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肌球蛋白、波形纤维蛋白和热休克蛋白70在肝癌转移亚细胞中表达上调 被引量:14
1
作者 叶丽虹 秦宵然 +5 位作者 张晓东 齐众 钱令嘉 侯志波 王洪辉 徐少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4-249,共6页
建立并应用人H74 0 2肝癌细胞SCID鼠肿瘤转移模型 ,从转移肺组织经原代细胞培养 ,筛选并建立转移亚细胞系M H74 0 2 ,进而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肿瘤转移相关蛋白 .通过二维电泳技术检测 ,比较M H74 0 2细胞和亲本H74 0 2细胞的总蛋白 ... 建立并应用人H74 0 2肝癌细胞SCID鼠肿瘤转移模型 ,从转移肺组织经原代细胞培养 ,筛选并建立转移亚细胞系M H74 0 2 ,进而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肿瘤转移相关蛋白 .通过二维电泳技术检测 ,比较M H74 0 2细胞和亲本H74 0 2细胞的总蛋白 ,从多个差异蛋白质点中选择出 3个在M H74 0 2细胞中表达明显上调的蛋白质点进行ESI QUAD TOF质谱分析 ,并在MSDB公共蛋白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比较和分析鉴定 .初步确定这 3个蛋白质分别为原肌球蛋白 (tropomyosin) ,波形纤维蛋白 (vimentin)和热休克蛋白 70 (heatshock 70protein ,HSP70 ) .这些蛋白质参与细胞骨架构成、蛋白质折叠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等许多正常生理活动 ,并有报道原肌球蛋白和波形纤维蛋白与肿瘤转移有关 .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发现 ,在肝癌转移亚细胞M H74 0 2中 ,原肌球蛋白、波形纤维蛋白和热休克蛋白 70表达明显上调 ,进一步揭示它们在肿瘤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蛋白质组学 肿瘤转移相关蛋白 原肌球蛋白 波形纤维蛋白 热休克蛋白70
下载PDF
抗波形纤维蛋白单抗对大鼠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及波形纤维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田志华 杨公社 +1 位作者 赵兴波 何大澄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07-812,共6页
将抗波形纤维蛋白单抗通过显微注射导入未分化的大鼠前体脂肪细胞的细胞质 ,观察其对细胞增殖、分化 ,及其中等纤维———内源波形纤维形态的影响。以注射人IgG和未注射的前体脂肪细胞作为对照 ,发现注射单抗的前体脂肪细胞呈现以下特征... 将抗波形纤维蛋白单抗通过显微注射导入未分化的大鼠前体脂肪细胞的细胞质 ,观察其对细胞增殖、分化 ,及其中等纤维———内源波形纤维形态的影响。以注射人IgG和未注射的前体脂肪细胞作为对照 ,发现注射单抗的前体脂肪细胞呈现以下特征 :( 1)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 ,经Hoechst 33342着染可见胞核呈致密浓染的颗粒状或块状荧光 ,胞内脂滴几乎没有 ;( 2 )增殖的细胞数和甘油三酯值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 3)波形纤维蛋白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微弱 ,纤维束解聚成短小团块状 ,分布无序、弥散。上述结果表明 ,抗波形纤维蛋白单抗对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明显阻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注射 波形纤维蛋白单抗 大鼠前体脂肪细胞 波形纤维 大鼠 肥胖 高血脂症
下载PDF
大鼠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波形纤维形态结构的变化和波形纤维蛋白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田志华 杨公社 +1 位作者 赵兴波 何大澄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13-1117,共5页
通过对不同分化阶段的大鼠前体脂肪细胞中波形纤维蛋白的结构形态和分布的间接免疫荧光观察 ,发现随着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 ,波形纤维形态结构发生特异性改变 ,即从前期的围绕细胞核聚集且向细胞周边平行延伸到后期的围绕脂滴间隔形成致... 通过对不同分化阶段的大鼠前体脂肪细胞中波形纤维蛋白的结构形态和分布的间接免疫荧光观察 ,发现随着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 ,波形纤维形态结构发生特异性改变 ,即从前期的围绕细胞核聚集且向细胞周边平行延伸到后期的围绕脂滴间隔形成致密笼状结构。此外 ,通过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的原位杂交和免疫印迹研究了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对波形纤维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 ,分子量为 5 7kD的波形纤维蛋白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贯穿于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全过程 ,表达量呈递减趋势。这提示在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中 ,波形纤维与脂滴的特异性结合对于脂滴的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有着功能性的联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纤维蛋白 前体脂肪细胞 分化
下载PDF
波形纤维蛋白转基因小鼠白内障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周健 李燕 +1 位作者 惠延年 马吉献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200-203,共4页
目的 研究波形纤维蛋白转基因小鼠白内障形成的特点和晶状体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方法 用显微注射法将1 2 .7kb鸡的波形纤维蛋白基因 (vimentin)注入小鼠受精卵的雄前核内 ,发育成转基因小鼠 .经传代培育 ,建立了白内障转基因小鼠鼠系 ... 目的 研究波形纤维蛋白转基因小鼠白内障形成的特点和晶状体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方法 用显微注射法将1 2 .7kb鸡的波形纤维蛋白基因 (vimentin)注入小鼠受精卵的雄前核内 ,发育成转基因小鼠 .经传代培育 ,建立了白内障转基因小鼠鼠系 .用裂隙灯检查小鼠白内障的形成 ,并在光镜下观察白内障小鼠晶状体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结果 在 3代转基因小鼠中 ,2 0只表现为白内障 .白内障出现的时间是生后 4~ 8mo,平均 6 mo.其中皮质型白内障 1 8只 ,核型 2只 ;单眼白内障 8只 ,双眼者 1 2只 ;双眼可同时发生或先后发生 .晶状体混浊程度随鼠龄的增加而加重 .光镜下发现晶状体上皮细胞排列紊乱 ,有多层排列 ,晶状体纤维细胞脱核不完全 ,赤道部细胞排列形态改变 ,晶状体纤维水肿 .结论 波形纤维蛋白转基因小鼠白内障的出现是后发的 ,并随鼠龄增加而加重 ,与人类老年性白内障表现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波形纤维蛋白 转基因模型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波形纤维蛋白与Nup 180的体外结合 被引量:3
5
作者 蔡树涛 周凤兰 张锦珠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357-363,共7页
本文作者采用大肠杆菌表达的波形纤维蛋白与大鼠肝细胞分离的核孔蛋白进行体外结合实验,以分析波形纤维与核孔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细菌表达的波形纤维蛋白在体外能组装成10 nm纤维,在体外反应体系中加入核孔蛋白后,室温反应30 min,SDS... 本文作者采用大肠杆菌表达的波形纤维蛋白与大鼠肝细胞分离的核孔蛋白进行体外结合实验,以分析波形纤维与核孔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细菌表达的波形纤维蛋白在体外能组装成10 nm纤维,在体外反应体系中加入核孔蛋白后,室温反应30 min,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表明180 kD核孔蛋白(Nup 180)与波形纤维蛋白有亲和反应。结合免疫胶体金标记与电镜负染色方法显示,核孔蛋白结合于体外装配的10 nm波形纤维上。本文结果提示在细胞内波形纤维可能通过与Nup 180的结合锚定于核孔复合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波形纤维蛋白 核孔蛋白 体外结合
下载PDF
波形纤维蛋白在其转基因小鼠晶状体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健 惠延年 +2 位作者 李燕 马吉献 张平 《眼科学报》 1999年第4期199-203,228,共6页
目的:观察波形纤维蛋白(Vimentin)在转基因小鼠晶状体的表达,探讨波形纤维蛋白与白内障形成的关系。方法:用显微注射法将鸡的12.7kb波形纤维蛋白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的雄前核内,经培育、杂交传代得到20只波形纤维蛋白转基因白内障小鼠。... 目的:观察波形纤维蛋白(Vimentin)在转基因小鼠晶状体的表达,探讨波形纤维蛋白与白内障形成的关系。方法:用显微注射法将鸡的12.7kb波形纤维蛋白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的雄前核内,经培育、杂交传代得到20只波形纤维蛋白转基因白内障小鼠。取4只白内障眼球及4只正常眼球,制备石蜡切片,采用ABC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波形纤维蛋白在晶状体的表达。再分别取正常、部分混浊和完全混浊的小鼠晶状体各1只,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蛋白,Western印迹法检测波形纤维蛋白。结果:波形纤维蛋白除在其转基因小鼠晶状体上皮细胞有表达以外,还在前部皮质及赤道部有异常的较强表达。在晶状体的尿素溶性蛋白中,经SDS-PAGE及Westem印迹法检测出57KD、与波形纤维蛋白抗体有特异反应的蛋白,在正常鼠、部分混浊和完全混浊的晶状体中,该蛋白带的灰密度(grey density)分别是15.56、34.59和33.06;波形纤维蛋白在溶于尿素的蛋白中的百分比分别是7.26%、9.05%和9.17%。结论:波形纤维蛋白的过度、异位表达可影响晶状体细胞的分化,导致白内障形成。眼科学报1999;15:199—2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纤维蛋白 转基因小鼠 白内障 晶状体
下载PDF
波形纤维蛋白在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中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田志华 杨公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共5页
采用免疫组化 (HIGH- SABC)法对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中波形纤维蛋白的表达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检测 ,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细胞形态参数值 (细胞总面积、胞核面积、细胞周长、等效直径及胞核质比 )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波形纤维蛋... 采用免疫组化 (HIGH- SABC)法对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中波形纤维蛋白的表达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检测 ,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细胞形态参数值 (细胞总面积、胞核面积、细胞周长、等效直径及胞核质比 )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波形纤维蛋白参与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全过程 ,而且其表达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随分化的进行呈下降的趋势 ,染色模式为细胞质 ;(2 )在前体脂肪细胞积聚脂滴向脂肪细胞分化的过程中 ,细胞总面积、胞核面积、细胞周长和等效直径总的呈上升趋势 ,胞核质比呈下降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纤维蛋白 前体脂肪 细胞分化 表达 脂肪细胞 免疫组化 细胞形态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人胚胎视网膜发育过程中波形纤维蛋白表达的差异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卉颖 李永平 +3 位作者 武正清 张文忻 蔡裕 张波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7-460,共4页
目的 研究波形纤维蛋白在人胚胎视网膜发育过程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收集25例8~39孕周胎龄的胎儿眼球标本,5例正常成人眼球标本。冰冻连续切片,波形纤维蛋白抗体孵育,普通光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视网膜。结果 25~28周波形... 目的 研究波形纤维蛋白在人胚胎视网膜发育过程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收集25例8~39孕周胎龄的胎儿眼球标本,5例正常成人眼球标本。冰冻连续切片,波形纤维蛋白抗体孵育,普通光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视网膜。结果 25~28周波形纤维蛋白在人胚视网膜Müller细胞上的表达上调。25周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和内核层出现了长丝状阳性表达;28周附着于内界膜的锥状突起在神经节细胞层部位,与长丝状的阳性表达突起交错排列。部分阳性突起由附着点的内界膜直达外界膜,贯穿视网膜大部分区域,外界膜亦呈阳性反应。结论 波形纤维蛋白为观察Müller细胞在视网膜发育过程中分化和迁移的一个良好标记物。人视网膜Müller细胞基本发育成熟的时间为胚胎25~28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纤维蛋白 视网膜 胚胎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波形纤维蛋白转基因白内障小鼠晶状体超微结构的研究
9
作者 周健 惠延年 +2 位作者 李燕 林英华 焦西英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目的 :观察波形纤维蛋白转基因小鼠 (下称 VTg M)白内障晶状体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用微注射法将鸡的波形纤维蛋白基因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中 ,获得 2 0只白内障小鼠。应用超薄切片透射电镜技术 ,观察 VTg M晶状体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 目的 :观察波形纤维蛋白转基因小鼠 (下称 VTg M)白内障晶状体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用微注射法将鸡的波形纤维蛋白基因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中 ,获得 2 0只白内障小鼠。应用超薄切片透射电镜技术 ,观察 VTg M晶状体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VTg M晶状体上皮细胞呈多层排列 ,细胞内有粗大的线粒体 ,晶状体皮质内有核细胞成团堆集 ,胞浆内有大量细胞器 ,特别是线粒体、溶酶体。晶体状纤维细胞排列紊乱 ,核伸长不完全。纤维的规则板层结构消失 ,出现大量的髓鞘样结构。结论 :外源性波形纤维蛋白的表达影响了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分化 ,使晶状体纤维细胞脱核 ,脱细胞器受抑制 ,晶状体纤维排列紊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波形纤维蛋白 转基因小鼠模型 晶状体
下载PDF
COC_1/DDP亚细胞中波形纤维蛋白的肽质谱指纹分析
10
作者 吕磊 刘志强 +1 位作者 刘淑莹 刘丽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279-281,324,共4页
目的寻找与鉴定卵巢癌耐药株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方法应用高分辨二维凝胶电泳分离卵巢癌细胞中差异表达的波形纤维蛋白,并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其进行分析与鉴定。结果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均较佳的凝胶电泳图谱,图... 目的寻找与鉴定卵巢癌耐药株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方法应用高分辨二维凝胶电泳分离卵巢癌细胞中差异表达的波形纤维蛋白,并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其进行分析与鉴定。结果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均较佳的凝胶电泳图谱,图像分析显示波形纤维蛋白表达明显下调。结论与其他方法相比,应用凝胶电泳和生物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与鉴定未知蛋白具有简单快捷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波形纤维蛋白 二维凝胶电泳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下载PDF
抗波形纤维蛋白抗体与结缔组织病并发血管炎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彭宽 杨兰 +1 位作者 万腊根 李俊明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抗波形纤维蛋白抗体(anti—vimentin antibodies,AVA)在结缔组织病并发血管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3例结缔组织病并发血管炎患者血清中的AVA和血浆中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 目的探讨抗波形纤维蛋白抗体(anti—vimentin antibodies,AVA)在结缔组织病并发血管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3例结缔组织病并发血管炎患者血清中的AVA和血浆中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并与28例结缔组织病患者及25例正常者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结缔组织病组比较,结缔组织病并发血管炎组血清中AVA及血浆中vWF均显著升高(P〈O.05),且vWF的水平与AVA呈直线相关(P〈0.05)。结论AVA引起血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可能是结缔组织病并发血管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纤维蛋白抗体 结缔组织病并发血管炎 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鼠高、低转移性纤维肉瘤中波形纤维蛋白的分析
12
作者 吴静 古建鼐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1-14,共4页
为探讨肿瘤细胞生物特性与细胞骨架蛋白表达的关系,选用了鼠的高、低转移性纤维肉瘤细胞,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这两株细胞的中等纤维蛋白-波形纤维蛋白(Vimentin)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波形纤维蛋白在高... 为探讨肿瘤细胞生物特性与细胞骨架蛋白表达的关系,选用了鼠的高、低转移性纤维肉瘤细胞,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这两株细胞的中等纤维蛋白-波形纤维蛋白(Vimentin)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波形纤维蛋白在高、低转移性纤维肉瘤细胞中,其含量有所不同,并有波形纤维蛋白亚基的变化。在高转移性纤维肉瘤细胞中检测到新型的波形纤维蛋白亚基,说明高转移瘤细胞的中等纤维蛋白的表达,与其来源组织的特异性蛋白表达有着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纤维蛋白 肌肉肿瘤 肿瘤细胞 转移性
下载PDF
钙调素拮抗剂TFP对Hela细胞微丝及波形纤维蛋白分布的影响
13
作者 许亮国 孙惟东 +1 位作者 徐淑惠 王端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2期272-275,共4页
利用钙调素拮抗剂三氟拉嗪(TFP)及微管的不同聚合状态对Hela细胞微丝及波形纤维蛋白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Hela细胞微丝明显解聚,而波形纤维蛋白则密集分布在细胞核一侧。细胞经TFP处理2d后,可见微丝分布的恢复,... 利用钙调素拮抗剂三氟拉嗪(TFP)及微管的不同聚合状态对Hela细胞微丝及波形纤维蛋白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Hela细胞微丝明显解聚,而波形纤维蛋白则密集分布在细胞核一侧。细胞经TFP处理2d后,可见微丝分布的恢复,而波形纤维蛋白分布则变得分散,并向质膜延伸。但对TFP处理2d后的细胞用低温(2~4℃)处理,使微管解聚,或以紫杉酚(taxol)处理24h,使微管高度聚集以破坏其微管网络系统时,微丝则随之发生明显的解聚现象,而波形纤维蛋白又恢复为密集分布于细胞核一侧的状态。若在低温处理前加taxol预处理1.5h,以稳定微管时,此时在细胞周边仍可见微丝存在,波形纤维蛋白仍保持其分散分布状态。结果表明经TFP处理的Hela细胞微丝及波形纤维蛋白分布的变化可能与微管分布的改变具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丝 波形纤维蛋白 TFP HELA细胞
下载PDF
抗波形纤维蛋白抗体与结缔组织病并发血管炎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何文英 彭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541-542,共2页
目的探讨抗波形纤维蛋白抗体(AVA)对于结缔组织病并发血管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23例结缔组织病并发血管炎患者血清中的AVA和血浆中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并与28例结缔组织病患者及25例健康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抗波形纤维蛋白抗体(AVA)对于结缔组织病并发血管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23例结缔组织病并发血管炎患者血清中的AVA和血浆中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并与28例结缔组织病患者及25例健康者(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结缔组织病组比较,结缔组织病并发血管炎组血清AVA及血浆vWF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vWF的水平与AVA呈直线相关(P<0.05)。结论 AVA引起血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可能是结缔组织病继发血管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蛋白 波形纤维蛋白抗体 结缔组织疾病 VONWILLEBRAND因子
下载PDF
波形纤维蛋白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健 惠延年 +3 位作者 李燕 林英华 张平 蔡翔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2-345,T002,共5页
目的 观察波形纤维蛋白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变化。方法 用卵白素 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对 2 2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进行波形纤维蛋白染色 ,采用包埋前免疫酶电镜技术处理 6个晶状体前囊膜标本 ,并观察其... 目的 观察波形纤维蛋白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变化。方法 用卵白素 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对 2 2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进行波形纤维蛋白染色 ,采用包埋前免疫酶电镜技术处理 6个晶状体前囊膜标本 ,并观察其超微结构 ;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Westernblot法分析 4个晶状体表层组织 (前囊膜、上皮细胞和表层皮质 )中的波形纤维蛋白。结果 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波形纤维蛋白表达减弱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2 0 948,P <0 0 5 ) ;其纤维分布稀疏 ,聚集成束 ,细胞器变性 ;未成熟期白内障晶状体可检测到波形纤维蛋白 ,成熟期白内障晶状体的波形纤维蛋白含量极少。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及表层皮质中波形纤维蛋白的减少 ,与各种因素引起的波形纤维蛋白降解有关 ,可能是晶状体中细胞结构和功能破坏的表现 ,是白内障形成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晶体上皮细胞 波形纤维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质印迹法 老年人
原文传递
电针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白色脂肪组织中白介素-6、波形纤维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丽华 李佳 +3 位作者 黄伟 王丽 杨大业 周仲瑜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27-631,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DIO)大鼠白色脂肪组织(WAT)中白介素-6(IL-6)和波形纤维蛋白(vimentin)的影响,探讨针灸减肥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电针组、假电针组(每组8只)... 目的:观察电针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DIO)大鼠白色脂肪组织(WAT)中白介素-6(IL-6)和波形纤维蛋白(vimentin)的影响,探讨针灸减肥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电针组、假电针组(每组8只)。以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营养型肥胖动物模型。电针组电针"足三里""天枢"穴,疏密波,频率2Hz/15Hz,强度1mA,假电针组取"足三里""天枢"穴旁开5mm区域的非穴位区作为针刺点,不加电针,2组均30min/次,5次/周,共8周。治疗期间,对照组、模型组不做任何处理,所有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各组大鼠体质量每周测量1次。HE染色法观察WAT中脂肪细胞的形态学改变;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WAT中IL-6、vimentin蛋白含量。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升高(P<0.05);与假电针组和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WAT的脂肪细胞直径显著增大(P<0.05);与模型组、假电针组比较,电针组大鼠WAT的脂肪细胞直径显著减小(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WAT中IL-6、vimentin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假电针组和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WAT中IL-6、vimentin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下调DIO大鼠WAT中IL-6、vimentin的表达,可能是电针通过调节肥胖模型慢性炎性反应以减轻体脂的效应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肥胖 白色脂肪组织 白介素-6 波形纤维蛋白
原文传递
NF-L和NF-M在上皮细胞内表达并与角蛋白或波形纤维蛋白共组装
17
作者 潘宁 孙玉慧 +2 位作者 陈淑贞 金杨 陈建国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0-312,T001,共4页
神经丝及细胞质角蛋白纤维都是异源多聚体, 它们只有在与其他合适的中间丝蛋白亚基一起表达时才能装配成中间丝.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的中间丝蛋白间的组装特性, 构建了绿色荧光蛋白(GFP)与NF-L或NF-M融合蛋白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 并将... 神经丝及细胞质角蛋白纤维都是异源多聚体, 它们只有在与其他合适的中间丝蛋白亚基一起表达时才能装配成中间丝.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的中间丝蛋白间的组装特性, 构建了绿色荧光蛋白(GFP)与NF-L或NF-M融合蛋白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 并将目的基因在vero细胞内表达, 免疫荧光观察结果显示NF-L-GFP或GFP-NF-M不但能与细胞内源性波形纤维蛋白共组装, 而且同样能掺入到角蛋白纤维网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L NF-M 蛋白 波形纤维蛋白 VERO细胞 上皮细胞 神经丝蛋白 表达 共组装
原文传递
胃肠道间质瘤CD117、CD34、SMA、S-100蛋白、Vim、结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8
作者 柳娟 刘宇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8-440,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临床病理诊断,以及CD117、CD34、SMA、S-100蛋白、波形纤维蛋白(Vim)、结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了35例手术后经病理确诊的GISTs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CD117、CD34、SMA...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临床病理诊断,以及CD117、CD34、SMA、S-100蛋白、波形纤维蛋白(Vim)、结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了35例手术后经病理确诊的GISTs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CD117、CD34、SMA、S-100蛋白、Vim、结蛋白等抗原标志物的表达,分析对GISTs的诊断意义。结果35例GISTs发生于胃11例、小肠11例、腹腔5例。主要临床表现有腹胀、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肿瘤组织中CD117、CD3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3%和91.4%,显著高于SMA、S-100蛋白、Vim、结蛋白的表达(P<0.001),也显著高于在平滑肌瘤中的表达(P<0.0001);GISTs中结蛋白的阳性表达率2.9%,显著低于CD117和CD34(P<0.05);也显著低于在平滑肌瘤中的表达(P<0.001)。结论GISTs多发生于胃和小肠,胃肠镜、超声内镜和CT检查对间质瘤有较大诊断价值,而CD117阳性、CD34阳性及结蛋白结蛋白阴性对GISTs有确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免疫组织化学 CD117 CD34 平滑肌肌动蛋白 S-100蛋白 波形纤维蛋白 蛋白
下载PDF
MIF蛋白、EMT标记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梁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29期1-6,共6页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上皮间质转化(EMT)标记蛋白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和波形纤维蛋白(Vimenti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45例肝癌患者,收集...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上皮间质转化(EMT)标记蛋白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和波形纤维蛋白(Vimenti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45例肝癌患者,收集患者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标本中MIF、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对比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各分子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MIF的阳性率为71.11%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33.33%,E-cadherin阳性率为24.44%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62.22%,Vimentin阳性率为64.44%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3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期Ⅲ~Ⅳ期、肿瘤直径≥5 cm、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肝癌组织中MIF和Vimentin阳性率均较高,E-cadherin阳性率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AFP水平和Edmondson分级肝癌患者的MIF、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F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0.01个月,95%CI为(17.11,23.82)个月,MIF阴性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5.50个月,95%CI为(17.87,25.50)个月,MIF表达为阴性的肝癌患者预后更好(P=0.028)。E-cadherin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2.73个月,95%CI为(19.62,22.73)个月,E-cadherin阴性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6.66个月,95%CI为(13.89,25.50)个月,E-cadherin表达为阳性的肝癌患者预后更好(P=0.040)。Vimentin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7.11个月,95%CI为(15.55,17.87)个月,Vimentin阴性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3.88个月,95%CI为(19.62,23.88)个月,Vimentin表达为阴性的肝癌患者预后更好(P=0.032)。结论:MIF蛋白、EMT标记蛋白与肝癌的病情进展有关,可作为预测肝癌预后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上皮间质转化 钙黏附蛋白E 波形纤维蛋白 肝癌
下载PDF
居间纤维
20
作者 周宜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6-27,共2页
居间纤维是生物体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居间纤维(Intermediate Filament)作为细胞纤维家族成员之一,还只是近年来才被确定的(Schliwa 1986)。最早,人们在研究肌肉细胞纤维时发现了它们(Ishilkawa等1968;Kelly等1968;Rash等1970)
关键词 肌肉细胞 INTERMEDIATE 纤维细胞 波形纤维蛋白 基因表达 ament 电子显微镜观察 KELLY DNA 复制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