疗等效性评估及参比制剂的管理模式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药品 治疗等效 评价 参比制剂 启示
下载PDF
美国药品橙皮书框架下治疗等效性评价代码的介绍及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逸云 廖彩云 温宝书 《中国药物警戒》 2021年第9期813-816,共4页
目的介绍美国《经过治疗等效性评价批准的药品目录》(简称“美国药品橙皮书”)下治疗等效性评价代码的基本情况,为我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通过研究美国药品橙皮书治疗等效性评价背景、编码规则和意义,结合我国药品监管... 目的介绍美国《经过治疗等效性评价批准的药品目录》(简称“美国药品橙皮书”)下治疗等效性评价代码的基本情况,为我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通过研究美国药品橙皮书治疗等效性评价背景、编码规则和意义,结合我国药品监管实际情况,提出完善我国《中国上市药品目录集》(后更名为《新批准上市以及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化学药品目录集》,简称“中国药品橙皮书”)治疗等效性评价代码建设的意见。结果和结论治疗等效性评价代码的设置将为药品监管机构、医疗机构、公众带来极大便利,在中国药品橙皮书中标记药品的治疗等效性评价代码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我国药品监管机构应从药品治疗等效性评价工作实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治疗等效性评价代码编写规则和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橙皮书 治疗等效性评价代码 治疗等效性评价 治疗等同药物 中国上市药品目录集
下载PDF
生物等效性与治疗等效性的现代思考
3
作者 CHEN Mei-lin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1171-1171,共1页
Bioequivalence stud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rug development as well as during the post-approval period for both new drugs and generic drugs. In principle, the goals of these studies are two-fold: (1) serve a... Bioequivalence stud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rug development as well as during the post-approval period for both new drugs and generic drugs. In principle, the goals of these studies are two-fold: (1) serve as bridging studies to provide supportive evidence for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 drug product; and (2) ensure product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throughout the life time of a drug product in the presence of changes in formulation or manufacturing. Additionally, in the context of generic drugs, the current U.S. regulation dictates that evidence of bioequivalence and pharmaceutical equivalence provides the assurance of therapeutic equivalence, hence interchangeability.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for bioequivalence studies indicates that the testing is best performed using the most accurate, sensitive, and reproducible approach available for the drug under examination. Accordingly, to date, comparative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have been used in most cases for bioequivalence determination. In vitro tests are seldom utilized while pharmacodynamic studies and clinical trials are employed for locally acting drug products or when drug levels cannot be measured in the blood. This trend, however, is changing with the recent advances in pharmaceu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exampl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 (BCS) has provided a valuable tool for predicting drug absorp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The rapidly growing knowledge of pharmacogenetics/genomics combined with formulation science may facilitat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otential interplay between pharmaceu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biological system in humans. In the future, an enhanced prediction and assessment of bioequivalence may be achieved through the rational design of formulations and use of in vitro, in situ or in silico test methods. Implicit in the inclusion of pharmaceutical equivalence as part of the definition of therapeutic equivalence has been the regulatory objective of achieving ’sameness’ to the greatest extent possible between a generic and innovator product, thereby avoiding unnecessary in vivo human testing. Perceivably, the better the drug substance and product are characterized, the more accurate and precise the determination of pharmaceutical equivalence will be. An increased assurance of pharmaceutical equivalence based on state-of-the-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y lessen the uncertainty of ’sameness’ in the clinical responses and reduce the burden for requiring in vivo evidence of bioequivalence. Ove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scientists have worked diligently to develop guidance and recommendations on how to demonstrate bioequivalence and pharmaceutical equivalence (hence therapeutic equivalence). Approaches to establishing any type of equivalence depend on the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tools available at the time of evaluation. Continuing efforts and research are encouraged to improve the current approaches, and ensure product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over time for both new and generic drug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等效 治疗等效 生物药品分级系统 体内 体外
下载PDF
FDA“治疗等效性评价供企业用指导原则”(草案)介绍
4
作者 王慧明 萧惠来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2年第10期1941-1949,共9页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22年7月发布了“治疗等效性评价供企业用指导原则”(草案)。该指导原则阐明了FDA治疗等效性的标准以及治疗等效性编码系统,目的是准确评价仿制药与参比制剂的治疗等效性并通过治疗等效性代码,在“橙皮书”...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22年7月发布了“治疗等效性评价供企业用指导原则”(草案)。该指导原则阐明了FDA治疗等效性的标准以及治疗等效性编码系统,目的是准确评价仿制药与参比制剂的治疗等效性并通过治疗等效性代码,在“橙皮书”中迅速检索到治疗等效的仿制药。而中国目前尚无类似的指导原则,详细介绍FDA该指导原则主要内容,期望对中国加强仿制药的治疗等效性评价和加速完善和实施符合国情的治疗等效性编码系统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仿制药 治疗等效 治疗等效性代码 橙皮书 指导原则
原文传递
治疗等效性评价代码介绍及其对我国仿制药参比制剂选择的影响
5
作者 杨东升 魏宁漪 +1 位作者 牛剑钊 许鸣镝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22年第8期646-651,共6页
已批准的具有治疗性等效性评价的药品目录(俗称橙皮书)包括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的产品,它是我国化学仿制药选择合适的参比制剂(RLD)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橙皮书中的多源性处方药会被分配相应的治疗等效性(TE)评价代码,作为... 已批准的具有治疗性等效性评价的药品目录(俗称橙皮书)包括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的产品,它是我国化学仿制药选择合适的参比制剂(RLD)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橙皮书中的多源性处方药会被分配相应的治疗等效性(TE)评价代码,作为临床药品选择的公共信息。本文以托吡酯缓释胶囊为例,介绍了TE评价代码系统及其对我国RLD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在选择一个RLD时,应事先确定其在橙皮书中的TE评价代码,并选择TE评价代码首字母为A的合适的RLD进行仿制药的研发,从而提高临床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成功概率,降低仿制药开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比制剂 治疗等效性评价代码 仿制药 橙皮书
原文传递
替米沙坦3种制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郑鹏程 李铜铃 +3 位作者 许小红 张蓉琴 鄢琳 程强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36-539,共4页
目的:比较国产替米沙坦片及胶囊与进口替米沙坦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24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采用3种制剂3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剂量口服80mg国产替米沙坦片、替米沙坦胶囊、进口替米沙坦片后的替米沙坦血药... 目的:比较国产替米沙坦片及胶囊与进口替米沙坦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24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采用3种制剂3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剂量口服80mg国产替米沙坦片、替米沙坦胶囊、进口替米沙坦片后的替米沙坦血药浓度。3P8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AUC,cmax对数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并计算90%可信区间。结果:国产替米沙坦片、替米沙坦胶囊、进口替米沙坦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703±s209),(703±196),(707±202)μg·L-1;tmax(0.88±0.15),(0.91±0.18),(0.85±0.13)h;AUC0~84(17863±7223),(17995±7207),(17950±7616)μg·h·L-1;AUC0~∞(20587±7309),(20732±7129),(20960±7420)μg·h·L-1;MRT(35±5),(35±5),(36±6)h;t1/2:(25±4),(25±4),(26±5)h。结论:国产替米沙坦片、替米沙坦胶囊、进口替米沙坦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片剂 胶囊 色谱法 高压液相 生物利用度 治疗等效
下载PDF
黄芩苷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吴黎莉 张尊建 +2 位作者 许风国 田媛 陈沄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87-690,共4页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黄芩苷浓度的高效液相-紫外(HPLC-UV)测定方法,测定志愿者口服黄芩苷胶囊后的血药浓度,估算其药动学参数并对供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18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单剂量交叉口服黄芩苷试验胶囊和参比片75...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黄芩苷浓度的高效液相-紫外(HPLC-UV)测定方法,测定志愿者口服黄芩苷胶囊后的血药浓度,估算其药动学参数并对供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18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单剂量交叉口服黄芩苷试验胶囊和参比片750 mg,血浆样品采用固相萃取法处理后,进行HPLC-UV测定.结果:受试及参比制剂中药物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91±s 33)μg·L-1和(86±29)μg·L-1,tmax分别为(7.4±1.3)h和(7.4±1.0)h,AUC0~24分别为(586±233)μg·h·L-1和(579±173)μg·h·L-1,AUCo~∞分别为(616±249)μg·h·L-1和(613±180)μg·h·L-1.黄芩苷试验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18)%.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准确性好.试验胶囊与参比片生物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法 高压液相 治疗等效 胶囊 黄芩苷 固相萃取
下载PDF
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晓莉 柯元南 吴文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17-319,共3页
目的研究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心功能分级(NYHA)Ⅱ-Ⅳ级,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左心室射血分数≤40%,将患者随机分配到比索洛尔组(62例)或卡维地洛组(63例),... 目的研究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心功能分级(NYHA)Ⅱ-Ⅳ级,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左心室射血分数≤40%,将患者随机分配到比索洛尔组(62例)或卡维地洛组(63例),均治疗30周。每次随访评估心功能,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改善,比索洛尔组提高11%,卡维地洛组提高12%,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程度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心力衰竭症状两组均较前改善,心功能分级比索洛尔组和卡维地洛组心功能Ⅲ级治疗后减少至5例(8.1%)和6例(9.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比索洛尔组和卡维地洛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2.3%和34.9%,组间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一样安全有效,比索洛尔可以达到与卡维地洛靶剂量长期治疗相同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索洛尔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 治疗等效
下载PDF
多潘立酮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吴婷 张军 +4 位作者 储继红 许美娟 居文政 周玲 谈恒山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6期638-640,共3页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测定受试者口服多潘立酮制剂后的血药浓度,估算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随机二交叉设计试验,24例男性健康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口...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测定受试者口服多潘立酮制剂后的血药浓度,估算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随机二交叉设计试验,24例男性健康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多潘立酮片。以LC-MS/MS测定血浆中多潘立酮的浓度。采用BAPP3.0软件处理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血浆中多潘立酮的半衰期(t1/2)分别为(10.2±1.9)和(10.2±2.2)h;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26±11)和(25±12)μg/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7±0.5)和(0.6±0.3)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36h)分别为(75±24)和(70±27)μg·h-1·L-1;AUC0-∞分别为(80±26)和(74±28)μg·h-1·L-1;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4±30)%。结论 2种制剂在健康人体内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潘立酮 药代动力学 治疗等效 碎片质谱法
下载PDF
奈韦拉平2种片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滔敏 杨蓓 +1 位作者 沙云菲 段更利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05-508,共4页
目的:评价奈韦拉平国产片与进口片之间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于早晨空腹一次口服国产片或进口片200mg。1wk后再交叉服药。用HPLC法,以水∶甲醇=55∶45为流动相,蛋白沉淀后直接测定奈韦拉平血药浓... 目的:评价奈韦拉平国产片与进口片之间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于早晨空腹一次口服国产片或进口片200mg。1wk后再交叉服药。用HPLC法,以水∶甲醇=55∶45为流动相,蛋白沉淀后直接测定奈韦拉平血药浓度。结果:奈韦拉平国产片与进口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为(3.95±s0.22)h和(4.0±0.5)h,cmax为(13.8±1.9)mg·L-1和(14.0±2.1)mg·L-1,t1/2为(46±7)h和(42±8)h,AUC0~168为(765±198)mg·h·L-1和(779±132)mg·h·L-1,AUC0~∞为(839±230)mg·h·L-1和(840±150)mg·h·L-1。奈韦拉平国产片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7±14)%。结论:奈韦拉平国产片与进口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韦拉平 药动学 生物利用度 治疗等效 色谱法 高压液相
下载PDF
恩替卡韦片在中国健康人体中的生物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柳正植 高振月 +2 位作者 任庆 霍丹丹 杨海淼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695-2699,共5页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仿制药与原研药恩替卡韦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8例健康受试者,采用随机、开放、两周期、两交叉、空腹状态下的试验设计,两周期分别单次口服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各0.5 mg,采用液相色谱串...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仿制药与原研药恩替卡韦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8例健康受试者,采用随机、开放、两周期、两交叉、空腹状态下的试验设计,两周期分别单次口服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各0.5 mg,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服药后72 h内16个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AUC0-t和AUC0-∞评价其生物等效性。采用WinNonlin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空腹状态下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AUC0-t和AUC0-∞几何均数的比值分别为98.18%、101.97%、103.07%,90%可信区间分别为91.36%~105.50%,98.32%~105.74%,96.30%~110.32%,均在80.00%~125.00%之间。对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AUC0-t、AUC0-∞经自然对数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空腹状态下给药周期间差异(P<0.05)和给药序列及制剂因素差异(P>0.05)符合生物等效性判定标准,且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两种制剂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具有生物等效性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治疗等效 串联质谱法
下载PDF
文拉法辛缓释剂和增效剂锂盐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无效抑郁症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鹤展 张亚林 +1 位作者 穆俊林 张迎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0期4-6,共3页
目的:分析文拉法辛缓释剂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抗抑郁治疗无效的抑郁症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从河南省精神病医院、湖南省精神病医院及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2003-01/2005-06住院且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抗抑郁治疗无... 目的:分析文拉法辛缓释剂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抗抑郁治疗无效的抑郁症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从河南省精神病医院、湖南省精神病医院及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2003-01/2005-06住院且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抗抑郁治疗无效的抑郁症患者中,选择6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双盲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分为2组,一组在原来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剂基础上合并锂盐治疗(加用锂盐对照组),一组改用文拉法辛缓释剂单一治疗(文拉法辛缓释剂单一治疗组),每组30例,分别在治疗后第2,4,6,8周末,由对患者不知情的主治医生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进行疗效评定,其中,汉密顿抑郁量表是通过其减分率来评价疗效,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100%。采用As-berg抗抑郁剂副反应量表评定两组的药物副反应情况。结果:60例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抗抑郁治疗无效的抑郁症均完成治疗,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文拉法辛缓释剂单一治疗组治疗后第2,4,6,8周末的汉密顿抑郁量表的减分率与加用锂盐对照组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文拉法辛缓释剂单一治疗组治疗后第2,4,6,8周末的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的总体改善分值与加用锂盐对照组相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文拉法辛缓释剂单一治疗组在治疗后第6,8周末的Asberg抗抑郁剂副反应量表的总分显著低于加用锂盐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12±2.72),(5.02±3.56),t=9.51,P<0.05];[(4.06±2.23),(4.77±2.81),t=8.77,P<0.05]。结论: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剂治疗无效的抑郁症加用锂盐和改用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效果相当,但采用单一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副反应较轻。文拉法辛缓释剂可以作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剂治疗无效的抑郁症有效和安全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抗抑郁药 治疗等效
下载PDF
中药剂型选择及制剂等效性研究概况 被引量:19
13
作者 刘瑞新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5,共3页
关键词 剂型 药物制剂 治疗等效 中药
下载PDF
氨糖美辛的2种肠溶片在健康男性志愿者的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倪立 李金恒 +1 位作者 曹晓梅 王林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研究2种氨糖美辛肠溶片在人体的 药动学过程及其生物等效性。方法:吲哚美辛血药 浓度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 随机分组、自身交叉口服300mg氨糖美辛肠溶片。 结果: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 (3.5&... 目的:研究2种氨糖美辛肠溶片在人体的 药动学过程及其生物等效性。方法:吲哚美辛血药 浓度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 随机分组、自身交叉口服300mg氨糖美辛肠溶片。 结果: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 (3.5±s0.9)和(3.3±0.9)h;cmax:(5.9±2.0)和 (6.1±1.6)mg·L-1;t12ke:(7.6±2.0)和(7.5± 2.9)h;AUC0~24:(18±4)和(16±3)mg·L·h-1;AUC0~∞:(19±4)和(18±4)mg·L·h-1。相对生 物利用度F0~24,F0~∞分别为(109±14)%和(111± 17)%。结论: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葡萄糖 吲哚美辛 色谱法 高压液相 药动学 治疗等效 氨糖美辛肠溶片
下载PDF
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在健康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小蕾 王晨静 +3 位作者 李欣 柳艳平 高华 曹玉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2期269-273,共5页
目的评估空腹状态下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在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试验采用随机、交叉、单剂量、两周期、两序列设计。入组的24例健康受试者在空腹状态下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5mg,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浆... 目的评估空腹状态下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在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试验采用随机、交叉、单剂量、两周期、两序列设计。入组的24例健康受试者在空腹状态下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5mg,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用WinNonlin􀆿7.0软件按非房室模型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并采用SAS9.4统计软件分析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空腹单次给药后,孟鲁司特钠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受试制剂、参比制剂的最大血药浓度(C_(max))分别为(247.83±65.49)和(277.08±56.09)μg/L;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3.15±1.40)和(2.79±0.94)h;半衰期(t_(1/2))分别为(5.02±0.60)和(5.07±0.59)h;从0时到最后计算时间点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_(0-t))分别为(1862.74±409.99)和(1937.62±436.24)μg·h/L;从0时到无限时间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_(0-∞))分别为(1939.89±442.26)和(2012.45±480.69)μg·h/L。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C_(max)、AUC_(0-t)、AUC_(0-∞)几何均值比的90%置信区间均在80.00%~125.00%之间。结论在空腹状态下,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鲁司特钠 白三烯拮抗剂 色谱法 液相 质谱分析法 药代动力学 治疗等效
下载PDF
非那雄胺2种片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16
作者 李铜铃 李莉 +3 位作者 许小红 王玮 程强 孙键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83-585,共3页
目的 :研究 2种非那雄胺片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评价其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交叉试验设计 ,2 2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口服 4 0mg受试品和参比品 ,以RP -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 :受试品和参比品的药动学参数分别AUC0... 目的 :研究 2种非那雄胺片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评价其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交叉试验设计 ,2 2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口服 4 0mg受试品和参比品 ,以RP -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 :受试品和参比品的药动学参数分别AUC0 2 4 为 (15 97±s 6 10 ) μg·h·L- 1和 (15 6 9± 6 2 9)μg·h·L- 1,AUC0 ∞ 为 (16 80± 6 0 7) μg·h·L- 1和(16 75± 6 2 8) μg·h·L- 1,Tmax 为 (2 .4± 0 .3)h和(2 .3± 0 .3)h ,Cmax为 (2 80± 112 ) μg·L- 1和 (2 84±110 ) μg·L- 1,T1/ 2 分别为 (2 .9± 0 .8)h和 (3.3±1.0 )h。以进口分装非那雄胺 (商品名保列治 )片为参比制剂 ,非那雄胺片生物利用度F0 2 4 为 (10 3±18) % ,F0 ∞ 为 (10 1± 16 ) %。结论 :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表明 ,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那雄胺 色谱法 高压液相 生物利用 药动学 治疗等效
下载PDF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胶囊和片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
17
作者 荣征星 赵咏桔 +5 位作者 顾丽群 张连珍 陈聪颖 谢一凡 陆阳 陈红专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 :评价依帕司他胶囊和片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 :2 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 ,随机分为 2组 ,分别于早晨空腹一次口服依帕司他胶囊或片剂5 0mg。 1wk后再交叉服药。用HPLC法测定依帕司他血药浓度。结果 :依帕司他胶囊和片剂的主要药动... 目的 :评价依帕司他胶囊和片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 :2 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 ,随机分为 2组 ,分别于早晨空腹一次口服依帕司他胶囊或片剂5 0mg。 1wk后再交叉服药。用HPLC法测定依帕司他血药浓度。结果 :依帕司他胶囊和片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 ,Tmax为 (1.7±s 0 .4 )h和 (1.6± 0 .6 )h ,Cmax为 (4 .0± 0 .9)mg·L- 1和 (4 .3± 1.1)mg·L- 1,MRT为 (1.6± 0 .3)h和 (1.6± 0 .4 )h ,T1/2 为(1.7± 0 .6 )h和 (1.4± 0 .3)h ,AUC0 8为 (10 .9±2 .1)mg·h·L- 1和 (11.4± 2 .8)mg·h·L- 1,AUC0 ∞为 (11.1± 2 .2 )mg·h·L- 1和 (11.5± 2 .8)mg·h·L- 1。依帕司他胶囊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0 0±2 2 )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动学 生物利用度 治疗等效 色谱法 高压液相 依帕司他
下载PDF
头孢呋辛酯片剂在健康志愿受试者体内生物等效性的研究
18
作者 吕万良 张强 +6 位作者 赵甘霖 孙华东 张大卫 马付勇 刘欣 李洁 高晔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研究国内研制的头孢呋辛酯片剂与参比制剂 (西力欣 )在健康人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方法 :用高效液相 紫外法测定血浆中的头孢呋辛的浓度 ,以头孢呋辛酯的市售片剂西力欣为对照 ,通过 2 2名受试者的单剂量交叉给药 ,对研制的... 研究国内研制的头孢呋辛酯片剂与参比制剂 (西力欣 )在健康人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方法 :用高效液相 紫外法测定血浆中的头孢呋辛的浓度 ,以头孢呋辛酯的市售片剂西力欣为对照 ,通过 2 2名受试者的单剂量交叉给药 ,对研制的头孢呋辛酯片剂进行相对人体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考察。结果 :研制的头孢呋辛酯片剂和西力欣片的AUC[0 ∞ ] 分别为 (12 .7± 4.5 )和 (13.2± 4.8)mg·L-1·h ;Cmax分别为 (3.5± 1.2 )和(3 .9± 1.7)mg·L-1;Tmax分别为 (1.9± 0 .9)和 (2 .2± 1.0 )h ;MRT分别为 (3 .9± 1.3)和 (3 .8± 1.5 )h ;T1/ 2 分别为(2 .3± 1.8)和 (1.9± 1.7)h。说明研制的头孢呋辛酯片和西力欣片的各种主要的药物动力学参数接近。研制的头孢呋辛酯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F)达到 95 .42 %。研制的头孢呋辛酯片剂和参比制剂西力欣片的AUC[0 ∞ ] 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90 %的置信区间在 80 %~ 12 5 %范围内 ;Cmax的 90 %置信区间也在 70 %~ 143 %的范围内。结论 :研制的头孢呋辛酯片和市售进口的西力欣片在健康人体内达生物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呋辛酯片 生物利用度 治疗等效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索磷布韦片在中国健康人体中生物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19
作者 刘广文 高振月 +4 位作者 于爽 薛金玲 梁文忠 兰静 杨海淼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688-2694,共7页
目的研究索磷布韦片药代动力学特征,对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健康受试志愿者均通过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试验招募报名平台征集,空腹组和餐后组分别在2018年9月18日和9月28日集中进行受试者的筛选体检,体检结... 目的研究索磷布韦片药代动力学特征,对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健康受试志愿者均通过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试验招募报名平台征集,空腹组和餐后组分别在2018年9月18日和9月28日集中进行受试者的筛选体检,体检结果符合纳入标准后入组。空腹组和餐后组各40例健康受试者分别口服索磷布韦片受试试剂和参比试剂索磷布韦片索华迪(SOVALDI,400 mg),本研究为随机、开放、两序列、四周期、单次给药、完全重复交叉健康人体空腹及餐后状态下生物等效性试验,其中空腹组口服受试试剂和参比试剂各20例,餐后组口服受试试剂和参比试剂各20例。液相串联质谱测定人EDTA-K2血浆中索磷布韦及其主要代谢物GS-331007的含量,检测索磷布韦0 h至服药后8 h共计15个时间点血药浓度;检测GS-331007为0 h至服药后72 h共计16个时间点的血药浓度,采用WinNonlin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受试者空腹状态下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以索磷布韦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Cmax、AUC0-t、AUC0-inf的几何均值比值分别为90.55%、97.26%、94.62%;以GS-331007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Cmax、AUC0-t、AUC0-inf的几何均值比值分别为98.91%、98.98%、99.46%,均在80.00%~125.00%。对索磷布韦的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AUC0-t、AUC0-inf经自然对数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序列、周期、制剂对Cmax、AUC0-t、AUC0-inf均无显著影响(P值均>0.05)。结论在空腹和餐后条件下,索磷布韦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抗病毒药 索磷布韦 治疗等效 串联质谱法
下载PDF
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2
20
作者 姜远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34-236,共3页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射频温控热凝术 治疗等效 患者年龄 心血管疾病 保守疗法 结果报告 常见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