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8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适应光学视觉模拟器测量波前像差的重复性及与OPD-Scan Ⅲ的一致性研究
1
作者 王艳 廖萱 +5 位作者 兰长骏 李彪 苗壮 谭青青 秦苏云 黄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810-815,共6页
目的:评价自适应光学视觉模拟器(VAO)测量全眼高阶像差的重复性及与OPD-ScanⅢ测量全眼高阶像差的一致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23-08/09在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屈光科就诊的近视患者204例204眼(均取右眼数据)。由同一位操... 目的:评价自适应光学视觉模拟器(VAO)测量全眼高阶像差的重复性及与OPD-ScanⅢ测量全眼高阶像差的一致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23-08/09在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屈光科就诊的近视患者204例204眼(均取右眼数据)。由同一位操作熟练的检查者分别使用两种设备进行检查,使用VAO测量4.5 mm瞳孔直径下3-6阶的高阶像差,VAO和OPD-ScanⅢ测量3-6 mm瞳孔直径下全眼总高阶像差(tHOA)、球差(SA)、彗差(Coma)和三叶草像差(Trefoil),评估VAO测量全眼像差的重复性及两种设备的一致性。结果:VAO测量全眼的高阶像差均显示较高的重复性(0.767≤ICC≤0.941、Sw<0.01μm、TRT<0.1μm)。4-6 mm瞳孔直径下VAO与OPD-ScanⅢ的Coma测量值无差异(P>0.05),其余瞳孔直径下全眼总高阶像差的测量值均有差异(均P<0.05)。VAO与OPD-ScanⅢ的3 mm瞳孔直径下各阶像差以及4、5 mm瞳孔直径下的SA、4 mm瞳孔直径下的Coma测量值的95%LoA<0.1,显示一致性较好,其余瞳孔直径下的像差测量值的95%LoA>0.1,显示一致性较差,两种设备3 mm(r=0.218-0.317,P<0.01)、4 mm(r=0.406-0.672,P<0.01)、5 mm(r=0.538-0.839,P<0.01;r=0.030-0.109,P>0.01)以及6 mm(r=0.369-0.766,P<0.01)瞳孔直径下高阶像差测量值差异较大。结论:VAO测量3-6 mm瞳孔直径下全眼高阶像差结果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但VAO与OPD-ScanⅢ的3-6 mm瞳孔直径下的全眼高阶像差测量值存在差异性,一致性较差,临床应用不可互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视觉模拟器 OPD-ScanⅢ 波前像差 重复性 一致性
下载PDF
波前像差引导FS-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患者术后1年眼前节变化
2
作者 程蕾 朱冉 宋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讨波前像差引导FS-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患者术后1年对眼前节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符合手术适应证且接受波前像差引导FS-LASIK患者共40例78眼的临床资料,分为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 目的探讨波前像差引导FS-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患者术后1年对眼前节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符合手术适应证且接受波前像差引导FS-LASIK患者共40例78眼的临床资料,分为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行Pentacam AXL眼前节分析仪测量眼前节,包括角膜后表面Q值,全角膜像差,后表面高阶像差、球差、彗差,角膜后表面曲率、顶点高度及最薄点高度,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ACV)和前房角(ACA),并对比分析。结果中度近视组患眼角膜后表面曲率和角膜后表面Q值术前与术后1个月、术后1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度近视组患眼角膜后表面最薄点高度和角膜后表面Q值术前与术后1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度近视组患眼角膜后表面垂直彗差术前与术后1个月、术后1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度近视组患眼全角膜像差、角膜后表面球差和垂直彗差术前与术后1个月、术后1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度近视组及高度近视组患眼ACD、ACV术前与术后1个月、术后1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CA术前术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年和术前球差变化值与术前等效球镜度(SE)相关性分析发现,高度近视组患眼球差变化值与术前SE呈中度相关(r=-0.349,P=0.025),而中度近视组患眼球差变化值与术前SE无明显相关性(r=-0.052,P=0.758)。结论波前像差引导FS-LASIK虽然对患者高阶像差有一定改善,但对角膜后表面和前房结构仍然有一定影响,主要集中在中央区,对周边影响相对较小,术后1年眼前节结构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前像差引导FS-LASIK 角膜后表面高度 角膜后表面Q值 高阶像差 房深度 房容积 房角
下载PDF
波前像差引导FS-LASIK治疗近视合并不同程度散光的临床疗效研究
3
作者 李婧媛 李淑琴 万婧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0期2954-2958,共5页
目的 研究近视合并不同程度散光患者应用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辅助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咸阳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131例262眼近视合并散光患者进行研究,按照不同程度... 目的 研究近视合并不同程度散光患者应用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辅助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咸阳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131例262眼近视合并散光患者进行研究,按照不同程度散光分组,其中低散光组61例122眼,中散光组53例106眼,高散光组17例34眼,所有患者均采用FS-LASIK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前BCVA)及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有效性指数、残余屈光度;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角膜高阶像差(包含总高阶像差、球差、垂直彗差、水平彗差、水平三叶草差、倾斜三叶草差)。结果 三组患者术前BCVA、术后3个月UCVA和有效性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高散光组患者的残余屈光度为(-0.289±0.027) D,明显高于中散光组和低散光组的(-0.253±0.026) D、(-0.159±0.021) D,且中散光组残余屈光度明显高于低散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低散光组患者的总高阶像差、球差、垂直彗差分别为(0.635±0.221)μm、(0.412±0.158)μm、(-0.273±0.081)μm,明显高于术前的(0.399±0.121)μm、(0.223±0.095)μm、(-0.079±0.015)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水平彗差、水平三叶草差、倾斜三叶草差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中散光组患者的总高阶像差、球差、垂直彗差分别为(0.647±0.212)μm、(0.385±0.056)μm、(-0.268±0.005)μm,明显高于术前的(0.398±0.113)μm、(0.221±0.063)μm、(-0.038±0.012)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水平彗差、水平三叶草差、倾斜三叶草差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高散光组患者的总高阶像差、球差、垂直彗差分别为(0.650±0.132)μm、(0.275±0.082)μm、(-0.238±0.096)μm,明显高于术前的(0.398±0.092)μm、(0.208±0.061)μm、(-0.082±0.013)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水平彗差、水平三叶草差、倾斜三叶草差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低散光组患者的球差为(0.412±0.158)μm,明显高于中散光组的(0.385±0.056)μm和高散光组的(0.275±0.082)μm,且中散光组明显高于高散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对近视合并不同程度散光的效果良好,安全可靠,患者术前散光程度并非术后角膜高阶像差明显增加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散光 角膜波前像差 飞秒激光辅助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高阶像差
下载PDF
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TransPRK和常规TransPRK矫正中度近视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王泽飞 王勇 +1 位作者 姜丽丽 何之城 《安徽医学》 2023年第6期646-649,共4页
目的比较角膜波前像差引导(WFG)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和常规TransPRK矫正中度近视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双眼TransPRK治疗的60例中度近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W... 目的比较角膜波前像差引导(WFG)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和常规TransPRK矫正中度近视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双眼TransPRK治疗的60例中度近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WFG,分为WFG-TransPRK组(30例,60眼)和TransPRK组(30例,60眼)。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测量两组患者视力、屈光度、角膜高阶像差和中央角膜厚度等变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计算两组疗效指数和安全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两组等效球镜度、中央角膜厚度和角膜高阶像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nsPRK组手术前后总高阶相差和球差升幅高于WFG-TransPRK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等效球镜度升幅、中央角膜厚度降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疗效指数(t=1.913)、安全指数(t=0.775)和并发症发生率(χ2=0.16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1、0.442、0.697)。结论WFG-TransPRK所引起的球面像差比常规TransPRK少,对于具有高角膜像差或球面像差的患者可能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波前像差引导 近视 高阶像差
下载PDF
人眼波前像差的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全薇 高博宇 +1 位作者 王炜晨 柏宝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人眼波前像差随时间涨落会引起人眼光学性能和视觉功能的改变.采用改进的HartmannShack波前传感器人眼像差仪对10只屈光度为0D^-5.0D、直径为3mm和6mm的人眼瞳孔的波前像差进行测量,其中每只人眼在5s内连续测量125次,测量频率为25Hz.为... 人眼波前像差随时间涨落会引起人眼光学性能和视觉功能的改变.采用改进的HartmannShack波前传感器人眼像差仪对10只屈光度为0D^-5.0D、直径为3mm和6mm的人眼瞳孔的波前像差进行测量,其中每只人眼在5s内连续测量125次,测量频率为25Hz.为确定测量过程中是否引入人为像差,对人造眼3mm和6mm瞳孔的动态波前像差进行测量比对.结果表明:所测量的10只人眼3mm和6mm瞳孔总的Zernike波前像差均方根涨落幅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087μm和0.105μm,均大于Marechal衍射极限;Zernike第3阶到第7阶波前像差均方根涨落幅度随像差阶数的递增而下降,涨落幅度为0.06~0.02μm;人眼波前像差的涨落频率达6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波前像差 波前像差 Hartmann-Shack传感器 像差矫正 频谱
下载PDF
四种临床波前像差仪的原理和特点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於水清 徐海萍 瞿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830-833,共4页
目前波前像差技术已成为当今眼科学重要的领域之一。在屈光手术治疗方面,波前像差仪的应用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波前像差仪的种类繁多,设计原理主要包括Hartmann-Shack原理、光路追迹原理、Tcherning原理或视网膜检影原理和心理物理学方... 目前波前像差技术已成为当今眼科学重要的领域之一。在屈光手术治疗方面,波前像差仪的应用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波前像差仪的种类繁多,设计原理主要包括Hartmann-Shack原理、光路追迹原理、Tcherning原理或视网膜检影原理和心理物理学方法。本研究从四种波前像差仪的原理和特点出发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前像差 屈光手术 波前像差
下载PDF
波前像差引导个体化切削与LASIK治疗近视术后患者视觉质量提高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罗建勋 荣瑜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3期268-270,共3页
目的观察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与常规LASIK手术治疗近视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屈光度及波前像差的变化,评价其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2012年10月至2016年7月在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屈光矫治中心就诊,选取屈光度-1.75 ... 目的观察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与常规LASIK手术治疗近视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屈光度及波前像差的变化,评价其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2012年10月至2016年7月在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屈光矫治中心就诊,选取屈光度-1.75 D≤球镜≤-8.00 D,柱镜≤-2.00 D的近视患者520例(975只眼),其中行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245例(465只眼),常规LASIK手术275例(510只眼)。分别检查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和波前像差的变化。统计分析使用SPSS11.0软件包的独立样本进行t检验。结果常规LASIK手术患者与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矫正视力,后者视力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前者,常规LASIK手术患者术后高阶像差显著增加,出现术后眩光、夜间视力下降等症状49例,发生率为17.82%;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患者术后高阶像差降低,出现术后眩光、夜间视力下降等症状仅5例,发生率为2.04%,两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与常规LASIK手术治疗近视比较术后均能获得较好的视力,但是波前像差引导个体化切削可以减少术后高阶像差,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前像差 波前像差引导个体化切削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高阶像差
下载PDF
波前像差及其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劲松 唐罗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675-679,共5页
随着波前像差技术在眼科中的应用,它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也愈加广泛和被重视,包括白内障的早期诊断、观察人工晶状体眼的像差变化、不同白内障术式的像差变化、从像差角度研究人工晶状体的设计等,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关键词 波前像差 白内障手术 波前像差技术 分类
下载PDF
波前像差仪在眼科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梅洁 廖萱 兰长骏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542-546,共5页
人眼波前像差测量技术的研究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随着科技和医学的不断进步,人眼波前像差测量技术已经能提供客观、实时、准确的测量结果,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眼科临床视觉质量的评估、屈光手术设计、人工晶状体个体化选择以及一些... 人眼波前像差测量技术的研究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随着科技和医学的不断进步,人眼波前像差测量技术已经能提供客观、实时、准确的测量结果,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眼科临床视觉质量的评估、屈光手术设计、人工晶状体个体化选择以及一些眼部疾病的诊治等。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波前像差仪的种类繁多,其设计原理主要包括Hartmann-Shack原理、Tscherning原理、光路追迹(Ray-tracing)原理、视网膜检影镜双程技术原理等。本文将对波前像差仪的历史、分类、测量原理以及在眼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前像差 测量技术 波前像差 眼科
下载PDF
基于主观式测量人眼波前像差的眼模型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郭欢庆 王肇圻 +2 位作者 赵秋铃 全薇 王雁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66-1669,共4页
通过主观式光线追踪波前像差测量方法得到用Zernike系数描述的人眼波前像差;在GullstrandLeGrand眼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用医用角膜地形图仪测量并用高次非球面函数拟合的实际人眼角膜形状数据,又引入角膜、前房及玻璃体厚度等个体化的眼... 通过主观式光线追踪波前像差测量方法得到用Zernike系数描述的人眼波前像差;在GullstrandLeGrand眼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用医用角膜地形图仪测量并用高次非球面函数拟合的实际人眼角膜形状数据,又引入角膜、前房及玻璃体厚度等个体化的眼结构参数;在光学建模软件Zemax中用所测Zernike系数建立评价函数,并对用Zernike矢高面描绘的晶状体表面进行优化.由此建立了个体化眼模型,并由此模型中可以计算得到与实际测量的波前像差值完全相同的各项Zernike系数值,从而可用于描述实际人眼的光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前像差 眼模型 角膜地形 ZERNIKE多项式 ZEMAX
下载PDF
Zernike多项式拟合人眼波前像差的一种新算法 被引量:29
11
作者 曹正林 廖文和 沈建新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8-314,共7页
提出一种用于计算人眼波前像差函数中Zernike多项式拟合系数的精确算法。介绍了人眼波前像差的概念以及用Zernike多项式表示的人眼波像差函数,采用Householder变换对矛盾方程的广义增广矩阵进行正交三角化,导出求解拟合系数的算法。给... 提出一种用于计算人眼波前像差函数中Zernike多项式拟合系数的精确算法。介绍了人眼波前像差的概念以及用Zernike多项式表示的人眼波像差函数,采用Householder变换对矛盾方程的广义增广矩阵进行正交三角化,导出求解拟合系数的算法。给出了人眼大、小瞳孔的像差测量计算实例,并对比了直接构造法方程组的计算结果和精度。对比多只眼睛的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与直接构造法方程组的计算精度相当,各项拟合系数的相对误差都在10%以内。该算法避免了构造法方程组引入的计算误差,易于编程,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求解Zernike多项式拟合系数的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前像差 Zernikc多项式 Householdcr变换 拟合系数
下载PDF
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治疗近视对角膜波前像差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胡裕坤 李文静 +2 位作者 高晓唯 董晶 郭云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51-655,共5页
目的对比和评价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和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手术治疗近视和近视散光的效果。方法选取42例(82)眼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为全飞秒组(SMILE组),同期41例(82眼)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为飞秒激光... 目的对比和评价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和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手术治疗近视和近视散光的效果。方法选取42例(82)眼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为全飞秒组(SMILE组),同期41例(82眼)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为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组(FEMTO LASIK组)。SMILE组、FEMTO LASIK组等效球镜度数分别为(-4.91±1.29)D、(-6.29±2.37)D。术后1d、1周、2周、3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复查,包括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SE、IOP、裂隙灯显微镜、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检查等。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记录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角膜RMS TOTAL、RMS LOA、RMS HOA、Z40、C8、C9、C11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d FEMTO LASIK组裸眼视力(0.97±0.11)优于SMILE组(0.81±0.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LE组术后的RMS TOTAL、RMS LOA、RMS HOA、C8分别为0.778±0.337、0.749±0.338、0.186±0.054、0.082±0.196,均优于FEMTO LASIK组0.995±0.423、0.962±0.432、0.226±0.078、-0.049±0.302,各指标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Z40、C9、C11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MILE组术后RMS TOTAL、RMS LOA、RMS HOA、Z40均比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8术后比术前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9术后比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MTO LASIK组术后RMS TOTAL、RMS LOA、RMS HOA、Z40均比术前增加,C9较术前减小,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Visumax飞秒激光的SMILE和FEMTO LASIK手术治疗近视安全、有效,SMILE引入的角膜RMS TOTAL、RMS LOA、RMS HOA和C8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 近视 波前像差
下载PDF
微切口白内障术后波前像差及泪膜变化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宋宗艳 陈凤华 +3 位作者 程芳 闫爱民 邱煦 娄雪菲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2207-2209,共3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角膜切口的大小对角膜总均方根值、角膜散光、球差、彗差、三叶草及泪膜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56例196眼,按角膜切口大小分为两组进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角膜切口的大小对角膜总均方根值、角膜散光、球差、彗差、三叶草及泪膜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56例196眼,按角膜切口大小分为两组进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透明角膜切口1.8mm组94眼;3.0mm组102眼。比较术后1wk;1,3mo角膜总均方根值、角膜散光、球差、彗差、三叶草及泪膜变化。结果:术后1wk,两组之间角膜总均方根值、角膜散光、球差、彗差、三叶草及泪膜变化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mo,组间比较亦有差异(P<0.05),术后3mo,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切口大小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不同。其中微切口角膜总均方根值、角膜散光、球差、彗差、三叶草及泪膜变化的影响相对小,而3.0mm透明角膜切口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 透明角膜切口 波前像差 散光 泪膜
下载PDF
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术中眼球旋转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辛宝莉 刘苏冰 +3 位作者 聂晓丽 买志彬 孙宏霞 侯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7-380,共4页
目的观察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中眼球旋转的特点与规律。方法选择行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的近视患者560例(1117眼),其中,右眼558眼,左眼559眼。采用Zy... 目的观察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中眼球旋转的特点与规律。方法选择行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的近视患者560例(1117眼),其中,右眼558眼,左眼559眼。采用Zywave波前像差仪(美国博士伦公司)采集患眼在暗室瞳孔自然散大状态下及明光小瞳孔时的虹膜数据及波前像差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在切削角膜瓣后掀开角膜瓣前,启动虹膜定位功能,记录眼球旋转类型和度数(系统默认顺时针旋转角度为正值,逆时针旋转角度为负值)。结果双眼的外旋发生率明显大于内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右眼外旋377眼(占33.75%),左眼外旋373眼(占33.40%);双眼的旋转度:右眼-0.1°^-11.4°(平均-3.33°±2.28°),左眼0.1°~14.1°(平均3.03°±2.26°)。双眼内、外旋转度≤5.0°者共950眼(占85.05%),其中右眼内旋169眼,外旋304眼;左眼内旋170眼,外旋307眼。结论角膜行屈光手术时,从坐位的术前检查到仰卧位的屈光手术,眼球会发生内、外旋转,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能将眼球内、外旋转进行准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虹膜定位 波前像差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眼球旋转
下载PDF
波前像差仪测量近视患者低阶像差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秦宇 张劲松 +2 位作者 曲勃 孔珺 王欣玲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639-641,共3页
目的:通过波前像差仪与自动验光仪、综合验光仪3种方法测量近视患者屈光状态结果的对比观察,探讨波前像差仪对低阶像差测量的准确性。方法:随机选取2005-06/2005-09来我院进行LASIK术前检查的近视患者67例100眼,分别应用波前像差仪、自... 目的:通过波前像差仪与自动验光仪、综合验光仪3种方法测量近视患者屈光状态结果的对比观察,探讨波前像差仪对低阶像差测量的准确性。方法:随机选取2005-06/2005-09来我院进行LASIK术前检查的近视患者67例100眼,分别应用波前像差仪、自动验光仪、综合验光仪对其球镜度数、柱镜度数、散光轴向测量后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波前像差仪、自动验光仪、综合验光仪3种方法测得的球镜度数分别为-6.18±2.77,-5.80±2.80,-5.88±2.72D;柱镜度数分别为-0.73±0.57,-0.75±0.59,-0.72±0.56D;散光轴向中位数分别为66.00°,45.50°,27.50°,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62.75° ̄11.25°,160.00°~4.25°,161.00°~5.00°;等效球镜度分别为-6.55±2.90,-6.17±2.91,-6.24±2.81D;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波前像差仪在准确测量眼高阶像差的同时,能够准确地测量近视患者的低阶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像差 屈光不正 波前像差
下载PDF
波前像差引导的激光眼屈光手术中角膜切削模型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运海 廖文和 +1 位作者 沈建新 曹正林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5-588,共4页
基于改变角膜厚度可以改变眼屈光系统波前像差的原理 ,提出了一种矫正眼波前像差的角膜切削模型 .首先给出理想参考平面波前和实际波前之间的位置关系 ,用一个通用的数学模型表示了波前像差 ;其次用Zernike多项式系列来描述眼像差结构 ... 基于改变角膜厚度可以改变眼屈光系统波前像差的原理 ,提出了一种矫正眼波前像差的角膜切削模型 .首先给出理想参考平面波前和实际波前之间的位置关系 ,用一个通用的数学模型表示了波前像差 ;其次用Zernike多项式系列来描述眼像差结构 ,将波前像差表示成带权重的Zernike多项式系列累加和的形式 ;最后将眼波前像差转换为光程差的形式 ,用光程差表示了角膜切削厚度 ,并进一步得出角膜切削厚度同波前像差之间转换的数学模型 (像差矫正模型 ) .该像差矫正模型在理论上能矫正包括低阶像差 (近视、远视、散光 )和高阶像差在内的 35项像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前像差 屈光手术 LASIK 数学模型
下载PDF
LASIK和LASEK术后人眼波前像差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玉珍 魏锐利 +2 位作者 朱煌 蔡季平 马晓晔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0-442,共3页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手术前后人眼波前像差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个体化切削奠定基础。方法:对行LASIK或LASEK的患者44人(86眼)于术前,术后1、3及6个月分别行波前像差检查...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手术前后人眼波前像差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个体化切削奠定基础。方法:对行LASIK或LASEK的患者44人(86眼)于术前,术后1、3及6个月分别行波前像差检查,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3、6个月(瞳孔直径6 mm),总波前像差比术前分别减少约61%、65%、62%;高阶像差增加110%、76%、64%,其中球差增加最明显,为285%、119%、125%。术后总波前像差和高阶像差随瞳孔直径的增加而增加。术后高阶像差的增加随切削量的增大而增加,随切削区直径的增大而减少。两种手术方式下,术后高阶像差均高于术前(P<0.05),但两种手术方式对术后高阶像差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结论:LASIK和LASEK手术均能降低总波前像差,增加高阶像差,其改变程度受瞳孔直径、手术切削量以及切削区直径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前像差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下载PDF
近视眼患者角膜高阶像差分布及LASIK和波前像差引导的优化LASIK术后高阶像差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颖 赵耀 +3 位作者 于志红 张丽华 王淑荣 彭绍民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7期514-520,共7页
目的比较常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和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优化屈光角膜切削术(optimized refractive keratomy,ORK)后近视眼患者视力及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探讨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优化准... 目的比较常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和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优化屈光角膜切削术(optimized refractive keratomy,ORK)后近视眼患者视力及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探讨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优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ORK-LASIK)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拟做LASIK手术的近视眼患者396例733眼,按球镜屈光度分成低度(≤-3.00D)、中度(-3.00~-6.00D)和高度(-6.00~-12.00D)3组,每组柱镜度数均小于-2.50D,各组再随机分成2组,一组行常规LASIK手术,另一组行ORK-LASIK。手术切削区直径为6.0~7.0mm。角膜波前像差分析为6mm瞳孔直径。术后随访6个月,检查裸眼视力及角膜地形图并进行波前像差分析。结果成人近视眼角膜前表面波前像差在6mm瞳孔直径以3阶和4阶为主,占90%,在3阶和4阶中又以彗差和球差为主,分别占角膜全部像差的27.7%和28.4%;球差和球镜度数呈负相关(r=-0.501,P<0.05),其他高阶像差和球镜度数无关。但在-6.00D以上的近视眼中,彗差和次级彗差均和球镜度数有关(F=8.808,7.123,P<0.04,0.01)。角膜前表面各高阶像差均和年龄及性别无关。LASIK和ORK-LASIK2组比较,术后6个月时,低度和高度组2组的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度组,ORK-LASIK组视力明显好于LASIK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角膜前表面的球差、彗差和总高阶像差均较术前增加,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度组,ORK-LASIK组和LASIK组比较角膜彗差和球差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度组ORK-LASIK组角膜彗差和球差较LASIK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ORK-LASIK手术能有效地矫正近视和散光,提高中度近视患者的视力,降低中、高度组术后彗差和球差,手术效果稳定、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波前像差
下载PDF
波前像差仪与主观验光对屈光度检查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金玉梅 钟勇 +3 位作者 王忠海 许鹏 查倩 杜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2062-2064,共3页
目的:比较波前像差仪与主观验光法对屈光度检查的结果,探讨波前像差仪对低阶像差测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对2007-07/2007-10在我院拟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88例168眼,分别使用以Hartmann-Shack原理为基础设计的德国蔡司WA... 目的:比较波前像差仪与主观验光法对屈光度检查的结果,探讨波前像差仪对低阶像差测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对2007-07/2007-10在我院拟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88例168眼,分别使用以Hartmann-Shack原理为基础设计的德国蔡司WASCA波前像差仪分析系统以及主观插片验光方法进行检查,并对近视球镜、近视柱镜、散光轴向的结果比较、分析。结果:波前像差仪与主观验光测量的屈光度较为接近,等效球镜度分别为-6.53±1.64D和-6.44±1.89D;近视球镜度分别为-5.93±1.65D和-5.83±1.80D;近视柱镜度分别为-1.22±0.66D和-1.27±0.70D;散光轴向度分别为110.67±75.69°和119.24±74.21°;四组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波前像差仪在无需散瞳的情况下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眼屈光度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前像差 主观验光 屈光度
下载PDF
微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波前像差及对比敏感度比较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琦 张劲松 +2 位作者 赵江月 孔郡 王欣玲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999-1002,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切口Acri.smart36A人工晶状体(德国Acri.tec公司)的非球面设计对人工晶状体眼的视觉质量和光学质量的影响。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6名28眼随机1眼植入Acri.smart 36A或者Acri.smart 46S,如另外1眼需要白内障手术,选择相同... 目的:探讨微切口Acri.smart36A人工晶状体(德国Acri.tec公司)的非球面设计对人工晶状体眼的视觉质量和光学质量的影响。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6名28眼随机1眼植入Acri.smart 36A或者Acri.smart 46S,如另外1眼需要白内障手术,选择相同型号的人工晶状体。人工晶状体Acri.smart 36A组13眼,46S组Acri.smart 15眼,患者年龄,术前散光度数,所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度数,昏暗环境下瞳孔直径,药物散瞳后瞳孔直径大小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种微切口人工晶状体都通过1.4mm微切口植入。术后1mo测散瞳下波前像差(日本Nidek OPD-Scan波前像差仪);散瞳前后分别矫正到最佳视力后用OPTEC6500(美国Stereo optic公司)对比敏感度仪测得对比敏感度。结果:正常瞳孔下,两组人工晶状体不同空间频率(1.5,3,6,12,18cpd)的对比敏感度没有显著差别(Mann-Whitney test P>0.05)。散瞳后Acri.smart36A组"白天"(75cd/m2亮度)下12c/d和"白天+眩光"下1.5,18c/d的对比敏感度比Acri.smart46S组大(Mann-Whitney testP<0.05);Acri.smart36A组"夜晚"(3cd/m2亮度)1.5,3c/d及"夜晚+眩光"下1.5,6,12c/d的对比敏感度比组高(Mann-WhitneytestP<0.05)。3mm瞳孔直径下两组患者的球差无显著差别(Mann-Whitney test P>0.05),而4mm和5mm瞳孔直径下Acri.smart36A组的球差明显比Acri.smart46S组小(Mann-Whitney test,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Acri.smart 36A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波前像差和对比敏感度比Acri.smart46S人工晶状体有优势。对于瞳孔直径大的患者选择Acri.smart 36A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切口 人工晶状体 波前像差 对比敏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