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1,87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法治原则之法律的体系性
1
作者 陈金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4-136,177,178,共15页
法律、法治不是自然状态,而是一种拟制性的存在。在法律拟制与实施的过程中,体系性要求是法治思维的指引,其与体系化结合,可表征法治实现的逻辑性。体系化是指法律构成以及实施的一致性,既包括对构成法律的概念、规范、原则之间的逻辑... 法律、法治不是自然状态,而是一种拟制性的存在。在法律拟制与实施的过程中,体系性要求是法治思维的指引,其与体系化结合,可表征法治实现的逻辑性。体系化是指法律构成以及实施的一致性,既包括对构成法律的概念、规范、原则之间的逻辑关系思索,也蕴含对法律实施的体系化要求。作为法治思维原则的体系性,是指立法和法律实施的诸环节都要展现体系性的要求。体系性是塑造法学原理的指导思想,是构建法律体系以及法律实施的原则,是建构法律方法论系统的原则。关注法律的体系性,是对逻辑思维规则的重视。法治所需的形式合法性,主要来自法律的内在体系。而法治的实质合法性,则来自外部体系。体系性要求所衍生的体系化,是塑造法治思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的体系性 法律的体系化 法治原则 法治思维 法律方法
下载PDF
新时代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创新探究
2
作者 刘利平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6-71,共6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当前,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全新要求,培养理念既要定位于高超法律技能的“法律工匠”目标,更要聚焦于培养坚定法治信仰、崇高职业...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当前,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全新要求,培养理念既要定位于高超法律技能的“法律工匠”目标,更要聚焦于培养坚定法治信仰、崇高职业伦理和优秀法治思维的“法律方家”。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和重点是要强化坚定法治信仰的养成模式、弘扬人文精神的浸润模式、融入信息时代的协同模式、推崇艰苦奋斗的实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法律人才 培养理念 法律工匠 法律方家
下载PDF
数智时代算法推荐风险的法律治理
3
作者 徐伟 韦红梅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 2024年第3期27-36,共10页
算法推荐技术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引擎已被广泛应用,但也引发一系列问题,关乎公民、社会和国家利益。当前算法推荐的法律治理政策呈碎片化,治理效果不彰,迫切需要梳理以构建科学的算法推荐法律治理体系。通过扎根理... 算法推荐技术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引擎已被广泛应用,但也引发一系列问题,关乎公民、社会和国家利益。当前算法推荐的法律治理政策呈碎片化,治理效果不彰,迫切需要梳理以构建科学的算法推荐法律治理体系。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揭示了五种算法推荐安全风险类型。基于此,构建了主体性法律治理、规则性法律治理和程序性法律治理三种工具,相互协同形成法律协同治理体系,提升算法推荐风险的法律治理水平。展望未来,需持续优化这三种工具的互动机制,规范算法权力行使以实现算法卸责,并推动算法透明度和可解释性的系统性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推荐 主体性法律治理 规则性法律治理 程序性法律治理
下载PDF
中国法律论证学的语用转向
4
作者 牛子涵 熊明辉 《逻辑学研究》 2024年第2期1-16,共16页
在我国,“法律论证学”,习惯上称为“法律论证理论”,其实是一个舶来词。作为法学理论的一个正式分支,虽然它于本世纪初才从欧美学界引入我国,但其理论探寻源头可追溯至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法律逻辑学研究。我国法律论证学研究... 在我国,“法律论证学”,习惯上称为“法律论证理论”,其实是一个舶来词。作为法学理论的一个正式分支,虽然它于本世纪初才从欧美学界引入我国,但其理论探寻源头可追溯至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法律逻辑学研究。我国法律论证学研究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探讨逻辑学在法律中的应用为开端,经历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法律推理转向和本世纪初的法律论证转向,统称为“语用转向”。通过语用转向,解决了传统法律逻辑学研究中的理论困境问题,走出了一条法律论证研究的中国路径,让我国法律论证学研究基本与国际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论证学 法学理论 法律逻辑 法律推理 法律论证
下载PDF
个性化推荐算法的法律风险规制 被引量:1
5
作者 谢永江 杨永兴 刘涛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信息爆发增长催生了个性化推荐算法技术的兴起。个性化推荐算法在解决信息过载和长尾问题、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提高互联网信息服务效率的同时,也引发了用户意思自治受限、隐私泄露、信息茧房、算法歧视等诸多法律风险,亟需法律作出必... 信息爆发增长催生了个性化推荐算法技术的兴起。个性化推荐算法在解决信息过载和长尾问题、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提高互联网信息服务效率的同时,也引发了用户意思自治受限、隐私泄露、信息茧房、算法歧视等诸多法律风险,亟需法律作出必要的回应。为此,应当在诚信原则、自主原则、公正原则、比例原则的指导下,树立开放的隐私保护观,强化算法告知义务与用户拒绝权利,完善算法解释权,构建算法审计制度,以降低个性化推荐算法所带来的法律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推荐 算法 法律风险 法律规制
下载PDF
护理人员对临床潜在法律问题认知度的调查
6
作者 李波 李宏元 +1 位作者 高菲 高楠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558,共3页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对临床潜在法律问题的认知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大连市100名三级甲等医院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自制的法律认知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100名护士的法律认知度调查表...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对临床潜在法律问题的认知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大连市100名三级甲等医院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自制的法律认知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100名护士的法律认知度调查表得分为(49.73±1.54)分。64%的护士掌握和熟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60%的护士掌握和熟悉《护士条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历、职称、政治面貌的护士对于法律认知度不同(P<0.05)。结论:护士对于临床中潜在法律问题的认知度处于中等水平,对《侵权责任法》《护士条例》认知度较差,可通过加强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宣传,提高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等方面提高护士对临床潜在法律问题的认知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员 临床 法律问题 调查研究 护理法律
下载PDF
关于青年节的权益维护与确认青年法律年龄研究
7
作者 李昊 邓希泉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1,34,共8页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经历了制定和三次修订完善、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两部政策规章的发展历程,其中关于青年节的规定越来越规范周全,但在青年节权益维护方面存在四个主要问题:一是青年节适用人群的法律界定困境及其适用主体...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经历了制定和三次修订完善、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两部政策规章的发展历程,其中关于青年节的规定越来越规范周全,但在青年节权益维护方面存在四个主要问题:一是青年节适用人群的法律界定困境及其适用主体被严重压缩,二是法律效力较低的部门解释或函件成为青年节执行的主要依据,三是不同青年群体在青年节权益方面的差异明显且体制外单位较少开展集体庆祝活动,四是《关于部分公民放假有关工资问题的函》越来越不利于维护青年的合法权益。为此,可以依据《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对青年年龄的规定,将青年节适用人群确定为14~35周岁;尽快废止《关于部分公民放假有关工资问题的函》,进一步明确青年节的青年法定权益及其实施路径;通过对青年年龄的法律化界定,为制定出台青年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节 权益维护 青年法律年龄 法律效力
下载PDF
法律行为规范对身份行为的有限适用
8
作者 刘征峰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7,共15页
身份行为的构造依托于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抽象法律行为框架,不能以事实先在性架空意思自治。即使家庭法没有明确规定,身份行为也存在成立和效力的判断问题。根据纯粹身份行为和身份财产行为的区分概括描述适用模式的意义有限,即使是身... 身份行为的构造依托于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抽象法律行为框架,不能以事实先在性架空意思自治。即使家庭法没有明确规定,身份行为也存在成立和效力的判断问题。根据纯粹身份行为和身份财产行为的区分概括描述适用模式的意义有限,即使是身份财产行为,也不能当然适用法律行为规范,而必须结合具体行为的性质以及所涉法律行为规范之利益状态进行个别化检视。在具体的规范适用检视中,应当首先考虑立法者的法政策决断,然后再考虑不同身份行为的本质。限制法律行为规范的适用往往意味着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限制,其背后往往存在维护身份关系安定性及公共利益的特殊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行为 法律行为 事物本质 法律适用 意思自治
下载PDF
自动化行政法律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9
作者 穆随心 黄晶晶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82-86,共5页
自动化行政是实现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目标的基本方式和必经环节,彰显出技术治理的显著优势。但在算法决策固有弊端的作用下,自动化行政面临造成公法和私法责任混淆、侵犯公民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等多种法律风险。造成这些法律风险的原因在于... 自动化行政是实现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目标的基本方式和必经环节,彰显出技术治理的显著优势。但在算法决策固有弊端的作用下,自动化行政面临造成公法和私法责任混淆、侵犯公民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等多种法律风险。造成这些法律风险的原因在于“权力—权利”格局的失衡,亦即法律治理对“权力—权利”平衡格局的保障不足。为此,应通过细化行政主体责任承担制度、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完善行政相对人程序参与制度等举措对自动化行政法律风险予以防范与化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行政 法律风险 技术治理 法律治理
下载PDF
保险金信托的法律结构
10
作者 陈敦 郎晓彤 《晋中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6-101,共6页
保险金信托兼容了保险制度和信托制度在财富管理和传承上的双重优势。保险法律关系和信托法律关系存在关联性,外在联系体现在利用保险杠杆优势获取较大保险收益后运用信托进行资产管理;内在联系体现在二者的法律结构上存在部分当事人重... 保险金信托兼容了保险制度和信托制度在财富管理和传承上的双重优势。保险法律关系和信托法律关系存在关联性,外在联系体现在利用保险杠杆优势获取较大保险收益后运用信托进行资产管理;内在联系体现在二者的法律结构上存在部分当事人重合。保险金信托在法律结构上的风险可通过厘清两法律关系主体资格来合理规避。为确保保险金信托法律结构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保险法律关系中投保人和受益人均可由信托公司担任;信托法律关系中委托人可由投保人和保险受益人担任。保险合同中宜增加不可撤销信托条款以增强信托关系的稳定性。慈善组织可以与缺少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一并作为信托受益人,在信托关系中发挥监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金信托 适格主体 保险法律关系 信托法律关系 财富管理
下载PDF
重写法律史:中国法律史学研究现状及知识体系建构
11
作者 侯欣一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7,207,208,共10页
中国法律史学属法学学科中的基础性学科,承担着为中国法学提供自主经验和原创性知识的重任,决定着中国法学的民族性问题。然而,由于知识类型的差异以及表达方式的特殊性,中国法律史学地位极为边缘,故而,提升、改变中国法律史学的学术水... 中国法律史学属法学学科中的基础性学科,承担着为中国法学提供自主经验和原创性知识的重任,决定着中国法学的民族性问题。然而,由于知识类型的差异以及表达方式的特殊性,中国法律史学地位极为边缘,故而,提升、改变中国法律史学的学术水平和学科地位必须处理好两个学术议题:一是何谓“中国传统法律”,二是怎样评价“近现代中国的法律转型”。就研究方法而言,必须正视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三种差异极大的法律体系和法学知识,即中国传统的法律规范和法学知识,清末民初传入中国的西方近现代法律规范和法学知识,根据地政权创建的法律规范和法学知识。这些分属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性质的法制,有的是民族性及民族精神的体现,有的体现了现代法学学科的专业属性,有的则是理解中国当下法治实践的独特视角,都是研究中国法律史不可或缺的知识前提和历史维度,都与当下中国的法治实践,即法治中国建设有着明显的历史渊源。任何对中国传统法律和近代法律转型的研究都不能对它们视而不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史学科 知识体系 学术创新 法律传统 法律转型
下载PDF
何者面前?谁的平等?如何平等?——新中国法律平等研究考
12
作者 杨俊鹏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9-105,共17页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价值,是法理论关注的重要议题。新中国法律平等理论发展,与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同频共振、互动共生。“五四宪法”确立“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法律平等研究初渐,虽是阶级话语下的论...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价值,是法理论关注的重要议题。新中国法律平等理论发展,与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同频共振、互动共生。“五四宪法”确立“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法律平等研究初渐,虽是阶级话语下的论争,但“何者面前、谁的平等、如何平等”的论题意识清晰化。改革开放新时期,再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在法律适用中一律平等”成为当时的通说。90年代后,市场经济呼唤立法平等,法治现代化要求具化平等以关怀实践。新时代以来,研究转向实质平等,关注技术变革、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法律平等。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世界发展不平等、不稳定,法律平等研究将既深窥本土又放眼国际;既抽象演绎又具象关怀;既宏大叙事又精细化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立法平等 适用法律平等 权利平等
下载PDF
人工智能背景下法律推理模型建立探究
13
作者 张舟 刘文清 《南方论刊》 2024年第1期70-72,共3页
随着人工智能在法学领域中的深入应用,“法律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法律”等新兴概念相继出现。法律人工智能系统经历了从法律专家系统到论证检索和认知计算的转变,为提高法律服务效率、降低法律风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人工智能在法学领域中的深入应用,“法律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法律”等新兴概念相继出现。法律人工智能系统经历了从法律专家系统到论证检索和认知计算的转变,为提高法律服务效率、降低法律风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基础核心论题与底层技术是法律推理。法律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法律推理较之传统法律推理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质与特征,要想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来服务法律,必须首先关注法律推理的人工智能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人工智能 法律推理 推理辅助 法律推理模型
下载PDF
新里程社区开展物业、业委会相关政策与法律咨询活动
14
作者 刘芳 《民心》 2024年第1期41-41,共1页
为使社区居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物业公司、业委会相关政策与法律常识,新里程社区联合五三街道司法所、街道住房保障部并邀请京师律师事务所,于2023年11月20日下午在社区开展了普法讲座和现场法律咨询活动。活动中,刘宇律师分享了自己与... 为使社区居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物业公司、业委会相关政策与法律常识,新里程社区联合五三街道司法所、街道住房保障部并邀请京师律师事务所,于2023年11月20日下午在社区开展了普法讲座和现场法律咨询活动。活动中,刘宇律师分享了自己与家人的亲身经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全面剖析案例,简要明晰地讲解了如何用法律手段处理解决日常居民与物业公司之间产生的矛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师事务所 业委会 物业公司 法律咨询 普法 政策与法律 法律手段 社区居民
下载PDF
法律职业的特征与法学教育的二元结构 被引量:14
15
作者 霍宪丹 《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9-11,共3页
关键词 法律职业 法学教育 法律方法 法律思维 法律解释 法律推理 法律信仰 法律语言 法律伦理 法律思想
下载PDF
供电企业配合政府停电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16
作者 张银国 张沛源 霍志远 《农村电工》 2024年第3期17-18,共2页
为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及挖违拆违等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供电企业经常会配合政府部门对特定电力用户实施停电。相关法律法规也对供电企业配合政府部门停电行为作了明确规定,规定供电企业应当严格执行政府有关部门依法作出的对淘汰企业、关... 为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及挖违拆违等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供电企业经常会配合政府部门对特定电力用户实施停电。相关法律法规也对供电企业配合政府部门停电行为作了明确规定,规定供电企业应当严格执行政府有关部门依法作出的对淘汰企业、关停企业或者环境违法企业采取停限电措施的决定。因此,配合政府部门采取停电措施是供电企业的一项义务,对供电企业来说,既要依法合规配合政府部门采取停电措施,又要做好法律风险防范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或杜绝可能引发的相关法律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电企业 法律风险防范 环境违法企业 法律风险及防范 电力用户 停电 法律纠纷 政府有关部门
下载PDF
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以甘肃省榆中县城关镇为例
17
作者 唐贵尧 张鲲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18-121,共4页
《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部署“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工作任务,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政府建设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中国法律服务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三大平台,落实一村... 《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部署“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工作任务,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政府建设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中国法律服务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三大平台,落实一村一居法律顾问制度,加大法律资源向乡村的倾斜度。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制度是否健全、法律服务资源是否充足、法律服务内容是否规范、法律服务方式是否创新、法律服务程序是否便捷、法律服务质量是否优良、法律服务效果是否显著,需要对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调研。为此,本研究选取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为样本,对镇司法所进行现场访谈、向19个村(居)民委会发放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微信小程序向提供法律顾问服务的律师发放调查问卷48份,并就调研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寻找存在的问题与探索解决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公共法律服务 法治宣传 法律咨询 法律援助
下载PDF
第三方物流法律体系构建刍议
18
作者 吴婷 《中国储运》 2024年第3期195-196,共2页
本文从第三方物流行业的兴起和发展入手,探讨了第三方物流法律体系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分析了其成因,提出了构建完善的第三方物流法律体系的必要性。文章结合实际案例,就整合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有关法规,提出了有关我国第三方... 本文从第三方物流行业的兴起和发展入手,探讨了第三方物流法律体系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分析了其成因,提出了构建完善的第三方物流法律体系的必要性。文章结合实际案例,就整合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有关法规,提出了有关我国第三方物流体系法律框架的完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方物流 物流法律体系 法律框架 法律体系构建 缺陷和不足 发达国家 实际案例 构建完善
下载PDF
论法律素养的培育路径
19
作者 吴晨轩 《法学(汉斯)》 2024年第2期869-873,共5页
文章从法律意识、法律知识、法律实践三个方面入手,对当代公民的法律素养的现状和法律素养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必须从培养法律意识、消除法律工具主义、提高立法质量等多方面加大力度,从而提升人们自... 文章从法律意识、法律知识、法律实践三个方面入手,对当代公民的法律素养的现状和法律素养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必须从培养法律意识、消除法律工具主义、提高立法质量等多方面加大力度,从而提升人们自身的法律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素养 法律工具主义 法律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